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半命抓鬼师-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万琰见他们吓得不轻,又看上去像是有些微微发愣。
  于是走过去,和成克星嘀咕了几句话,两个人就分别走到夫妻两个面前,用右手对着虚空之中一晃,再绕个小圈,对着中间的空气一抓,喊了声:“回来!”
  猛地一下,王德子夫妻才回过神来,一咕噜的从地上爬起来,眼睛里还残留着些惊慌。
  李先正见同伴两个的动作后,觉得有些不解,又不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
  一旁的刘万琰见李先正向自己投来好奇的目光,像是知道他想问什么,便解释着说:“这夫妻两个刚才是被吓得丢了一魄,我和成克星一喊,就把他们丢的那魄给叫了回来。”
  原来是这样,李先正恍然大悟。
  “这种方法叫喊魂,在旧时就是汉族的一种叫魂仪式。”刘万琰变向他解释,边补充着,“比如孩子因惊吓而闹病,家里的亲人,一般是直系的亲属,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之类的人,会到处在附近喊他的名字,要把这个人的魂魄喊回来。这个都叫做喊魂,有的地方也叫做喊惊!”
  成克星也在一旁帮着向李先正普及知识:“有的时候,由于地域风俗的差异性不同,喊魂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比如说在广东东莞那边的人,他们那里喜欢于檐下、床头或受吓的地方,烧几支香及冥纸,将孩子衣服在火焰上方前后摆动,手拿菜刀或剪,在地上拍响,再将米粒撒向四方,口中呼喊:‘东方米粮,西方米粮,南方米粮,北方米粮,四大五方米粮。某月某日某某(小孩名)童年来归啊!请到九天玄女、接魄童郎,畀返某某肚胆来归啊!’以此招魂。”
  “而在上海朱家角地区,则以小孩的年纪月生(八字)写在红纸上,置于灶台,纸上放一碗水,并点香烛叩头。然后取一个斗,遮以包袱,点火寻觅社脚下的蟢蛛,并连喊‘某官(老大为大官,老二为二官)归来!’直至找到二三个蟢蛛,放在斗中,捧至小孩枕这,边走边喊,放下蚊帐后毕。数分钟后,方可揭开帐子。”
  “还有东北、华北、南京等地,则由家人认定其惊悸失魂之处。一人持呼孩童之名,一人叫‘回来吧!’一呼一喊,行至彼处。持衣履者张开衣履,象征性地一张一闭,然后挟于腋下,高呼孩童之名,另一人则答以‘回来了!’表示魂魄已被系住。一路上复呼应一遍,则认为灵魂已经复体。”
  “其实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我们这行有时候,不同的法子其实都可以做出一样的效果,这些法子都是由各人前人传承下来的不同经验总结出来的。当然,有些的法子效果会好一些,有些则效果一般,这些大都因人而异罢了……”刘万琰笑着总结。
  说了那么一大通东西,不是他们要炫耀自己的学识,而是李先正和他们是一个团体,虽然他身体素质不错,但对于这一行,他还是个新人,而这些东西又是作为一个捉鬼师必须得懂得的常识。
  李先正一面听着两个好朋友说出的东西,一边暗暗将这些东西牢牢记在心里。
  想做一个真正的捉鬼师,他必须得从头学起,认真的学,努力的学,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那些屈死的战友们。
  一旁的王德子夫妻早就在回过神来之后,站起来后,顾不上拍裤子上的泥土,立刻就急吼吼到自家孩子边上,一把抱起倒在地上的男孩子,轻轻摇晃着,喊道:“宝儿……宝儿快醒醒。”
  兴许是听到了爹娘的呼唤声,那男孩满脸是血,看起来伤得不轻,但真的睁开了眼睛,一脸的茫然神色,没有说一句话。
  见男孩子睁开了眼睛,夫妻两个眼睛一亮,高兴的泣不成声,连连心疼的喊着:“宝儿啊……宝儿,你可吓死爹娘了哟。”
  说着,两个又用力的搂搂怀里的男孩,心肝儿宝贝的一通乱叫。
  但他们怀里的男孩却还是一副目光呆滞的神色,一脸茫然的看着自己爹娘,一句话也不说。
  治病得治根
  看王德子的这个孩子似乎有些怕冷,身上总是微微颤抖着,面色苍白,目光也有些呆滞,整个人看上去也傻里傻气的。
  刘万琰仔细看了看这个孩子,上前去问:“大叔,你家这个孩子看上去……不是很好……他是不是有些毛病?”
