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巴顿将军传-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虽然有地面部队和飞机,但缺少登陆艇和其他装备以用于扩大战果。8 月
8 日,军方在伦敦举行了一次关键性的辩论。蒙巴顿需要来自两方面的支持, 一方面是希望进攻苏门答腊的丘吉尔,一方面是希望太平洋地区战略能够得 
到重视的参谋长委员会。然而两者都是不那么可靠的,对“德拉卡拉”计划 态度犹豫、暖昧。坚定支持蒙巴顿的是艾登,文登认为直接发动对仰光的两 
栖进攻,是迅速结束缅甸作战、把英国军队从那里解脱出来的唯一途径。他 指出,澳大利亚军队将会给英军的登陆提供帮助。其实,蒙巴顿也有同样的 
想法。但他们这种一厢情愿的希望后来没有实现,堪培拉没有同意去给英军 打头阵。
据文登回忆,蒙巴顿在辩论时忧心忡忡“非常不高兴”,到结束时却变 得“非常满意”。辩论会后,布鲁克跟蒙巴顿进行了私下会晤,“讨论夺取仰 光的问题。
这一行动是基于以下这一前提的,即我们可以从 10 月 1 日起把第 6 师 从欧洲战场上撤下来”。没有这个前提,显然就不能实施“德拉卡拉”计划。 
不过,布鲁克能有这样的表态,蒙巴顿就很感到满足了。
能够阻挠这个计划的还有美国人。魏德迈 6 月在华盛顿警告说,他将 反对所有的在南缅海岸作战的计划,除非它们能够为打开通往中国的缅北通 
路作出“及时的贡献”。后来蒙巴顿确实感到了在如何采取下一步进攻计划 的问题,总部的英籍和美籍参谋人员中出现了分裂迹象。在同年 9 月英美领 
导人的会谈中,美国人对“德拉卡拉”计划充其量是不冷不热。但同时他们 又表示,如果在缅甸北部和中部的进攻不会使人力物力消耗殆尽,他们可以 
接受它。还认为蒙巴顿如果实施该计划,尚需要再增加 6 个师的兵力,其中 部分将从印度调遣,部分来自从意大利战场撤下的部队。
这又是一个前提,而且比布鲁克提出的更大。蒙巴顿闻知了美国人的 表态后,自以为他们同意了“德拉卡拉”计划。波纳尔在日记中写道,蒙巴 
顿对此“感到极为高兴。他真是头脑简单。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在没有确 实得到人力物力之前我是不会过分激动和兴奋的。”
蒙巴顿在某些方面的确有点儿稚嫩。由于欧洲盟军发生了阿纳姆失利 和德军发动阿登攻势这两件事,紧接着;日军在中国大陆发起打通交通线的
“1 号作战”频频取得进展,使蒙巴顿不仅未得到原先允诺的部队,反而被 调走了一二个师和三个美国运输机中队。10 月中旬,蒙巴顿抱着使“德拉 
卡拉”计划复活的一丝希望再次飞往开罗参加几天会议。到达开罗以后,他 发现丘吉尔还没有来,正逗留在莫斯科。
蒙巴顿也想去见一见斯大林,因此要求允许他立即飞往莫斯科。但是, 来自莫斯科的“特急”电报却反对他这样做,说由于苏联尚未和日本宣战, 
蒙巴顿的前往将会引起许多政治反响。丘吉尔来到开罗以后,蒙巴顿的境遇 仍然没有什么好转。他不无苦涩地回忆说:“真有意思,在去年 11 月开会的 
相同地点再次会晤,用和去年相同的话要求对我们的战场提供帮助和援助。”
然而,丘吉尔告诉他,目前情况下不要指望从其他地方调部队去参加大规模 的仰光登陆计划,他应当继续从陆路向前推进。在目前的人力物力条件下, 
如果他能够实施一些小型的类似的“德拉卡拉”计划,或者从印度发动一些 袭击,那当然更好了。
自己最有兴趣的计划又一次被抛弃了,蒙巴顿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康提。 但是,他的烦恼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剧了:有人利用取消两栖作战计划这 
一时机提出应削减蒙巴顿的总部人员。布鲁克对韦维尔说,迪基的那个机关
“过分膨胀得令人绝望”,还有人提出蒙巴顿应当接受陆地战略的现实,把 总部迁回次大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蒙巴顿在几个月之内和他的副司令、 
参谋长、副参谋长和军种司令们统统闹翻了。
