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记事-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不待秦老娘说什么,姚氏已是半开玩笑半是真的道:“这两个小丫头可是我们家的心肝头,又自来是我这两个妯娌贴心贴肉领大的,一天都未离开过身边,哪里舍得,就是我也舍不得呀!”
  不软不硬地回绝了她。
  那七奶奶也不知道是没听明白姚氏的意思,还是怎的,笑着还要说话。
  正好站在丁香与茴香对面的杜氏已是留意到了姊妹俩的眼色,再见姚氏言行不似往常,心中一凛,已是向前两步笑道:“我知道七奶奶的心思,怕也和我一样,实在是没闺女欠的慌,别说看见我家这几个丫头欢喜的很了,就是走在路上看见别人家雪白(粉)嫩的小丫头都眼馋,恨不得抱回家养着去。”
  一席话说的众人哈哈大笑,七奶奶也笑,只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明白过来了,面上却有两分挂不住。
  而仍被七奶奶搂在怀里的花椒却是适时的瞪大了眼睛,一脸的害怕,急急地道:“娘别把我们送人!”说着话儿的工夫已是挣脱了七奶奶,拽着香叶一径钻到了众人身后。
  大伙儿俱是一愣,随后皆是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
  丁香、茴香两个不动声色地走到后头,搂了两个妹妹。
  丁香这才放下心来,搂着香叶的同时又环顾四周,却是没有发现姚舜华的人影。
  七奶奶却是没顾得上这些,也陪着干笑了一回,就起身道恼离开了。
  来去这样匆匆,更叫姚氏几个暗自警醒。
  看着她走远,已经忍了半晌的丁香跳出来正要说话,秦老娘已是朝她摇了摇头。搂了花椒香叶两个,轻声安抚。
  到了这会子,饶是罗氏沈氏两个再笨也琢磨出点儿意思来了,俱是脸色大变。
  她们同秦老娘之前一样,也都以为姚家那七奶奶不过是玩笑话罢了,谁都没有放在心上,哪里知道她竟是当真的。
  认都不认得,不过算是沾亲带故的转折亲罢了,头一回见面,开口就要抱了人家的闺女回家养两天,这是什么道理?
  姚氏歉意地看了两个妯娌一眼,又忙去看花椒和香叶。
  就见香叶仍旧懵懂,花椒却是一副松了一口的模样,还以为她真是担心将她们送人的,倒是露出了个笑儿来。
  夜里的席面比中午的寿面还要丰盛,全是讨口彩的大菜。只秦家的女眷们心里存着事儿,俱是没有什么好胃口。好容易吃到席终,略坐了坐,就收了回礼告辞家去了。
  出了礼诗圩,忍了一个下半晌,越想越恼的丁香终于把之前在巷弄里遇到了姚舜华的事儿告诉了长辈们知道。
  听说那孩子只问花椒,罗氏不解的同时不由紧紧抱住了怀里的花椒。其余小小子小丫头们俱是一头的雾水,可长辈们,尤其是姚氏已是反应过来了,那孩子也是惊过风的。
  可他问花椒做什么?再想到他母亲的态度,前情后状一思量,所有人更是心生不解。
  虽说直到家去后依旧没有闹明白今儿这一出到底是怎么回子事儿,可罗氏待花椒却更加上心了,等闲再不肯叫花椒离开自己的视线。
  正月初十,郭掌柜的贴身小厮果然如约送了请帖过来,恭请秦老爹并秦家兄弟几个十二这日赴宴。原本方良已经缠着秦老娘说好了,到那天秦老娘也会去,还会带上花椒,一道在方家玩个两天再回来过正月半,秦老娘与罗氏都应下了。
  可这桩事儿一出,罗氏哪里还放心花椒出门的。哪怕是跟着自家婆婆,去的又是自己娘家,她也一百个不放心。
  权等着请回菩萨来,才能心安的。
  花椒有些明白罗氏的担忧,这两天罗氏可是夜夜都要搂着她睡的,自然乖巧。每日只是窝在家里头和哥哥姐姐们造房子玩儿,就连院门都不摸的。
  至于那些个赤金首饰,小姊妹们都不肯要,那七奶奶一走,丁香就把那金山事儿拍在了桌子上,就连香叶见了都赶紧拿了出来。
  老祖母大喜的日子,姚氏不欲多言多事儿,只是连番向罗氏沈氏道歉,并言明必是会给她们一个说法的。罗氏沈氏都是明白人,自然不会给姚氏脸子看。尤其是沈氏,见到底并没出什么事儿,两个小东西也没受到惊吓,也就没有必要把事儿闹大了。说到底人家还能推脱不过一句玩笑话儿,就拿这句话去问人,反而显得她们小家子气,既开不得玩笑,又得理不饶人。
  可姚氏却已是打定了主意,直接就把这些个首饰存在了娘家母亲那,还预备过两天再来趟礼诗圩,讨个说法。
  小姚氏却是道:“哪有这样的好事儿,她这样放肆,这些个首饰权当给外甥女们压惊了。”
  姚氏却不认,主意都打到她婆家人身上了,不管她究竟存的什么心思,既是不给她脸面,她也不耐烦再让着她。不过是南北贩货赚了几个钱,狂得她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而家里的这串儿小小子虽说俱是闹不清楚这里头的事儿,可两下里一串联,全都以为那姚舜华怂恿着亲娘这是要抢自家妹妹呢,这还得了,一个个把手关节捏得“啪啪”作响,团团转地哄着花椒和香叶:“椒椒不怕,香叶不怕,等我们进了学,非得把他打趴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章 发展

  丁香就皱了眉头,赶苍蝇似的赶着他们走:“去,别添乱。”
  她是什么人,她能吃亏吗?
