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好屠夫-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智听言,打量了一下这四人,刚才还想着与这几人素未谋面,此时再想,郑智与这几人还是见过面的,就在那梁山水泊的水面上远远见过一面,当初在沧州城外也见过面。随即开口问刚刚说话的阮小二道:“不知某与你们兄弟有何恩德?”
阮小二开口答道:“相公杀了曾家一家老小,为晁盖哥哥报得大仇,如此大恩大德,我兄弟三人没齿难忘。”
郑智此时才想明白过来,又看了看吴用,似乎也想明白当初吴用为何着急忙慌叫韩世忠入那曾头市了,人总是要讲一点感情的。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一丝的情义,也就不能称之为人了。
郑智见得阮小二一脸真诚模样,心中也就受得下这一番感恩,开口问道:“梁山水军,可以招揽多少?”
吴用听言答道:“回禀相公,梁山水军大多覆没,都在相公于沧北的战俘营里面。头领还有两人,一人唤李俊,不知身在何处,兴许也在战俘营出。一人唤张横,正是张顺胞兄,此人已经回了江州老家。”
“嗯,过得几日某要往沧北去,你们四人便随行同去吧。明日且到城外造作厂处找一个叫凌振的人,先学习一些手艺。”郑智几语,也就把这四人安排了一番。沧北船厂建造的船只可不是摆设,阮家兄弟与张顺大概也会安排在这些船上了。至于要学习的手艺,当然就是操炮。
吴用听得郑智叫这四人根他一起去沧北,自然明白是有差事,心中大喜,连忙答道:“多谢相公恩典。”
郑智摆了摆手:“不需客气了,你且回家再养几日,也同去沧北。”
“相公放心,再过几日,学生便能下地走路了,虽然还不能骑马,坐车是可以的。”吴用开口答道,从郓州回沧州,一路慢行,还在齐州,棣州停留了些时日,如今也养得差不多了。
清池城外,军营校场扩大了好几倍,五万人已经齐满,四处皆是军令口号,此起彼伏。
城外不仅是军营扩建了许多,还建起了许多民房,如今的沧州经略府如一个巨大的企业一般,开足了马力生产,自然也有更多的人到沧州来讨生活。从码头的苦力到建筑工人木匠之类,应有尽有。这些人自然也要地方居住,城里太贵,城外也就慢慢有人搭建简易的房子居住下来。
郑智带着杨再兴、岳飞、牛大、老胡几个亲兵慢慢打马在营中闲逛。一切都是有条不紊。
训练场上多是队列,新兵老兵皆有。有些新兵已经领到了崭新的甲胄,更多的新兵还是一身麻布军服,红灰相间,头上还有毡帽。
新兵选拔,自然也有制度,上等习马习射,中等铁甲步卒,下等自然就是辎重后勤。不论哪一等,基础的训练都是要合格完成的。
郑智打马一路慢慢前行,没过一处也不多看,只是走马观花。有人认出路过的郑智,自然上前见礼。没有注意的军汉,郑智也不去打搅。
待得往东边一路而去,远远看见一处巨大空场,场中几百健马飞驰,远处还有马厩,健马无数。近处则是靶场,弓弦不断。
正有一群未着甲胄的新兵围在靶场一处。
从人群之中不时射出一支羽箭,百十步外,稳稳射中靶心,又爆发连连喝彩。
郑智也是惊讶道:“新兵之中竟然也有人射术如此,某头前倒是小看了天下人啊。”
旁边几人也抬头在看,岳飞接得一句:“相公,民间习射者极少,山间猎户倒是有些高人。莫不是山里出来的猎户子弟?”
老胡忽然脚踩马镫站起身来去看,一支羽箭又从人群飞出,直中靶心,围得紧密的人群又爆发出喝彩之声,老胡也就看不真切到底是何人射出的羽箭。
“嗯,许是哪里猎户子弟听闻招兵便下了山来。。”郑智心中倒是认同岳飞所说,毕竟山里艰苦,郑智招兵的待遇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岳飞又见得一支羽箭稳稳射中靶心,也开口夸道:“当真好射术,世间真是卧虎藏龙啊。”
一旁的老胡越是看不清,越是站起身来去看,还不自觉拍打几下马匹,马蹄自然也就往前先行了几步。倒是把一旁的郑智给忘记了,自己一人打马到得头前。
郑智看得老胡一人先行,笑道:“老胡,可是技痒要与这新兵比试比试?”