  “唉,我这宝儿呀,虽然不像前面的那些娃娃没能活下来,刚开始生下来的时候也是活蹦乱跳的,跟村子里的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就是呀,不知道……”说到这里,王德子顿了顿,似乎有些不想在谈起。
  “不知道什么?”成克星在后面忍不住追问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呀!我家宝儿就变得不爱说话起来,也不和其他村里的孩子出去玩了,成天就呆着家,不说话也不做事,什么也不干,这日头一长,整个人就变得有些傻傻呆呆的,到了后头呀,就再也没有开口说过话哩!”说起糟心事儿,王德子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这孩子不是先天就这样的?”刘万琰有些怀疑,又问道。
  “当然不是啦,这是我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呀,刚生的那会儿,这孩子不知道有多机灵!”一旁的王德子媳妇立刻反驳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刘万琰打量着这看上去有些呆傻的男孩,顿了顿,又说:“我才他是走魂了!”
  “啥?走了魂?啥意思呀?魂还能能自个走?”王德子听了,似乎不太相信。
  这不怪他,很多乡下上了年纪的农人,既经历过文革的年代,多多少少也有些认识,但自身却没有读过书,所以很多人都还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
  这些人既有些迷信又知道科学大约是怎么回事的,所以对于老人们嘴里说的神鬼之事,很多时候他们既不全信又不得不信。
  “走魂?是和刚才他们两个的情形一样吗?”李先正问道,同时又用目光看向王德子夫妻。
  “可以说一样,但又不太一样?”刘万琰会意一笑,李先正这家伙还会举一反三了。
  “这怎么说?”李先正又化身成好学宝宝,继续追问。
  “这孩子的走魂比方才这两位的严重多了,看他的情况,这个状态大概持续了一到两年这一,按这个推理的话,这个孩子至少应该从两年前就开始出现走魂的迹象了!”刘万琰推测道。
  “一般走魂都会发生在小孩子身上,有的孩子天生阳气弱,容易被一些小鬼看上,那些小鬼也可怜,本成了鬼,但又是夭折死的,没人理会,投不了胎,只得寂寞的到处找乐子。”刘万琰说到这里,也带着丝丝的怜悯。
  又继续说道,“所以他们在寂寞至于会玩些孩子式的恶作剧,有时候,好好的平路都会人都会无缘无故被绊倒,这就是那些小鬼做的恶作剧了。”
  “其实他们也是本性善良的,但有时候太寂寞了,也会找一下同龄的小孩子玩儿。而和他们玩的这些小孩子一开始是在梦里和他们玩儿,但这样玩的时间一长,这些小孩就会走了魂儿,魂一旦走的时间长了,就难回来,而走魂的那个孩子时间一长,就会像现在这样,看起来痴痴呆呆的。”
  听刘万琰这样一解释,这下就连一边的王德子夫妻也大概知道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那师父,我这孩子走了魂还有的救吗?”见刘万琰懂得那么多东西,王德子一下子就改了称呼,有点小心翼翼的问道。
  刘万琰点点头,说:“救是可以救,但是必须得查清楚这孩子走魂的根源所在,而且,刚才我看那两个小鬼,既然他们能出现在你们家里,大概也和这个脱不了干系!”
  见刘万琰点头,王德子松了一口气,他就还剩那么一个儿子了,这儿子要就真出了什么事,他家可真要成了绝户了!
  “我听说你还有一个女儿?”刘万琰想起王德子媳妇上门的时候说过,他们还剩一儿一女。
  “是呀,还有个大的闺女!”王德子挠挠头,用手指了指另一头,一个靠近牲口棚的一个房间,说:“诺,我那大闺女就住在那个房间里!”
