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军工霸主-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别是远程炮兵部队,极有可能得到苏联七十年代末装备的BM…27“飓风”220mm多管火箭炮,而当下的中国军队手中,还有没一款能够与之相抗衡同类装备,面对机动能力超群,射程极远,且威力巨大的BM…27“飓风”火箭炮,在并不太平的边境对当中,中国军队面临巨大威胁。
  正因为如此,卢嘉栋不得不重新披挂上阵,投入一场新的较量,而相关的专家领导也为此打破常规,专程赶往万山厂,来听取卢嘉栋的汇报,此时此刻,他站在这个讲台上,所讲解的正是他苦思多日的最终方案:
  “但就火箭炮而言,我更像用另一种全新的称谓来命名,那就是共架发射技术!”
  “共架发射技术?”
  卢嘉栋话音刚落,坐在一旁的军事科学院装备研究所主任宋仁明,便停下手中的笔,不解的重复了一遍,不止是宋仁明,其他与会的领导和专家,也都不约而同的抬起头,质询的目光中所流露出的信息,与宋仁明的疑问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卢嘉栋却没有被这些领导们的质询目光所吓倒,反而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没错,就是共架发射,将普通火箭弹和战役战术导弹整合到一个发射平台的发射技术,所以也可以‘弹箭共架’发射技术!与传统火箭炮‘一炮一口径’发射模式相比,利用‘弹箭共架’发射技术的新式火箭炮,可以灵活集成不同口径、不同数量的定向管,发射不同口径的无控或者制导火箭弹,甚至是战役战术导弹,非常方便实现火箭与导弹的导弹与火箭的一体化发射……”
  卢嘉栋在台上就“弹箭共架”发射技术侃侃而谈,台下,一众军工方面的领导和专家伏在桌案上奋笔疾书,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好似乖乖学生一般,卢嘉栋说什么,便记什么,就比如现在的宋仁明,就把比放在本子上,双手环抱胸前,盯着空白页面上“弹箭共架”四个大字,略显花白的眉毛渐渐蹙成一个“川”字,待到卢嘉栋话语稍停的间隙,便开口问道:
  “‘弹箭共架’发射技术这个想法是不错,但怎么实现?既然火箭的定向管已经固定,就算能够拆解和更换,那所需的人力和后勤方面的压力绝对不是个小数,要知道就算是普通的火箭弹填装都是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
  如果再算上拆卸定向管,工作量之大简直不敢想象,在讲究快速实施大火力打击的现代战争中,要是无法解决后勤方面的快速换装能力,单单只强调实现多种口径的发射优势,我觉得这种思路的意义并不大!”
  宋仁明的这番话无异于一盆冬日里的冷水,劈头盖脸的将众人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尽数浇灭,可既便如此,与会的领导们却没有一个站起来发怒和反驳,因为宋仁明说得没错,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真正的面对面的战争也是一样,从古代横扫天下的骑兵,到近代的坦克装甲车辆;从“闪电战”的创立,到“大规模纵深”作战理论的实践,快速和机动永远是战争的基调和主旋律,火箭炮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短短数十秒钟,就能完成齐射,将成百上千枚火箭弹,化作猛烈的暴风骤雨,把敌人的阵地化作一片火海,其威力之大在常规武器当中罕有人比,以苏联最为知名的BM…21“冰雹”122mm火箭炮为例。
  一个营的BM…21“冰雹”122mm火箭炮(通常是十八门),一次齐射可以发射720枚火箭弹,其威力相当于二十个营,360门D…30型122mm榴弹炮的齐射威力,然而如此为例巨大的武器装备却又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再填装问题。
  普通的身管火炮在发射完毕之后,直接拉开炮栓就可以实现再填装,但火箭炮在发射结束之后,却没有这般简单从容,在火箭炮完成齐射后,最起码要对灼热的定向管冷却,之后要弹药开箱、擦油、结合引信等一系列流程。
  然后才能将一枚一枚的火箭弹填装到定向管里,至于连接导线,重新瞄准等等不一而足,整个过程即复杂,又繁琐,对于炮兵的体力消耗十分巨大,至于时间少的要四十多分钟,多的则要超过两个小时,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极容易被地方的反击火力打击。
  所以火箭炮在发射时壮观无比,但在高烈度战争当中却和一锤子买卖差不多,打完一次之后,很少再有机会打第二次,霍拉姆沙赫尔战役当中,火力急袭伊拉克BM…21“冰雹”122mm火箭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要知道在场的人可都是军工方面的老鸟,很清楚普通的传统火箭炮在最简单的再填装问题上,都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境与无奈,要是为了实现共架发射,而进行频繁的定装管的拆卸重组,那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力必然会成倍提高,所遭受的攻击的几率也会成倍增加。
  甚至有可能这边还没更换完,作战行动便结束了,如此一来,这个看上去华丽无比的“弹箭共架”发射技术其实际效能的确并不是很大,想到这里,会场内的人无比停下笔,疑惑和质疑的目光犹如一道道闪亮的聚光灯,瞬间将讲台中央照得雪亮……


第653章 黑科技的登场
  卢嘉栋面对场间无数道质疑的目光,也是微微怔了一下,他虽然对宋仁明早有耳闻,但却没想到竟然会问出如此低级的问题,再怎么说也是堂堂军事科学院装备研究所的主任,就算没了解过“弹箭共架”发射技术,也应该看过美国的M270火炮系统的简介吧,怎么基本的发射原理都不明白?