却是郑智不知,老胡兴许认识新兵之中那射箭之人,所以才这般想看清楚到底是何人在射箭。
第四百二十二章 这一手差得远,一般一般
老胡听得郑智一语,回过神来,赶紧拉住马匹,回头道:“相公,我是想看看到底是何人射箭如此精准。”
郑智夹起马腹往前,口中也道:“那便一起去看看。”
几人打马往前,到得人群外围,左右百十人,差不多就是一个都曲,坐在马上倒是能看得清楚射箭之人,一脸的青涩,年纪显然不大,十六七岁模样,头上戴着一个铁盔,身上却是又没有铁甲,倒是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这少年身边还有一个中年铁甲军汉,显然便是这个都曲的都头,也是兴高采烈,口中还在大喊,叫这少年再射。
一箭飞出,郑智眼神随着羽箭往前去看,又中靶心。便是这一会已经连射了七八箭,没有一支不是插在靶心之上。左右众人纷纷叫好,郑智也跟着喊得一句:“好射术。”
反倒是此时看清了射箭之人的老胡说得一句:“相公,这一手还差得远呢,一般一般。”
郑智听言,转头看了看老胡,开口笑道:“哈哈。。。老胡,今日里你有些不对劲啊,如何见不得人射术好呢?连发连中你却还说一般。”
牛大也跟着开玩笑道:“哈哈。。。官人,老胡定然是知道自己比不过这年轻人,心里嫉恨着呢。”
老胡闻言也不生气,一本正经说道:“这小崽子射术还差了些,再过几年才有资格与我相提并论。”
牛大听言又笑道:“哈哈。。。官人你看看老胡,说话酸里酸气的,还与一个年轻后生较真。”
忽然一声尖锐的竹哨响起,头前那个铁甲汉子开口大喊:“集合,快快列队集合!”
便是这哨音一响,百十号新兵瞬间拿着长枪列队站好,便是那个射箭的少年也在队列之中站得笔直。
原来是那铁甲汉子发现后面来了几个骑士,回头看得一眼,认出了郑智。
汉子整好队列,迈步向前拱手躬身道:“拜见相公!”
一众新兵听得自己都头说得一句“相公”,皆是一脸吃惊,口中喃喃几语,哪里还不知面前这个高头大马的汉子就是那大名鼎鼎的郑相公。所有人眼神都往郑智看来,左右上下打量了个遍。
头前铁甲军汉听得身后发出的喃喃声音,赶紧回头瞪得一眼,所有人立马禁声站好。
郑智看得这铁甲军汉几眼,问得一句:“你是刘大壮?如今也成都头了,不错不错。”
这被叫出名字的军汉听言还有些不好意,答道:“小的正是刘大壮,麾下新兵操练不严,相公恕罪,回头一定再严加管教。”
便是身后众人队列之中还发出声响,让刘大壮直觉得在自家相公面前丢了脸面。
郑智听言只道:“好好训练士卒,大校之中若是表现出色,便给你加官进爵。且把都曲都解散了,把那个射箭的少年唤过来。”
“多谢相公。”刘大壮闻言,心中当真有些憧憬,便是把自己这都曲百十号人马好好操练,一定要在大校之时出得彩头。便是刘大壮也想起来,自家相公当年在渭州,也是百十号人马在大校的时候风头尽出。
待得人马解散,那少年随着刘大壮往前而来。
却是这少年目光竟然不在郑智身上,而是不断往老胡看去,直到近前,这少年还在去看老胡。
老胡忽然怒道:“小兔崽子,看什么看,还不快快去拜见相公。”
这少年“哦”了一声,连忙拜道:“拜见相公!”
