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范进的平凡生活-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部堂还难对付,不是你想得那么容易。说与恩师听听,是什么案子?”
  范进道:“弟子想查的,就是庆云侯之后,锦衣卫指挥使周世臣被杀一案。此案发作于陛下初登基时,据今数年,卷宗应该还在刑部,弟子想调阅一观。”
  侯守用愣了一下,眉头微微一锁:“这个案子?退思,为师进刑部时,正好复核旧案,也曾听人说起这个案子。当时要调卷,就被其他人拦住了。事涉皇亲,更涉几位大佬,不好再查。后来为师也了解过,那案子确实有些古怪,可是年深日久,事情头绪复杂,我们怕是不容易从卷宗里看到什么。”
  他顿了顿,又压低声音道:“当日那一案主审,乃是如今的江宁刑部尚书翁儒参,三位同审司官,潘志伊已经调到九江做知府,王三锡、徐一忠二公还在部里任职,当日就是他们劝我不要再翻这案了。为师到京时,正赶上那案里凶手要秋决,为师亲自去看过,这三个杀人凶手在天牢关押数年,人其实已经没了几分生气,不用人杀,也活不了多久。直到死前,这三个人反复念叨的一句话还是冤枉。”
  话虽然轻描淡写,但是当时情景范进可以猜的到。三个衣衫褴褛,满面菜色的待决犯人在那里反复念叨冤枉,那种可怜凄惨的情形,稍有良知亦不忍睹。侯守用做了多年方面,这方面的眼界自然是有的,肯定能看的出,几个人多半是冤枉的,其实不但是他,就是刑部里的老手,也都能看的出来,这一案里有蹊跷。
  事涉皇亲,又有明显冤枉,却不追查下去,这就更让人觉得可疑。侯守用摇头道:“难就难在这里。世庙在日下旨,夺去外戚世袭勋职,都改为锦衣武职代替。周世臣这个锦衣指挥,实际就是袭爵的。这么一个人被杀,事态非同小可,周家势力虽不及当初,族中还是有不少人的。有族老出来追究,催逼比限很紧,破不了案他们甚至要闹到金殿上去。你也是在下面出来的,自然知道这种比限对衙门的压力多大,能结案就要结案,谁这个时候说他们的结案有问题,他们就可能把责任丢过去,谁又能找到杀人凶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个道理你也明白,大家装装糊涂就好了。再说,这一事的主审翁儒参是嘉靖十七年进士,那可是名副其实的老前辈,张江陵见他都要礼让几分。这样的人定的案子,你要给他翻过来?他还不跟你拼命才怪。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已经死了。衙门规矩,救生不救死,几个疑犯已经人头落地,追究此事,又有什么意义?听为师一句劝,算了吧。”


第二百八十六章 前情
  衙门里的规矩,范进自然清楚的很,所谓四救原则:救生不救死,救官不救民,救大不救小,救旧不救新。这原则的形成以及能形成衙门里的规则,自然有其道理所在,侯守用作为循吏,遵守这种制度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已经杀了,这个时候把案子翻过来,被冤杀者也不会复活,相反还要牵连一大堆人进去,为官场手段所不支持,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如果侯守用真的不想让自己管这案子,又何必说的这么详细?只说一句铁案如山,自己也就没了再要案卷的余地。范进心思一转,道:“恩师当日未能刀下救人,如今弟子再翻此案,是否与恩师面上有什么关碍?”
  “为师只是给事中,又不负责斩刑核准。当日审这一案的是翁部堂,最后定案的更是高新郑,翻与不翻,与为师这个芝麻官都没什么关系。就算真的有人把案子做翻,其实也跟为师没什么关系。但是与翻案人而言,这里所关非细。不管高新郑,还是翁儒参,在朝中都还有羽翼在,你翻这案子,当心被人看成是有意为之,自讨苦吃。再说人都已经杀了,你还怎么翻法?”