  然而在下一刻,卢嘉栋便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在太过不讲道理,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生活在21世纪的那个卢嘉栋对于美国的M270火炮系统自然不陌生,因为自从海湾战争之后,对于这款引领世界潮流的火箭炮系统。
  可谓是宣扬的无以复加,相关的细节讲解和功能介绍、技术特征更是汗牛充栋,多得无法计数,这一方面是美国在苏联解体之后,毫无顾忌的宣扬自己的强大,震慑可能的潜在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也是为本国的军工企业造势,以便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卖上更好的价钱。
  然而不管是宣传还是造势,这些详尽的内容都是几年之后发生的事情,现如今,正处在冷战僵持阶段的美国,虽然也是宣传,依旧造势,但面对平起平坐的苏联,就算是爱显摆的美国人,也不得不收敛几分。
  更何况,无孔不入的克格勃阴影始终盘亘在美利坚的上空,所以在最新装备的公开文章里,此时此刻的美国人也是做了不少手脚的,强大的作战能力可以随便说,但具体的技术细节却不能露出一个字;
  威武雄壮的精美照片可以刊登出来,但涉及核心的区域和重点的特征却不能有丝毫泄露,所以,这款刚刚装备的美国M270火炮系统,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浓浓的“玩具”特征,因为没有核心的参考价值,只能当做“玩具”的说明介绍和图片展示,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卢嘉栋为了这份新式火箭炮方案,这几天查阅了不少相关资料,美国M270火炮系统自然是其中最为重点的资料,然而寻便国内外所有参考文章,卢嘉栋竟然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好在卢嘉栋是后世穿越的军工专家,即便手头没有相关的技术资料,他也能够利用大脑中残存的记忆,将自己的方案保质保量的做出来,然而,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下经验丰富的军工专家是不少,但有卢嘉栋这种穿越者爆炸性技术知识的,却一个都没有,即便是位列军队高级干部行列的宋仁明也不例外。
  于是卢嘉栋在微怔之后,便稍稍蹙眉,随后有舒缓开了,脸上的神色有些耐人寻味,不过最终还是把心中的困惑想通,只不过在场人的哪里知道卢嘉栋脑袋里是在想某些含义深刻的“历史和哲学”命题,看着他神色不定,还以为卢嘉栋真的没有把方案想好,特别是刚刚发问的宋仁明,更是坚定的摇了摇头,不再理会台上的卢嘉栋,而是把头转到不远处的郭青山一边,冷冷地说道:
  “临出发前我就说过,不要抱太大希望,这种技术看似很有吸引力,但却并不实用,唉……看来,应对越南人的‘飓风’220毫米火箭炮,还是采用同类型的口径比较好,即便相对保守一些,但最起码也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宋仁明的话虽然不大,但会场中的众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很多人都赞同的点了点头,至于一项是卢嘉栋支持者的郭青山,也是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看了看身旁的宋仁明,又瞧了瞧台上的卢嘉栋,无奈的转动着手中的笔,片刻之后才缓缓地说道:
  “方案还有三分之一,咱们还是听完再说!”
