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烽皇-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两种飞鸟的传递信息各有优劣利弊。
金眼鸽最稳定,如果无意外发生,能够准确的飞到目的地,但是其飞行高度较低,如果遭遇猛禽或者地面箭矢袭击,就很容易被猎食俘获。
而白隼属于小猛禽系列,飞行高度高,不易被猎食俘获,速度也快,但其易受干扰,一旦遇到天气或者猎物影响,就会放弃目标,而且驯化难度也较大。
这两种飞鸟传信系统都是淮右从南阳方面挖来的术法师带过来的,然后经过了一系列的培育和改良,方才有了初步成效。
南阳在驯化鸟兽这一方面已经走到了前列,这也是江烽极为关注的,所以要求无闻堂和道藏所配合,想方设法都要从南阳挖一些人才过来,好在南阳方面除了在信鸽方面外,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对兽类的驯化上,比如江烽就曾经在赴大梁途中遭遇的青獾,所以淮右才能从南阳挖到一些人才来。
按照无闻堂的规划,首先要将徐州、寿州、庐州三州的“咫尺天涯”联络系统建立起来,确保这三地之间的信息互通能够在五个小时之内达到准确传递。
目前徐州和寿州之间的这一套系统已经开始运行,由于初期培育出来的金眼鸽和白隼数量都还很少,尤其是白隼,还处于试验阶段,只能保证寿州和徐州之间的信息传递。
预计到年底就可以实现庐州、寿州和徐州三地信息快速互通,而到明年春末,要解决兖州到徐州的信息传递。
只有在解决了淮右(武宁)内部信息快速联络之后,才会考虑来汴梁、关中、南阳、扬州、幽州等地与徐州之间的信息传递体系。
这个体系后期相当庞大,尤其是要想让各地情报站都与徐州建立起这种联络体系,耗费巨大,而且风险也会急剧增大。
事实上在这个时空里,诸大强藩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尝试,像南阳是走在最前面的,不过南阳路径有些走偏,虽然最早在信鸽系统上领先,但后来却更多的侧重于诸如其他兽类对追踪侦察等方面的驯化使用。
江烽这个过来人当然不允许淮右(武宁)沿袭南阳的老路,而是着重发展消息传递体系,像金眼鸽和白隼都是在南阳信鸽系统上发展起来的,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先走一步了。
“东面蚁贼和李吴的情况怎样?”注意到两名手下已经将紧急件处理完毕,整理出一部分按照常规交给自己,张万山知道应该没有特别紧急的,否则早就该那给自己了。
“蚁贼有一些新动向,但是还不明朗,只说他们派出南下的斥候明显增多,另外在盱眙那边也正按照他们以往的惯例征集物资。”一名属下迅速回答:“盐城那边情况相似,但动作力度更大一些,称对一些稍有违逆的盐商,蚁贼都采取了剥夺财产的方式,这有些超出了蚁贼以往确定的底线,但却没有全面铺开这类行为。”
“哦?”张万山一边接过属下交上来的文档,一边凝神苦思,这里边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
蚁贼为了在楚州立住脚跟,一直对本土士绅优容有加,只要不是直接反对他们的士绅,基本上都能得以保全,怎么现在又有些变化了?
但又没有恢复到他们以前那种对士绅彻底采取灭杀的政策,这倒是让人有些吃不准了。
见上司皱眉苦思,两名下属也都是没有吱声,静候。
“那蚁贼军队有无调整的迹象?”张万山问了一句,一边查看文档。
“还没有反映出来,但从漕渠那边的动向来看,水寇在高邮一带的进攻明显有减弱的迹象,甚至在高邮到山阳这一线,原来一直相当活跃的水寇数量大大减少了。”另外一名下属随即补充道。
“水寇活动也减少了?”张万山停下手中的动作,“是因为从扬州过去的补给减少了,还是因为扬州水军加强了护航?”
