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彪悍农女擒夫记-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三月三上巳节这日,宋青宛便正大光明的以归义公主之名义请刘大儒家女眷李氏母女去了皇家寺庙大福寺祈福春游。

    倒是堵了勋贵们的嘴,他们先前的一干猜测,在宋青宛做出如此‘光明正大’的举动之后,一时间不好咬舌根了。

    梁帝原本处于观望的态度,得知上巳节宋青宛以归义公主之名义出行,于是冷笑一声,也不过如此,刘大儒乃国之栋梁,他岂会放任刘修跟着完颜玉回岭南。

    梁帝没有计较,其他人更不好说了。

    两府马车一同出了城门,下了护城河,来到官道上时,刘府马车停住,李氏派来贴身嬷嬷过来请宋青宛与她同乘一车。

    那敢请好啊,宋青宛正好乘机与李氏亲近。

    那日回来后,她去书房把自己与李氏亲近的进展跟文祥说了,文祥觉得刘修有意与寿王结交,这李氏的做法,恐怕已是刘修授意,不然在这节骨眼上却没有半分避嫌之意,就有些奇怪了。

    寿王重得身份,封地依旧在岭南,岭南七郡,看起来比荣王和荆王乃至英王的封地都要多,但那些地方人烟稀少,土著较多,中原人却是少,不但没有统一中原官语,但凡流放过去的官员,哪一个不昐着回京的。

    宋青宛坐上李氏的马车,两人在马车当中相对而坐,而坐在一旁眼睛又黑又亮的刘梧妹看到宋青宛,很是亲近的靠近了过来。

    乘着两人交谈之际,刘梧妹不经意的挑开帘子,果然看到车外骑马而行的秦羽。

    秦羽虽是独臂,坐在马驹上却依旧稳稳的,身子挺得笔直,目视前方。他似乎感觉到马车内的视线,侧过头来,正好对上刘梧妹的星星眼,这小姑子自从遇上了秦羽后,李氏对她所有的教养与叮嘱早已经抛之脑后。

    或者是年少无知,不知者无畏,看到异性的男子,刘梧妹不但不移开眼睛,还看得很是专注,反而把秦羽看得脸都要红了。

    他别过头去,一夹马腹,马驹走向前去,离开马车,上前头领队去了。

 第466章终于可以回藩地

    刘梧妹也不恼,便爬伏在车窗子处,侧着头往前看,能看到他高大的背影。

    一路上赶得很慢,并不是很着急的去大福寺,反正寺庙隔京城里近,就算这么慢吞吞的赶过去,也很快便到了目的地。

    下马车的时候,李氏不得不看了看自家早已经心不在焉的女儿。

    没想刘梧妹一下马车,脚步飞快的跑秦羽身边去了。

    秦羽目不斜视,可是原本要下马的动作却是一滞,就这么干坐在马背上,前面的护卫骑兵都已经下了马驹,回头一看首领,见状,个个都笑出了声,接着纷纷让开,给两人留下空间。

    李氏见状,脸就拉下了,明明在家中的时候再三交待了刘梧妹,没想到出个门就显了形,李氏知道自家女儿的心思,可也不能这么不知廉耻的盯着人家男子瞧个不停。

    李氏三步并做二步上前把刘梧妹拉走。

    宋青宛权当没有看见,跟在母女的身边爬上石阶,往大福寺走去。

    上了香祈了福,一行人便往寺后边走去,侧边有小道能爬上山顶。

    三月的天气,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宋青宛拢了拢衣裳,与李氏走在一起,来到一处僻静处,宋青宛遣退下人,她脚步一顿,李氏也回过来头来。

    “夫人,我今日来还有一事相求,真不想扫了夫人的雅兴,可此事不说,我心里有些难过,这关乎着几十万百姓的安危。”

    宋青宛的话引起李氏的注意,李氏听后也跟着慎重起来,“寿王妃请讲,老身听着。”

    宋青宛上前握住李氏的手,缓缓说道:“刘家乃书香门弟,桃李满天下,寿王斗胆想与刘大人见上一面,不知夫人可否安排一下?”

