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聊斋仙境-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否则考了一辈子都名落孙山,不要说家人,就是自己,又得是什么样的勇气,什么样的毅力可以坚持。

    而在贡院附近则是小贩云集,贩卖着笔墨纸砚,各种吃食,甚至还有人开盘放赌,压谁能考中秀才,谁的名次更高。

    当然,这与沈石就没关系了。在这儿,他是陌生人。熟人一个也没有。

    倒是附近的书生门互相交朋结友,混个熟脸,也好留下一点情分。万一要是中了,这就是同年了。

    时间过的飞快,差不多已经快到卯时了。

    卯时一刻是贡院开门的时间,到时候所有的考生都要进入贡院,准备院试。

    “啊!沈家大兄。”

    刚刚才说这儿没什么熟人,然后便看到了熟人。

    “是你们?你们这是参加院试来了。”沈石看见了朱孝廉与孟龙潭。二人都提着考试的篮子。但是沈石记得他们不是汴京人士。考试不应该回家乡考吗?

    “大兄,是孝廉出了力,我才可以参加……”孟龙潭介绍着。

    孟家由于做生意被人骗了钱,家道中落,弄的孟龙潭也没办法再读书。

    读书人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层。这个阶层不像其他阶层那样单纯,如农民就是种地,铁匠就是打铁,瓦匠就是盖房,手艺可以直接拿来换钱。而读书人,读完书没人马上给他发工资,还需要转化一下,去具体做点事儿,服务他人,然后自己得利。所以,在古代,号称读书人的人,分布在各行各业,干什么的都有。这其中,有一些典型性行业,一般只属于读书人;又有一些行业,读书人占优势,数量居多。《儒林外史》是一本写读书人的小说,里面自然要写到他们的职业。梳理一下,大概有如下几种:

    一是做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身份转换的必要条件就是读书。读书为做官乃天经地义,治国平天下只是一个招牌而已。哪有那么多的国家大事需要他们治理,更没那么多的天下需要他们平定。他们只要去做官,光宗耀祖、吃香喝辣,顺便吓唬一下升斗小民就足够了。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度,做官不再拼出身,也不用凭借武功和杀戮,只要苦读圣贤书就有一步登天的可能和机会。再往后,不读书考试就做官便不算正途,为人所耻笑。《儒林外史》描述的时代已到明朝,官员几乎都是八股出身。周进、范进、王惠、董知县等,一旦进取,各个志得意满,高人一等。但这部分人在读书人中毕竟只占了很少一部分。金字塔尖儿下面是无数做铺垫的无名者。

    二做馆,即教书。古代启蒙都是从私塾开始的。一般大户人家喜欢单独请一个名儒来教自己的孩子,此谓私塾。在乡村,很多人家拿不出这么多钱,就几户人家一起凑钱,请一个教书先生来。读书人由读书转为教书,倒也顺理成章。教书人的收入差别很大,碰上慷慨大方的东家,好吃好喝好招待,还有大把的银子拿;小门小户的东家,只能让先生凑合个温饱。周进未发迹时,在薛家集做馆,日子过得相当紧巴。范进考上秀才后,也曾做馆,每年赚几两银子养活其老娘和老婆。而严监生的两个大舅哥王德王仁同样是秀才,却“做着极兴头的馆,铮铮有名”。

    三做幕僚。做幕僚也叫做馆,只是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一般人概念里,幕僚就是在主官后面出主意的,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古代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多是光杆司令,不给他们配助手。这些官员只好自己花钱雇一堆人做帮手,根据其特长各自安排一些活儿。

    多数幕僚读的是圣贤书,遭遇各类事务,处理起来只能根据个人的悟性和天分,因此互相之间的反差也很大。幕僚中比较出色的,也有单飞做官的机会,如左宗棠、李鸿章,原先都做过曾国藩的幕僚,后来均成为朝廷大员。

    四是做主编。明清两代,出版业发达,八股盛行,各类文选的主编应运而生。这个职业在其他野史或正史中比较鲜见,唯独《儒林外史》中出现过多次,马二先生、匡超人、卫体善等,都是吃这碗饭的。他们大多是应书店之邀编辑、点评选本,也有自己创业,编选兼卖书的。

