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珍玩-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毛逐说的信息没错。不过,那一套扳指是成套的,成套的扳指很少见。这七枚扳指,有两件白玉扳指,两件碧玉扳指、一件汉玉扳指、一件青玉扳指、一件赤皮青玉扳指。其中四件扳指上,还刻有乾隆的御制诗。盛放扳指的专用盒子,都是一件精品剔红海鱼图圆盒。
  所以,这件黄玉扳指和那一套肯定是没法比的。不过,七八年过去了,精品古玉扳指的行情不断攀升,这么一件黄玉扳指,多了不敢说,过了百万往上冲,还是可以期待的。
  “卖?”老谭居然一瞪眼,“我收藏的玉器,那都是我的命!我的命能不能卖?”
  唐易心想,还真应了那句老话,识古不穷,贪古不富。
  这老谭对古玉如此精通,如果真像毛逐说的那样,家里收藏了大量古玉,却坐拥宝库而守穷。就算大部分是捡漏来的,这该得有多少年的积累啊?他这么多年,恐怕一直过得是这种穷日子。
  只进不出,有多少钱都受不了。
  不过,虽说老谭是个贪古不富的人,但看他这状态,却是能安贫乐道,倒也活得有点儿滋味。
  看唐易在不停琢磨,老谭突然对毛逐嚷道:“毛逐,你不会介绍你的老板来,是为了收我的玉器吧?”嚷着嚷着,脸色大变,一只手挥来挥去,“要是那样,赶紧走赶紧走,走晚了咱俩兄弟也没得做!”
  好嘛,这都是什么辈分?
  唐易连忙轻拍老谭的手臂,“老爷子您别急,绝对没那个意思。毛逐纯粹就是想介绍您给我认识。我从来不干夺人所爱的事儿。您要是怀疑,您收藏的东西我也不看了,咱们空闲的时候交流下玉器的心得就行。”
  “老谭你真误会唐易了!”毛逐也连忙说道,“他今天刚从燕京回来,是我硬拉他来的。说你是个玉痴,玉器收藏的牛人,带他见识一下!”
  “真的?”老谭仍面带些许疑色,却又自言自语道,“不过唐老板的确是眼力过人,一眼给这黄玉扳指断代是明末清初,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哈哈哈哈!”唐易大笑,而后也狂了一下,“老爷子,就算把您所有的玉器都摆到我面前,我也能全给把年代断得清清楚楚!”


第475章 这般风情
  老谭一愣,“唐老板如此年轻,就敢说这样的话?要知道,光是这玉石的种类,就成百上千,而且还有各种沁色包浆,五花八门。说实话,就算是我自己收藏的,也有几件断代不太明确的呢!”
  “老谭,瓷器比玉器更复杂。这个笔筒,没底款儿,唐易能一眼看出是康熙民窑,真不是一般人!”毛逐在一旁笑道。
  唐易没说话,看了一眼毛逐,心想,老谭是很精通玉器,但是过于痴迷,似乎精神上已经有点儿魔怔了。
  老谭低头,像是在想什么。
  “上次毛逐帮我卖了一件民国的老紫檀持珠,而且一点抽头都不肯要,我才交了这个朋友。今天唐老板也帮了我一个大忙,眼力更不用说了,择日不如撞日,既然唐老板是个专家,那咱们一起去看看我的藏品,我断不了的,还请唐老板帮着断断!”
  老谭好似下定了决心,抬头说道。
  唐易知道,要不是自己夸下海口,说什么样的玉器都能认,老谭恐怕不会让自己登门的。
  他也很好奇,老谭到底收藏了多少玉器?而且,从他手上这件黄玉扳指来看,的确是好东西,这还是带出门的。而锁在家里的,想必更有看头。
  老谭收了摊子,唐易和毛逐跟着去了。
  老谭的家距离古玩街不远,是一处单位宿舍院,但是楼体都很老旧,约莫怎么也得三十年的老房子了。
  “老谭,这么早收摊了啊?”传达室的门卫大爷打了声招呼。
  “有俩朋友来了!晚上吃完饭找你下棋啊!”老谭笑道。
  “不成。今儿我就值班到六点,夜班是大李,今晚我得早回家,小孙子过生日!”门卫大爷应道。
  “看把你忙乎的。”老谭走进院子,手很随意地摆了摆,又对唐易和毛逐说道,“这是群艺馆的老宿舍,我就是从群艺馆退休的。老想多攒点儿钱,又没别的手艺,就到附近的古玩街摆地摊了。”
  毛逐说道,“上次我就想说,这院虽然老,但是绿化好,而且住的都是熟人,还有传达室,安全哪!”
