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烽皇-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华不是淮北人,而是兖州任城人,自幼任侠仗义,后来投效到感化军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一直是梁赞心腹,所以说话没那么多顾忌。
而鲁桐是本地庶族出身,曾经在泰山和沂蒙山中从贼,后来因为武技高强且在贼匪中颇有名望,被梁赞招抚。
“靠我们自己?同化兄,不是涨别人威风,灭自己志气,我们这两军五千人,士气如何?辎重保障如何?我们心知肚明,颍上那边,哼哼……”
顾华没有说下去,但是在座的众人都知道梁赞对驻扎在颍上的感化左厢军第七军很不放心,所以才将第九军调回汝阴,而让第七军驻扎颍上,就是防止一旦蔡州军来袭,汝阴不至于发生内乱。
在座众人都是一阵苦涩,外无援军,内部士气低落,加之辎重粮草尽皆不足,而且颍上那支接应的第七军还不太可靠,这颍州如何来守?
“之谋,你觉得呢?”梁赞的目光转向了焦向。
焦向所在的焦家是汝阴大族,哪怕是梁赞在颍州担任刺史多年,势力稳固,但是对焦家仍然要礼遇三分,而且焦家这么些年来和梁赞也还算配合默契,所以梁赞也对焦向颇为倚重。
“大人,恕我直言,若是靠我们自身恐怕是难以抵御蔡州来犯的,正如您刚才所言,我们也希望蔡州遵守盟约,但是袁氏的心性如何我们都知道,要指望它不来犯,就像指望狼别吃羊。”焦向捋着颌下的几根胡须,枯黄的面颊上也是皱纹密布,“若无外援,颍州必失!”
外援?!在场人都听出话语隐含的意思来了。
这个时候的外援当然不是指徐州,那叫内援。
再看看四周,除了大梁和淮右,便无接壤的外部势力。
可大梁若是无意让蔡州染指颍州,根本不需要出兵,只需要明确向才蔡州表明态度,恐怕蔡州就不敢犯颍州了,现在蔡州一旦动兵,那就明显是得到了大梁的首肯,甚至是支持。
除了大梁,那就只有淮右了。
淮右和淮北素无交道,关系也很冷淡,尤其是淮右趁着蚁贼在颍亳诸州肆虐,大肆接纳来自颍亳的流民垦荒,更是让淮北极为不满。
只不过当时淮北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应对蚁贼进攻上去了,自然也就没有心思去过问。
现在局面稍稍稳定,颍亳二州的恶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
获得了数十万颍亳二州流民的浍寿二州却是得以恢复元气,加之本身浍寿二州自然条件就要优于颍亳二州,更显现出浍寿二州的生机勃勃,对比出颍亳二州的萧条破败,这更刺痛了颍亳二州主事者的心。
“之谋,你是说淮北?”梁赞脸色有些阴郁,语气也不太好。
“大人,我知道淮右也不是善类,可是现在如果我们想要借力抗御蔡州的话,那就只有淮右一家了。”焦向叹了一口气。
他对淮右的观感也一样不好。
淮右在光浍寿三州推行的检地之策,显然就是针对各地大姓望族,同时大肆将土地分封给淮右军军官士卒,这为江烽赢得了军心。
虽说因为蚁贼之乱而导致浍寿两州大批士绅被杀,土地颇有富余,所以这种矛盾没有激化到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加上寿州本身就是淮水中游首屈一指的商埠,商业极其发达,江烽又力推工商业发展,像重建寿州窑,吸引关中胡商资本进入,收回茶盐铁酒专卖权又在放开,以工商业特权换取土地的手法也让光浍寿诸州的士绅望族勉强接受了这一现实,才使得淮右的局面稳定下来。
但是从长远看,这个出身寒门白身依靠军头们作为后盾的家伙对士绅望族态度并不友善,这从其麾下诸将和文官基本上都是来自大梁的庶出子弟,要么就是破落士绅出身,就能看出一斑来。
如果说蔡州袁氏真扥能承诺确保颍州大姓望族的利益不受伤害,焦向宁肯让袁氏进入,起码袁氏在南陈州就获得了当地大族何氏的支持。