“扬州那边的补给还是按照原来的规律,当然不定时,但毕竟那么大的船队也躲不过水寇们的眼线,但樊良湖、白马湖的水寇好像都龟缩进了湖里,而白水塘的人也看不见踪影了。”一名下属摇摇头:“扬州水军一直占着上风,水寇们之前也一直如群狼撕咬的方式袭扰,但这段时间却少了许多。”
“那山阳城和高邮城这边的进攻呢?”张万山心中略感奇怪,略作思索之后问道。
“高邮这边没啥动静了,但是山阳城那边反而更激烈了,前两日蚁贼都在疯狂围攻,情报显示极为惨烈。”
“这就奇怪了,不斩断扬州这边的补给,蚁贼怎么可能攻得下山阳?哪怕高邮这边也要更容易才对啊。”张万山也有些不解了,难道蚁贼要用猛攻山阳吸引高邮这边的东海军,要一个围点打援?也不对啊,以东海军的老练,肯定是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沿着漕渠东岸走,蚁贼想要得手,不容易啊。
“高邮有无援军去山阳?”张万山再问。
“有,但是都是走水运过去,现在漕渠既然没有水匪袭扰,走水运就要快得多了。”
张万山终于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了,这不符合蚁贼的攻略,这种明显消耗蚁贼有生力量的战法显然不合常理,除非蚁贼另有所图。
“取地图来!”张万山再度把下属呈上来的文档迅速翻阅了一遍,脸色有些难看,等到地图送上来,仔细察看了半晌,这才沉声道:“多安排斥候去天长到六合一线查探,恐怕蚁贼有新动向!另外,通知滁州那边务必小心,恐怕蚁贼会有异动!”
张万山的话让堂内的人都有些震动,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东西,望着张万山,一名下属稍微大胆一些,沉声问道:“大人,您是说蚁贼要改变目标?”
“很有可能!仗打到这个程度,恐怕蚁贼意识到李昪是不会舍弃楚州,而一直耗下去,尤其是感觉到我们淮右拿下了徐州,现在又夺下了滁州,也许让蚁贼有些担心被两边夹击了!”
张万山语言中也还有些不确定。
毕竟光靠情报得来的东西还远不能说明什么,要知道蚁贼为了打下山阳可是已经耗了好几个月了,死伤起码数万人,而且君上也说蚁贼怕是想要在楚州落地洗白了,岂会轻易改变目标?
要知道这改变就是战略性改变,整个江南都要为之变色!
第一百章 徐州(一)
在得知张挺顺利进军滁州之后,江烽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很清楚,现在并不是进入滁州的最佳时机,撩拨蚁贼和李昪两方是极不明智之举,但是他同样清楚,照这样的局面下去,蚁贼恐怕难以在楚州立足了,因为李昪看穿了这一点。
李昪看穿了这一点,坚守山阳,基本上就没有蚁贼的戏了。
蚁贼的优势在于人多,适合野战浪战,但是在攻城战上,依托城高墙厚这一优势,加上术法师力量的加持,还有源源不断的补给,蚁贼除了在城墙下不断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外,没有太多机会。
李昪这一招相当狠辣,死守山阳,同时不遗余力确保漕渠一线的补给,而蚁贼也高估了白水塘、樊良湖和白马湖这些水匪的战斗力,尤其是在正面战场的对战,这些水匪显然还难以胜任。
只要斩不断漕渠,山阳士气就不会垮,蚁贼就攻不下,而蚁贼甚至连高邮都无法拿下,这显然是蚁贼的一大失策,或者说最蠢的举动。
如果换了江烽,他就会毫不犹豫的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可以丢开山阳,先行把高邮拿下,彻底断绝山阳的补给,这样才来依靠兵力上的优势,活生生把山阳守军耗死。
拖了这半年时间,蚁贼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机会,可以说李昪的东海军、镇海军已经基本上适应了蚁贼的战术战法,现在蚁贼还想要拿下高邮都不可能了。
如果蚁贼不能及时调整战略,江烽觉得,也许明年之内,最迟不会超过后年,蚁贼就要消失在历史中了。
现在李昪应当还不会与自己反目,但江烽还是有些担心李昪一时冲动,好在李昪那边还是克制住了愤怒。
从李昪那边传来的消息,包括许文稹在内的众将,应该是劝服了李宾,暂时保持了克制,不过江烽也清楚,可能淮右(武宁)与李吴之间的和平只能以天数来计算,只要蚁贼的威胁消失,那么李吴和淮右(武宁)的战事就要拉开序幕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江烽还真希望蚁贼能坚持得更久一些。
既然矛盾已经无法化解,战事也迟早爆发,也许该趁势直下和州?
