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天盗墓团-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就是用根像彩虹的管子把油从高处倒到低处。然后在出油口安装一浮力感应拨片,燃油槽满了之后出油口关闭,等灯盆的油消耗到一定程度,拨片打开,继续输油,在储油室内的油用完之前,这些灯随时可以燃烧。”

    “那它们又是怎么做到自己点燃的呢?”

    “这个书上没记,但不难解释,刚才连环弩那一阵乱射,机械运转产生的热量足以点燃很多易燃物,随便带上一环,就能把火倒到这边,点燃灯奴。”

    “啧,”我忍不住赞叹,“又是个了不起的实践,这位墓葬师会是个神机匠吗?”

    “保不齐。”

    “这玩意儿不会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吧?”我忽然想到,设置这么一排路灯给盗墓贼照亮太违反常理了。

    “没人会在灯奴上做文章,小心跟着我,别乱碰就成。听见了吗,封不臣?”

    后边没声,又吓了我一跳。

    我转回头,看见疯子在那偷笑。

    丫刘叔下手真黑,疯子两边脸都血印了——他还能笑得出来真是个奇迹。

    “听见了,作家跟着你,我跟着作家,你不让我动我就不动。”

    “得嘞,你别总毛毛躁躁的,回去我给你烧一柱高香。”

    “是是是。”

    “对了,刘叔,刚才你说那索命火是什么玩意儿?”

    “疯子,你跟作家说说你刚才都看见什么了?”刘叔问。

    “你说不让回头,一开始我没回头。”疯子解释道,“可走两步之后我看见我影子在作家背上,光是绿色的,好像我后边还有个人拿着荧光棒,可你俩都在我前面。我一时紧张,回头,看见一团绿火在我眼前飘着,然后我就晕了。”

    “绿火?”我想起我也看见影子了。

    “对,这绿火就是索命火。整个盗字行里只有一次关于这玩意儿的记录。当年南派大宗李家五位高手盗掘鲁王墓,入一墓道,两旁挂满青铜面具,有嘴无眼,正纳闷,绿火升起,三人当场中了邪,剩两人呼其大名,人立刻如诈尸一样撕咬活人,结果只有一人逃出去。”

    “得亏我刚才叫的是疯子,要是叫全名,现在就完蛋了。”

    “南派有句古训:人命硬,五行全,无眼之物莫上前;青光眼,名勿唤,夺眼杀人人头悬。打那以后,人们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至于那绿火到底是什么东西,到今儿也没人解释得了。”

    “青光眼?”疯子显得很不理解。

    “你丫要是敢说白内障我就弄死你。有南派的时候还没青光眼这名词儿呢。”

    “我奶奶就是得白内障死的。”疯子道。

    “白内障能死人?”我和刘叔异口同声地问。

    “看不见东西,掉沟里了。”

    继续向前走,灯奴始终保持着一个姿态,火焰跃跃,平稳燃烧。我忽然想这些火焰是不是要跟我们争夺氧气,我们走着走着就窒息了。

    但转念一想,自从我们进来,不管是蜘蛛窝那里还是憋死狗的门后,始终有微微的风,且空气中湿度适宜,感觉上这里比拉萨市区更适宜人居住。

    不会,不会。

    我在心里默念。

    走到墓道下一个转弯前,爬头的笑声从更远处传来。好像是在提醒我们要跟上他。

    这个古怪的东西,到底想要干什么?

    转过弯,眼前的东西再次让我大吃一惊。

    那是一个大圆木,足有两抱粗,穿在一根轴上,看起来像是一根擀面杖立在墓道中央,两边留下不足半米的缝隙。

    圆木朝向我们的一边有一条一米左右长的竖开口,里面隐约折射着金属光泽。

    刘叔挡住我们,把手里即将失效的荧光棒丢向圆木开口。

    荧光棒击中圆木,口子里弹出一把快刀,由下向上,将其斩断,而后又收入口子里,整个过程不到一秒钟时间。

    “不碰到它就没事吧?”我问。

    “没那么简单。”刘叔摇头,又把我手里的荧光棒朝圆木旁边的墙丢去。

    墙上也有一道开口,隐藏在黑暗中,吐出一排钢锥,锥尖距离圆木只有不到十厘米的距离。

    “分开走,两边都不能沾。”刘叔冷汗直流,双手下意识地捂住自己的肚子。

    “你丫能行吗?”我问。

    “勒着点儿问题不大。”

