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旧书大亨-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逸叹口气说:“如果我猜得不错,如今起码上千万了吧。”
陆三爷笑了,赞一句:“好眼力!”然后又说,“你知道为何那张四爷会不惜余力竞拍我那部书吗?当初他姓张的买书的魄力很大,计划在五年内能够收到十万册古书,然后建自己的藏书楼,并且现在已经谈好了八亩地,准备着手建楼,只可惜,他遇到了我。”
陆三爷笑了笑,继续说道:“他只知道我手中有一部罕见的《六经图》,今日上拍,他势在必得,为的就是给我一个下马威,让我知道他的厉害,还有建楼藏书的决心,却不动脑筋想一想,区区50万的古籍算什么珍本,如果真是珍本的话,我又岂会轻易拿出来拍卖?”
林逸再叹气:“看起来那位杜师爷也真的走了眼,估计还在以为帮主子捡了大漏而沾沾自喜。”
“就让他们高兴去吧!作为藏家难得在拍卖会上捡漏,更难得让我这样的对手吃瘪只希望他们这个美梦不要醒的太早。”陆三爷语气充满了揶揄。
“那我呢,我是该羡慕你有这样一部珍本古籍,还是庆幸自己没有竞拍成功?”林逸忽然问道。
陆三爷没有回答,而是伸手摸了摸那部价值千万的《六经图》,说:“我知道你继承的那批藏书中独缺这部书,更知道你一心一意想要把这个遗憾给补上。不过听我说了这么多,你也该明白,这个遗憾你是办不到了。但是没关系,这部书去不了你那里,你的那些藏书却可以来到我这里,这样一来,遗憾不就没有了吗?”
林逸明白了,终于明白了,这个陆老爷子拐弯抹角说了一大堆,又演了这么一出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亮肌肉”,让自己明白抵抗不了,将继承的藏书全部卖掉。
“唉!”林逸叹了一口气。“何必呢,老人家,如果你真的想要买这批书,尽管说一声就是了,又何必弄出这么多阵仗,又是拍卖,又是造声势,软硬皆施,搞得像打仗一样。”
“呵呵,没办法呀,谁让你拒绝见我呢。作为古书界的藏家,向来爱书如命,恰好我的收藏还缺很多孤本善本,又恰好你这个时候闯进来,搞什么古籍善本展览……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和你这批书很有缘分。”
林逸笑了笑:“我和你也很有缘分,不是吗?”
“那是当然,要不然我也不会心平气和与你说这么多,说这么久。年轻人,你开个价吧,那批书要多少钱?”陆三爷豪气道。
林逸露出一抹怪笑:“你能出多少?”
陆三爷笑了,然后从兜里摸出一张空白支票,说道:“你写个数目吧,多少都可以。”说完,递给林逸一支笔。
林逸接过笔,毫不思索,刷刷就在支票上写了起来,然后递回过去。
陆三爷很高兴,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世界上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儿。
可是当他看了那张支票后,愣住了,只见那支票上写了几个字老子不卖!
……
打脸!
陆三爷但觉一张老脸火辣辣的疼。
他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敢如此捉弄自己。
“小伙子,你这不是在开玩笑吧?”陆三爷已经怒不可遏。
林逸还是那副表情,耸耸肩说:“对于我来说,和你没什么玩笑可以开,虽然我很敬重你。”
“好,很好!”陆三爷狠狠地说,“希望你这个决定不要后悔。”
“放心,我是乡下来的孩子,乡下的孩子总是能吃苦,也能接受各种挑战。”
“可是很多事情的后果,不是你能承受得了的。”
“不试试,又怎么知道?”林逸笑容可掬。
陆三爷却火冒三丈,站起身来,恶狠狠地看了林逸一眼,最后对身边人说:“我们走!”