这不仅仅是张挺的建议,同时也是江烽早就盘桓过的想法,但一想到现在淮右(武宁)的确处于急需喘息的骨节眼儿上,如果拿下和州真的激怒了李吴,让李昪不惜一切要一战,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所以江烽算是硬生生的压下了自己不安分的心。
舒展了一下身体,江烽丢下堆砌在案桌上的文牍,负手而出。
时酆留下的感化节度使府规模的确够大,三重大院,而且向两边进行了扩展,尤其是在内部结构上也极其繁复,等闲人进来,如无人带路,绝对难以找到出去的路。
江烽并不太喜欢这种多了几分巍峨但同时又隐藏着几分阴冷气息的大宅,这给人一种一入此门深似海的感觉。
他甚至更喜欢他刚入徐州时的秦家大宅,但他同样清楚,当朝廷的彭城郡公兼淮右节度使、武宁节度使任命下来之后,自己就不能凭借一己喜好,而不得不住进这个节度使府衙了,因为这才是代表着彭城郡公在这里发号施令,掌控这淮北淮南十余州地。
已然是日上三竿,天气依然奥热无比,但街上却早已经是人满为患了。
即便是北地里灾民如织,源源不断的南下,但对于现在已经成为彭城郡公兼淮右(武宁)节度使的驻跸地,徐州的气象早已不同以往。
起码在粮食上的不缺就让已经聚集到徐州的灾民流民松了一口大气,而解决了口腹问题,健忘的老百姓便会平生出许多其他意愿来。
徐州城的规模颇大,虽说不及汴梁、洛阳和长安这些天下大邑,但是名列天下九州之地,自然不同凡响。
“井”字型的街道格局,几条大街便将徐州城的街道骨架支撑起来,节度使府距离南门不远,但是并非在南门大街上,而是偏离与南门大概在百步之外的一条大白街上。
南门亦称白门,从汉代以来便是如此,南北两门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瓮城硕大,关楼高耸。
而古汴河则从西北——东南贯穿徐州城,并在东南城外与北来的泗水汇合,也使得徐州不但成为了陆路通邑,亦是水上巨埠。
牢牢控制住了淮水的淮右(武宁),使得从寿州、濠州一线过来的粮船可以源源不断的沿着寿州(濠州)——淮水——泗州(临淮)——汴渠——虹县——通桥——永城——宋州——汴梁,或者寿州(濠州)——淮水——淮阴——泗水——下邳——徐州(彭城)——古汴河——孟渚泽——汴梁,直抵中原腹地。
前者距离更近,后者需要走现在已经有些落寞的古汴河,加之还要过孟渚泽,所以日渐萧索,但随着江烽强势崛起控制徐州,这条水道也开始迎来了兴盛期,当然对其的疏浚也是避免不了。
但沿着古汴河这一线的徐州城内成为繁华热闹的所在却是自古有之,江烽从节度使府中出来,便沿着这条繁华的所在,信步而行。
钢铁作坊里的火星四溅,一字儿排开的铁砧上叮当声不绝于耳,这并非城外的冶炼监,而是最寻常不过的打铁铺,但是比起其他地方的打铁铺来却是规模大了许多。
针灸用针、缝衣刺绣针、剪刀、锅釜、耕具铧犁、菜刀、柴刀在阳光下闪动着乌油油的光泽,也留下了许多来往商旅的目光。
讨价还价是免不了的,而时不时悬挂起来的幌子,也印证着徐州正在开始逐步恢复繁华。
几个胡人男女正在吆喝着将新鲜出炉的胡饼摆上摊子,而还有胡人小工正在将面饼擀剂、翻拍,让其在连续不断的动作下变得圆润起来,最终送入炉中。
香气袅袅,散发开来,让来往的商贾们恍然大悟般的响起似乎自己腹中空空,当即丢下几文大钱,便可饱餐一顿,如果再来一碗肉汤,那便真的是再美味不过了。
这一切连带着江烽的腹中似乎也咕噜噜的叫了起来,旁边的亲兵首领顾涛似乎也瞧出了主君的心思,紧走几步,陪着江烽上前,另外几名亲兵则不动声色的从两侧悄然上前,四下打量,防止意外。
胡人商贩一口流利的淮北官话,显然是在徐州长居已久,那胡人妇人衣着打扮也已经与寻常汉人无异,递上一碗肉汤,肉香扑鼻,倒也让江烽胃口大开。
再往前走几步,让江烽侧目的居然是一家鹘鹰店,这却少见了,用笼子或者链子约束在笼架上的鹘鹰似乎还野性难驯,时不时的扑腾着想要振翅欲飞,但很显然商人不会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不断用唿哨声压制着鹘鹰的动作,让其安静下来。
早有商人迎上前来,招呼着江烽一行人。
这些商人的眼力可比寻常人强得多,一看江烽虽然衣着寻常,但是流露出来的气势却是惊人,非富即贵,而且从江烽周围这帮人的动作也能看出,弄不好还是徐州城里的大人物。
“客官可是要选一只上好的鹘鹰?”
