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鲜卑帝国-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逃到密云山中(在今河北七老图山)的段辽开始准备向石虎投降,见石虎打了败仗,派出使者后又反悔,派人向燕国投降,慕容皝派慕容恪增援段辽。石虎的大将麻秋率兵三万高高兴兴来授降,不想在三藏口(在今河北承德武烈河两支流与主干河交汇处)遭到慕容恪七千精骑伏击,一战损失一半多人马。

  石虎狼狈败回邺城,不甘心失败,联络宇文部和高句丽合击燕国,他让渡辽将军曹伏带领青州的士众戍守海岛,运送谷物三百万斛供给食用,又用三百艘船运送三十万斛谷物到高句丽,让典农中郎将王典率领一万多部众在海滨垦荒屯田,又下令让青州建造战船一千艘,准备渡海迂回进攻。

  慕容皝也不白给,对石虎的战略意图研究的清清楚楚,一面派人联络东晋,向晋称臣;一面让慕容恪率兵攻打高句丽和宇文别部,战争之中又涌现出一颗新星,慕容皝第五子慕容霸,(后来改名慕容垂,成为后燕的开国皇帝)年方十三,勇冠三军,高句丽大王高钊与燕军交战屡战屡败,只得派使者请降。

  为彻底打败宇文部,慕容皝放弃前嫌,派商人王车去宇文部寻找兄长慕容翰。慕容翰在段部灭亡之后依附宇文部,宇文逸豆归妒忌慕容翰的才名,准备寻找机会除掉他。慕容翰佯装癫狂,终日酣饮,有时躺着就大、小便,有时被发歌呼,拜跪乞食,宇文部所有的人都鄙视他,再也没人搭理。

  慕容翰真能拿得起放得下,一个堂堂的大英雄至于吗?慕容家族就这样,比他坚忍的人有之,后世慕容冲忍辱偷生甘做秦王苻坚男宠,到后来不也登基称帝建立了西燕国吗?

  慕容翰见到王车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捶击胸部颔首而已。慕容皝得到回报,心有灵犀说:“慕容翰想回来了。”下令为他准备称手的硬弓长箭,慕容翰弯弓三石,用的箭比平常的箭长大,因此要特意打造。慕容皝让人把弓箭埋在宇文部的道侧,悄悄通知他。慕容翰窃取宇文逸豆归名马,携其二子取路边弓矢逃归。

  宇文逸豆归派出骁骑百余人追赶,慕容翰对追骑说:“我客居他国,现在想回乡,既然已经上马,就再没有回去的道理。我过去佯装痴呆欺蒙你们,其实我以往的武功并未荒废,你们不要逼我,那是自寻死路。”追来的骑兵小看慕容翰,以为他还是那个疯子,径直奔驰而来。慕容翰掉转马头迎上前去喊道:“我长久居住在你们的地方,心存依恋,不忍心杀死你们,你们离我一百步把刀竖起来,我用箭试射,如果一发便射中,你们就此返回;如果射不中,你们再杀我不迟。”追骑解下佩刀插在地上,慕容翰拈弓便射,正中刀环,追兵散走。慕容翰回到燕国,兄弟相逢,感慨万端,以后怎么样,谁又能知道呢?

  石虎见高句丽背叛自己投降燕国更加暴怒,勒令全国征兵。让司、冀、青、徐、幽、并、雍七州的老百姓五个男丁中选取三个,四个中选取两个,连同邺城旧有军队,足足凑了五十万人,准备舟船一万艘,由河济海,运送谷物一千一百万斛到乐安城(在今河北昌黎),把百姓的马匹全部收缴上来,有敢私匿者腰斩,共计得到四万余匹战马,石虎大阅兵马,准备北伐。




第十四章 慕容鲜卑(4)