  若是旁的人,还用得着他们捏拳头?
  也不动动脑子想一想。
  就算那天顾忌着太祖母的寿辰,大喜的日子不好动手,隔天她也非得跑去礼诗圩臭打他一顿不可。
  可这人偏偏是姚舜华那个病秧子,那就是个祸头子,谁打他谁倒霉。
  她至今还记得呢,小时候逢年过节去礼诗圩拜节,他瞧着他们兄弟姊妹们一道玩耍眼馋,他们那时候年纪尚小,不懂事,见他在一旁瞧着自然就邀了他一道玩儿了。
  结果一回是他自己着了风,还未到夜就害了病。堂舅娘就哭上了太祖母的门,说是他们害得她的心肝头害病的。
  还有一回是玩着玩着不知怎的和表哥争起了争执,说起来这也不算什么,她同堂兄弟们打架的时候都多呢!可像他们这样的人家,举族阖家住在一起,兄弟姊妹何其多,打小就是被大人们念叨大的,谁不知道兄弟姊妹不许置气,小人家的玩闹不许当真。哪知那回不过拌了几句嘴,谁都没有放在心上,他却说晕就晕,躺在地上脸色煞白一丝儿声气都没有。他们那时候年纪还小呢,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倒把他们唬了一大跳。
  连着两回因着他,虽有太祖母做主,没挨骂也挨罚的,可哪个心里都不舒坦,也都知道他是个碰不得的骄娇。自此后但凡瞧见他就会避开来,谁还敢同他玩儿,更别提打他了,这不是自找麻烦么!
  丁香正在心里琢磨着,果然就听自家大哥道:“那姚舜华就是个病秧子,你拳头都没挨到他呢,他自个儿先倒了,这又有什么意思。”
  四堂哥就瞪了眼丁香,又问大堂哥:“那大哥,你说怎么办!”
  大堂哥就嘿嘿地笑:“我听我表哥表弟们说,那姚舜华不但是个一年里头大半年躺在床上的病秧子,还是个小心眼子,心眼子比小丫头们还要小。”说着嘻嘻笑着朝瞪着他的丁香抱了抱拳,又道:“仗着自个儿脑子还成,功课还不错,最讨厌别人在功课上越过他去,只要一回显不出他来,他就要怀恨在心,然后恨着恨着就躺床上去了,没有十天半个月再爬不起来的。”说着看了眼兄弟们,又道:“你们要是真有这个志气想要出气,就同他比功课比读书,入学时考个好成绩,分到东塾去同他一道,然后事事强过他一头。保证咱们旁的什么都不用做,手指头都不用伸一下,他自个儿就得气倒了。”
  “啊?念书啊?”四堂哥一听这话,却是挠了挠头。
  丁香就冷哼了一声,四堂哥听着面上一红,到底还是咬了咬牙胸膛一挺:“不就是念书么,我还不信我念不过一个病秧子。”
  “就是!”五堂哥也附和道,又道:“我觉得大哥这法子不错。咱们这么些人呢,只要有一个比他强,就能好好气他一回了。最好气得他躺在床上爬不起来,看他还敢作怪。”
  丁香才不相信他们能有这样的志气呢,就道:“这可是你们说的。”
  “就是我们说的!”几个小小子齐声道。
  花椒目瞪口呆的瞪着哥哥们,又转头望了望出主意的大堂哥。就见一直不曾说话的六哥摸了摸她的头,转身就回屋去了。
  四堂哥就跳着问他:“小六,你上哪去?”
