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刺心-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李八百曾说过,寇谦之虽非六姓之家,但也入昆仑密境,创北天师道继承张陵衣钵,而且和太平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由此看来,北天师道的人逃入天师六姓之家寻求庇护倒不足为奇。
  而这也掀起了齐国对天师门下六姓之家的围剿。
  无论谁都抗衡不了斛律明月,天师门下六姓之家也不能!
  龙虎宗的张季龄、张裕也因此卷入,斛律雨泪也参与其中,想到这里,斛律琴心一阵悸动,她想到龙虎宗,就想到张裕曾经的推断。
  斛律明月不止要借此打击道中之人,还要趁机一统天下。
  沉默许久,斛律明月才冷冷道:“我不管他们逃到何处,只知道他们逃到天涯海角,我也不会放过他们!”
  孙思邈眼中突然露出极为古怪之意,缓缓问道:“将军为何要追杀他们?”
  斛律琴心一怔,感觉孙思邈这个问题根本无须回答。
  斛律明月那如山的身躯凝立不动,他没有答,或许是因为没有必要回答。
  祖珽脸上突然露出了惊惧之意,拄杖的手竟有些发抖。
  他究竟在畏惧什么?
  寇祭司一直沉默不语,这一刻却露出激动的神色。
  他又激动什么?
  “他们阴谋造反,刺杀了文襄帝,将军身为护国将军,当然要铲除他们。”开口的是刘桃枝。
  孙思邈沉默许久,目光从众人身上缓缓掠过,一字字道:“可若不是他们下的手呢?”
  斛律明月身躯一震,霍然转身,凝声道:“你说什么?”
  他目光如箭般射来,压力前所未有,寇祭司虽未被他所望,还是被他的压力所迫,后退了一步……
  孙思邈脸上迷雾又起,他没有退。
  他知道祖珽为何惊恐,也知道他问的问题,正是这二十多年来,齐国和道中的纷争症结所在。
  这二十年来,有斛律明月在,一直无人敢直面这个症结,祖珽不能,朝廷不能,北天师道和六姓之家也不能。
  无法面对症结,怎能解决问题?
  孙思邈就是知道这点,他来邺城,除为了兰陵王,也立志解决这个症结,解决这多年来的纷乱。
  他神色带分执着,在那充沛无俦的压力下不退反进,他缓缓迈前了一步,一字字道:“我说刺杀文襄帝一事,可能不是北天师道的人主使的,将军或许……杀错了。”
  一言落地,厅中孤寂——孤独得如秦关汉月的一眼千年,寂静得如昆仑山巅永不融化的积雪。
  
  第五章
  
  错杀
  厅中的寇祭司更是激动,祖珽畏惧之意更浓。
  只有孙思邈从容依旧,执着依旧,静静地等着那有如山岳的那个人的回答,可若非有惊天的气魄,怎敢直面这二十余年鲜血淋淋染就的症结?
  斛律琴心一颗心几乎要跳了出来。
  将军杀错了?
  刺杀高澄一事,并非北天师道门下所为?
  这怎么可能!
  她自幼就听斛律明月说,当年高澄若不死,说不定早就灭陈亡周,一统天下,因为高澄可说是齐国王室中最具能力之人,若苍天再给高澄十年的机会,天下和现在绝对不会一样。
  齐国高家除高欢外,大部分时间都是由高欢的长子高澄、次子高洋、六子高演、九子高湛掌权。
  高洋掌权伊始举措和高澄仿佛,但当权不几年,行事就疯疯癫癫,后因酗酒病死。
  高演杀高洋子高殷夺位,一年不到就暴毙身亡。
  高湛登基几年,求仙问道,不理国事,传给儿子高纬,可说昏庸。高纬如今年幼,长居深宫,一直没有展现出明君才能。
  高欢诸子中,只有长子高澄才算得上文武双绝,只有高澄才能治内平外,展现出一代明君之质。
  可高澄被北天师道的高手所杀,北天师道祸国殃民,和兰京一起暗算了高澄,阻碍了齐国一统的步伐,因此齐国一定要灭道,不但要将北天师道斩草除根,还要连根挖起所有和北天师道有关的人!
  因此斛律琴心乔装成慕容晚晴接近孙思邈时才问心无愧,她后来发现,斛律明月让她跟踪孙思邈并没错,因为孙思邈的确和太平大道有极深的因缘,可她也渐渐发现,孙思邈并非她想象的那种人。
  相反,孙思邈行事让她动容,让她明白和太平大道有关的人,并非全部该杀。
  可她却从未想到过,事情或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孙思邈不该死,就算以往北天师道的人也不该死。
  将军杀错了!