  “老郭,你可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火箭炮的作战方式是个怎么回事,我想你比谁都清楚,咱们千里迢迢过来可不是来这儿听故事的,而是要一种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要知道,越南人已经把箭抵在咱们的脑门儿上了,再要磨蹭,边境士兵的血就要流干了!”
  宋仁明本就是个执拗异常的性格,兼有着技术人员那种与生俱来的直来直去,所以他的话说得非常的不讲情面,然而在场的人却找不出一句错处,虽说郭青山很像再为卢嘉栋争取几分机会,但在张了张嘴后,还是几位无奈的闭上。
  如果没有最近苏联援助越南220毫米“飓风”火箭炮,与会的众位军工方面领导,也不会如此这般,要知道这款火箭炮有着极强的机动性,超过四十公里的巨大射程,最重要的是其巨大的威力。
  就在一个多星期之前,中国军队在中越边境牢山段,发动一次营级规模的进攻战,初期的进攻非常顺利,主攻部队以最快的速度,攻上山顶,可就在这时无数的火箭弹倾盆而下,将占领山顶阵地的主攻连,以及后方的营指挥所、预备队集结点,悉数摧毁,致使整个进攻战役彻底失败。
  事后查明,越南这批威力巨大的火箭弹,正是刚刚到货的“飓风”火箭炮所为,短短十余秒钟的时间,便将整个战局彻底扭转,以至于连新式炮兵雷达刚刚定位,整个战斗便就此结束,等到中国炮火反击时,越南“飓风”火箭炮早已转移阵地,逃之夭夭……
  此战结果,让军委和高层异常震怒,在整训前线部队的同时,严令军工部门以最快的时间,研制出一款足以抗衡“飓风”火箭炮的新式高性能火箭炮,为此,主管军工的高层领导,在批示中只写了一个字,那就是“快!”
  一个快字就意味着要跟时间赛跑,一个快字更意味着不能再让前线的将士们再做无畏的牺牲,所以,这些主管军工的领导们才会如此心急,郭青山也是一样,因此,他没有再说话,只是皱着眉头看着台上的卢嘉栋,意味深长,却又颇为无奈地说道:
  “小卢,你应该知道,这个项目要得很急,所以……”
  “所以,你的方案在后勤方面不符合实战要求,因此,无法通过,就这么简单!”宋仁明实在是不想在拖延时间,所以没等郭青山把话讲完,便直截了当的盖棺论定,因为在他看来,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既然认定无法实现,那就没有必要再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弯弯绕,所以他说的直接,所以他在说完便直接起身,所以他才会头也不回的直接朝着门口走去……
  “如果新式火箭炮的再填装速度不超过五分钟,后勤压力又会如何?”
  一声淡然却无比自信的话语不知何时,在会议室内再次响起,已经行到会议室门口的宋仁明微微一僵,硬如钢丝的眉头微微皱了皱眉,但很快被一抹嘲讽的笑容舒展开来,再填装速度五分钟?你以为是在收拾行李?
  不对,就算是收拾行李也不会这么快,除非你会变魔术,想到此节,宋仁明稍滞的脚步再次迈出,左手更是伸出,准备去握住门把手,此时此刻他已经懒得再解释,而是用实际动作,来表示他对刚才那句话的不信与不屑,然而就在这时,那声熟悉的音调再次在他的耳畔无遮无拦的响了起来:
  “我想很多人会问,这一定是天方夜谭,但我想说的是,其实,实现起来很简单,无外乎是将火箭弹在出厂时,就密封在定向发射管理,然后按照既定尺寸固定在钢制的框架当中,如此一来弹药的日常运储存、运输过程,就好像在一个密封完好的‘集装箱’里。
  填装时,只要将‘集装箱’放入发射器中,就可以成为一个完成的发射箱,如果能在炮车上安装自带吊车,经过我的计算,整箱吊装的完成一个齐射所需弹药的填装时间,一般不超过五分钟,至于具体的操作方式,大家请看示意图……”
  来自台上的声音刚刚落下,台下便响起一阵不可思议的惊呼,而这时,宋仁明的手已经摸到了门把手,只要向左一拧便可打开房门,可是身后的惊呼却让他不由得蹙了蹙眉头,好奇之下。
  不由得回过头,朝着讲台上那块巨大的白色幕布投影望去,不看不要紧,只看了一眼宋仁明我在门把手的大手不由自主的松开,身子也在此刻僵直不前,那双饱经世事是沧桑眼眸里,忽然圆整,紧紧盯着闪烁的幕布,震惊不已的喃喃说道:
  “我的天呀,这是什么?难道真的有魔术?这怎么可能?”