    五是当账房,做会计。这类人的典型是杨执中,文科出身,做理科的事儿,貌似跟读书有关,实则专业严重不对口。

    六是做手艺人。落魄书生匡超人从杭州回到家乡,见父亲病重,便开始做点小生意养家—杀猪和磨豆腐;另一个读书人倪霜峰的手艺比较冷门—修乐器。

    还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读书人,则做起了地主,吃租维生。像严监生、虞华轩、杜少卿等。

    然则以上几种,都不是孟龙潭干的了的。也就是说孟龙潭是没有营生。

    没有营生,自然就没办法读书。读书很费钱,并不是书上写的那样,埋头苦读就行了。

    不管是官学,还是私塾,就没有不叹银子的。

正文 第334章、院试

    那么自己一个人在家读书可以吗?

    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古代考举是需要老师等引荐做保的,也就是说老师觉得你可以考了,才会为你开具参考证明,你才有资格考。至于这资格……也是有正义凛然的教书匠,弟子不给束侑也收,也给做保,但这样的老师有多少?

    这么说吧。但凡出现一个,历史书是铁定会记录的。所以,真的很少。

    而在大宋,冗官越来越多,这帮子教书匠的举荐也就越重要。非自己一个人读,读到最后,连个保着去考的人都没有。这书读的,还有几人会愿意?

    “是的,是的。大兄为什么不考呢?这总比装神弄鬼,比如测字、看风水等要好吧!”朱孝廉突然道。

    “孝廉兄。”朱孝廉的话让孟龙潭大惊失色,赶紧对沈石赔罪道,“对不起!大兄,孝廉兄听多了京中读书人的议论……”

    朱孝廉对沈石的态度,除了这段时间确实有不少读书人眼红沈石,说他的坏话外。主要还是孟龙潭的原因。

    作为孟龙潭的朋友,他觉得沈家人很不地道。这女婿上门竟然不留住下,反而只能跟自己这朋友住在客栈。这也就罢了。

    但是那帮子读书人说话可就难听了。他们说孟龙潭是混吃混喝,没什么正经营生,会写几个字,并无大才却冒充才子,善于自我吹嘘,今天跑到财主家蹭饭,明天跑到官员家赋诗。他们既是官商勾结的润滑剂,也是从中渔利的揩油者。

    听听,这都是什么话。所以朱孝廉一生气,也不与这帮子小人交往,更是求父亲帮忙,弄到京中院试的名额。他就是让这帮小人看看,自己孟贤弟到底有才没才。

    比起孟贤弟的大才,自己才是不学无术,花天酒地的那一个。

    把事情弄清楚后,沈石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高看了朱孝廉一眼。

    虽然这人不学无术是真的,也确实花天酒地了一些,但是当他的朋友却是幸福的。

    只看孟龙潭便明白了。如果孟龙潭没有他这个朋友在,不要说上京了,就是吃喝都要有问题了。

    不然朱孝廉也不会那么的生气。正因为那帮子书生说的蹭饭确有其事,所以他才这么的生气。

    “无碍的。”沈石大度的摆了摆手,完全没有放在心中,倒是沈大壮生气道,“看公子一表人才,精神抖擞,这科势在必得了。”

    他这话说的非常有水准,显然是学过,所以才会说的文绉绉的,而不是大巴掌招呼。

    自打入了沈石家,沈石的这帮宗族没少学习。至少过去泼妇骂街是绝对不能干了。如果可以,还会学上几句文绉绉的话,以彰显沈家书香门第的逼格。

    只不过他这一说,可是在揭朱孝廉的短了。朱孝廉的神情可说不上精神抖擞,相反,很差才对。

    “哪里是势在必得,晚上发生那件事情之后我回去之后便一直在家调养,直到现在依然思绪枯竭,神情疲惫,半页书本都没有翻看,到现在脑子里还是乱糟糟的,这次院试只怕是考不中了。”朱孝廉不神气了,苦着脸道。

    “不会这般严重了。”沈石诧异道。

    朱孝廉满脸凄惨道:“比这严重多了,那日我们出游,也不知怎么就下了雨。身子淋湿就不说了。更是看到有人翻皇宫的城墙,当场便吓病了。看了大夫后,直到今日方才有力气起床走路,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怜悯我,让我参加这次的院试,不然这次的院试都只怕要错过了,但即便是今日有力气参加这次的院试,也多半是考不中的,只能等明年再来了。”