  这件事错不在北天师道,而在齐国?
  斛律明月凝望着孙思邈,眼中的寒意冷过严冬:“你再说一遍。”
  “我说将军可能杀错了,行刺文襄帝一事,不见得是北天师道主使。”孙思邈平静又重复道。
  有寒风吹过,吹落庭院枯枝上的点点白雪。
  斛律明月转过身去,又望向了冼夫人的那幅画像,那时候他脸上没有半分表情,可所有人都感觉周身泛着难言的寒意。
  许久,刘桃枝嘶哑着声音道:“你为什么这么说?”
  这本是一件疑案,相关的人,大多死去,孙思邈那时不过十几岁,他有何证据质疑斛律明月?
  孙思邈神色萧索,他既然敢质疑,当然是有发现,可他还在沉思。
  十三年前,他的一个决定,让他悔恨多年,这次,他不想重蹈覆辙。
  避而不答刘桃枝的问题,孙思邈反问道:“听说将军和文宣帝的关系并不好?”
  他这时候蓦地提及这种事情,很有些出乎意料,让人又猜不到他的用意。
  斛律明月未答,也没有任何人回答,孙思邈少有地坚持道:“文襄帝遇刺身死后,当时最高兴的应该是东魏孝静帝……”
  斛律琴心明白孙思邈的意思。
  当时天下还不是齐、周、陈三国,而是东魏、西魏和南梁三国并立。
  东魏自北魏分裂而来,可那时候东魏早在高家的控制内,东魏孝静帝不过是高家扶植的一个傀儡皇帝。
  那时高澄已要受禅当皇帝,突然遇刺身死,孝静帝当然高兴,因为他以为机会来了。
  “可他高兴没有多久,因为高洋若论治国才能,远不及高澄,但若论手段狠辣,还胜兄长。”孙思邈道。
  这里是齐国,他公然指名道姓品评齐国故去的天子,本有忌讳。
  奇怪的是,谁都没什么不满,就算斛律明月也没有禁止。
  因为孙思邈并非在诋毁高家,他说得很委婉,在一些人眼中甚至还有点赞誉,高洋所为岂止是手段胜过兄长一句能够概括的?
  孙思邈继续道:“高澄身死后,高洋封锁了高澄的死讯,几天后就控制住齐国的形势,软禁了孝静帝。武定八年后,高洋正式受禅称帝,一年后,他杀了孝静帝……开始的时候,文宣帝很有些励精图治的样子,看其手段,谁都认为他比高澄甚有过之,但没过多久,他就换了一个人一样……”
  他突然提及高澄的兄弟高洋,而且十分琐屑,自有他的用意——因为他知道高洋不但宣布了灭道一事,还在二十年前的那场高澄遇刺案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高洋变得性格暴戾,睚眦必报,甚至六亲不认……之后他行为放纵,整日饮酒高歌,纵马狂奔,有一日甚至登到铜雀台之巅舞蹈……”
  说到这里,孙思邈神色突有分怜悯之意,终于叹了口气。
  他怜悯的是什么?
  厅中死寂,只有孙思邈言语幽幽,斛律琴心知道孙思邈说的并不夸张,甚至还有些收敛,实际上她也知道高洋的许多故事。
  高洋后来的表现,就像个疯子一样,做了很多荒诞之事,高洋死之前,齐国上下均陷入了恐慌之境,幸好高洋死了,他死的时候,群臣干号,却没有一人为高洋流一滴眼泪,可见高洋的不得人心。
  不过孙思邈说这些究竟为了什么?
  斛律琴心暗自奇怪,她知道孙思邈绝非喜欢揭人短处的人。
  “后来高洋性格暴戾得难以想象,发脾气起来动辄打杀,听说他曾有三次用长矛指在将军的胸口,要杀将军?”孙思邈问道。
  斛律明月还是没有回答。
  孙思邈望着那难以琢磨的背影,回到结论道:“由此可见,他和将军关系并不好。”
  “不好能如何?”刘桃枝哑着嗓子问。
  孙思邈笑笑,仍旧没有回答,只是道:“最后高洋没有对将军下手,他不动手,可能是因为知道将军武功太高……”
  这倒是事实,就算是李八百这样的疯子,都不敢对斛律明月动手,高洋那时候半疯不疯,不会不考虑和斛律明月翻脸的后果。
  “可高洋为何要杀将军呢?”孙思邈问道。
  没有人答话,疯子的意图,本就是难以揣摩,但孙思邈为何单独指出这点?
