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珍玩-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里,唐易无奈地摇了摇头。东西是人家的,他说什么,人家未必会听。这件东西,又不知道最后是哪个冤大头来买单了。
  “唉,本想到让您看个好玩意,结果这是让您来给掌眼来了。那就算了吧!”摊主显然不想在怎么处理这件葵口洗方面多说,立即转移了话题,这是准备送客了。
  “客气了。箱子里另一件青花缠枝纹出戟花觚,也是明代的款儿吧,正德的?”这时,唐易很是时机地问道。
  花觚,说白了就是花瓶。外形和尊类似,其实就是从尊演化而来的。为什么叫觚不叫瓶?也正是因为这个,不管是尊还是觚,都是从仿青铜器开始的,所以这名字也是从青铜器上来的。
  “出戟”可以象形地理解一下,就是这花觚的觚身上,出来两块,像是方天画戟的两边一样,不过一般都是很简单的一块瓷条状突出,肯定不会有方天画戟的两边那么复杂。
  出戟花觚看起来是很漂亮的,有的是两侧各出来一块,有的是周围出来四块,这么一来,就使得瓷器显得很有质感,更有青铜器的古意,装饰效果很好。
  这皮箱里的另一件,就是一件正德青花缠枝纹出戟花觚。高30多厘米,口径十几厘米,足径小,十厘米左右。长颈,圆腹。花觚嘛,口大脖子长,放花枝方便哪,肚子也得圆,蓄水方便哪。
  这件花觚,颈部、腹部、足部的两侧,都出戟了。颈部腹部,画的是缠枝牡丹,足部分两层纹饰,上面是如意云纹,下面是蕉叶纹。整个造型和画片,那真叫一个漂亮!
  “您可真是行家,大行家!这件,我也是打了眼了!”摊主看着这件出戟花觚,叫苦不迭地说道。唐易的眼力他算是彻彻底底服了,所以他干脆实话实说了。
  “您看这么一个花觚,多漂亮!正德的款儿,釉色光亮,青花亮丽,保存得真是完整,跟特么新的一样!这是我从一个老农手里收来的,他说是家里挖井挖出来的,结果一点儿都没磕碰。且不说他是不是讲故事吧,这东西我一上手,就觉得是真的!”
  “要不是我一时太兴奋,那老农也不会咬着两千块钱的价儿不松口。但是,要真是正德官窑,两千算什么啊!我当时那心里啊,跟抹了蜜似的。结果呢!拎到这市场上,不管是送到店里,还是摆在摊上,大大小小的专家起码也有十几个人看过来,都一水儿地说是高仿!还有人说,看着新就新吧,上面一点儿痕迹和包浆都没有,怎么也蒙不出去!”
  “最后,我干脆放家里了,别拿出去添堵了。慢慢地,我也觉得是打眼了,哪有这么好的运气,两千块钱捡到一件明正德的官窑器呢!”说到最后,摊主竟然叹了一口气,点上火,抽起了闷烟。
  抽了两口,才想起没递给唐易和文佳,连忙又抽出两根。
  “不会。”文佳伸手挡了一下,而后小心拿起这件出戟花觚看了起来。
  唐易在这个空当自己掏出一根烟点上了,“你不是也在圈子里混了十几年了嘛,有句话叫‘真赛假’,看着新,不一定是假的!”
  “我当然知道了。但是这花觚釉面乍一看挺对,但仔细一看,就跟玉一样,还真是一点儿痕迹和包浆都没有,这个我真是没底了。当时我就是看收来便宜,也没太仔细看。”摊主说道。
  “两千块钱,就算买个这么漂亮的工艺品也值了!”唐易吐了一口烟雾,笑嘻嘻地看着摊主。
  摊主一听,这是要买?忙不迭地说道:“您要是买,我两千转给您,一分钱不赚。我这风里来雨里去的,做小本生意不容易,不像您一看就是做大生意的人!”
  “呵呵,你一开始还拿我当棒槌呢。”唐易依然带着笑脸,“要是真的,你不后悔?”
  “真的?难道是真的?”摊主盯着唐易,眼珠子又转了起来。
  “哈哈哈哈!”唐易笑了起来,顺手掐灭了只抽了一半的烟,“我出三千,你赚一千,卖的话我拿走,不卖,你就等着,没准儿有人当真的买。”
  这一会儿功夫,摊主心里早就转悠了个七七八八。要是真的,你还会告诉我?真买家只会找毛病,哪会拍巴掌喝彩?更别说还喊着是真的了。
  而且之前那么多人看了,瓷都圈里不少人都知道我这有一个高仿的出戟花觚了,我怎么当真的卖?
