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刘尚传-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狠狠的插入石宝军的心脏。
  石宝带人杀出,正遇上杀到城门边上的太史慈等人,祖郎认得是石宝,大声叫道:“太史将军,骑白马者乃是石宝!”
  太史慈大喜,擒贼先擒王,他也不和周围的敌兵纠缠,点刚枪一指,一千丹扬精兵发一声喊,随着太史慈疯狂的冲了过去。
  “那是太史慈,兄弟们杀啊!”石宝见到太史慈朝他冲来,心中一惊,赶忙命令手下士兵上前围攻。
  太史慈冷笑一声,放下手中点钢枪,取出铁胎弓对着石宝就是一箭!石宝艺高人胆大,一刀劈中箭矢,溅起一串火星,一股巨力涌来,石宝手臂一麻,虎口崩裂,再也握不住大刀。
  “杀啊,抓住石宝,赏金一百!官升一级!”刘尚带着亲兵杀到,手里的长剑专门对着敌兵的面门抽去。
  众人士气大振,加上太史慈勇猛非常,一连杀掉石宝两员大将,祖郎牛四悍不畏死,几次冲破城门敌军防线,军士们热血沸腾,杀的敌军节节后退。
  “不许后退,逃跑者杀,都给我上,挡住,一定要挡住!”石宝双目喷火,一连斩杀十几个逃兵也止不住部下的溃散。
  “主公,太史慈兵精将勇,兄弟们损失太大,不如我们弃了湖口,退保鄱阳!”有武将受不住压力,对石宝道。
  “不可,鄱阳城小,不足以抵抗太史慈的精兵,上缭坚城,易守难攻,更是豫章门户,退保上缭才是上策!”青年文士大声说道。
  “迂腐之论,我等家眷老小俱在鄱阳,要是被太史慈攻破,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又一个武将大声骂道。
  石宝左右为难,他虽想依从青年文士的计策,但是正如部下所说,他的根基俱在鄱阳,一旦被太史慈所得,一辈子心血顷刻化为乌有。
  “事急矣!请主公早做决断!”一群武将齐声哀告。
  石宝一咬牙,想到娇妻美妾,于是发令道:“鸣金收兵,我们从水门回鄱阳!今日之仇,我等来日再报!”
  众人大喜,纷纷带着亲兵心腹逃入水门,泛舟往鄱阳去了,哪里还有心思鸣金收兵,他们巴不得外面的兵士多抵抗一会,给他们逃命多争取一点时间。
  “敌军逃了,大家冲啊,杀石宝者,赏金一百!”祖郎见到石宝要逃,心中思忖自己毕竟是贼寇出身,如果不多立功劳,自己在刘尚心中的地位也不会太高,于是他抖擞精神,跟牛四一起杀进城门,死死的咬住石宝不放。
  太史慈不甘落后,手中铁胎弓拉了个满月,箭矢快如闪电,正中石宝后背,石宝大叫一声,跌到地上,祖郎赶上去,一刀削掉他的脑袋,大声叫道:“石宝已死,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降者不杀!”刘尚军齐声高呼。
  石宝余部见主将身死,纷纷丢下武器,伏地乞降。刘尚大喜,一边命人收降俘虏,一边派人贴出安民告示。


  第六章 喜得刘晔
  安民告示一出,加上刘尚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百姓大悦,争相传颂。又听说刘尚乃是扬州刺史之子,人人心安。毕竟汉朝统治400余年,人心思汉,石宝残暴,以掳掠为业,两相一对比,大家自然对刘尚更加的亲近一些。
  湖口县衙之中,石宝原来的位置已经被刘尚占据。当然,石宝带来了很多美貌歌姬,刘尚论功行赏,太史慈、祖郎、牛四等人每人赏了一名,太史慈固辞,刘尚也不能勉强,于是又用湖口的钱粮犒军,于是三军雷动,人人效死。
  “公子,这次我们俘获石宝部下共有两万余人,不知该当如何处置?”太史慈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石宝虽死,他们部将犹在,据祖郎兵士打探到的消息,鄱阳城中还有石宝余部万人,上缭坚城,也有精兵三千,彭泽离湖口最近,也屯有大量敌兵,一个不慎,他们就是万劫不复。
  刘尚听到太史慈发问,也收了喜悦的心情,道:“这些俘虏,愿意从军的收编军中,不愿意从军的严加看管,等到攻下鄱阳、彭泽等地,再放他们为良民吧。”
  “主公,属下追杀石宝之时,抓住了他的许多心腹,有一青年文士,据俘虏说乃是石宝之谋主,如何处置还请主公示下!”祖郎道。
  “哦,石宝的军师?他姓甚名谁,快快带上来让我瞧瞧!”刘尚心中一喜,他正缺人才呢,这就来了一个,果然发战争财最爽!