  孙思邈也未回答,话题一转道:“数月前,我第一次到邺城时,曾经看过一场……变故……”
  他措辞很谨慎,因为他不想武断。
  “慕容家的人行刺兰陵王,行刺之人,尽数被兰陵王斩在长街之上……”
  斛律琴心脸色苍白,记得那时候起,她就乔装成慕容晚晴跟上了孙思邈。
  真正的慕容晚晴,结果当然早已注定。
  孙思邈道:“当初我离开邺城时,曾和将军说过慕容绍宗一事……”
  这点斛律琴心倒也记得,当初孙思邈说过,慕容绍宗赫赫威名,但当年曾和高欢不和,后来高欢和慕容绍宗推心置腹,让慕容绍宗自此效忠。
  孙思邈那时这么说,用意是请斛律明月放下和慕容家的恩怨,可他如今旧事重提,又为了什么?
  “传言中,慕容绍宗是投水而死的……”
  孙思邈缓缓道:“当初西魏据颍州,慕容绍宗为南道行台攻颍州,筑坝囤积洧水准备灌城,一日曾做噩梦,以为不祥之兆,第二日登船时,突然有暴风狂起,刮断船缆,竟将大船向敌城吹去,慕容绍宗认为近城必死,遂投水而亡,三军听闻这消息,无不悲痛,而朝廷也为之扼腕,赠使持节一职。”
  转望祖珽,孙思邈道:“这件事祖大人是否记得?”
  祖珽脸色灰白,闻言微颤,犹豫片刻才道:“的确是这样。”
  斛律琴心疑心突起,她当然知道祖珽本是个天才,有过目不忘之能,慕容绍宗之死,轰动齐国,这等大事本没有任何疑问,那祖珽为何会犹豫?
  难道说,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
  孙思邈目光从祖珽、刘桃枝身上掠过,终于又落在斛律明月背影之上:“远在将军成名之前,慕容绍宗就扬名天下,为人坚韧,侯景背叛东魏投梁,闻慕容绍宗来剿,亦是畏惧不敢交手,这种人杰,只因近敌城时,就投水而亡,实在让人诧异费解。将军难道从未有过疑问吗?”
  斛律明月仍旧沉默。
  祖珽颤声道:“孙思邈,你究竟要说什么?”
  孙思邈说的均是琐碎遥远的往事,但祖珽听下来,却益发惊恐难安的样子。
  孙思邈环望四周道:“这里是东柏堂。”
  “是又如何?”刘桃枝忍不住问道,嘶哑的声音中也带分颤。
  “方才听阁下说,高洋是从城东双堂赶来平乱的。”孙思邈淡淡道,“那里距这里有数里之遥。常理而断,这里警讯传出到双堂,然后从双堂赶来,最少要小半个时辰的工夫。”
  没人能看到刘桃枝的脸,但看得到他脖颈上的伤疤在蠕动:“然后呢?”
  “传说中,慕容绍宗在高澄遇刺时,曾在邺城。”孙思邈又道。
  斛律琴心微震,脑海中突然有光亮闪过。
  方才孙思邈说了几件事。
  第一件是高洋是从城东双堂赶来平乱;第二件是高洋和斛律明月的关系不好,有几次想杀斛律明月;第三件是慕容绍宗死得蹊跷;第四件是慕容绍宗在高澄死的时候,曾在邺城。
  再联想到慕容家后来造反,斛律琴心只感觉孙思邈说的好似凌乱琐屑,但其中有一条线——一条贯透始终的线。
  再联想到孙思邈说斛律明月可能杀错的言论,斛律琴心一颗心揪了起来。
  她蓦地得出个惊人的答案。
  这答案如此的匪夷所思,可合情合理,但合情合理中,又藏着太多让人悚然的结论——这个结论可怕得让她甚至不敢再想下去。
  斛律明月终于开口,一字字道:“你刻意提及这些,当然是早有结论了?”
