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嬿婉及良时-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锦书正要哄她几句,却听外头红叶声音响起:“夫人来看看,这是谁来了?”
话音刚落,姚轩与姚昭的声音便在外响起:“姐姐。”
“你们怎么一道来了,”锦书又惊又喜:“也没提前说一声。”
“想给姐姐一个惊喜嘛,”姚昭笑着说了一句,又去看她怀中孩子:“这是男娃娃,还是女娃娃?”
“这是永仪,”锦书微笑道:“男孩子。”
“来,叫舅舅抱一下,”姚昭伸臂接了过去,边抱着他往屋里走,边惊奇道:“咦,他居然没哭。”
承安正抱着永宁呢,小娃娃见家里面来了两个陌生人,黑亮的眼睛直打转,姚轩则向她伸臂:“来抱抱?”
承安见这会儿小女儿正开心,也就放心的将她递了过去,又向姚轩道:“近来无事么,竟一道过来了。”
“偷个空儿罢了,”姚轩伸手逗弄外甥女儿,倒没遮遮掩掩:“还有点别的事儿,同你说一说。”
……
两个孩子玩儿了一会儿,便有些累了,锦书知道他们有话要讲,便带着去睡,将空间留给他们。
“赵浪这事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姚轩坐在椅上,缓缓道:“楚王有办法吗?”
承安既然离开中枢,自然不会再去把持权柄,但即使如此,多年经营打下的底子,也使得他很难立即从那个漩涡中抽身。
赵浪便是他曾经的旧部,他离京前便安排好,只是此一时彼一时,那毕竟是从前的楚王心腹,新帝与辅臣们,很难同他推心置腹。
至少,在承安历经不过几年的光景里,很难做到。
同理,赵浪也很难信得过现下的朝廷。
当边境渐稳,需得裁减军伍时,更会将彼此之间的猜忌,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跟随我多年,要说叫他顺从朝廷,自认倒霉,倒也不是不可能,但我不想这么做,”承安顿了顿,笑容中微有苦涩:“别这么看我,现下有了永仪和永宁,我只想留在这儿,同锦书过太平日子,再不想掺和那些是非了。”
“想当初,今上登基前夜,我也曾有过篡位的念头,那时候是什么光景?”
承安眼底有了几分回忆与感慨:“承熙手里的牌太好了。他是先帝的嫡长子,先帝几乎为他扫平了一切障碍,有那么多辅臣保驾护航,内宫又被太后把持的严严实实,说实话,那时候动手,我并没有十分的把握。”
“那是造反,一旦事败,要诛九族的大罪,但我的那些旧部,还是去做了,他们信得过我,我也不能辜负他们。”
“同锦书离开长安,离开那个漩涡,是我对不住他们,即使我为他们安排了后路,也不能掩饰我才是第一个逃兵,这样的现实。”
“我哪里有脸面,写封信过去,劝他们再退一步?”
姚轩默然良久,终于叹息一声,却也没有再说什么。
……
姚轩与姚昭来看了一眼,便得尽快离去,连夜赶路,返回长安。
这天夜里,锦书半夜口渴,起身后才发觉身边承安不见了,披衣去寻,才见他正在隔壁,坐在孩子小床边,径自出神。
“怎么了?”她轻轻问。
承安抬头看她,没说“没事儿”,也没说“有事,”只看一眼两个孩子,同她重新上了塌。
“风雨欲来,总叫人觉得心慌。”
锦书静默不语,伏在他怀里,轻轻拍了拍他的背。
二人相拥歇下,一夜无话。
姚轩姚昭走后没几日,便有人来拜访,锦书不认识,便进了内室,继续为两个孩子做衣裳。
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再不多做点儿,便赶不上了。
承安抱着小女儿永宁,淡淡问道:“你怎么来了?”
“朝中出了点儿事,”曲林也不遮掩,心直口快道:“来问过殿下意思。”
一句话说完,不等承安回答,又看着永宁问:“这位是?”
承安面上添了几分笑意:“我的女儿。”
“原来是小郡主,”曲林笑着说了恭喜,微一沉默,又将话头转到原先那处去了:“赵浪之事,殿下也该知道了吧?”
