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参天-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偷盗历来被人所不齿,但南风从来就不以君子的标准来正身自律,元安宁早就知道他有诸多劣习,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找到卖衣裳的铺子,蓬头垢面的进去,意气风发的出来,里面有更衣处,买了直接换上,里外一身儿新,好生舒服。
  “你那旧衣已经不堪穿着了。”元安宁指着南风手里的包袱。
  “我是怕水虺闻不到咱们的气息儿。”南风将包袱塞给了元安宁。
  南风自前面走,元安宁在后面跟着,读书人和富家公子走路都是直腰挺身,目不斜视。南风不然,摇摇晃晃,东张西望。
  元安宁与南风朝夕相处,早已熟知他的脾性,与世人刻意追求的持重中庸不同,南风心情好时像无赖,心情不好时才像道士,这么摇摇晃晃的走路,说明他此时心情很好。
  南风早已经饥肠辘辘,但他却不曾凑合将就,而是走了几条街,寻了城中最好的馆子,指着墙上的菜牌,“这个,这个,这个”
  二人来的早,馆子里还没有其他食客,故此吃惊的只有店主和几个伙计,南风的这幅吃相让他们怀疑南风是不是刚从大牢里放出来。
  吃,喝,又吃又喝,大吃大喝,胡吃海喝。
  与南风的狼吞虎咽不同,元安宁只吃了一碗饭和少许菜蔬就放下了筷子。
  “多吃点儿啊,看你瘦的。”南风嘴里塞满了食物,言语含混。
  元安宁摇了摇头,提起茶壶给南风倒了杯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捏着茶杯看南风吃喝。
  “你这么瘦,肯定……是饿的。”南风说道。
  元安宁自然不知道南风原本想说肯定生不出儿子,只是笑了笑,转而轻声问道,“还差多少?”
  南风知道元安宁指什么,便暂停咀嚼,定神内窥之后竖起了右手食指。
  到了饭点儿,食客多了,为免引起他人侧目,元安宁就唤来伙计,将起摞成堆的饭碗和盘子撤走。
  伙计拿空碗可以,拿盘子不行,里面还有些汤水,南风舍不得。
  吃完饭,二人没有立刻离开,自桌旁坐着喝茶,倒也不是为了探听消息,而是撑的走不动了。
  店里先后来了几桌食客,却都不是江湖中人,而是一些客商和读书人,这些人自然不会谈论江湖之事,说的都是时事和政事。
  二人现在两眼一抹黑,什么都想知道,时事和政事也急于了解。
  客商重利,说的多是当下局势对经商生意的潜在影响。
  书生迂腐,说的多是经纬政事,哪个官员做的不好,哪里的将领又不会带兵,貌似全天下的官吏都是蠢材,只有他们才能救国救苦。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帮家伙眼高手低,以智者自居,除了发牢骚,屁事儿干不了,听他们说话,无端的添了一肚子没来由的气愤不平,没什么有用的东西,听到最后南风甚至想要过去将他们踹跑。
  真正有用的消息多得自客商,不了解当下时事就没办法做生意,哪里在打仗,朝廷自哪里采买粮草,盐往哪儿运最安全,他们全知道。
  在二人离开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不少的事情,最大的消息是个好消息,至少对元安宁来说是个好消息,那就是玉璧城守住了,东魏大丞相高欢眼见自己的侄子不顶事儿,亲自出马率兵攻打玉璧,但他也不顶事儿,久攻不下,到了冬天只能狼狈撤兵。
  这个高欢气性也大,回去之后上了一口火,折腾了俩月最后气死了。
  东魏的高欢和西魏的宇文泰一样,都是朝政的实际把持者,高欢一死,儿子高澄子承父业,但儿子没有老子那么大的威信,镇不住手下的一干将帅,手下一员名为侯景的大将造反了,带着十万精兵投靠西魏去了。
  这么大一个便宜,西魏的宇文泰是又想捡山芋又怕烫手,既想要侯景的十万兵士,又害怕侯景不听话,无奈之下就去找人算了一卦,这也符合宇文泰的作风,当日把元安宁的老爹给毒死了,这家伙就请教了道门中人,把元安宁她爹的尸体停放在草堂佛寺,派僧人念经超度迷惑上天。
  这一卦把宇文泰算出了一身冷汗,侯景生于景明四年,这一年是羊年,结合阴阳命理和那一年所发生的事情,算卦的人得出了一个结论,景明四年是癸未羊年,这一年会有三羊临凡,若是换做别的羊年就成了三阳开泰的吉兆,但癸未年就不成了,癸为龙阴之水,这一念出生的三只羊都有冲日命数,所谓冲日,说白了就是夺权。
