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珍玩-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文佳点点头,“不过这黄宫,一般我们来说,就是指头顶。难不成这黄宫地体是人的头盖骨?”
唐易皱了皱眉,“脐下丹田,脑顶黄宫,是不是头盖骨还真不好说。这肯定只是个指代性的说法,具体是什么材质,的确费猜。再就是,黄宫也是十二乐律之一,与一年十二个月对应,一般就是仲冬的十一月了。”
“十一月?从这个角度理解更费猜。”文佳摇了摇头。
“总之你打听一下吧!咱们随时联系。”唐易不由自主地揉了揉印堂。
当天文佳也没出去,许是最近事情太多,也累了。当晚几个人和丁丁一样,早早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唐易吃过早饭,文佳送他去了燕京火车站。唐易进站,文佳走人。
从燕京到山州,坐高铁俩小时就到了,算上所有经停的车次,有几十趟。而且唐易定的是一等座,人更少一些。
进了车厢,里面也就坐了一半人。
唐易按照自己的坐号坐下,发现是靠窗的座位,而靠过道的座位上,已经坐了一个身体很壮的男子。
本来就长得壮,还穿了一身紧致的中山装,坐在座位上,那扣子恨不能崩开。
过道另一侧坐着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这位恰好相反,人长得干巴,却偏偏穿了一件肥大的夹克。
而且这位眼镜男里边的座位是空的,他又好像是个话唠,车开了之后,看着壮男绷紧的扣子说道:“老弟,这车上温度不低,你还是把扣子解开吧,我看着都担惊受怕的。”
壮男倒是很随和,看了看中山装,“就是崩开了,也是我担惊受怕,你怕什么?”
“我怕那扣子崩着我!”眼镜男嘿嘿一笑,“你这身够时尚的啊,老版的中山装可没这么紧。”
壮男呵呵一笑,还真的把衣服扣子解开了,接的时候胳膊得撑开,他还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唐易。
唐易笑笑,看着男子,往边上一让,“解开舒服。”
就在这时候,男子已经解开了下面一半的扣子,一块白润的玉件从腰间露了出来。
腰上挂玉,是一种很常见的佩戴方法。不过古人那衣服,长袍大褂,腰上吊着块玉佩,他也好看不是?所谓环佩叮当,有人还弄组合件,光有视觉感受不行,还得来点儿声响。
但是现代人不行啊,都是裤子,在腰上垂下一块玉佩,不是那么好看,要是比裆还低,那就更显得累赘甚至邋遢了。所以很多人都是拴在裤鼻儿上,塞进里面。
这位壮男的腰上的玉件,是拴在腰带上的,然后垂在外面。不过系绳比较短,算是垂在腰带下方一点儿,所以不是很难看。
唐易迅速扫了几眼,这是一块白玉双龙璧,玉璧之上,两条龙的龙首,在一处波浪纹两侧分别回顾,而龙尾相互纠缠。龙身上都有双翼,镂空雕刻,技法精湛。玉璧几乎没有磕碰,保存得很好,包浆极为明亮润泽。
比起一般的腰挂来,这玉璧块头儿不小,直径得有七八厘米。既然是玉璧,中间的孔不是很大,直径只有两厘米多点儿的样子。明晃晃的金丝绳从孔中穿过,挂在了腰上。
唐易心道,文佳说的没错,我这和宝贝的缘分还真是不浅,坐个火车还看到这么一块玉璧。
唐易没说话,没想到旁边的眼镜男却也看到了这块玉璧,“怪不得你不解开衣服啊,你这腰上挂着一块宝贝!这双龙璧,有年头了啊!”
壮男眼前一亮,“老兄,没想到坐个车也能碰上玩儿玉的朋友,我这块玉璧,还没给钱呢,押了一辆十万的车在货主那里,给了我一周的鉴赏期,这么说买了是值了?”
“要价不到十万?”眼镜男把滑落的眼镜向上推了推。
壮男压低了声音,“大差不差,我琢磨着是捡漏了。”
眼镜男嘿嘿一笑,“这东西,你的确是捡了大漏了!”
唐易心里一惊,看来这能人真是遍地都是啊,这火车上俩闲聊的人,一个的确是捡了漏儿了,另一个出口点出双龙壁,而且还一眼看出是捡漏了!
他正惊着呢,壮男的一句话差点儿没让他喷出来。
“老兄,你看是明的还是清的?”
