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彪悍农女擒夫记-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位旗叔忽然转过身来,目光阴沉的盯着年轻的制止道:“流炙,注重自己的身份,公主已嫁入梁国,是生是死不在咱们的考虑范围,若你因为公主的事而搁置了正事,小心你头上的脑袋。”

    “是。”流炙低下头去。

    忽然门外有人传话,两人从内室出来,出了外室,拿着大梁的地图商讨了一番,接着两人不知为了什么事出门了。

    屋顶上三人抬头面面相觑,文祥却道:“主上,咱们下去一探。”

    完颜玉正有此意呢。

    三人从屋顶上用绳子轻手轻脚的下来。

    在内室里头一番寻找,完颜玉在桌案的内屉里寻到一张名单,这张名单便是他们嘴中说的官员名单吧。

    完颜玉展开一看,文祥倒吸了口气,“看来李将军这次卖国求荣之举,梁国危矣。”

    完颜玉没有作声,正要再折叠回去时,被文祥按住了手,“主上且慢,梁国越乱,对咱们越有好处,虽说皇上准许十年不征战,可是万一反悔,咱们岭南连一点抵抗力都没有了,任人鱼肉,倒不如借机搅乱了朝纲,令皇上无心故及咱们。”

    完颜玉就见名单落入文祥手中,不知他从哪儿摸出来一支笔,粘了一点水便往那名单上加了几笔,居然连那字迹都就地模仿了出来,完颜玉和忽鲁发觉文祥也太厉害了,身上居然随身带着笔不说,还有这模仿的能力。

    字写好,文祥把名单折叠起来放入内屉方说道:“咱们走。”

    三人又原路返回到了屋项,刚收回绳索,就听到屋里进来了人,便是先前离去的两人。

    那两人进来后脸色有些不好,老者说道:“隔壁几屋住着梁国京师派来的杀手,也不知道他们要杀何人?若是先前流放去岭南的寿王,却不是同路。”

    年轻的一惊,道:“莫非咱们的行踪暴露?”

    老者摇头,“今夜子时咱们离开。”

    “是。”

    完颜玉三人回到自己的寝房,待三人换下衣裳坐下后,完颜玉看向文祥。

    文祥才解释道:“我只加了三个人的名字进去,此三人此时的官位不高,却是张献文之后的,他们有才,却是心术不正,将来对岭南必是一大阻力。”

    这份名单或许会暴光到梁帝手中,辽国人借此来搅乱梁国朝纲,或许不会暴露,但肯定也会受辽国人利用。

    所以加上这三人,文祥才安心。

    前来刺杀的人马既然已经找到,三人就不急着赶路了,而是默默地跟在这些人身后,经过几天的确认,这些人果真是往岛屿的方向去的,完颜玉怒了。

    在文祥的安排布置之下,三人带着亲卫,通过几日的跟踪,慢慢地解决了这些人,最后只剩下守城首领以及他的亲卫,几人被完颜玉活捉了。

    当守城首领看到完颜玉在眼前时,顿时傻了眼,立即跪下认错,还说了梁帝一番不是,想要转身投入寿王门下。

    文祥问完所有的内容,亲卫上前结束了他的生命。

    从守城首领口中得知,梁帝此次对付他们的举动不是一时心起,而是势在必行,这一波人马只是其中一支,其他的人马还在后头,当前之计,他们只能把孩子接到身边,一同回岭南去。

    三人上了船进了岛,看到孩子完颜元吉的那一刻,完颜玉只觉得时间过得真快,孩子都已经能下地行走,上树掏鸟窝的年纪。

    两岁的小元吉对完颜玉有些陌生,一岁以前的事哪会记得,自然只喜欢粘在肖氏和素娘身边,还有卫景成维的两人身边。

    左一句卫叔叔,右一句成叔叔,把两人叫得都不好意思了,生怕主上因此而吃醋。

    完颜玉着实有些吃醋啊,毕竟是他和宛宛最小的一个孩子,疼小疼小当真是有道理的。

    他二话不说,把孩子扛到了自己的肩膀上,他本就生得高大,孩子这么一坐上下,吓得都要哭了,不过很快发现骑在此人的脖子上还挺好玩的,顺手还抓住了完颜玉的头发,很是威风的指使他往东往西。

