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扫明-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晚了,登州营五千员战兵不断涌入城内,城内的清军满打满算也就一百多人,在这种危急时刻发挥出的战斗力也十分有限,根本对登州营的兵士们造成不了任何威胁。

    一脚踹开参领府的大门,王争带着亲兵杀了进去,赶到最里面的内房,听见传出来的女子尖叫声,兵士们立即破门而入。

    那清军参领额前光秃秃的,脑袋后面束着一根丑陋的金钱辩,反应倒不慢,破门的前一刻便跑到床头拿起虎头大刀,赤着膀子迎上来。

    这内房最多也就三十几平米的样子,但却挤着十几二十个登州营的战兵,大家手里拿着长枪根本施展不开,居然被这鞑子参领砍伤两个。

    “哈哈哈,明狗,还有谁敢来!!”

    这鞑子参领兴奋的双目赤红,嚣张的不可一世,王争皱了皱眉头,握住刀正准备亲自将其解决,不过刚走出几步,却听到“轰隆”一声,这鞑子参领轰然倒下。

    诧异的看过去,见到方翠的手里握着一支带血的剪刀,她瑟瑟发抖的蜷缩在床的角落,只是不断的低声抽泣。

    “唉。。。”

    登州营兵士们的心情瞬间又压抑下来。

    “将军,城内的清军都已经肃清,鞑子都是当场格杀,二十几个人扔下刀投降,卑职见他们是汉人,便制止了兵士的举动,特来请示将军。”

    忽然,昌尤快步走了进来。

    昌尤那次违反军令,多亏了众军士和百姓的求情,就连回到家中玉儿和王刘氏也在旁敲侧击,这才得以免罪。

    其实话说回来,昌尤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王争也并不想真的杀了,也便是顺坡下驴,给他在巡检司安排了个小头目的位置从头干起。

    前段时间,王争升任副总兵,巡检司的那一批盐丁尽数转正“官兵”,昌尤自然包括其中,摇身一变,成了登州营正兵的一名队官。

    现在的昌尤,则是登州营战兵哨官,管着一百多员正兵。

    王争道:“都砍了,衣甲扒下来带上。”

    “卑职明白!”昌尤立刻一抱拳,小跑着出去下令。

    由于计划完备,中左所驻城没有一个清军跑出去,所以登州营上岸的消息一时半会还散发不出去。

    以这个时候的传通速度来看,即使后来被发现,想要传到已经深入边关的皇太极耳中,最快也要七八日的光景,登州营有充分的时间深入。

    金州城是不能去的,倒不是怕攻不下来,不过这金州对于鞑子来说并不重要,几次屠杀后甚至可以说是可有可无,攻打金州城动静是大,但起不到想要的效果。

    最有可能的是皇太极挥手发回来一道谕旨,派附近的清军合围登州营,到时候可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师向东

    说起深入敌后,王争第一个念头就是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清军这条毒蛇的七寸在哪,自然就是——“盛京”。

    不过在和军议司众多参谋与将领商议过后,王争意识到,这个法子想的很美好,但却不切实际。

    首先这次战争只是入口之役,并不是事关国运的松锦之战,皇太极不会尽起倾国之丁来打一次入口之役。

    其次盛京是建奴权利中枢所在,清军起码会有那么一两支兵马驻守,对于如今的登州营来说,仅仅是这一两支的兵马就足够头疼,最大的可能是盛京打不下来,所有人都要搭在那里。

    既然奇袭盛京不可取,那就要退而求其次。

    王争这次带着登州营来辽东,可不是为了观赏风景,打一些无关轻重的小城小庄来的,他要让建奴彻底的伤筋动骨。

    这次登州营的最终目的,其实是在极东之地的建州卫。

    建州卫,那里是建奴的老家,也是他们兴起的地方,万历三十一年起,老奴酋努尔哈赤兴建城堡于此,定名“赫图阿拉”。

    虽然眼下清朝的国都是盛京,但在大部分八旗子弟的眼里,真正的兴运之地,还是赫图阿拉。

    即便是如今,皇太极即为称帝时,也将赫图阿拉亲封为“兴京”,寓意为“龙兴之地”,很显然,那里在所有鞑子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攻打盛京,更多的是对皇太极的影响,而攻打这个地方给鞑子造成的影响却是以全族来衡量。

    试想,若是努尔哈赤的启运之地被毁,宗族被杀光,甚至祖坟都给刨了,上到奴酋皇太极,下至每一个建奴,他们会是如何想法?