“知道不知道又有什么要紧,”承安语气很淡,不欲掺和:“叫他看着来吧,想当初,是我决意离开长安,哪里还有脸面使唤你们。”
“殿下折煞我们了,”曲林跪地,由衷道:“当初在南越,是殿下几番扶持,大恩永世不忘。”
“起来吧,”永宁没怎么见过生人,正一个劲儿的盯着他瞧,惹得承安一笑:“那些事情我不想管了,你们随意吧。”
曲林踌躇一会儿,终于还是离去了。
……
母后不在了,承熙却还是习惯性的留在甘露殿里,她住过的内殿里,每夜都吩咐人掌灯,像是她还在时一样。
姚轩入宫去,将承安所说尽数回禀,他顿了顿,方才道:“舅舅觉得,他这是真心,还是假意?”
“臣觉得,真心假意与否,并不是要紧之处,”姚轩道:“到了这会儿,赵浪与其余将领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舅舅说的是。”承熙眼睫低垂,静默良久,方才道:“母后好吗?新生的两个孩子,好不好?”
“都好,”姚轩语气温和,道:“姐姐身子好,两个小娃娃也体健,臣不是还带了信来吗。”
“真想去见见他们,”要说承熙十分喜欢新生的弟妹,自然是不可能的,但要说厌恶,也说不上,毕竟他们同他一样,出自一个母亲的肚子,总有些亲近在:“也见一见母后。”
“圣上再等等吧,”姚轩笑道:“姐姐说,等到了明年,便悄悄回京来,届时圣上出宫,时常相聚,也没什么。”
承熙抿着唇一笑,隐约期待:“这倒是好事一件。”
……
“不是说江南风物最佳么,现下看来,不过如此,”客船上传来一道女声,有些骄纵:“许是别人吹嘘罢了。”
“都说三月下江南,咱们许是没赶上好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嬷嬷声音传来:“苏州秀美非凡,还是先夫人的老家,姑娘到那儿去走走,也是好事。”
“张家祖上即便是苏州人氏,也是住在鸟不拉屎的村子里,你还指望他们住在苏州城?”锦瑟挑着眉,径直打扇:“什么穷酸亲戚,你以后少提。”
姚家现在的门槛儿可高,寻常人她都瞧不上,至于张家那门子亲戚,早就断了来往。
“是,”那嬷嬷赶忙赔笑:“奴婢知道了。”
“不去苏州了,那有什么好玩儿的,”锦瑟想了想,道:“咱们到扬州去,那儿最热闹了。”
“可大爷那儿……”
“天高皇帝远,理他做什么,”想起姚轩来,锦瑟有些打战,末了,又为自己打气:“就是去了扬州,他又能怎样?”
到底有些心虚,最后,她又悄悄加了一句:“多给侍从些银子,叫他们别多嘴,我去玩儿一圈,马上便回苏州。”
“嗳,”嬷嬷松一口气:“奴婢这就去安排。”
第166章 暴露
七月流火,扬州终于自酷暑中脱离,隐约有了几分凉意。
永仪与永宁四个月了,都学会了翻身,稍有不慎,便会摔到,已经离不得人了。
承安闲来无事,倒在一双儿女身上实现了人生价值,每天陪着他们玩儿,哄着他们睡,疼爱的不得了。
锦书边上翻书,他便守着两个孩子感慨:“不知不觉,儿女竟忽成行。”
“这才两个呢,成什么行,”锦书无语的笑他:“少了。”
承安笑吟吟的问她:“那就再生几个?”
“要生你自己生去,”锦书没好气的瞪他一眼,扭头去看一边儿躺着吃手的两个孩子:“你们爹嫌弃你们,想再要几个小弟弟和小妹妹了。”
“别乱说,”虽然这会儿永仪和永宁都听不懂母亲在说什么,承安却也很护犊子的凑过去,挨着亲了亲:“我才没有呢。”
锦书摇头失笑,却伸手过去,将永宁抱起,自一侧取了个铃铛,慢悠悠的哄着她玩儿。
被忽略的小霸王永仪吃醋了,蹬着腿要人抱,承安动作要是再慢点儿,只怕就要哭了。
因为是两个孩子的缘故,所有的玩具吃食,都是一人一份儿的,好看的铃铛,自然也有两个。
永仪看了看自己手里那个,再看看妹妹手里那个,不知怎么,特别坚定的认为妹妹手里的更好,一边叫,一边用手指着,表明自己想要。
“都是一样的,”承安对这个儿子没有办法,只能慢慢哄:“再者,你是哥哥,不能抢妹妹的东西。”
永仪看着父亲,一咧嘴,大哭起来。
“也不知是像了谁,这样蛮不讲理,”承安没办法,便从一边取了只小老虎给他抱着:“来看看这个,这个好玩儿。”
永仪还是有些不开心,哭声却断断续续的停了,承安正松一口气,却见锦书怀里的永宁呆住了,瞧瞧自己手里的铃铛,再看看哥哥手里的小老虎,有点受伤的看着他。
怎么只给哥哥,却不给我呢?