  宇文泰本来就是抢夺的他人的权力,对这种可能抢自己权力的人最为忌惮,于是就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磨磨蹭蹭的不给侯景一个准话儿,侯景一看宇文泰没什么诚意,耗不起就带兵投靠梁国去了。
  事实是不是如外面传言的这般,南风眼下也不得考证,不过给宇文泰算卦的这个人应该有点道行,景明四年的确是癸未羊年,梁国的陈霸先和在南疆称帝的李贲都是这一年出生的,他已经观察过二人气色,这二人都是冲日青龙,未曾想这冲日青龙还有第三条,这下好了,三条冲日青龙都跑梁国去了,这个梁武帝还真是个人才,不但擅长出家当和尚,还擅长引祸招灾。
  元安宁发现南风在笑,却不知道南风在笑什么。
  话说高澄掌权没多久就跑了一员大将,这还了得,高澄急于立威,就把矛头一转,不再攻打西魏,改为派兵追缴叛徒侯景,眼下东魏的大军与梁国接应侯景的大军正在寒山一带对峙。
  这个侯景当初是有地盘儿的,位于颍川附近,有七州十二镇,镇可不一定比县小,这些可都是大镇,占地颇广。
  侯景一跑,王思政瞅准机会把侯景的地盘儿给占了,王思政就是协助韦孝宽驻守玉璧的大将,此人原本是东魏将领,后来元安宁她爹被高欢逼走,王思政就跟着他跑到了西魏,这个人自然是效忠元安宁她爹的,扶持保护元安宁姐弟俩的也是此人。
  王思政占了侯景的地盘儿,这对元安宁是天大的好消息。
  西魏宇文泰可能还不知道王思政在打什么算盘,眼见王思政占了颍川,喜不自胜,连连加封,此时王思政已经官拜大将军了。
  此外,南方的陈霸先讨伐李贲也很顺利,此时已经将李贲主力击溃,李贲逃到了蛮人地界,陈霸先正在率兵清剿余孽。
  这段时间发生的大事也就这些,确切的说是时事只有这些,这些食客不是江湖中人,也不是宗派中人,三宗以及各大门派近期发生了什么他们自然无从知晓。
  未时,食客都走了,二人方才离开了饭馆儿,自街上采买了一些换洗衣物和干粮杂物,辨明路径,赶往苏州。
  九州大陆江河多是相连互通的,二人赶路之时多选河流两岸,以便水虺能够逆流跟随,担心水虺跟不上,二人也不曾全力飞掠。
  夜幕降临,二人自河畔北岸寻到一破屋,这里是一处坟场,这屋子是之前孝子守灵时居住的,而今已经很破败了,不过栖身还是能的。
  二人安顿下来之后来到河边,水虺已经跟了上来,自河边压倒一片茅草,盘伏在那里。
  元安宁比划讲说,让那水虺明白明天此时就能赶到地头儿,水虺会意,点头回应。
  元安宁转身要走,南风抬手拦住了她,“告诉它,今晚会打雷,让它不要惧怕。”
  听南风这般说,元安宁有些意外,抬头看天,天上并无雨云。
  “回到中原就会身处险境,得尽快助你晋身居山。”南风说道。
  “也不急于一时。”元安宁说道。
  “今天能做的事情绝不拖到明日。”南风随口说道,悲惨的童年自他心中留下了诸多阴影,好不容易讨到的食物没舍得吃,最后却被别的乞丐抢走就是其中之一。
  元安宁点头答应,转身与那水虺交流解释。
  回到破屋进行了短暂的休息,南风探手抓住元安宁的寸关尺,循河入海,探其灵气储量,片刻过后松手点头,“到时候了。”
  元安宁知道渡劫凶险,难免紧张,南风细心解释,宽慰鼓励。
  常言道朝中有人好做官,万事皆然,南风渡劫时无人相助,但他渡劫成功之后却可以帮助和提携他人,元安宁自然经受不住三道天雷,两道也非常凶险,最为稳妥的是只经受一道。
  元安宁自受一道,余下的两道就得靠南风承受,他乃洞渊修为,堪堪耐受。
  三更时分,二人来到北侧山顶,南风是过来人,熟知细节,站定之后就开始拧解衣扣,与此同时冲元安宁说道,“把外衣脱了。”
  元安宁虽然不明所以,却依言做了。
  “你要是愿意,还可以继续脱。”南风笑道。
  元安宁自然不愿意。
  南风脱的只剩短裤,将衣物放置远处,转而冲元安宁说道,“你受不住三道天雷,只能经受一道,第一道你来承受,不要紧张,也不要催气抗拒,只需意守丹田,余下两道我来帮你。”
  “你会不会有危险?”元安宁好生紧张。
  南风笑着摇头,“不会,我已经渡过天劫,天雷不会主动劈我,我先试着给你挡一下子,要是察觉不妙,我就不往上冲了。”
  元安宁自然知道南风是在说笑,便是这般,她仍然很是紧张。
  “准备好了吗?”南风后退三丈。
  “没有。”元安宁急切呼吸。
  等了片刻,南风又问,“准备好了吗?”