蒙巴顿与战区副司令史迪威刚结识时,关系尚好,蒙巴顿甚至还为他 在蒋介石面前说过话,使史迪威没有被蒋介石赶走。然而,俩人友谊的时间 并不长。还在 
1944 年 1 月份时,蒙巴顿为整顿地面部队;召集吉法德、斯利 姆和史迪威等人在德里开了一个会,会上,蒙巴顿彬彬有礼地对史迪威说, 
他决定将史迪威率领的中国在北缅的军队,划归东南亚战区陆军部队司令吉 法德上将统一指挥。
史迪威听罢暴跳如雷,“在接下来的争论中,史迪威像摩术师一样不停 地变换着自己的身分:作为中国战区的参谋长,他要直接服从蒋委员长的指 
挥;作为一个美国将军,未经马歇尔的批准,他不能接受英国人的指挥;作 为蒙巴顿的战区副司令,他是吉法德的上级,他不能听从自己下级的指挥。” 
蒙巴顿哑口无言,因为史迪威言之有理。尽管事实上他作为蒋介石的参谋长 和蒙巴顿的副手职务,都是名义上的,但给了他这些名份,就不能不承认史 
迪威的说法至少在字面上是符合逻辑的。
事情已经陷入僵局。吉法德不露声色,可是心里很恼怒;在场的其他 低级军官们见到上级的争吵,则感到非常尴尬。蒙巴顿虽仍装作若无其事的 
样子,但已开始觉得自己刚上任时应帮着蒋介石把史迪威赶走。突然,像在 阴霾沉闷的天空中露出一缕阳光一样,史迪威自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不接受吉法德的指挥,但可以接受斯利姆的命令。
史迪威方才振振有词的逻辑,变得有些混乱了。斯利姆仅是第 14 集团 军的军长,本为地面部队司令官吉法德的下级。与会者不禁哑然失笑,而蒙 
巴顿却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因为史迪威这样的表态,实际上还等于要受青法 德的领导。斯利姆是个和善、幽默和有自知之明的人,此后他在与史迪威的 
交往中,从未以上级的姿态出现,甚至不曾下达过一次书面命令,有什么任 务他总是亲自跑到史迪威的驻地,然后像聊天似地把任务敲定。当然,就是 
蒙巴顿本人也未尝不是这样,他的左眼不就是在去史迪威驻地的路上被竹枝 扎伤的么?
性格不很稳定的史迪威对别人的看法常常是很矛盾的,譬如对蒙巴顿, 有时称赞他是个“有魅力的年轻人”,有时又骂他是个“花花公子”。蒙巴顿 
对史迪威的称赞和侮辱只是一笑了之。1944 年 10 月,蒋介石再次要求解除 史迪威的职务,这一次,蒙巴顿没有再为史迪威说话。史迪威对此似乎满不 
在乎,实际内心对蒙巴顿强烈不满,他认为蒙巴顿应对他所受的侮辱负责。 这是不公正的。蒙巴顿对他说:“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大多数英国人都认 
为难于与你共事,但是,在所有你我个人之间的问题,我发现你是易于相处 和乐于助人的。”蒙巴顿还曾对罗斯福这样说过:“对于史迪威的离去,我感
到很遗憾。” 海军的萨默维尔是战区军种司令中第一个与蒙巴顿闹翻的。蒙巴顿来
自海军,而最嫉恨他迅速晋升的恰恰是海军的高级军官们。陆空军人员对别 人破格提升的适应性要大一些,比如斯利姆将军的平时军衔不过是中校,而 
战时军衔则是中将,统率一个集团军,因此他们能很痛快地服从蒙巴顿的领 导。海军军官对军衔顺序历来非常讲究,憎恨一切打破规矩的人,特别是有 
皇室关系而可能受到了特别优待的人。
海军对哪怕是王子来舰队服役,也总是非常吝啬地授予个中尉或上尉 了事,因为它认为自己是大英帝国的精英军种。萨默维尔因嫉妒而憎恨蒙巴 
顿,无论后者怎样想方设法接近他,他都没有一丝一毫善意的表示。在一些 小事上萨默维尔很没风度,而在大事上,比如蒙巴顿所下命令中关于海军的 
部分,他从不认真地去贯彻执行。
平日心绪好时蒙巴顿隐忍不发,此时,一肚子火气的蒙巴顿借萨默维 尔在一件事上处理不当,干脆把他赶走,由布鲁斯·弗雷泽接任。
紧接着离职的是皮尔斯。战区参谋长波纳尔最初想让肖尔托·道格拉 斯接替他,后来又改变了主意,换成了利—马洛里负责指挥战区的空军部队。 
吉法德早在英帕尔战役进行当中就被蒙巴顿解除了职务,但他一直没 有离开战区总部。这一时期,他与蒙巴顿的关系比以往要平静得多,俩人似
乎谁也犯不着谁。
波纳尔在 6 月份时就开始寻找吉法德的接替者,他认为奥利弗·利斯 将军是最理想的候选人,但是利斯当时正在意大利战场上指挥第 8 集团军作 