  唐易问道:“那您什么时候开始收藏玉器的?”
  “那就早喽。知青下乡的时候,我在大西北的一个村里,就用一只钢笔换过人家猫脖子上拴的一个玛瑙挂坠,很漂亮,辽金时期的精品!可惜啊,后来被我老婆偷着换大米了,为这事儿,我两天没和她说话!”
  老谭带着两人进了一处楼洞,上楼,水泥楼梯已经有几分斑驳。
  知青下乡?唐易暗想,那老谭的年纪可不止六十了,看来毛逐猜的不对。
  这栋楼最高就是五层,一梯三户,老谭住五层中间这户。
  一进门,唐易发现,这就是个一室一厅的房子,只有五十平方米左右,卧室、厨房、卫生间的门都开着,除了厨房和卫生间,客厅和卧室里都摆满了箱子、柜子和博古架。
  说博古架是好听的,简直就是个杂货架。客厅的博古架上,什么都有,瓷器铜器木器杂件,就是没有玉器。
  “客厅里都是我摆摊要卖的东西,玉器全在卧室里。别客气,进去就行。”老谭一边说,一边把带回来的东西归置起来。
  唐易走到卧室门口,这才注意到,卧室的博古架上,基本上全是小盒子,只有两个小架子上吊着两块玉牌,白玉观音黄玉佛,虽然都是和田玉的,但是年份并不老,近三十年之内的工艺。
  “这两块玉牌,是用来保平安的,不值什么钱。”老谭此时已经放好了东西,脱下了外套。
  “不值什么钱?”毛逐叫道,“这两块牌子,光料钱就顶一个高级白领干一年了!”
  老谭笑了笑,“也就是个料钱,现代的玉器,有什么意思?”
  接着,老谭让唐易和毛逐直接搁床上坐,但他俩都觉得外面的裤子,坐睡觉的床上不太干净,都开口说,“站着就行。”
  老谭一看,从客厅拿了俩小马扎进来,放到一个大箱子边上,“坐吧,站着看容易摔了东西。”
  “唐老板,我先给你看两件我拿不准的东西。”老谭说着,从博古架上前后手各取了一个锦盒。
  “老谭,这样,我叫你老谭,你叫我小唐行不行?”唐易听“唐老板”听了一路了,忒不自在。
  “好,小唐!”老谭把两个锦盒放到一个大木箱上,权当桌子了,先打开了一只大一点儿的锦盒,拿出了一个七八厘米长的玉件。
  这是一个龙首玉带钩,青白玉质,龙首圆而灵动,造型流畅简洁,包浆润泽。
  玉带钩这个东西,是典型的实用器,说白了,就相当于咱们的腰带头,古人的服饰和如今不同,腰带自然也不会一样,用玉带钩这么一挂,就相当于扣上了。
  玉带钩的历史很久远,不过大量出现还是在明清,所以市场上最多见的就是明清的玉带钩。可以想象,这东西是传世较多的玉件,谁不扎腰带啊,穷人可以糊弄,可有点儿钱有点儿身份的,那就置办玉带钩。
  “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买的,当时我身上就剩八块钱了,那人非要十块,我讨价还价,他就是不让,最后我还把早上刚买的油条也给他了。”老谭在一旁念叨了两句。
  “这玉带钩,您怎么断代的?”唐易拿着玉带钩,心下已有了计较。
  “我一开始看清代,玉带钩无非就是龙首,兽首和鸟首,其中龙首最多,鸟首最少。这带钩有传世包浆,工艺精良却又简洁,很像是清代康熙到雍正朝的东西。造型嘛,有几分汉风,这个汉代以后各朝各代都有效仿。”老谭说道。
  “您都具体断到康熙雍正了,还说拿不准呢?”唐易回了一句。
  “这几年我又怀疑了。清代的人,玉器做得可以精细,也可以端庄大方,但是这龙首龙形不仅造型优美,而且仿佛给人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细腻,有点儿倦怠……”老谭沉吟着,但却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儿来形容这种感觉。
  “风情!”唐易笑道。
  “对!风情!”老谭一拍大腿,“我知道了!清代哪有这般风情!”


第476章 陋室玉展
  “哈哈哈哈。”唐易大笑起来,“老谭啊,你这把年纪了,不解风情很正常嘛!”
  老谭兴奋地搓着双手,“你看你,只说了俩字,就帮我断代了!”
