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聊斋仙境-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这堆气运好啊!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贵,沈石是帮不上忙,但是“富”吗?
呵呵,还是可以合作的。
不愧是气运成仙。还是人,就会自己找气运了。
不用问,曹侑会到金华前,绝对与他的气运有关。不然哪儿会这么巧,自己刚有钱弄出了马桶,他就来了。
正所谓笨鸟先飞,看到曹国舅这么个躺仙,躺着也可以成仙。沈石的修炼就更努力了。
不仅白天吸日华,夜晚也修月华。唯一要注意的也就是日月精华不要碰面。这对于可以看的到沈石来说,并不难。
日华走上丹田,他眉心处则是像有一轮小太阳般,时时刻刻散发着一股温暖的气息,扩散到全身各处。
有日华滋养,他双眼的视力得到了极其夸张的提升,即便是相距很远的一件小东西都能看清。
月华走下丹田。正所谓滋阴补阳。小沈石很快发育了。这是最让沈石偷着乐的了。
他刚穿越那会儿,小沈石已经从蚕豆大小进化到黄瓜大小。
不用说,这才叫男人。
想不到十四娘的功法还有这效果,这也是意外之喜了。而这也是他努力修炼的原因之一。
当然,也不是没有不好的地方。比如那赏花会,就迟迟没有消息。
小蚕豆,当然是装逼就跑。可他现在已经不小了,怎么就没有了捏。真心是不公平。
“沈贤弟,沈贤弟,福气到了,福气到了。”
沈石已经呆在家中三天了,除了烧了几个马桶外,沈石便是修炼。毕竟这瓷马桶马上就要起运进京,在知道了曹侑的身份后,一旦皇帝用着好,这玩意儿也就成了御用。烧的多了,反而会掉逼格。怎么说咱也是拥有五千贯的土财主了。这要放在21世纪,足以让许多人躺吃了。
这一天,孔雪笠急急跑来,告诉沈石一个喜讯……恩科开了。
恩科始于宋,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孔雪笠只提恩科,很明显是朝廷出了什么好事。
沈石开口一问,一如他所料。皇子诞生了。
这可真是件大好事。
普通人家生儿子都会摆酒,更不用说皇帝生儿子了,加一场恩科,很正常。
孔雪笠到了不久,曹侑的到来也证明了这点,他要带走沈石的瓷马桶,因为他姐姐生了。
“沈公子果然是道家真传,这瓷器烧的美极了!”
人家皇后姐姐生儿子,沈石自然不会再拦着,只不过沈石毕竟不是专业的烧瓷工,这回烧出来的瓷马桶有了杂色。
本来他还是挺不好意思的,但是曹侑却拍手大笑说:“色染琉璃美极,美极!”
正文 第35章、童生考
“真是天降祥瑞。这才配的上我的姐夫姐姐,当为我外甥出世之贺。”
而且,曹侑越说越过分,说的沈石……只能四十五度看天。
不然他还能怎么办?用马桶当贺礼,亏他想的出来。
好在他很赶时间,把马桶装上车便拉走了。不用忍太久。
“公子,公子,他把您装上的也拉走了。”
唯一不地道的就是沈石装好的那个,他也起出来,带走。
“算了,随他去吧!咱们再烧就有了,怎么说也是因为他家有后,才开的恩科。”沈石说。
“他家开的恩科?不是朝廷吗?”小狐狸不解道。
“呵呵,你以后会明白的。”沈石摸了摸她的头,卖了个关子。
接下来就是备考,这没什么好说。由于是加恩科,时间很赶。从皇后产子,到加恩科的旨意传下来,这时间也就差不多了。
不同的是,当沈石提上小篮点灯赶考的时候,这一回,他的身边多了一人(小狐狸化形称人),两狗,小咕噜骑着大黑。
进了县城,更是热闹。仆人家丁,父母亲人……太多太多的人送孩子赶考。
看到他们,沈石忍不住地去想自己这一世的老爹……不知道他有没有入场考试。
“哟!这不是我们的沈石沈公子吗?您倒是场场都到啊!”
