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库图佐夫-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奥地利政府原拟任命麦克将军为对拿破仑作战的多瑙河集团军总司令,可是库图佐夫的官阶比麦克高,他到达前线后,联军理应由他统一指挥作战行动。但奥地利人不愿这样做,便任命裴迪南德大公为总司令,因为他是奥地利皇帝的兄弟,库图佐夫应服从他的指挥。麦克留任集团军参谋长,但他得到一纸密令,说军权在他手中,他仍是实际上的总司令。在军队被包围的紧急情况下,尤其需要统一、果断指挥的时候,麦克拒绝执行裴迪南德大公的突围命令,并出示了密令。

  裴迪南德大公不理会麦克的反对,决意自己带走军队。麦克则以法庭审判相威胁。但是,裴迪南德大公宁愿上法庭受审,也不愿当俘虏。然而,他未走出很远,一遭遇法军,步兵司令韦内克将军就投降了,他带的1。8万人也被缴了械。只有裴迪南德大公带着几连骑兵逃脱了。

  留在乌耳姆的麦克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在法军的一次攻击过后,他就亲自叩见拿破仑,率全部人马投降了。奥地利的7万军队就这样覆灭了。乌耳姆在战争史上,成为屈膝投降的同义词。

  事实证明,苏沃洛夫的学生库图佐夫是正确的,而普鲁士军校最好的学生麦克是错误的。

  奥军在乌耳姆被歼后,拿破仑获得了行动自由,他对自己的将军们说:

  “我们不能在此停留。”

  现在他的目标是消灭库图佐夫集团军。

  2。 违抗君主旨意实施战略转移
  这时,俄军的处境十分险恶。计划与其会师的奥军已被消灭,在距俄军五月行程的地方,代替友军的是15万法军,正准备对俄军发起毁灭性攻击。右侧是波涛汹涌的多瑙河,左侧是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后方直到维也纳都没有任何预备队,只有Φ·Φ·布克斯格夫登率领的4。5万人的俄军正从遥远的华沙附近向奥地利推进。

  看来,能与拿破仑15万大军作战的,只有俄国军队了。设在布劳瑙的库图佐夫总司令部成了世人瞩目的中心。不过,这时俄军充其量有5万士兵,而且已被千里行军累得精疲力尽,衣衫褴褛,有的人连靴袜都没有。

  有人向库图佐夫提出各种各样的行动计划,其主要精神是: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都要保住维也纳。亚历山大一世在给库图佐夫的信中说:

  “当我获悉您决心承担保卫维也纳的崇高职责时,我就放心了……请您让敌人也明白,您是理应受到大家信赖的……”

  沙皇这时已不再提无条件执行奥地利统帅部命令的事了,还在信中写道:

  “……事实证明,麦克将军实属无能之辈,您不必听信他的主张。”

  奥皇弗兰茨给库图佐夫下的命令是:“……力避战败,完整无损地保存军队,不同拿破仑交战,但也不准他前进一步。”

  强大的法军正在迅速向前推进,企图形成合围并切断俄军的退路,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种情况下,要摆脱困境,就是像库图佐夫这样的天才将领亦感棘手。

  库图佐夫在给奥皇的复信中说道:

  “如果对敌寸土不让,我就得顶住他的进攻;而少量部队一旦与敌交战,就必然需要增援;这样,就有可能发生大规模交战并招致失败……”

  这时,库图佐夫已清楚地认识到,俄军的惟一出路是从布劳瑙撤出,以便与后续部队会合,同时可避免与敌优势兵力直接接触,以改变战略态势。

  直到得知拿破仑军队由慕尼黑出动的消息,俄军还在散布将向慕尼黑进发的传言。当所有的人都以为库图佐夫服从了朝廷的意愿,要率兵去迎战法军时,10月25日,俄军的命令终于下达了:放弃布劳瑙向东撤退。

  拿破仑军队紧紧尾随追击撤退的俄军。法军主力集中于多瑙河右岸,目的是把俄军逼向河边后围歼。俄军受到了严重威胁。

  奥皇弗兰茨一方面坚持必须在恩斯河一线组织坚强防御,同时却又命令在施泰尔附近掩护俄军左翼的梅菲尔德将军率领奥军火速撤回维也纳,这样就把俄军侧翼暴露给敌人了。库图佐夫还掌握了拿破仑给弗兰茨的信件,证明奥地利与法国正在进行单独媾和的秘密谈判。

  俄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同盟国答应提供的补给,库图佐夫一样都没得到。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饥寒交迫的俄国士兵行进在被毁坏的道路上。库图佐夫的部下多赫图罗夫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

  “我们夜行晓宿,……足下无靴,腹中无食,凄苦难言。同这些坏蛋结盟真是不幸。但有什么办法啊!”