  唐易也有些得意,“高手之间的交流,有时候不就是一两个字儿的事儿嘛!”
  “原来是宋代的!”毛逐在一旁恍然大悟。
  这龙首青白玉带钩,没有威猛霸气,没有昂然飘逸,却在婉转之中,流露出一种风情!
  说到风情,古人之中,宋人还真是不遑多让。不说别的,就在流传下来的宋诗宋词中,“风情”这俩字儿出现的频率都很高。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柳永“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李清照“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伸手一抄,就像抄面条一样,一把就出来了。
  宋人的风情,反应古玩上,自然从神韵之中也显现了这种状态。从玉器来看,虽然宋代仿古之风盛行,但是那种隐含的优美而又婉约的感觉,在高手眼中,反倒成了一个显著的标志。
  老谭兴高采烈,拿着玉带钩盘玩起来。
  “我说老谭,你自己的东西,有的是机会玩儿,抓紧看看另一件儿啊,看完了,你也得把大件让我们观瞻一下不是?”毛逐和老谭相对熟悉了,直接说道。
  “对,对。”老谭打开了那个小一点儿的锦盒,“这一件,我直接是拿不定主意。”
  这是一件白玉环佩。
  底子是一个直径五厘米左右的白玉环,但这个环不是单一的环,环上还有一块玉面,是带玉皮的镂空雕刻。
  这本来是一块秋梨皮的白玉。秋梨皮很容易理解,就是皮色像秋天的梨子。这块环形佩上,利用大面积的秋梨皮,巧雕了树林,山石,还有一只猛虎。
  雕刻猛虎的刀法干净利落,形象而不繁琐。
  “猛虎环形佩,这种形制和题材的配合,可不多见啊!”唐易说道。
  “是不多见。玉雕留皮,一般是从乾隆以后开始的,但是这块环形配的刀法,却又不是乾隆本朝乃至清代的。玉质精良,工艺偏于写实,整体来看也不像明代的。但是明代之前,唐宋辽金,似乎也不像。”老谭犹疑道。
  “你还漏了元代呢,这件玉佩,就是元代的。”唐易这次直接点破。
  “元代?元代有这么好的白玉传世?有这么好的刀工?而且,元代的玉器,沿袭了辽金春水秋山玉的特点,再不就是炉顶之类的实用器较多,怎么会有如此想法的留皮巧雕的环形佩?”老谭对此琢磨很久了,自然是张口就来。
  唐易指着环形佩说道,“既然你说到春水秋山玉,我就多念叨两句,春水秋山,无非就是在春天和秋天打猎,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征。我想你肯定见过海东青击鹅的玉佩,很多也是环形佩镂空雕,有没有感觉有点儿相似?”
  “这个我注意到了,是有点儿相似。但是这件却更精美更有想法,而且清代玉器仿作大量出现,也不能就此断定是元代的啊!最关键的还是留皮巧雕,元代基本没有留皮巧雕的吧?”老谭应道。
  唐易摇了摇头,“留皮巧雕,早就有了,只不过在乾隆之前比较少而已。你现在纠结的无非就是,像是元代的,但是雕工过于精美,而且留了皮;像是清代的,但是刀法又不对路。”
  “是这么会儿事儿!”老谭连连点头。
  “那就是不是元代,就是清代的了?你是觉得,元代有如此水准和想法的工匠更可信呢,还是清代有能人把元代的风格和刀工模仿得一点儿破绽都没有更可信呢?”唐易问道。
  老谭猛然看了一眼唐易,“对啊,这明明是个选择题,肯定是前者更可信啊!”
  “有时候,鉴定就是一层窗户纸。说出来了,非常简单,但是你自己被禁锢住了,却怎么也捅不破!”唐易笑言。
  老谭拿着猛虎环形佩,突然叹了一口气,“枉我痴迷玉器几十年,原来真的不如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啊!”
  “老谭你别垂头丧气,我给你说,他这样的人,就一个。而且你犯迷糊是因为自己掉坑里了!”毛逐在一旁笑道。
  老谭没有说话,默默将两件锦盒收了起来。而后,从博古架上将一个个的盒子拿了下来,末了,还打开柜子和箱子。忙乎了十几分钟,终于将几十件玉器一一拿出,摆到了床上。
  嚯!
  唐易不由倒抽了一口气,夏代玉刀,商代玉圭,西周玉琮,春秋玉璜,战国龙形佩,汉代蒲纹璧,唐代玉舞人,辽金炉顶,宋代玉虎玉羊,明代玉簪玉山子,清代玉牌玉香炉,各朝各代的玉器数目不一,林林总总,完全可以办一个华夏古玉展了!