  祖郎见刘尚催促,赶忙出了县衙,不多一会,一个青年被人押着带了上来。看年纪不过二十出头,长的面容俊朗,虽然双手被绑,却也掩盖不了他的儒雅。
  刘尚大奇,起身问道:“先生就是石宝谋主?我观先生气度不凡,为何处身贼寇之中,为虎作伥?”
  那名青年面不改色,从容答道:“我非石宝谋主,不过途经鄱阳,石宝欲驱略庐江百姓越赴鄱阳,以某高族名人,强逼来此。”
  刘尚心中一动,敢以高族称之,没准遇到了什么名人!于是对左右道:“给先生松绑,赐坐!在下刘尚,家父乃是扬州刺史,近日听闻石宝作乱,僭做鄱阳太守,所以将兵来攻,还未请教先生大名?”
  青年文士眼睛一亮,仔细打量了一眼刘尚道:“原来你就是刘子任,在下刘晔,字子扬,算起辈分,我们还是表兄弟!”
  刘晔?刘尚心花怒放,一把拉住青年的手道:“原来是子扬表兄,尚不知轻重,怠慢了表兄,还请表兄恕罪!”
  刘尚那个激动啊,没想到攻打一个贼寇居然引出这样一位牛人。这可是三国时期战略大家,曹操的重要谋臣,魏国的肱骨之臣!
  刘晔见刘尚欣喜,脸上也带出一丝喜意,道:“子任不是在南昌伯父军中吗,为什么会和太史将军从泾县过来?”
  “一言难尽!”刘尚拉住刘晔的手不放,一五一十把自己的事说了,刘晔也挺高兴,也把自己如何被石宝逼来的事详细分说,两兄弟畅谈良久,不觉天以漆黑,刘七命人点燃烛火,两人秉烛夜谈,畅论天下大事。
  “子任打算如何处置石宝余部?”谈论良久,刘晔话锋一转,问刘尚道。
  刘尚皱了下眉头,道:“还能有什么办法,只能紧守湖口,操演士卒,等到军队战力提升,再分兵攻取各地,以解父亲后顾之忧!”
  刘晔呵呵一笑,摇头道:“子任之谋乃是下策,石宝、张多、许乾乃是贼寇首领,今日一战而三人授首,群盗无所归依,正是惶惶不可终日之时,子任何不遣一辩士赶往鄱阳、彭泽等地,晓以厉害,示以宽仁,群盗无主,加之太史将军神威,鄱阳、彭泽必定望风而降!”
  刘尚心中暗喜,刘晔不愧是曹魏名臣,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他故作思索状,走到窗边,喟然叹息道:“子扬智谋高远,尚不及也!可惜军中俱是粗鲁军汉,一无谋划之人,二无善辩之士,仓促之间,谁又能担此重任?”
  “子任何不书信一封,让伯父派几个得力干吏过来?”刘晔眸光一闪,接腔道。
  刘尚恨声道:“父亲身边俱是无能之辈,张英陈横庸人也,却能统帅大军,太史子义大将也,不过使侦视军情,笮融狼子野心,窃据高位,许子将善于识人,却非筹划之士!其余薛礼等辈不过一书生耳,如何能济大事!尚只恨力量微薄,不能提十万雄兵,荡平天下,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好一个提十万雄兵,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现今天下纷扰,天子暗弱,子任志向高远,不知有何打算?”刘晔目光灼灼,心中十分震惊!他本来以为汉室衰颓,早已回天乏术,突然听到刘尚高论,不禁暗暗称奇。
  刘尚脸色一暗,叹息道:“能有什么打算,尚不过一白身,进无所依,退无所侍。身无立锥之地,只求保境安民,使百姓少遭点罪!”
  刘晔愤然作色,道:“子任为何诓我,晔以诚待君,君何遮遮掩掩?方今天下诸侯割据,正是豪杰并起之时,子任拥众数万,更有太史子义之勇,鄱阳之地,只须励精图治,何愁大事不成,奈何作此女儿之态!”
  刘尚敛容道:“子扬教训的是,尚素有雄心壮志,只是兵微将寡,更无智谋之士运筹帷幄,豫章残破,家父又被笮融阻于南昌城下,所以心情沮丧,让子扬见笑了。”
  刘晔微微一笑,道:“子任不须如此,豫章地广,北接豫地,西连荆州,自春秋以来,就是吴头楚尾。此乃英雄用武之地!晔不才,愿与君共计大事,荡平天下!”