  “行,您仁义,这一千块钱的利我收下了,我记您个人情,下次有好东西,第一个想着您。三千,您拿走吧!”摊主也把烟掐灭了。
  “不带反悔的啊!”唐易从手包里点出三千块,递给了店主。
  店主从家里找出一个锦盒,将出戟花觚装上,又套进了一个结实的塑料袋里,“出了这门,您就把东西卖几百上千万,我也只在家里咽口水!我虽然做的是小生意,找后账的事儿从来不干!您看,我这东西宁可放床底下,也不去找那老农的麻烦不是?”


第423章 法器分店
  “告辞了!你忙着吧。”货款两清,唐易起身告辞。
  文佳一看这态势,也不说话,跟着唐易出了门。
  两人走出了小区,也不溜达了,伸手招了一辆出租车,先回酒店。
  “看来,这真是捡漏了!什么价儿?”文佳倒也沉稳,到了酒店房间,关好门,这才问道。
  “这是正德青花的精品,保存又这么好,放拍卖会上,过千万很轻松。”唐易笑了笑,“算是个漏儿吧!”
  “你大爷的!”文佳骂了一句,“又特么装逼,这不算漏儿,什么算漏儿!”顿了顿,又道:“我就纳闷儿了,弄个假圣旨,白送给你无所谓的事儿,你非得给人家两百本儿钱;这捡了这么大的漏儿,你就多给人家一千?”
  唐易解释道:“我给他两百本儿钱,是因为我们在外地,拿两百块堵他的嘴,求个安稳。至于捡漏多给一千,已经不少了。这东西,表面上我是当高仿买的,要是给多了,反而容易出事儿。再说了,就他这个眼力,能赚一千就不错了,抱着这么个真品重器,反而打眼了!”
  “都说买了假货打了眼,今儿个我真开眼了,拿着真品也有打眼的!”文佳摇头笑道。
  “不管是把假的当成真的,还是把真的当成假的,都是打眼。你看,这件正德青花出戟花觚,不光那摊主一人打眼,所谓的十几个专家都打了眼。”唐易应道。
  “你还真就牛了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就这么笃定是真品呢?”文佳问道。
  “他们怀疑的,无非是太新。但是你想想,既然是埋在土里的,那会有什么痕迹和包浆,而且又是在瓷都附近发现的,土层结构和高岭土如果类似,反而保护了这一件瓷器。这些人还有个心理问题,让技艺精湛的高仿给吓怕了,有个词儿叫先入为主,高手一样避免不了!但是,还有另一个词儿,叫无巧不成书!”唐易得意地笑。
  “正德青花,好像不怎么有名啊。”文佳挺喜欢琢磨。
  “所以才容易捡漏啊,正因为熟悉的人不多。”唐易想了想,“除了胎、釉、青花发色这些特点,其实真正决定古玩特点的,还是朝代特点,当然这些东西有点儿玄。”
  “我就喜欢玄的东西。”文佳插了一句。
  “正德一朝,处在明代中晚期交替的过渡时期,上面是成化、弘治,下面是嘉靖、万历,这个过渡期瓷器,是从纤细小巧到大方凝重过渡的一个时期。正德皇帝朱厚照,简单来说,是个很叛逆的皇帝,吃喝玩乐,不理朝政,而且玩得很热闹。”
  “反应到器物上,你看这个花觚,个头大,造型和纹饰又很繁复密集,而且很多细节上能看出和前朝以及后朝的器物不同,是带了创新的。而出戟,虽然是仿制青铜器,但是在我看来,也是出格的一种表现。”
  “正德朝的瓷器,出现了很多新的品种,也和这个朝代的特点有关系。”唐易一口气解释了很多,“所以啊,这件正德青花缠枝纹出戟花觚,绝对是官窑精品,没跑儿!”
  文佳听得是心服口服,“哎呀,我说你这漏儿,还真不是白捡的!这摊主栽你手里,不亏!”
  “这个人混迹古玩圈,规矩守得住,但是在规矩之内蒙人,肯定下得了狠手!一开始,他不也是想把康熙圣旨蒙给我吗?你看着吧,那件万历五彩鱼藻纹葵口洗,他一准儿会当真品完整器蒙出去!”唐易摇头道。
  文佳却没接茬儿,而是思索了片刻,才开口道:“你说咱俩合伙在燕京开一个风水法器店怎么样?算是你阁宝多的分店。这法器呢,都得是有点儿年头的物件,鉴古你在行,养炼我在行,强强联手双赢发财呗!”
