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旧书大亨-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刻,黄教头手里提着一袋子的书,虽然被林逸指着,却依旧一副冷冰冰的模样。
“他?”看着黄教头,赵三炮瞪大眼睛。
其他人也都觉得好笑觉得不可思议地看着黄教头。怎么看,他也不像是能够出得起3万块,买得起书的人。
“你在开玩笑吧,兄弟?”赵三炮脸色不爽。
林逸依旧笑眯眯,说:“不过你的价位有些高,如果2万的话,我敢肯定他一定会立即出钱。”
“2万?”赵三炮脸色变了变。
叫价3万,却只有递价3000,5000的,难道说自己还要大老远拿回去?来这么一趟一分钱没挣着,老婆还不说死自己。一想到自己老婆那张利嘴,就浑身发寒。
咬咬牙,赵三炮看一眼林逸,又看一眼黄教头,说:“你说了不算,让他开口。”
林逸看了一眼黄教头,说:“你信我吗?”
黄教头不回答,而是直接从怀里摸出两万块钱,说:“给你。”
林逸点点头,回头对赵三炮说:“你看怎么样?”
赵三炮一声吼:“成交!”
第九十六章。《兴唐传》五大缺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黄教头取了两万块,交给了赵三炮,赵三炮把那一函两册的荣宝斋《百花齐放》画谱,交给了黄教头。
周围人看得眼热。
2万块的交易啊,在这样的旧书市场毕竟不多见。
不过有一位自认聪明的书友就忍不住说了,口气是叹息还有怜悯,“这两本书不值2万块啊,我刚刚用手机上网,在网上查看了一下,这种荣宝斋水印彩绘《百花齐放》画谱,一本最高才七八千,两本顶多也就是一万五六,2万块,买高了!”
表情叹息,语气却夹杂一丝幸灾乐祸,周围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书虫们,也都丝丝暗爽,自己买不到的东西,别人买了,却是买亏了买掉里面了,这种结果至少让他们得到一丝安慰。
正在数着钞票,收拾摊子的赵三炮听人这么一说,也有些高兴,这套书他是花了5000收来的,本来想要赚个6倍价码,最后只卖了2万,原以为少了,听这话自己还真卖对了,幸亏出手够麻溜。
听了这些话,黄教头依旧虎着脸,冷冷的,不动声色,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林逸看着那些幸灾乐祸的人们,笑了笑,然后对黄教头说:“你还欠我多少钱?”
“6万。”黄教头说。
林逸点点头,“不用还了,这套书我算我的,我们之间的债务一笔勾销,另外我再给你4万块。”
哗,周围人全都惊讶起来。
什么意思?
等于说林逸花了10万买了这么一套书?
他是不是疯了?
知道林逸是“捡漏大王”的人们,更是不可思议地看着他,觉得这货名不副实,什么“捡漏大王”,明明是“打眼大王”才对,2万块让人买了一套书,自己再花10万买下,这不是有钱没处葬了么。
也有人想,估计林逸这是专门帮衬这个姓黄的,可花10万,也太多了些。
别人这样想,黄教头也这么认为,所以一直没怎么开口的他说了,“你不必这么做,欠你的,我会还。”
林逸微微一笑,“你这不是还了嘛,你买的书归我,我再给你4万,我们债务两清。”
“可是这套书不值这些。”黄教头执拗道。
“谁说的?”林逸提高嗓门,眼神轻蔑地看了一眼四周那些书虫们,“他们吗?”
黄教头没有回答。
林逸抿着嘴笑了,“本来不想说的,不过……难道没人知道这种荣宝斋水印版《百花齐放》分十册本,和两册本吗?”
周围人,你看我,我看你,聪明人立马就又拿起了手机
林逸看他们一眼,摇了摇头,然后对黄教头说,“我们走吧,看看前面还有没有什么好东西。”背着手,姿态平淡,继续向前寻觅旧书。
后面,一大帮书虫还在拼命地用手机查资料。
查啊查啊
终于,有人大声喊:“我查到了!”