  要说呀,王德子虽然一连生了七个孩子……


第200章 还真怪我那口子
  要说呀,王德子虽然一连生了七个孩子,最后只剩下那么一双儿女,而这两个又都残疾了,这其中一个瘫在床上的是大闺女,而痴呆的这是小儿子。
  同样是自己的孩子,但要说到喜欢,这王德子夫妻最为疼爱的自然是自己的小儿子。
  不是说他们不喜欢这个大闺女,而是这两口子的大部分的农村人一样,都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
  一开始,大闺女能活下来,他们也是很喜欢的,但后来她在一次意外中摔断了腿,瘫在床上之后,又加上那时正逢小儿子出生,这活蹦乱跳的大胖小子一下子夺走了两口子的注意力,夫妻两个就渐渐没那么看重的这闺女。
  比较要是这个闺女四肢健全的话,还能帮衬着家里干干活,而她又瘫在床上,干不了活还得让人养着看着,久而久之呀,两口子就渐渐的不太待见这个闺女,尤其是王德子,在吝啬的王德子眼里,这个闺女简直就是浪费家里的粮食的废人一个。
  于是,在小儿子出生之后,这个王家大闺女的日子是一日过得不如一日,虽然王德子夫妻不至于虐待她,但好也是算不上的,每日三餐都是青菜豆腐之类的粗茶淡饭,身上的衣服也是从没少过补丁,一年到头也没吃过两次肉,而比自己小的弟弟却跟着父母整日好吃好穿的。
  对于王德子这般偏心的行为,大家也是看在眼里的。
  也不是没有人说他过,但就算说了,王德子也是充耳不闻,有的时候说多了,王德子急了,还回嘴道:“我这是我闺女,是死是活都是我家的事儿,外人少管!”这样一说,那些个好心的村民,一时也没了反驳的话。
  但好在王德子这闺女性子宽,知道自己不受父母喜爱,也不争不闹的,虽然瘫在床上,但小小年纪就自己学着做些针线活,时不时帮着家里做些缝缝补补的家务活儿。
  随着王德子的手一指,刘万琰便慢慢走近那靠近牲口棚的房间,那房间没有门,只用一个蓝色的破布帘挂在门框上,充当一个简单的屏障。
  这时候,成克星走到屋门口,见上面有开关,就伸手一按,只听“啪”的一声,屋子里的电灯打开了。
  借着略暗的光线,刘万琰轻轻的掀开了窗帘,打开一小小的衣角,凑上去一看。
  小屋里面黑乎乎的,王德子为了省钱,没有在这里按电灯,小屋里唯一的光线,是通过窄窄的透气口从外头透进来的月光。
  凭借着暗淡的月光,刘万琰只看见一个看起来十来岁左右的瘦弱女孩躺在床上,因为常年不见阳光的关系,小女孩看起来十分的苍白,下巴尖尖的,显得十分削瘦,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所以整个人又瘦又小。
  小屋真的很小,看上去四四方方的,就只能摆得下一张床的一个柜子。刘万琰看进去的时候,女孩还在睡着觉,只见她闭着眼睛,发出微微的呼吸声,似乎正在沉睡。
  看见女孩还在睡觉,刘万琰也就退了出来,有看看屋外的天色,说:“你们两个放心,今晚这两只鬼是不会再来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我们先回去休息了,具体的事,明天再说吧。”
  王德子还有些神魂未定,但看见刘万琰等人忙活了大半夜,也不好意思再留他们,只得将几个人送到了门口。
  三个人回到了村长家,已经是半夜三点,村长一家已经睡了,但还给三个人留着门,三个人蹑手蹑脚的打开门,轻轻的合上之后,就回到了楼上。
  可能是忙活了一夜,有赶来一天路,是真的有些累了,三个人一回到房间,躺在床上之后,倒头就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三人就醒来了。在农村大伙都是睡得早,起得也早的。
  村长一家早就起床了,村长的媳妇刘婶还整治了一桌比平时还要丰盛的多的早餐。
  大部分在乡下生活的人都是十分好客的,就算是一家人平时没有吃早饭是习惯,但要是家里有客人的话,还是会在早上做好饭菜招待他们。
  李先正等人正在村子一家热情的招待下,正准备吃早饭。
  “先正呀,你们在城里是婶子听说,你们在城里是帮人算命的?”刘婶正从厨房里走出来,手里捧着一个飘着饭香的木盆子。
  “算命的?”三个人满脸黑线,李先正干笑着说:“我们就是帮着看看风水啥的。”
  三个人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的专业,总不能说他们是捉鬼的或者是赶尸的吧?