  六哥就道:“回去温书去!”
  四堂哥一听这话,更是一跃而起追了上去:“我也去,我若比不过那个病秧子,还不得叫三丫头笑话,那甚啊!”
  结果这话一出,一串儿的小小子们都跟了上去,就连今年正要开蒙的七堂哥也追着四堂哥一径跑了。还有大堂哥,亦是大人似的把手背在身后,四平八稳地踱着方步跟着去了花椒家。
  香叶仍旧懵懂,看着哥哥们呼啦啦地全跑了,噘着小嘴问丁香:“三姐,哥哥们不给我们造房子了吗?”
  丁香就笑道:“他们几个大笨蛋哪里会造房子,你看我给你们造。”
  而长辈们看到这一个两个的不用提醒,已是自觉地跑去温书,俱是诧异不已。
  杜氏更是两步踏出门抬头望天:“这日头也没从西边出来呀!”
  莳萝却是知道这里头关窍的,闻言捂了嘴笑,又把事儿讲给长辈们听,俱是哭笑不得:“这老大,歪主意也忒多了。”
  可到底笑过一回也就罢了,俱都没有放在心上。
  新马桶还有三天香呢,能多看会子书不跑出去疯玩儿总是好事儿来着。
  却哪里想到一连几天,虽说不是大姑娘家家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一个个的竟真个憋在家里看了好几天的书,又磨墨铺纸开始习字。
  这却是因着二堂哥的话:“那小心眼子功课确实好,好像是同我一般大,旧年上半年就进了东塾了,学问自是好的。可那一笔字么,你们想想,他能躲在被窝里看书,还能躺在床上练字不成,自然浑似个八爪蟹根本拿不出手的。”又嘀咕道:“字都写不利落,竟也能进东塾?”
  姚氏的族学一直以来都是分为东、西两塾的,小小子们初入学堂的时候,俱是在西塾启蒙。等到年纪略大,眼看着读书也有进益了,就能升入东塾了。不过据说若是有一天学业退步,先生也是有权把东塾的学生发配到西塾的。
  这话一出,旁人还罢了,尤其是四堂哥,拼了命的开始习字。
  每天点灯熬蜡的,喜的杜氏走路都轻了许多了,不禁念佛:“若是能一直这样上进,还怕读不出书来?”又问姚氏沈氏:“娘和三弟妹说是要去请菩萨回来供奉的,我们也去请一尊罢。我记得观音三十三相,有一相手里拿着经书的就是能保佑读书人金榜题名的……”
  花椒歪着脑袋在一旁听着她们商量着请菩萨回来供奉的话儿,只觉得这件事情的发展未免也太发噱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开蒙

  小小子们都肯一心向学,这自然是再好也没有的事儿了。
  秦老爹秦老娘从莲溪回来也俱有些目瞪口呆,秦老娘原在路上还同秦老爹笑言三天热灶已过,这些个小小子也应当消停下来了,哪里知道竟越发用功起来了。
  把以前教过的书都翻出来诵背还不算,还写了一大摞的字儿。
  自是欢喜的。
  尤其是秦老娘,在莲溪的这两天,俞阿婆没少同她念叨督促孩子们念书上进的事儿。还说金山银山家财万贯,一天没个功名傍身,就是为他人做嫁衣。
  秦老娘越听越深以为然,虽说不指望金山银山,可周家湾以往的荣光她虽未曾经历过,却也是听说过的。
  只读书是为家族为爹娘,更是为着自己。可就算为一千为一万,却不是为着争气斗狠。
  把这话细细告诉小小子们知道,还加了一把火:“否则的话,你们不就和你们嘴里说的那个小心眼子一个模样了么,读再多书又有何用!”