但袁氏在光州的举动又让颍州大族不敢放心。
蔡州在去年一战中损失巨大,如果拿下颍州,会不会要从颍州大姓望族们身上刮一层来弥补他们的损失?这一点没有谁敢保证。
而且以焦氏族人的判断,可能性很大,毕竟袁氏也需要足够的利益来向一直坚定不移支持他们的诸姓来示好,尤其是像何氏这种从南陈州得而复失的大姓,若是袁氏不能给其弥补,恐怕日后就无人再愿意投效于他了。
第七十八章 出奇,分压
正是基于此种考虑,以焦氏为首的颍州大姓望族才不敢向蔡州袁氏输诚,而且袁氏的风评历来不佳,朝秦暮楚的作风更让人不敢相信其承诺。
这种情况下,焦向宁肯选择淮右。
哪怕江烽对士绅望族态度不善,但是起码没有采取那种暴力手段直接剥夺士绅望族的财产田土,就算是要拿走士绅望族的一些东西,也会从其他方面给予一些补偿。
寿州三姓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否则不说郑氏,起码梅田二姓就不可能这么轻而易举的归附江烽,淮右也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安定下来。
焦向也知道袁氏不是没有派人联系过颍州的大姓们,但是最终大姓们还是没有敢相信袁氏,只要有一分希望,他们都不希望袁氏接掌颍州。
他们最希望的还是维持现状,但在的确无法维系现状的时候,他们宁肯选择淮右。
焦向的话让梁赞等人都禁不住微微色变。
焦向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颍州本土大姓们的态度,他们愿意支持自己,但是在颍州无力自保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让淮右入主。
梁赞内心虽然有些愤怒,但是他也知道颍州本土大姓也是没得选择才会这样,一定程度上他也能理解,谁让徐州援兵不至呢?
“长史大人,恐怕淮右不会趟咱们颍州这趟浑水吧?谁都知道现在淮右厉兵秣马是准备干什么,他们岂会因为咱们颍州而与蔡州交兵?”顾华浮起一抹轻蔑的讥讽笑容,“吴地才是江烽的目标,颍州,恐怕他还看不上呢。”
“那也未必。”鲁桐不同意顾华的意见,沉声道:“淮右固然目标是吴地,但是蔡州和淮右历来是死敌,若是蔡州得了颍亳二州,虎视淮南,淮右岂能安稳?哪怕淮右不想接管我们颍州,但是江烽也绝对不愿意看到袁氏入主颍州。”
“大人,所以我的意思是不是让淮右入主颍州,而是让其帮助我们守住颍州。”焦向接上话道。
“帮助我们守住颍州?”没等梁赞接话,顾华冷笑:“你觉得江烽会帮我们这个忙么?若是蔡州倾力来攻,就算是淮右倾尽全力帮助我们,未必能守住,就算能守住,也会付出相当大代价,你觉得江烽有这么蠢么?我们和淮右还有淮水之隔,江烽拿下了寿州,寿州水军皆为江烽所得,纵然蔡州拿下颍州对淮右有威胁,但是蔡州并无水军,淮右完全可以依靠水军优势,让蔡州不敢轻易南犯,这种情况下,江烽更不可能为我们颍州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顾华的话让焦向和鲁桐一时间都无言以对,他们也清楚淮右现在的实力与蔡州相比都还要略弱,要加上颍州恐怕才能和蔡州持平。
当然蔡州来犯颍州也不可能倾尽全力,毕竟他们再怎么和大梁达成一致,也不敢完全相信大梁,真要不顾一切来攻颍州,被大梁打一个措手不及,那真的就是要灭族了。
问题是淮右愿意为颍州而付出这样大的代价么?
这值得么?
厅堂内一时间又沉寂下来,之前他们从未联系过淮右,现在骤然去联系淮右,会不会显得有些临时抱佛脚的味道?
别徒招一番羞辱那就真的难堪了。
梁赞揉着脸颊,徒招羞辱他可以忍受,为了保住颍州,没什么不可以做的,关键在于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顾华的话很有道理,淮右可能不愿意见到袁氏吞下颍州,但如果要让淮右付出莫大代价来支持颍州自保,江烽会答应么?