    这话已经很挑明了,若是李氏同意,便是刘修早已经授意的,若是李氏不同意,此事只当宋青宛没提,毕竟在这荒郊野岭的,也只有两人知道。

    李氏想也没有想的应承了,“那就请王妃安排一下时间,来夫君应约便是。”

    宋青宛听到李氏应承了,心里那个高兴,若是回岭南,能得到刘修的支援,以后打理岭南的事务就事半功倍了。

    两人自从谈过话后,当真亲密了不少,再游玩,不知不觉玩了一日,到傍晚才打道回府。

    回到寿王府,宋青宛二话不说便去主院书房报信,完颜玉和文祥还等在书房里,就等着宋青宛回来报喜。

    文祥听到宋青宛的描述,高兴道:“主上,成了,只要刘修能跟着咱们回岭南,便是岭南百姓之福。”

    两人接着商讨细节,宋青宛觉得左右无趣,便退出书房,回侧院的小厨房里做了几道好菜,准备夜里完颜玉回来的时候,一起月下小斟。

    朝中局势不明朗,梁帝久久不提完颜玉回封地的事,圣旨上的事是承认的,也没有因为当日的逼迫而降罪于完颜玉,但再这样一日一日拖下去,拖得越久对他们越是不利。

    而宋洐君这边又过来找宋青宛,把张献文这边的进展说给她听,那些追随张献文的清流派官员都已经协妥,愿意跟着完颜玉回岭南去。

    这些人都是寒门学子,不是勋贵之后,也不是世家之后,能坐上眼前的位置,都凭的是自己的真本事,亦如宋洐君一般。

    便是宋洐君能跟着去岭南,宋青宛便已经开心了,宋洐君有冶国之才,这些年在梁国,自从他踏入仕途后写下冶国策,之后几年慢慢渗透到各政各派里头,还当真收效不小,若没有张献文与一些大臣的支持,朝中大权早已经被各大世家门阀与勋贵把控。

    别以为坐上九五之尊,便真的能挥旨命令,若没有这些世家大族与勋贵的支持,就算一个简单的政策,不损害他们利益的政策都未必能施行的下去。

    张献文受梁帝抬爱,也不是梁帝真的想要抬爱于他,而是迫于形势,而在这形势之上,张献文却成了梁帝的一把利刃,如果张献文辞了官,不知道多少人等着踩死张家人,他们没有世家的底蕴,有的只是钱财,张府没了张献文支撑,就犹如当年他们的祖父那样,只能是任人鱼肉,地位低下的商人,最多或能做到皇商,可是那又能怎么样。

    所以张献文被晚年喜怒无常的梁帝贬了官,他为了护住身边的人,于是跟着辞官不干了,没想梁帝也同意了,这岂不正是梁帝本该有的意思,他为了护住张府上下几百人的性命,不投入寿王殿下的阵列都不成。

    一个人的原则固然重要,可相较于整个大家族的存续,他就不得不牺牲。

    在这个时代,他们对本家姓氏的传承有着令人想不明白的执着,宋青宛看来,张献文这样清高的文官,能在这个时候转投完颜玉门下,心里不知做了多少回斗争吧。

    宋青宛把张献文的话转达给了完颜玉,文祥决定与这些寒门士子暗地里见个面,评估一下他们的忠诚。

    不过这些都与宋青宛无关的,只要他们离开后,宋洐君能全身而退,当然她的私心里是希望宋洐君跟着去的,何况这个时候他也完全向着寿王这边呢,当真是两全齐美了。

    想当年他们在夏国的时候,若不是宋洐君几次三番使了计谋,他们在夏国还未必能全身而退。

    夏皇也未必能这么顺利的登基。

    自文祥与这些大臣见过面后,梁国的朝堂上就诡异起来,世家门阀觉得机会来了,勋贵们也跟着蠢蠢欲动。

    没想梁帝不知为何,居然给九黎的勋贵们再次分功论赏的,把一些重要的职位安排给了他们,那些世家门阀气得半死,既而把怒气转移到了勋贵们身上。

    而这些寒门士子当真成了他们的炮灰,有几位门面上还在朝中走动的大臣,没想惹怒到梁帝,没有张献文相护,他们在朝中寸步难行,反被梁帝打入天牢。

    上刑台之前莫名的被江湖人救走,下落不明,梁帝派人四处搜查未果,便怀疑上了完颜玉。

    完颜玉在寿王府很是‘安份’,硬是令梁帝挑不出错来,而通过几家朝中九黎勋贵的挑嗦,梁帝觉得还是把这个能耐的弟弟早早打发了吧,呆在这京城里头,九黎人都向着他,叫梁帝不好施展自己的计谋。