    说着,他第一个走进去,侧着身子从圆木和墙壁之间走过。肥大的肚子前后距离的总和不超过五厘米。看得我直揪心。

    我跟在后面,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要命的是,当我通过第一根圆木后,我发现它不是一根,而是整整一排,一直到墓道深处。

    (本章完)

正文 第59章 人皮傀儡

    二十分钟后,当刘叔路过最后一根圆木进入前方开阔的地带时,我都为他松了口气。

    他浑身被汗水湿透,瘫在地上,肚皮一股一股的,好像一只青蛙。我坐在他旁边,身体僵直。

    我俩相对苦笑,看着疯子从圆木旁出来,才终于放下心。

    不等我们把气喘匀,墓道深处爬头又笑。

    朝里面看过去,阴森森的黑暗中,不知何时多了两个朦胧的光点儿,一上一下,飘忽不定。

    “磷火?”我想聊斋里的场景。

    “过去看看!”刘叔重新打起精神,站起来,朝墓道里面走。

    我们跟在后面,扭亮最后两根荧光棒跟着。

    大概二十米的距离,我看清那两个“磷火”竟然是两盏纸灯笼。心中蓦地升起一阵不祥的预感。

    又前进一段,疯子道:“你俩谁能告诉我,前面那他妈是人吗?”

    经疯子一说,宛如一阵电流流过全身。前方两盏灯笼后面,两个人影渐渐清晰。

    刘叔把荧光棒丢过去,两个身着大红衣裳的人赫然在立。他们手里挑着那两盏灯笼,手臂前伸,好像受人差遣正给我们照明。红色一闪和绿色的荧光掺和在一起,显得尤为诡异。

    我看着刘叔,发现他也不知所措。

    疯子抽出军刀,反握手中。

    此前我们误认为前方有人是看见那些瓷俑的时候,它们泛着白光,像极了人影。但这次不同,它们有胳膊有腿,穿的也是真实的衣服,且还提着灯笼在动,这绝对不是像。

    这会儿,他们俩好像也看见了我们,竟把灯笼停在离地三十厘米左右的地方,微微弯下了腰。

    “有身无腿,是人是鬼?”刘叔扯着嗓子高声问,声音在墓道里不停回荡。

    “他们有腿。”疯子提醒他说。

    “我还看不见?”刘叔低声道,“这叫问道,驱走邪祟。”

    两人直起腰,看着我们。

    我瞪大眼睛回瞧,见他们俩头戴黑色硬角幞头,身穿红色对襟半臂衫,衫下有土色长衣长裤,脚踏一双黑色翘头靴,整个人只露出手和脸。

    脸上五官俱全,模模糊糊的,我感觉他们在眨眼睛。

    这千年墓道里会有活人?

    唐朝的人活到现在?

    我只感觉手脚冰凉,身体有一股力量要往后窜。

    半晌,刘叔向前走去,我和疯子跟在两旁。我四下寻找砖头,但墓道里很干净,只好握住荧光棒。

    来到近前,两人再次躬身施礼。

    看着它们机械的动作,我忽然明白什么,抬头寻找,根根细丝从棚顶吊下来,牵动着两人的关节。

    “是木偶。”我说。木偶也叫傀儡,起源于汉代,在隋唐发展到巅峰,成为一种重要的街头表演形式。用在这……

    “是人皮傀儡。”刘叔强调道。

    “人皮……”

    我再次扫向它们的脸,发现它们脸色发灰,毫无生气,眼睛也空洞无神,颧骨和下巴较为凸出,面皮塌陷成坑。

    是用人皮做的?

    思考之际,两个傀儡重新站直,转回身——它们还能转身——把灯笼提起,照亮一口黑锅。

    光亮下,黑锅正在自动填满粘稠的液体,锅中央有一根灯芯。

    两只傀儡动作整齐地用灯笼罩住灯芯,三五秒之后拿开,灯芯开始燃烧,火焰不断扩大,直到盖住液体表面。

    火光照亮更大的区域,更多人影从后面显现出来。

    又是两排,又是大场面!