  范进此时心内雪亮,恩师这么说,就是有意支持自己翻案。而且这一案里,还能牵扯到一个重要人物,已致仕阁老高拱。
  高拱当日在隆庆朝的强势,比起如今的张居正也相差无几。阁臣例不管部,虽然官衔里除了某某殿大学士之外,还会加一个某部尚书衔头,但那只是荣誉加衔外加工资收入的职称,部事不归阁臣管。
  像是翁大立,他审结庆云侯被杀一案时,自己只是刑部侍郎,以侍郎身份管部,都轮不到阁臣上手。可是高拱打破这一规则,不但身为首辅,还兼任吏部尚书,把这一部的职权抓着不放,在当时很引起一番清议攻击。
  虽然眼下高拱已经致仕,可是作为阁老致仕依旧享受特权,可以向朝里递交书信,就朝政问题以及地方问题发表意见指责不法。可以看成是明朝的在野首领,可以制衡中枢的大拿。
  虽然这种权力人们未必真去用,但用出来,也足够让人难受。毕竟找毛病比做事容易的多,高拱自身的才干也不差,他如果铁心找谁麻烦,在乡下今天上个奏章,明天上个书信的,完全可以恶心人。
  张居正现在要行新法,最为忌惮的,莫过于这种致仕大佬。尤其是高拱这个从首辅位子上下去的,原则上是拥有原职起复资格的人物。也就是说,高拱只要没死,从制度上,随时可能回来继续当首辅。固然这种事发生的概率不高,但只要有这么个希望,就不妨碍有人拿其当泰山北斗,用来制衡张居正。当日大侠邵芳之所以被张居正赶尽杀绝,也就是犯了这个忌讳。
  如果借这个案子落一落高拱的面子,张江陵大概会开心吧?不求什么回报,只要再放自己进一回相府,就足够了。范进想想这奖励,随即自己也知这不可能,但依旧道:
  “只要不牵连到恩师就好,再说弟子是观政进士,学的就是刑名处置,除了看现在的案卷,查验积年旧档也在情理之中,倒不至于非要闹什么。还请恩师成全。”
  “你啊,我看是不撞南墙不知回头。”侯守用看了他一眼,“且候在那,为师去找个人过来。”
  时间不长,一个身材矮胖的中年男子随着侯守用走过来,这人生的一张笑脸,人也极和气,远远见了范进就行礼道:“范传胪见召不知哪旁使用,下官夏梦海,这厢有礼了。”
  这官员身上服色一看就知是七品小官,又非神羊补服的台谏,那就是实打实的七品芝麻官,在京师这种官员扎堆的地方不算要紧人物。在刑部这等地方,就更提不起来。
  侯守用介绍道:“夏司库是管着刑部卷宗库房的,不管是谁要调阅卷宗,都得通过夏司库来找。整个刑部的卷宗分布,也全在夏司库脑子里放着。”
  夏梦海连连摇头道:“可不敢这么说,偌大个刑部,掌握全国刑名案卷,不知有多少案卷在库房里放着,便是神仙也不敢说都装在脑子里,何况是肉体凡胎?再说回来,下官也是靠下面一些弟兄帮衬,勉强支应着差事而已,侯给谏您这么说,分明是要把人往火炉上放。夏某这身肥肉肥油,可经不起烧烤。有什么话您只管吩咐,下官能办的,肯定要办。”
  他话说的和气,可是却也没留多少余地,显然是告诉侯守用,所求过苛找谁都没用。范进在前世读过一些介绍清末官场的著作,知道这些小官有时比大员赚的银子还多,乃至有吏富官穷之说。
  清末时户部的报销案,那是连曾国藩、李鸿章之流都要大吃胥吏苦头的。现在的官员大多不通庶务,人在这个位置上,对于本部门工作所知有限,具体工作全靠胥吏来操作,主事官只负责签字同意,是以当下吏员的权威也并不差。
  夏梦海这种是连接上层与小吏的桥梁,虽然人在官这个体系里,但实际更像是一个吏。他对升官追求未必有多大,也就犯不上卖谁的面子买谁的帐。对范进侯守用师徒肯定会客气,但是也不至于非要巴结他们的差事。换句话说,侯守用这个给事中能施加在夏梦海身上的影响其实是很有限的,办事主要还是靠着关系交情。
  范进并没有急着提及事情,只是约了夏梦海散衙到便宜坊用饭,夏梦海连连摇头道:“使不得使不得,范传胪您是新科贵人,丁丑会元,下官不过是个杂流小人,两下里学问差的太远,吃饭也谈不到一起。您有什么需求只管吩咐,小人力之所及,定不推辞。”
  “夏司库这话说的远了,范某来刑部观政主要还是学习,于科甲上,范某算是侥幸得了功名,可是于刑部而言,范某依旧是童蒙学生,多赖各位前辈指教。区区一席薄酒,不当敬意,司库不必推辞。”