  “哎?”唐易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啊!阁宝多成立了公司,的确是要拓展业务,一个翡翠专柜是远远不够的。只是这法器,都需要什么种类的古玩?”
  “什么都行,只要有年头,有年头就有人气,就能养炼。大的可以镇宅,小的可以佩戴避祸。”文佳笑道:“你只要保证是真古董就行。”
  “行啊,如果这次能从《寻龙要术》中找到破解崇祯秘藏的办法,我们一起回燕京把这事儿办了!”唐易兴冲冲道。
  “别着急,这养炼法器,我还不是很精通,到时候还得去跟我师叔再学习一下。”文佳却又摆了摆手。
  “你妹啊!”唐易笑骂,“这一提到赚钱,你这是不会走就想跑啊!”
  文佳却又说道,“这方面,你不懂,就我这个基础,估计有个三五天就学成了。你就等着发财吧!”
  两人正聊着,陆知行的电话打来了。
  这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老想着一件事儿吧,它总没个结果,你这真的放下了,哪怕是一时的,可能结果就来了。陆知行告诉唐易,陶碧云约他们一起见个面,正好中午一起吃个饭,还特别说明叫文佳一起去。
  “让我也去?”文佳有些惊讶。
  “我猜,这本书她肯定详细看了,这么多年了,恐怕也参研过,听说你是个相师,精通风水,既然和我一起来了,想必是打算一起请教一下。”唐易分析道。
  “你怎么不说,她把书弄丢了,反正没得看,既然咱俩一起来了,索性给个面子,当一次好人呢?”文佳脑子转得快,立即想到了另一种可能。
  “不管怎样,得去啊。”
  陶碧云约的地方,是一处环境很优雅的陶瓷文化主题酒店,包间里陈设着大型仿古瓷。餐具也很有特色,比如将军罐样式的汤罐,万历五彩样式的大盘,霁蓝釉祭红釉的碗,元青花高足杯样式的酒杯。虽然都是高仿品,但也都不便宜,用在餐桌上也很高档了。
  “云女士,又见面了!”既然陶碧云现在以云碧桃自称,唐易打招呼时也用了这个称呼。
  陶碧云气色不错,一身商场女强人的打扮,只是好像比上次见瘦了些。一番寒暄和相互介绍之后,宾主落座。
  再加上陆知行,席间一共就四个人,上齐了菜,支走了服务员,陶碧云端起了酒杯。


第424章 水道暗开
  “这么短的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多事儿,我也没想到,会跟唐易有这么深的渊源。看来,以后合作的机会还是很多啊。今天就先为这个缘分干一杯吧!”陶碧云笑道,而后款款举杯,一饮而尽。
  虽然是红酒,但也有几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众人也都把杯中酒干了。
  陶碧云的话,唐易那是心照不宣,所谓的缘分,恐怕就是以后在对付东京史料馆方面,算是个松散的联盟。
  “是啊,瓷都和山州都是古玩盛行的地方,以后肯定还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咱们不能让外人老赚便宜。”唐易也暗暗点了一句。陶碧云微微一笑。
  “来,先吃点儿!”陆知行也不客气,直接招呼起唐易和文佳来。
  唐易吃了几口菜,正在盘算着怎么开口,陶碧云却直接从身边的包里拿出了《寻龙要术》。
  “这半本书我一直留着,主要是因为,我看到里面的一些东西,有点儿意思,就当是猎奇读物,也算是对古玩一行有所帮助吧。”陶碧云将这本书放到了旋转底盘上,顺手转动了一下。
  到了文佳面前,文佳直接拿了起来。唐易并没有动,心想,听这个说法,陶碧云对陆火圣看来怨念很深,不说留下是因为先父,却说了这个轻飘飘的理由。许是对他当年抛弃他们母子俩一直耿耿于怀。
  所幸,不管是因为什么,这本书并没有丢弃。
  “谢谢!”唐易举杯表示了一下,文佳则一边翻着书,一边也举起了杯子。
  对陶碧云,唐易了解得并不多,其实他也不想去了解。一个自幼和母亲长大的女人,一个年纪轻轻就闯荡江湖的女人,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女人,心中所想,恐怕不是一般人能猜得透的。
  所以,即便是都想对付东京史料馆,也只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文佳看得很快,大致翻了一遍,就递给了唐易。
  唐易刚拿了起来,陶碧云就说道:“可以借给你们看两天,只要离开瓷都之前还给我就行,这本书放到现代来讲,是一本很偏的专业书籍。换句话说,根本不怕摆到台面上,因为基本上看了没用!”