这连断代都断错了!看来真有瞎猫碰上死耗子,棒槌也能捡漏啊!唐易心里有数千头草泥马呼啸而过。
“嘿,老弟,还玩儿玉呢?这玉璧什么成色?明清算什么?我说你这捡漏原来纯粹是撞大运啊!”眼镜男接口道。
嗯,看来这个眼镜男倒真是个懂行的。唐易心里稍微平复了些。
“比明清还早?哎呀,我回到山州可得再去找找那小伙子,他还有个黄玉璧呢!上面带乳钉。”壮男连忙道。
唐易心里又是一惊!
山州还有这样的主儿?一块白玉双龙壁不够,还有一块黄玉乳钉纹璧?而且壮男叫这人是小伙子,说明年纪不大啊!怎么可能?
第472章 都是棒槌
这时候,眼镜男却是一脸狐疑,说的话也正应了唐易的惊讶,“老弟,你说小伙子?那就是年纪不大了?你这东西,那人怕是来路不正吧?这么年轻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东西?”
“这你放心,是他家里的东西。我当时还套了几句,他说交易时还可以做公证呢!”壮男摆摆手,“老兄你赶紧说啊,不是明清,你看是什么年代的?”
眼镜男的表情放松了一下,像是相信了壮男的话,“老弟,这是唐代的双龙璧啊!明清的哪能比得了?”
唐易这下子实在是忍不住了,一口气扑哧从嘴里喷了出来,差点儿就疯了。
敢情这眼镜男也是个棒槌啊!
这是一块汉代的白玉双龙壁。少见的传世无磕碰的汉玉!比起那件刚卯来,更上了不止一个档次,玉质精良,器型较大,雕工精美,说是极品一点儿都不为过。
壮男就这么挂腰上,抢他一个人可比抢银行强多了!
怎么,碰上这么一件极品,这俩号称玩儿玉的却看不出来呢?
唐易想了想,又明白了几分,可能汉玉确实太难得了,俩人功力不足,连往这上面猜都不敢猜,能认出古玉就不错了。毕竟,懂行的人还是少啊!
而那位被称为小伙子的货主,绝对也是个棒槌。居然把一块极品汉玉双龙璧,以十万上下的价格就出手!这东西,就算不是偷来的,也绝对不是他自己的!
“兄弟,没事儿吧?”壮男见唐易突然喷出一口气,不由得扭头问道。
“没事,没事,我听到那位先生说唐代的玉器,被惊着了。”唐易又隔着壮男向眼镜男笑了笑。
眼镜男脸上显现一抹得意之色,“都说乾隆工乾隆工,可毕竟年代不足啊,要玩玉器,首推战汉,其次唐宋,第三才是这清代的乾隆工!”
尼玛,守着一块汉玉说唐代的,还特么“要玩玉器,首推战汉”呢!
唐易干脆闭嘴了,不料这眼镜男竟来劲儿了,又探着身子,望着唐易说道:“小伙子,你也玩儿玉?”
别给“玩儿玉”这几个字丢人了!唐易暗道,嘴上却说:“不敢说玩儿,就是喜欢。”
“小伙子,这位一看就是玩儿玉的老虫,有问题可以请教他啊!”壮男接着又问眼镜男道:“老兄,你到哪里下?”
“我到金陵。”眼镜男故作矜持地正了正身子。
“小伙子,你要是坐得长,我到山州下车,你多和他聊聊!”壮男又对唐易说道。
“我也到山州下。听你们二位说,就够了。”唐易接口道。
“你也是山州的?”壮男一听,笑着掏出了一张名片,“我是开眼镜店的,亲戚朋友有需要,到我那里去啊,绝对给最大优惠!”
“丁大中丁老板。”唐易接过名片,像模像样地放了起来,心想,你是该配一副眼镜了。旁边那位戴眼镜的,也该换一副了。
“有点儿困了。”唐易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这二位听,把头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壮男和眼镜男也没多管唐易,又开始聊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开始聊辽金的春水秋山玉了。
唐易闭着眼睛,其实一点儿睡意都没有。他想着,怎么能把这块汉玉双龙璧买下来呢?在火车上肯定不行。
到了山州再联系这位丁大中?估计他轻易不会卖,就是卖,恐怕也会漫天要价。
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先回家再说吧,好在手里还有张他的名片呢。
车还有十分钟到山州,丁大中就跑到车门口等着了。他这是急切地想赶紧把事儿定下来了。
唐易带着个旅行箱,没着急过去,等车挺稳了才下车,出了车门,早已不见了丁大中的影子。
回到家里,还不到吃中午饭的时间。唐中峰知道唐易要回来,没去店里,易素梅则正在忙乎着做菜。
聊了几句之后,唐易拉开旅行箱,把从瓷都淘来的正德青花出戟花觚拿了出来,光灿灿就跟新的一样,加上造型优美,确实很闪人眼。
唐中峰看了虽然高兴,但是并未激动,他已经见怪不怪了,“又捡漏了?”