“你也有,你也有,”承安赶忙哄:“一人一个,都不许哭。”
“这两个呀,真是冤家,”锦书摇头失笑:“什么东西都是别人手里的好,他有的我也要有,一不如意,就开始哭闹。”
“小孩子嘛,”承安摸了摸永仪的小脑袋,温柔笑道:“现在胡闹,长大就好了。”
“再过两月,等他们再大点,咱们便一道回长安吧,”锦书低头抖了抖永宁,笑道:“离京这么久,还真是有点儿惦记。”
她心里所在意的,不过是两个胞弟与承熙罢了,自从到了扬州后,姚轩姚昭或多或少的来看望过,这会儿最惦记的,应该就是承熙了。
承安看得透这一点儿,却也没有不高兴,只含笑道:“骨肉至亲,本来就不该生分,回去见见,也是应当。”
夫妻二人说话,少不得将怀里孩子忽略了,两个小娃娃吱吱呀呀的叫了一会儿,一齐扁扁嘴,打算哭几声给他们听。
“可别,”承安赶紧回过神来,抱着儿子掂了掂,逗着他玩儿:“只要不哭,怎么着都成。”
比起永仪来,永宁可乖多了,伏在母亲怀里吃手,又乖巧,又听话,锦书抱得累了,便往一侧去坐下。
没多久,承安觉得胳膊有点酸,想学着她坐下时,永仪却不肯依。
“怎么回事,”承安蹙着眉道:“我站着抱你,你不哭,坐下抱你,你就哭?”
永仪当然不会回答他,学着妹妹的样子,开心的吃手。
承安试探着坐下,他马上咧开嘴,作势要哭。
于是承安只得赶快站起身,小心伺候这小祖宗。
快活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眨眼功夫,便到了八月。
家里新添了两个小娃娃,也更有几分生活气息,这日上午,承安和锦书寻个空隙,往扬州城中去购置东西,为即将到来的中秋置办点儿东西。
到了这会儿,许多事早就不必他们亲自去做,然而相携一道亲力亲为时,终究别有几分意趣。
“你看这个,”承安拿起一只拨浪鼓,信手摇了两下,含笑问锦书:“好不好玩?”
锦书将帷帽掀开一条缝隙,看了一看,莞尔道:“带两个回去吧,永仪和永宁应该都会喜欢。”
这摊位上皆是些小孩子玩具,精致可爱,承安做了父亲,更有几分童心,拉着锦书在这儿停下,选了好些,方才离去。
“买琉璃珠做什么,”锦书道:“他们太小,一个不好,会咽下去的。”
“那就先留着,”承安道:“等他们长大一点儿,再慢慢玩儿。”
中秋前几日,佳节的喜气已经弥漫开来,人行街道,甚至于能嗅到月饼特有的香气。
“咱们买几个带回去?”承安问了一句,随即又摇头:“算了,这些摊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干净,可别吃了生病。”
“那就往店面里边儿去买,”锦书一直不远处招摇的旗帜:“老字号的东西,总是靠得住的。”
那店面确实有些年头,听店家说,还是从祖父辈传下来的,手艺几位地道。
承安嗅到月饼特有的香甜气息,倒有些意动,问过掌柜之后,掰下一块儿枣泥的月饼,递给锦书尝。
将帷幔掀开,锦书送到嘴里去,颔首道:“确实很好。”
“那就这家吧,”承安道:“多带几个,各种味道的都来些。”
掌柜按照他要求,将月饼一一装好,嫁给随从,锦书同承安一道,往外头去,却没瞧见不远处二楼,面带惊疑之色的锦瑟。
……
一直到返回居所,锦瑟的手都是冷的,嬷嬷见她神色不好,有些忧心,问了几句,却被她不耐烦的赶了出去,随即从里头将门锁上。
方才那个人……是锦书吗?