……
看着陆三爷离去的背影,林逸吐了一口气,没人知道,刚才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就像陆三爷说的那样,林逸很清楚地知道,无论是财力还是实力,自己连那位SN电器大佬张四爷都对抗不了,又哪里有资格来对抗这位金陵首屈一指的陆三爷。
不知道谁说的,古书界就是个江湖,有江湖就有善恶,就有争斗。
眼前,林逸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等待那暴风雨袭击的来临。
明天,就是古籍展览第一天,至于那暴风雨,会来吗?(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六章。挑衅
金陵城最大的“名苑书香”府邸即将开盘,作为开盘前的重头戏“蒋清平古籍善本展览”活动,也逐渐在万众期待下拉开了序幕。
当天,人山人海,状况盛前,因为这次展出的都是价值百万甚至千万的珍贵古籍,因此保安措施十分严格,很多人进入展厅现场,都要接受检查,并且要提前登记身份证明,以便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万豪集团为了这次活动,可谓不遗余力,不仅邀请到了市领导,文联主席,还邀请到了很多文化界,古书界的大腕名人。
作为金陵“四大藏家”的“陆张冯丁”四人,也当然在邀请之列。
实际上,能够成为古书界的大藏家,那身份就都不简单,不是大企业家,就是商界名人,文化界翘楚,要么就是高官显贵,世家子弟
例如,张四爷就是全国最大的电器集团苏N电器的大老板;冯五爷则是全国餐饮连锁企业苏K的负责人;还有丁七爷,则是最大海外并购企业的老总。
尤其作为四大藏家中的大佬,陆三爷更是身份不简单,经历战乱,十年动荡,出身于硕果仅存的金陵世家,家族庞大,如今家族子弟或仕或商,支脉广阔,而三爷就是整个家族的掌舵人。作为这次活动的座上宾,甚至连那些市领导见了他,也不得不陪着笑脸相迎。
为何这样?除了陆家财雄势大之外,据说陆三爷还是难得一见的七品古书藏家,在京城更是纵横捭阖,和很多达官显贵走得很近,连当今首长都接见过他,并且在藏书领域引为知己。
众所周知,当今首长是典型的读书人,也可以说是书生治国,喜爱读书看书,往往在闲暇之余除了读书,就是藏书。因此他对待那些藏书家很是客气,只要稍微有些资格的,就能成为他的座上宾。何况像陆三爷这样的大人物,本身又出身金陵世家,身份就更是非同凡响。
陆三爷等人的到来,为这次古籍展览增色不少,在市领导的贺词中,更是提到了陆三爷等人,赞曰:
金陵古书飘香,
藏家日月翘楚;
笑看金秋书展,
试问孰能比肩?
紧接着,市领导又拿出稿子,讲了
私家藏书是一个家族经济地位和文化档次的最佳体现。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书籍都代表着文化和知识,占有崇高的地位。在如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在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影响下,阅读功能已受到冲击,图书发行也成为公认的“夕阳产业”。但与此同时,书籍的收藏功能却大大扩张和显现出来。也就是说,书籍的阅读功能在不断萎缩,而书籍的收藏功能在不断扩大,藏书大有可为
……
市领导讲话完毕,然后是万豪集团的领导上台讲话,讲话内容无非是万豪如何推荐自己的新楼盘“名苑书香”,如何要把美丽的金陵建设成“书香飘逸”的文化之都。
自此,走完形式以后,作为这次古籍展览的大藏家,在主持人的强烈要求下,在无数目光热烈期待下,一直藏身于幕后的林逸,终于走上了舞台。
电视台的媒体记者们全都严阵以待,将摄影机的镜头聚焦在了林逸身上。
那些在台下期盼的观众们,看见林逸的时候,全都惊讶莫名。
为何?太年轻了!
是的,林逸的年轻让无数人惊异,毕竟古书界的传统是,年纪越大越是老藏家,大玩家,而喜爱古籍的人,往往也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因为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对古籍这种传统东西,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
可是此刻,谁能想到,这个拥有成千上万部古籍善本的大藏家,竟然是如此一个稚嫩的年轻人。
自古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不知为何,一看到林逸,那些喜欢把玩和收藏古书旧书的藏家们,不禁心生感慨,大有后生可畏,自己老去的唏嘘。
“就是他吗,这个展览的幕后藏家?”
“太年轻了吧,估计还不到三十岁,可是”
“人家这些藏品足足有五车书,我呢,穷尽一生估计才一车!”
……
“唉,人比人气死人啊。古书界又要起波澜了。”
“也不知道他是谁,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藏书?”
“听说他是继承了那位蒋清平的书,八十万买来的,太幸运了!”
“岂止是幸运,简直是中了头奖!那些书,价值不可估量!”