  后赵的声势固然吓人,慕容皝可不怕,又一次抢先下手,他对众将说,“石虎将主力屯于乐安城,蓟城(在今北京市)南北必不设备,今若诡路出其不意,可尽破也。”公元340年,燕国诸军入蠮螉塞(即今居庸关口),直抵蓟城,唬得后赵大将石光虽拥兵数万,闭城不敢出。燕兵长驱大进,攻破武遂津(易水武遂渡口),入高阳城,一路烧杀抢掠,焚烧积聚,掳掠后赵三万余家居民扬长而去。把个石虎惊得目瞪口呆,轻易不敢再打燕国的主意。

  燕王慕容皝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深知辽东地区若想获得安宁,必须彻底灭掉宇文部和高句丽。慕容翰向他献上平定二国之计,首先分析了宇文部的形势,“宇文强盛日久,屡为国患。今逸豆归篡窃得国,群情不附;加之性识庸暗,将帅非才,国无防卫,军无部伍。臣久在其国,悉其地形;虽远附强羯,声势不接,无益救援;今若击之,百举百克。”慕容翰说宇文部国内不安定,攻打它手到擒来,石虎的赵国离得太远求援不及,不过他又指出高句丽的野心,“然高句丽去国密迩,常有窥之志;彼知宇文既亡,祸将及己,必乘虚深入,掩吾不备。若少留兵则不足以守,多留兵则不足以行。此心腹之患也,宜先除之;观其势力,一举可克。”慕容翰分析高句丽国中有能人,我们打宇文部他们肯定心惊,必定偷袭我们,不如先打下高句丽,而“宇文自守之虏,必不能远来争利。既取高句丽,还取宇文,如返手耳。”随后他向慕容皝展现了一幅慕容燕国未来的宏图美景,“二国既平,利尽东海。国富兵强,无反顾之忧,然后中原可图也。” 慕容皝只说了一个字“善”!慕容翰“平定辽东南下中原之策”是慕容家族的隆中对,燕国正是凭借他的战略方针一步步地入主中原。

  燕军准备进攻高句丽,高句丽都城丸都(吉林省集安市)位于长白山脉中,崇山峻岭,易守难攻。通往丸都有两条路,北道平阔,南道险狭,诸将皆欲从北道进击。慕容翰道:“敌虏据常情忖度,必谓大军从北道,当重北而轻南。大王应当率领精兵由南道攻击,出其不意,丸都唾手可得。另遣偏师由北道进发,即使遭受挫折,但他们的腹心已经溃败,四肢便无能为力了。”慕容翰深谙兵法的奇正之术,选准主攻方向,慕容皝采用慕容翰的计策,亲自率领劲兵四万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为前锋;别遣长史王寓率兵五千虚张声势出北道讨伐高句丽。高钊果然中计,派兄弟高武率精兵五万守北道,自己率少量的兵马守南道。燕军大败高句丽攻入丸都,高钊逃到高武处。

  燕军要退兵,手下人向慕容皝献上一条绝户计,说高句丽这地方特别荒凉偏远,不能留兵戍守,现在他们君主逃亡,民众流散,潜伏在山谷之中。我大军离开后,他们必定又会聚集在一起,怎么办呢?我们不如挖出老高句丽王的尸体,抓住高钊的母亲,把都城给他们放把火,夷为平地得了。慕容皝想想有道理,下令“发(高)钊父乙弗利墓,载其尸,收其府库累世之宝,虏男女五万余口,烧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你别说计策虽然歹毒了点,可管用,高句丽王高钊果然向燕国称臣,进贡珍宝异物求返老高丽王的尸体。丸都之战,高句丽元气大伤,整个王国一片废墟,经过数代的休养生息,才慢慢地缓过劲来。

  高句丽一举平定,在辽东只剩下宇文部一个劲敌,慕容皝再次亲征,以慕容翰为前锋将军,慕容恪、慕容霸及折冲将军慕舆根各率本部兵,三道并进。慕容翰与慕容霸正侧两面夹击宇文部军队,斩杀宇文大将涉夜干,乘胜追击,占领宇文部全境,逸豆归走死漠北,宇文氏由是散亡。