“什么,是什么?”大家伙全都凑过去看
《百花齐放》诗画谱,日报社出版的分平装本和精装本,只要品相好,平装差不多二三百,精装五六百;而荣宝斋出版的水印彩绘版本,则分十册本和两册本;其中,限量两册装水印彩绘版本,因为是赠送国外贵宾的礼品版,更是珍本中的珍本,只在二零零八年四月中国书店拍卖会首成交一部,成交价格将近十二万……
轰地一下,所有人脑袋全都炸了。
正在暗自得意数钞票的赵三炮更是捂着胸口,心疼难当!
……
林逸不知道自己轻易的买下《百花齐放》,给其他人带来多大的波浪,只知道前面的旧书摊基本上已经快要转完了,而自己,还没遇到特别称心如意的书籍。
老曹捡了《毛选》,老黄买了《百花》,貌似老郭也有了收获,刚才打电话过来,喜冲冲地说自己掏一千块钱买了两本《兴唐传》经典套书连环画中的两个缺本。
这套《兴唐传》连环画林逸倒也是知道的,原因是这套连环画的名气太大了。
话说80年代初期,一部评书《隋唐演义》红遍全国。那时候每天中午放学回家,一边吃饭一边听评书,评书成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肴。一旦哪天中午要是没书听,那吃饭肯定不香。
《隋唐演义》是林逸最钟爱的评书之一,这部书英雄辈出,故事丰富,人物个性鲜明。义薄云天的秦琼、心高气傲的罗成、粗中有细又好玩的程咬金、憨厚的傻英雄罗士信、说话结巴的第一条好汉李元霸、足智多谋的军师徐茂功,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精彩饱满,让人印象深刻。
实际上,《隋唐演义》的故事也是改编连环画的热选,中国曲艺出版社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这套《兴唐传》,就是根据传统评书编绘的。
因为是评书,整个故事的民间传说和演义成份居多,与史实有较大的丰满,性格突出。所以,评书在可听性和可看性上均较强。
《兴唐传》评书第一分册《闹花灯》推出后,曲艺出版社随即组织人员在1981年6月完成了连环画套书《兴唐传》的第一分册《秦琼卖马》,并于同年10月正式出版发行,这是这部长篇连环画的开篇之作。
从整个版时间来计算,评书10个分册的出版前后用了2年半时间,即从1981年3月到1983年8月。而这套34册的连环画的出版工作历时4年又3个月的时间(即从1981年10月到1985年12月),从中可见由10册评书变成为34册连环画是一项多么大的工程。
同时,在编绘过程中,还按照通常套书的惯例,对人物造型、服饰、兵器等作了统一,并把每一分册的页码都确定为126页,这在套书编绘中是不多见的。同时,还统一了每一分册的定价为0。18元,后期由于物价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不得不提价到0。20元和0。26元,使出版者原先的方案没能坚持到最后。
这34个分册的出版出是按照长篇连环画套书俗定而成的方式出版的,即不是按各分册的先后排列顺序,而是根据编绘进度的快慢为原则,先编绘好的就先出版。
从各年份出版的册数来分析,除了1981年10月-11月刚开始出版的1-3分册外,1982-1985年出版的册数由多到少,速度由快到慢。前期各分册出版的速度很快,完成不久就出版了,而后期出书的速度就明显慢下来了。如第28分册《单雄信招亲》,1984年8月就编绘好了,可直到1985年11月才出版。
由此也使1985年最后出版的5个分册因印量大减的原因,造成了现在收藏《兴唐传》中的“五大缺本”。
五大缺”,分别是
第27册:《大唐开国》1985年2月出版,估计印量5万册。
第28册:《单雄信招亲》1985年11月出版,估计印量2万册。