  这话一出,除了年纪尚幼一脸懵懂的七堂哥,一溜的小小子,有一个算一个,俱是小脸涨得通红。尤其是出主意的大堂哥,更是羞愧地低下了头。
  他们都是胸中能吐万丈长虹的男子汉大丈夫,才不要做小心眼子。
  ……
  而不比方家那样的豪门大族,这年不过二月初二龙抬头且是拜不完的。寻常人家,过了正月半,闹完了花灯,新年也就过去了。
  头一桩事儿,正月二十,姚氏族学开馆。
  这也是都有定例的,像是莲溪的学堂私塾的,通常都是正月二十开馆,腊月二十解馆。然后清明、夏至、端午、七月望、中秋、十月望、冬至七节,每节也会解馆三日,却都是为着祭祀的。
  同往年一样,仍是由秦老爹亲自领着拜上束脩贽敬,又帮着将秦老娘的娘家侄孙说进学堂念书。
  虽说听过秦老娘的一席话,因着俱是不想变成比小丫头们还不如的小心眼子,多多少少都歇了争气斗狠的心思,可想进东塾的心思一时半会的却没有这样容易撂开手的。
  这几天这样用功,书案前一坐就是半日的,甫一上学,倒也没什么不适的。前两天就准备好了课本文房,这天一大清早一道拎着书袋去上学的时候还兴兴头头的。
  只晚上回来的时候,却一个个俱是垂头丧气的。原来除了已经进了东塾的大堂哥外,一个个憋足了劲儿也想考进东塾的小小子们都未能达成所愿。
  丁香直努嘴,却破天荒地没有嘲讽四堂哥几个。
  其实这也正常,几个小小子才多大,二堂哥三堂哥翻过年才十一岁,四五六这三个年纪更小,不过九岁,开蒙才几年!
  何况半年没有进过学,哪怕在家确实花了工夫的,到底有顾及不到的地方,今儿进去能跟得上课业已是实属不易了,哪能说进东塾就进东塾的。
  东塾又岂是这样好进的。
  长辈们皆是心知肚明,却生怕这股子志气又一口气给泄了个干净,不免又是鼓励又是开解的,读书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杜氏求神拜佛的心更诚了,就等着二月初一请尊持经观音回来早晚供奉了。
  家里的小小子们开学了,小丫头们也得继续学业了。
  莳萝今年就得出门子了,针线活计且忙不过来呢,虽说仍在正月里忌动针线,可精力都放在陪嫁上了,功课自然也就没有那么上心着紧了。
  而茴香、丁香两个,虽是丫头,其实说起来在读书上比家里的这串儿小小子还要刻苦。
  周家湾上能从嘴里省出铜子送小小子上学的人家不在少数,可能读书写字的小丫头却是屈指可数。
  不知道多少玩伴羡慕她们有个大伯娘识文断字,能给她们上书讲规矩,家里头还肯拿出银子来给她们买笔买纸的。
  小姊妹两个一到上课全幅心思就都放在了书上,偶尔眼睛朝着两个妹妹溜一眼,见两个小东西俱是坐得端正,眼睛一弯,露出个笑儿。
  香叶其实本来旧年就说要跟着启蒙了,却被天灾拖到了今年。花椒早就在心里盘算着了,见大伯娘要给她启蒙了,跟手跟脚地黏在姚氏身后要和姐姐一道,香叶听了也撵着求情。
  姚氏看着还没桌子高的花椒,好笑不已,心想就当哄小丫头玩儿吧,便把两个小东西摆在了一起开蒙。
  没想到花椒还真的坚持了下来,姚氏也就消了逗她玩儿的心思,同香叶一样对待了。
  如此一来,花椒和香叶每日里除了玩儿,必得抽出一个时辰的光景定定心心地坐下来跟着两个小姐姐一道上课。
  用的书本子都是哥哥姐姐们一年一年传下来的,因着保管妥当的缘故却也有五六成新,上头早就盖了戳,点上了句读。
  香叶之前就跟着姐姐们读了半本《三字经》在肚子里了,这会子再翻出来,并不用姚氏多费心,竟也能短短的小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依字行腔地领着花椒吟诵了。
  而且竟然大多字正腔圆。
  花椒这才真正体会到,蒙学课本的第一要务或许识字还得放一放,正音才是第一。
  有平有仄,有清有浊,有升有降,得间隔开。头一个字声音上去了,下一个字准下来。该停顿要停顿,吟诵起来竟出乎意料的舒服又好听。
  音已对了,姚氏偶尔也会打乱了顺序问二人,花椒自不必说,香叶慢慢的也就知道了这个字形就是读这个音了。通过这样反复的练习,识字这一关也就渐渐可以过去了。
  只姚氏这么多年也早已有腹案在心里了,每日只给两个小东西上三回书,不过认上二三十个字,简单讲明字义就罢了。
  何况花椒不过四岁,实足才三周岁,还不到开笔的年纪。香叶还要每天罩上罩衫在描红簿子上描五页大字,花椒却是上过书就可以玩儿了。
  这在花椒而言,实则比玩儿还要轻松。
  香叶瘪瘪嘴,头一天只教她铺纸磨墨坐姿规矩,小东西兴致还很高。第二天开始教她描红,香叶虽还不十分拿得住笔,力气却有。只两天的新鲜劲儿过去后,就有些坐不住了。可抬头看看两个姐姐比自个儿多了一倍都不止的功课,只好揉揉肉爪子,继续描字儿。
  花椒知道她一霎时的还不习惯,****都陪着她描红。有时候心血来潮也会从堂屋的长案上拖两页纸过来,拿着姐姐们用过的秃笔在上头涂涂抹抹的,只随手两笔画出来的却都是白芹,显见心思还是在白芹上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获

  庄户人家,种地嚼裹都是有节气管着的。
  旧年的节气只放着摆设叫人干瞪眼,根本派不上半点用场,哪个存心指望更是只有跺足跌脚的份儿。
  可今年这虽才刚刚开年,却是出乎意料的准。
  就是未免也太准了。
  新年刚过没几天,还在正月里,卡着雨水节气这日就开始飘雨星。
  虽说这会子下雨在庄户人家而言是桩好事体,潇潇细雨,草木萌动,即有利于过冬春花的返青,又有利于春耕。
  可对花椒而言,这春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虽然不算扰人,雨丝也轻盈。可这雨雾一连弥漫了这么些天,却已足够叫人担心的了。
  毕竟这会子白芹还在地里壅着呢!