    完颜玉也乐得孩子指使,文祥和忽鲁瞧见,嘴角抽了抽,寿王这模样要是被世人知道,简直要自毁威名。

    至于小彤彤却长大不少,俨然成了个大人似的,才不会像小弟弟那样粘人,但夜里还是围在完颜玉的身边,过了好久才离去,毕竟是完颜玉一手带大的孩子,与他却是亲近一些。

    在岛上住了一夜,第二日清晨,一行人出发。

 第470章桃花村避险

    到了陆地上,他们昼夜兼程,马车走得快,车上的人却有些不舒服,好在卫景成维这一年多里头也没有闲着,教孩子功夫,孩子虽小,没什么力气,但至少强身健体,也不至于太过娇弱,不然就依着这马车的速度的,孩子恐怕都要受不住。

    肖氏毕竟年纪大了,这一路上走来脸色当真是不好,于是把孩子交到素娘手中带,自己却在宋雪和宋秋云两人的服侍下免强跟上。

    一行人行走了半个月,在荒郊野岭之地,遇上了刺客,有了岛上的金甲卫相护,来的人很快就被完颜玉给解决了。

    终于到了与宋青宛信中所说的汇合之地,没想到到了这儿,却半个鬼影子都没有看到,不要说宋青宛了。

    经人一打听,这几日根本就没有什么车队曾停留在这儿,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来这儿。

    完颜玉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把小的安置好,他带着文祥和忽鲁两人乘夜离去寻找。

    一人一骑跑了数日后来到先前他们扎营的地方,也没有看到半个人影,于是又折返,沿途询问打听,知道了队伍的踪迹,却是在一个小镇上忽然消失了。

    这么多的人怎么可能忽然消失。

    当他们来到那队伍扎营的地方,才发现此地曾发生战乱,按马蹄的印迹,至少有八千铁骑曾来过此处。

    若是他们的队伍一共才三千步兵,里头多是玉家军,金甲卫折损,人员不多,要怎么对付那八千铁骑去?

    完颜玉心惊肉跳,人也跟着暴燥起来,要是小女人有个什么,他一定会提刀进京,杀了他不可。

    完颜玉正暗自想着,文祥和忽鲁打探回来,文祥说道:“我怀疑王妃尚在人世,有宋洐君在身边,就算不能护住那些大臣的性命,必能护住王妃,依着两人的性子,若要隐身救命,必会潜入村野,不如咱们往周围几村寻寻。”

    宋青宛的性子完颜玉了解,思及此,也不再停留,而是跟着文祥往村里头去。

    在一处村头口,文祥打听到村里最近来了一对外地私奔的夫妻,小两口好生甜蜜,如今一人是村里的教书先生,一人在村里头打豆腐为生。

    就是他们两了。

    三人等到夜里,翻墙进了小院,就听到正屋里头两人对话,在那油灯的照耀下,能看得出来是一男一女。

    女的一开口完颜玉就差点流下眼泪,她是安全的,她真的躲在了这个地方。

    完颜玉听到熟悉的声音刚要抬步往里头走时,就听到里头宋青宛说道:“洐君,葛山会寻到这儿来么?我怕他以为我死了,便不来寻我了,若是他回了岭南,将来我要如何回岭南去?”

    没有通关文牒,两人怎么回岭南去?

    宋洐君叹了口气,“大丫,你何需担忧,若是文先生在,必能猜到这儿,若是万一他们没有寻来,咱们在这村里头也是安全的,以后待时局稳住,咱们就回岭南去,至于通关文牒,总有法子弄到的。”

    宋青宛听到这话,心就揪了起来,这岂不又是好几年了?

    为何他们两人总是这般波折?

    就在两人陷入沉思之时,完颜玉推门而进,不待屋中两人反应,他长腿一跨,上前扛起宋青宛二话不说出门去了。

    宋青宛闻到他身上熟悉的味道,得知是完颜玉寻来了,心里又惊又喜,被他这么粗鲁的扛在肩头,只觉得头脑充血,她气极了的拍打着完颜玉的背。

    完颜玉却是低醇一笑,也不顾她的反抗,两人进了西屋,接着把她往床上一扔。

    宋青宛还要爬起来,完颜玉却迅速的脱下外衣,上前躺倒在床上。

    “别动,这几日便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你陪着我睡一会儿。”