    况且之前已经打探清楚,现在建州卫那边并没有多少清军驻守,居住的大都是奴庭亲族成员,这可是一块肥肉。

    登州营并没有在中左所地界久留,修整一晚与其余诸部会和后,王争便是下令全营开拔,务必要悄无声息的潜入到建州卫。

    这个时候,登州营平日的训练成果便是显现出来,登州营彻夜兼程、悄无声息的溜过金州,大约在七日左右,总算是来到险山堡。

    这里原是明军驻守的屯堡,但被清军攻下后,清军将堡内居民尽数内迁,毁城而去。

    这是强制性的,不论你愿意不愿意,都要走,要是实在不想走的,那也行,你可以把你的脑袋留在这里。

    所以当登州营的兵士们抵达这里时,乍一眼看上去,没人觉得惊讶。

    登州营走的基本都是海边,虽说会多绕一些路,但胜在绝对安全,一路而来别说遭遇清军,就连斥候马兵都没看见一个,只是一片片的断壁残垣。

    有些是原来村落居民被迁走后留下的破落房屋,有些则和这险山堡一样,曾是大明军将驻守的所在。

    不过这所有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在这片片黄沙之下,兵士们只要稍稍搜索一番,总是能轻易的寻到凄凄白骨。

    所以现在看见的兵士们早就司空见惯了,根本懒得费力气去搜寻,这些地方自打被清军毁了就一直荒废到现在,不会有敌军和任何有用的东西。

    看了一眼即将落山的太阳,兵士们都是大口喘着粗气,连续赶路这么多天就连董有银、黄阳这几个千总将官都有些吃不消,别说其他的兵士们了。

    当即,王争下令在这险山堡遗址上安营扎寨,第二天的夜里,登州营再次踏上了东进的道路。

    过了险山堡就是宽甸了,王争带着兵士们先后经过长奠堡、永奠堡、大奠堡、宽奠堡等地,这些地方比起险山堡也好不了多少。

    还是从被救下的辽民口中了解到,这宽奠六堡是万历年间的辽东总兵李成梁所建,互为犄角,驻重兵防之,原本用意就是为了防止女真做大危及边境。

    不过时过境迁,往日威名赫赫,让建奴谈之切齿的宽奠六堡,早已被疯狂的清军毁坏殆尽,如今剩下的不过是掩埋在枯骨黄沙下的不甘忠魂罢了。

    经过宽奠六堡再向东,就来到了建州卫的地界。

    其实真正来说,现在已经没有建州三卫这个建制了,早在老奴酋努尔哈赤立国后金的时候,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将其废除。

    进入建州卫地界后,登州营的速度慢了下来,夜里赶路,白日休养。

    。。。。。。

    就在王争率登州营已经深入建奴腹地的时候,中原剿匪却传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捷。

    自从洮州兵败后,除李自成亲统的六队,张献忠、混天星、罗汝才、过天星等一些有名望的义军首领纷纷降明。

    洪承畴料定自成必奔潼关,孙传庭审时度势,两人定计,设三伏于潼关南原,官军每五十里立一营,同时下令临洮总兵曹变蛟率部断其尾。

    十月的时候,李自成果然率闯部赶到潼关南原,官军伏起,闯军措手不及大溃不止,死伤遍野。

    有传言闯贼李自成在此役中身受重伤命不久矣,就连妻女都失散了,闯军辎重俱失,李自成仅与刘宗敏等七骑突围,匿于商洛山中没了声息。

    洪承畴和孙传庭立即将捷报盖上加急大印,八百里上呈到京师,朝野欢庆,街巷炮竹声彷如春节一般,人人皆言流寇将覆,天佑大明。

    崇祯皇帝看着两份急报摆在自己眼前,他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

    这两封急报都盖着八百里加急大印,一封是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大破闯贼于潼关南原的捷报,另一封却是清军深入京畿各府,一路攻城拔寨,丧师辱国,各地连连告急的呈文。