  要是他们三个真的这样实话实说了,怕是别人都不敢让他们住在自己家里了,毕竟在乡下,大家对这类鬼呀尸体之类的都视为晦气的东西。
  就是在以前,赶尸的也就只能在夜间走动,一般除了旅社以外,根本就没有那个人家敢收留赶尸的入住,哪怕他们身边没带着尸体,这些赶尸人和尸体一样,都是被人认为不吉利的,甚至以前有的村子,是不让赶尸人经过的,尤其是他们赶着尸体经过,更是不允许,所以一般赶尸人只能在夜间赶尸,这样才能不被旁人所打扰。
  孩子
  李先正三人正和村长一家吃着饭,这时候,王德子从门口走了进来。
  “大伙儿正吃着呢?”王德子走进来,看着围坐成一圈的大伙打招呼。
  “嘿,都说你王德子是猎狗子投的胎,才刚刚开饭呢,你王德子闻着味儿就过来了!”村长真举着一个装满饭的海碗,见王德子走进来,还不忘打趣他说。
  王德子见村长打趣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说:“这不是赶上了吗?凑巧,真是凑巧的。”话里的最后四个字还特地加重了强调说,生怕别人不信他。
  “你们在吃着早饭呢?”王德子有些庆幸,李先正三个人本来是自家请来的,但现在他们吃住都不用自己的,至少自己省得招待的钱了,“既然你们正吃着,那我就先不打扰你们了,我晚点再过来。”
  “既然你都过来了,就边吃边说吧!”村长在一旁开口说着,“对了,你吃过饭了吗?要不,一起吃点儿?”
  王德子见着慢慢的一桌饭菜,有些咽着口水,但还是忍住了,客气的摆摆手,说:“不用啦,我吃过早饭了!”
  村长哪里还不知道王德子这个人,就他这个抠劲儿,他家早上有米汤和就不错了,还哪来的早饭。
  于是又说道:“没事儿,你嫂子做得饭菜多,我们也吃不完,来吃点吧,这也就一双筷子的事儿。”
  王德子听村子这么说,就乐呵呵的笑着坐下来,不客气的说“既然你们吃不完,我就帮着你们吃点儿。”说完就自个进了厨房,找了双碗筷坐下就甩开膀子吃了起来。
  村长一家对王德子的这副得行早就见怪不怪了,看他这个样子,到也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又继续埋头吃饭。
  李先正看见王德子的样子,忽然想起那时候刚进在部队里的时候,碰上的一个也是这样爱蹭吃蹭喝的小气鬼。
  那个小气鬼一进部队的时候,就穿着破旧的军大衣,那大衣已经洗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和标记,后来才知道那是他老爹抗日的时候从敌人尸体身上扒下来的,后来人老了没法穿上了就给了小气鬼,那个小气鬼也穿着仅有的这件大衣,只到退伍了也没换一件新的,出去谈恋爱的时候,因为军衣太破旧了,就管别人借,要是借不到的话就穿着部队发的衣服出去。倒不是他家穷,相反,他家因为是战士家属的关系还算富余,但就是他这个人十分小气。
  又一次,宿舍里面停电,正逢另一个舍友从外边拿回来家里边送来的卤鸭脖,那舍友见里面停着电,没事儿干就把鸭脖拿出来吃,黑灯瞎火的居然还是被小气鬼发现了,闻着味就凑了上来。
  那舍友就说:“诺……放在桌子上了,自己拿。”
  过来一会儿,那小气鬼出声了,问:“呀,你家送来的这个鸭脖怎么没肉呀?我吃着全是骨头。”
  真个时候,正好来了电,那舍友一看,原来小气鬼把自己吐出来的骨头又啃了一次,直到啃到滴三个才说话。
  这个笑话也是李先正后来才知道的,不过他听说,从停电事件以后,小气鬼就再也不敢管别人蹭吃蹭喝了。
  看着王德子还是一副埋头苦吃的样子,李先正笑了笑,想着,王德子倒是和部队里的那个小气鬼,一模一样。
  等大伙吃完饭,刘万琰三个人稍做休息之后,也不急着去王德子家,而是趁着大家伙坐着消食的时候,问:“你前些个的孩子都是这么没的?”