郑智自然也发现了两人关系不同寻常,看了看老胡,见得老胡一脸不好意思模样,又去看了看这少年,开口笑道:“虎父无犬子啊,老胡英雄儿好汉,这小子当真没有给老胡丢脸。”
郑智此时才知道老胡刚才为何那般着急忙慌了,这射箭的少年原来与老胡有着这么一层关系。当初老胡带着妻儿在渭州追赶郑智之时,郑智后来倒是见过老胡的儿子,几年已过,老胡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
“相公见笑了,这小子本事还未学全,卖弄倒是学得挺快。”老胡连忙答道。
郑智笑道:“老胡,你这儿子不错了,这一手射术,军中可没有几个人比得上。”
中国的父亲,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对于儿子鲜少有鼓励的,只有鞭策。
牛大此时才明白过来,说道:“老胡,难怪你头前酸里酸气的,原道是你儿子啊,你这儿子看起来以后比你有出息。”
“有何出息?以后能有老子一半的本事就谢天谢地了,卖弄的本事倒是有几分,就是不知上阵之后是个什么熊样。”老胡答道。
这小胡听得父亲几句,似乎有些不服气,接得一句:“我上阵必是好汉。”
老胡听言一怒,呵斥道:“小兔崽子没大没小,此处哪里有你说话的份。”
郑智忙对老胡摆摆手,笑问道:“你唤个何名啊?”
小胡连忙答:“禀相公,小的名唤胡报国,小的上阵必然是条汉子。”
这年轻人总是愿意去证明自己的,更不愿意别人看不起。
郑智闻言,对着老胡一笑,道:“你这厮,自己叫胡精忠,给儿子就起个胡报国,兄弟之间才这么起名呢。”
老胡听言,以为郑智嫌自己儿子名字不好,答道:“要不相公给改一个名讳?”
“不改了,胡报国挺好,将来某给取个字即可。”郑智也只是玩笑一下,便是这精忠报国,郑智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转头又问岳飞一句:“岳飞,你背后可是有刺字?”
岳飞闻言一愣,哪里搞得懂郑智为何突然有此一问,愣愣答道:“相公,我背后并无刺字啊。”
这一句倒是让郑智也愣了一下,只道:“没有刺字啊,那便算了。”
“岳母刺字”这么有名的故事,原来是人杜撰的,这一点倒是让郑智没有想到。
随即郑智又道:“小胡,你可愿随在我身边顶替你父亲的位置?”
胡报国听言,哪里还有不愿意,满心欢喜,连忙答道:“小的愿意。”
却是老胡听言全身一震,面色立马浮现出哀伤,出言问道:“相公,我老胡还能战啊,二石的硬弩随随便便就能拉得百十下。”
郑智此时收了一脸的笑意,面色严正答道:“老胡,你看你这满头的白发,还是留在沧州过上几年舒服日子吧,阵前用命半辈子,也该歇歇了。你这儿子当真不错,便让他随我上阵吧,过得两年再让他娶上两房良家女,给你生几个孙子,你便在家中颐养天年,如此可好?”
郑智话语低沉,其实心中老早就想让老胡退伍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直等到此时才说出来。
老胡闻言,似乎也知道郑智心意已决,两眼泪花滚落,却还是又说一句:“相公,我老胡征战沙场二十余年,回到家中闲赋,怕是死得更早,还请相公收回成命。”
“唉。。。战阵熬人啊,四十岁的人便满头白发。你还是留在家中吧,换个权职,当个经略府守卫指挥使,你便帮我把这经略府护卫好。军中白发年长之人,以后都到经略府守卫营养老去,都交给你麾下去。”郑智话语说得极慢,便是自己也有些悲伤。
一个西北土生土长的汉子,十几岁参军入伍,与党项人打了二十年仗,上阵无数次,都侥幸活了下来。又随郑智转战几地,来去几千里,每战都在阵前。一个人这么过了一生,不知是幸福还是悲哀,更不知是民族与国家的幸福,还是民族与国家的悲哀。
左右之人,听得郑智话语,皆是悲从中来。气氛也变得极为低落悲伤。
老胡一个军汉,面对尸山血海从来不皱一下眉头,此时却是豆大的泪珠不断滚落,似乎还想再挽回一下,口中还道:“相公,我老胡当真还能杀敌,带我上阵,必然不比人差。”
