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家轶闻辑录槐杀-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φ圩右徊⒖炻砑颖匏屠戳恕H缃瘢饬椒庹圩佣荚诼飞希囊环庀嚷湓诘苯袷ド系挠干希俊
商衾寒看他长身直立,绝对的成竹在胸,一双眼睛精光闪闪,分明是少年的意气激昂,他停了良久没有说话,直看得风行如一只漏了水的革囊。风行见父亲沉默,自己也惴惴起来,俯身倾耳告罪,“可是孩儿做错了什么事?”
商衾寒看他,“你最好还没有愚蠢的出手。”
风行低头道,“没有父帅的军令,风行不敢贸然决断。”
商衾寒轻轻点了点头,“你,不用动。”
风行着急了,“父亲,景川被何绍友冒充军功的山匪全是我大梁的无辜百姓啊——”
商衾寒举目,望着极远极远的北边,“你根本不用动——”他说罢,又看了儿子一眼,“晋枢机离京,已有十九天了。”
“父王的意思是——”风行隐约有些明白。
商衾寒再道,“你二师叔,昨日,不再观星。”
风行倒抽一口冷气,不敢再说下去。
崇武十年六月十四,七杀、破军、天狼三星入庙,天下大惊。
六月十五,南楚世子晋枢机于景川起兵,立斩大梁马军都指挥使何绍友,释乱民九百七十一人,收铨下、平康、顺康、丘洛,明发檄文,传书天下,称,“暴君无道,恭行天罚。”
晋枢机起兵的消息传到京安,商承弼意外的没有掀桌子没有摔茶盏,而是真正站在了大梁的舆图前,他的手指抚过铨下、平康、顺康、再到丘洛,停在景川的时候,目光又不由得落在了淮州和宿州上。指尖一顿,连服侍的王传喜都知道不好,狄人北据二州,晋枢机又连下四城,如此一南一北,再添一道大江天堑,景川已入彀中,柳承畴纵有将才,一座孤城,又被何绍友的禁军打劫一番,恐怕更守不了多久了。就怕,晋枢机与涅哈德前后夹击,景川腹背受敌,若此城落入这位北狄新任的兵马总司手里,与淮、宿丘洛等连成一片,那便真的是在大梁金瓯无缺的国土上撬起了西北角,凭重华公子的才略,可是真正的割据一方了。
只是,如果他真的与北狄合兵,那赫连傒藏在大散关的人马恐怕要立刻打进来了。
商承弼的手指停留在鄂州,他的三万人马已摆开了阵势在这里等着,晋重华,你什么时候来?
晋枢机此刻却不能来。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这件事,非做不可。
于是,刚刚大捷的重华公子在对照户籍名录,划地分粮。对老百姓来说,比皇帝的圣旨还要紧的是老天爷的脸色。平康等四地借着大江水源,地形平坦,真正是出庄稼的好地方,今年的年成虽不好,可还是比其他地方强。如今已是六月,狄人渡了江,老百姓都着了慌,他们知道,这群狼一进了府,可比畜生还能糟蹋东西,若不是有景川的柳大人死守,也不能抢着农时收下些麦子来。可没想到,狄人的虎狼之师没有来,皇上的亲军却比猪狗还不如,进了城就要强征粮,景川有柳大人守着,他们就往自己县上来夺,本该打敌人的战马踩得田里麦子东倒西歪,麦穗掉了一地,又抓伕,又抢粮,每家都定了数,交不出的就说是反贼。大家伙实在是被逼疯了,只想仿效素平县揭竿而起,却平民百姓,哪敢和兵强马壮的禁军扛呢。
大家伙一面偷偷派人去庆州给杨崇礼大人送信,一面与禁军周旋,却不想这群从京师来的天子亲军不但不恤百姓,反而作威作福。当禁军的一个小头目将银耳汤泼在闾长身上说何指挥使只喝燕窝粥的时候,大傻子晁柱第一个拿起了劈柴的斧子,大家伙群起而上,就砍翻了十余位军爷。