  “唉,不瞒你说呀!我这都去了那么些个孩子了,可真是糟心哟!”王德子提到这里,耸拉着脑袋,有些怏怏不乐。
  “这前两个娃哟,还真怪我那口子。”王德子唉声叹气的说着:“那时候不是家里边穷嘛!我那口子第一胎呀,生的是对龙凤胎,那谁知道那时候孩子小,娇气呀,只不过穿的少了点就病了。”
  “那个时候,家里又没多少钱,就听着老人的法子,煮了些姜糖水喂下去,谁知道一直都不见好,到了后来哟,两个孩子烧得不行了,我们就连忙送到镇上的医院去,谁知道那时候已经来不及的,去的时候已经晚了,两个孩子呀,当天晚上就没了……”说到这里,王德子有些哽咽。
  “还不是你这小气的臭德行害得?孩子病了不马上送去卫生所看看,为了省两个钱喝啥姜糖水,小孩子身体那么弱,姜糖水是他们吃得了的吗?”村长听到这,忍不住低声呵斥王德子。
  虽然他知道王德子的前对龙凤胎是病死的,但不知道还有这个内幕,所以一听到他这么说,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是……是是……”王德子也十分懊悔,说:“都是我这臭德行害得,但是后来呀,再有的那些个孩子,都不知道这是咋回事呀,生下来的时候都还是活蹦乱跳的,看过的都说这是个有气性的小娃娃。”
  “唉……”王德子又叹了一口气,说:“可惜哟,我后头三个没得福气的娃娃,没过一岁呀,就都没啦……”
  “咋没的?是不是你又想着省钱,耽误了病情?”村长一听,又指着王德子的鼻子骂道。
  “唉哟,冤枉唉!”王德子拍着大腿,哭诉着,“经过前头那对孩子没了后,我还敢这样?你不信问问我媳妇儿,后头的这几个孩子,连带着奶粉我们用的都是从城里买来的贵价货,精心着哩!”
  “但就是不知道咋回事儿,孩子一快蛮岁的时候,就夜夜哭嚎,为了奶换了尿片也还哭,有时候都哭得小脸涨红,都快喘不上气儿啦,心疼得我和媳妇整夜整夜的抱着哄,也不见效,什么法子都试过了,啥写红字,上头写”我家有个夜哭郎……“之类的都没用,孩子还是整夜整夜的哭。”王德子说着,又继续补充。
  “后来呀,我们又上城里的各个大医院去检查,可是看过的大夫都说查不出什么毛病,我们也只有把孩子给带回来,可回来没多久,孩子还是没了。”
  刘万琰听了王德子的讲述,板着脸,邹邹眉头,总觉得这些事找不出个头绪,好似少了什么环节,又问“你就真的没过七个孩子?你仔细想想,有没有遗漏的?”
  “哎呦喂,真的没有押,自个的孩子有多少个我自个还不清楚呀,没了的和活的一起就七个!”王德子拍着胸口保证到。
  “真的就七个?”刘万琰眉头皱得更紧了,都成了个深深的“川”字,又掐指头仔细的算了算,拿起王德子长满老茧的手认真打量着,喃喃道:“不对呀,看你这面相,到现在应该有过九个孩子。”
  “九个孩子?可他只有过七个孩子呀,我们村里人都看着呢!”村长在一旁听了说。
  刘婶在也坐在一边,似笑非笑的打趣说:“莫不成,你还在外头养了个小老婆,也生了两个娃娃?”
  “哪有!”王德子一听这话,嚯的从椅子上站起来,急得跳脚,辩解道:“我哪有养小老婆的胆儿。这话可不能让我媳妇听见,否则她不得挠死我呀!更何况,养小老婆又得花钱,多不划算呀!”
  大伙儿听他这番话,扑哧一笑,这家伙还是三句离不开花钱呀!
  “噢,对了!”王德子忽的想起来什么,又坐下来,想和刘万琰说什么,但又红着脸,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对什么?快说呀,别磨蹭!”村长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说道:“还想不想治好你小儿子了?”
  “想,当然想了。”王德子连忙回答。
  “想治好儿子就快说。”
  “是这样的。”王德子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吞吞吐吐的说,“我和我媳妇谈对象,还没结婚那会儿,我媳妇不小心怀上了,但那时候我和她都还小,她没法过么,所以我们就去镇上把孩子给打了……”
  “哟,王德子,没想到你还挺潮,没结婚就把媳妇的肚子给搞大咯!”刘婶一听,大嗓门的讽刺道。
  王德子被臊的老脸通红,只得挠着头说,“那……那时候不是还年轻,不懂事儿吗?”
  刘万琰听了王德子的话,点点头,又掐指算了算,说:“那就对了,加上你媳妇儿打掉的打胎,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