  刘尚大喜,紧紧握住刘晔的手,道:“子扬当真?我得子扬,如鱼之得水也!来人,快备酒菜,今夜我要与子扬一醉方休!”
  刘晔心中亦喜,见刘尚待他亲厚,又观太史慈祖郎等人勇烈,暗中喜道,“我得明主也!”
  不一会,酒菜齐备,刘尚与刘晔推杯换盏,一直闹到三更时分,喝的酩酊大醉,方才一起安歇,抵足而眠!
  第二日,刘尚与刘晔洗漱完毕,一起来到县衙高堂之上,太史慈、祖郎等将校早已肃容而立。于是击鼓升帐,开始计议军情!
  “启禀主公,属下已经安排好俘虏,共有万余精壮愿意加入我军,其余人等,属下派人严加看管,专等主公示下!”一边祖郎出列说道。
  “祖朗辛苦你了,归降士卒必须加紧操练,不得随意虐待他们!从现在开始,士卒饭食一律改为三餐,每三天视情况增加肉食!”
  祖郎喜悦道:“主公英明!如此,兄弟们必定全力效死,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太史慈见祖郎说完,于是起身道:“公子,三军将士计点完毕,我军伤亡微小,只有千余人伤亡,剩下七千士卒士气高昂,只等公子一声令下,鄱阳城唾手可得!”
  刘尚呵呵一笑,示意太史慈坐下,然后环顾坐下将校,指着刘晔,朗声道:“此乃淮南刘晔刘子扬,尚之表兄,扬州名士,尚在此宣布,从现在开始,刘晔为我军军师,一切筹划皆须听从子扬安排,如有违抗,定斩不饶!”
  “诺!”坐下将校轰然答应,只是见刘晔年轻,心中多有不服者,暗中议论纷纷,看向刘晔的眼神也带着轻视。
  太史慈见刘晔位在他之上,心中不悦,道:“我军困守湖口,鄱阳、彭泽贼寇虎视眈眈,上缭城坚,扼守豫章门户,不知军师有何良策破敌?”
  刘晔微微一笑,知道不显露手段,这些骄兵悍将是不会心服的,“太史将军无须担心,鄱阳群盗,晔视之如土鸡瓦狗耳,翻手即可覆灭,不须一兵一卒!”
  祖郎冷笑,他以前就是盗贼,最受不了刘晔的讥讽,语中带刺道:“刘先生好大的口气,石宝纵横鄱阳十年有余,不用一兵一卒,难道你想亲身赴敌营劝降他们不成?”
  “然也!晔昨夜已与主公商定,今日一早,就启程前往鄱阳,说服石宝余部来降。”刘晔不以为意,淡淡的说出自己的打算!
  “子扬不可,鄱阳乃是贼寇据点,去了恐怕凶多吉少!”刘尚大惊,他只是和刘晔商量派人劝降,可没说要刘晔亲自前去啊,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上哪哭去?
  刘晔心思通透,从容说道:“主公勿忧,晔料此去定能成功!石宝劫掠多年,府库钱粮堆积无数,只要占据鄱阳,招兵买马,与南昌伯父处遥相呼应,豫章可定,大业可期!”
  “即然这样,我派子义领五千精兵随你同往!”刘尚见刘晔态度坚决,只能多派人手,保护刘晔平安。
  “不用,子义将军只需坐镇湖口,防止群盗来攻,晔只需三五随从,一艘快船,迟则两天,快则一日,必说服鄱阳群贼来投!”刘晔淡淡的撇了一眼堂下众将,心中打定主意,这次说什么也要在一日之内劝降鄱阳,好竖立自己的威信。
  “不行,人数太少,我不放心,祖郎,你帅一百健卒随子扬同往,一定要保护好军师,不能出一点差错!”刘尚心中不安,于是又上了道保险。
  “遵命!”祖郎满心不服,只是刘尚发话,他也不能不听,他恨恨的看了一眼刘晔,走出县衙准备军士不提。
  刘晔心中感动,一拱手,长衫飘飘,带着几个家仆也出了县衙,一只大船扬帆起航,一直往鄱阳湖驶去!