  夏梦海看看范进,又看看一旁侯守用,笑道:“既是范传胪有吩咐,下官也不敢推辞太过。不过丑话说在明处,下官这点学问,实在是提不起来,若是咱们酒席前提起诗词文章,夏某就只有一走了之。谈谈风花雪月,坊司风光,夏某倒是行家里手,包准让人满意。”
  侯守用知他话里意思,连忙道:“这几日我家里有事,退思与夏司库的酒席,我便不去了。”
  夏梦海见侯守用识趣,脸上笑的更开,两下闲谈几句,各自去忙自己的事。直到晚上散衙,范进邀了夏梦海同行,直奔便宜坊。
  自从有了大乘教的关系,他在便宜坊定位子比过去就更方便。虽然人没真正入教,可是李夫人已经把他当做教里人看,四处的关系也都关照了一遍,便宜坊老板夫人也是大乘教信徒,自然没有拒绝之理。
  夏梦海对于这里并不陌生,走进来就与掌柜打着招呼,点菜也是熟门熟路,等到叫过酒菜,他又道:“今个与范传胪是第一次用饭,就不必叫条子了。范传胪丰流雅士,与下官这等粗人不是一路,我叫的姐儿不敢坏公子雅兴,大家就只用酒饭就好。”
  夏梦海食量大酒量也不小,人亦颇为健谈。初时与范进连喝几杯,发现范进这书生居然是个海量顿时来了兴趣,一口气喝了半坛见范进依旧谈笑自若,自己反倒是有几分酒意就停杯不饮,一心说话。
  他这司库官职其实和吏也差不多,并不靠功名考取,而是父死子继的世袭职务,于刑部库房积年老档的掌握情况,比起官员了解更多。
  其人亦是极乖觉人物,自知范进不会无缘无故请他吃饭,先是说了一阵刑部掌故,各房司官堂官爱好兴趣等话题。见范进对此兴趣不大,便知他请自己不是为了在刑部站住脚,便知是要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有事相商。将杯中酒一口喝下去,他才问道:
  “范传胪,夏某虽然是个芝麻官,可是好歹也在刑部干了这么多年,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就是无功不受禄。刑部这地方是有灵性的,有圣兽镇着,谁要是拿了好处不做事,天地都不容。是以老辈有话,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能不吃最好别吃,能不拿最好别拿,拿了吃了就得给人办事。下官偏生又是这么个嘴谗毛病难改,只好就得帮人了,范传胪有什么要办的只管吩咐,下官定尽力而为。”
  范进笑道:“不敢当吩咐,只是范某来此观政之前,曾听了个案子,心中生了点兴趣,想要调卷宗看看,还请夏司库多多帮忙。”
  “卷宗啊……但不知是哪年的案子了。咱们京师这地方是首善之地,可是出的案子也是最多,越是天子脚下越有奇案凶案。就连咱们刑部,也走过水,进过雨水受过潮,好多卷宗已经灭失,无处寻去。若是太老旧的案子,只怕不好找。”
  “不老,也只是前几年的事,人是前年刚砍的头。就是庆云侯周千岁家的人,被人杀了那一案,卷宗不难找吧?”
  夏梦海看看范进,又看看眼前那吃了一半的鸭子,摇摇头道:“我就说自己这毛病得给自己惹祸,果然应验了不是。还是老爷子那话对,没事多吃自己少吃别人,吃了别人就有麻烦。您要是说白天跟我说这个,我跟您回一句,库房年深日久,卷宗积压无数,急切之间难以找寻,只能让手下人有时间时慢慢去找,一句话就给您搪了下来,等到您观政期满进翰林院,它也是找不着。可是现在吃了您喝了您,再拿这话搪塞,就不够交情了,我给跟您说两句实话。”
  他略略压了压声音,“那卷宗要想找,随手就能找到,可是我劝您别看。那案子下官是从头跟下来的,里面的门道心里有数。您既然想看,想必也是知道其中私弊的。一笔糊涂账,神仙算不清。看了卷宗也没什么用。当初人进了刑部大牢,凶手家里的人还有人到刑部门前喊冤,鸣冤鼓打过,大理寺去过,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谁不知道那几个凶手冤枉?可是冤枉也没什么用,一边是庆云侯家要杀人凶手,一边是上头要紧比限,破不了案子提头来见,最后就只能这样了。这一案里,牵扯到高阁老还有翁司寇,翻这案……这怕是牵扯太大了。虽然两人现在一个致仕,一个在江宁,但是在朝里还是有人的。何况做官的体面不能不讲,您真把这案子翻了,高阁老脸往哪放?何况这案子打翻了,庆云侯家不还得出来人闹事么,到时候京师里锦衣卫和刑部捕快又去哪找凶嫌?大家背后都得骂您范老爷给人找事,凶手已经正法,又不能死而复生,您办这事图的什么啊。”