“嗯,这东西可不能卖,摆家里吧,放牢靠点儿,收藏的东西也不能都锁起来不是?”唐易笑道。
“算了吧,你妈打扫卫生要是不小心打碎了,这东西这么贵,她心脏受不了。”唐中峰朝厨房努了努嘴。
“又在背后说我坏话!”易素梅扎着围裙出来,蹬了一眼唐中峰。
“那放我房间!”唐易抱着花觚放到了自己房间,折回来的时候又道:“爸,妈,咱们什么时候搬到别墅里去啊,这么好的房子,不能老闲着啊!”
易素梅却说道:“我跟你爸都商量好了,什么时候你和小林结婚,什么时候你们搬进去,我们想去住了就去住住,平时还住老房子,都习惯了!”
“这算什么事儿啊,我之所以要这套别墅,就是一家人一起住的,你们俩这是干嘛?”唐易挠头。
“那行,你早点儿结婚,我和你爸就先搬进去住一段。”易素梅呵呵笑着说。
“我这毕业还不到半年哪,结婚着什么急?”唐易有些无奈。
“那我们可不管了。”易素梅说着,一扭头又奔厨房去了。
唐中峰摆摆手,“暂时空着也不要紧。先别说这个了,隔壁老王的店铺我盘下来了,里面也装修布置成办公室的样子了!你回来的正好,下午咱们先去看看,等公司手续办妥,这边是阁宝多古玩店,那边就挂阁宝多艺术品公司的牌子!”
“好!”唐易点点头。
吃过午饭,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唐易便和唐中峰来到了阁宝多。唐易看到原先隔壁老王的店铺已经上了锁。
爷俩先进了店里,毛逐正在看店,“你可回来了,这一阵可把我和唐叔忙坏了!”毛逐叫道,“我给你说,隔壁那办公室装修,我和装修公司那可是斗智斗勇啊!走,先去看看效果!”
唐中峰在店里坐下,笑着看唐易和毛逐出了门。
“我给你说,我忙里偷闲,还结识了一个大牛人,今儿下午我就带你去认识认识,你绝对想不到还会有这号人物!”毛逐一边掏出钥匙,一边对唐易说道。
第473章 青花笔筒
“噢?”唐易笑道,“这山州古玩圈就那么几个牛人,还有我不认识的?”
毛逐开了门,“我给你说,真人不露相。这老头儿,住着五十平米的小破房,可他那些东西啊,可真是牛逼大了!我给你说,我当时都傻了!”
“好啊。”唐易接口道,进入之后,开始打量着装修成办公室的店铺。
原来的店铺其实就有一大一小俩房间,大房间被一道柜台隔成两部分,柜台后面,还有一个小间,是个卫生间。小房间算是内室,原先放置保险柜和一些贵重的东西。
现在,大房间也布置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会客区,有沙发茶几;另一部分是办公区,有两台对着的办公桌,桌上两台电脑,旁边还有一个打印机。卫生间在办公区的一角。
而小房间则是一个独立的办公室,有一套大型的办公桌椅,还有两张单人沙发,中间是一个小桌。
“里面的办公室给唐叔,外面办公桌我一张,会计易姨一张。你要是来了,就和唐叔共用一间办公室吧!”毛逐在一旁说道。
“你这是把我隔离出去了啊!”唐易笑道。
“旁边还有店呢,你得重点盯盯。公司创业阶段,我建议先凑合着吧。等到起了规模,唐老板你得去租写字楼啊!这屁大点儿地方肯定不行。”毛逐嚷嚷道。
唐易点点头,他本来就是随口说说,根本没在意。
“对了,崇祯秘藏的秘密破解了。”唐易在沙发上坐下,想起这件事儿来,便把具体过程大致对毛逐说了一遍。
“这事儿太刺激了!”毛逐听完,不由叫了一声。不过,他琢磨了一阵,突然又说道:“不对啊,你破解个毛啊,这黄宫地体没找到,你根本不知道玄黄神灯会展示什么幺蛾子!”