战,难以脱身。蒙巴顿曾经想过不设战区陆军司令而由他本人直接掌管地面 部队,因为他许多时候实际上也是这么干的,但伦敦方面不同意。最后,1944 年 11 
月,利斯终于从意大利调到这里,受命担任东南亚战区盟军地面部队 司令,隶属于蒙巴顿。
最后一个离开蒙巴顿的是参谋长亨利·波纳尔。他比蒙巴顿年长许多, 虽然蒙巴顿很欣赏他的判断力、诚恳和忠实,但是波纳尔有时过于热心地扮 
演蒙巴顿的保姆的角色。蒙巴顿希望自己的参谋长要年轻些,他说:“经常 对比我年龄大十几岁甚至更多的人发布命令,是一件多么大的苦事。”结果, 
波纳尔离开康提被调回伦敦,给蒙巴顿派来的新参谋长叫布朗宁,蒙巴顿称:
“由博伊(布朗宁)这样的年轻人担任我的参谋长真是太重要了,因为他只 比我大 3 岁。”
蒙巴顿 1944 年 10 月从开罗返回时,有一段时间仍不死心地认为“德 拉卡拉”计划是可以挽救的。他曾在康提给罗斯福总统打电报说,“我正在 
尽一切努力积蓄足够的力量以进行两栖作战”。罗斯福回电称:我希望你能 够进行这些两栖作战,但美国现在还帮不上你什么忙,我的麦克阿瑟将军在 
太平洋战场上,已经把多余的登陆艇和其他登陆器材都快拿光了。
美国盟友的这番回答,在康提引起的只是苦笑。就在蒙巴顿苦闷的时 候,夫人埃德维娜和女儿帕特里夏来到了他身边。埃德维娜虽早就答应来跟 
他团聚,但圣约翰救护队的工作使她实在脱不开身。这个救护队几个月前随 盟军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做为这个救护队的领导者之一,埃德维娜的工 
作得到了艾森豪威尔将军的高度赞扬。
妻子和女儿的到来,给蒙巴顿带来了欢乐,使他的心情多少愉快了一 些。不过,埃德维娜是个要强的、事业型的女人,她在宁静的康提没果多长
时间,便要求丈夫允许自己去访问前线部队,蒙巴顿答应了。于是,埃德维 娜首先飞抵印缅边境一带访问了斯利姆将军的第 14 集团军。斯利姆回忆说:
前线的条件还是艰苦的,当遇到那些既没有桥又没有船 的小河时,她就跳下水游泳过去。蒙巴顿夫人是给人能留下 
深刻印象的那些女人们之一。她的头脑绝对是第一流的,她 勇敢无畏,具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所 
有这一切又因她那迷人的女性魅力而倍增。人们不可能与这 样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争吵。她真诚地与我们交谈,尽心尽力 
地为我们办事,她的风采折服了我的部队,包括我。 如果说由于蒙巴顿坚持海上登陆的“德拉卡拉”计划,引起过斯利姆
陆军部队的不满和意见的话,那么,埃德维娜对前线地面部队的访问,则帮 助丈夫融洽了与斯利姆等陆军将领们的关系,使他们又和好如初了。看来, 
埃德维娜在蒙巴顿最苦闷、最恼火的时候来到东南亚,真可谓正是时机。
实施自己最欣赏的两栖登陆作战计划已毫无希望后,蒙巴顿只得又捡 起“卡皮特尔”计划。这是一个纯粹的陆上进攻计划,作战的主力将是第 14 集团军的 8 至 
9 个师。计划要求英印部队首先强渡亲敦江,并在那里建立桥 头堡,然后在曼德勒一塔泽一稍埠一敏建地区与日军进行决战,得手后再南 
下进攻仰光。显然,这不如“德拉卡拉”计划中,要求直接对仰光发动登陆 作战来得迅速,但蒙巴顿现在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旱季已经来临了,这 
是地面部队展开行动的最好时机,不允许错过这几个月的时间;而且伦敦方 面对他迟迟不愿定下从地面发动进攻的决心,已有些恼火,文登就曾来电暗 
示蒙巴顿;“我担心这种连续不断的拖延对你来说太可怕了”。
经过一番思考后,蒙巴顿终于在 11 月初正式决定对缅甸日军的歼灭行 动将以地面作战的形式来完成。
后来战局的发展表明,这一决定是对的,尽管在陆地山岳丛林中作战 令英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过,蒙巴顿主张进行两栖登陆,吸引敌人在海 
岸地区决战的“德拉卡拉”计划,由于没有得到实施的机会,谁又能说它是 错的呢?