第十四章 慕容鲜卑(5)




  外患刚刚平定,慕容皝的猜忌之心又起,慕容翰与宇文氏交战时为流矢所中,长期卧床养伤不出门,后来逐渐痊愈,在家中试着骑马。有人告发慕容翰假称有病私下练习骑乘,怀疑他想作乱。慕容皝原本对他的勇悍和谋略不放心,心中泛起嘀咕,君王嘛就要狠一点,于是赐令慕容翰自裁。慕容翰仰天叹息:“吾负罪出奔,既而复还,今日死已晚矣。然羯贼跨据中原,吾不自量,原想为国家荡平宇内。这一志向不能实现,死了也会遗憾,这就是命运吧!”随即饮毒药身死,临死依旧念念不忘慕容氏统一天下的大业,慕容燕国正是在这些志士名将的努力下书写了中国历史的一段段辉煌。

  请看下集:兄弟分国。




第十五章 兄弟分国(1)




  后赵在辽东屡屡撞墙,对塞北草原的外交上却获得成功,这也是石虎的军事霸权主义对邻国唯一的一次胜利。

  拓跋部在代王猗卢死后,一度陷入混乱,杀害猗卢的逆子六修被猗×的儿子普根消灭,普根当首领不到一个月便死去了,他的母亲猗×的妻子祁氏抱着普根年幼的儿子坐上代王宝座,冬天还没过去小代王夭折。

  弗立之子拓跋郁律在诸部大人的支持下继承代王之位,被后世北魏称之为平文皇帝。弗立是沙漠汗的小儿子,前文介绍过,曾经做过一年的部落首领。新代王姿质雄壮,甚有威略,而且很牛气,上任伊始,打败铁弗匈奴刘虎。

  铁弗是匈奴父鲜卑母之意,铁弗匈奴就是匈奴男人和鲜卑女人融合的部落。刘虎是匈奴南单于的后代,左贤王去卑的孙子;被推举为部落首领后,他带领整个部落在草原游牧。刘虎一直臣服拓跋部,随着拓跋部内乱,他想脱离拓跋部,举兵外叛,拓跋郁律发兵攻打,刘虎战败,南渡黄河,走据朔方,投靠汉主刘聪。刘聪拜刘虎为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将,希望借助匈奴铁弗部的势力牵制拓跋部。刘虎渡黄河,欲夺回游牧地,拓跋郁律在草原上大破刘虎,刘虎退走出塞气愤而死。刘虎的从弟路孤率领部落向代国投降,两部重新修好继续通婚。由此拓跋部再度兴盛,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

  晋朝退保江南,匈奴汉国灭亡,前后赵互相混战,拓跋郁律野心膨胀,拒绝前赵刘曜的请和,叫嚣说:“今中原无主,天其资我乎?”后赵石勒遣使通好约为兄弟,郁律竟然狂妄地将后赵使者砍头,治兵讲武,有平南夏之意,如此之不知天高地厚,终于让石勒火冒三丈,后赵派石虎率三万骑兵讨伐代国,离石一战拓跋军大败,后赵俘获代国牛马十余万,拓跋郁律逃奔乌桓,代北诸城尽降。

  拓跋郁律由自己的地盘逃到塞北中东部地区进入猗×妻子祁氏的势力范围,祁氏对他夺走自己嫡亲儿孙的代王之位心怀怨恨,借机杀掉拓跋郁律并诛杀其党羽,部落大人死者数十人。

  鲜卑拓跋部亦上演一部春秋时的“赵氏孤儿”,祁氏派人索检拓跋郁律诸子,拓跋郁律的儿子拓跋什翼犍此时年龄幼小,尚在襁褓之中,母亲王氏把他藏匿在自己的裤中,对天祷祝说:“天命如果想让你活下去,你就别啼哭,”搜索过程中婴儿很久没有发出一点哭声,因此幸免。