一脸麻子的男子一口河北官话,倒像是外来的商贾,想想也是,这等鹘鹰多半是从河北或者平卢那边弄来,而且多以幽、蓟之地居多,那边多有山民以善捕、驯鹘鹰为业,进而逐渐形成一个职业群体。
“先看看,你这鹘鹰从何处来?”江烽倒非对这鹘鹰有多大兴趣,而是对这能在徐州城里以此而生的商人们感兴趣。
来这个时空中也有几年了,去的通都大邑不少,这长安和汴梁城里,江烽也曾看到过有鹘鹰出售,只是自己辖地里,浍州不必说,像寿州和庐州也算是大城了,这售卖鹘鹰的店铺亦鲜有一见,没想到在这徐州城里,一踏出节度使府,居然就能碰上。
“客官尽管放心,某这鹘鹰皆是幼年便从妫州捕获驯养而来。”那麻脸汉子看上去也颇为精悍,目光炯炯,也在上下打量着江烽。
“哦,你是妫州来的?”江烽点点头,笑着问道:“不是说幽州和蓟州的鹘鹰才是最好么?”
“客官有所不知,若论苦寒,妫州比幽州蓟州犹有过之,这等鹘鹰自小在山中捕捉,山民甚是艰辛,须花得大力气才能捕捉一二,加之驯养艰难,三不存一。”麻脸汉子甚是坦诚,“幽州蓟州现在契丹人甚多,所得鹘鹰多被契丹贵人索走……”
“哦?原来如此,也就是说你等在妫州所得鹘鹰,便不敢拿到幽州、蓟州售卖了?”江烽若有所思的道。
“也非如此,只是在那幽州售卖,风险便大许多,连幽州蓟州本地山民将捕捉到的鹘鹰都偷偷带出,卖与外人,日渐萧索了。”那汉子倒也实在,摊摊手笑了笑道:“某也曾接手过这等鹘鹰,不过客官放心,今日这店中鹘鹰却都是来自妫州涿鹿山、鸡鸣山一带。”
第一百零一章 徐州(二)
江烽听罢,再看了看店中一干人,笑着问道:“看你们这生意应该不错吧,能养起店中这么多人……”
汉子苦笑,“生意倒也还行,不过也是逼于无奈,北地兵荒马乱,契丹人、吐谷浑人经常惹是生非,家人留在北地不放心,只能南来,不过老家族人尚多,也不知道日后何去何从啊。”
江烽一直对北地胡人的情况十分关注,除了沙陀、契丹和党项人三大胡人外,塞外杂胡中就以吐谷浑势力独树一帜,保持着相对独立性,而妫州就是吐谷浑的势力范围。
“妫州情况还好吧?现在契丹人和沙陀人应该都更愿意南下才对,就像你刚才说的,契丹人都乐意到幽州蓟州这边来了。”江烽随口问道。
见江烽问及自己家乡,麻脸汉子顿时警觉起来,不敢在信口而说,不过想想这徐州是在也和塞外北地扯不上多少瓜葛,才又顿了顿才道:“吐谷浑人要好一些,沙陀人不待见他们,契丹人看不上他们,他们处境也不算好,夹在两边中间,干啥都得要琢磨一下,只苦了我们这些在北地生活的汉人。”
江烽见再问也多半问不出一个什么来了,他也没指望这么随便出来一走就能摸出来什么机密情报来,那无闻堂就真的可以撤了,他就是随意走走,看看这徐州光景与寿州、庐州那边有何不同。
不得不说这徐州哪怕是遭遇了连年旱灾,但是论城市规模和街面繁华程度,都要远胜于寿州和庐州,其商铺种类,来往的行人商旅,来自四面八方,商品的丰富程度,亦不是寿州、庐州能比。
开门的浴池显然生意不错,接踵而至的客人相互之间打着招呼,闲聊着周邻的事儿,而在一旁的香药铺里传来的香味让浴池似乎也多了几分高贵的气息。
沿街的货郎也早已经摩拳擦掌的开始为自己的生意奔波,桶匠、画匠、卖油郎、挑着草鞋的农夫,操着来自徐州各地的口音,走街窜巷,为着一家人的生计卖力的吆喝。
偶尔会有一两个游走在人群中的乞丐,乘人不备,瞬间化为扒手,而茫然不知的行人还伸长着脖子看着那街面上林林总总的各色商货。
“来碗羊血羹!”看着热气腾腾的大锅,江烽忍不住让正忙得满头大汗的老板给自己来一碗。
“好嘞!一碗羊血羹!”老板的手脚相当麻利,鲜香诱人的羊血羹很快就递到了江烽的面前,江烽也不客气,一边吃着,一边示意自己的亲兵们也可以来一碗,不过亲兵们都把头扭到了一边,这让江烽也是好生无趣。
江烽也知道自己这种临时突发奇想的出门让亲兵们很是紧张。