    突然,两根火绳由锅边冒出火花,在一片白烟中“呲呲”爬上墙壁,一人高后,沿着墙壁向里面走,在最近的两个人影头顶引燃一对火把,然后继续远去,点燃更多火把,直到落进三十米开外的另外两口锅中,照亮第三扇大青石门。

    门上仍是浮雕,距离太远看不太清楚,好像是一场盛大的皇帝出行。

    二十四盏火把和四个火盆把这截短墓道照得如同白天。耀眼的光辉里,除了前面两个提着灯笼的傀儡外,还有二十六个傀儡,分列两边,其中二十四个或跪或坐,拿着乐器,另外两个也提着灯笼,静立在门口。

    最先照亮的那两个乐佣形象为女,浓妆艳抹掩盖了陈年人皮的灰色,头发挽成飞天髻,穿着白粉色长纱衣,相对而坐,怀里抱着琵琶,左手扶相,右手轻放在弦上,双手指间都有紧绷的丝线。

    挨着她们的是两个男乐佣,穿着和打灯笼的差不多,只是颜色变成了土黄色,他们双膝跪地,双手捧笙,放在嘴边。

    再向内,还有箜篌、钟、鼓、笛等乐器,二十四个乐佣一共拿着十二种乐器,两两相对,头上也吊着细丝。

    “难不成这些乐佣还能把乐器奏响?”我大声质疑。

    “对于上等神机匠来讲,不是没有可能。”刘叔道,“原理都很常见,关键在于细节。”

    说着,两个灯笼佣转回来,弯腰抬头,露出笑容,一手把灯笼伸向我们,一手朝通道里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乖乖!还他妈会笑?!

    看来这人皮下的内部结构绝对不仅仅是关节这么简单。

    “走吗,请咱进去呢?”疯子问。

    刘叔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摇了摇头,用下巴指了指地面。然后弯腰去捡一个碎石子。

    顺着看过去,我才注意这里的地面竟密密麻麻的都是直径五厘米左右的小孔,孔与孔之间均匀排开,一直延伸到墓门前。

    他轻轻丢出石子,石子落地,在孔洞间弹动,发出清脆的响声。

    四下之后,石子停在距离我们五米左右的地方。

    响声还未散去,又有强烈的气流声混进来。听声寻找,赫然发现声音来自地面的孔。

    刘叔大惊,赶忙捂住口鼻,闷声叫道,“有毒,后退!”

    我们跟着做,可刚退两步,就见孔中喷出淡蓝色的火焰,好像是电焊的喷头。

    刘叔停下,瞪大眼睛,手从嘴巴上滑下来。

    “炼人炉?”疯子惊叫道。

    火焰足足喷射了十五秒钟,墓道温度上升了好几度。等火焰下去,再看刚刚那石块,已经碎成了渣渣。

    “这玩意儿就是你说过的地狱火吗?”我想起以前刘叔跟我罗列的最要命的防盗机关其中就有提到这蓝色火焰。

    “对,就是秦朝那些炼药师弄出来的玩意儿。瞬间爆燃,温度极高,踩上去非死即伤。”

    (本章完)

正文 第60章 唐乐舞

    灯佣把灯笼抬高,转回去照亮第一排孔,好像是让我们好好看看那玩意儿,然后又转回来,朝我们颔首微笑。

    妈的,还能和我们交流?除了不会说话,他们和人有什么区别?

    “会不会有人在暗中操控它们?”我问。

    “一千多年了,又是这么深的地下,谁能操控。”

    “爬头呢?”我又说。

    “不可能,操纵傀儡是个技术活,不是一个小怪物能干的。况且,咱已经走到主墓室的门前了,他弄一个需要人操控的机关,太丢份儿,墓主绝不会这么干。”

    “我的意思是如果它能操控这些,没准会有其他通道,如果不是它……”我想象着假如我们踏上去,火焰多久能把脚烧穿。

    “从木偶身上爬过去呢?”疯子建议道。

    “更不成,咱们遇到的是一个绝世高手。他绝不会留下这么个空子让盗墓贼钻。”刘叔边想边思考。

    “木偶身上没有喷火口,他们总不至于张嘴咬我们吧?”疯子看着笑脸盈盈的灯佣说。

    “要是咬一口能过去我也认了。”刘叔抬头去看墓道顶,那上面也有很多孔,孔中是操作傀儡的丝线,“我若是墓葬师就把机关搁在头顶,咱一路来经过反锁门、滑道、钉坑、弩机、兵刃,中原墓葬的防盗机关他用个齐,就差一样。”刘叔看着我。

    “流沙。”我说。

    “估计这傀儡的线上有重力装置,一旦施加的力量超过上限,棚顶定会损坏,落下流沙,保不齐还有毒,绝对不能冒这个险。”

    “唉……留点炸药好了,炸了它就老实了。”疯子道。

    “我们要顺着墓葬师的思路来,”刘叔说,“走到这,如果墓葬师想阻止盗墓贼,完全可以不要这些人偶吓人,只留下地狱火。”

    “有道理。”我有点明白刘叔的意思,“那假如他别有用心,会有什么目的呢?”