但无论如何,梁赞觉得可以一试,就让焦向前去衔接,不过就是三五日就能有个回信的事儿,没什么大不了。
……
江烽也没想到要睡觉就有人送来枕头了。
颍州居然放下脸面来还有求援了。
这说明颍州已经意识到了危险性,蔡州的准备工作已经进入了心照不宣的阶段了。
来不及多想,江烽立即召集了诸将和已经从汴梁返回的崔尚进行商议。
蔡州吞并颍州的危害有多大无需多说,现在关键在于如果淮右介入,打赢这一仗的几率有多大?这是其一。
会不会影响到淮右对吴地局势的介入,影响到淮右首要目标——对庐濠二州的进攻,实现占领的实施?这是其二。
蔡州的实力淮右是很有体会的,一个袁无为就能让整个浍州军焦头烂额,哪怕那一战最终袁无为无功而返,甚至还丢下了赵榄这个汝阳八柱的人物,但是浍州军一样付出了郭泰、卢英峰两个高手的性命,这还是在蔡州军心有旁骛,不愿意在固始城下付出太代价的情形下。
真正袁无为下了死决心要拿下固始,也就没有现在的淮右了。
现在淮右不可同日而语,已经拥有了江烽和梅况两个小天位高手,还有杨堪、田春来、张挺、王邈几个从固息期到太息期的强者,另外还有南下河朔军,可以说现在的淮右军人才济济,实力强横。
问题是蔡州也不弱,尤其是在扛住了大梁和南阳的夹击之后,或许他们在军队上的损伤颇大,但是对其中高端战力来说,经历了这场苦战之后,提升恐怕更大。
当然,如果淮右真的要和蔡州在颍州来这么一战,蔡州因为要担心随时变卦的大梁,未必敢倾尽全力进攻颍州,所以这一战还有得打。
除了这两个因素外,还有一个需要评估的因素就是这一仗值不值得打?
值不值得为之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来打?
这很现实。
作为一军之主,江烽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如果仅仅是接应河朔军南下,那当然没问题,蔡州军要来犯,淮右军可以为之战,但是当河朔军及其家眷亲属顺利渡淮南下之后呢,这一战还需要继续打下去么?恐怕蔡州军在意识到淮右军的目的之后,也未必愿意继续打下去,所以各自走人也很正常,但是如果淮右要援助感化军守颍州,那就是两个概念了。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袁氏煞费苦心的谋夺颍州,岂容你淮右来破坏,到那时候,那可能就真的要全力一战了。
“说一说吧,这个时候了,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大家伙儿各抒己见。”江烽态度很坦然,这一战打与不打都有很大麻烦。
“对蔡州军那边的情报收集已经有了初步反馈,截至目前,蔡州军在新蔡和褒信一线已经集中了超过二万五千兵力,预计未来还会有两个军也就是五千兵力左右加入,届时参与对颍州的进攻可能超过三万人,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外界援兵,颍州被横扫的可能性非常大,梁赞不可能守得住汝阴。”崔尚清了清嗓子,“而且驻扎在颍上的感化左军第七军一直不得梁赞的信任,极有可能其中高级军官中有人已经被蔡州收买。”
“来自亳州和徐州的援兵难道没有?”发话的张越。
“应该没有,亳州自顾不暇,仅仅驻扎有三个军,都在州治谯县和永城,主要是防范大梁南下,另外徐州感化军分别在符离和萧县驻扎有感化右厢军共计十二个军,这是感化军精锐三万人,其中有骑军四个军一万人,可以随时增援亳州。”
崔尚如数家珍,对于淮北的情报收集虽然并非重点,但是淮北在防谍方面做得很差,加上去年到今年淮北大批流民涌入淮右,所以也成为淮右收集淮北情报的主要来源和渠道。
地图展开,淮北各地驻军的分布被极其生动真实的描绘在其上,让人一目了然。
“除了萧县和符离外,徐州州治彭城,以及泗州的下邳各驻扎有四个军,这相当于淮北的总预备队,主要是负责对付东面尚未消停的蚁贼,另外也就只有在海州还有两个军据守海州州治东海,但基本上现在淮北一直处于守势,主要还是担心来自大梁的威胁,所以对蚁贼还是采取放任的态势。”
等到崔尚介绍完毕,堂下诸将纷纷讨论起来了。
从总兵力来说,淮北的兵力并不算少,比起淮右来,哪怕是河朔军加入淮右,淮北总兵力也起码相当于淮右四倍以上,但是淮北的战略态势的确太差,北边的大梁给了淮北太大压力,哪怕是蚁贼再是猖獗肆虐,淮北也起码需要保持十个军以上的机动兵力来应对北方大梁的威胁,否则大梁一旦打穿萧县,就可以直接打到彭城脚下,这也是徐州所处位置的尴尬造成的。
“主君,某有个想法。”张挺的话一下子就吸引了诸将的注意力。
关于如何应对蔡州吞并颍州的策略事实上之前已经探讨过几次了,应该说没有太多新意,今日也不过是拿出一个最终决策来罢了,而张挺这个时候却如此说,显然是有别于之前的构想的,自然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莫非这家伙还能拿出一个什么不同的方略来?