“老胡,并非你不能杀敌了,只是该到你享福的时候了,我等杀敌是为何?不过就是为了百姓能安宁度日,如今也到了你安宁度日的时候了。你可不要小看了这新差事,守卫经略府可不是那么轻松的,出了差池可要拿你问罪。”郑智又道。
牛大也上前劝解一句:“老胡,你放心就是,我在阵前砍的人头,一半算你的。你便好好在经略府当值。你这儿子我也给你看好,必然让他回来给你生孙子。以后你便在家中教孙子射箭,孙子长大了也好再随官人上阵。我的儿子也送到你家去,让你教他习射。”
老胡慢慢低下了头,抬起满是老茧的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泪珠,随即翻身下马,从马后取出自己的弩弓,走上前去递给自己的儿子,随即说道:“这张弩最好用,威力不凡,百十步内能破重甲,准度极佳,以后阵前,专射军将。”
小胡似乎也懂得许多,不似之前那般跳脱,恭恭敬敬接过弩弓,答道:“老爹放心,儿子知道的,专射军将,一射一个准。”
“嗯,相公让你射谁,你便射谁。”老胡忽然又认真交代一句,想来也是想起了什么事情,怕自己儿子以后会拖后腿,便是再三叮嘱。
“父亲放心,儿子岂能不从军令。”小胡又答。大概以为是自己父亲交代自己要遵守军令。小小年轻自然也想不到太深。
老胡点了点头,也不再说话。只是伸手再去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
郑智自然知道老胡话语之中的深意,心中更是感动,当初射当朝殿前司太尉高俅,老胡也是豪不犹豫,抬手就射。这份信任与情义,已然不是普通军将之间能有的了。
便是郑智要起兵造反,老胡也会拿命跟随。
“老胡,且上马,再往前去看看骑兵操练得如何。”郑智岔开话题,此事也就到此为止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篱把酒黄昏
沧北船厂,几千原先操练的沧州步卒都驻扎在此处。
这里有不断扩建的战俘营,这里有巨大的船坞,扩建的码头上停着五条狭长的大船,有三条大船上满是施工的匠人,一根一根的桅杆被竖起,船帮之处正在加固梁架与铁板,铁板之上大概就是安放火炮的地方。
战俘营里早已人满为患,还在不断扩建,从江南来的海船源源不断运着俘虏。便是原来梁山的俘虏都已经被赶出了战俘营,如今都去与党项人杂居在了一起。
如此也算是互相监视,党项人监视梁山这些有家有室的俘虏。梁山俘虏自然也要监视着党项人。
船厂的劳工是足够的,甚至劳力有多。
郑智站在码头之边,打量着五条大船,开口问道:“冯大匠,还需再造一条大平船,不需船舱,甲板上下皆要平整,可作跑马之用。”
海运总是有一个问题,便是不能运马。上次打梁山便是用直通的甲板与船舱运马运兵,如今建造海船,郑智不免又想到这个办法,若是船上能有足够的空间让马能运动,海路运马兴许也是可行的办法。
郑智以为这个办法是自己的一个尝试,其实不然,历史上便有用直通甲板的大船运马的,便是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有专门用来运马的大船,船上甲板能跑马。
运马最大的问题其实就在于马匹在狭小的船舱内不能活动,只要解决了活动空间的问题,运马自然不在话下。
“相公要运多少马?”匠吏冯慧问得一句,也是在想到底需要多大的船。
郑智抬头看了看面前这些大船,开口直接答道:“运马之船要大,比这些船都要大,不需考虑作战问题,便是怎么宽敞怎么来,至少要能运上几百匹战马。”
郑智心中也有思虑,在这个时代,亚洲没有大势力,几百铁骑应该足以做很多事情。
冯慧点了点头道:“相公,木料都是现成,一个多月内可以下水。”
此时的船厂早已走入正轨,劳力有充足,木料之类早早就伐好。运马船要求又是极低,只需要龙骨与两层甲板,建造起来倒是不费事。
郑智点了点头,回头问道:“阮小二,此船会不会操?”