然而,讨厌的人总是不断地煞风景……钱家兄弟又出现了。
看他们需要下人扶着才能出现,很明显,伤没有好利索。
“你们也不差。我场场到,每次都见的到你们。”沈石说。
“我们跟你可不一样,我们已经是童生了。”钱盛文得意的炫耀。
“考生进场了。”这时候考监开门,所有考生,老老实实去排队,接受检查,沈石也一样。
倒是钱盛文还是喋喋不休道:“哥,每年看他进考场,垂头丧气的出来,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沈石讶然,回头看了他们一眼,正看到钱盛文得意的神色。
沈石只有一个感觉:我去!起这么早,带伤也要看我考试,竟然是你们人生的一大享受?你们的人生到底有多灰暗啊!
面对这么灰暗的人,沈石很是无语的进了考场。
排队的时候,沈石还见到了公孙策,他似乎有点儿紧张,所以只点了下头,并没有出声。
由于是童生考,考的并不难。也就是考一考记忆力,就像是后世的小学考试一样。默写一下课文,填写一下句子,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而且由于宋朝极度地捧儒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所以童生考,也是以论语出题。
这真心没什么难的,只要不紧张,正常发挥应该是可以过的。仿佛是为了证明沈石的判断似的,整个考场完全没有才气凝聚。
沈石做好卷子,检查了几遍,没有什么错别字,也就不再去管它了。
交卷时间一到,交卷走出考场。外面的人就更多了。有小贩叫卖,也有更多的亲朋到来。
“贤弟,怎么样?这次可能过吗?”
孔雪笠也来了,见沈石出来,立即迎了上去。
“八九不离十。”沈石实话实说。
沈石自问记性不差,再加上他自从有了小咕噜与十四娘后,每天都要为他们读古文。一本论语,真的是要多熟有多熟,想默写错误都难。
唯一需要注意的也就是,沈石的毛笔字。不过这些日子,沈石没少练字,应该可以过关。
“哈哈,哥,他说他八九不离十?是八九不离十中不了吧?”
再度听到钱盛文夸张的声音,沈石发现他真心为他们难过。
看他们的屁股,坐不能坐,趴又太丢人,只能站着。
就为了嘲笑自己两句,天不亮就从热被窝中爬起来,看着自己进考场。又站了一上午,等自己出考场。这两兄弟可真是……
“要不,咱们再赌一场?”沈石试探性地问道。
“赌,你想赌什么?”钱盛文依然硬气,“咱们可不怕你!”
嘴上说不怕,但是沈石却看到他们的身体在打哆嗦。
“就赌今科我能不能考中。”沈石说。
“呵呵……”钱盛文得意的笑了,他刚想答应,然而钱盛举却问道,“你想赌多少?”
“你们有多少?”沈石反问道。
“我们……”
“哼!哪个与你赌!”
钱盛文本想说个数,但是他却突然面色大变,一甩袖子,生气走了。
这时候公孙策也出了考场,好奇问道:“他们是怎么了?”
“没什么?没钱了呗!我听说他们兄弟输了好几千贯,被他们父亲好一通打,断绝了所有的经济来源。”孔雪笠立即说道。
这家伙!真的是什么都打听啊!
“对了,贤弟既然考完,咱们是不是应该热闹热闹?”孔雪笠说完,又建议道。
“哼!色鬼!”
小狐狸十四娘不屑道。
随着她到人间日久,她是越发的了解人性。比如孔雪笠,她就十分明白这死胖子。这死胖子每次来,不是跟他们抢肉吃,便是来拉公子上青楼,是绝对的损友。
“呵呵。”沈石听到十四娘的评价,打哈哈圆场道,“孔兄,你不准备一下考秀才吗?”