    那天朱孝廉确实看到了。正因为看到,所以他是吓的不轻。虽说他不学无术,但是这样的事,他是一点儿也不想参与。他也知道自也没那本事参与。

    当然,至于什么“今日有力气参加这次的院试,也多半是考不中的,只能等明年再来了”,也是在骗鬼。哪怕没这事儿,他也中不了。他只不过提前打下预防针,周旋下自己的面子。沈石是外人,沈大壮更在怼自己。怎么,他也不能说自己不学无术,所以才不中。

    “话说回来,那天,你我一起。你真的看到人了?为什么我没看到?”比起下的不轻的朱孝廉,孟龙潭什么都没看到。

    朱孝廉:“……”一脸的哀怨。

    “(亲!)好了,好了。我信你的。只是我当时没向上看……”孟龙潭见了,立即安慰友人。

    但是沈石与沈大壮却有一种背后一麻的感觉。这场面看上去,为什么那么狗粮。

    不!这已经不再是狗粮了。而是刚刚想和对象啪啪啪,脱光了她衣服,突然又不想啪啪啪了,又帮她给穿上,对象一脸的哀怨的感觉。

    你们别院试了。赶紧的,开个房间,啪完了再出来。

    “……”沈石与沈大壮。

    这大清早的,怪恶心人的。

    “公子!为什么我好像想吐。”旁边的沈大壮更是腹内一阵反胃,想要呕吐起来。

    书生长的虽然秀气,但也是男的。看他们表演,沈大壮只觉一阵恶心。

    沈石一副我理解你的样子,微微叹了口气道;“过去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我觉得你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好好的参加这次的院试,考中秀才之后,再去想其他的事情也也不迟。”

    撒狗粮的去死。大考前恶心人的更应该去死。

    “我?我觉得,这次的院试我不想参加了,今日我是来送龙潭进考场的。”朱孝廉扭捏了一下,叹之道。

    孟龙潭刚欲劝他,他便打断道:“龙潭,你是知道我的。平生只爱玩,这试参加不参加,对我没有任何的意义。”

    朱孝廉很认真,不像是开玩笑。

    “孝廉,你这是为何?既然来了,为什么不考?”孟龙船既惊且怒道。

    “伯父为了你,费了多少的心力。”

    家道中落的孟龙潭,连科举的银子都凑不出,所以他更是明白把他们弄到汴京考试,朱伯父所花费的人情与财力。

    毕竟这院试三年只开两次,错过了又要等一年多,所以无论如何都没有放弃的打算。

    没想到来都来了,朱孝廉却又打起了退堂鼓,居然要放弃。

    什么?你说考举是国家举办的,不花银子。只要有保书,哪儿都能考。

    呵呵,九年义务制还免费的呢?算一下,有不花的吗。试卷、参考就不说了。什么教师节,国庆节,孩子们至少人手一朵花,千万不要说他们这是在过情人节。

正文 第335章、你竟然是考生?

    正常聊着天,朱孝廉把自己与兄弟孟龙潭弄到汴京院试,不仅没有一点儿装逼,说自己多牛,多牛,反而是说自己要退考了。

    而他的好基友孟龙潭自然不会他说不用劝,便不劝了的,而是急忙劝道:“孝廉,你好端端的为何要弃考,这开院就在今日,岂能不进贡院一趟,再说了这院试也就两日功夫,前后耽搁不过三日,你有什么急事,居然连院试都要舍弃?”

    就连沈大壮也觉得这话有理。“朱公子可是俺大壮说的重了?大壮向公子赔不是了。公子们是天上的文曲星,就这么不考了。大壮可担不起。”

    他甚至觉得是自己的错。是不是影响了朱孝廉的心情,怕了?

    怕的感觉,他也有过。作为猎人,一旦怕了上山,就完了。

    沈大壮觉得朱孝廉应该也是。

    猜对了……一半!