  孙思邈脸上又有迷雾,点点头道:“我从这些事情中,只是推测出一种可能,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将军纠正。”
  厅堂静得呼吸声都听得到。
  顿了片刻,孙思邈终道:“从城东双堂赶到这里,需要一些时间,如果兰京带的那六个人都是北天师道高手的话,按理说趁这时间逃走不难,可他们竟没走,竟等到高洋赶来……这很不符合情理。”
  表面的不符合情理,内在必有缘由。
  孙思邈沉吟道:“高洋赶到后,立杀六人,却又不留活口追问究竟,也有点让人诧异……那六人是北天师道门下的结论,本是由高洋做出的,而齐国禁道令,也是高洋颁布……”
  疑点重重,孙思邈叙说时,忍不住看了眼祖珽。
  祖珽是个神童,也是个天才,他虽瞎了,但这些事他当年亲历过,远比孙思邈要清晰,为何得不出显而易见的结论?
  “高澄死后,高洋只用了几天的工夫,就掌控大局,看起来更像是预谋很久……”
  说到这里,孙思邈目光灼灼,缓缓道:“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件事本是有人策划。策划的人当然要从中得到好处……”
  顿了片刻,孙思邈终说出隐藏许久却昭然若揭的一个秘密。
  “这里得到最大好处的人是高洋!”
  厅外风声呜咽,如冤魂哭泣。
  斛律琴心娇躯颤抖,花容失色,孙思邈虽未明说,但谁都听出,他竟说是高洋刺杀了高澄。
  这件事简直匪夷所思,但孙思邈分析得一切丝丝入扣,让人不能不信。
  高洋刺杀高澄看起来难以理解,但原因说穿了很是寻常,权欲之下,人做出任何疯狂的事情,都不足为奇。
  同为高欢之子,高洋更是野心勃勃,若大哥坐稳帝位,他要当皇帝只怕就没了指望。
  因此他杀了大哥,登上了皇位,却把一切罪责推到北天师道的头上,引发齐国二十年灭道之殇。
  所有人都在看着斛律明月,看着齐国的定海神针,等着他的暴怒和反击……
  斛律明月竟没有反驳,口气也很平静:“然后呢?”
  孙思邈道:“因此我冒昧猜测,就算北天师道参与了此事,但也是奉高洋之命,因此他们并未逃。只可惜他们武功虽高,智谋并不高,不知道这种事情结束后,一定要有人被问罪的。”
  结果不言而喻,刺客尽死。
  孙思邈眼中突现悲哀之意:“千百年来,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可这件事却远没有在高澄死后结束。高洋为消除别人怀疑,索性将这件事做得轰轰烈烈,路人皆知,将罪责全部推到北天师道的身上,然后下令禁道,命将军剿灭所谓的凶手余孽……”
  斛律琴心越听越心惊,可更惊悚的却是斛律明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慕容绍宗离奇投水而死,有另外一种说法是,他和高澄关系极好,当初回转邺城,知晓了高洋的秘密,高洋心中不安,然后命将军除去慕容绍宗……”
  孙思邈脸上迷雾又起,但清晰地理清当年繁杂的脉络:“以将军之能,要杀慕容绍宗不难,但慕容绍宗毕竟德高望重,贸然杀之,只怕军心动摇……因此将军杀了慕容绍宗后,传出他投水而死的假象,以安军心……不过朝廷毕竟对此事愧疚,将军只怕也心中不安,因此朝廷重赏了慕容绍宗的后人……可慕容绍宗子女只怕已知道真相,这才不满造反……”
  联想到才到邺城时见到的长街血战,孙思邈神色惆怅:“但这件事还没完结,高洋命将军来灭北天师道,可对将军也不放心,因此几次起杀心,要除去将军,若非将军武功盖世,在齐国如日中天,高洋说不定已经下手。”
  说到这里,孙思邈忍不住叹息:“不知道我说的这些,将军可有什么补充吗?”
  斛律明月突道:“当年文襄帝遇刺时,你不过十多岁吧?”
  “是。”孙思邈答道。
  “你能对这些事如此了解,当然不是从天师密境中得到的答案,而是别人告诉你的吧?”斛律明月望着墙。
  “是。”
  斛律明月目光落到墙上冼夫人的画像,淡淡道:“告诉你这些事的人,是冼水清?”他对冼夫人显然也不陌生,竟知道她的闺名。
  “是。”孙思邈回道,“当年高澄身死,冼夫人一直怀疑是宇文护收买了北天师道的高手所为,但后来证明,并非如此。”
  事情错综复杂,只有冼夫人这样执着的人,才会坚持查下去。
  她虽离开了高澄,但她显然要还事情一个真相,也算给曾经挚爱过的人一个交代。
  要杀高澄的不是宇文护,而是高洋!