……
不远处的,一个角落里,陆三爷悠闲地坐在贵宾席上,旁边端坐着一个美艳如花的女子,却是妖艳如蛇,诡谲如狐的纳兰珠。
纳兰珠看了台上林逸一眼,嘴角洋溢出一丝笑意,“有趣,真是有趣。”她看着林逸说。
“怎么有趣了?”陆老爷子对林逸已经不爽到极点,因此见纳兰珠似乎认识林逸,就忍不住问道。
纳兰珠笑靥如花,心思转动中笑道:“老爷子你可还记得,上次我在洛阳买到的那批书”
“你是说那批很不错的连环画吗?虽然是小众藏品,倒也不错。”陆三爷点头笑道。对于他来说,以古书收藏为主,但偶尔也涉猎一些小众的东西,像年画和小人书,这些在他记忆中曾经存在过,留有一席之地的东西,也在收藏之例,犹如吃了鱼翅燕窝后漱口的清水,又如喝陈酿白酒时搭配的小菜,利口,爽口,痛快!
“那些连环画其实就是他!”纳兰珠终于说。
陆三爷愣了一下,忽然哈哈大笑,引得周围人侧目,他却视若无睹,笑毕,道:“有趣,还真是有趣!我和这个小友倒也真是有些缘分只是可惜,原本这会是一场善缘,现在看来,却要变成恶缘。”
纳兰珠心中一动,问道:“老爷子可是已经有了计较?”
陆三爷就冷笑一声,指着不远处的展厅道:“你说那里面的善本好是不好?”
“当然好了。”
“是不是和我藏书阁的环境很配?”
“那是当然,好的善本,当然要放在好的地方收藏。”
“那就是了这些书,我势在必得!”陆三爷目光灼灼。
……
台上,林逸面对黑压压的人群,在无数大小藏家,以及观众的瞩目下,开始了他第一次讲话。
他说:“感谢大家莅临这次展出,我代表蒋清平教授谢谢大家。众所周知,金陵是天下闻名的六朝古都,文化气息浓重,素有天下文气南北七分,三分属金陵。在这里曾经出现过很多赫赫有名的藏书家,也是他们撑起了当今金陵藏书界的一片天,所以在这里,我要向这帮前辈们致敬。”
这段话说的真是很顺耳,很好听,以至于一开始很多对林逸抱有成见,对他心生嫉妒的藏家,也不禁微微释颜。
“俗话说得好,‘百年无废纸,故纸有遗香’。藏书,从明清开始盛行,是一种既高雅又通俗的收藏,说其高雅,是因为藏书要求藏书人有一定文化素养,一看他的书架就能知道他的文化素质;说其通俗,我看过一本书上面记载,如今金陵个人藏书量达到万册以上的藏家应该在百人之上,而超过千册的藏家绝不会低于一千。”
看起来这个小伙子也是做过研究的,不是空穴来风,要不然也不敢在上面侃侃而谈。看起来年轻稚嫩,倒也有些斤两。这是很多人心中泛起的念头。
“从明朝开始,藏书就一直是收藏界最受欢迎的一项,居于书画、金石、陶瓷等四大收藏的首位。那时候几乎每一位文学家、艺术家、学者、读书人都是藏书家。有清代文人说道:‘贫者以书为富,富者以书为贵,贵者以书为雅’的说法,而‘书香门第’更是对一个家庭的最高荣誉。”
一番话下来,至少很多人对林逸的观感已经改变不少,觉得这年轻人,小伙子,看起来貌似也不错。
人,就是这样,很容易被眼前的东西多打动,何况林逸本身又是一个很容易感觉到亲近的人。
“也许已经有很多人知晓,这批书不是我的,而是我从蒋清平教授那里继承来的,不过请放心,这批书不会跟着我离开这里,相反,它们属于金陵,也将继续藏于金陵。除此之外,像这样大规模的书展,以后我会做多几次,目的很简单,让那些希望看到这些珍本,近距离接触这些古书的爱书之人,可以不再唏嘘感叹,不要再徘徊辗转这些你们以前无法触及的古籍,你们都可以看到,都可以接触到,书,是用来研究和读的,一个人藏得再好,不如拿出来与尔共享!我想,这也许就是蒋教授的最终遗愿!”林逸无比动容地说道。
他这番话立马击中了无数爱书之人的心扉,自古以来,那些大藏家全都敝帚自珍,把这些珍本锁在柜子里,珍藏在书架上,让很多想要借助这些古书做学问的读书人,辗转反侧,苦苦哀求而不可得。
但是现在,林逸的大度和慷慨,彻底击碎了这种藏界的屏障,也给了那些大玩家和大藏家一个狠狠的耳光。
书,只用来读的,不是用来藏的。与其藏上一辈子,不如与尔共享。
就在所有人为林逸这番话振奋不已的时候,突然,一个声音道:“好像这些藏书还不是你的吧,现在说这么多,是不是有些为时尚早!”