  公元321年,祁氏改立自己的二儿子贺傉为代王,《魏书序记》中明确记载,“桓帝之中子也。”桓帝指“猗×”,我并不认为贺傉是猗×的儿子,猗×卒于公元305年,贺傉被立为代王时最少年满16周岁,因他是猗×的二儿子,说明他下面还有儿子,也就是说照此推算贺傉有可能已经20出头,怎么可能像《魏书序记》说的那样“未亲政事,太后临朝”呢?他有什么理由不亲政事呢?为什么当普根死后祁氏不立贺傉,要抱着孙子称制呢?为什么普根的妻子不能称制呢?从杀死郁律来看,她不仅是一个女强人,而且背后有巨大的实力,其中之一是猗×系的实力,其二呢?有学者认为她是乌桓人,背后有乌桓背景,也许有可能,没有明确的定论。而我认为,她还有一层关系,关键之所在,被魏书载为“桓帝之中子”的贺傉以及下一任代王他的弟弟纥那其实都是猗卢的儿子。

  为什么这么肯定呢?猗卢之所以能一统三部很大的可能就是借助祁氏的力量,也就是说他按照草原习俗“父死妻其后母,兄死妻其嫂”娶了祁氏,并生下贺傉及纥那。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猗卢可以轻易地一统三部,贺傉登上代王位的时候为什么不能亲政,他年纪尚小。那么魏书为什么要隐瞒呢?那种有悖于封建伦理的习俗怎么可能出现在北魏先人…黄帝子孙身上呢?




第十五章 兄弟分国(2)




  《魏书》是二十四史中记载最不准确的史书,姑且不说魏书的作者魏收迫于朝野上下的压力三易其稿,三易其稿,哪一次才是真实的呢?北魏朝廷隐瞒相当多的史实,崔浩之狱又被人称作国史之狱,许多真实的史料保存不下来,虚假的东西反而流传很广,所以研究北魏历史就是要解谜,一个谜一个谜去解,谜团结开真实大白,你也就完全理解北魏,了解那个时代。

  祁氏女主当权,遣使与石勒通和,祁氏一女二主,艳名在外,赵国人戏称使者为“女国使”。贺傉在位时间不长,我想还是死于阴谋内乱,至于何种情形,史书中一点线索也没能给我们留下,他死后祁氏扶植三子纥那上台。此期间,前赵多次干涉代国内政,石勒打败纥那,逼迫其退到大宁(在今内蒙赤峰以西)。

  拓跋部再次发生动乱,拓跋郁律的长子拓跋翳槐在贺兰部首领蔼头等部落大人的支持下登上代王之位,退到大宁的纥那不甘心失败率宇文部反攻,被拓跋翳槐击退逃到宇文部。拓跋翳槐正式当上代王,为对抗纥那,翳槐求助于后赵,派弟弟什翼犍出使赵国,石勒封翳槐为北单于,将拓跋部置于自己属国的地位。后赵的支持未能保住翳槐的首领位置,拓跋部再度发生内乱,拓跋翳槐与蔼头自相残杀,部众离心,纥那依靠乌桓和宇文部的力量卷土重来,翳槐战败投奔后赵。

  拓跋翳槐的到来受到后赵国继任当家天王石虎热烈欢迎,给他准备宅第、伎妾、奴婢等等物什,安排得周到舒适。石虎继续石勒干预草原政权的传统,帮翳槐做了一次好事,而且好事做到了底。翳槐只在邺城住了一年,公元337年,石虎大败鲜卑段氏,借北征余威,攻入大草原,击败纥那,复立翳槐为拓跋联盟首领,封为北单于。至此,石虎对代国的外交大获全胜,通过复立拓跋翳槐完全控制塞北拓跋部,直到一件奇特的事件发生。