  在库图佐夫竭力摆脱法军追击的危险情况下,奥皇弗兰茨还在不着边际地大谈保卫维也纳的作战计划,俄皇亚历山大也要求库图佐夫“同奥地利将军们同心同德”。由于库图佐夫拒绝执行保卫维也纳计划,他同沙皇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了。

  库图佐夫之所以不执行保卫维也纳的作战计划,是因为在当时条件下,这是俄军力不能及的事,他认为保存俄军实力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同两位君主的计划相反,他提出了撤至多瑙河北岸和放弃维也纳的计划。奥地利被迫同意了这个计划。

  10月31日,法俄两军发生了激烈交战。巴格拉季昂将军率领的俄军后卫,打退了法军前卫指挥官缪拉元帅率领的大队骑兵的多次冲击。

  使奥地利人、意大利人和普鲁士人望风而逃的法国士兵,终于在战场上与俄国士兵相遇。法国人惊异地发现,战斗打响后,俄国士兵非但不逃跑,反而端着刺刀转入反冲锋,直至下令撤退。

  3。 克雷姆斯大捷
  巴格拉季昂指挥的俄军后卫和缪拉指挥的法军前卫几乎同时赶到恩斯河渡口。巴甫洛格勒骑兵投入阻击法军的战斗,一直坚持到俄军后卫在密集的炮火下渡过恩斯河并烧毁桥梁为止。过河后,战斗更加激烈,库图佐夫派米洛拉多维奇率后卫预备队来增援。米洛拉多维奇用苏沃洛夫的光荣战斗传统来激励士兵,率领他们投入进攻。

  在俄法两军的掷弹兵和骑兵的混战中,俄军的处境越来越困难,眼看就要战败了。这时,有人请示库图佐夫怎么办,库图佐夫回答说:

  “你们是俄国人,俄国人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由于发挥了俄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法军终于被击退了,这是关于他们不可战胜的神话第一次被打破了。

  由于库图佐夫以巴格拉季昂为后卫,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击退了敌人,使俄军得以安全北撤。这时他急欲渡过多瑙河,过河以后再把桥炸毁,俄军就有了安全保障,可以在那里休整,等待与布克斯格夫登集团军会合。

  但是,拿破仑已经准备好给予俄军新的打击。他很清楚,俄军一旦渡过多瑙河,就到了安全地带,把俄军包围后消灭掉的计划就会落空,而且会使在南岸的法军一个军陷入危险境地。于是拿破仑决定派莫捷率他的混成军隐蔽过河,夺取桥梁,然后在克雷姆斯附近截击俄军。

  很快,库图佐夫得到侦察员的报告:法军已经出现在多瑙河北岸。他知道,敌人已经给他设下圈套:莫捷的部队不会放他到北岸去,而拿破仑的主力部队正步步逼近南岸。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尽最大努力渡过河去,抢在莫捷之前到达克雷姆斯附近。库图佐夫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一定要赶在莫捷的前头。

  奥皇弗兰茨要求库图佐夫留在南岸,保卫桥头工事和多瑙河大桥。他在给库图佐夫的信中写道:“我完全相信,您将竭力维护贵国军队的荣誉。”但是,库图佐夫放弃了多瑙河南岸,并为没能执行命令向弗兰茨表示了歉意。同时有些刻薄地说,他之所以不能保卫桥头工事,是因为没有找到它。很显然,尽管皇帝下了命令,但奥国士兵没有完成修建桥头工事的任务。

  俄军后卫刚到北岸,法国骑兵已追到桥头。就在这时,被俄军破坏的大桥轰隆一声塌落河中。

  拿破仑慌了,他不仅放走了库图佐夫,而且还把莫捷这支孤军留在了北岸。

  莫捷率部队过河到北岸后,就沿着河边狭窄的道路向克雷姆斯前进。这时,库图佐夫叫人四处放风,说他正在向摩拉维亚撤退。同时,又命令米洛拉多维奇的前卫佯装撤退,不要去阻拦莫捷。敌人被骗中计,莫捷向克雷姆斯疾进,沿小路越来越深入。

  库图佐夫把自己的军队分为四个支队:米洛拉多维奇迎击行进中的法国先头师;多赫图罗夫和什特里克实施纵深迂回机动,攻击敌人的侧翼和后方;巴格拉季昂从北面掩护集团军行动,并守卫通向克雷姆斯的道路。