冰冷的声音,讥笑的语气,还有一丝丝恶毒的挑衅。(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七章。剑拔弩张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再加上文人相轻,在很多场合下,文人的嫉妒心理会让很多人做出一些很激愤的事情。不说别的,在文化圈最多的就是笔墨官司,不管是在报刊杂志上,还是在网络媒体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大家斗的不亦乐乎。
但是像眼前这种大规模古书展览会上,有人竟然站出来主动挑衅主办方,并且是这批展览古书的藏家,那其中的意味就不同寻常了。
如果这站出来这人,只是一般的读书人,或者观看展出的普通观众,那么好说,让保安同志把他请出去就好了,可是站出来这人,偏偏很有名堂,也很有名头,他乃是江宁一带少有的藏书世家朱家的后人,朱梓君。
说起江宁朱家,就不得不提闻名天下的藏书第一阁“天一阁”。
“天一阁”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天一阁,既源自范氏十三代的艰苦卓绝的坚守,同时也得益于江宁一批又一批藏书名家的慷慨捐赠,百川归海,凝聚成如今“书藏古今”的庞大规模。这其中,有一位白须长髯、清癯疏淡、气质儒雅的老人,对天一阁藏品质量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他就是20世纪在江浙一带收藏界中赫赫有名的藏书家朱赞卿。
话说这朱赞卿从小酷爱读书,长大后对藏书藏品的流传讯息极为关心,每凡遇到故家藏书散出,他不惜倾囊购之。同时他利用工作之机,往来杭州、上海之间,购买所需书籍。
与一般藏书家专收“经史子集”四部藏书不同,朱赞卿在收购藏书方面往往独辟蹊径、慧眼独具。他广罗博收,名著稿本、读书札记、方志、戏曲、宗教、民俗、音韵等内容,多有所涉,亮点频现。他的藏书,多善本、珍本,为世人所瞩目,这当然是朱先生不惜重金、苦心收求之功。遇到手头吃紧,又有难以舍弃的典籍时,他宁肯变卖家中财物也不放弃,故人笑为书痴。
朱赞卿的藏书中最得其“欢心”的“宝贝”之一,就是万斯同《明史稿》稿本。1934年,沙孟海获悉河南人有部《明史稿》要出售,在甬上藏家间奔走传告。当时,宁波著名藏书楼伏跗室和蜗寄庐两家皆因价格过高而放弃。最终,朱赞卿东挪西借,凑足900银圆买下了这部书。后来,又购得黄宗羲《明文案》手稿,他将两部书放入一个书柜,称之为“句章双璧”(句章为宁波古地名),爱惜不已。随后,《明史稿》经许多著名学者及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鉴定,确认为万斯同的手稿本无疑。在这部书上,万氏编纂明史过程中的选择、取舍、分合、排列等,均清晰可见,因此,它便具有了清修《明史》重要底本的性质。由此可见,这部《明史稿》具有稀见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值得一说的还有顾校《仪礼注疏》。跑单帮书贾林云葆常去朱家向朱赞卿“推销”一些古籍和古董。1944年的一天,林云葆给朱赞卿带来了万历二十一年监本《仪礼注疏》,十七卷,六册,书上有大量的批校题跋,并钤有“思适斋”“顾广圻印”诸印。原来,这是乾嘉时期最负盛名的校勘学家顾广圻的校本。黄跋顾校历来是藏书家争相收藏的对象,其文献文物价值不下宋本。
然而,林云葆的要价高得吓人。朱赞卿为了得到顾校《仪礼注疏》,前后历时半个月,往返六七次,以《宁波府志》《四明六志》《奉化县志》《镇海县志》《余姚县志》等作价6000元,又忍痛把房产出典,还搭上了一件大毛皮袄,复出钞币7000元,与易顾校六册,此事终得圆满。