何绍友大怒,竟要屠村,幸好晋公子及时赶到,一剑就削下了这位何指挥使的头,大家连皇帝老子的兵都杀了,不造反更待何时,更何况,自肃平起事,这大梁造反的也不止咱们一家。只是,这位晋公子却听说是北狄的什么大官,而且,他本身的名声也实在不怎么好。可官逼民反,偏偏是他救了全县的命,而且一到县里,立刻召集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合理分派,安抚大家伙抓紧农时收麦子,亏得他调度有方,身边带着的穿黑色铠甲的人就守在各家的地旁,谁多谁少都是乡里乡亲看着的,再不似往年总有人吃亏,大家紧赶慢赶,总算赶在老天爷前头将辛苦一年的粮食收进了家里。
四县离京安本就远,平常百姓也只听说过晋枢机与天昭帝的那些轶事,人人都知道他一个男人竟生得比女人还要俊俏,连宫里的娘娘都比他不过,真见了他,却完全不似以前想的样子,英姿勃勃又斯文有礼,收服禁军那么果断,对老百姓又那么亲近,更因为他,大家伙屋里才有了存粮,索性就将那些有的没的先抛到一边去了。只县里一些顽固的老人,说他是北狄狼犬的大官,乡民淳朴,也只是道,大伙本想安生过日子,却无奈成了反贼,只现在靠他领头,就权且听他的,若是他要咱们通敌卖国,那咱们却是再不肯做的。不过也有人私下说,这位晋公子,倒不像是会卖国的人。
乡民相不相信晋枢机,还在其次,晋枢机此刻要取信的,却是最难取信的一个人——听说北狄渡江,星夜赶来奔援大师兄的夜照公子景衫薄。
他自与这位景小侠见面,就彼此看不顺眼,却想不到如今一役的成败,竟全系在这位缉熙谷四公子的身上。
第149章 远志
面对这个一直和自己作对的临渊王兼北狄兵马总司,景衫薄的态度是真的非常不好。尤其是,他重新将鸣鸿刀交给自己的时候。
“你既然有本事困我在这里,又怎么没本事真正夺去这把刀呢?”景小侠很不客气。
晋枢机只是与他隔案相坐,“我既答应了公子要完璧归赵,自然要还回来。”
“你骗我说二师兄要拿这把刀去还给大师兄,我才交给你的。”景衫薄说到这里就生气。
晋枢机在他持刀奔援时拦下他,自称为楚衣轻带话,说要他将鸣鸿刀交还商衾寒,请商衾寒去还给商承弼。因为商承弼下旨申饬商衾寒,全是因为他夺刀的缘故。景小侠自然不全信,但一来在这之前商承弼从来没有斥责过商衾寒,二来,他也真的希望大师兄能把这柄刀还回去。这刀的意义太大,不是他可以用得起的。更何况,晋枢机还搬出二师兄来。谁晓得,二师兄的亲笔信竟然是晋枢机伪造的,景小侠现在还生着气呢。
景衫薄将刀奉上,“公子日后就会知道,这柄刀,也是我和令师兄的默契之一,很快,当今圣上赐刀靖边王的圣旨就会传来,公子自然知道我是一番好意。”
景衫薄连看都懒得看他,“好意与否,我并不放在心上。如今天下大乱将起,你快点让路,别拦着我去帮大师兄。”
晋枢机轻轻点头,“王爷着实有一件大事需要景少侠相助。”他话一说完,就从怀中摸出了一串繁缨来。
景衫薄几乎是从椅子上跃了起来,“骅骝的繁缨怎么在你这里。”
晋枢机伸手递给他,“少侠仔细查验,令师兄的信物是否有假。”
景衫薄一把就夺过来的,细看之后,问道,“你怎么偷的。”
晋枢机道,“王爷有一句话,要我带给景小侠。”
景衫薄冷哼一声,“借我二师兄的名就算了,我大师兄是大英雄,怎么会和你混在一起。怎么,这次不造假书信了?”
晋枢机正色道,“景少侠,此事事关百姓苍生,还请您仔细听王爷的训示。”
景衫薄一偏头,“狐假虎威会上瘾不成?”他还在为晋枢机骗他的事生气。
晋枢机突然沉下了语声,“景夜照,你大师兄的吩咐也敢不听,你是太长时间没挨打,忘了家法的滋味了吧。”
景衫薄突然抓起桌上的刀,手才一动刀已出了鞘,鸣鸿刀锋利的刀锋就架在晋枢机脖子上,“你别得寸进尺的过了头。”
晋枢机却动也不动,“我与靖边王虽道不同,却都不愿中原的大好河山落在狄人之手,如今景川被围,赫连傒兵临城下,你师兄信你于大节之上不会糊涂,你却依然为了昔日小小恩怨缠杂不清,小夜,你什么时候能长大。”
景衫薄突然被他如此称呼,一生气,手上的刀锋就是微微一侧,划破了晋枢机脖颈。
晋枢机丝毫不理会,只道,“你师兄的话,叫你去劝服景川府尹柳承畴,与我合作,拿下淮、宿二州,将涅哈德逼回江北。”
景衫薄一怔,“你不是北狄的兵马总司吗?”