第七十九章 另辟蹊径
“哦,过之,这等时候还有什么不能说的?说来听听,供大家参详参详。”江烽笑了起来,这家伙历来喜欢出奇招,从大家难以想象到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有时候的确能够收到奇效。
“某是这么想的,以颍州目前形势,断无抗拒蔡州大军之力,梁赞求援于淮右,也是病笃乱投医,内心未必愿意,若咱们与其合作,也需要考虑配合问题。”张挺一字一句,显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从地图上就能看得出来,其实淮北仍然有相当雄厚的实力,只不过囿于形势,被迫将兵力分散布置,结果导致处处虚弱,若是其能集中兵力使用,蔡州未必能讨得好。”
“过之,现在我们也无法确定大梁是否和蔡州有勾结的可能,淮北这么做也没有错,徐州才是其根本,它的主要兵力如果不防大梁,一旦出事,那就是身死族灭的结局,相比于丢失颍州,他们肯定就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秦再道也接上话。
自打雷池屠蛟一行获得突破之后,秦再道这一段时间都在苦修,力求自己的水准能配得上这个骑军指挥使的身份,尤其是在河朔军南下在即,且河朔军中骑兵数量巨大,且既有战力又有经验的骑军武将不少,这就给了他更大的压力,所以他现在也要力求表现自己,以免日后被河朔军来人给比了下去。
秦再道的话获得厅堂内不少将领的认可。
“再道兄所言当然也有道理,不过某指的不是萧县驻军,而是指驻扎在符离的四个军和下邳的四个军。”张挺摇头,语气平静,“下邳四个军是主要应对泗州和海州蚁贼的,但现在已经毫无必要,淮北亦有有识之士,应该看得到蚁贼已经不再留恋淮北,渡淮南下是必然之举,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再在下邳驻军,顶多留一军维系局面即可,这就可以腾出三个军来,至于符离驻军,大概也是要增援亳州所用,可与其摆放在符离,不如前推到汝阴,既可抵御蔡州威胁,亦可增援亳州,两不误,只是位置方向调整了一下罢了。”
“仅仅是这样的说辞,恐怕很难让淮北放心吧?”杨堪摇头。
“嗯,只是这些当然不够,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妨与淮北结盟,明确表示我们对淮北没有任何领土野心,可以帮助其抵御外部敌人,当然只针对蔡州和蚁贼,不涉及大梁。”张挺进一步道:“让淮北可以从海州、泗州这边腾出手来,应对蔡州,至于北方针对大梁的防御,还是要靠淮北自己来解决。”
张挺话语里的意思诸将都明白过来,结盟,有针对性的结盟,专门针对蔡州和蚁贼的结盟,也就是联手应对蔡州和蚁贼,但是不涉及大梁。
也就是说如果淮北和大梁发生战争,淮右不介入;而如果蔡州来犯,或者蚁贼继续在泗海二州肆虐,那么淮右愿意协助淮北驱逐蚁贼。
“过之,你觉得淮北可以接受这样一个盟约?”江烽沉吟着问道。
“为什么不接受?淮北还有什么选择么?北面的泰宁军自身状况也很糟糕,一年大旱让整个河朔和兖青密沂地区都歉收,泰宁军现在自顾不暇,淮北现在还能指望谁?它都打算放弃颍州了,现在我们淮右能施以援手,它还能挑三拣四?更何况我们本来也无意淮北领土,也就是借道而过罢了,这难道还不够?”张挺反问:“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淮北彻底丢开泗海二州的担心,同时释放符离驻军,让其能将大半心思放在应对蔡州上,这样起码可以为颍州增添两万有生力量,如果再加上我们南下的河朔军,蔡州若是真的要来犯颍州,我觉得可以崩掉一嘴牙齿。”
“过之,你考虑过没有,河朔军从宋州过亳州、颍州,会不会让淮北觉得我们这是在和大梁以及蔡州联手做戏谋颍亳二州呢?”杨堪的嘴角多了几分笑意。