  “没什么不可能,只要敢想,就能实现!”
  台上的卢嘉栋带着淡然的笑容,虽然他没有听到宋仁明的感叹,但所说的话却更像是回答:
  “所谓的黑科技,也就是这么来的!”


第654章 将火箭炮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只要敢想,就是黑科技。
  只要敢做,就能实现……
  卢嘉栋可不是上嘴唇碰碰下嘴唇这么简单,而是将相应的细节通过一张张精致的幻灯片,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无论是密封的定向发射管,还是长方体式的金属管架结构;不管是集装箱式的火箭发射装置,还是结构独特的绞索液压自主填装机构,其想象之大胆,着实令人惊叹;其思路之奇特,更让人震撼,好似未来的产物,更似外星科技。
  然而这样一款无论结构还是造型完全颠覆常人想象的火箭炮,在技术细节上应用的却是地地道道的成熟技术,比如说长方形框架采用的是LY6型高硬度铝合金,这对于搞铝合金加工制造起家的万山厂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至于定向管的增强型玻璃钢,因为便携式单兵火箭筒的普及和装备,也并不是什么实质性的困难。
  唯一难办的就是搭载的平台,毕竟国内现有的轮式或者履带式车辆,都不是理想的载具,好在万山厂手上的155mm自行榴弹炮项目已经进入最后的样车实质阶段,为此配套的通用型履带式底盘已经通过验收,正好可以借用过来,充当新式火箭炮的载具。
  如此一来,看似科幻到犹如未来装备的新式火箭炮,却是一款极现有成熟技术于一身的集成产物,也正因为如此,会场内的人才会如此震撼,因为这款火箭炮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实实在在能变成现实的好装备,只要敢想,只要敢做,就能实现……
  “黑科技……黑科技……”
  站在会议室门口的宋仁明,嘴巴喃喃的重复着卢嘉栋刚才的话语,眼睛更是睁得老大,看着台上不断变换的幻灯片,恨不得把眼珠子都钉进去,虽说宋仁明很是固执,说话也过于直接,可不管怎么说也是在战术和装备两个领域都有着极高造诣的复合型人才。
  正因为如此,当他看到幻灯片中展示出来的新式火箭炮的构想和细节样图后,他整个人便如同小伙子见到心仪已久的大姑,无论是他人,还是眉下的两道倔强的目光,再也无法从莹莹发亮的幕布上移开,心中更是下意识的生出一句回响: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火箭炮。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尤其是宋仁明看到那张三个人利用火箭炮绞索液压自主填装机构,吊装火箭弹发射箱的图画时,身体不由得兴奋的颤抖起来,正如他之前所说,火箭炮在发射之后的再填装工作是个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通常需要整个炮兵班围绕一门火箭炮忙里忙外大半天才能勉强搞定。
  而卢嘉栋的新式火箭炮,因为采用密封式火箭发射箱,也就省去了填装前的火箭弹检查工作,既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又可以因整体填装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提高火箭炮的持续作战能力。
  换句话说,老式火箭炮完成两次齐射的时间,新式火箭炮可以实施十次以上齐射,这样的作战效率和火力打击密度,是宋仁明多年来连做梦都不敢想象,却没想到在卢嘉栋所谓“黑科技”的整合下,竟然有着梦想成真的可能,这怎能不让他高兴,又怎能不让他兴奋?
  “只要敢想,就能做出来,这就是黑科技,然而,我想了十几年,却丝毫没有进展,所以说……”
  幕布上的幻灯片依然不停的切换着相关的图片,但宋仁明的目光却从幕布上移到旁边那位正在侃侃而谈的年轻人身上,不禁自言自语的感慨道:
  “真正的黑科技,并不是所谓的技术,更关键的是要看应用的人……”
  “首长,您看咱们是走,还是再看会儿?”