晋枢机的脖颈就在他鸣鸿刀之下,却是挺胸傲然道,“你见识过我的行阵了,哪一个是商承弼的兵又有哪一匹是赫连傒的马?”他说了这一句,突然伸掌一格,推开了他握刀的手,纵声一笑,“你以为晋重华这五年,只是从一个男人的床到另一个男人的床上吗?”
景衫薄见他竟如此轻易在自己刀锋下脱离,虽然本来便没想杀他,但对这位昔日的重华公子究竟高看两分,语声却更冷硬起来,“我大师兄早就说过,你利用商承弼和赫连傒,暗中招兵买马其志不小,如今已成气候,却又想要什么。”
晋枢机昂首道,“你大师兄要什么,我就想要什么。”
景衫薄冷哼一声,“你不配。”
晋枢机却并没有被他完全的不屑和嘲弄激怒,只是淡然道,“一个人承受得起多少,就背负得起多少。我的过去不是我自己愿意选择,但五年前我拼着性命声名不要走了这条路,血流成河也只好走下去。”他说了这一句,却不愿再继续纠缠,而是一力陈说利弊,“我大楚是祝融之墟,一向被中原人视作蛮夷,我楚地与狄国向来被你们称为南蛮北狄。既是野人,自然不必心疼梁国的百姓,你不信我也是应当。但你该明白,如今涅哈德在北,我在东,一旦景川失守,赫连傒藏在大散关的人马立刻就有了大本营,凭他的野心,势必一路南下,直打到京安城去。你那位一直粘在你家财神爷身边的三师嫂为什么不继续留下来当缉熙谷的狗皮膏药,何必眼巴巴地会西成去?商承弼大练水军,是为什么,你们大梁的宿敌北狄可是只养战马不修战船的。商承弼想西和西成一统天下,难道沈西云愿意偏安一隅不成?你觉得凭玄安帝的深谋远虑,在大梁和北狄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他岂会袖手旁观错失良机?他若要进兵,第一步,要拿下哪里?”
景衫薄一向只想仗剑江湖行侠仗义,在天下大势上并不十分下功夫。只是他大师兄是胸怀天下的商衾寒,有些事,总会耳濡目染,他记得他曾经逼问过大师兄为什么一定要攻下楚地,毫不留情,那毕竟是二师兄的故乡啊。大师兄当时指着舆图,食指停在荆楚,目光却落在西成,商承弼与沈西云都是一代雄主,要包举宇内,楚是兵家必争之地。别说楚王谋逆,便是不谋逆,也早晚有这一仗。
事实上,这一切楚王也心知肚明,当年起事时,商承弼登上皇位不久,又刚经历与北狄的一场大战,百废待兴,商衾寒大功于国,封无可封,功高震主叔侄失和。楚王占尽天时人和,就想趁着地利自立为王,以求将来大梁西成一战之时能够左右逢源,或再分一杯羹,却不想商承弼毫不妥协,宁养权臣不放寸土,楚王看低了商衾寒更看低了商承弼,终于兵败,落得国破家败三子流离的下场。
晋枢机看景衫薄神色就知道他已经懂了,“所以,我不能让赫连傒赢得这么快,保景川,就是保我自己。”
景衫薄冷笑一声,“你以为我真的傻吗?柳大人若是和你联手逼退了狄人,就是你强占景川了,那时候,你在北,你父亲在南,恐怕五年前你们晋家没有做成的事,五年后就要做成了。”
晋枢机挑眉,“不愧是商衾寒的师弟,我倒小看你了。”他说了这一句,就轻轻撩着那串繁缨,“连你都明白的道理,百战不殆的靖边王会不明白吗?他,又为什么肯放心让我将鸣鸿刀再拿回来?”
景衫薄不说话了,眼上的那只血燕子似是也低落起来。
晋枢机看他,“就是因为他运筹帷幄,才更明白,如今之势,若不借我牵制住北狄,恐怕大梁失去的更多。”他说了这一句,就望着景衫薄,“时至今日,难道你还看不出,这世上,已没有人可以阻挠我复国了吗?”他用手指轻轻擦着颈边的血珠子,雪白的脖颈上四指的血印子,美得触目惊心,“你帮我,我复国,狄人退回江北,亦不废你大师兄的英明,你不帮我,我攻城,我的玄袍军与涅哈德合围,死的可全是你大梁的百姓。你帮,还是不帮?”