    宋青宛无奈,只好躺下,才躺下就听到完颜玉的呼噜声,当真是累狠了,才粘床就睡沉了过去。

    第二日清晨,完颜玉起身出了院中,宋洐君才把来龙去脉说了一下,虽然简略,结局也是好的,可是这个中凶险,完颜玉听后就皱了眉头。

    原来在他们走后不久,果然如宋洐君所料,京城里派来了铁骑追兵,他们人手不够,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于是他们丢了马车,跑进了山林,而跟在他们身边的人马却全部损落,只有先前宋洐君分走的了一半兵卫守护在大臣的身边。

    宋洐君因此把先前隐藏大臣的位置告诉了完颜玉,忽鲁立即回去召集人马把各位大臣接回来了。

    忽鲁走后没两日,小暖暖被肖夫人几人送了过来,身边居然没有跟着什么护卫,一路上行来还以为是镇上富家小公子,没有人理会,这也是文祥的高明之处,本来就人手不够,若是派太多的护院相护,在这个小地方反而引起大家的注意。

    文祥认为王妃与小公子还有小彤彤都得留下来比较安稳,眼下看来皇上还会派追兵前来阻挠,如今手中兵马太少,护不住这么多的人,反而呆在这小村子里掩人耳目不为一条好计策。

    再加上她身边有宋洐君这个智囊,文祥也放心,于是便向完颜玉提了这个建议。

    宋青宛和完颜玉听后虽没有反驳,却很是不舍,两人好不容易在一起啊,怎么又要分开了呢。

    反而宋洐君却是支持文祥的想法,的确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宜带上他们。

    完颜玉拍了拍宋洐君的肩,“我便把他们托咐给你了,你得用性命护住。”

    又岂用完颜玉说,宋洐君在内心苦笑,即使是他死了,他也不会让大丫死掉的,他会护住他们母子。

    看着他们离去,宋青宛和宋洐君两人以夫妻之名义在桃花村住下了,而一夜之间出现的两孩子,两人却说是家中老仆送来的,原来两人早有孩子却被岳父母扣住,如今两人私奔,孩子终于团圆了。

    村里的庄户都信了,再加上宋洐君在村里头教书呢,村民们都不想得罪他,转眼就送来了几个孩子跟着宋洐君读书。

    这么一呆,过去了一年,在宋青宛的苦苦等候当中,终于等来了完颜玉的人马过来接人。

    来接她的是忽鲁,他带了一支精锐亲卫,人虽不多,但他们个个功夫了得。

 第471章岭南战事频繁

    三人掩了身份,装成富户出行的样子,宋洐君也坐进了马车成了队伍中的“老爷”,宋青宛自然是“夫人”了,带着两孩子和一些护卫出门游山玩水的假像。

    马车走得慢,考虑到大人和小孩的身体状况,为了掩饰,一行人都很悠闲。

    从桃花村出发去兴王府,这边还正下着雪,到那边地界,雪早已经没有了,却是粘稠的细雨。

    听说兴王府的冬季不比北方的干燥,这儿更加潮湿,或许是靠近海边的缘故。

    宋青宛来到兴王府的时候,没有预想中的看到完颜玉来接她入府,却只有文祥站在大门处恭谨相候。

    文祥身边还有张小环几位熟人,他们先前跟着完颜玉先行来了岭南的,如今一年不见,感觉大家似乎都变了不少。

    张小环与宋青宛一同回了主院,兴王府占地面积大,原本是先前流放官员的府邸,被完颜玉修整了一下,就成了眼前这模样,是京城寿王府的两倍那么大。

    完颜玉没有修侧院,当然后面还是有后院的,但宋青宛却被他们安排在了主院,以后会与完颜玉同进同出,夫妻食宿都在一处。

    其实这才是宋青宛所想的,她的骨子里是不认同男尊女卑的思想,但她穿越的身份不能暴露,许多时候看到明明不合理的事,她也只能沉默,好在完颜玉一向顾及她,对她一心一意。

    宋青宛落了脚,洗了个热水澡,换下那一身厚实的袄子,穿了薄衣,就像京师的初春那般,顿时使人轻松了不少。

    屋里还是烧了炭,但宋青宛却并不觉得冷,只是这雨天有些落也落不尽的感觉,一直下啊下的,出去行事很是不方便。

    然而到晌午饭的时候,完颜玉也没有回来,是张小环陪她吃的饭,文祥派人过来传话,说完颜玉公务缠身,解释了两句。

    宋青宛心里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但凡完颜玉在府上,他是一定会回来看她的,可是他却是没有。

    离梁帝的两年之期只有一年了,这一年里头,宋青宛和宋洐君呆桃花村里头,一抹黑,什么事也不知道,如今归来,令宋青宛最关心的就是岭南的经济如何?那银子可还得完吗?