  “我先看看吧。”唐易笑着点点头,翻看起来。能不带走便不带走,这本书看起来陶碧云不当回事儿,但是唐易却不想多个包袱,毕竟,还有人虎视眈眈想找这下半本呢。
  因为这是下半本,所以一开始就是正文。唐易看了一下,果然,就和上半部最后说到崇祯秘藏一样,下半本一开始就说到了崇祯秘藏:得三器,始勘明方位,然封固之法,疑九龙合璧,此法若得双目窍开,龙身之下,必有水道暗开,可入龙腹矣。
  后面没了。
  确切的说,是关于崇祯秘藏的没了。
  后面的东西,则是一些关于帝王陵墓或者秘密宝藏的论述。比如秦始皇的陵墓,比如崇祯秘藏。其中,却没有这些陵墓和秘藏的具体位置,而是重点讲述了其中机关设置的诀窍。
  的确,这是一本专业书籍。
  然并卵。
  因为论述的陵墓和秘藏,要么都是考古已知的,被保护起来的,比如秦始皇陵;要么就是闻所未闻的,比如崇祯秘藏。所以,不知道具体方位,只是知道其中机关设置的诀窍,肯定是没有什么卵用。
  《寻龙要术》,原来重点是这个“要”字,只说机关,可不是“要”么?要是《寻龙术》,那不得全说喽!
  不过,单单对唐易来说,却又是有用的。因为他知道了崇祯秘藏的具体位置。不仅如此,其实已经让九龙合璧“双目窍开”,也就是说,峭壁下方如果真有水道,当时其实已经打开了。
  所以,文佳才会看得这么快,因为基本有用的就这么几句话。
  而正当唐易翻完了准备合上的时候,文佳却递了一个眼色,做了个“最后一页”的口型。
  最后一页,确实还有一句很容易让人忽视的话,这有点儿像一本书的跋,但是作者显然不把这跋当回事儿,只在文后添加了这么一句:余遍搜异人古本,凑得,乱中实有序,惜乎神灯不知何踪,故不详述之,广谦乎?中阳也!
  当然了,标点符号是没有的。
  看完之后,唐易深吸一口气,看向文佳,此时,文佳也正看向唐易!
  这最后一句话,若是普通人读了,肯定不会多想,但是唐易和文佳,至少对其中两点很感兴趣!
  第一,神灯。所谓五古封灯,难道和这个神灯有关?
  第二,广谦乎!中阳也!从字面上看,似乎是作者自己感叹:这是我虚怀若谷吗?不是,是我特别客观刚正!但是,却又暗合了文佳的师祖陶广谦的俗家名讳和后来的道号中阳子!
  唐易看完后,抬手将书还给了陶碧云。
  “这么快?”陶碧云也有些惊讶。
  “陶女士,您家祖上,可有位名讳叫陶广谦的人?”唐易干脆直接问了。
  陶碧云道:“既然你都知道这么多了,我也不妨告诉你,我随母姓,我母亲是独生女,我的外公叫陶涣泽,再往上,我就不知道了。”
  听了这句话,文佳脸上突然出现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但又很快消失了。
  唐易捕捉到了,他也明白。当时,文佳信口说了句陶碧云是他师姐辈的,但是现在看来,似乎陶碧云的外公不是陶广谦,那么陶广谦就可能是陶碧云的外公的父亲,这样一来,文佳的辈分似乎又高了一辈。当然,这些都是无所谓的事儿,所以文佳的得意之色也是转瞬即逝。
  “陶女士,既然大家今天都开诚布公,我也不妨直说,这陶广谦是我的师祖的俗家名讳,他在隐匿山林求道之前,很可能有后代。而且从这本书的最后一句来看,极有可能是他写的。”文佳这时开口道:“而且陆先生也告诉过我们,当年陆火圣老前辈给他这本书的时候,还说本来也应该转交给您。所以我怀疑,我师祖,极有可能是您外公的父亲!”