第32册:《锁五龙》1985年9月出版,估计印量3万册。
第33册:《夺襄阳》1985年12月出版,估计印量1万册。
34册:《罗成叫关》1985年12月出版,估计印量1万册。
只要是玩连环画的就都知道,市场上《兴唐传》五大缺本任何一本的好品相的,价格都在1000以上,甚至更高,尤其一版一印的那就更值钱了。
可以说,一本好的《兴唐传》缺本,抵得上一本好的线装古籍。
价值很大,水也很深。
……
听老郭的意思,自己找到的两个缺本《锁五龙》和《夺襄阳》都是九品以上的一版,那么两本下来最少能卖2000多,也算是捡了个漏。
隔行如隔山,林逸一般不怎么去碰连环画,里面的水很深,没有高深的小人书收藏知识,最好还是不要涉足。
所以,基本上在遇到连环画的时候,林逸都是凑热闹看看,却并不主动去买,只有遇到他心爱的旧书时,才会驻足观看,仔细研究。
……
时间过得飞快,淘书就像淘宝,容易让人忘记时间。
临近中午,许多摆摊的都拿了盒饭在吃米饭,还有一些直接把摊子收了,去外面下馆子。骄阳照耀下,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逐渐散去,古玩城人少了一些。
经过两三小时的“奋战”,虽然林逸本人没捡到什么大漏,却买了一大堆的旧书,黄教头只有两只手,提了两大提兜,最后,林逸不得不也提了一袋子,这样一来,从外形上来看,林逸更像是拿了货物来卖书的,而不是来淘宝买书的。
这不,他刚准备在一个树荫下歇息一会儿,还没等他把额头上的汗水擦干,一位穿着白汗衫,身材瘦削的老者走到他面前问道:“你收《躬耕》杂志吗?你给三毛钱一本,我就带你到我家去看看。”
正当林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的时候,接下来这位老者指着对面书摊的秃头摊主又说道:“他只给我一毛钱一本,太少了。卖给他,我还不如卖给收废品的省事呢。”
听了他说这话,林逸才如梦方醒。原来老者把自己当成了摆地摊卖书的,不过林逸对《躬耕》杂志还真感兴趣,主要是以前他看过这种地方出版的杂志。
《躬耕》是HN省南都市文联、南都市作家协会主办的一家文学刊物,创刊于1978年,原名《南都文艺》,1982年改名为《躬耕》。
这种地方杂志出版量很小,地域性很强,尤其在南都这种地方也很难见到,林逸小时候翻看过,都是老姐林雪买来看的,却被他给翻烂了。因此对这类杂志很有感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听到老者说有这种杂志要出售,林逸就想要买下来,问清了老者住的地方,竟然就在古玩城附近,走路很快就能到达,于是林逸就告诉黄教头看着“摊子”,自己去外面转转,顺便帮他买些吃的回来,说完,就离开了。
身后,黄教头搬了几块砖头,垫在屁股下,大马金刀就坐在了树荫下,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如山,尽忠职守地守着林逸口中所谓的“摊子”。
第九十七章。小漏《水浒全传插图》
出了古玩城,林逸一边和老者闲聊,一边随着这老者向他家的方向走去。
通过道上的唠嗑,林逸才知道这位老者姓武,年轻时喜欢画画,所以也买了不少画画的书。
到了他家之后,只见地方不大,家具老旧,一张掉了漆的长条柜,上面摆放一台电视机,除此之外,没什么家用电器,甚至连电冰箱和洗衣机都没有,只是在屋子最大的地方放了一面桌子,桌子上铺着宣纸,旁边搁着笔墨纸砚,看起来是书桌。
围着墙角,则放置着各种杂项,什么水缸,石头,字画,书本,乱七八糟,看起来老者玩的挺杂……其中那些准备甩卖的《躬耕》就放在地下。
林逸查完本之后,交了钱,忽然看见窗台上有本线装书,就问老者道:“那本是什么书啊?能让我看看吗?”