    这个时候,崇祯早就把深入敌后的登州营忘干净了,他揉了揉生疼的脑袋,叹了口气道:

    “承恩吶,你说,朕该如何决断。。。是让洪承畴继续搜捕闯贼,还是调他回防京师啊。。。”

    王承恩想了想,躬身说道:“皇上,京师不是有卢督臣率各镇勤王大军正在赶来,想必就快到了。”

    不等王承恩的话说完,崇祯起身怒声道:正在赶来,正在赶来。。。”他重复几句,拂袖喝道:“不要再和朕说这四个字,朕早就烦了!”

    王承恩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连声道是。

    说着,崇祯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回身道:

    “传旨,命高起潜为监军,统率关宁军与卢象升的各镇援军会合,督促卢象升进军!”

    王承恩心里咯噔一下,他对高起潜这个人很了解,分明是个胆小如鼠、心胸狭隘之辈,让他去做监军,王承恩于公于私都是不愿意的。

    正在迟疑,却听崇祯加重语气“嗯?”了一声,王承恩立刻趴在地上,连连叩头道:

    “遵旨,奴婢这就去拟旨。”




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

    高起潜为监军,十月底,督关宁大军十几三万,号称五万出京,兵未至,皇令先到。

    原来是崇祯皇帝下旨,严令总督天下兵马的卢象升不可贻误战机,速与建奴决战,将其驱赶出京畿之地,以保社稷平安。

    卢象升接到圣旨,仰天哀叹,连道不可,欲与崇祯平台相见,但崇祯不许,反倒再次下旨,令卢象升速与建奴决战。

    不得已,卢象升召集众将连连商议后,定下十一月份出兵。。。。。。

    就在卢象升整军备战的时候,千里之外的建州卫,被建奴尊号为“兴京”的赫图阿拉城十几里外皇觉寺。

    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一座雕像建在皇觉寺不远处高耸而立,虽饱经风霜,却坚挺依旧,这座雕像的主人骑着高头骏马,披着八旗铠甲,头上戴着的也是避雷针头盔。

    下方用满文和汉文刻印着数个大字,这时候一支约莫数十人的小队伍悄悄行进到这附近,见到四下无人后这才将目光放在这雕像上。

    只见这雕像下刻着的赫然便是——“天眷大清文武从昌运高皇帝”十二字。

    即使是再不明事理的人,见到这一行小字也能明白这座雕像代表的人是谁,正是让天下汉人提起便咬牙切齿的老奴酋努尔哈赤。

    王争抬起头看着雕像上神态自得,自信环身的努尔哈赤,却是狠狠的啐了一口,正要下令将雕像砸毁,却立刻意识到如此去做的大为不妥。

    这是在清朝皇觉寺门前的奴酋雕像,砸毁的动静太大,难免会打草惊蛇,不能为了自己一时的快意断送了全盘谋划。

    登州营自从进入建州卫地界后,便规定了行军路线。

    王争统带两总,其余三总分别由黄阳、董有银、高亮三将统带,白日进入深山扎营,夜晚走出行动。

    这么做虽然安全性大大提高,却使得登州营潜入到赫图阿拉城下比预期多花了一倍的时间,到了现在,除了最后三日的保命粮以外,登州营只剩下了十天的粮食。

    这个消息被王争封锁下来,只有登州营的高级将吏才知道,他们每一个都清楚的明白,这次登州营真的是背水一战。

    这是场豪赌,若胜,可以大捷闻名天下,若败,自当身死名烈,王争尽管敬仰,但心中却不想当个受万人敬仰的烈士,他的野心大着呢!

    若是攻不下赫图阿拉,那整个登州营的精锐将尽数丧失在建州,以往拥有的一切,都将化为过眼云烟!

    登州营这个大机器用超负荷功率在运转,这造成的效果也是建奴绝对意想不到的,仅仅用了三天,登州营各部便完成了在赫图阿拉城外的合围,而且逐渐逼近。

    十月二十一日,登州营秘密将皇觉寺封锁,扣押寺内所有僧侣后,这里便临时成为王争召集众将的地方。

    王争穿着铁甲在大雄宝殿上来回踱步,看了一眼神像,回头问道:

    “亮子,你说的可是真实情况,这消息若是不属实,大家可全都要死在这里!”