  “知道我为什么看傻了吧?”毛逐在一旁说道。
  老谭接着开始一件件介绍,很快便进入了忘乎所以的境地,“好久没有碰到一个你这么懂行的了,很多话憋在肚子里,但是跟人说不着啊,对牛弹琴可真是太难受了!”
  “这种心情我理解。老谭啊,你这个玉痴的名号,可真是一点儿都不为过啊!”一下子见识了这么多玉器,这种机会不说百年罕遇,但的确太难碰到了,唐易也投入地一件件赏析着。
  一来二去,俩小时过去了。“哎呀,我还给唐叔说一个钟头就回去呢!”毛逐突然叫道。
  “嗯,咱们欣赏的也差不多了,来,帮老谭收拾起来吧!”唐易点点头。
  “好,有机会常来!我还得多向你请教其他古玩的门道呢!”老谭便开始收拾玉器装盒。
  唐易和毛逐也小心地帮起了忙。
  就在唐易往博古架上放一个盒子的时候,突然发现上面扣着一个相框,可能是原来是摆在博古架上,老谭往下拿东西时不小心放倒了。
  唐易放下盒子,扶起相框。相框里,是一个年轻人的照片,头戴博士帽,背景不像是国内的大学,照片底部,有一条白色的空白,上面写着一行飘逸的钢笔字:惟愿老爸老妈健康长寿——千寻。
  千寻?
  谭千寻?唐易突然想到了点儿什么。


第477章 这兔崽子
  这时候,毛逐还在拿着那件西周玉琮,恋恋不舍地往盒子里装,“哎呀,千金一求熊胆青,这种青色,只有西周的玉器才会有,真叫一个地道!现在的青玉碧玉,哪能比啊!”
  “那是!”老谭在一边嘴角上扬,面露得意之色,“你看这金黄的沁色,没有两三千年的地热闷着,绝对出不来!”
  唐易默不作声,继续收拾东西。
  等到把东西收拾完了,唐易这才开口道:“老谭。”
  “我说,还有。”与此同时,老谭也开口了。
  “你先说!”两人又是同时开口。
  老谭笑笑,“你说吧你说吧!”
  唐易犹豫了一下,“老谭,你有一个儿子在国外?”
  “嗐!我以为你要说啥呢,我有两个儿子,你看到那照片上,是大儿子,在英国读的博士,留下了。还有个小儿子,是我快四十岁才有的,被我和老婆子惯坏了,不成器!在一家房产中介打工,一个月才挣几个钱啊,却在外面的高档公寓租了一套房子住!”老谭说道。
  老谭还在喋喋不休,唐易却突然问道:“我看您儿子叫谭千寻,这个‘千’是辈分么?”
  “是啊,我们是有族谱的,辈分有顺承,到我这里,顺到‘自强若一,厚德成千’,对了,我叫谭成功,今年六十五了!”
  “厚德成千,那您的爷爷是‘厚’字辈了。恕我冒昧,难道是谭厚土?”唐易轻声问道。
  老谭,也就是谭成功,对玉器如此精通,这正是五古封灯土门的绝技,所以唐易才如此猜测。谭千尺的父亲和二叔,也就是谭厚土的孙子,却分别叫谭纶、谭羽,可能是没按照辈分起名,但是到了谭千尺,却又按照辈分来起名了。
  谭成功大吃一惊,“你怎么知道?”
  唐易一看,这是猜对了,“看来,五古封灯,老谭你也知道了?”
  “怪不得!怪不得!”谭成功叫道,“你连五古封灯都知道,怪不得有如此眼力!我是知道一点儿,但是不多,因为我父亲本来就是偏房出来的,我父亲带着我奶奶很早就来山州了!”