“哦,那也是我年轻时买的书。”一边说着,老者一边走到床台前拿起了那本线装书,走回来递给了林逸。
林逸接过手一看,立马眼睛一亮,原来那是一本五几年的线装老画册,品相不错,高达九品左右,书口整齐,书脊笔挺,上有影印手写书名《水浒全传插图》。林逸首先翻开那《水浒全传插图》的版权页:陈启明校订,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出版,一版一印,印量6000册。
该书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明版杨定见本《忠义水浒全传》的全部插图,合计120幅,绘制极精,可谓《水浒传》众多插图中之白眉。
此书用上等白厚棉纸线装精印,纸、墨、印俱佳,手抚之之竟有木版刷印的凹凸感,前有序言介绍此书版本,后有“明代的木刻版画与水浒全传插图”一文,介绍了中国版画的发展和明代版画的艺术成就及忠义水浒的主要内容等。
林逸之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则是因为他在“淘书笔记”看到过,这种书籍属于极具潜力的“版画收藏”类。
说起版画收藏,一直不冷不热,事实上最早喜欢上和收藏版画的牛人就是大文豪鲁迅,为此,鲁迅还专门扶持了很多近代的版画家,被誉为“中国现代版画之父”。
鲁迅除了对现代版画大力扶植和重视外,对于中国传统的古代版画也给予了大力赞扬,尤其喜欢收集汉代石刻画像,不过与鲁迅比起来,对古代版画更加热爱的则是另外一个牛人,他就是郑振铎。
为了能够把自己喜欢的古代版画搜集起来,整理成书,郑振铎跑遍了整个中国的图书馆,搜尽宋元明清珍本的版画插图,以此编撰了辉煌的《中国古代版画丛刊》。
这套书,洋洋洒洒五大函,共44册,其中某些特藏本仅印100册。此全套版画书自1959年第一函开始印刷,到第五函1961年出版,历时三年。
实际上,当初编撰这套书的时候,分为一编二编三编四编等,郑振铎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把这套版画编撰成像四库全书那样的全本套书,搜集完各朝历代的版画插图,成为一套辉煌的巨著。只是可惜,后因郑振铎飞机失事,英年早逝,而让出版工作断掉,只出版了一编和二编,合计44册。
其中最具有价值的是只印了100册的特藏本,例如上下册的《授衣广训》,价格高达2500元;上中下三本一台《历代古人像赞》,交割高达4500元;三本一套《离骚图》,如今价格高达5000元左右;四本一套的《救荒本草》,价格高达6000元……
此刻,林逸手中这本《水浒全传插图》,虽然不属于这套版画丛书系列,却是当年出版这套丛书的时候,查漏补缺,单独出版的一本版画图录。说的再直白点,这本书是《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的“私生子”。
不同于民国新文学这几年的骤然兴起,古代版画收藏还没有大热起来,但是聪明人都知道,这种题材的书籍迟早会“火”。
从年代上来看,虽然这些书大多数都是五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影印的,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毕竟这类书籍的真本大都收藏在国图,一般人很难见到,手中有一本影印的,也可以拿来欣赏和研究。
何况,中国古代版画本身就具有很强大的魅力,不管是人物线条,构图设计,古代艺术家的刀斧神功都让人叹为观止。
尤其这本《水浒全传插图》,只见里面的人物构图,大多数都是明代画家那种圆润笔法,人物憨态可掬,栩栩如生,不管是胡须,还是衣襟全都一丝不苟,最细小的地方,连胡须的分叉都能看得到,由此可见艺术家的功力有多么的深厚。
可以说,只要是爱书之人,就没有不喜欢这种古旧版画书的。
所以很多有头脑的书贩,就开始有意无意地囤积这种稀缺少见的古代版画题材的书籍,像曾经低迷的猴票一样,某个时候,这种书籍将会大放异彩,让你大赚一笔。
想想吧,当初你花1000,2000,甚至3000,5000买来的版画书,骤然翻了十倍,变成1万,5万的时候,那又是个什么状况?!
至少此刻,林逸对这本《水浒全传插图》就爱不释手,记得不错,在“淘书笔记”中记载,这样的书搁在行家手里想要买至少需要七八百块钱,品相好的甚至上千。
……
欣赏完之后,林逸将手头的《水浒全传插图》放下,忍不住的问那老者道:“大爷,这书卖吗?”
