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嬿婉及良时-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傻,”锦书看着他诚挚如昔的眼睛,道:“一如既往的傻。”
  承安抿着唇,有种扑上去摇尾巴,却被踹开的感觉,心中不觉有些气馁。
  锦书却不再看他,站起身,将一侧合着的帷幕齐齐掀开。
  明亮到刺眼的阳光,毫无阻碍的照了进来。
  “娘娘,”承安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已经许久,手臂发麻,连抬手遮住眼睛的气力都没有:“烦请你将它拉上吧,太亮了。”
  锦书回身看他,背光而立:“是吗?”
  承安合着眼,轻轻应了一声。
  她似乎笑了一声,又似乎没有,不曾将帘幕合上,却往他床前去了。
  承安察觉有异,轻声问她:“怎么了?”
  锦书却没说话,只伸手过去,遮住他眼睛。
  承安正心生诧异,犹疑不定,却觉她气息近了,更近了……
  唇上有花瓣般的触感,那是他梦里奢求过无数次的,却求而不得的。
  一触即逝。


第149章 甜的
  承安依旧躺在塌上; 人却僵住了。
  目不能视; 但那种千万次苛求过的触感,却是不会错的。
  虽然一触即逝。
  锦书看他因为惊愕而不觉长开的唇,微微笑了。
  将遮住他眼睛的手移开,直起身; 她走了出去。
  承安勉强动了动脖子; 目视她婀娜身影远去; 嘴唇发干; 却说不出一个字来。
  惊讶; 欢喜; 美梦成真,太过强烈的情绪在他心口激荡,到最后; 叫他连话都说不出。
  “殿下,”锦书离去后; 心腹内侍方才入内,小心询问:“您可有吩咐?”
  承安现下满心欢喜畅然; 连后背伤处都不觉痛楚,哪里还会有什么吩咐; 甚至于连那内侍说的话都没怎么听清。
  狠狠一锤床板; 他大笑出声。
  承安性情沉稳; 外在豁达; 只有熟悉他内在的人; 才能知晓潜藏着皮相之下的掠夺本性; 然而到了这会儿,锦书好容易有了松动之兆,他却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她什么都没说,他巴巴的凑过去,是不是太自作多情?
  不对,明明都亲他了,怎么着,心里也有他几分立足之地吧?
  肯定有!
  他缩在床上想了一日,顾不得伤口疼痛,只将尾巴摇的飞起,越想越觉得前方一片明媚,希望昭然。
  是因为他救她,所以才有所松动吗?
  还是说,见他快要死了,所以生了恻隐之心?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
  她心里有他,愧疚也好,怜悯也好,只要肯接纳他,万事都可以慢慢来。
  晚间用膳时,他勉强坐起身喝粥,借着夕阳余晖淡淡,瞧见外间黄槐决明的灿烂黄花,头一次有闲心去赏玩。
  真好。
  内侍捧了汤药过去,小心翼翼的呈给他,低声道:“殿下用些吧,早点歇下,好生休养为上。”
  为了叫人安神,汤药中多半会加些助眠成分,承安也明白这一节,若换了平日,早就一饮而尽,可今日不知怎么,忽然不想这么早喝。
  他想见见她。
  想知道那个旖旎的吻,是不是他求而不得之后,生出的幻觉。
  “先搁着吧。”承安这样道。
  内侍本以为伺候楚王喝药,会是十分顺当的一件事,哪知竟中途生了波折,怔神一下,道:“殿下,倘若药凉了,会有失药效的。”
  承安却没搭理他,垂着眼看了看被面上那只仙鹤,轻轻道:“太后娘娘呢?”
  “在寝宫呢。”内侍低声回禀道。
  “你去,”承安抿了抿唇,犹豫一会儿,道:“请娘娘过来一趟。”
  这句话说的有些莫名,内侍是楚王心腹,对于楚王府与皇太后的关系心知肚明,今上登基前夜的那场风云更是亲眼目睹,一听主子这样讲,简直以为他是烧坏脑袋了。
  “殿下,”他顿了顿,试探着道:“是有要事同太后娘娘相商吗?”
  承安哽了一哽,在塌上僵坐一会儿,道:“嗯。”
  原来如此。
  内侍松一口气,屈膝道:“奴才这就去请。”
  ……
  暮色渐深,斜阳疏晚,锦书方才用过晚膳,正临窗而坐,赏玩那片黄槐决明,却听红叶来报,说楚王身边内侍求见。
  “叫他过来吧。”她头也没回,如此道。
  内侍真以为自己主子是有要事同太后商谈,面色沉稳,将该说的一句不落的说了,便垂首侍立一侧,静待太后回声。
  锦书目光恬淡,语气也平和:“什么事,竟要同我相商?”