    于是在夏末秋初之际,梁帝同意放寿王回封地去,寿王藩地由寿王自冶之前提条件是:岭南必须向梁国支付三百万两银子,时限为半年,不然太子完颜宏便挥百万雄狮南下,收回藩地。

 第467章一波三折

    这话引起朝堂上一片哗然,梁帝当真心狠,岭南化外之地,七郡满打满算加上土著二十几万人口,交出三百万银子,岂不分配下去,一个人便欠梁国十几两银子。

    先不说岭南的消费水平,自然不比洛阳城,洛阳城的百姓家中随便拿出个上百两也不稀奇。

    便是先前宋青宛呆的宋家村吧,那儿还有码头,是个发达点的地方,村里头一个大家庭,一年下来能存个四五两银子已经不错了,那还是一家十几口人努力结存下来的。

    若是一人欠十几两,一家十人,岂不欠下百多两,一年攒四五两银子,一家人十年下来才四五十两银子,一百多两银子得几十年?且这几十年里头百姓不得嫁娶,不得生养,不得死亡,不然这嫁娶、生养、死亡,都是消耗财力的。

    所以当完颜玉听到这话的时候,气不打一处来,便是如今的国库里头可有这么多银子?

    要梁帝拿出这么多银子都不可能,何况他回岭南之地,两手空空,什么也别想带走。

    且半年之内必须归还,否则大军伺候,这简直就是逼迫完颜玉不得不向梁帝俯首称臣么?那先前所说的回到藩地,兄弟两人分庭而冶的想法就直接落了个空。

    下了早朝,寿王回藩地的事成了京城世家与勋贵的谈资,大家都在猜测着寿王会不会向他哥投诚,或是直接留在京城不走。

    虽然大家都知道,先前梁帝被软禁在宫中是寿王的功劳,是他把梁帝救出去的,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君王的心思真是不好猜的,所谓救命之恩,也得君王顾念旧情才成。

    完颜玉回府后立即进了书房,宋青宛还没有搞明白什么事,只听说今日早朝上出了大事,却不知出了什么大事,不过这个时候宋洐君过来了,他见了宋青宛后便匆匆走了,只留下了张献文的一张字条。

    宋青宛带着那张字条匆匆跑进完颜玉的书房,那里整个府中的家臣都在列,他们正为今日早朝的事讨论的激烈,有人主张召回先前文祥在岭南隐藏的将士,有人却主张与梁帝和谈,有人却认为先同意梁帝的意思,到了岭南后便招兵买马,准备应战。

    只有文祥没有出声。

    当他们听到脚步声,看到宋青宛进来的时候,他们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妇人踏入这政务之地,这是要闹哪般。

    但宋青宛在完颜玉心中的份量他们不是不知道,所以即使有意见也不敢表现出来,只是齐刷刷的默了声。

    宋青宛却当做没有看见,来到完颜玉身边,把字条递给他,说道:“这是张献文派宋衍君送来的信,你们接着讨论,我先出去。”

    宋青宛出了书房的门,就听到书房里头炸开了锅。

    张献文的字条上写着“两年”二字,并没有多话,宋青宛虽不懂来龙去脉,但感觉张献文这计完颜玉一定会采纳,因为张献文身后不仅有追随的朝中大臣,还有整个张府行商经略之才,后世的岭南乃是商贸发达之地,没有张府的人过去帮忙才是岭南之福,不然这么好的一块风水宝地却要浪费了。

    宋青宛派下人往张府送了拜帖,邀张小环过府一叙。

    张小环很快就来了,看到宋青宛上前抱住她,“我那侄儿最近有点怪异,也不知道他在忙活什么,啥也不跟我讲,但却满脸绝意,我有些担忧,眼下张府的生意我已经转入暗地里头,来日回岭南去,我便把生意带走。”

    宋青宛拍了拍她的肩,“成,你做生意向来有一套,这几个月瞧着你都瘦了,可是四处跑动,累着了?”

    张小环松开她,就势在石凳上坐下来,笑道:“知我者莫过大丫,大丫,咱们今个儿一起吃顿饭,瞧着咱俩没有好好的聚一聚了。”

    那是自然的,宋青宛亲自下厨做了几道美食,两人吃得正欢,完颜玉便来了。

    看到一身男装的张小环,完颜玉有些郁闷,坐在那儿就见桌上宋青宛亲手做的饭菜全部落入张小环的口腹中,心里不是滋味儿。

    当初他不是下了令,张小环若着男装,不得进出他的后院,怎么这令是白下了?