“卖!这些书现在对我来说也没什么用处了,现在我主要是看画册。”说着,老者用手指了指他柜橱上放着的一本精装刚出版的大开本的国画画册,接着说道:“那一本画册就消了我三百多块钱呢,都是我省吃俭用省下来的。过两天我就要到大连的儿子家去住了,连房子都得卖了。留着这些书也带不走,就更没用了。不过这些书,毕竟跟了我这么多年了,真到卖的时候,还真有点舍不得呢。可是不卖不行啊。我不能走哪,就把他们带到哪吧!我想把这些书都卖了。换几本画册带到大连去看。这本书你要是给上价了,我也卖。”
说完这些,老者又拿起那本《水浒全传插图》,用手翻了翻,说:“记得不错,这本书是我年轻时候刚工作时候买的,那时候花了差不多4块2毛钱,我是饿着肚子买的这本书,早上连厂里的油条都不舍得吃。”似乎想到了往事,老者打开了话匣子。
“那时候这种书还不好买,买书要厂里领导给开说明,证明你买书是自己看,是革命工作需要,不是倒来卖;开了票还要看运气,排队守候在新华书店外面,人家有了就卖给你,卖完了你就只能回去我运气好,就抢了一本。”抚摸着手中那本《水浒全传插图》,老者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喜爱文学,喜欢买书的青年时代。
那是个火热的时代,是个革命的时代,对于他们这些爱书之人来说,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
看着老者看这些书时还有些留恋的眼神,林逸的心也有些不是滋味。
“那您老要卖多少钱啊?”林逸有点突兀地问道。“咋地也值个50块钱吧。”老者犹豫了一下说道。看得出来,这个价格他是壮着胆说的,从没卖过书的他,认为这个价格可能太高了些,有些不好意思。
不等林逸开口,老者又补充一句,“要是你嫌高,30,20也行,反正都是要卖掉的……”
林逸一听老者这样说,就笑了,说:“你的价格不高,这本书不值50却值500,如果你愿意,我给你500块。”
“你说啥,小伙子,你,你不是在逗我吧?”老者瞪大眼睛,从没见过这样收书的,人家都是使劲儿砍价,这位却加价从50变成了500。
林逸不解释,直接地从兜里掏出500块钱,塞在了老者的手里,然后陈恳地对他说:“大爷,多买点自己喜欢的书。”
老者做梦般拿着500块钱,瞅瞅钱,再瞅瞅林逸,似乎明白了什么。
拿着这本书换来的这500块钱,老者语重心长地对林逸说道:“孩子,我从没见过你这么实在的人,你是头一个,以前那些来我这儿收书的,没有不砍价的,你却……唉,咱啥也别说了!”
完毕,老者一度要挽留林逸在家里吃饭,林逸婉言相拒后,这才出了老者家的门。
在回古玩城的路上,不知为什么,林逸的心情竟然高兴不起来。
在很多人看来,有50块的漏不去捡,却宁愿花500块买本书,似乎有点傻。但是在林逸看来,做人,有时候就要傻这么一两次。毕竟这世上除了赚钱外,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做。
这正是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爱书人!
第九十八章。遍地“盗版书”
在回古玩城的路上,林逸到附近饭店买了一份麻辣豆腐,酸辣白菜,另外还买了五斤凉拌牛肉和八个烧鹅腿,外带一瓶上好的汾酒,花了差不多三百块钱。
回到古玩城,只见离开的时候黄教头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依旧大马金刀地坐在砖头上,守着林逸买的那几袋子书籍,板着脸,目不斜视。
林逸把吃的放在他面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酒杯,打开荤素菜,倒上喷香的汾酒,一个字:“吃!”
然后,黄教头这个“石像”,动了。
林逸没什么胃口,黄教头却风卷残云,很快,荤素菜全都见底,一瓶汾酒也全部喝光。
这时,黄教头才说了一句话:“酒不够。”
林逸莞尔,一边收拾餐具,一边笑着说:“不能让你喝醉了,醉了,就没人帮我拎书。”
……
此时,差不多下午两点左右。
原本跑出去吃饭的摊贩们又杀了回来,那些在家吃饭饭没事儿干,想要捡宝的淘客们也陆续回到古玩城。
与上午相比,古玩城的人没有那么拥挤,却也比平时多的多,看起来还是很热闹。
林逸与老郭和曹一刀打了电话,这两个家伙还在饭馆蹭饭,听口气,还没吃舒服。
也不等他们了,林逸准备最后扫荡一遍旧书摊,如果没有什么收获,就准备打道回府。
来的时候,林逸是从道路左边的摊位顺势淘书,现在就从右边的摊位开始淘起来。
也许是早上好书都被淘走的缘故,那些书摊上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入流的盗版书,像什么中外名著,四大名著,应有尽有。
这些书大多都是一些不正规的野出版社出版的,比如,青海出版社,内蒙古出版社,远方出版社,还有甘肃出版社,这四家的盗版书最多,而它们也号称盗版界的“四大家”。
林逸扫一眼过去,只见眼前摊位上都是些盗版的《三言二拍》、《聊斋》、《张爱玲文集》、《三个火枪手》、《简爱》、《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精棘鸟》、《基督山伯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