  范进道:“夏司库不必担心,范某来刑部是来观政,不是来乱政,更不是来害人。就算想要做些什么,也会自己把事情担下,不会牵连夏司库半分。若是司库实在为难,就当范某没说过这话,这顿酒菜便是酬庸您方才那番肺腑之言。”
  夏梦海道:“范传胪您这么说,就把夏某当成不上路的人了。夏某与您一起吃了饭,喝了酒,这瞒不了人。等将来这案子发作起来,我不管说过什么做过什么,都逃不了干系。您这一动啊,下官就怎么也跑不了,除非是先去报告。可是报告给谁?算了吧,谁让我运气不好,卷到这种事里,现在就只能舍命陪君子,与您把这出戏唱好。那卷宗,下官回头就给您送过来,不过那东西看不看,都一样。整个案子不在卷宗上,都在这呢。”
  他拍拍自己的脑袋,“这案啊,那还是隆庆皇爷升遐那年的事了……”
  夏梦海就着酒菜向范进介绍着情形,周世臣住家比较僻静,周围没有邻居。本来这种人被杀了,也不那么容易被发觉,还是当天晚上五城兵马司巡城指挥张国维带队查夜,发现周家房门洞开大为可疑,带兵进去查验才及时发现情况。
  案发现场一片凌乱,周世臣住处房门被斧子劈开,其本人持棍棒与来犯者进行了搏斗,不敌被杀,身上刀斧伤多处。现场除他之外,就再没有其他人,也没有尸体。
  周世臣虽然是外戚之后,生计并不算太富裕,也没有娶亲。平日只有一个奴仆王奎,一个婢女荷花同住。
  王奎是个短工,每天为周世臣当门房,晚上锁门回家,不住在周府,荷花则不知所踪。这样的案子一出,张国维自知责任重大,为了破案,很自然地先到王家。结果在王家不但发现了王奎、荷花,还在王家床底下发现一个大汉卢锦,乃是京师里一名屠户。除此以外,又在家中搜出几两银子,经查皆属周世臣所有。
  既有了物证又有了嫌疑人,案子就容易定性。人先在兵马司衙门过了一堂,定性为荷花私通卢锦,买通王奎劫财杀人,三人皆有亲自画押的口供,也就成了所谓铁案。夏梦海道:
  “案子怎么回事,就放在这,明眼人都看的出,这里面是有古怪的。当时三位副审主事也都认为不应草率结案,可当时是先帝升遐,大家的心思都在新君即位,官场调整上,谁还真在意死了个指挥使?又或者杀谁抵命?只要案子破了,周家人不闹事,就是皆大欢喜,范传胪现在把这一案翻出来,没有多少用。就算打翻了官司,也无非说荷花他们三个是冤死鬼,人死不能复生,这时候昭雪意义不大,再说正凶又去何处寻觅?到时候为了找正凶,再多出几个冤死鬼,就与范老爷初衷不符,还望三思。”


第二百八十七章 铁案
  范进留神询问着夏梦海有关周世臣一案的细节,于其他的话只当没听见。按其描述,荷花等三人每次在刑部过堂都会被打的皮开肉绽不成人形,尤其事关皇亲,刑罚所有更为酷烈,乃至到了非刑拷打的地步。
  这三个人都不是能挨刑的,每次被打的鬼哭狼号,好几次几乎被打死在公堂上,自然有问必招。可是每到回到牢房以后,又开始喊冤,动刑之前必然推翻上次的口供。王奎直言对周世臣遇害一事一无所知,卢锦更是说自己是去找王奎喝酒的,一切不知情。因为他素日怕官,听到有兵上门,下意识躲在床下,并不是做贼心虚。
  根据荷花描述,那天晚上她与往常一样收拾床铺,准备伺候周世臣休息,忽然听到动静。她胆子小,就藏在了屏风后面不敢动,只看到几个强盗冲进来,举着武器向周世臣攻击。两下互相打斗直到周世臣死亡,强盗们发现了桌上的银子拿了离开。由于其来去很匆忙,并没发现有个女人藏在那,银子也遗落了几两,她拣了这几两银子是想当证物,又因为是女性不敢去衙门,找王奎,正是想要其去报官,不想反倒吃了官司。
  整个案子里,荷花的口供算是最有价值的线索,不过当时没人在意这一点。翁大立急于把这一案了结,免得庆云侯家狮子大开口,借这个事索要太多补偿。而且其本人最恨奴仆欺主,是以主张重办。