话说两边。英帕尔战役日军惨败后,驻缅日军首脑十分清楚,英军早 晚有一天要渡过亲敦江打过来。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塞班、关岛、提尼 
安等战役中的失利,此时,“缅甸的战略地位,对大本营来说,已失去了政 治战略指导上的积极意义。只不过是泰国、马来、印度支那半岛西面的防壁 
而已。然而,防守缅甸的价值并未失去,因为它占有能够扼制盟军企图沿孟 加拉湾向马来半岛的头部和新加坡方向进攻的英印军锋芒的地位。”所以, 
日本认为还必须守住缅甸。
新上任的日本驻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中将,根据南方军总司 令部的指示,于 1944 年 9 月底拟出守卫缅甸的作战设想,并为各地段作战 
确定了代号:继续切断及妨害印中地面联络的作战称为“断作战”;对向曼 德勒附近及该地以南伊洛瓦底江畔正面来攻之敌的作战称为“盘作战”;对 
向印度洋沿岸正面来攻之敌的作战称为“完作战”。“盘作战”和“完作战” 是针对蒙巴顿的英印军队;而“断作战”是对付北缅中国远征军的,这里不 再去表。
10 月下旬,日本情报机关已侦知盟军将放弃蒙巴顿的“德拉卡拉”计 划,基本上确立了由陆路进攻缅甸的战略,于是,木村中将立即召集第 15
军、第 28 军、第 33 军各参谋长及作战主任到仰光,就方面军今后作战构想, 特别是“盘作战”指导要领,进行了研究。研究的课题是:
1.面对将要全面转入旱季攻势的优势的英印军,第 15 军能否保持住目前从英多附近经明京山脉至加里瓦的战线?
2.因丧失大半机动能力而战力下降的第 15 军主力,能 面对航空优势及机动能力夸称卓越的英印军的追击,实行
500 公里以上的转进,在伊洛瓦底江岸确立反击态势吗?
3.在伊洛瓦底江畔的防御,是以前岸配备,还是江岸直 接配备,或是后退配备,怎样较为妥当?
4.对来自伊洛瓦底江东岸、瑞丽江畔方面的一部盟军之 侵入,如何处理第 15 军与第 33 军的衔接部位蒙米特的防卫? 
这些法西斯职业军官们确实是战争的行家,提出的课题颇有预见性和
针对性。 在仰光海边一幢警卫森严的楼房内,他们经过几昼夜的研究和争论,
得出了如下的结果:
针对第 1 项课题,根据第 15 军的现状来判断,“与其说在目前战线上 坚守两个月,将忍受敌人攻击的损失,莫如说过急的退却,使军内部崩溃的 
危险更大;解决第 2 项难题的办法是,先使第 31 师团占据瑞波平原,然后 让在英多方面战斗的第 15 师团及第 53 
师团,沿着英军机动部队追击困难的 伊洛瓦底江两岸地区后退;对第 3 项课题的争论结果是,实施伊洛瓦底江岸 的直接配备;最后一项的研究结论是,“第 15 
军与第 33 军衔接部位的汤彭 山脉,是第 15 军的右翼屏障,必须确保。”
从木村兵太郎发扬“军事民主”,搞的这次集体讨论和研究的结果来看, 日军防守缅甸的基本战略是坚守防御与机动防御相结合,并未强调反击作 
战。然而这个战略没过几天,就被方面军参谋长田中新一中将改变了。他提 出的作战指导纲要是,“方面军虽采取战略持久,但在战术方面则采取积极 
地反复地反击”,并且规定,适时与英印军在伊洛瓦底江进行决战,“决战正 面预定为曼德勒之伊洛瓦底江下游江畔或伊洛瓦底江口之三角地带”。他在 
请求木材方面军司令官批准自己的方案时虽承认:“本作战指导,万一失败, 可能遭到全军覆灭的恶运,但除此之外别无良策”,强烈要求批准。
木村内心主张“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方面军必须避免陷入决战,因为 动辄陷于决战,结果有耗尽战力,难达战略持久之虞”。可是,田中新一虽 
是他的参谋长,但资历不浅,与他的军衔同样是陆军中将,所以当田中强烈 请求批准自己的方案时,木村经过一番沉思权衡,还是违心批准了。那次所 
谓“军事民主”集体研究出的结论,就这样被轻易地置于不顾。战后,日本 防卫厅战史研究室编纂的《缅甸作战》一书评论道:
田中参谋长考虑的作战指导思想,明显与木村方面军司 令官的想法相背谬。与琐事不同,在作战指导的根本观念方 
面只要被认为有重大相背之处,方面军司令官必然要求修正。 但木村中将没有这样做,大有被参谋长的硬性请求所屈服 之势。
言外之意,木村患得患失,没有起到主帅总揽全局大政方针的作用, 也应对日军后来在缅甸防御作战的全面失败负有责任。
这时整个缅甸的日本部队尚有 10 个师团、两个独立旅、l 个坦克联队
和 10 万人的后勤部队,另有 1 个飞行师,但能作战的飞机仅约 50 架。日军 的这些师团团在缅北、若开和英帕尔战役中屡受重创,兵员和战斗力都远非 
过去可比。滇西缅北的第 18、56 师团在中美英印联军的打击下,正在向南 溃退。在缅北南地区的第 54、55 两个已很弱的师团也受到英第 15 
军的钳制。 能够集结在缅中地带与斯利姆第 14 集团军决战的部队,只有片村四八中将 接任的第 15 军及一些配署部队,而该军的 4 
个主力师团经英帕尔—科希马 之战后,元气尚未完全恢复,据日方材料称,全军兵员仅 3 万人左右。
而斯利姆集团军此时下辖的第 4 军和第 33 军,总共有 6 个陆军师、3 个独立旅和 2 个坦克旅,即相当于 8 至 9 
个满员师的实力。英军在数量和质 量上,这时都远远超过当面的日军各师团,而且还有更强大的装甲部队的支 援以及绝对的制宝权。日第 15 
军与这样的对手决战,无异于自投罗网。如 果能够凭借山岳丛林的有利地形,软磨硬抗地打一场机动防御战,或许还可 
以拖延一下时间,等待战局形势的变化和增援部队的到来。
蒙巴顿不再迟疑和拖延了,他全力以赴投入陆路进攻的准备工作。他 很清楚,要使进攻缅甸迅速奏效的话,显然还有许多事要做,从根本上说, 
主要的问题还在后勤,而不在战术。虽然斯利姆的第 14 集团军陆上运输和 内陆水上运输都得到了改善,但向缅甸内地纵深发展还要依靠空中补给。为 
此,蒙巴顿专门组建了一支“战斗货运特遣部队”,货运飞机自然是从美国 那里借用的。他还将分散的情报机构统一协调起来,使战区总部加强了对它 
们的领导。这正是:云谲波诡,两栖计划落空;舍己从人,转入陆路进攻。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说。




第十八章 穿插敏铁拉




平原围歼计未成,蒙氏速把新策生; 遣派铁军去奔袭,腹背插刀敌入瓮。 盟军大规模进攻缅甸的行动,首先从强渡印缅边境东侧的亲敦江开始。
1944 年 11 月 10 日,斯托普福德将军指挥的第 33 军在亲敦江西岸完成 攻击部署。
黄昏时分,阿萨姆团的一个突击营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江对岸的莫莱 发起冲锋。士兵们乘坐的橡皮舟在湍急的水流中如同一片树叶,他们不顾东 
岸日军阵地射来的子弹勇敢地向前挺进,在付出一半伤亡的代价后,终于登 上了东岸。接着,该军的第 20 师主力也陆续渡过了亲敦江,并占领了莫莱。 
与此同时,第 11 东非师在皇家空军准确无误的空袭支持下,沿着亲敦江西 岸幽暗的加包山谷向加里瓦打去。加里瓦位于莫莱以南约 50 多公里,是日 
军在亲敦江上建立的又一个防御阵地群。东非部队的进攻遭到对方激烈地抵 抗,直到 12 月 2 日才占领了加里瓦。至此,进攻部队完全控制了莫莱至加 
里瓦这段 50 多公里长的江面。
12 月 10 日,印度工兵在亲敦江上迅速架起了桥梁,使第 14 集团军的 各主力师得以开过对岸。在大部队过江时,蒙巴顿来到桥头巡视:“我们看 
到一番令人鼓舞的景象——亲敦江上,我们的无数水陆两用车和其他运输工
具正在运送兵员;河岸上,各种型号的卡车和机动车疾驰前进,就像赛马大 赛那一天通往埃普索姆(英国著名的赛马场)的交通一样。步兵们排成一行 
和车辆齐头并进,马拉的车辆夹杂其间。
整个景象就像是奔涌向前的巨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