相比于在搜集书籍上的不遗余力,朱赞卿全家生活却相当的节俭,他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收购藏书藏品。由是别宥斋藏书最多时达数十万卷,朱赞卿成为浙东卓有成就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让朱家一跃成为藏界名门的却是朱老先生弥留之际,念念不忘他花毕生精力搜集和收藏起来的图书、文物,这些藏品的最后归宿成为他临终前最为挂心之事。而最终,他竟然把这些宝贝全部都捐献给了“天一阁”。
目前,天一阁馆藏的30万卷古籍中,有三分之一来自朱赞卿先生的捐献,另外,朱赞卿先生还向天一阁捐赠了1700余件历代书画、瓷器、玉器、古玩等文物,可以说,朱家实际上成就了如今的“天一阁”,没有朱家的慷慨,就没有“天一阁”的现在。
也正因为如此,作为朱家子孙,历来受到文化界,古书界,以及收藏界的无比敬重。朱家人代表着藏界的最高荣耀,也代表着无私和正义。
此刻,如果说,谁都没资格站出来对这次展览活动说三道四,偏偏朱家的人可以,站出来的朱梓君可以只因为他是朱家的人。
……
林逸不认识眼前站起来的朱梓君,甚至是第一次见过他,也可以肯定自己和这人无冤无仇,却不知道对方为何要这样挑衅自己。
朱梓君也看着林逸,没错,他是和林逸无冤无仇,不过他却知道这年轻人背后所做的龌龊的事儿。自古以来,他家教极严,对藏界看不过去的事儿更是嫉恶如仇,所以在所有人不发声,或者装聋作哑时,他却果断地站起来,要用正义来审判林逸。
“林先生是吗?对不起,我这样站出来也许很不合时宜,毕竟这是个规模宏大的古书展览会,对于很多书友来说,是个难得一睹珍本古籍的机会可是我还要站出来,不是要搅局,也不是针对你,我只是想要弄清楚一点这些书,到底是不是你的?”朱梓君言辞犀利,高声质问道。
林逸笑了,说:“不知道这位先生为何这样发问?”
“我不是先生,我姓朱,江宁朱家!”朱梓君很骄傲地说。凡是知道他底细的人,觉得他也的确有这种骄傲的本钱。
“我之所以这样发问,是因为我得到一个消息,这批藏书属于蒋清平教授的,而蒋教授只有一个女儿,试问,如此规模庞大的古籍善本,可以说价值连城,又有谁会轻易将它们交给一个保姆,而这个保姆又巧不巧地八十万卖掉?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很玄乎,很邪乎,很不可理喻?”
林逸听完这些,明白了,原来原因出在这里。想一想也是,像这种“撞大运”的事儿,说给谁也难以置信。
“我要怎么向您解释呢,朱先生;我知道很多人对此都很怀疑,不过我自己问心无愧,上不愧天,下不愧对地,这批书的确是我八十万买来的,也的确都是蒋老先生的藏本,我和他之前也从未见过面,如果说我为什么能够继承他的这些藏书,那么只能说两个字机缘!”
朱梓君笑了,“机缘?说得难免有些太玄妙了。当然我也相信人和人是有缘分的,人和书也是有缘分的,不过很显然,和这批书更加有缘分的不是你,而是这批书真正的主人”
说到这里,朱梓君放大声音道:“下面就有请这批书真正的继承人,蒋清平教授的女儿,蒋玉涵女士!”
随着说话声,就见一个中年女子,在一位洋人男士的陪同下,联袂走上了舞台。
一时间,整个现场,剑拔弩张。(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八章。新星冉起
台下,陆三爷眯着眼睛,看着台上的一切,对于他来说,好戏现在才刚刚开始。
是的,好戏开始了,看这个年轻人还如何狡辩。
不是你的,终归不是你的,强求也没有用。
作为七品藏家,对于林逸这种四品后辈,只有单方面的碾压。
所有人也都看着眼前一切,朱梓君的这番话引爆了全场,而蒋清平教授唯一的女儿蒋玉涵的登场,也让情况变得更加诡秘。
不猜才也知道,人家是来讨要公道了。毕竟那些藏书可是价值连城,没有人愿意随便放弃。
一些人甚至窃窃私语开来,说:“蒋教授唯一的女儿估计要要回这些藏书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