  张国维身负维护地面的责任,如果按荷花口供,京师地面不靖,导致堂堂皇亲被强盗所杀,他的位置就不稳当。但是奴婢私通谋主,这跟五城兵马司就没了关系,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他当然也是希望把罪过定在荷花身上,这也是人之常情。
  整个案子就是在这么一种利益氛围之中变成的铁案,也算是给了周家人交代。事后荷花等三人家里,也有人出来打过官司上告,甚至连鸣冤鼓都打过了,最后都不了了之。
  案子成了铁案,人在前两年也杀了,考虑到三家都不是富贵人家,倒是没要他们赔偿什么银子。从那以后三家也不再大闹,只是听说王奎老母在儿子被杀之后不久,即抑郁而终。荷花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哭成了瞎子。这种事在京师发生得多了,没谁同情,也没人在意。
  范进道:“若是王奎被买通杀人,那怎么会用斧子劈开房门?王奎自己就掌握钥匙,完全可以以钥匙开门进去,周世臣没有防备,更容易杀。再者卢锦是个见了官就吓得躲到床下的胆小鬼,又哪来的胆量提了刀去杀皇亲。又不是所有的屠户,都一般孔武有力。还有,荷花提到了银子,周世臣不是说日子过的一般么,哪来的银子?”
  夏梦海道:“周世臣遇害之前,刚得了一笔钱,整整一百五十两银子。按荷花说,那笔钱是他准备用来讨个娘子的,所以没存起来,就放在家里。不想事情未办,就被杀掉了。事后搜检,只找得了几两散碎银子,整数银子并未得见。”
  “凶器可有?”
  “屠户人家,刀子是有的,斧子寻常人家也有。只是刀斧之上,并不见人血痕迹。”
  “那这案子怎么个结法?翁司寇亦是持重老臣,总不能就这么糊涂过去吧?我在江宁时,与他虽然没正式会过,但也听说过他办案是有些手段的。号称铁面无私,铁案如山,这么个二铁司寇,不会胡乱断案吧?”
  夏梦海冷笑一声,“翁儒参除了这两铁,还有一铁,叫做铁口直断。他说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不容人置喙。偏生他的年岁大资格老,别人还不敢去惹他,日久天长便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哪还有他人多嘴的地方。这一案里他就咬住了一条,人犯在兵马司已经招供,那就一定是他们做的,否则怎么会招认?至于到了刑部喊冤,那是刁徒为逃避王法,故意来滚堂熬刑的,不足为信。银子可以是藏匿在某处,刀斧已经扔掉,至于劈门则是其为了转移视线,故布疑阵。当时在公堂上三位主事都认为他这断法太过草率,可是毕竟翁司寇是主审,其他人又有什么办法?现在这卷宗拿出来,若是咬着这条,倒是可以尝试去翻翻供,但是肯定有人要问,既然你说人不是荷花她们杀的,那是谁杀的?这口锅丢下来,谁接?”
  他将酒一口饮下,又夹了块鸭肉丢进嘴里。“范传胪,夏某看你这人不错,你恩师更是少见君子,便好心多几句嘴吧。京师里从来不少聪明人,你看得到的事,别人未必看不到。可是为什么别人不说话,留这这么大的破绽让你找?无非是大家知道,一个破绽扯出来,就得有十个破绽等着自己去弥缝,实在犯不上。荷花不是你的老婆,王奎几人与你素无瓜葛,为他们出头惹翁大立,犯不上。再说这一案最后定案的是高阁,他当时急着办大事,随便就批了个斩,有他这个批示在,谁敢翻这个案?大理寺、都察院,这里面明白人多着呢,可越是明白越不能碰这个烫手馒头。你是二甲传胪,未来的前途在翰林院,不在这刑部。学学其他进士,每天画个卯,然后呢找个地方坐坐,喝几杯茶,看几份卷宗,不管看不看的明白就装模作样的看。混到馆选的时候一进翰林院不是很好,何必为这点事劳心劳力?再说当年的人许多还在,若是为了旁不相干之人,误了自己前程,这就划不来了。”
  范进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