沈石是真心为孔雪笠好。小狐狸喜欢读书人,他就把他向读书人身上引,也改变一下他给小狐狸的印象。
然而……
“考什么秀才。我毕竟是姓孔的。除了正科,恩科是不考的。”
得!这是位不会聊天的,直接就把天聊死了。
沈石看看公孙策,只见他的嘴唇动了动,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说“mmp”。
最后,沈石与公孙策他们还是下了馆子。考过试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成绩的公布,过不过,这才是重点。
就算是沈石觉得自己十拿九稳了,但是只要成绩一天不出来,也做不得准。
批卷的教谕也知道学生们的心思,所以卷子一收上来,便立即开始批改。
童生考不比其他考,照规矩是现场打分,最后总和评比,还有些不好的卷子,也会直接批一个不过。
并不像其他考那么麻烦,不仅有阁卷的,有批改的,还要上报什么。
童生考可以说是教谕们手中最大的权力了。
正文 第36章、科举
金华并非是多么知名的大县。甚至可以说是大宋版图上最不起眼的一波县了。金华唯一比较出名的金华火腿,那也是我大青时代的事。
由于不出名,所以本县教谕只有两个。一个便是王教谕,另一个便是崔教谕。
学生们考过,没事了。他们却还在批卷子,而且是重复劳动的检查默写的对错,两人都有些疲惫。这时,崔教谕忽然看到一张卷子,看完之后精神顿时振奋了不少,连声叫好,又叫了几声可惜,惹得旁边的王教谕抬起头看过来。
“崔兄为何如此激动。”重复劳动,王教谕也累了,放下朱笔,借此休息一下。
崔教谕抖抖手中卷子道:“此考生的帖经、墨义全对,尤其这一笔好字,我竟看不出是颜体,还是回体。”
“哦,这倒是奇了。”
童生考,一考默写,对论语是不是熟。二考经义,光背可不行,还要知道意思。三、便是文字,也就是卷面分了。
前两个还好说,但是学生的字能写的漂亮,绝对有很大加分的。而且中华自古便有字如其人一说,这也吸引了王教谕的好奇。
王教谕起身去看那卷子。
首先那卷面非常整洁,没有任何的涂改。这说明这个学生记的很牢,不错。
基本上这已经属于可录取了。
这不足以让两位教谕惊讶,会读书记的住,这本就没什么好惊讶的。他们惊讶的是沈石的字。
乍一看,沈石的字平平无奇,然而在这平平无奇中却有一份逍遥,一份洒脱。
说的文雅一点儿,就是颇有神韵。说白了,就像是某人的脸一样,越看越有味道。
“可惜了,他这字成字不久,亦未大成。真想看看大成之后,是何等神韵。”
王教谕也感慨了一下,又从头看了看卷子,果然是全对。童生考三考皆优。这样的卷子,也是他们批改老师最喜欢的。
“王兄也这么觉得?”崔教谕说完,叹了一口气,道:“可惜了,这次他若通过,以后就见不到了。”
“那崔兄的意思是?”
王教谕好笑地看着自己的同僚,他是知道自己这个同僚爱字如命。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崔教谕想了想道:“就判个甲等吧。”
王教谕想了一下,问道:“只是甲等?他这卷面,这字,判个头名,也不为过吧!”
“我知我知,他这答题,文字都是很好,但是这字,偏偏没有大成。我实在是,实在是心中忐忑。”
哈?爱字爱成这样。
王教谕不是不理解他,古代科举考试,除了答题正确外,卷面是否整洁、字体的好坏,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评判标准。
也因此有了一大帮的爱字之人。
当然,爱字不是错。可是因“爱”成“恨”,这可就不太好了。
“崔兄,童生考的学生多数年龄不大,字乃一生成就,岂是说成就成的。”王教谕提醒他道。
“这……王兄说的不错。是我因小失大了。不过这卷子还未改完,不如放放再看。”
崔教谕知道王教谕说的没错,不能因为他爱字,便压低学生的名次。不过他还是要等一等,兴许便有比沈石更出彩的呢?