  就在宋仁明被幕布上的幻灯片所吸引,发出连连感慨之际,站在他身边的机要秘书不由觉得有些尴尬,如果要走也就算了,可是现在他们跟在宋仁明后面,像木头桩子一般直愣愣的站在会议室的门口,迎着与会人员时不时瞟过来的冰冷和不屑的目光,这位机要秘书实在是有些招架不住,便开口询问宋仁明。
  直到此时宋仁明才反应过来,感受着场间几位领导的漠然目光,又看了看自己身后的会议室的门,回想起先前自己在会场内所说的话,便觉得脸上有些发烫,就好像被人狠狠抽了几耳光一般,从里到外红成一片。
  然而他却又无法辩解,因为说出来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根本收不回来,更何况他大小也算是军队的高级干部,就算要跟卢嘉栋解释,也不可能在这种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如果换做平时,宋仁明或许头也不回转身推门离开。
  只不过今天卢嘉栋讲解的方案,和幻灯片当中播放的细节,却又是他多年来期盼已久的好装备,就是少看一样,晚上都无法睡上安稳觉,更别是要转身离开了;可是场内那一道道明显讥讽和嘲笑的目光,却又让他无法承受,矛盾之下,让他很是犹豫,钢丝一般的眉毛不由得再次蹙起:
  “咱们……”
  “其实,宋主任所提出的压制型火箭炮非常实际,尤其是新型子母弹药的构想,绝对堪称革命性的设想!”
  就在宋仁明尴尬的站在门口,犹豫着是去是留之际,那声淡然而又自信的话语,通过会议室内的空气,将他的耳膜不停的震动起来,顿时让宋仁明的眼睛一亮,进而不可思议的望向讲台上的卢嘉栋,而此时的卢嘉栋也同样望向宋仁明,目光共充满鼓励和诚恳的神色,冲着他微微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让宋主任说一说,新型子母弹具体情况!”
  说完,卢嘉栋便率先鼓掌,与会的其他人听见此话先是一愣,旋即便明白过来,都是成了精的老狐狸,哪里还看不出其中的道道来,宋仁明今天已经丢了脸,卢嘉栋如果乘胜追击再打几下也是无可否非。
  只不过这样一来,却是把宋仁明彻底得罪了,要知道军事科学院装备研究所,在武器装备发展上有着相当重的话语权,特别是每年提供给高层的未来武器装备发展规划意见书,无不是出自这个军事科学院装备研究所,所以卢嘉栋这时候给宋仁明台阶下,并不是刻意的退让,而是很有智慧的拉拢。
  如此敏锐的眼光,这般快速且不留痕迹的出招,就算是在官场上沉浮日久的老狐狸也未必能做得出来,然而年纪轻轻的卢嘉栋却做到了,这让在场众人无比钦佩不已,掌声从稀稀拉拉,逐渐变成有节奏的鸣响,只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掌声并不是给宋仁明,而是给台上那位心思细腻,聪明绝顶的卢嘉栋。
  见此情此景,宋仁明哪里不知道这是卢嘉栋的心思,可既便如此他还是感激不已,毕竟不是所有人能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台阶下,这不仅仅需要勇气和智慧,更需要宽广的胸怀和大度的气概……
  于是宋仁明不由得感激的冲着卢嘉栋点了点头,旋即快步走到会议室内,既然大家心知肚明,那便不用再过多解释,直接朗声接过卢嘉栋的话头,开始简短的介绍起新型子母弹,他的声音很洪亮,但语言却很简练:
  “这就是我们研究所构想的新式子母弹方案,但我觉得,在小卢的新式火箭炮面前,却有些班门弄斧了,所以,接下来还是让小卢继续将将接下来的方案!”
  在场的人都知道宋仁明将这番话,说白了就是个就坡下驴的台阶,既然已经安稳的走下来,自然要交给真正的主角,所以在一番自谦和夸赞之后,这段插曲自然画上了休止符,于是便把话头交给卢嘉栋,而卢嘉栋当仁不让的重新接过来,继续说道:
  “宋主任的子母弹构想就好比一扇窗,将火箭炮的应用范围大大拓展,正因为如此,咱们能不能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深入的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