    原因却不是他。沈大壮想多了。

    朱孝廉苦笑道:“此事说来也有些玄乎,其实早些日傍晚的时候,我碰到一个邋遢道人,那道人主动的为我算了一卦,说我这次院试可以不必参加了,即便是参加了也考不中。”

    “道人算命,十有九不中,孝廉你怎么会听信一介术士之言。”孟龙潭苦笑说道。

    他甚至不自觉的看了沈石一眼。朱孝廉这前脚才说沈石欺神骗鬼,后脚便又信了。你的立场哪?立场何在?

    沈石这是躺着也中枪。想了一下,沈石开眼看了一下朱孝廉的气。

    这一看……

    嘶……这斯的文气在哪?还有,这一脑门的烂桃花,唯有一枝正桃花,应该是他的正妻。

    这是什么?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外面彩旗飘飘,家中红旗不倒?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朱孝廉确实没有官运。也不是说他一定就考不上了,毕竟万事都有一线生机。也许出题的人就看上他的卷子呢?

    什么?他不会做?

    这也有希望的。毕竟裱糊错名字的事,历史上也有发生过。说不定就把一张中了的,裱糊成了他朱孝廉的。

    好吧!前面说的都是放屁。也就是日行一善的想一想罢了。

    朱孝廉摇头道:“那邋遢道人说我考不中秀才我却没有放在心上,但那邋遢道人却还说此刻我家中的老母病重,若是我不弃考赶回家中的话,只怕见不了家中母亲的最后一面,而就在昨日晚上,我梦中梦见了我一位死去的好友,那好友托梦给我,说我母亲病危,让我速速返回家中,此事不正好应了那邋遢道人的话么?”

    “思前想后,在下觉得无论事情真假,还是应该回去一趟,这院试过两年再来考也不迟。”

    这话说完,孟龙潭当即沉默了。

    身为读书人,他们是不应该信鬼神之事的,但是这些日子汴京发生的事。更重要的是他们身边的人,沈石也在做与之有关的事。

    哪怕他们心中再不信,也免不了嘀咕。

    而且鬼神之事是怎么在他们心中落下“不信”二字的?是他们亲眼所见?

    不!还不是书上这么说的。就是这么写的人,他也没亲眼见过。

    没见过,却相信书中所说,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的迷信?

    虽说这时代没有任何可以测量鬼神的仪器,甚至是测一下灵魂的都没有。但是如今道士算命,亡友托梦,这母亲病危看样子是十有八九存在的。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

    若是母亲病重,的确应该回去探望,院试的事情可以暂时放一放。

    “既是家中母亲生病了,理应回去探望,我觉得此事没什么值得犹豫的,应该去做,秀才年年都可以考,但是母亲却只有一位。”沈石开口道。

    在他看来,亲人可比功名重要的多。更何况这一位既不热心于功名,也考不上功名。

    孟龙潭闻言,也是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不再劝了。

    朱孝廉看着沈石感激道:“之前我心中还有犹豫,如今听沈兄一席话这才豁然开朗,多谢沈兄开导,我这便回去探望母亲,今日不能陪龙潭一并踏入贡院,实在是遗憾,在离开之前,我只能是预祝龙潭顺利通过院试,考中秀才,二位,告辞,日后有缘再见。”

    他说完,便施了一礼,沈石他们也都回了一礼,祝福他一路顺风,家中母亲无恙。

    朱孝廉确实是个真性情,有什么,说什么。刚刚还对沈石不满,现在却是感激。

    见到朱孝廉转身疾步离开,头也没有回一下,沈石心中不禁暗道:“虽说他贪图美色,喜欢玩,可是在大是大非上却还是值得赞赏的,至少他是一个孝子,为了自己母亲可以放弃这次的院试。或许可以帮他一把。免的他家道中落。”

    朱孝廉的运势,沈石刚才已经看出来了。这家伙的运势不高,也就是他爹娘为他撑着。一旦没了爹娘,以他的贪花好玩。家产会很快败光。不仅是他晚景凄凉,就是其子孙也会陷入贫困。再不复现在的好日子。

    不过这家伙也就是贪花好玩了些,并没有什么大恶。而且对父母,对朋友还是没话说的。

    太过要求,那也太过。

    毕竟人无完人,你不能指望一个人品德有多么的高尚,多么的完整无缺,若是真有这样的人,那就不是人了,而是圣贤,不,即便是圣贤也会有某些地方不足的地方。

    比如人教教主与阐教教主,坑起弟弟来,不也是很过火吗?也就是圣义不死,否则封神一战,世上当无通天教主。

    “咚!咚!咚!”