  内侍一怔,赶忙赔罪道:“娘娘恕罪,这等事情,奴才哪里会知晓呢。”
  “那就回去问问他,再来回话。”锦书道。
  内侍神情一苦:“嗳,奴才明白。”
  那内侍走后,承安便坐在塌上胡思乱想,脑海中总没个安宁。
  今天那个吻,倘若只是她一时冲动,没多久便后悔,死不认账,该怎么办?
  倘若她认了,此后却跟他桥归桥路归路,又该怎么办?
  他经事颇多,但在情事之上,毕竟也只是一只嫩雏,左思右想,辗转反侧,终于扶着塌,缓缓的躺下了。
  他还伤着呢,装的重一点儿,倘若她要反悔,见他这样,也该不忍心了吧。
  一定不忍心。
  得多铁石心肠的人,才能看着救命恩人奄奄一息,也不肯说句好话哄他?
  就这么办。
  承安躺在塌上,想了想,又翻个身,叫自己伤口露出来一点儿,做好了博可怜、求抚摸、求抱抱的准备,方才调整好面部神情,等待锦书过去。
  哪知到最后还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那内侍居然是一个人回来的。
  “怎么回事!”承安伸着脖子往他身后看看,确定没人后,阴着脸道:“太后娘娘呢?”
  内侍被他阴森语气说的一抖,赶忙将锦书的话给说了,半个字都没改。
  承安本就满心不安,唯恐那一瞬的旖旎情思只是幻影,现下见她不肯过来,心便渐渐凉了,收紧下颌,半晌,他方才道:“你,再去走一趟。”
  内侍心中一惊,面上维持平静,道:“奴才说些什么?”
  “就说我疼,伤口疼的厉害,睡不着,”承安道:“那药也苦,根本不是给人喝的,往重了说。”
  内侍万万没想到自己竟听了这样一个答案,几乎以为是自己耳朵坏掉了,然而去看楚王时,却见他正定定看着自己,目光中全然是不容置疑。
  “去,”他道:“现在就过去。”
  内侍哪敢去说这个,跪下身,哭诉道:“殿下,奴才到太后娘娘那儿去说这个,这样的话说出去,太后非杖毙了奴才不可。”
  亏得他能言善辩,只含糊说了一句“这样的话”,而不是什么怨妇愤语。
  “去,”承安目光阴鸷:“不然,我现在就杖毙了你。”
  内侍两股战战,踌躇一会儿,终于还是往锦书那儿去了。
  “他还有怕疼的时候?”锦书倒没动气,反而失笑:“真难得。”
  内侍听她语气尚好,心中有了几分希冀,苦着脸,强做哀恸之意:“娘娘若有空,便瞧瞧殿下去吧。”
  锦书看出他眼底惊惧之意,猜想八成是承安欺压他了,暗自摇头,倒没为难:“走吧,你前头带路。”
  “是!”那内侍逃过一劫,欢天喜地的应了。
  锦书过去的时候,承安尚且躺在塌上摆姿势,务求既叫她看见自己伤处,又别叫自己面容在灯光之下变得太丑,要是能表现的既惨淡又英俊,既无助又顺从,那就再好不过了。
  瞥见她身影近了,他只做伤重难以起身之态,目光随着她转,虚弱道:“娘娘来了?”
  锦书就着灯光,细细打量他面容,心底忽的涌上一阵柔意。
  这一世先帝占了先机,叫二人失了一场姻缘,她知晓他情意后,只觉得惊骇厌恶,其间又掺了三分怜悯,三分动容,总而言之,却很难说是爱。
  但思及前世,再来看今生,她心中只余愧疚与柔情。
  先帝明白她,所以才有临终前的那席话。
  两世沉浮,其中滋味,委实难与外人道。
  今生的她太过拘谨,束缚于一层母仪天下的外衣,前世的她太过散漫,天下流言纷纷,却也叫她肆意妄为,万事由心。
  到了现在,她只想顺从己心,为自己活。
  “不是说疼吗,”到他床边坐下,她轻轻道:“我看着,也没什么。”
  承安定定看着她,目光纹丝不动:“就是疼。”
  “既然疼,怎么不肯喝药?”锦书微微一笑,反问他。
  “又不是伤口疼,喝药有什么用?”