  “等等。”元安宁越等越紧张。
  “别等了,听我的,”南风高声喊道,“气发丹田,上送玄关。”
  听得南风喊声,元安宁心头一震,立刻遵行。
  气送玄关之后,天地有感,雷云开始凝聚。
  天雷如约而至,元安宁自承一道,余下两道皆由南风以身相代,三道天雷过后,雷云散去。
  由于只经受了一道天雷,元安宁便不似南风当日渡劫那般凶险难受,还能自己穿衣服。
  “让你全脱了你不听。”南风笑道,他此时只是没了短裤,而元安宁除了外衣什么都没了。
  元安宁从未在南风面前“袒诚相见”,害羞自是难免,听得南风揶揄,也不答话,只是红着脸裹衣系扣,“你早知这般,为何不将包袱带来。”
  “我就想看看待会儿你怎么下去。”南风坏笑。
  元安宁自然不会这样施展身法,好言相求,南风只是不下去与她拿衣服,多次好言相求,南风方才回去将包袱拿了回来。
  渡过天劫除了灵气可以自行运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能够凌空飞渡,经受天雷的多少只会影响日后飞升的快慢,却不会影响灵气的正常使用,居山淡紫,一次借力可掠出两里。
  初晋居山,总有诸多疑惑,南风没有得到师父的指导,此番却做了师父的事情,耐心与元安宁讲说解释,但元安宁不是道人,不得授箓,便不得修行和使用法术。
  次日,二人早早起身,继续西行,赶往宿州浮云山……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三官显圣
  南风对宿州较为熟悉,原因无他,佛光寺就在宿州,当年为了帮胖子拿到八部金身,他和胖子曾经在那里滞留了不短的时间。
  二人卯时动身,一路不停,中午时分便到得宿州城,包袱里带有干粮,本来不需要进城打尖儿,但南风想要进城探听消息,宿州是东魏大城,城里肯定有不少江湖中人。
  元安宁自然不会反对,二人行的太快,水虺想必已经被甩在了后面,得给它时间,容它追上来。
  由于这些年一直在打仗,百姓的日子过的都很艰难,与之前那处海滨县城相比,宿州城倒是大了许多,但城里的景象却是一片颓废,行人大多面有饥色,商铺摊位上也没什么像样的货物。
  二人是进城打探消息的,自然是哪儿人多往哪儿去,自街上转了几圈儿,选了一处客栈,客栈外拴着几匹马,马蹄上钉有铁掌,这表明里面有出远门儿的江湖中人。
  一进去,果不其然,有好几桌,都是挟枪带棒的武人,客栈后面还有后院,大部分武人的马匹都拴在后面马厩。
  南风习惯坐在门边的位子,进门之后随意点了些吃食和酒水,与元安宁细酌慢饮。
  元安宁长的太过貌美,那几桌江湖中人多有侧目,不过也只是多看几眼,并没有上来调戏轻薄。
  除了寻常食客,大堂里有三桌武人,还有一桌道人。
  南风得阴阳双笔点睛,开了天眼,便是对方不使用灵气亦能看出对方的灵气修为,这几桌武人是真正的武人,都有不低的灵气修为,大部分在洞玄淡蓝以上,其中一个锦衣老者还是居山淡紫。
  那几个道人坐在角落里,共有四人,多是三四十岁光景,一个年级较大的,当有五十出头,修为在升玄深红到三洞蓝气之间,穿的是上清宗的道袍。
  南风是抱着探听消息的目的来的,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客栈里倒是有江湖中人,还有道人,但这些人吃饭之时很少交谈,便是说话,也是些无关痛痒的话。
  半柱香之后,那些西魏武人结了账,去门外和后院解马离开。
  众人走后,那几个道士开始低声交谈,谈话的内容是关于那些江湖武人的,但说的很是零碎,南风只能拼凑出个大概。
  这几个道士貌似知道那些武人的来历,此时正在猜测这些武人去干什么,其中一人猜测那些武人做了叛徒,那个年纪较大的道人否定了此人的说法,‘今日便是十五,若是他们有心前去,此时便不会还在境内。’
  探听消息最恼人的就是听得糊里糊涂,那几个道人都不是多嘴之人,说过几句也就不说了,端茶漱口,看架势是准备上路了。