  倒不是很担心地里的白芹禁不住这般雨水的浸泡,这点子雨水恐怕还吓不着白芹。她只担心这日头不出来,白芹的个子恐怕又长不高了。还担心,这样的天气,那郭掌柜又如何能把白芹运到京城去。
  花椒的目标可不是光把白芹卖出去就算完了,虽然这会子她对于白芹仍旧还没有一个非常明了的规划。
  可再是担心,到了日子,白芹该起还是得起收了。
  秦老爹正月十二去莲溪赴宴的时候,推杯换盏之际,已与郭掌柜约定好了,正月二十四这日,郭掌柜就会亲自带人过来验收白芹。
  于是二十三这日一大清早,秦老爹就将工具房里的钉耙、锄头、秧篮等等农具都取了出来擦洗干净。
  刚刚吃过午饭,哪怕天空仍旧飘着零星小雨,天地间一片迷蒙,秦老爹同秦连虎几个还是忙活开了。
  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就下了地,起收白芹。
  秦老娘带着姚氏几个也聚拢过来帮忙漂洗白芹,莳萝领着茴香、丁香料理好灶上的活计后,又开始烧水煎汤,也好给长辈们暖暖身子。
  起收白芹着实是件体力活,何况这样风雨交加冰冷刺骨的天气就是道迈不过去的坎儿。双脚陷在泥地里,还未如何已是没有知觉了。弯着腰用钉耙一点一点扒开被雨水浸泡的又重又黏的厚厚壅土,一行一行地将白芹从基部连根起出来。
  饶是都是干惯了农**力活的壮劳力,也一口气起不了几行白芹,更何况身上还这样累赘。
  而每起出一把白芹,就顺手摆在水沟一侧,姚氏几个自会过来一一收拢拿去水笕边漂洗。
  而相比白芹,洗白芹也轻松不到哪里去。
  好在的是泉水相较于溪水要稍稍暖和一些,不至于一下水两手就成了冻胡萝卜。
  婆媳几个流水作业,先漂洗掉白芹浑身包裹着的烂泥,再一点一点漂洗干净。
  只这回不但根须不敢掐掉,茎鞘老叶与顶叶也并不敢十分剔除,就是怕对白芹造成损伤,难以保存。
  如此一来,不但嫩茎、叶柄俱得洗净,就连根须之间也得冲洗的不见丁点污泥才成。
  彻底清洗干净的白芹才被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秧篮里沥水。
  花椒香叶两个小东西合撑一把大大的油纸伞,蹲在秧篮旁不住地看。
  花椒只觉得,这漂洗白芹的谨慎劲儿,同罗氏给她洗澡的模样真个差不离的。
  只随着秧篮里成捆的白芹越来越多,花椒意外的发现,这茬白芹的品质竟出乎意料地比头茬更好。
  旁的虽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说个子依旧不高,叶柄依旧早早分叉,可显然已是脱离了头茬白芹的那个瘦弱劲儿,嫩茎普遍壮了一圈儿。
  这却是意外之想。
  花椒眨了眨眼睛,不禁在脑海中仔细回忆起了这茬白芹的壅制过程。
  秦老爹几个起收白芹、秦老娘几个把着手里的白芹漂洗之际,也渐渐觉察出了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