    吃完饭,宋青宛把完颜玉的事抛在一边,却是拉着张小环问起了岭南的经济状况。

    张小环却是摇头叹息。

    宋青宛不明来由,拉着她的手问道:“夫人可是行商能手,莫非对兴王府的经济也这般没有信心?”

    在宋青宛前世的记忆里,岭南可是好地方,虽是化外之地,但唐宋以后都是与国外贸易往来之所,到清朝已经是非常的发达,较之中原都发达。

    不过这一切都因唐朝的张九龄扩建了大庾岭新道,成了岭南岭北的主要通道,与中原的财货相通。

    宋青宛想得出神,张小环却说道:“我也没有想到岭南竟然如此落后,这儿与之中原差不多,以农为本,农作物为五谷,水稻米为经济来源,百姓的生活上瞧着与中原无二,可是却与中原山道险阻,与外界却兵力薄弱,想要在这儿有一番作为,很难。”

    山道险阻?莫非这个架空的朝代根本没有出现一个张九龄,也没有建成大庾岭?

    宋青宛看着张小环,张小环却是拉着她起身,“大丫不知,来的这一年里头,王爷基本每日都不曾睡上一个好觉,这边藩地虽为王爷所有,可是这边靠近海岸线有一个吴越王朝,虽是弹劾小国,却是盘桓百年,在这儿影响力尤其大。”

    “先前南魏王朝掌管这边的时候,只不过来了两年就被王爷给缴灭,许多问题并没有体现出来。如今这吴越国的国君得知王爷就藩于此,得知王爷往日的威名,在来的路上就布上了杀招,如今的岭南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不要说行商了,便是连最基本的安稳都不曾有。”

    宋青宛目瞪口呆的看着张小环,难怪完颜玉没有出来接她,原来他正处在水深可火当真,若不能平定岭南,他们就更不可以实施经济,又要怎么去还梁国的欠债?

    两人来到外厅坐下,张小环面色忧虑,她接着说道:“好在王爷乃是九黎的战神,虽然兵力不济,却也抵挡了吴越的几次三番功击,如今两方都缺粮缺人,再打下,便是互相不讨好,若是此时梁国再派上一支精兵,咱们岭南就危险了,所以文先生想着这几日乘着冬至,约上吴越国的国君一起商讨接下来的事。”

    对啊,再这样打下去,对整个岭南的发展都不好,本来这边的百姓便少,再发生这样的人祸,岂不是在掏空国本么?

    宋青宛来了十几日都不曾见到完颜玉,她便安心的呆在自己的屋里,张小环原本想大展身手,没想到到了岭南却是另一副场景,于是也空闲下来,被宋青宛拉着去看地图。

    但整个岭南的地图太过于简单,简单到宋青宛连后世流传的梅关也找不到,便派身边的亲卫出去查探地形。

    秦羽被完颜玉派过来保护她,她就把秦羽几人派了出去,乔装成百姓,在深山里转悠,为了修复地图,她想着只要寻到了梅关的所在位置,再依着前世的记忆,学张九龄的开通大庾岭,连通南北货商,只要岭南的经济好了,他们也没有心思再争斗这仅有的资源了。

    转眼到了冬至,兴王府府邸里安静的出奇,好几日不曾见到文祥,宋青宛心里还是担忧的,她只是表面不显。

    冬至这日她什么也没有吃,就这样静静地等了一日,张小环一直陪着她,什么话也没有说,此时她们不能做什么,唯有担心完颜玉的安危。

    到傍晚时分,府中忽然热闹起来,原来是完颜玉与吴越国国君谈妥,歇战一年,各自为政,互不干涉。

    完颜玉的人马得到休养生息,他初来乍道就打了一年的仗,得休息调整。

    整个府中上下的人都松了口气,再也不用担心半夜有人来袭。

    但这一夜完颜玉也没有过来看宋青宛。

 第472章修南北通道

    半个月后秦羽带着人马回来,这一次他带来了详细的地图。

    宋青宛和张小环在小书房里商讨,这是宋青宛来了后在大厅侧边特意劈出来的小书房,专为她收集图样,并挂于墙上商量对策,与她商讨的除了张小环,还有宋洐君。

    宋洐君与她一同回来后得知岭南战乱,便闲着了,平时来宋青宛这儿喝喝茶聊聊天,带来的这一帮文臣,一开始还以为在岭南大展身手,可是来了后发现日日提心吊胆的,于是也都闲了下来,直昐着宋洐君回来主持大局。

