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你个老二,你安的什么心?我们不帮着你还烂账,就要陷害我们,你的心怎么那么狠!幸好宁安聪明,看出了问题,要不然我们都被你骗了!”
  王良珣被骂得老脸通红,读了十几年的书,他哪里不知道《别籍异财法》,出于以仁孝治国的理念,历代对于分家析财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有些子女在父母死后,为了争夺财产,甚至不顾老人丧事,孝道全无。还有兄弟因为财产大打出手,闹出了人命。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宋刑统》之中,对别籍异财有着严格的规定。当然规定是规定,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分家的现象还是十分普遍的,官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毕竟不合法就是不合法,虽然接触没几天,王宁安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二伯一家的。
  他们突然一反常态,张罗分家,这里面就有鬼!
  王宁安不知道他们打什么算盘,但是小心总不会有错的。
  “哪有那么多的讲究,这些年分家的还少了,衙门几时管过?”
  “那可不一样!”王宁安轻笑道:“二伯不是还要考科举,光宗耀祖吗?分家的罪名背在身上,那可是一生的污点,万一被御史抓住,一辈子的功名可就完蛋了,马虎不得!”
  王宁安当然不认为二伯有希望蟾宫折桂,他这是为自己打算,毕竟上辈子写过历史文,对待古代的一些规矩心里还是有数的。
  王良璟不会用那么险恶的用心去揣测二哥,却也知道小心为妙。
  “二哥,确实我和大哥都不方便提出分家。”
  王良珣这个气啊,他狠狠瞪了王宁安一眼,王宁安也不害怕,大模大样和他对视。
  “四弟,你不愿意,那就只有让奶奶画押了。”
  “什么?”王老太太被气得拍案而起,你们要分家,不拦着就够意思了,居然还要主动下令,做梦去吧!
  再说了,刚才王宁安不是说了,就算长辈下令分家,也要徒两年!
  “老二,你想害死奶奶不成?”王老太太唉声叹气,悲痛不已,“这是怎么了,老身做了什么孽啊!”
  王良珣和崔氏互相看了眼,崔氏忍不住抽泣起来,“奶奶,我们自然是不想分家,可是大哥和四弟逼着,我们也没有办法……”
  把锅摔倒了王良璟和王良珪的头上,王良珪黑着脸,心说想分家还不成了?他一抬头,看到了王宁安,对了,这小子刚刚滔滔不断,没准他有主意。
  “宁安,你说要怎么办?”
  王宁安受够了二伯一家,能分赶快分了,省得被他们牵连。
  “大伯,按照朝廷规矩,祖父母,父母令子女别籍要受到惩罚,可是令后辈异财就没有罪责了。可以分财不分家,各房独自承担花销开支,当然赚了钱也归自己享用。毕竟三伯没有在家,冒然分家,他的那一份家产也不好处理。”王宁安寻思着说道。
  听完他的话,王良珪一拍大腿道:“就这么办了,赶快分家产吧!我都迫不及待了!”


第11章 神奇的臭鞋
  王老太太一百个不愿意,可是架不住王良珪一力坚持,二伯两口子也不想拖下去了,王老太太万般无奈,也只好下令分产。
  历来分家,房屋田产都是大头儿。
  首先就是三进的老屋一座,田三百八十亩——看起来不少,其实真正折价,就没有多少了。
  北宋的田价很混乱,各种记载不一,比如为宋真宗修筑永定陵征地18顷,折合每亩的价格在400文到500文之间,同期,福州出售有人耕种的熟田,平均一亩是1700文。
  粗略估算,黄山坡地一亩不到半贯,而熟田价值荒地的4倍左右。当然了,这是按照铜钱计算,北宋还发行过铁钱,还有交子,有折价的问题,加之边境战争时有爆发,物价波动,很难估算清楚北宋的田价到底是多少。
  不过沧州靠近边境,土地贫瘠,战祸不断,田价要比福州等内陆地区便宜很多。
  一亩田也就一贯出头,市值如此,可是一旦急着出售,买方肯定狠狠压价。要想凑够一百贯,至少要出售二百亩田。
  也就是说,为了替二伯还债,王家的田产一下子就要少了一半以上,谁能受得了!大伯王良珪急着分家,也就情有可原了。
  只是该怎么分,学问可就大了,通常情况下,要按照男丁数量分家。这个建议提出来,大伯王良珪可不干了,他老哥一个,老二家有两个儿子,老四家也是两个儿子,按男丁人头分,他能落下什么?