对崔教谕的心思,王教谕也明白。然而,这儿是金华,不是苏杭,哪儿来的那么多天纵之才。王教谕觉得能比这份卷子更出彩的,只怕是不会再有了。
卷子很快批完,事实证明了王教谕的判断。
王教谕重新拿起沈石的卷子,说道:“此子功课很扎实,文字也是不俗,虽然不知道是哪家书院的学子,不过看的出来,却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
崔教谕认可的点点头:“确实如此。”
所有卷子都看过了,他只能认可。
王教谕继续说:“既然他有这学问,而且崔兄也认可他的字。我们不如看下他的名字后,我们可以把他叫来,教导一番,让他好好练字,说不得便出一书法大家,岂不美哉。”
古代科考糊上名字,是为了避免作弊。不过沈石的卷子做成这样,即便他们偷看了,也不会有人说他们作弊。
听王教谕这么一说,崔教谕当然不会不同意。金华怎么说也是紧挨苏杭的县,在这儿当教谕又怎么会不想自己的学生中有人一举成名呢?如果真要出了个书法大家,也是他们教化之功。
两人商议一定,这间房间就没什么可以阻止他们的人在了。
他们也是人,也有好奇心。
不过为了不破坏规矩,他们还是定下了所有的名次后,这才叫来小吏,将糊名打开。
考过之后,总是要有个名次的。这时候打开糊名是不破坏规矩的。只有看到名字,小吏才好抄写公布。
看到上面的名字后,崔教谕到是没什么反应,可王教谕却是惊到了。
“竟然是他?”
崔教谕看到王教谕那么惊讶,心中好奇心大起,问道:“王兄,莫非认识此考生。”
王教谕点点头,说:“确实认识,如果我念一首诗,你也认识他。”
“什么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是他!”崔教谕立即便知道他说的是谁了。
仰天大笑的那种狂,真是想不记住都难。
当然这也是沈石选的词够经典。如果词不好,他的名声可就不一样了。
“多谢王兄。”知道是沈石后,崔教谕立即施了一礼。
“崔兄这是?”王教谕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是谢王兄教出如此学子,我金华有福了!”
王教谕一听,有些释然,也不由地扪心自问:自己过去是不是误会这沈石了。圣人说过,有教无类。自己是不是太注重他武夫的身份了。
这就是诗会的力量了。诗会的宣传,再加上部分的“真材实料”,沈石已经是在文人圈子挖开了一道缝。
如果是过去的沈石,他们可不会反省。像什么纨绔、不学无术,基本上便是武夫的专利,特别是将门世家,说他们不是纨绔都没人信的说。
甚至有那极端的,欺负武夫就是为善。
正文 第37章、童生才气
“王兄,你要干什么?”
王教谕突然拿起笔,竟然准备重写名次。崔教谕大惊阻拦。
“崔兄既然知道他是何人。就知道我为什么不能取他。”王教谕反省归反省,但他还是更担心武人的问题。
“王兄,千万不要。已经划定了名次,这么做不合规矩。”崔教谕当然不会让他这时候再去改动名次。
“可他是武人……”
“去去去,把名次公布出去。”
在王教谕没有动到名次前,立即让小吏把名次公布。
小吏听令,拿了名次便出去张贴。
“崔兄……”
王教谕起身想取回来,崔教谕立即拦下他:“王兄,王兄。”
“已经公布了名次,可不能再改动。”
“但,但他是武人。”
“一个童生而已,有什么要紧的。”
“崔兄,崔兄。你是不知道,如果只是武人,也还罢了。但这沈石却是金华有名的纨绔,传闻很多,被称为金华最不学无术之人。”
崔教谕听了之后,差点没有一口茶水喷出来。
指了指桌上的卷子道:“这样的功课,这样的文字,都是不学无术,难道金华已经如此人才济济了吗。”
“其实我早有听说地方上对武人打压太甚。这样的童生都不取,什么样的人才可中取。”
崔教谕也是恼了。他们金华本就不出什么才子,现在好容易出了一个,他自然是说什么都要维护的。不说别的,他还想看看这个学生书法大成之后的字呢?