“肯定和帝王的气运有关。不过,找黄宫地体这事儿,比特么进入崇祯秘藏还难,走一步看一步吧。”唐易也没想到,这崇祯秘藏一波三折,按说他的运气算不错了,可每一次,都会留下个小尾巴。
毛逐点了根烟,“走,趁唐叔看着店,我带你去看看那个牛人!”
“这就走?牛人就这么好见?”唐易从沙发上坐起来,面露怀疑。
“就在古玩街摆摊呢!”毛逐嘿嘿一笑。
“呃。”唐易跟着毛逐走出门外,对正在锁门的毛逐说道:“我说,既然他是摆摊的,东西还能留的住么?”
毛逐锁好门,先到阁宝多门口冲唐中峰喊了一声:“唐叔,我和唐易去见个朋友,个把小时就回啊!”
“去吧,我下午一直在店里,崩着急。”唐中峰正在泡茶,听到喊声头也没回地应了一句。
“走着!”毛逐向西一指,“我给你说,他的好东西都是玉器,这个人是个玉痴!他摆摊呢,基本都是别的东西,偶尔有一两件玉器,那都是他看不上眼的大路货。”
“噢!”唐易和毛逐并肩而行,“这人多大年纪?”
“我还真没问,不过头发都花了,穿的又不讲究,看上去得六十了,估计实际年龄可能小一些。”毛逐应道。
阁宝多在古玩街东口,两人一直走到西口附近,毛逐才伸手指了指一个位置不错的地摊。
唐易一看,摊主确实是一个老人,头花已经花白,梳得倒也整齐,国字脸,五官周正,不过脸上的皱纹太多,如沟壑纵横。身上是一件老旧的灰黄色夹克,脚上则是一双黑布鞋。看起来比一般的摊主似乎更寒碜一些。
“老谭!”毛逐没大没小地喊了一声。
唐易也笑着点了点头。
老谭正面对一位顾客讨价还价呢,便冲毛逐一笑,“今儿带来几件新货,先看看,我先招呼这位老弟。”
和老谭讨价还价的是一位头发油亮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质地一般的青灰色西装,皮鞋看起来半旧不新了,却擦得锃亮。想是一个爱面子的主儿。
油头男手里拿着一件没底款的青花诗文笔筒,正看着老谭。
唐易在油头男身边蹲下来,仔细瞅了瞅这个笔筒,胎体洁白,厚薄适中,粉白釉。青花发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这种发色用来展现诗文书法,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笔筒上,是工整规矩、粗细统一的蝇头小楷,写的是唐人张若虚的整篇《春江花月夜》。
唐易正看着,油头男突然抓紧了笔筒,叫道:“五千!不能再加了!”
老谭笑笑,“老弟,真拿不了,八千是底价了!”
“最多加一千,六千,六六大顺,不卖我得走了。”油头男说完,真的放下了笔筒,站起身来,看着老谭。
老谭似乎有点儿犹豫了,低头一皱眉,复又抬头,“老弟……”
“五万,我要了!”唐易抓起了笔筒,突然打断了老谭的话。
老谭一愣,转而吃惊地看着唐易。而油头男更是懵了,过了一会儿才指着唐易对老谭说道:“至于吗?一个不带款儿的清代民窑的青花笔筒,你还找个托儿来!”
“五万就是买民窑的价儿,你还想买官窑啊?”唐易也站起身来,似笑非笑地看着油头男。
“什么民窑能值五万?”油头男瞪着唐易嚷道。
“康熙官窑的精品!我还明着告诉你,五万是捡漏价儿,这笔筒上拍,十万起拍,拍到十几二十万也有可能!”唐易语气淡然,却字字清晰。
“你说是就是啊!神经病!”油头男一看唐易这态势,竟一甩袖子,直接走了。
“这位是?”老谭这才问向毛逐。
“唐易,我的老板。”毛逐介绍道。
“噢!”老谭连忙伸手,“幸会!不过,唐老板,你刚才说的不会是开玩笑吧?这真是康熙民窑的精品?”
唐易并没有在意老谭的怀疑,拿着笔筒对他老谭说道:“这胎,这釉,都是康熙中期典型的民窑精品特征,这青花发色,珠明料,翠毛蓝,很正,没问题。”
“唐老板看来真是行家啊!”老谭点点头,却又指着笔筒上的小楷字体说道:“不过这字儿,好像太死板了,少有书法之韵啊!”