  锦书的温和叫承安心头一定,孤注一掷般去握她的手,就这样望着她,一路带到自己心口去。
  “我这儿疼,”他道:“你不理我,我这里疼的厉害。”
  “心病还须心药医,”锦书莞尔道:“楚王殿下,早叫你多念几本书,你怎么不听?”
  她没有将手收回,也没有像以前一样冷冰冰。
  承安不由自主的一笑,几乎抑制不住自己摇着尾巴的,到她怀里去蹭蹭的冲动。
  “你教我,”他顺从道:“我慢慢学。”
  “算了吧,”锦书心头一片柔软:“你这么笨,肯定学不好。”
  “那就慢慢来,”他缓缓的,轻轻的将她那只手向上带,同自己面颊紧紧贴在一起:“好不好?”
  锦书不置可否:“以后再说吧。”
  轻轻将手抽出,她站起身来。
  承安一阵心慌,顾不得装荏弱,“腾”的坐起:“别走!”
  然而锦书只是去取了一侧的药碗,那里头汤匙搅了搅,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伤的很重,起不来床?”
  承安心中巨石落下,反倒松一口气,有些窘迫的重新躺下,闷闷道:“我以为你要走。”
  锦书嘴上说笑,余光却瞧见他后背上沁出的血色,将药碗放下,担心道:“伤口裂开了,我吩咐人传个太医来。”
  “不,”承安握住她手,道:“不疼。”
  锦书看他如此,不由道:“都沁出血了,还不疼?”
  “你不走,我就不疼。”承安轻轻道。
  锦书心中一痛,轻轻叹口气。
  “不早了,”承安眼睛亮闪闪的:“我该喝药了。”
  锦书失笑道:“不是不疼吗?”
  承安厚着脸皮摇尾巴:“现在又疼了。”
  “那我传个太医过来。”锦书作势要走。
  “别,”承安扯住她衣袖:“虽然疼,但也不至于要传太医。”
  他这点私心,无非是想叫她多陪陪他罢了。
  锦书摇头失笑,心中酸涩,端起药碗喝了一口,俯下身,吻住了他的唇,缓缓渡进去。
  承安先是怔住,随即目露狂喜,顾不得伤口,便扶住她腰身,加深了这个吻。
  “真奇怪,”最后,他笑着道:“今晚的药,是甜的。”


第150章 心知
  锦书原就喜欢清河行宫的景物,现下承安因她受伤,在此休养,自然更不会急于离去。
  再则,她也不知道,自己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见这一世的承熙。
  ——冷漠吗?
  可他毕竟是无辜的,什么都不知道。
  今生的他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宠爱他的父皇与母后,名正言顺的储君身份,更不必说几位老臣的保驾护航。
  他眼里温柔宠爱他的母后,只是去了一趟清河行宫,却忽的对他冷淡起来,他会怎么想?
  再则,锦书也不想这样对他。
  前世的承熙是她唯一的孩子,虽然许多事事出有因,但她还是觉得,是她亏欠他良多。
  至于今生,他们本就是最亲近的母子,骨肉至亲。
  承安伤的很重,但他毕竟年轻,太医能力摆着,没过几日,便能坐起身来,虽然行动时仍有不便,但已经恢复的很好了。
  “怎么了?”看出她有心事,他轻轻问。
  “承安,”锦书坐在床边,握住他一只手,道:“承熙他……”
  她停住了,没有再说下去。
  “他是你的孩子,我的弟弟,这永远都不会变,”承安以为她生了退却之心,手掌用力,叫她知晓自己决心:“即使是他登基前夜,我有异心,也从没想过害他。”
  “反正我也不会有孩子,”他有些低落的垂首,怕她为难,随即又笑道:“大周的江山,终究要交托到他手上去。”
  锦书淡淡笑了,有种丁香的特有忧愁:“承安。”
  她这样叫他,既使得他心头一动,也使得他心头一颤。
  “怎么了?”他轻轻问。
  “没什么。”到最后,锦书还是叹口气,未曾说出口。
  她的心思,承安隐约也能猜出几分,见她不语,又未曾言及自己二人之事,便知事情尚且未到山穷水尽。
  手指动了动,他大着胆子将她揽入怀中:“万事都有你我一道应对,别怕。”
  锦书没有将他推开,只靠在他怀里一笑,静默的合上眼去。
  承安养伤,她在这儿陪着,短时间内自然不会回宫,本以为能暂且避开承熙,哪知这日清早起身时,却在门口见了一簇怒放的缅栀子。
  承熙捏着花束的柄儿,笑嘻嘻的凑过去叫她:“母后!”