    在宋洐君的劝解安慰下,这些大臣放下心来。

    三人在小书房谈了一个上午,到晌午,宋青宛留着两人一同吃饭,吃饭的当儿,宋青宛还是向宋洐君说道:“洐君,你明个儿就出发,一定帮我去看看这几处,可是与我梦中的一样,我那日忽然做的梦太过清楚,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只要开通了这处,便能连通中原的货商,这地势你也帮我去评估下,可行性怎样?”

    宋洐君点头应承了。

    第二日宋洐君和秦羽再次出发,直接去了宋青宛敲定的大庾岭。

    三日后宋洐君兴奋的回府,他直接来见宋青宛,张小环也是在的,三人入了书房密谈,得出结论,这处着实可行,只是这处修通的费用也不是个小数目。

    宋青宛知道,这连年战乱的,百姓流离失所,连兴王府城也能处处见着乞丐,他们没有吃的穿的,这大冬天的恐怕难以度日。

    而他们初来此处,本就家底不旺,在这个时候,连施粥都已经是最后的极限。

    宋青宛皱眉,张小环却试探的问道:“今年百姓颗粒无收,冬季一过,恐怕要死去半数,不如我们乘此机会招集他们出来修通大庾岭,咱们只管管着他们的吃食和临时居所,既能护住他们的性命,为岭南留下根本,还能造福百姓,一但大庾岭通关,咱们便能与中原以及海外行商。”

    宋青宛双眸一亮,但很快眼神暗淡了下去,这些人请去做事是容易,谁不想活命,可是就算是请他们做事管着衣服和食物,他们手中也没有这家底啊,不管修不修道,这些百姓得管到他们明年开春吧,到那时农作物出来了,休战的一年便有了新的希望。

    张小环与宋洐君两人对看了一眼,张小环拉着宋青宛的手说道:“大丫若是愿意,我张府尚有一些存粮,供这些百姓到明年春季是不成问题的,只是修道之事,恐怕得王爷同意方可。”

    宋青宛被张小环的话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张家底蕴自然是有,那也是他们东山再起的最后根本,如今却全压在她的“一个梦”上,虽然宋青宛一再肯定这事行得通,但对于她和宋洐君来说却是第一次,且是一个未知数。

    宋青宛点头,她决定就今夜主动去找完颜玉,虽然这么久完颜玉都没有时间过来看她,那她就主动过去看他便是。

    并且乘着此次机会,她要把这些从梁国带来的文臣都用上,再这么晾上他们一年,恐怕都要留不住了。

    宋青宛当夜做了好菜带上了好酒去了完颜玉的书房门外,叫守卫进去传报,守卫却道文先生有令,不得任何人打扰。

    宋青宛无法,便在廊下站着等候。

    南方的天气虽没有北方那么冷,可是这绵延的雨水到了夜里还是带来一股潮湿的冷意。

    宋青宛来的时候没有想这么多,穿的衣裳单薄了一些,这么久久的站着,顿感冷意袭来。

    天黑透了,书房的门却还是没有打开,莫非完颜玉都不用吃喝了么?在书房里议事的家臣武将也不用吃晚饭了么?

    宋青宛于是吩咐肖氏下去,叫小厨房做了好菜温着,呆会书房的门一打开,便送进来。

    而宋青宛亲手做的饭菜也凉了,她便叫人端下去温在炉子里头。

    又等了一个时辰,书房的门打开,文祥从里面出来,一出门看到宋青宛站在廊下,脸色微微一变,接着往书房里头瞥了一眼,完颜玉正坐在主座,微微闭着眼睛休息。

    文祥与几位将士来到宋青宛身边行礼,宋青宛喊住文祥,其他人下去,她准备跟文祥一同进去议事,文祥却是挡住了宋青宛,说道:“王妃见谅,王爷这几日为了攻固边疆的事正操心,这吴越国久攻不下,不是咱们大兴府师不行,而大家从北方而来,不熟悉水性,那吴越国的人全是土生土长的,从小在水中泡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