  “什么?”陶碧云立即变了脸色。
  “我问您,当年您所创门派,为什么叫猎古门呢?”文佳没有停顿,继续问道。


第425章 绞丝玉瑗
  陶碧云看了看文佳和唐易,又看了看陆知行,没有说话。
  陆知行其实也不知道当年陶碧云为什么会给门派起这么个名字,他只是因为师父的情分帮助这个小师妹罢了,虽然陶碧云一直恼恨着陆火圣。
  “不瞒您说,我的师承,也是猎古门,不过和您当年的江湖门派不同,我们是一个玄门门派。”文佳又继续说道。
  这时候,陶碧云的脸色更加沉重,足足沉默了几分钟之后,才从胸前拿出一个圆环形的玉件,而后又从脖子上摘了下来。
  这玉件上串着一根红色的丝绳,很长,所以如果不拿出来,在外面不管是穿了多么低的衣服,都是看不到的。
  唐易曾经见过陶碧云手腕上戴的一串蓝皮唐球,今天陶碧云倒是没戴,但是这个玉件,却比蓝皮唐球的年代要老得多。
  因为这是一件汉代的绞丝玉瑗。
  瑗这个字儿有点儿生僻,不过好在是斜玉旁,所以一看就知道是一种玉件。在汉字当中,只要有这个斜玉旁的,基本都和玉有点儿关系。喜欢玉的人听到有人叫这个“斜玉旁”为“王字旁”,一般会有点儿牙根痒痒的感觉。
  璧,瑗,环,都是中间有孔的圆形玉件,乍一看,很类似。区别在哪里呢?《尔雅》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肉,就是指玉件的边,好,就是指中间的孔。
  边大孔小的,那就是玉璧,边小孔大的,那就是玉瑗,边的宽度和孔的直径一样大的,那就叫玉环。嗯,杨贵妃的老爹可能很喜欢玉环。
  既然陶碧云挂的是玉瑗,那么肯定是边窄孔大。
  所谓绞丝,是一种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在玉瑗上刻上一圈圈的螺旋纹。
  以唐易的眼力,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件汉代的东西,白玉质地,玻璃光明显,绞丝工艺精湛。
  不过,这件绞丝玉瑗是一件残器。
  两千年了,有磕碰是再正常不过了。这件玉瑗直径大约六厘米左右,边的宽度大约一厘米,就在这边的一处地方,碰掉了一块。这一块,唐易能看出是老伤。
  而且,这一处老伤,还被处理过了。老伤被打磨平整光滑,上面还刻上了两个篆字,处理得十分细腻周到,就好像绞丝之中嵌上了一个小小的方形印文。
  从这件玉瑗的成色来看,带土沁,肯定是入过土的,但是也有熟润的包浆,那就是出土很久了。极有可能是出土的时候,这块老伤就有了,得到的人又找琢玉师处理了一下,打磨平整,还刻上了两个字。
  这两个字,就是“猎古”。
  “这是我母亲的遗物。”陶碧云只是拿着玉瑗在唐易和文佳面前展示了一下,并没有脱手,而后又重新带回了脖子上。
  别人贴身带的玉件,最好不要碰,这里面讲究很多。唐易和文佳自然不会伸手去摸,但是看到“猎古”这两个字,还是有些震动。
  很显然,从刻字部位的包浆上来看,至少也得几百年了,那就是古人刻的。古人得到一件更古老的玉器,猎古这两个字,或许是对古玉修补处理的一种心情吧。
  “我明白了!”唐易叹了口气,“这件玉瑗是你祖传之物,其实也说明了陶广谦老先生,就是你们陶家的祖上。想必他得到这件玉瑗之时,上面就已经是刻字的,他离家的时候,将这件玉瑗留下了。而他创立门派,命名为猎古门,恐怕也是想到了这两个字。而陶女士,给门派起名,也是因为这两个字。这算是一种巧合。”
  “应该是这样了。”陶碧云点点头。
  “怪不得这本书的前半部里提到了五古封灯,想来是我师祖是在知道我师父入了五古封灯这个门派之后写的书。”文佳突然说道,“只是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会被唐掌门所得,难道是唐掌门和我师祖有过接触?应该是了,不然陆火圣老先生不会说,本来也应该给陶女士!”
  不料,陶碧云却说道:“我一介女流,追根溯源的事儿,兴趣不大。不过既然今天验证了,那我好好保存就是了。”
  看到陶碧云如此淡然,文佳也就没有继续再推演。唐易却说道:“这本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