  “可你说了这些,当然不是要为文襄帝翻案?”斛律明月头也不回道。
  孙思邈摇摇头道:“不是。”
  高澄死了,刺杀高澄的兰京和那些北天师道的高手也死了,慕容绍宗死了,而高洋也死了。
  高洋虽策划了这惊天谜案,登上开国之君的宝座,却逃不过命数,酗酒而死。这件事似乎尘埃落定,再追究并没什么意义。
  “那你为了什么?”斛律明月又道。
  孙思邈沉默片刻,缓缓道:“我只是好奇将军在这里扮演了什么角色?”他问得慢,但问得坚定执着。他揭开多年前的谜案,直面症结,就是想解决问题。
  可他要解开症结,就一定要越过面前的这座山——一座从来没有人敢逾越的高山。
  斛律明月不语,他看起来像座冰山,冷而且硬。
  孙思邈的话语却如锤子:“以将军之能,就算开始的时候,不知道高洋的计划,但一直追杀北天师道的高手这么久,也应该知道杀错了。”
  灭道本是为了掩盖真相——所有的事情,不过是因为高洋。
  斛律明月若不知道事实的真相,高洋为何数次想要铲除他?
  “可将军一直在杀,不但灭了北天师道,还将天师六姓之家也卷了进来,打压得六姓之家无处藏身。”
  孙思邈字字凝重:“高洋死了,可直到如今,事情并没有平息,反倒愈演愈烈,为了当年的一个错事,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死。”眼带悲哀,孙思邈坚定质疑道,“将军对此,难道没有丝毫的愧疚之意吗?”
  厅中又静,祖珽额头已经冒汗,刘桃枝、寇祭司都是难以置信地望着孙思邈,就算斛律琴心都是娇躯颤抖,终于看向孙思邈,欲言又止,神情中难掩关切之意。
  她表面虽冷,心中却始终有团火。
  他们从未想到过,在这世上,还有谁敢当面质疑斛律明月!
  那如山的背影动了下,终于缓缓地转了过来,巨大的身影投在孙思邈身上,压力无俦。
  “然后呢?”
  孙思邈反倒一怔:“然后?”
  斛律明月淡淡道:“你说了这些,不过都是推测。”
  “是推测。”孙思邈犹豫了下,“若有不对的地方,请将军指正。”
  斛律明月凝望孙思邈道:“我没什么要指正的。我只想知道,你说出这些,是不是想要替他们讨回公道?”
  他沉凝如岳,言出如山,虽没有枪弓在手,但他本身锐利得就如箭矢枪锋。
  秦时明月汉时关,定军枪出定江山。
  定军枪能够威震天下,并非因为它是神兵利器,而是因为一个人——一个不会败的人。
  只是一个不会败的人,是否永远不会错?
  真相大白,但结果却让人心悸,错的并不见得是天师六姓、北天师道门下,高洋、斛律明月、齐国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无人敢说,知道说了也没用,说了后果只怕更加严重,因此祖珽一直那么惶恐。
  斛律琴心想到这里的时候,也是心惊。
  孙思邈为何说?他虽看似万事不萦于怀,但心中一直火热,别人坚持做的事情,他不见得去随和,但他要坚持做的事情,亦没有人能拦着。
  就算他不承认,可所有人都认为他和天师门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天师门下一直都蒙受着不白之冤,他今日敢当着斛律明月的面说出来,是否要向斛律明月挑战?
  寇祭司想到这里的时候,却有了振奋之意。
  他突然记起了杨坚和孙思邈的赌注,杨坚曾对孙思邈说过——我赌你再见斛律明月之时,他一定会杀了你,或者因你而死!
  杨坚不会无的放矢,杨坚也绝对不能再输,他既然敢赌,就说明他有十足的把握。
  难道说杨坚早就明白这段往事,因此算定孙思邈和斛律明月之间,必定要决出生死?
  这一战,看似不可避免!
  斛律明月枪箭双绝,打遍天下没有敌手,纵横疆场三十年不败。
  孙思邈能在周军十万兵马的环绕下,逃出囚笼,连破裴矩、宇文护帐下日月风云四大护卫的拦截,他本身的武功亦是深不可测。
  今日若战,谁胜谁负?
  风吹寒树,树上白雪不堪压力,轻轻地飘进堂中,化成了水,如同当年冤魂难尽的泪。
  孙思邈脸上又有了迷雾,缓缓道:“我一直认为,武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