  库图佐夫如愿以偿,法军在战斗中死伤惨重,有2000多官兵被俘。

  由于夜幕的掩护和法军士兵英勇抵抗,再加上多赫图罗夫因行军迷路贻误了战机,莫捷终于带着残部狼狈逃命,在溃逃时有许多人落水丧生。

  在从布劳瑙至克雷姆斯这一路上,拿破仑一再受到库图佐夫的捉弄:不是停下来打后卫战,就是一撤再撤,最后撤到多瑙河北岸,还在法国皇帝的面前击溃莫捷军,在全世界面前出了他的丑。

  俄军虽然已疲惫不堪,但因胜利而欢欣鼓舞,在击退法军,使法军尝到被驱逐的滋味之后,回到了克雷姆斯。库图佐夫在回答士兵们的问候时,对他们高声呼喊道:

  “打得漂亮!……光荣属于你们!”

  克雷姆斯战役胜利表明,法军轻易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是在精神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库图佐夫摆脱了被包围歼灭的危险,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这时,似乎可以让部队好好休整一下了,但是,这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

  4。 艰苦卓绝的申格拉伯恩战役
  在维也纳附近,只有多瑙河上的塔博尔桥还完好无损条大路与此桥相连直通茨奈姆。库图佐夫只有通过茨奈姆才能与从俄国来的布克斯格夫登集团军会合。

  有鉴于此,拿破仑开始实施新的更为狠毒的机动计划。他命令缪拉元帅率拉纳军、苏尔特军立即占领维也纳,不惜任何代价夺取大桥,抢在库图佐夫之前到达茨奈姆,以切断俄军同增援部队的联系,同时向俄军发起猛攻。拿破仑还命令贝尔纳多特部队渡过多瑙河,从后方打击俄军。

  法军很快攻占了维也纳。奥地利皇帝宫内大臣弗尔勃纳伯爵奉奥皇之命,前往申布伦,觐见拿破仑,表示愿意服从他的意志。

  驻守塔博尔桥的是奥尔斯贝格大公指挥的一支奥国精锐部队,他们本应在法军攻桥前把大桥炸毁。可他们没有这样做,把大桥拱手让给了法军。

  原来,当法军逼近大桥时,缪拉元帅挥动着白旗走近大桥,要求奥尔斯贝格出来答话。缪拉向他宣布,拿破仑已同奥地利缔结了和约,现在只同俄国人打仗了。听罢此话,奥尔斯贝格同意举行谈判。这时埋伏在附近的法军根据缪拉的暗号已冲到桥上。站在附近的一名奥地利军官向奥尔斯贝格喊起来,说他们上当了,应该炸桥。当奥尔斯贝格听到缪拉对下级军官违反军纪,胆敢向长官发号施令表示惊讶时,就下令立刻处罚他。在这场仅仅持续几分钟的闹剧中,法军一枪未放就夺得了大桥。

  这时,俄军已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可是它似乎还被蒙在鼓里。在长途行军之后,部队驻扎在克雷姆斯附近,士兵们头一次埋锅煮饭,头一次安稳地躺下来休息。

  当收买的间谍向库图佐夫报告了法军向茨奈姆调动的情况后,他被迫改变了防守多瑙河渡口和等待援兵的部署,以“避免与占优势兵力的敌人作力量悬殊的较量”。库图佐夫认识到必须牺牲部分兵力以达到保存集团军实力的目的,于是当机立断,命令部队以急行军向布吕恩挺进,并派巴格拉季昂率5000人作为掩护部队向茨奈姆大路前进,阻击企图截断俄军退路的缪拉所部。库图佐夫向沙皇报告说:

  “虽然我已预见到巴格拉季昂公爵的部队将遭到不可避免的败绩,但是,以他的牺牲使俄军得救,则是不幸中的大幸。”

  巴格拉季昂是苏沃洛夫的优秀学生,是库图佐夫的亲密战友。他参加过许多著名战役,在远征意大利和传奇式的翻越阿尔卑斯山行军中,曾担任苏沃洛夫的前卫指挥官。

  巴格拉季昂率领部队出发了。他们穿过山林间的泥泞小路,一夜行进二十多公里,于拂晓前进抵戈拉布留恩,诺斯季茨指挥的奥军骑兵前卫就在那里驻扎。因地形不利于组织防御,巴格拉季昂命令军队向北撤至申格拉伯恩村,在那做好了迎击法军的准备。与此同时,库图佐夫也行动起来。饥饿的士兵倒掉了锅中没有煮熟的饭,鼓起最后的力气,向茨奈姆前进,迎接国内来的援兵。缪拉像欺骗奥尔斯贝格那样,轻易地使诺斯季茨将军相信了法奥已签订和约。于是,奥军又是一枪未发便放过了法军。诺斯季茨的叛变打乱了俄军的防御计划,使巴格拉季昂的部队陷入了困境。