    宋青宛心虚,张小环权当得了失忆症,后知后觉的还给完颜玉倒下酒。

    宋青宛为了稳住这乱吃醋的家伙,便又跑去小厨房做了下酒菜,过来的时候,没想张小环和完颜玉两人早已经喝了起来,完颜玉也早已经把当

 第468章张献文之死

    完颜玉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出京回岭南了,他走的那日,张府传来恶耗,张献文带罪自缢了,留下一封长达五页的上表书,是留给梁帝的,梁帝看后,竟然也落下泪来。

    君臣一场,提携知遇之恩,怎么说梁帝给张家带来了荣华富贵,可张献文也把自己的才能回报给了朝廷,没有张献文就不会有梁国如今的安稳,梁帝岂会不知,可是帝王向来懂平衡之术,晚年的梁帝也没有到迷失心智的地步。

    由于对张献文的愧疚,梁帝对张府的人心下一软,由着他们出京回老家去,从此以后张府又回归地位低下的商人,以后或能成皇商,但地位已不能同日而语。

    跟随张献文的一干寒门士子,请流朝臣,有的告官还乡,有的外放,梁帝怀着对张献文的内疚,便没有再为难这些人了。

    张府的人出了京,寿王的人马也出了京。

    张府的人是往上平郡去,寿王的人马却是往岭南去。

    然而半路,张小环便与宋青宛汇合了。

    宋青宛和张小环坐在马车当中,宋青宛知道张小环很难过,她以前最骄傲的人便是她的侄子,如今她侄子就这样的没了,一个家族的兴起需要几代人的维护与支撑,一个家族的落魄,却是一代人便足够了。

    算下来,张家以前没有出个张献文,至少也是个大富商,如今要跟着他们远走岭南,一切从头开始,是好是坏,全系寿王身上了。

    宋青宛上前抱住她,张小环没有出声,宋青宛也不必多劝。

    走了约半个月的路程,先前跟随张献文身边已经辞官的朝臣纷纷与完颜玉汇合,队伍不知不觉壮大,完颜玉的人马也跟着壮大。

    这一路上多半是文祥从别的地方调来了金甲卫相助。

    一日住店的时候,宋青宛看到了宋洐君,他居然也辞了官跟来了。

    其实宋洐君自从夏国回来后便一直不得受重用,虽有其恩师扶持,梁帝却还是对他防备甚深。

    宋洐君在夏国的所做所为早已经被人传入梁帝耳中,君臣之间再要建立起信任却是很难的一件事。

    清晨,宋衍君过来了,宋青宛与张小环同出同进的,两人与宋洐君见了一面,于张小环来说,若是张府还能有妙龄的女子,张小环铁定愿意把宋洐君拉拢回来,哪怕是以此来撑张家的门户。

    但是张献文这一生起起落落,底下只有一子一女,女儿却是小,只得七八岁的样子,如今都由张小环在抚养,反正她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儿,张献文留下来的唯一儿子成了张府继承人。

    宋洐君把他们这些辞官回乡的朝臣近况说了一遍,到出发的时候,宋洐君跟着坐进了朝臣的马车,队伍接着往前。

    宋洐君居然愿意跟着去岭南,虽然以前几次三番见了宋青宛的时候便已经表明了心迹,但宋青宛还是挺感激他的,在夏国的时候若没有他的睿智,他们恐怕也不会有今日了。

    这一路上还算安稳,只是那日夜里完颜玉的人马却收到一封密信,京城里传来的。

    完颜玉与文祥在房里商量对策,那信里的内容令完颜玉很不安,原来是他先前安排小家伙去了那个岛屿上,原本完颜玉打算等他们到了岭南落了脚,他再派人把孩子接来,没想到那座岛屿会梁帝知晓,如今竟然派了大批刺客往岛上去了。

    文祥建议完颜玉连夜带兵出发,伪装成普通商人,而大陪队却依然按着原计划进行,这样既能迷惑京城里的那一位,又能保证王妃的安危。

    完颜玉思前想后,最后在下半夜的时候带着亲卫与文祥连夜走了,只给宋青宛留下了一封信,只告诉宋青宛他打算把孩子接回来了,并没有多言。

    宋青宛第二日收到信的时候,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怦怦直跳的,总感觉要出什么事来。

    于是召见文祥,却得知文祥和忽鲁都跟着去了,军营里头的大小事务由卫三刀和秦羽负责。

    宋青宛只好召来宋洐君,把完颜玉的行踪说给宋洐君听,宋洐君陷入了沉默。

    张小环坐于一旁,忽然问道:“会不会是皇上的调虎离山之计?”