  若是这些道人是太清或是玉清的,南风自不会上前与他们说话,但他们是上清道人,由于离落雪和燕飞雪的缘故,南风对上清宗始终感觉很是亲近,眼见众人要走,便起身过去打招呼,“福生无量天尊,几位道友请了。”
  众人见他过来,本来就有些疑惑,听他念诵道号,面上的疑色更重,只有居山以上的紫气真人才有资格宣唱齐全道号,而南风很是年轻,穿的又是俗人的衣着。
  便是心中疑惑,那年长的道人仍然回了礼,“无量天尊,少侠是同道中人?”
  南风点了点头,“贫道授的是上清符箓,与飞雪真人有些私交。”
  听他这般说,众人更加疑惑,燕飞雪是上清宗掌教,统领上清数万道众,地位尊崇,而眼前的年轻人怕是还没有二十岁,怎会与燕飞雪有私交。
  南风抢在对方发问之前说道,“几位道友可属上清本宗?”
  “正是,请问道友道号上下,于何处住观?”年长的道人问道。
  南风想了想,微微抬手,灵气微露。
  众人都可观察气色,眼见南风显露紫气,无不错愕惊讶,不过惊讶之余对他之前所说的话也都信了,如此年轻就身拥洞渊紫气,与燕飞雪有私交也就大有可能了。
  那老道最先回过神来,直身站起,躬身补礼,“敢问真人……”
  南风抬手打断了他的话头儿,“烦劳法师帮我带个口信给飞雪真人,只说我回来了,不需告知道号,她也知道我是谁。”
  道教最重尊卑礼仪,眼见南风不想显露身份,老道也不便追问,待南风说完,躬身应是。
  “贫道离开中土已近两载,不久之前刚刚回返,不知这两年各宗与江湖上有没有大事发生?”南风问道。
  众人闻言,急忙将他请上首席,围坐周围,与他说话。
  鸡毛蒜皮的事情自然不值一提,那老道只挑重要的说,若有疏漏,另外几人就在旁提醒补充。
  令南风不曾想到的是他离开的这段时间着实发生了几件大事,第一件就是两大上古奇书出世,去年八月,黄河水灾,洪水退去之后,东魏征调民夫治水清淤,发现上古石碑一座,上刻洛书河图,齐全完整。洛书河图乃周易前身,当年周文王潜心推研,得双天八卦,后因先天八卦泄露天机,夺天造化,便被周文王毁了去,此番出现的是洛书河图全图,此等神物现身东魏,被东魏视为莫大吉兆。
  同年同月,西魏岐山惊现彩凤一只,引百鸟齐飞,遮云蔽日,县吏闻讯前往,自彩凤落处得一石匣,不敢妄自开启,急送朝廷,朝廷召集百官,于上朝时开启石匣,得无暇玉板一片,上有古字数百,召史官译对,竟是天赐黄帝的上古奇书龙甲神章原本,得此奇书,朝廷立刻昭告天下,西魏上下皆将此视为天命所归。
  第二件大事发生在去年七月至今年年初,玉清紫薇大帝,上清清虚大帝,太清洞阴大帝,先后显圣人间,但这三位神祇并没有于三清各宗显圣,而是显圣于东西两魏以及梁国各处。
  三官大帝分别于三元日显圣,天官玉清紫薇大帝显圣于东魏一处偏远山村,地官上清清虚大帝显圣于梁国建康附近,而水官太清洞阴大帝则现身于西魏皇宫上空。
  三官大帝显圣的地点与三清各宗此时的势力范围没有任何关系,显圣之前三清各宗也没有收到上界谕示,三官大帝显露法像的时间非常短暂,亦不曾留下法旨天言。
  对于三官大帝显圣的动机,三清各宗一直在揣摩推测,但直至今日也没有想到合理的解释,三官大帝显圣之前不曾谕示三宗接迎,亦不于三清各宗显圣,令得三清宗好生忐忑。
  第三件大事是梁武帝召请天下僧侣,迎请四大名寺高僧,齐聚苏州,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水陆法会,这是佛教最为盛大的法会,前后持续了三个多月。
  大事也只有这三件,这三件大事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最后一件,梁武帝对佛教痴迷成狂,已经彻底魔障了。