景衫薄挑起眉峰,语声冰冷,“晋枢机,你真是个无耻之徒。”
晋枢机一笑,“这不重要,你有廉有耻,侠名满天下,柳承畴肯信你就够了。”
景衫薄不愿再看到楚衣轻,柳承畴却送了信出来。六月二十三的黎明,一枝箭从景川的城墙上射出来,插在丘洛的城门上。
晋枢机占了四县后,以距离景川最近的丘洛为据点扎营,他的雪衣卫驻守城外,玄袍军屯兵城里,一黑一白的两支人马俱是军容整肃,铁马铜围,行阵间俱是长久生于黑暗的哀兵之气。
白盔白甲的雪衣卫拔下箭,箭镞上竟然钉着一串被摘去了槐花的树叶子。
晋枢机接到传书,略一沉吟,叹道,“柳承畴果然不是凡俗之辈。”
楚复光望着那串已经没有花的叶子,“他究竟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晋枢机吩咐玄袍军跟在自己身边的沉沙,“告诉钱毅,传我的命令,今日,丘洛县每一户都要煮槐花蒸饭吃。”钱毅是玄袍军的千夫长。晋枢机拿下四县,真正的人马,只有玄袍军五百,雪衣卫八十。以钱毅等三人为千夫长,号称雪衣五百,玄袍八千。
沉沙三年前跟随晋枢机进京,早将生死托诸于他,半年前随晋枢机离宫,为他奔走调度,更习惯了从不质疑晋枢机命令,如今听得世子吩咐,哪怕这命令莫名其妙,却是一字不差地传给守在各村各里的玄袍军。
晋枢机于四县百姓,先有救命之恩,后有存粮之惠,他大军戍卫,安营于此,却绝不扰民,反护持公平,察咎民情,为百姓说话,很得四县信赖,虽然此时槐花已渐败,不再是吃槐花饭的好时节,但晋枢机命令所到之处,人人躬行,不过片刻,整个丘洛都飘起了槐花麦饭的香味。更有亲切的妇孺老人送自家蒸好的槐花麦饭给玄袍军,玄袍军得晋枢机号令,与民同食,却一茶一饭都不肯多占,定要以金银相偿。
起初,村人并不敢收,后来,晋枢机在收了里正自家酿的米酒后亲自按市价送了银钱,百姓才知他并非惺惺作态。也有胆大的老妪仗着年高给雪衣卫送饭送茶,雪衣卫礼数周全却坚辞不受,众乡民见雪衣卫从来只食自己身上的干粮,只喝自己革囊里的水,有专人定时发给肉脯汤饼等物,便也不再送了。
丘洛得了晋枢机的命令,家家蒸槐花,邻近的顺康也仿效起来,到了中午,炊烟袅袅,四县都飘起了槐花香,晋枢机也吃起了槐叶冷淘。
花香清甜,又趁着今年的新麦,炊烟袅袅,烟火人间,乡党邻里,闲话桑麻,绝不似荒年景象。
正是此时,城外却响起了悲声。
与丘洛一城之隔的景川城里突然起了烟火,却并不是炊烟,大片大片的槐叶被点燃,焚烧树叶的气味呛得刺鼻,将槐花的香气逼得无影无踪。
景川的城头上,人们焚烧着槐叶,大声唱到,“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乡党居四县,香饭兼苞芦。孤城粮米尽,三餐愁欲无。桑梓莫相问,冰心在玉壶。”
城头的歌唱了一遍又一遍,同样的乡音,自幼听到大的曲调,唱破了槐花麦香的粉饰太平。涅哈德兵临城下,柳承畴独守孤城近月余,一墙之隔,这边是槐芽碧绿冷淘香,那边却是饥肠辘辘弹尽粮绝。景川城里,闻着槐花麦香咽口水的,难道就没有丘洛百姓的亲人。
城外的歌声一直响,一直响,树叶被烧尽的死灰味呛在鼻端,谁还能闻得下槐花香。
晋枢机喝了一大口冷茶,咳个不住,他抬起手来堵住自己的嘴,生怕刚吃了冷淘受了凉的自己真的把肺咳出来,城外的歌声依然未歇,晋枢机想,柳承畴这一巴掌打得可真狠,他是想告诉自己,四面楚歌吗?即使答应了跟我合作,也要咒我不得好死?果然是能吏的风骨。你既已搭好了台,这出戏,我不唱是也不行了。
晋枢机直起身子,披上了一件雪白的披风,还未迈出门去,沉沙便抢步来报,“世子,四县的族老都到了门口,他们去您发兵,救救围困在景川的人呢。”
第150章 腹皮
晋枢机一紧披风,推门走出去,门外的青石砖上里正带着族老、户长和几十个村民跪着,晋枢机连忙弯腰去扶,“众位年高德勋,有话但说无妨,枉屈如此,晋枢机何以克当。”
他这一扶,不仅没有扶起一个,反是后面围过来的百来个村民也跪了。