    “较量。”刘叔双眼闪着斗志,“墓葬师想和盗墓贼较量一番。能通过前边儿那些考验走到这儿的,肯定是精英中的精英。墓葬师设计这么一玩意儿做**********,如果来者还能解开,就有资格进墓室瞧瞧。”

    “你是说……这是一道谜题?”

    “一准儿是。”刘叔目光囧囧地看着我,好像在期待我的赞同。

    我重新打量着这条墓道,看着对面的青石巨门,两旁傀儡在火光里席地而坐,姿势停留在即将演奏的时刻,好像正在等待为君王弹奏一曲,地面和棚顶布满孔洞,金属丝线映着火光。

    “答案一定就在这二十八个傀儡身上。”我确信刘叔的想法。

    “我觉着咱可以把四个灯佣刨除在外,”刘叔得到我的肯定,有些兴奋,“门前的两个灯佣是例行公事,代替灯奴,靠近咱们这两个纯属吓唬人的,答案八成在中间二十四个乐佣上面。”

    “有道理。这样一来,需要考虑的范围就小了。”我再次观察由远及近的这些乐佣,脑袋中闪过数量、颜色、高低等线索。

    刘叔也在极力思考,疯子插不上话,坐在角落里开始磨刀,莎莎的声音在墓道里回荡。

    过了一会儿,刘叔忽然开口问道:“古代有什么乐曲是十二种乐器合奏的吗?那时候有交响乐?”

    “唐朝这叫宫廷乐舞,乐师奏乐,舞姬跳舞,供皇帝享乐。没有规定哪首曲子用多少种乐器,但二十四个人、十二种乐器,已经够皇帝设宴群臣的级别了。”

    “那唐朝有什么最后代表性的作品吗?”显然刘叔有些失望。

    “你的意思是……”

    “既然是一群吹拉弹唱的,没准答案在某一首曲子里。”

    “这我知道,”磨刀声停止,疯子插话,“有一首好像叫泥菩萨雨衣曲,很有名,我上初中的时候历史书里有。”

    “那叫尼桑羽衣曲,还他妈泥菩萨。您那意思穿雨衣过河就不自身难保了呗?”刘叔道。

    “您总急什么呢?”疯子叽叽歪歪地说,“那泥菩萨穿上雨衣肯定防水呀,过河咱不敢说,下雨天肯定没问题。”说着,他低下头继续磨刀。

    刘叔还要吵,我赶忙说道:“《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所创,属于中唐,咱之前已经推测出墓主的时代应该是初唐,所以不在考虑范围内。”

    “作家,你知识面广,知不知道唐朝初年都有什么经典乐舞?”

    我搜索记忆,缓缓道:“初唐时期的乐舞有很多,最出名的有两首,《秦王破阵乐》和《功成庆善乐》。”

    “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一首呢?”

    “这没法选,除非蒙。”我干净利落地回答,等他把话说完。

    “我琢磨着是不是假如咱们猜对了乐曲,就会有相应的舞步,地上这么多孔,像是梅花桩,按着正常的顺序踩就不会触发地狱火。”

    “有点道理,”我按他的思路想,“可即便知道是哪首曲子,咱仨谁懂这舞步啊?反正我不知道。”

    “先猜乐曲,舞步是下一步的事儿。你忘了,见招拆招,别考虑太远。”

    “两首乐曲都是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的,前者是歌颂李世民战功的武舞,后者是歌颂贞观太平盛世的文舞。没有别的提示,我不敢定。”

    “一个武戏,一个文戏……”刘叔沉吟着,“自古盗墓贼都是男的,武戏应该大开大合,我觉得武戏的面儿大。”

    “那不一定,我要是设计者我就设计成文舞,让盗墓贼在我面前扭扭捏捏地出丑。”

    “看乐器呢?”

    我脑袋中灵光一闪,朝墓道深处看了一眼,灵光随即泯灭,“琵琶、琴、笛子曲调比较柔和,多出现在文舞中,但筝、鼓和钟比较激昂,适合武舞。没法从这一点上分。”

    “那假如墓中埋的人是李世民呢?”