  仔细想来,第一件大事有两种可能,一是东魏西魏都在吹牛,就跟刘邦斩白蛇一样,其实就是个蛊惑众人的噱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确有其事,倘若真有此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两魏的当权者,因为这两部奇书都被朝廷得了去。
  第二件大事最难揣度,佛教的佛和菩萨倒是经常有显圣之举,似类似的事情道门并不多见,因为此举违背大道自然的规律,道家是不主动招揽信徒的,本是富贵之门,长生之路,这等好事,求之尚且不得,自不会主动给予。
  但事实是三官大帝真的显圣了,而且事先没有谕示三宗接迎,显圣的地点也不是三宗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耐人寻味了,此举有点儿类似于人间的御吏走访巡查,却不通知当地官吏接待。
  此事当真给不出合理的解释,若是非要给个解释,三官大帝此举貌似是在表达对三宗的不满,也可能是在给三宗施加压力,间接告知他们在天庭看来天下没有三国之分,也没有地域归属。
  想到此处,南风就有心放弃深究的念头,但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三官大帝虽然分别隶属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但他们三人却并不是仙人,他们是神。
  对于那些长生不死且有过人能力的人,世人便称之为神仙,殊不知神和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存在,仙人是道人修道飞升而成,而神则是一些特殊的人和异类直接受封而成。
  在龙门海岛时,那名为黄有亮的猴子对二人称它为仙家好生不满,立刻纠正自己是神,通过那猴子的表现不难看出,神和仙貌似并不是一堂和气。
  三官大帝是神,与直接隶属于仙人的道人相比,他们与朝廷和民众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就在南风皱眉思虑之时,那四人与他稽首道别,“真人若是没有别的吩咐,我们这就启程上路了。”
  “走好。”南风抬手还礼,言罢,忽然想起一事,“刚才听诸位说话,貌似东魏武林近些时日出了不少叛徒?”
  “实则也不能称他们为叛徒,”那老道摇头说道,“只是一些无有气节,如蝇逐臭的俗人。”
  “此言怎讲?”南风问道。
  那老道抬手西指,“那西魏的李朝宗得了天书,长了些本事,此番纳妾成亲,那些贪图天书的武人都往长安给他道贺去了……”


第三百九十六章 两不相负
  南风闻言陡然皱眉,欲言又止。
  那上清老道见他不再接话,便冲他再度稽首,转身与另外几人往北行走。
  就在此时,元安宁起身跟了出来,“道长请留步。”
  众人闻声回头,元安宁迈步上前,拱手问道,“道长可知道李朝宗纳娶的是何人?”
  “那人可不是寻常女子,乃是当今的北药王,复姓诸葛,名字倒是不曾记住。”老道说道。
  “多谢道长,诸位慢行。”元安宁抬手道谢。
  众人知道她与南风同行,便客气的冲她稽首回礼,这才转身走了。
  待众人走远,元安宁转头看向南风。
  见元安宁看他,南风就冲她笑了笑,以答谢她的善解人意,实则元安宁问的正是他想问但没问的,之所以没问,是因为一旦问了就表明对诸葛婵娟很是关心,不过想笑是真,但笑不出来也是真,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笑的非常勉强。
  “此事大有蹊跷,诸葛姑娘怕是受到了李朝宗的胁迫。”元安宁平静的说道。
  南风没有接话,倒不是他不想接,而是他不知道说什么,换作别的女人,绝不会鼓励自己喜欢的男人去见自己的情敌,尤其是这个男人现在是谁的还不一定。
  见南风不接话,元安宁又道,“早些时候那道人曾经说过今日便是十五,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