  “大哥,孩子们都没有成丁,我看还是咱们四房平均分吧,至于老三的那一份,就留给奶奶和娘,你看成不?”
  王良珪当然赞同,王良珣有些吃味,可是一想到真的按照男丁分,老四和自己一样,也不怎么高兴,而且他也不愿意拖延了。
  “平分就平分!”
  三方各自得了95亩田,王老太太迟疑半晌道:“老三好几年没消息了,也不知道膝前尽孝,他的田给老大和老四各5亩,凑个整数,100亩。”
  又多了5亩田,王良珪美得鼻涕泡都出来了,老爹王良璟倒是没说什么,这5亩田先帮着三哥种着,等他回来了,原物奉还,总不能占三哥的便宜。
  他们俩多了5亩,王良珣心里不舒服了,频频偷看老太太。
  “唉,老二,虽然欠了钱是你的不是,可毕竟是一家人,从老三的田里拨出35亩,算你的了。”
  “多谢奶奶!”
  王良珣吃了一口肥的,手舞足蹈,这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王良珪吸口气,咬着牙,哭丧着脸道:“奶奶,孙儿还孤身一个人哩,这么大岁数,要娶一个媳妇也不容易,你可不能偏心啊!”
  王老太太见他如此,只好说道:“那这样吧,剩下的50亩都算你的。”
  “谢谢奶奶!”
  “别忙!”王老太太一摆手,“老大,这50亩不能白给你,我和你娘,都要跟着你住。”
  此话一出,王良珪一下子就傻眼了。
  他光想着分财产,却没有想到还要分负担!
  王老太太七十多了,老娘也五十多了,身体都不好,多了50亩田是不错,可是多负担两个老人,王良珪可就不愿意了。不对,不是两个老人,还有王忠呢,是三个老人!
  岁数大了,头疼脑热,就要请医生抓汤药,花费太大。而且王老太太还喜欢管事,养着她等于多了一个太上皇。王良珪还想过得舒坦一点,可不愿意惹麻烦。
  思量半天,50亩田固然好,可是代价太大,得不偿失!
  “奶奶,孙儿身边没个女人,怕是照顾不了奶奶和娘亲,那田孙儿就不要了。”王良珪虽然肉疼,也只能放手。
  王老太太冷哼一声,她也不愿意和大孙子住在一起,但是被小辈儿公然拒绝,岂不是说她没人要吗?老太太能高兴才怪,瞬间祠堂的温度就下降了两度。
  好半天,王老太太才把目光转向了王良珣两口子。
  “老身活了七十多了,什么风风雨雨没见过,不就是一百贯吗,不难!咬紧了牙,总能挺过去,你们说是不?”
  崔氏和王良珣都不是傻瓜,哪里看不出来,老太太是想和他们一起过。顿时崔氏的脸色就变了,心里暗骂,好一个不识趣的老太太,前些日子你打我儿子打得多狠!别以为我忘了,还想跟我们一起过日子,做梦去吧,我才不伺候呢!
  王良珣偷眼看了看媳妇,见她不停摇头,也心领神会,挤出了一丝笑容。
  “奶奶,照理说该请你和娘住到孙儿这边,可奈何孙儿要还债,马上就要去沧州找个挣钱的营生,实在是不方便。”见老太太脸陈下来,瞬间晴转阴,王良珣连忙道:“奶奶,等孙儿安顿好了,保证接你过去享福。”
  王老太太难掩失落,却也只能点头同意。
  王宁安在旁边一句话没说,他不停琢磨着王良珣的话,听他的意思似乎在沧州找到了生计,多半还是收入颇丰,还债一点难度没有。
  他们执意分家,原因也就明了了,这两口子是想独占好处,不愿意和其他家人分享,说什么接老太太享福,根本是敷衍搪塞。
  可笑王老太太还信了他们的鬼话,人上了年纪,果然容易偏听偏信!
  王老太太被忽悠了不打紧,三个老人就要落到便宜老爹的肩头了。光是吃吃喝喝,王宁安倒是不在乎,毕竟人家是长辈,就怕老太太好揽权,还偏心,那家里面可就永无宁日了。
  王宁安心里着急,王良璟却丝毫没有察觉,反而诚恳道:“既然大哥和二哥都不方便,就让奶奶和娘亲,还有忠伯住在我这边,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怠慢老人家。”
  王老太太哼了一声,“总算没成万人嫌,还有人要!老四,你不用担心,奶奶有手有脚,能下地干活,还有老三的50亩田,亏不了你的!”