  锦书怔了一下,方才反应过来,一连串问道:“你怎么来了,什么时候来的?”
  “刚刚呀,”承熙进了内殿,将那束花插进花瓶,怕母后责备他乱来,便解释道:“母后既然走不开,我便自己过来见你,昨日才是大朝,近几日无事,我才过来的。”
  “你也是一片孝心,哪有什么好责备的,”锦书本以为自己见了他会觉得陌生,更会觉得不知所措,可许是因为有这一世的情分铺垫,一切反倒水到渠成:“用过早膳没有?”
  “没有呢,饿死了。”过了年关许久,承熙也八岁了,因为早早登基,在何公身边见得事情多了,人也愈发沉稳,这会儿在母亲面前,方才展现出这个年纪的孩子应有的姿态。
  “想吃母后做的糕饼,”他过去抱住锦书,亲昵的蹭了蹭:“还想吃桂花饮。”
  许是像了锦书,他不似寻常男子那样不喜甜食,无论是糕点蜜饮,只要见了,总爱喝上几口。
  “偏你事多,”小一月不见,锦书明显察觉到他瘦了,嘴上打趣,心中却疼惜,亲生母子之间,倒没诸多规矩,拉他到自己塌上躺下,道:“在这儿躺一躺,母后给你做点儿吃的去。”
  承熙今日起个大早,只欲给母后一个惊喜,现下委实辛苦,乖乖的点点头,便往塌上去躺下,暂且合眼睡了。
  锦书边往厨房去,边问红叶红芳:“圣上过来,怎么也不通传?”
  她与承安的事,现下自然不欲搅弄的广为人知,但对于身边几个贴身侍奉的,也没有刻意去瞒着。
  其实,也瞒不过去。
  只是到了这会儿,他们也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又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圣上才来没多久,说是要给娘娘一个惊喜,”红叶低声道:“娘娘那会儿还睡着,他便往花园里去采了缅栀子,人刚过来,您就醒了。”
  锦书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承安睡醒后,用过母后做的早膳,便整理衣袍,往承安那儿去看他。
  于他而言,承安既是兄长,又是母后的救命恩人,于情于理,总要过去走一遭。
  承熙登基前夜那场风云,到底影响了二人情分,再不可能如此前那般亲近,然而在经过先帝驾崩,新帝登基以及前朝诸事之后,他已经学会了将这一切埋在心里,径自隐忍,一语不发。
  任谁见了,都只觉得圣上与楚王兄弟情深,棠棣恩重。
  倘若是在之前,锦书见这一幕,心中只会觉得欣慰,然而到了这会儿,却再不能深感宽心。
  先帝为承熙留下的遗泽太过厚重,并且会随着他一日日长成,愈发雄浑,待到他成年亲政,大周只怕会有一位从未出现过的强权天子。
  她该怎么做呢?
  告诉承熙,她与承安的关系吗?
  且不说他还这样小,便是再大些,只怕也难以接受。
  倘若不告诉他呢?
  前世苦楚,今生方才短暂相守,她万万舍不得放开承安。
  可若是瞒着承熙,待到他日后知晓,心中该有多愤恨生气?
  锦书素来都是有主意的,到了这会儿,却有些不知该怎么办了。
  承熙去探望承安时,她没有过去,待到午间,他回到自己身边时,方才道:“你楚王兄怎么样了?”
  “精神倒好,”承熙到椅子上坐下,自宫人手里接了筷子,道:“听太医说,好生休养几月,人便无事了。”
  锦书在侧听着,眉眼低垂,不知有没有往心里去,半晌,方才道:“承熙,这些日子以来,有梦见过你父皇吗?”