现在徐州局面虽然稳定下来了,但是这也仅仅是指大局稳定,淮右军进入徐州时间尚短,原来时酆麾下几大军头中的残余势力尚存,尤其是像姚承泰的余孽,在徐州城中仍然存在,而尚云溪也仍然在徐州城中留有自己的伏子,加上兖郓河朔那边在这里潜伏的暗子,以及西面蔡州袁氏渗入进来的细作,所以徐州城目前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风平浪静。
不过越是这样,江烽觉得自己就越是有必要出来亲自看一看,亲身体会一下城内寻常人的生活,亲兵们的担心虽然并非无因,但是江烽并不认为现在还有谁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来守株待兔对付自己。
要对付自己,真要想一举得手,潤丹期的高手已经不足以让自己一举毙命了,起码也要凝丹期以上,而放眼周围,凝丹期的高手又有几个?
纵然大梁、南阳、蔡州有,但也是屈指可数的寥寥数人,他们在各自阵营中数一数二的角色,怎么可能有如此多的时间精力来蹲守自己?这也不现实。
“老板,生意还行吧?”江烽就这样蹲在旁边的矮几旁,和旁边几个短衣敞胸露怀的粗汉一道,喝着羊血羹,一边问道。
“听客官口音像是淮南那边过来的?”老板是个矮壮胖汉,一看就是性子豪爽的人物,咧着大嘴巴笑着道:“怎么说呢?这年头虽说年成不好,但是北面下来的人多了,都涌进咱们徐州城里讨口饭吃,粮价就一下子涨了起来了,好在淮南那边米面倒是不歇停的运上来,勉强压下了价格,要不就不是生意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大家伙儿能不能吃起饭的问题了。”
“这么说,大家日子都还是能够过得去嘛。”江烽随口应了一句。
“嘿嘿,不好说啊,咱们徐州也还过得去,但是也经不起这北边不停歇的下来人啊,这些人逗留在咱们徐州城里,靠赈济维持生活,可这种日子能长久么?”老板也是个明白人,“照理说,熬过一季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就该各自返乡了,可看看他们,除了一部分人继续南下讨生活,大部分人因为不适应南边,不愿意南下,就这么赖在咱们徐州,这让我们本地人咋办?”
“北边天时不好,他们也许也是没办法……”江烽也没想到这徐州老百姓也是这么排外,似乎对北面下来的人很不待见,试探性地问道:“总不能让他们饿死吧。”
“客官,话不能这么说啊,各有各的活法,北边的确日子不好过,可咱们徐州也不容易啊,这么些年都是跌跌撞撞,饥一顿饱一顿的,他们现在下来,我们徐州哪里养得起这么多闲人?”老板摇头,“咱们徐州这边田土也不算富余,这么多闲人赖在这里,日久必生祸患,看看吧,昨日里那边都乐坊里便闹了起来,打死了好几个人,听说就是因为没事儿关扑耍钱,输红了眼,便动了手脚,起了祸事。咱们这新来的郡公,啥都好,就是心地太慈善了一些,哪有自家都吃不饱,还得要管别人碗里有没有食儿的事情啊。”
对于老板的话,江烽也无言以对。
没错,自己太过于以一种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了,下意识的角色兖郓沂乃至河朔平卢的灾民下来,自己都该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但是却忽略了本地民众的想法。
这些本地民众,对淮南粮食北运当然是欢迎的,但是对北面的灾民流民南下来分食却是反感和敌视的,而人的劣根性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无限放大,比如像无所事事的流民在能有一口饭吃之后,总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