  听出老太太的气愤,王良璟连忙说道:“奶奶,照顾你老是儿孙们的本分,就算没有三哥的田,孙儿一样养着你。”
  “这还像句人话!”敢情王老太太就是这么夸人的,王良璟讪讪苦笑。
  正在这时候,崔氏突然插嘴了,“老四,你都说了,不要老三的田,不如就让给我们吧!你二哥一个人扛那么多的债,不忍心连累你们,你们可不能没有良心!”
  听崔氏的话,简直他们两口子是大公无私的楷模,老爹反而成了小人!王宁安气炸了肺,顾不得辈分,就想说话,老爹突然抓住了他的胳膊。
  “二嫂,既然这么说,那三哥的田就暂时给你们吧,不过三哥回来,你们可要还给他。”
  “还用你说!”崔氏笑得好像偷了鸡的狐狸,别提多得意了。
  ……
  老娘恪守妇道,没有掺和分家的事情,等到老爹回到屋中,她才知道,380亩田,老二一家就拿走了180,除了田产之外,家里的浮财王良璟也分走了一般,足有15贯!
  “王老四,你傻瓜啊?”
  白氏气得挥拳捶打,毫不留情,王良珣也不敢还手,只能忍着,不停解释道:“二哥要还债,不容易,再说了,这么大的一片宅子都留给了咱们,不亏了!”
  “还不亏?”
  白氏更生气了,“为什么把宅子留给你?还不是让你养婆母和奶奶?还有忠伯!三个老人家啊,我不是怕吃苦,也不是逼着你当不孝子,可是你也长点心,好好想想,咱们还有三个孩子要养活,老的老,小的小,这是要压死人啊!”
  听媳妇说完,王良璟也傻眼了,他觉得分家本来就不孝,要是再吵吵闹闹,伤了老人的心,就更加过分了,所以王良璟一让再让,就是不想让王家成为别人嘴里的笑话。
  可脑袋凉快下来,他才惊觉,千斤重担都压在了肩头,拿什么养活一大家子人啊?
  “别哭了,省得让孩子看到。”王良璟劝着媳妇,白氏只是抽泣,王良璟突然眼前一亮,“春天的时候,我去山里打猎,卖了不少钱哩,我没都交上去,还留了一百文呢!”
  王良璟说着,从门后找出了臭鞋,拿到手里,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儿,怎么重了好多?伸手一掏,长长的一串钱,差不多有一贯的样子!
  王良璟傻眼了,白氏也惊呆了。
  “好啊,你竟敢背着我藏了这么多私房钱,真是没法过了!”白氏哭得更伤心了。


第12章 厨艺
  面对着一双臭鞋,王良璟夫妻俩都陷入了惊讶,王良璟赌咒发誓,他只藏了一百文,谁知道离家回来,就变成了一贯,翻了十倍!
  难道这双鞋是聚宝盆?能让钱下小崽儿?
  要真是这样,往后的日子可不用愁了,王良璟咧着大嘴嘿嘿傻笑,“还有钱没?给我点,放里面没准过些日子,又能翻了十倍呢!”
  “做梦去吧!”白氏才不信有什么聚宝盆呢,就算有,也落不到笨蛋丈夫的头上!
  “还是把宁安他们叫进来问问,看看他们知道不……”
  正说着,王洛湘从外面跑进来,一眼看到了老爹手里的铜钱,吓得惊呼起来。
  “啊,那是哥哥的!”
  “宁安?”
  两口子更吃惊了,白氏把王洛湘抱到了怀里,柔声道:“快告诉娘,你哥是怎么弄到的钱?”
  王良璟怒了,横眉立目,“快说,是不是那小子没干好事,看我不扒了他的皮!”一个小孩子上哪赚钱,还不是顺手牵羊,白氏脸色都变了。
  “宁安不会的,不会……”她不停摇着头,王洛湘没明白娘亲的意思,一个劲儿的点头,“会,会的。”
  白氏一把抓住了女儿的胳膊,掐得王洛湘生疼,小丫头也不敢叫出来。
  “会什么,这钱到底是怎么回事?”白氏怒冲冲追问。
  “哥哥会讲故事。”王洛湘眨着眼睛道。
  “讲故事?”
  两口子都吃惊不小,王良璟立着眉毛,怒道:“胡说,他会讲什么故事?就算他会讲,谁还会给他钱?这不是笑话吗?连撒谎都不会!”