不对,她在心里连连摇头,明明是早就死了的人,怎么会出现呢。
锦瑟心乱如麻,纠结一会儿,却忽的想到另一处去。
倘若那女子只是同锦书生的相像,倒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她身边人,却并非俗辈,而是当今楚王,这两个人发生牵连,事情可就奇怪了。
看他们神情举止,似乎很是亲近。
思及这些年来,楚王一直未娶,身边没人,锦瑟隐约觉得,自己可能找到了答案。
只是……
在他身边的女人,到底是锦书,还是一个跟锦书相似的女人?
她从小便同锦书不睦,除非必要,从来不会见面,等到锦书入宫,做了贵妃,册封皇后,乃至于承熙登基,锦书成为太后,这么多年,竟都没怎么见过。
老实说,到了这会儿,她脑海中对于锦书的印象,也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模糊符号罢了,具体的,却想不清楚。
可这一次……
初一瞧见的时候,锦瑟特意打量过那女子身侧,确实是有影子的。
不是鬼,是人。
她心里乱糟糟,头脑却很兴奋,隐隐约约的察觉到,自己可能触碰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一旦掀开,整个天下都会为之震动。
该怎么利用这个消息呢?
想当初,她那么喜欢楚王,他却始终待她淡淡的,甚至于厌恶,直到现在她才明白,那究竟是为什么。
他满心只有一个锦书,别的人都瞧不上眼。
还有姚家人,这些年来,待她可不怎么好。
她独自躺在塌上,心满意足的笑了起来。
假使那人不是锦书,她可以顺势在锦书身上泼一盆脏水,叫她死后不得安宁,也报复承安和姚家,假使那人的确是锦书……
最后的结果只会比前者更惨烈。
她就是要将那层遮羞布掀开,叫那伙子人过不好!
锦瑟是恨姚家人,也恨承安和锦书,但并不恨这些人给予姚家的光环与富贵荣华。
这些年来,虽然她在府中不得势,但吃穿用度,同年幼时相较,却是天壤之别。
——毕竟是皇太后的娘家,总不能太亏待自家姑娘。
在她看来,这事儿只会叫姚家和承安丢脸,被人非议讥讽,却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当然,也就影响不到她的顺遂日子了。
打定主意,锦瑟笑了几声,翻身从塌上坐起,换了件平常衣裙,径直下了楼。
“姑娘,”嬷嬷迎上来,小心翼翼的问:“您这是要出门去吗?”
“嗯,我自己出去走走,就在这条街上,很快回来,”锦瑟道:“你们别跟着了。”
嬷嬷迟疑道:“这怎么行。”
“这有什么不行的,”锦瑟瞪她一眼:“我还能死在外边不成?让开!”说完,便推开那嬷嬷,径自走了出去。
“帮我传几句话,这就是你的了。”她寻了个角落,交了个小乞丐来,那块儿碎银在她手心里,散着魅惑的光。
同样的事情,又接连发生了几次。
……
没几日,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便在扬州传的沸沸扬扬,随即乘风,一路往长安去。
今上生母、先帝所留的皇太后并未殁逝,而是悖逆伦常,同先帝次子楚王隐姓埋名到了扬州,暗中结为夫妻。
这消息一传出,便引发一片惊涛骇浪,人心更是动荡难定。
士民皆惊,天下侧目。
第167章 杀机
承熙收到这消息时,已是半夜时分,随即便宣召姚轩,入宫商讨。
“好端端的,怎么会被别人知晓?”承熙脸色铁青,勉强抑制怒气:“该死!”
“现在不是说负气话的时候,圣上,消息从哪里泄露,当然要查,”姚轩心思同样杂乱,语气却很沉稳:“可如何应对,才是当下要务。”
“朕也在为此苦恼,”承熙瘫坐在椅上,语气低沉,隐约有些无力:“可到了现在,却也不知如何是好。”
“直言否认,说那些都只是谣传吗?那从此以后,母后就真的不能见光了,永仪与永宁,又该以什么身份见人?”
“倘若那样做,就是否定了她与楚王的姻缘,也否定了她与那两个孩子的母子之情,甚至于要叫楚王兄另娶,叫两个孩子认他人为母,于母后,与楚王兄,于两个孩子,都太过残忍了。”
他所说的道理,姚轩同样明白,顿了顿,方才道:“那圣上打算怎么办,认下来吗?届时天下非议如何,永仪与永宁,又该如何?”