  第七章 平定鄱阳
  话说刘晔前往鄱阳等地招降石宝余部,刘尚也抓紧时间消化新近投降的士兵,依然是太史慈领兵,祖郎、牛四作为副手。湖口县城虽小,但是扼守鄱阳门户,战略地位极为突出。刘尚剔除新兵中体力偏弱之人,另立一营作为城防军,专一维持湖口县城治安。一时间宵小绝迹,百姓安泰,市面重新恢复繁荣,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一天后,湖口城外帆船如云。刘晔带着祖郎等人全速赶路,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到了鄱阳,果然如他所料,鄱阳人心惶惶,说起太史慈之名,莫不惊恐。刘晔不带从人,单人独骑径直入城,石宝余部胆战心惊,听闻刘尚愿意招安,并且不计前嫌,加上有祖郎作为榜样,于是人人思定,万余部众悉数投降刘尚。
  太史慈等人见刘晔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全取鄱阳,心中钦佩,再也不敢小觑这个样子年轻的刘军师。刘尚当天大摆筵席,为刘晔庆功,顺便也有安抚石宝余部之意,所以湖口县衙之内人满为患,多是新近投降之人。
  宴席结束,刘尚挥推众人,只留下刘晔、太史慈与祖郎三人,与之计议道:“现今我军拿下鄱阳,上缭、彭泽传檄可定,只是鄱阳狭小,不足以供养数万士卒,我欲遣散老弱,使之就近屯田,平时务农,战时作为兵员随时出征。”
  刘晔蹙眉道:“主公此举大妙,天下征战不休,以至田地荒废,百姓流离失所。鄱阳屯田,一来可使百姓安居乐业,二来可保我军兵粮不至于断绝,三来也容易吸引流民,开发豫章荒地。只是现今我军立足未稳,东面孙策虎视眈眈,西面笮融祸乱于内,屯田之法闻所未闻,若是所托非人,反而有害无益!”
  “哎,贤人不附,为之奈何?”刘尚心中郁闷,他本来打算抢在曹操前面开始屯田的,听刘晔这么一说,却发现自己操之过急,屯田是大事,一步走差就可能激起民变,推翻自己的统治。
  “扬州别的不多,贤士却如过江之鲫,晔有一友,有经天地维之才,决胜千里之智,姓鲁名肃字子敬,主公有意,晔愿修书一封,请其出山!”刘晔道。
  “什么,鲁肃鲁子敬!他在哪里?尚马上前去拜访!”刘尚心潮澎湃,暗骂自己猪脑袋。鲁肃和周瑜可是好友,孙策平定江东之后,鲁肃也带着家眷前往建邺,成为日后的东吴四大都督之一。如果去晚了,这位牛人就飞了。
  刘晔诧异道:“主公亦识鲁子敬?”
  刘尚稳定心神,朗声道:“闻名久矣,鲁肃有大才,非等闲之辈可比,尚料一纸书信不足以打动此人,必须我亲自登门,方能显示诚意!”
  “只是东城乃是袁术的地盘,主公贸然前往,很可能会身处险境,晔之家眷俱在庐江,不如我带数十从人,一来接家眷渡江,二来顺便请子敬出山?”刘晔劝道。
  “既然这样,那子扬什么时候出发,尚好提前做足准备!”刘尚想了想,觉得刘晔说的也对,他现在还没站稳脚跟,军中又多是新降之人,这个时候离开,说不定会造成一些不可预料的后果,由刘晔前去招揽就不同了,他本身就是淮南人,也不用担心袁术怀疑,拐的来鲁肃最好,拐不来绑也要把他绑来!
  “明日即可启程,七天之内必回。只需三十从人,主公亲笔书信一封。”刘晔智珠在握,很肯定的说道。
  “就依子扬所言,我拨三十健卒与你,祖郎随身护卫,七日之后,我与子义去皖口接应你们!现在天色已晚,子扬好生休息,明日一早,我为你送行!”刘尚很干脆的说道。
  刘晔点点头,这件事就算定下了,刘尚又亲笔写了一封给鲁肃的书信,备至殷勤之意。三国时代纸张的传播还不广泛,但是湖口四通八达,县衙里面还是有很多纸张存在的,刘尚封好火漆,交予刘晔贴身收藏,又对祖郎使个眼色,大家一时无话,各自告退休息不提。
  但说祖郎见到刘尚对他使眼色,心中不由一动,暗中猜测刘尚可能有什么私事需要和他商量。于是他跟着众人退出县衙之后,在街上晃了一圈,发现四下无人,重又回到县衙门口,问守门军士道:“主公可还在县衙之内?”
  “主公还未曾走,吩咐我们如果祖司马过来可以直接进去。”守门士卒躬身回道。
  祖郎心中一喜,乐滋滋的走进县衙,见刘尚正就着烛光看书,于是上前一步,站在一边不说话。
  刘尚见到祖郎过来,心中暗赞此人识趣,不愧是盗贼出身,“祖朗,我有件事要你去做,这件事你做好了就是大功一件,只是不可让军师知道!”