  法军展开进攻队形,冲向申格拉伯恩。但缪拉在获悉俄军主力距巴格拉季昂的阵地不远时,就犹豫起来。为了争取时间等待大部队到达,也为了牵制俄军主力的行动,缪拉决定再次玩弄花招欺骗库图佐夫,派军使向他提出建议:

  如库图佐夫同意签订一份关于俄军撤离奥地利的条约,法军就停止军事行动;在拿破仑批准条约之前,库图佐夫停止向茨奈姆进军。

  库图佐夫为了避开敌人的打击,将计就计,他装出相信缪拉的样子,接受了条约的全部条款。库图佐夫派代表到缪拉那里签订了条约,并把它带回来批准。

  但是,库图佐夫既不是奥尔斯贝格公爵,也不是诺斯季茨伯爵。关于库图佐夫,苏沃洛夫早就说过:

  “他真是聪明,聪明,谁都骗不了他……”

  聪明的库图佐夫把缪拉元帅诱进了他自己设的陷阱。库图佐夫向沙皇报告说:

  “我根本就没有想要接受条约。我坚持过20小时再作答复,同时继续撤退,走出距法军两天的路程。”

  正在缪拉等待拿破仑的嘉奖的时候,拿破仑发现,他那欲置俄军于死地的出色计划和巧妙机动又落空了,而被他追逐了数百公里的“北方老狐狸”库图佐夫又一次出了他的丑。

  拿破仑暴跳如雷,把一腔怒气都发泄到他所宠爱的骑兵司令缪拉的身上,命令他立即攻击俄军。他不再相信自己的元帅,于是离开维也纳,亲自赶到申格拉伯恩。

  11月16日下午战斗打响,法军前卫三万多人向巴格拉季昂只有五千多人的部队猛扑过来,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

  缪拉深知,他放走了库图佐夫是犯了怎样的大错,因此急欲消灭巴格拉季昂,以便去追击俄军主力。

  缪拉在中央发起进攻,苏尔特由侧翼迂回,拉纳则从另一翼迂回。法军占领两翼后,一次比一次更猛烈地向中央展开进攻。稳操胜券的法军元帅要巴格拉季昂投降,以免全军覆没,巴格拉季昂根本不予理睬。

  他的部队浴血奋战,除顽强防御外,还不时发起反冲锋,同时且战且退,向主力部队靠拢。巴格拉季昂的人马虽已损伤过半,但剩下的人仍在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

  深夜,拿破仑确信继续进攻已是徒劳的,于是命令停止攻击。巴格拉季昂率部击退了法军,用刺刀杀出一条血路冲了出来,追赶已经远去的俄军主力部队。在库图佐夫对他的生存已不报希望的时候,巴格拉季昂却携带着俘虏和缴获的战旗,回到了库图佐夫身边。

  库图佐夫的目的达到了,同布克斯格夫登集团军会师后,俄军兵力达到8。6万人,并且在奥洛穆茨附近占领了有利阵地。俄军现在没有危险了,是库图佐夫的智谋挽救了它。

  申格拉伯恩战役作为英勇后卫战的范例,作为俄国士兵英雄果敢精神的明证而载入了战争史册。

  参加申格拉伯恩战斗的各团队的士兵,都自豪地佩戴上了写有“5比30”的特制证章,意为平均5个俄国士兵顶住了法国30个士兵的进攻。

  5。 御驾亲征败下阵来
  尽管拿破仑取得了乌耳姆大捷,占领了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半壁江山,但俄军的大踏步撤退却使他陷于不利的战略地位。由于要派大量部队保卫占领的城市和漫长的交通线,法军兵力已很分散。拿破仑手中只有5万机动兵力,而决战就在前面。

  在亚历山大一世主持召开的奥洛穆茨军事会议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拿破仑的兵力少,时机有利,必须立即进攻,跃跃欲试地想同法军交战。库图佐夫考虑到部队在完成艰难的长途行军后需要休整,应继续在防御战中消耗敌人兵力等因素,则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现在触动拿破仑还为时尚早,他主张继续向粮秣有保障的地区退却。有人问他打算在什么地方回击敌人,他说:

  “拿破仑被我们拖得越远,他就变得越虚弱。……我要在加里西亚纵深地带埋葬法军!”