  在民国年间,谭厚土这样的人,有个三妻四妾,那实在很正常,还不知道有多少个老婆呢。谭千尺的父亲、祖父,那想必是正房出来的,所以一直世承家业,对祖上之事很了解。
  而谭成功既然说了自己是偏房,所以他的奶奶在谭厚土死后,跟着儿子离开家门也很正常。
  “看来你这鉴赏玉器的功力,是家传了?”唐易复又问道。
  “可以这么说吧,我父亲虽然在偏房,但是这玉器鉴定的东西也学过不少,我从小跟我父亲耳濡目染。不过,我倒觉得,这只是打下了基础,后期还是靠自己摸索得多!”谭成功说道。
  “你的两位堂兄弟,谭纶和谭羽,在燕京混得可不错啊,从来就没有联系过?”唐易忍不住又问道。
  “没有。我父亲只是大体给我说了家里的事儿,并且提醒过我,不要和燕京谭家联系。哦,对了,倒是谭千尺曾经来过。谭家的偏房,有两三家都不在燕京了,谭千尺好像都曾去联系过。”谭成功回忆道:
  “不过,他来了只是进屋几分钟,临走时我告诉他以后不要来了。当时他想留下一张卡,生生被我塞回去了。咱虽然穷,但也不是攀亲附贵的人。”谭成功回忆道。
  “老谭,你既然是这个态度,不见他不就完了嘛!”毛逐笑道。
  “你以为我想啊,他来的时候,可能打听清楚了,直接就到家里敲门了。当时是夏天,他穿了短袖衬衣,扣子开了俩,胸口露出了一件玉器,我当时就迷住了,鬼使神差把他让进屋了!”老谭摇头道。
  唐易大笑,“那可是一件脱胎玉鱼!普通藏家可是一辈子也见不着。就连老谭你这里,也没有一件脱胎玉。”
  “你也见过?”老谭一愣,旋即又道,“是了,你既然知道谭家的事儿,看你这个年纪,想必是谭千尺的朋友了。对,就是那件!”
  毛逐见他俩说的差不多了,这才问道:“对了,老谭,刚才你想说什么啊?让唐易先说,结果你俩说了这么多!”
  谭成功一拍大腿,“我刚才是想让你们看一组玉璧来着,这一组玉璧一般人我不给他看的,但是小唐的眼力太厉害了,这东西必须让他看看。现在我就拿给你们看!”
  谭成功俯下身子,从床底拖出一个编织袋来,拉开拉链,又从里面取出一个半米多长,二十多厘米宽的扁盒,盒子是老红木的卯榫结构,上面的合页也是精铜的,看起来古香古色。
  “这个盒子是配来专门盛放这四块玉璧的。”谭成功抚摸着盒子,喃喃说道,“一块春秋乳钉纹黄玉壁,一块战国龙凤出廓璧,一块汉代双龙璧,一块唐代飞天璧!”
  听到这里,唐易的心里又是没来由的一紧。
  “啊!”打开盒子的谭成功突然间大叫一声,坐到了地上。
  唐易和毛逐在边上一看,盒子里面本来是四个凹槽,应该放置四块玉璧,结果只有战国龙凤出廓璧和唐代飞天玉璧还在,老谭说的春秋乳钉纹黄玉壁和汉代双龙璧不见了!只剩下两处光秃秃的凹槽。
  谭成功一时间浑身发抖,冷汗涔涔而下。
  视玉如命,结果珍藏的四件玉璧一下子折了一半。
  唐易顾不得详细说,在谭成功耳边大叫一声:“老谭!别着急,你的玉璧还在山州!”
  “啊?”谭成功一下子回过神儿来,“你说什么?”
  “你那块汉代双龙璧是不是直径七八厘米,白玉的,双龙带翼,龙首回顾,龙尾交织?”唐易仍旧大声说道。
  “对,对,对!”谭成功一把抓住唐易,“你知道怎么回事儿!快说,快说!”
  真是关心则乱。毛逐仿佛明白了点儿什么,“老谭,你这还用想吗?要是进了贼,还能给你留下两件?肯定全弄走了。肯定是你家里人,挑了两件拿走了!”
  “一定是这兔崽子干的!!!”老谭突然发出了一声咆哮。


第478章 我来出面
  “我说这兔崽子那天像改了性似的,带着好酒,还有猪头肉熏鸡花生米啥的就来了,非要陪我喝两盅,原来是灌醉我偷东西啊!”老谭拍着脑门,突然,又一把抓住唐易,“你见过?这么说已经卖了?难道是你买了?”
  “不是我……”
  还没等唐易说完,老谭居然猛然揪住了头发,“不是你?这要是卖了,追回来可难了,这兔崽子拿了钱肯定瞎造了,我哪有钱买回来啊!造孽啊!”
  “老谭你别急,听我说,事情还有转机!”唐易用手稳稳扶住老谭,“你说的兔崽子是你的小儿子吧!”
  接着,唐易就把在火车上看到听到的事儿说了一遍,“这丁大中只是抵押了一辆十万左右的车在你小儿子那里,恐怕这会儿还没过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