    宋青宛一听心下担心起来,对啊,会不会是这个呢?要是这样该怎么办呢?

    宋洐君却是摇了摇头,“也未必,或许真的只是王爷去接小公子而已。”

    “但于安危着想,咱们这个队伍的战力着实太小,不如先把各位大臣安置妥当,保住了他们的安危,咱们再接着往前走,等王爷归来,咱们再派人手回来接各位大臣便是。”

    宋洐君的提议也是为整个岭南好,这些大臣可都是以后岭南的根基,他们虽是寒门出身,却一直跟在张献文身边,也是能人异士,张献文不在了,如今宋洐君成了他们的头领。

    宋青宛听了宋洐君的话,队伍一分为二,一半的兵卫护着各位大臣,乔装一番在一处小镇上落下了脚,宋青宛的队伍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接着往前走,且走得比较高调,就像刚出京时一样。

    宋洐君把人安排好了,他一人一骑居然又追了过来,在马车外停住,宋青宛挑帘看他,惊讶道:“你怎么来了?你本该与他们一起的。”

    “这一路上多有凶险,在王爷没有回来之前,我不会离开队伍的,我虽无功夫,却还有些计策,或能派上用场。”

    宋青宛看着他,都已经快三十的人,他怎么就没有什么变化,依然如记忆当中的那样,相貌没有变,他的性情也没有变,依然还是当年那个淳朴的少年。

    宋青宛放下帘子,张小环却是欣慰道:“大丫放心,他之才能不在我侄儿之下,曾几次我侄儿便同我说,若是张家哪一日没有他,万事可寻他的徒弟帮忙,此人讲仁义,是个至情至性之人。”

    宋青宛点了点头,宋洐君的本事她岂会不知道,可是毕竟是个书生,并不会功夫,若真的有什么,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恐怕护不住他。

    且说完颜玉连夜与文祥赶出城,前去营救小暖暖,昼夜兼程,赶了半个月的路,疲惫不堪打尖住店的时候,发现梁帝派出来的刺客正好到了这个城池中,居然还有部分人住在了这间店里头。

    完颜玉几人拉低帏帽,几人吃完饭便匆匆起身上楼去,身后跟着几个亲卫,打扮的像是某位富户老爷出行的随从,那亲卫就成了长随小厮。

    几人住进了一间普通的上房,一入房间,完颜玉脱下帽子,接着进内室换成了夜行衣。

 第469接走孩子

    当完颜玉出外室的时候,文祥和忽鲁也已经换好衣裳,三人从窗户边上跳出去,飞身上了屋顶,来到一处停住,揭开一片瓦往里头细看,正好看到屋内几人正在谈事。

    其中一位居然是当初与完颜玉动手的守城首领,此人当初不是投靠徒单家么?怎么徒单家一败,转眼又投入梁帝底下去了。

    看来梁帝这次派此人过来,要么成事,要么送死,此人梁帝也不会再留的,这种没有仁义的小人就该落入完颜玉的手中千刀万剐。

    三人未作声,屋里的几人却开始说起了几人的布署,他们展开岛屿上的地图,正在细细研究。

    忽鲁把瓦放回原处,三人又原路返回,可是刚走到一处屋顶,完颜玉脚步一顿,文祥和忽鲁齐刷刷的看着他,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完颜玉却是蹲身又揭开一片瓦,往里头细看,就见屋里头有两人,他们的穿着虽是中原人的服装,可是那长相却与中原人不同,与九黎人也是不同的。

    其中年老的开口:“李玖投靠咱们大辽,带来五万亲兵,我来梁国打听到此人明明手握重兵,至少手中也有二三十万兵马,为何只带了五万兵马?显然并没有真心实意的投诚。”

    一位年轻的开口:“旗叔说的是,可是此人交出来的官员名单里头,虽然官阶不高,却个个身居要职,要真的如他所说的,这些人可靠,咱们大辽必能搅乱了梁国朝堂不可,只是许久不曾与公主联络,旗叔觉得,公主可是遭了不测?”

    那位旗叔忽然转过身来,目光阴沉的盯着年轻的制止道:“流炙,注重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