张顺与阮氏兄弟一直跟在郑智身边,此时早已被这大海船惊住了,一直不断打量着,忽然听得郑智一问,阮小二楞了楞,连忙上前答道:“相公,操船之法大同小异,此船靠海风,要想操作得当,必然还要一些懂得季节海风与海路走向之人帮衬,如此也就不难。”
郑智点了点头,道:“等这些船舾装完成,你们便上船去,熟练的船工也有,你们当多学习。”
“相公放心,我们兄弟一定习熟海船。”阮小二恭敬答道。便是另外一边的吴用脸上也多是笑意,郑智能重用阮家兄弟,吴用心中自然是极为高兴的。
劫生辰纲之初,其实主要就是五个人,晁盖吴用与三阮,便是刘唐与公孙胜也算不得多么熟悉。只有这五人才是从小认识的发小兄弟,便是三阮加入这一件大事,也是吴用亲自说服的。
如今晁盖已去,只留下这四人,这四人能都在郑智麾下效力,也算得了个善终。
郑智也不再多言,只想麾下之人能快速掌握这些大海船。回头又与冯慧道:“明日会从清池运来十二门火炮,还需造一些大吊具,把这些火炮吊到船上去,吊具需要能起两千斤重。”
要把那些大炮装上船也是一项大工程,吊具必然比当年的攻城车还要大,原理倒是简单,就是杠杆之法,却也是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好在这吊具只要造好,以后都会有用,并非一次性。
“相公,可是两千斤?”冯慧似乎觉得自己听错了一般。
“两千斤,你且快快差人去办。大炮明日就到了。”郑智答道,心中也知道这吊具倒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造型与投石车差不多,只是要大上无数,木制的器具,要扩大当真不那么简单,便是如盖塔搂一样,一层一层加大基础,才能把如此重的东西吊上甲板。
冯慧听得郑智话语,连忙拱手下去安排。
郑智如此快速的安排这些事情,心中大概已经有了什么想法,大船出海,若是不做生意,那还能干什么?
必然是劫掠,至于劫掠谁?
答案也只有两个,从渤海而出,一个目标便是朝鲜半岛,另外一个目标自然是日本。朝鲜半岛才刚刚统一不久,王氏高丽灭了新罗百济之后建立了高丽王朝,如今正是十四岁的仁宗王楷刚刚上位,倒是比较安稳,过得三四年才会爆发极为严重的外戚叛乱,。
日本此时正值鸟羽天皇与白河法皇之间的权利斗争之时,不过也是比较安稳之时。
两地皆是比较和平的时期,劫掠起来自然也就会比较有收获。日本还有一个储量巨大,而且易开采的银矿,石见银矿。虽然此时还未被人发现,却是郑智大概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情。
对外战争永远都伴随着利益,大船巨炮自然也该有其发挥的余地。
郑智看着面前这些大船,心中也是知晓,一切还只是一个开始,一切也就从今日开始。
清河城今日来了一对中年夫妇,这两人一路从青州到得沧州,虽然不远,却是两人皆是步行,一路也是风尘仆仆,两人只带了一个小厮。
夫妇二人到沧州清河,先找了一个客栈安放了行礼,便沿路打听直往经略府而去,显然是来拜会郑智的。
到得经略府门口,中年男子一身儒装,见得门口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上前拱手道:“老人家,在下赵明诚,从青州而来,特来拜会沧州郑相公,还请老人家通报一声。”
却是这老汉听得称呼,面色似有不悦,只道:“相公不在家,你过几日再来。”
这老汉自然就是老胡,卸了战甲,任了这经略府守备指挥使,手下虽然也有百十号人,却是自己闲不住,亲自跑到了经略府门前来站岗。
赵明诚何许人也?其父赵挺之曾经也做过尚书右仆射,更在蔡京之前,只是党争之时失了势,连带一家老小皆被蔡京去了官身。如今在青州隐居已有十年不止。到得今年,这赵明诚也有四十一二岁了。
其实老胡也不过这个岁数,但是两人面相对比起来,却是相去甚远。这赵明诚倒还是一副正常中年人模样,二十多年战阵的老胡已然看起来是个老汉的模样。可见两人生活状态的差别。
赵明诚听言,从怀中拿出一个拜帖递给老胡,开口说道:“那便劳烦一下,把这份拜帖转呈到郑相公桌案之上,过两日在下再来拜会。”
赵明诚态度倒是极为客气,老胡接过拜帖只道:“便与你呈上去,待得我家相公回来看见,再差人去找你。”
老胡说完,赵明诚正欲多谢,又听老胡问道:“你投宿在哪个客栈?”
赵明诚连忙答道:“多谢多谢,在下投宿在城南豪客客栈。”
“客气!”老胡答道,虽然老胡语气比较生硬,倒是这差事极为负责,迎来送往本也不是老胡所擅长的,但是老胡也在极力做好此事。便是这大门本也不需老胡亲自来守,奈何老胡实在闲得无聊。
赵明诚又拱了拱手才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