  亚历山大一世起初有些犹豫不决。他是第一次参加战争,既惧怕拿破仑,又想给自己戴上战胜拿破仑的桂冠。还在彼得堡时,他就产生了亲自统率军队的念头。为此,他还专门向一个装疯卖傻假托神命自称“先知”的老头求教,那老头恐吓他说:

  “您还年轻,料难获胜!”

  然而,宫廷内那些谄媚者却由于俄国又出了一位御驾亲征的君主而兴高采烈。他们早已对沙皇的“军事天才”佩服得五体投地,预言他必将取得伟大的胜利。

  亚历山大一世在拿破仑这样的敌人面前变得胆怯起来,他不敢亲自统率联军,于是施展出两面派手法:任命库图佐夫为总司令,而实权掌在他手里,同时任用头脑不清、屡次败于拿破仑手下的奥地利将军维依洛特尔为自己的顾问。从这时起,库图佐夫实际上被剥夺了指挥军队的权力。亚历山大的用意很明显:战胜了,他是英雄;战败了,库图佐夫就是替罪羊。

  亚历山大信任维依洛特尔等奥地利人,甚于信任库图佐夫。那些把亚历山大同彼得一世相提并论的谄媚者就说,彼得大帝也常常采纳外国人的意见。

  但是,意见与意见是不同的。奥地利人尽管有过多次被拿破仑歼灭的沉痛教训,但他们并没有变得聪明起来,他们的军队还是屡吃败仗,能指望他们给亚历山大出什么好主意呢?更糟糕的是,虽然是在他们自己国家里,但对于作战必不可少的地形地貌情况,他们也知之甚少。

  亚历山大宠信的人能教给他的东西也不多,多尔格鲁科夫对战略一窍不通,阿拉克切耶夫从未参加过战争。

  在即将开始的奥斯特利茨交战中,奥地利出兵1。6万,为俄军兵力的五分之一;而且,这些人的战斗力根本不能与同等量的俄国士兵相比。俄国士兵大都经历过苏沃洛夫时代,而现在则是由苏沃洛夫的学生、体恤士兵疾苦的库图佐夫、巴格拉季昂和多赫图罗夫统率打仗。俄国士兵看到奥军与法军一触即溃,深深懂得惟有拼命才能取胜,否则不是被消灭,就是被俘虏。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惊人的战斗素质,真不愧为苏沃洛夫及其战友训练出来的军队。

  维依洛特尔等奥地利将军本身就不具备这些战斗素质,当然就谈不上训练士兵具有这些素质了,况且他们本来就很少关心他们的士兵。

  亚历山大决定进攻,这正中拿破仑下怀。他明白,俄军如继续撤退,他就要被迫进行追击,从而使自己的战线更加延长,军队进一步受到削弱,必须尽快歼灭俄军主力部队。他想在联军的预备队到达前打败联军,但他需要有几天调兵遣将的时间。拿破仑是玩弄手腕的大师,他总是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手段来帮助自己达到目的。他决定撤退,以便同向他靠拢的各军会合。

  当联军向前推进时,拿破仑命令后卫不予纠缠。

  联军行动缓慢,平均每天前进10~12公里。他们在秋天泥泞的道路上行进,途中休息时还要到处去找食物,经过3昼夜的行军才到达奥斯特利茨。

  拿破仑派出奸细到处打探联军的意图,日夜监视它的动向,因而对其计划了如指掌,知道战斗将于12月2日打响。

  奥斯特利茨西南有一片由湖泊和河沟组成的河网地带,它与利塔瓦河相连,形成许多条狭窄的小路。普拉岭高地位于战场的中央,它对战局有重要影响。

  拿破仑对手下的元帅们说:

  “如果仅仅是为了阻止敌人前进,那就应该占领普拉岭高地,不过那将是一场普通的交战……”

  拿破仑追求的不是“普通的”交战,他要进行彻底粉碎联军的决战,如果他自己损兵折将,就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面对元帅们的顾虑,拿破仑回答说:

  “让战斗来决定一切吧!”

  此时法军的总兵力为7。5万人。为了粉碎联军,拿破仑撤去了右翼大部分兵力,只保留5000人。他知道,联军为切断他与维也纳的联系,会在那里实施主要突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