“有这种可能,所以要想办法释去淮北的疑心。”张挺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我觉得可以让河朔军放慢南下步伐,待河朔军的亲眷家属先行南下进入颍亳二州,将这些家眷亲属置于感化军监控范围之内,这样就可以释去感化军的担心,没有哪支军队可以把自己的亲眷家属交给敌人吧?”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田春来点头认可,“只是这边恐怕还需要九郎去和河朔军那边交涉一下。”
“这倒不是问题。”王邈很爽快的点头,只要淮右不存着打颍亳二州心思,哪怕将河朔军家眷亲属置于感化军监控之下也无所谓。
“另外,我觉得咱们也可以调动一两军在光州做一做动作,牵制一下蔡州,也还可以把两军水军也动起来,让蔡州无法全副身心的进攻颍州。”张挺进一步建议道:“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正面应战,但是却可以在牵制上大做文章。”
不得不说张挺的建议另辟蹊径,很有可操作性。
既避开了让淮右军本部加入淮北战局,这样仍然可以保持随时可以投入吴地战局,确保主要目标,另一方面也推动淮北本身力量加入援救颍州,迫使蔡州无法轻易拿下颍州,另外也可以让检验一下河朔军的实际战力,让其与蔡州军正面碰一碰,看看河朔军真实表现。
……
一旦确定下来,淮右军便迅速运转起来。
这边与颍州方面交换了意见,焦向对淮右提出的建议欣喜若狂。
如果能够让徐州出兵来援,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而且一出手就是六七个军超过一万五千人,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而且如果真的如淮右所说,淮右也会有四个军加入战局援助颍州,焦向觉得那颍州就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哪怕蔡州军再是凶悍,感化军也不是吃素的,同样淮右军敢于投入四个军,一样不是来送死的,那就是安心要和蔡州军再来一次硬碰硬,这简直就是最好的结果。
焦向迅速返回颍州禀报梁赞,随同焦向一起返回颍州也还有王邈。
王邈将去协调颍州方面放河朔军及其家眷亲属入颍州,但现在王邈还不能把话挑明,这需要淮右和徐州感化军节度使方面协调好,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才能正式运作。
去徐州的是崔尚和张挺,这相当于代表了淮右的诚意。
一个是行军司马,一个是主力大将,相信徐州方面能够感受到淮右的诚意,而以崔尚和张挺的口才,相信也能让徐州方面意识到局势的紧迫性。
这边梅况和田春来迅速返回寿州,驻扎在寿州的两军水军迅速全面动员起来。
作为在淮水一线最有效的机动力量,水军不但要承担起护送河朔军家眷亲属南下的重任,同时也还要在必要时候参与上岸作战,要把这种机动能力运用到极致,充分发挥其机动突袭的特点,让蔡州军左支右拙。
不过如果演变到这一步,那就是真的要变成一场深度参与的大战了。
江烽其实内心也还是有些矛盾和犹豫,现在淮右如果真的卷入淮北之战太深,对淮右下一步的动作多少也会有影响。
尤其是蔡州,被淮右这么搅局,日后肯定也会在淮右征伐吴地时来掺和。
不过江烽也想过,哪怕是淮右这一次不参与到颍州之战中去了,恐怕蔡州也不会放任淮右吞并吴地,反倒是让蔡州被拖在颍州战局里,才能让其无法脱身,不能抽出太多力量来搅合。
要战便战,既然避免不了,那就战而胜之!
战略上藐视对方,战术上却要重视对方,把该做的工作得做足,这一点江烽还是明白的。
蔡州的实力在这一年多时间了补充提升很大,江烽不知道袁无敌在偷袭自己失手之后,恢复的如何,但是这么久来一直悄无声息,估摸着他折损不轻,也不知道颍州这一战还能不能看到袁无敌的身影。
江烽很有点儿再度和这个家伙交手的欲望,他要让对方意识到永远无法追赶上自己。
张挺建议的在光州做点儿动作牵制蔡州军建议很好,把第五军调到光州进行拉练佯动,无论如何,也都能让蔡州不得不考虑一下万一淮右军真的渡淮北上偷袭了呢?起码也得要在北岸的新息留下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