唐易听得无语了,不由看了一眼毛逐,眼神中的意思很明了:虽说术业有专攻,但老谭这种瓷器和书法的鉴定底子,能收藏什么好玉器啊?
第474章 黄玉扳指
“您说的没错,这种书体是死板点儿。不过,这可是馆阁体啊!馆阁体是清代朝廷公文的标准楷书书体,本来就是强调书写字形、大小、粗细的统一。”唐易又耐心解释道:
“当时学习这种书体的很多,但是能在瓷器上写得这么工整的,可不多见啊!这件笔筒,是民窑中绝对的精品。康熙青花,官窑民窑皆精。要是,这上面再多出个有名的民窑底款儿,能值五十万!”
“这么说我五千收来真是捡漏了!谢谢,谢谢,差点儿六千就匀给那人了!”老谭终于兴冲冲地拿回笔筒,小心放到一个锦盒里。他听唐易这么一说,自然知道唐易不是真的想买,而是为了帮他。
收拾完,老谭又冲唐易拱了拱手。
这一拱手,唐易发现了老谭的右手拇指上,带了一件扳指。
这是一件黄玉扳指。
黄玉,可以当成一个泛泛的称呼,包含的玉石种类其实多种多样。比如,和田玉有黄玉,而且分得很细,有原生的山料黄口料,也有后天被外界沁染的黄沁籽料。还有原生黄玉籽,当然原生黄玉籽太稀少了,市面上一般见不到。
河磨料中也有黄玉。河磨料的老玉矿位于东北,这种老玉矿的玉石成分。其实和和田玉相似。所谓河磨料,是这种老玉矿的玉石产生的,其实也与和田籽料的成因相似,都是崩下的玉块,经由河水和卵石成千上万年的冲刷打磨而成。
河磨料当中,黄料和青料居多,而且块度较大。不像和田玉色彩多样,而且小籽料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件黄玉扳指,就是河磨料老料制成。
扳指的玉色,黄黄的如一块鸡油,而且一端的圈口处,留了一块褐色的原皮。这块褐色的原皮被巧雕成了起伏的山峦,刀法精湛。山势雄浑,其间夹杂的黄色,如同夕阳斜照,壮美异常。
扳指的腰身,还阴刻了四个隶书字体:大好河山。
“您这件河磨老黄料扳指,是明末清初的好东西啊!”唐易忍不住赞道。
老谭看了一眼唐易,“唐老板看来对玉也很精通啊!”
唐易心里那个别扭啊!虽说毛逐说老谭是个玉痴,但许你只精通一样,就不许别人是通的是全活儿啊?我要是只懂瓷器,玉器水平和你那瓷器半瓶醋的水平一样,还能看出是明末清初的么?
“这不仅是明末清初的扳指,这是一件努尔哈赤或者皇太极带过的扳指!”老谭的双眼放出精光,神采猛然一振,“形制就不用说了,清初满人的形制。但是当时的扳指,都是骨制角制,玉制的极少。更别说带有汉字了!”
“虽然河磨料的产地,当时被满清控制,但是这河磨料的硬度极高,很难雕刻,这的雕刻的工法,显然不是苏作,而是北方工,北方工一般偏粗犷一些,这是顶尖的北方工。一般人谁能有这样的财力和调遣力?”
“而且这是一件黄玉扳指。满清八旗,正黄旗为上三旗之一。再说了,黄与皇同音,一般人谁敢戴黄玉扳指?而且,这上面‘大好河山’四个字,不是满文是汉文,加上这口气,这指向,又有谁能有呢?结合形制、年代、包浆,定是如此!”
老谭一口气说完,神采飞扬,口喷唾沫,哪里还有刚才面对青花笔筒的疑惑之态?简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鉴赏专家啊!
毛逐说他是玉痴,真是一点儿都没错。
“老爷子。”唐易不知不觉变了称呼,“既然您对清初的历史如此了解,如何不知道清代的馆阁体呢?”
“嗐,和玉器无关的,我一直不是很关注。”老谭笑笑,似乎又有些不好意思了。
唐易也笑笑,“这扳指您就这么随意戴在手上,要是卖了,您就不用再摆摊了!”
“是啊,七八年前,市面上曾经拍出一套乾隆御制扳指,七枚拍了四千多万啊!”毛逐插嘴道。
毛逐说的信息没错。不过,那一套扳指是成套的,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