  王洛湘被问得快哭了,“哥哥就是会讲故事,有个老头给他的钱……”
  “扯淡!”王良璟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等我把臭小子叫来,一定要好好教训他!”
  一转头,正好王宁安从外面走进来,爷俩碰了一个面对面。王良璟刚刚还气势汹汹,可是真正面对儿子,居然有些心虚,想到孩子受的委屈,王良璟的火气消了大半,依旧黑着脸。
  “小兔崽子,你还有脸见我?”
  王宁安翻了翻白眼,心说我又没干什么亏心事,有什么不敢的,他眼睛尖儿,一下子看到了一串铜钱,还有臭鞋,还以为老爹是心疼自己的私房钱呢!
  “100文拿去算了,剩下的可是我挣的,总不能抢孩子的钱吧?”
  “咳咳!”王良璟难得老脸一红,“臭小子,我问你,这钱是怎么回事?从哪里来的?”
  “一个说书的韩蛤蟆给的,不是白给啊,一贯钱换了我两个故事,算起来还是他赚了。”王宁安大大方方道。
  王良璟一皱眉,“宁安,你真的会讲故事,还能卖钱?”
  老爹满脸不相信,王宁安晃着头道:“讲故事有什么难的,我肚子里的故事多着呢!”
  “你就吹吧,我才不信呢!臭小子,你给我说实话!”王良璟突然举起了巴掌。
  “别打。”白氏拦住了他,走到王宁安的面前,蹲下身体,盯着王宁安的眼睛,郑重道:“儿啊,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还小,可不能走了歪路,和娘说实话,你真的是卖故事赚的?”
  “那是自然,看你们的意思,是不相信了?”王宁安傲然问道,白氏神色凝重,王良璟扭过头,完全不信。
  看起来不拿出点本事不行了。
  “我现在就讲一段。”王宁安清了清嗓子,朗声念道:“虎踞龙盘几战争,莫将成败论英雄。一生叱咤风云外,百转旌旗宇宙中……说的是楚霸王项羽和虞美人,被困九里山中,四外具是汉营兵将,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不到半个时辰,王宁安讲了一段霸王别姬,当说到虞美人自刎而死,白氏眼圈泛红,不住地擦着眼角,低声抽泣。听到了霸王项羽被骗走了乌锥马和大铁枪,一代英豪,陷入绝境,老爹王良璟把拳头攥得嘎嘎作响,满腔的愤懑,简直须发皆乍!
  等到情绪平复,夫妻俩互相看了眼,都露出了惊骇的神色。王宁安讲得丝毫不比说书先生差,甚至犹有过之,王良璟抓着手里的一串钱,突然放声大笑,白氏狠狠瞪了他一眼。
  “都怪你胡思乱想,咱们儿子怎么会……”白氏没有说下去,反而计上心来。
  “当家的,看起来这两个铺面有着落了。”
  王宁安还在发愣,白氏从怀里掏出了两张地契——原来白家是做生意的,外祖父有四个儿子,都在经商,唯独老娘一个姑娘,十分疼惜。老爷子临走的时候,留给了白氏两个铺面,都是在沧州城。
  老人家想得很仔细,给女儿钱,以她的性格,未必能守得住。两个铺面,哪怕不懂经营,还能吃租金呢!
  白氏看着地契,就想起了父亲,伤心了半天,才说道:“宁安,这两个铺子,一个是茶馆,一个是饭馆,娘正愁不知道怎么办呢,没想到我儿会说故事,那可太好了。”
  “等等……”王宁安道:“不会是想让我去茶馆说故事吧?”
  “对啊!”王良璟笑道:“我怎么没想到呢,现在的茶馆里都有说书的,宁安去说故事,保证能吸引……好像不对啊!”
  王良璟说到一半,意识到了问题,连忙晃了晃头,他的儿子,王家的子孙,学人家粉墨登场,上台说书,脸皮还要不要?别看说书的后台也供着孔圣人,可是正儿八经的孔孟门徒从来没承认过他们,说到底就是江湖艺人,是优伶戏子。
  “我的儿子不能当戏子!”王良璟斩钉截铁道。
  “戏子?”白氏只觉得说书赚钱是个很轻松的职业,至少比种田强多了,却忽略了那可是人们眼中下贱的营生,顿时傻眼了。
  “喝什么风也不能毁了宁安的一辈子。”王良璟拍着胸膛道:“大不了我和别的猎户一起进山,打老虎黑熊,一张虎皮就好几十贯哩!我要是能打三五只回来,那可就发财了!”