……
同样的对话,也发生在扬州,那座暂且没有被舆论侵袭的庄园里。
“我不会退让的,锦书,”承安握住她手掌,轻轻唤她名字,一字字道:“倘若将这一切否定,你我之间这些时日的相处算什么,永仪和永宁,又算什么?甚至于,为掩人耳目,我还要另外娶妻,对别人说,那才是我的妻子,是我一双儿女的母亲。”
“锦书,”他语气哀恸,缓缓道:“你忍心吗?”
“怎么办呢,”锦书合着眼,声音微颤:“认下来的话,承熙该如何自处,永仪与永宁,以及你我,又该如何自处?”
不知不觉间,他们竟走进了一个死局。
……
“母后本就是我的生母,我有什么不敢认的,降旨迎回长安便是。”
承熙没有再自称“朕”,而是自称为“我”,动容道:“她照拂过我多年,身为人子,既然长成,更该照顾母亲,不叫她被人欺负才是,此番之事,我必竭尽全力,不使母后声名受损。”
他目光闪过一抹迟疑,隐约不忍,然而顾及到锦书后,终于转为坚定:“永仪和永宁是母后骨肉,便是朕的弟妹,自然也要一道接回,加以照拂。”
姚轩隐约明白,他是下了怎样的决心,嘴唇动了动,却没立即言语,半晌,方才开口:“圣上,那……”
他看着面前这个不如自己高,气度却凛然的外甥,缓缓道:“楚王呢?”
“舅舅,我不许别人伤害母后,无论是谁,”承熙眼珠黑亮,许是衬了一侧灯火,有种慑人的锋芒:“事到如今,总要有人担起责任,转移视线的。”
姚轩站在含元殿里,从没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到,面前的半大孩子,所拥有的,独属于天子的冷硬心肠,与果敢坚毅的决绝。
他是先帝亲手栽培,诸位辅臣悉心教导,朝堂上的许多权术平衡,未必看不明白,只是不愿揭开罢了。
譬如现在,对于这种处事手腕,他就运用的极其灵转。
“……真是天生的帝王之心啊。”姚轩在心里感慨。
但是在这关头,他也不会对此作出异议。
事实上,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死结。
庶子与嫡母结亲,又是皇族内事,这是多大的丑闻,说是捅破了天,也不为过!
发酵到最后,却没人对此负责,当然是不可能的。
姚轩是被胞姐教养长大的,对于锦书,有种近似于母亲的亲近,于情于理,他都没有选择承安,而放弃锦书的道理。
更不必说,承熙许诺会护佑永仪和永宁,视为弟妹。
他向来言出必行,加之自己和姐姐在,更不会违诺。
事到如今,对于这决定,姚轩只有赞同。
“圣上,”内侍的传禀声在外响起,隐约急切:“何公求见。”
“该来的都来了,”承熙收了面上决然之色,转为淡淡戚惶,却去吩咐宁海总管:“你亲自去后殿,将朕放置于柜中的那道圣旨取来。”
自袖中取出钥匙,他递了过去:“快些。”
宁海总管匆匆离去,承熙却看着面前桌案发呆,甚至于无意义的笑了一下。
“我当是用不上的,没想到,今天却排上用场了。”
他似乎觉得有点儿讽刺:“还真是阴差阳错。”
宁海总管取了圣旨过来,恭敬递过去,便退到一侧,眼观鼻鼻观心,承熙则道:“请何公进来吧。”
这注定是个难眠之夜,无论是对于承熙,还对于锦书和承安。
……
天空灰蒙蒙的,将亮未亮,像是人晦暗难言的心境。
锦书靠在承安身上,枯坐一夜,终究无法。
“殿下,夫人,先用点儿东西吧,”红叶悄无声息的上前,温声劝慰:“都一天了,也没吃过什么。”
到了这关头,二人哪里吃得下东西,甚至于连话都不想多说。
锦书摆摆手,正待叫她退下,动作却忽然停了。
“承安,你听,”她猝然扭头,声音有些颤:“是不是永仪和永宁在哭?”
承安顾不得回答,站起身来,拉着她一道进了内室,一眼便瞧见了两个哇哇大哭的孩子。
许是感觉到周遭气氛的变化,小小的婴儿,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