  公元338年,拓跋翳槐病重,这位后赵册封的北单于吸取女主当政的教训,不打算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年幼的儿子,准备让他的弟弟继位。翳槐是郁律的长子,他有三个弟弟,二弟拓跋屈、三弟拓跋什翼犍、四弟拓跋孤。他看中的是什翼犍,临终之时嘱托诸部大人:“必迎立什翼犍,社稷可安。”可当时什翼犍却远在赵国做人质,所以拓跋翳槐死后,以梁盖为首的部落大人认为首领位置的传承是件大事,拓跋什翼犍离得远,来不来不可确定,主要怕石赵政权不放,即便等到他归来,首领位置空闲久了,恐怕会有变乱,因此谋议重新立新的部落首领。大家商议后,认为拓跋翳槐的二弟拓跋屈性格刚猛多诈,不如拓跋屈的弟弟拓跋孤宽和仁厚,于是共同杀死拓跋屈,立拓跋孤为首领。拓跋孤虽厚道却不傻,伤心二哥死得冤,同时看穿部落大人们的意思,自己不是做首领的料,部落大人们之所以拥立自己是为日后可以弄权。因此拓跋孤死活不同意,力主让什翼犍回来当联盟首领,并且对大家说,你们不是怕石虎不放三哥吗?我亲自去邺城去迎接三哥,把我留在后赵做人质,让三哥回来。他的一席话让诸部大人们哑口无言,提不出反对的意见。

  拓跋孤来到邺城,生性残暴的石虎却犯下一个错误,他不仅同意拓跋孤的建议,让拓跋什翼犍回归塞上,居然还让拓跋孤一同返回。什翼犍相貌堂堂是个人杰,魏书称他“生而奇伟,宽仁大度,喜怒不形于色。身长八尺,隆准龙颜,立发委地,卧则乳垂至席。”石虎把一个潜在的对手放回去,连把柄也不留怎能不说是一大失策。




第十五章 兄弟分国(3)




  什翼犍回到塞上后,马上放弃赵国的北单于称号,在繁畤继代王位,改元建国,这是代国的第一个正式年号。什翼犍大刀阔斧地治理国家,一改猗卢死后部落离散内乱频繁的局面,拓跋部又开始变得强大起来。他利用在邺城为质子时学到的先进文化政治知识,仿效中原王朝设置百官分别掌管政务,任命汉人中的佼佼者代人燕凤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制定法律号令各部。虽说各项制度并不健全,对比以前无序混乱的秩序,草原各族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魏书高凉王孤传》中记载“昭成(后世北魏称什翼犍为昭成皇帝)即位,乃分国半部以与之。”什翼犍为感谢拓跋孤让国的恩义将国土的一半分给他。而《魏书官氏志》中却记载“其诸方杂人来附者,总谓之‘乌丸’,各以多少称酋、庶长,分为南北部,复置二部大人以统摄之。时帝(什翼犍)弟(拓跋)孤监北部,子(拓跋)实君监南部,分民而治。”如此看来又不像分国,拓跋孤只是任北部大人。其实并不矛盾,拓跋孤传中魏收为表现什翼犍对拓跋孤的感激之情略作夸张,官氏志中载明事情的原委。拓跋部对于其他依附于自己的部落均称为乌桓,为便于管理将他们一分为二,各置大人统领,拓跋孤和什翼犍的儿子拓跋实君分别任南北二部大人,这就是兄弟分国的真实情形,什翼犍回到草原后不断加强集权,不可以做出裂土分封的事情。

  什翼犍的代国不再依附赵国,为摆脱赵国的羁绊,什翼犍转向燕国求婚,燕王慕容皝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慕容王后死后,慕容皝又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什翼犍,继续两国之间的联姻。代国国家疆域不断扩大,东自秽貊(在今朝鲜江原道),西及破落那(中亚西亚草原上的部落国家),南距阴山,北尽沙漠,率皆归服,有众数十万人,逐渐成为草原强国。