  王宁安差点笑出来,当老虎是野兔啊,还打三五只,老爹是做梦没醒呢!他可不认为靠着打猎能养活一大家子人。
  不过看到了地契,王宁安心里有了盘算。
  一直琢磨着赚第一斗金,没想到第一斗金就送到了眼前。一个茶馆,一个饭馆,简直老天爷都在帮自己!
  “其实可以我写故事,然后请一个说书先生坐镇茶馆,术业有专攻,没准他讲的比我还好。倒是饭馆,可以多动点心思,能赚大钱。”
  “这个办法好!”王良璟拍手称赞,可是听王宁安说能靠着饭馆赚钱,顿时嗤之以鼻,“开饭馆要手艺的,你小子会做什么?”
  王宁安真是一肚子气,“我会的多了,今天晚上,就让你们见识一下我的手艺!”
  比起讲故事的本事,王宁安对自己的厨艺更加自信。
  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多调味料,但是天然的食材本身就是无上的美味,王宁安摸索了几天,已经有了经验。
  他有足够的把握,白氏和王良璟都被请到了屋子里等着,没多大一会儿,刀勺乱响,王良璟听得心惊肉跳,心说这小子再作什么啊,做个菜用得着这么麻烦?
  倒是两个小家伙信心十足,就连王宁泽都不在外面跑了,老老实实坐着。
  没过多大一会儿,香气飘进来,王宁泽的口水就流了下来。王良璟夫妻俩越发惊骇了,出门一个多月,怎么儿子变了一个人!
  会讲故事了,还能做菜!是孩子突然开窍了,还是被人掉包了?王良璟满心怀疑。白氏却是另一番心思。
  “咱们不在家,二,二嫂又是那个样!宁安要照顾弟弟妹妹,做饭做菜,孩子都是给逼出来的,我儿受苦了!”白氏更加心疼儿子了。
  说话之间,一盘湛清碧绿的蔬菜端了进来,王宁泽和王洛湘争着跑到小厨房,把做好的菜端了进来。
  一盘炒青菜、一盘酱炒鸡,一碗鸡蛋羹,还有一大碗鱼头炖豆腐,四个菜摆好了,王宁安拍了拍手,笑道:“怎么样?还不差吧?”
  王良璟的眼珠子全都落在了菜上,夹起一块豆腐,浓浓的汁水涌出来,香滑细嫩,几乎是从喉咙滑下去的。
  好吃,真是太好了!
  又夹起一筷子青菜,新鲜爽口,蔬菜的味道都保留了下来。
  “岳父家的厨子怕是也比不上宁安啊!”
  王良璟说完之后,突然一愣,仿佛见了鬼一样。
  “这,这不是炒菜吗?大舅哥不是说了,除了京城之外,没有人会炒菜……宁安,你小子和谁学的?”


第13章 祖宗显灵
  一家五口人,四道分量十足的菜,被吃了一个精光,最后一点汤水都被王良璟用面饼擦得干干净净。
  对天发誓,王良璟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衣食住行,食物排在了第二位,美食比起温暖的房舍更让人满足。
  王良璟的双手按在鼓起来的肚子上面,常年习武练出来的腹肌变得平坦,他甚至琢磨着,如果天天吃这么好吃的菜,要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一堆毫无用处的肥肉!
  原来美食和美女一样,都是消磨壮士之气的坏东西。可有些东西就是如此,明知道是坏东西,却忍不住想要尝试,这不,胃里的食物还没消化干净,晚饭的香气又飘了进来。
  王良璟把头别过去,可是下一秒又忍不住转过来。
  一大锅南瓜粥,一小碟煎鱼,一盘咸菜,一盘香油拌菠菜,荤素搭配,清淡爽口,金灿灿的粥,绿莹莹的菠菜,忍不住食指大动。
  王良璟足足喝了三大碗,打着饱嗝,放下了碗。
  “宁安,你的厨艺别说沧州,只怕瀛洲也少有!”
  白氏也笑道:“听我哥他们说,只有京城的厨子才会炒菜——宁安,你到底是跟谁学的?”
  “娘,炒菜没啥了不起的,关键是油。”王宁安以前写穿越文的时候,下过一番功夫,很早的时候,中华先民就使用动物油脂,羊油、牛油、猪油,烹制食物。
  不过大多数人一年到头都吃不上几回肉,满是油脂的大肥肉更是普通百姓的最爱,吃都不够,哪里舍得制成荤油,故此即便有炒菜,也只是在贵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