    就在这个时候,贡院外的铜锣敲响了。

    “开门了,贡院开门了。”

    一群童生顿时激动不已的说道。

    “大兄,快走,贡院开门了,我们速速进去。”孟龙潭送走朱孝廉,看到开门,也有些激动了,家道中落后,他以为他再也参加不了考举了。现在又可以参加了,哪怕听这开门声,都是如此的悦耳。

    太过激动,他已经口无遮拦了。

    “哦!对不起,对不起!大兄不是……”

    “不是什么?”沈石一边接过沈大壮递过来的考篮,一边好笑的看向他。

    “大兄,你,你怎么也……”

    他有些进退维艰。说出来?不好。

    可不说,这已经说了一半的话,怎么收回来?在线等,挺急的。

正文 第336章、入场

    沈石点了点头,算是回应,却没有说更多。他人已经来了,这本身便是最好的回答。

    然后对着旁边的沈大壮说道:“把东西给我就可以了,你们先回去吧。”

    这次沈石来参加院试会耽搁两天。好在疫病的事大体上已经控制住了。

    “是,少爷。”

    沈大壮与赶车的把式点了点头,立即应了声。

    沈石取过东西之后便和其他书生一并步入贡院而去。

    入贡院之前是有专门的差人,小吏检查你的浮票,也就是所谓的考证,考证上面记载着考生的姓名,出生,籍贯,以及相貌,诸如此类的,确保没有人鱼目混珠。

    沈石的考证是特批的。宋朝在提高文人社会地位是方方面的。它甚至允许误了考期,赶不回原籍的考生异地考。像是举人、秀才一起考,宋朝也是干过的。

    “金华,沈石?”

    小吏打量着沈石:“上面说你身高八尺,相貌俊朗,身姿挺拔,我看有些言过其实,分明是相貌身姿都平平无奇嘛,替你发放浮票的那位大人看样子走眼了。”

    沈石看着这个瘦黑的小吏,不禁嘴角微微一抽,又是平平无奇,一开始以为他这是受谁影响了。

    不过沈石也是与差人们一起办过公的,知道沈石要科举,没少告诉沈石差人的手段。

    比如断案子,先打杀威棒,这样犯人会老实,一五一十作答。

    检查考生也是一样。小吏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问题的答案的。就连考证上具保的是哪一位的大人,他们也不一定知道。毕竟这是古代,是不可能上网一查,便什么都有。所以他们只能唬着来。

    毕竟考证这东西很难真的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所有自古由来都有漏洞可以钻,所以也就导致了会有冒名顶替,代考的事情发生。

    基本上所有冒名顶替者,唬倒了,就抓的到。唬不到,也就放进去了。

    “我且问你,你是金华人,为什么具保的却是开封到大人?”小吏问道。

    “这是因为我全家今年搬来汴京居住,所以才是包大人具保。”沈石没有提赵祯,也用不到。只是在走正常手续罢了。

    不过小吏的问话明显引起了一应考生的紧张,特别是小吏对沈石相貌的评语。

    长成这样都平平,那么自己呢?

    要知道汉魏时期选拔人才没有统一考试,实行的是察举制,看似重才德孝悌,不过相貌也颇为要紧。于是,加分出现了,且称之为“皮相分”—长得帅的加分,长得丑的扣分。想来也有道理,红尘中人哪个不喜欢美女帅哥呢?

    刘邦的功臣陈平,原先是魏王咎手下的小吏,因为长得英俊潇洒,坊间传言他跟嫂子通奸。但刘邦根本不在乎这些,第一次见面就给了高分,直接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令樊哙、周勃等十分羡慕嫉妒恨。西晋的美男子潘安,20多岁在太学读书,成绩一般般。权臣贾充负责察举,给他加了“皮相分”,转眼就做了高级参谋。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但问题是这长相不仅有加分,历史上因皮相被扣分的人,也不少。凤雏庞统有才,长得却磕碜,浓眉掀鼻、黑面短髯,面试时,被刘备扣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