  “但凭主公吩咐,哪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祖郎沉声说道。
  刘尚欣喜,道:“明日你随军师去淮南,暗中再带数十名心腹手下尾随其后,如果鲁肃愿意过江那就万事皆休,如果鲁肃不愿意过江,你就带人把鲁肃的家眷老小一起劫持过江,但是万不可伤他们性命!”
  祖郎松了口气,还以为是什么事呢,打劫绑票可是他的老本行了,“主公放心,要是鲁肃不识抬举,末将保证把他绑过来见你!”
  刘尚满意的点点头,道:“事成之前万不可让军师知道,事成之后,我记你一大功!”
  祖郎心花怒放,只是绑个人就是大功一件,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他大声道:“多谢主公栽培,属下这就去安排人手,保证万无一失!”
  刘尚微微一笑,让祖郎出去准备,自己一个人坐在县衙之上,明镜高悬,月华如水,他信步走出县衙,刘七等亲兵赶忙跟在身后,警惕的注视周围的一切。
  古代的夜色是极为美丽的,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灯红酒绿,明月高悬,烛光点点,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刘尚兴致勃勃,想到来到这个世界也有一个月了,一个月的时间,他从无到有,打下鄱阳这片小小的根基,心中又是兴奋,又是惶恐。自古成王败寇,作为诸侯绝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风光的。历来臣子可以投降,君主能够投降的寥寥无几,投降后有好下场的更是一个没有。
  他从来不怀疑古人的智慧,现代社会那些权术套路早在千年以前就被人玩的烂熟。就拿西边的笮融来说,三国演义里他不过是个小小的龙套,但就是这个小小的龙套,曾经搅得徐州不得安宁,搅得豫章不得安宁,再过一些时候,可能鄱阳也会不得安宁。刘繇兵微将寡,是不可能打得过占据南昌坚城的笮融的。如果刘繇带着人退往鄱阳,他又该怎么办呢?
  “公子,夜色已深,有什么事还是明天在想吧,天气转凉了,当心冻坏了身子。”刘七在一旁劝道。
  刘尚答应一声,丝毫也没有困意,他回到县衙后面,转辗反侧一直到三更天才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有了根基,侍女那肯定是少不了的。石宝屯驻湖口的时候带了许多美貌的女子,刘尚大部分赏给了部下,还余下一些也就任由她们留在内院侍候自己饮食起居。天微微亮,他就在两个美貌侍女的服饰下穿戴整齐,在亲兵的护卫下走上县衙公堂。
  刘晔一袭白衣,头带高冠,见到刘尚过来,都起身行礼,今天是刘晔渡江的日子,祖郎带着部下做短衫打扮,看上去和寻常的家丁没有什么两样。
  “子扬此去千万小心,祖郎,你一定要护卫军师周全,不能有片刻懈怠!”刘尚最后嘱咐道。
  “主公放心,只要祖郎有一口气在,决不会让军师少掉一根寒毛!”祖郎大声应道。
  刘晔笑道:“主公止步,晔此去必有所获,请主公备好酒宴,整顿士卒,七日之内,晔与子敬必回也!”
  见刘晔如此自信,刘尚心中稍安。湖口水门大开,刘晔乘坐大船,扬帆向庐江去了。刘尚看了一会,直到远处船帆消失,才带着从人离开水门,他也不回县衙,而是随着太史慈一起走出城外。
  湖口城外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因为降卒过多,刘尚临时命人在城外开阔地带建立了十几座军营,大量的降卒被打散重编,天蒙蒙亮,军营边呼声震天,一群群军士发足狂奔,围着整座大营不断的跑步。
  刘尚根据现代训练方法,规定每个士兵早午晚一天三次各跑半个时辰,又把一些简单的身体锻炼方式交给了底层的军官,由这些军官带头训练,做一些诸如俯卧撑,仰卧起坐之类的运动。当然,他也没有完全摒弃古人训练的方式,一些实战训练的内容也被大量保存了下来,阵势操演也做了改变,改成站军姿。所以刘尚进入军营的时候,一边是呼啸而过气喘吁吁的老兵,一边是纹丝不动站立如松的降兵。目前虽然看不出什么成绩,但是刘尚相信,只要一个星期,这些士卒的面貌将会大变样。


  第八章 皖口水战
  转眼七天已到,已经到了同刘晔约定的日子,湖口军队经过这些时候的操练,精神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最少他们列队的时候不在歪歪斜斜,有了点军人的样子。石宝盘踞鄱阳多年,手下多是水上健儿,湖口天险,更有大批战船停泊。刘尚一声令下,留牛四带人紧守城池,自己与太史慈一道扬帆起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