    刘叔突然这么问,让我有点反应不过来。

    “假如是唐太宗本人……那肯定是后者。”我说。

    “怎么说?”

    “第一,李世民登基以前是秦王,死的时候是唐太宗,秦王这个封号放在皇帝的墓门前显然不搭配;第二,相传《功成庆善乐》是唐太宗自己编的;第三,明君想让后世人记住的,肯定不是自己当年多么英勇,而是在自己治理下的太平盛世。所以。”

    “那你说……”刘叔迫不及待地打断我,“这个墓会不会真的是唐太宗的?”

    (本章完)

正文 第61章 关于墓主的猜想

    “对,”我顺着他说,“唐太宗和松赞干布哥俩儿商量好的,死了换着埋。”

    “别耍,我认真的呢。”刘叔一脸严肃。

    “到底谁耍呢?”我看着刘叔,感觉他被疯子附体了,“好歹你也是个盗墓贼,你不知道唐太宗墓在陕西九嵕山?”

    “我当然知道昭陵在那,但万一是疑冢呢?曹操有72疑冢,唐太宗为什么就不能弄一个大疑冢?”

    “唐太宗一众开国功臣都埋在那,且昭陵作为旅游区都对全世界开放了,你丫说那是假的?”

    “先别炸,听我说完。”刘叔皱起眉头。“据我所知,昭陵主墓还没有被系统发掘过,也就无法确认里面的人就是唐太宗。倒是从五代温韬开始,盗墓贼经常光顾昭陵,但也没听说盗字行里流传谁盗了唐太宗墓。”

    “这有史料记载。”

    “史料最能造假。咱解放思想地设想一下,”刘叔看着我,“你看,会不会是这么回事。当年唐太宗与吐蕃松赞干布建交,派人送文成公主入藏,人到那一看新盖的布达拉宫是个绝佳的归龙之脉,埋进去后可保佑子孙万代,回来告诉唐太宗。唐太宗听完一拍脑袋,说这玩意儿好啊!丫就埋那了。”

    “正经点儿,”我忍着没笑,“唐太宗登基之后就开始建昭陵,文成公主入藏时他都继位十五年了。昭陵不要了?”

    “你往下听。”刘叔装模作样,“墓葬师问唐太宗,你丫重新选址,之前那工程就烂尾了?跟你混的大臣们都等着回迁呢!找你上访怎么办?唐太宗说,继续建,就当是个疑冢,除了朕,别人还埋那。”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你可别瞎侃了,你当这是潘家园呢?文成公主走8年才从长安走到拉萨,到那儿那年是公元641年,就算他们发现了龙脉,回来告诉唐太宗,照这个速度回来时是649年,那年唐太宗已经埋了。”

    “有可能是后来迁的坟吗?”疯子收刀入鞘,问道。

    “你俩可别糟蹋人了!”我有点受不了了,“皇帝陵墓一建就得好几十年,什么时候皇帝死了什么时候才能竣工,说迁就迁?说埋西藏就埋西藏去?唐太宗放下皇位八年,提前动身入藏吗?他他妈一共才在位二十三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去死的路上啊?”

    “我不觉得要是唐太宗这事儿就好办了嘛,姥姥的。”刘叔坐在地上,双手捂着脑袋,“有点弄搞笑了。”

    “我觉着这个方向不太对,墓葬师要是让咱们跳舞给墓主看,莫不如弄点儿摆锤什么的,咱还真能扭扭。古往今来,哪个盗墓贼会跳舞?再者说,你丫死了之后希望别人在你坟头跳舞啊?”

    墓道里一下子陷入沉默,灯佣站起身动了动,好像站久了需要换个姿势,灯笼跟着挪了一个地方。二十八团火焰升起的热气不断提升墓道温度,之前担心的缺氧问题终于出现。

    我们下意识地远离火焰群,仍旧没说话。

    我重新打量这些傀儡,整理思路:乐舞的思考方向或许没错,但跳舞这事儿太荒唐了,如果这些乐佣提供的线索只是某部乐曲,那完全可以做成陶瓷或者石像的乐佣,这在出土文物中不是没有过。

    更多线索肯定留在傀儡身上。

    会是数字吗?像七宝莲花棺一样。

    二十四个乐佣……二十四?

    啊!我忽然想到佛教《简明净土宗词典》中记录的净土二十四件乐事,简称净土二十四乐。虽然这个“乐”不是乐曲的意思,但“乐”字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