在官场从来都不少会做人,会做官的人,但是像崔教谕这样的人也不少。他们一旦犯心拗来,绝对可以把会做人,会做官的人克的死死的。
不过录取的名次已经确定,小吏们将录取名单誊抄在一张红纸上,上覆一张黄纸,已经是贴了出去。王教谕再说什么也是没用的了。
更何况对于沈石,他本就没多少恶意,他说那些,不过是表明他会做人,是更适应社会的人。大宋祟文抑武,他不过是环境造就下千千万个普通人中的一员罢了。
就如同外面,黄榜一贴,沸反盈天。而沈石在看到他自己的名字时,双眼立即开眼,一股才气自天而来。
才气一入眼,沈石就明白这才气来自养育他的土地。不大,差不多也就是他所在村子的土地。童生的才气也就这么多了。
不过即便这次的才气不多,却也让沈石有一种耳聪目明的感觉,观看天地之理更加透彻。浑身上下,大梦初醒一般。甚至才气入体,他体内的灵气运转也圆滑不少,增强了他对气的掌握力。
怪不得读书人常常拽的二五八万似的,这感觉真心让人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人一等的感觉。
“不可能!不可能的!沈石怎么可能考中童生,还是童生第一名。”
沈石一边接收才气,一边徜徉在幸福中,一道刺耳,有如死了爹娘的声音传来。
沈石回头一看,乐了,是钱家兄弟。这两人真是有毅力,竟然没走,一直在坚持。
而另一边,看到沈石高中头名,一些认识的,又或是不认识的全都高声欢呼,恭喜沈石。
“恭喜沈兄了。”
“沈兄真是深藏不露啊。”
众人纷纷恭贺,毕竟当沈石中了,就已经半只脚伸进了这个圈了。同窗、同年、同僚,除了第三个外,沈石已经度过了一半了。
特别是沈石中的还是头名,“同僚”不好说十拿九稳,却也比其他人更有把握,所以说他就是个文人,也绝对是没错的了。
至于钱家兄弟,死了亲爹亲妈似的,不是没有人关心他们,但是沈石没中的时候都认识了孔雪笠。现在已经是童生了,他们兄弟自然是更挡不住其他人向沈石靠近。
“好,好!贤弟大才,我就知道贤弟一定会中。”孔雪笠很是高兴。至于哭爹喊娘的钱家兄弟,无视好了。
“哼!不过是个童生,又有什么好得意的。弟弟,走!”
本来是想来看沈石不中,看沈石哭爹喊娘的,但是事实却是沈石中了。钱盛举酸溜溜说了一句,便带自己兄弟离开。
只不过钱家兄弟刚准备离开,那边公孙策竟然也中了。名次不高,但确实是中了。
“哈哈,好好!大家都中了,都是读书人。”孔雪笠乐的是哈哈大笑。
笑的钱家两兄弟只觉得他们是故意的。
“看什么看?还不快扶我们走!”钱家兄弟很是生气地指责下人道。
“是,是,大少爷,二少爷。”
“轰……好!”
然而,今天仿佛就是跟他们做对做定了似的。刚刚才转身的兄弟俩便被一片叫好声吓的一哆嗦。
“又发生什么事了?”钱盛文生气道。
“是,二少爷,小的这就去打听。”
一个下人急匆匆地去,又急匆匆地回报:“禀大少爷,二少爷,是金福寺为庆祝本届恩科,要开诗会。”
“怎么又开诗会?这帮……”
“老二,住口!你忘了柳公子说过的了。”钱盛文打断弟弟。
正所谓文有文道,武有武路。就像是后世教人考试的补习班一样。在大宋,也有人教怎么成为一个读书人。这柳家便是其中之一,不少想做读书人的人都向其求教过。钱氏兄弟便是其中之二。
而且人家教的很准,他们不过参加了几次诗会,稍有名气,便中了童生。
所以对诗会,两兄弟才会那么重视。身上有伤,很可能参加不了诗会,钱盛文才会气的想骂人。
“可是大哥,咱们身上的伤,怎么去参加?”钱盛文住口不骂,问道。
“现在,也只能尽可能恢复身上的伤了。”
这样的事,钱盛举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