其中一位年岁最高的族中长辈说到,“晋公子,老朽等知道你是北狄兵马总司,北狄都将军涅哈德围城,柳大人已是苦守一月,朝廷派了禁军来,却不想禁军不杀敌人,反杀百姓。我们无奈反抗,却沦为逆贼。幸得公子解救,才苟活至今。”
晋枢机扶着老者,“您言重了,老人家请起来说。”
那老者起身了,其他人却仍跪着,老者一手扶着晋枢机手臂,一手指着底下跪着的村民,“我们这些人,能有一口饭吃,可说全仰仗公子。公子于我们四县有活命之恩,我们虽命如草芥,却不敢或忘。”
晋枢机知道他这话肯定还有下文,因此只精心听着。
老者接着道,“只是,咱们四县和景川素来同气连枝,说句倚老卖老的话,小老儿活到这把年纪,孙辈子侄,在四县的有多少,景川的就也有许多,如今,咱们托赖公子偷安乱世,咱们的父母兄弟,却是身陷孤城,不知草根树皮能不能续命呢。”
老人说了这话就停下。
里正立刻拜倒在地,“咱们知晓公子仁德,求公子开恩,救救景川的百姓啊。”
晋枢机不语。
门外乌泱泱跪倒了一片,“公子开恩啊。”
晋枢机略有沉吟,突然,外面人声响动,耆长带着一队壮丁匆忙而来,晋枢机心念一动,立刻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耆长双手递上一份帛书,低头禀道,“公子请看。”
晋枢机接过帛书,只扫了一眼便怒喝道,“岂有此理,这个畜生!”
耆长语声低沉,“景川久攻不下,涅哈德送信给柳大人,让他三日之内立刻出城投降,否则,屠淮、宿二城,要把三万梁人筑成京观,以示国威。”
他话音刚落,咒骂之声满地。
晋枢机伸手扯下一截披风,以指为笔,破血而书,白色锦缎上鲜红的八个字,“滥杀一人,提头来见!”写完飞身而起,摘下自己挂在檐下的巨弩,足尖一点就跃上了屋顶,矫龙之姿游于屋脊之上,向北而去,轩疏飘举,宛若惊鸿。
他自接到报讯,割袍、提笔、摘弓、云翔,飘然之至,又矫健之极,以至于众人被他风仪所慑,无不折服,喟叹之间,他竟已掠出几里,不在众人视线之内,直到有眼尖的人喊道,“在城头上,看城头上。”
众人举头望天,看城墙上有一人,晴日引弓,连发十箭,每一箭都击在前一箭尾梢,前箭去势稍缓而后箭又及,箭箭向北,连绵不绝。红日中天,白衣猎猎,公子一人,挽十石强弓,为仁德之志,挟雷霆之威,英姿清发,豪气干云。
晋枢机立定城头,看军令已经送出去,纵身而下,再回来时,却是一撩衣摆,跪在众人面前,“狄虏残虐,重华,惭愧已极。”
众人连忙扶他起来,耆长道,“这哪里关公子的事,公子宅心仁厚,解苍生于倒悬,救万民于水火,有为之身,何必托庇番邦,同为炎黄子孙,晋公子,不如,你带咱们回去解救景川,大伙都听你号令。”
耆长话音刚落,众人云集响应,群情激愤,声振寰宇,“晋公子,杀回去!”
晋枢机手按胸口,长身直立,望地上民意拳拳,朗声道,“各位请起,同为炎黄子孙,晋枢机自然不能眼看着同胞无辜受戮。”
他这话一出口,百姓立刻山呼震天,里正也连忙道,“公子仁德。”
耆长长舒一口气,却立刻道,“公子已传下号令,自然是对大伙恩情不浅,只涅哈德此人粗野愚鲁,公子又非狄人,我们并非不信公子,只是,父母兄弟皆入敌手,难道引颈待死不成?”
晋枢机静静听完,侧耳倾听,众人什么都听不到,只看到他神情愈发专注,半晌,晋枢机道,“北狄国主赫连傒是晋某旧友,对我信任有加,他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为他练兵布阵,推演战法。赫连国主以兵马总司之位相筹,我却并不是为了荣华高位。在我心里,他是一代雄主,约束属下,军法严明,即位以来,未尝听闻有何恶迹——”他说到这里,底下已有人窃窃私语,晋枢机眼眸微垂,一双重瞳深如古井,寒如幽潭,众人立刻停止议论。晋枢机继续道,“但狄人终究非我族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