  石虎之所以置国家利益不顾,放什翼犍兄弟回国也有他自己说不出的苦衷。石氏叔侄对晋王朝皇室内乱导致国家灭亡的教训有着深刻的认识。石勒临死之前再三叮嘱太子石弘兄弟以司马家族为戒,石家一定要团结一心,同时告诫时任中山王的石虎学周公、霍光辅助太子理政,不要成为将来石家内乱的话柄。石勒用心良苦,对石虎的野心早有察觉,他的两个宠臣徐光和程遐多次劝他杀掉石虎以绝后患,石勒总也不同意,就是害怕手足相残的造衅一开,成为恶性循环的开端,他希望石虎能够体察自己的苦心,将来用心辅助太子石弘。利欲熏心、没受过多少文化教育的石虎怎么能抵抗皇位的无穷诱惑呢?他杀死石弘篡夺皇位,但在内心深处相当忌讳骨肉相残,自己可以这样做,别人绝对不准这样做。他忘了自己才是行事的榜样,你可以这样干,别人也能这样干。

  石虎的太子石遂是个比石虎还要残暴百倍的恶棍,荒酒淫色,骄恣无道,夜夜出没宫臣家,淫其妻妾。凡搞不到手的贤淑宫女让人砍掉头颅,斩之前必须盛妆,砍下的头放置在盘子上,一个一个传下去欣赏。后赵时期的宫廷中有许多比丘尼(尼姑),石邃把其中有姿色的女子先强暴然后杀掉,和牛肉、羊肉煮在一起吃,让品尝的人辨别味道,以此为乐。

  如此残暴无知的恶徒哪里能指望他和睦兄弟呢?石虎对他逐渐失望,随着对另外两个儿子石宣和石韬的宠爱加深,太子石邃对两个弟弟疾之如仇,萌生杀死石虎和兄弟们的意图,他想效仿冒顿单于杀父的故事,一天喝醉酒对东宫属官李颜等人说:“官家(指石虎)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你们肯跟我干吗?”众官吓得跪伏在地不敢说话。石邃见手下人不敢杀石虎,借着酒劲又想去冀州杀石宣,结果呢?走了不到数里地,跟随他的骑兵尽皆逃散,属官们叩头固谏,石邃这才昏醉而归,一场闹剧结束。石邃如此肆无忌惮触动石虎痛处,石虎并未痛下杀手,他向来对儿子纵容宠爱,当他听说石邃患病后还派出女尚书探视病情,结果丧心病狂的石邃自恃父子连心,把对父亲的不满发泄到女尚书身上,提剑欲杀使者。女使奔回哭诉,石虎忍无可忍终于下令废掉太子石邃改立石宣,并将石邃一家和太子亲党二百余人尽皆诛杀。




第十五章 兄弟分国(4)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拓跋孤来到中原,石虎万不曾想到自己崇尚儒学,广宣佛法下的礼仪之邦反不如塞上之胡。拓跋孤让国之举让他大为感动,如此贤子若是杀掉何以教诲诸儿?如此善举若是阻止何以训化臣民?家族和睦邦代永传比起多一个敌对邻国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什翼犍未必敢于脱离石赵。

  说教是没有用的,自身的榜样才是至关重要,石虎可以杀掉自己的兄弟坐上皇帝之位,我为什么不可以杀死威胁到自己帝位的兄弟呢?这句话深深地藏在第二任太子石宣的心中。

  公元348年,石虎娇惯纵容儿子的毛病又结出恶果,太子石宣吸取前任太子石邃无兵权的教训,削减诸侯兵员收归自己统领,这一举动引起诸王的不满。石虎亲儿子太出格,喜欢石韬便把政事交给石宣和石韬轮流办理。太子是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石韬与太子地位平等让石宣大受压抑。石韬偏又刺激石宣,自建宣光殿,规模宏大,梁长九丈,石宣认为石韬所作所为是在打压他这个太子之气,下令杀死工匠,截去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