  承熙神情一顿,目露伤感,筷子停了,闷闷道:“有。”
  左右没什么外人,他也不必端着架子,将自己椅子拖到锦书身边去,低低的唤了一声:“母后。”
  “虽然父皇已经过世近半载,但我还是很想他,”承熙越想越难过,到最后,已经有些哽咽:“有天晚上,我梦见父皇了,梦里我还很小,他抱着我去御花园玩儿,那时候觉得既开心,又难过,还不明白为什么,待到醒后才知道,原来父皇已经不在了……”
  承熙不同于其余的皇子公主,从他出生,便是圣上亲自照看的,等他再长大点儿,更是亲自抱着出去玩儿,时不时还带他到含元殿去守着,父子感情极其深厚。
  此前锦书还觉得圣上对儿子太过溺爱纵容,忆起前世,才恍然发觉,他大概是因为前世自己对孩子的冷待,而习惯性的双倍补偿给承熙。
  怜子如何不丈夫。
  承熙并不傻,相反的,他很聪明,所以才更能明了别人对他的善恶,也更加的亲近父皇。
  虽然嘴上不说,可锦书知道,他心里其实还是很难过,因为先帝驾崩而留下的那道伤口,也并没有愈合。
  这样的时候,她不该、也不能提起承安之事。
  她发出一声叹息,伸手将儿子抱住,像他小时候那样,在他肩头拍了拍,无声的安慰。
  母子二人相依,既令人感慨,也叫人心生柔软。
  直到红叶看看门外,轻轻出声。
  “娘娘,圣上,”她道:“楚王殿下过来了。”
  锦书心头微微一颤,抬眼去瞧,却见承安披着外袍,面色隐约惨淡,正立在门外。
  珠帘低垂,却掩不住内间如何,方才一幕,只怕被他看个正着。
  拍一下承熙肩膀,她将他松开:“叫他进来吧。”
  “方才圣上走时,将东西遗落在那儿了。”承安将手中玉佩呈上,轻声道。
  “皇兄身上还有伤,怎么自己过来?吩咐内侍走一趟便是,”承熙收了方才伤怀之意,和颜悦色道:“倘若伤势加重,岂不是朕的罪过。”
  承安垂首,低声道了句不敢。
  他人过来,又是午膳时分,自然不能赶出去,承熙同他寒暄几句,便留了他一道用膳。
  有些事情虽没有挑明,但暗里却是风起云涌,这顿午膳吃的沉闷,锦书与承安都极少开口,反倒是承熙,左右说话,活跃气氛。
  午膳过后,承安自然不好久留,告退后离去。
  承熙似乎有了在这儿多留几日的意思,锦书也不会赶他走,母子二人说说话,在清河行宫这样景致优美的地方走走,都是一大乐事。
  直到这日晚间,承熙吵着要吃母后做的糕点,锦书挨不过他,先行往厨房去后,承熙与承安在那片黄槐决明下遇见了。
  “楚王兄怎么出来了?”承熙看看天色,关切道:“已经傍晚,有些凉了。”
  承安看着他,道:“有几句话,想同圣上讲。”
  承熙往一侧铺了软垫的石凳上坐下,笑着问:“什么?”
  “圣上心知肚明,”承安道:“何必明知故问?”
  承熙托着腮看他一会儿,答非所问道:“母后曾说过一句话,朕倒觉得,可以再同楚王兄说一遍。”
  承安眉头一动,却还是问了:“哪一句?”
  承熙依旧在笑,只是眉梢微挑,隐约有些讥诮:“你也配。”


第151章 稚子
  你也配。
  这句话说的轻描淡写,落到承安心里去,却比那日那支利箭更伤人心。
  抿紧了唇,他看着承熙,没有言语。
  “楚王兄怎么不说话了?”承熙依旧笑嘻嘻的,讥诮之意却不曾减少半分:“说呀,朕听着呢。”
  “算了,”承安叹口气,道:“左右圣上也没有交谈的意思。”
  “哦,交谈,”承熙收了面上笑意,淡淡看他一看,道:“我们还有什么好谈的?”
  “父皇对你不好,这是真的,朕不会否认,但无论他对你有多不好,于朕而言,他依旧是最好的父亲,所以,也很难对你前些年的辛苦感同身受。”
  “至于母后,据朕所知,她也没什么对不住你的。”
  “当初父皇将你寄养在她名下,也算半个中宫嫡子,她没短你吃穿,吩咐人刻意折辱吧?相反,还嘱咐文苑武苑的太傅对你多加关照,在父皇面前为你说好话。”
  “仔细数数日子,父皇驾崩也不过半年,”他语气转冷:“你就敢这样放肆,觊觎太后,岂不该死!”
  承熙静默听他说完,想开口解释的,然而到最后,却还是将那些话咽了下去。
  “太后素有决断,性情强硬,”他缓缓道:“哪里是我能强迫的?”
  “楚王兄,你知道吗,”承熙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