    高亮听到后,立刻抱拳道:

    “禀将军,末将所说都是实情,据军士们连夜观察,赫图阿拉城并没有实行宵禁,而且就连夜晚,也没有关闭城门!”

    见到众人惊异的神情,高亮怕大家不信,又是保证道:

    “末将愿立下军令,若情况不属实,便不回登州!”

    王争点点头示意知道了,但心里仍然不敢相信。

    他已经料到赫图阿拉有重兵防护的可能性很低,但是绝不会想到,建奴竟然自大到这种地步。

    事实上,王争早先已经在寺院的和尚口中了解到虚实。

    清军在赫图阿拉城内驻军并不多,只有镶黄旗甲赖额真一名,被皇太极封为“兴京将军”,下辖牛录额真十名统带清兵三千。

    除此之外,城内还有巴牙喇护卫营三百余员,不过自从迁都后,巴牙喇营唯一负责的便是汗王宫内的努尔哈赤亲族,向来在汗王宫内不出一步,对于城内情况更是不闻不问。

    经过数十年的鏖战,清兵早就不将明军放在眼里。

    在他们的印象中,赫图阿拉这个名字代表的是“天眷兴盛”,就连一些八旗族人都是禁忌,更别提中间还隔着大半个辽东的明军,就算前线后撤几百里,他们也不可能打到这里来。

    不过这三千清兵与一个巴牙喇护卫营,还是足够头疼,若是强攻不说能不能攻得下来,损失惨重是一定的。

    如今得到赫图阿拉城根本没有设防的消息,王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好像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块硬骨头,没有人敢去啃上一口,等你狠下命来上去啃了一口,却发现是一块肥肉。

    王争同众人细细的讨论如何才能以最小的损耗拿下赫图阿拉,毕竟这里虽然不设防,但在城内的也是三千清兵,不比三千水贼。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出来的都是久经阵战的精锐,人数又多于清军,所以大家并不惧怕清兵,都是跃跃欲试,不断的请战。

    将领们激动是因为看见了天大的功劳可以夺取,但身为主帅的王争却需要审时度势,尽管心情一样激动,却要尽力去平复。

    商议半日,最后还是黄阳提出一个点子。

    赫图阿拉城内住着的是努尔哈赤亲族,城外也住着上万人,这些人多是一些不被待见的汉人、蒙古人。

    这些人在城外整日车水马龙的热闹,登州营兵士想混进去也很轻松,只要搞上一身破破烂烂的衣物套在身上,那些守门的旗丁怕是都不会仔细瞧上一眼。

    城虽然进不去,但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到城下却很轻松。

    这个点子提的极好,王争沉吟半晌后也是采纳下来,又在众人面前夸赞了黄阳几句,不过他仍是不骄不躁,并没看出来什么十分高兴的神情。

    赫图阿拉不似盛京那样有八道城门,只有两道城门为镶黄旗驻守,城楼也并不算高大,顶多只有十丈左右,这与城高池深的蓬莱城形成鲜明对比,。

    王争不明白,从这样一座简陋的城池走出的野蛮政权,居然能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从这种落后地方走出的军队,竟然能号称战无不胜。

    归根结底,还是现如今的明朝腐败到了根子上,崇祯皇帝即位后虽然勤政,但终究大厦将倾,难以挽回。

    若王争没有来到这里,现在这赫图阿拉城下仍旧会一直相安无事下去,直到鞑子入主中原。。。

    潜入的行动中虽然战士们刻意避免与外人接触,但天下终究不会有太过顺利的事,就在第七天。

    登州营刚刚完成合围潜入,王争还没来得及下令总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进城不封刀

    一名登州营兵士外身披着单车,车上是麻袋装着的砂土,低眉顺眼的从南门而过,顺道看了看城内外的镶黄旗清兵分布。

    “嘎吱。。。嘎吱。。。”

    单车的木轮碾在石板路上,发出不堪重负的声音,两名身穿镶黄旗缀丁铁甲的清兵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眼前任何风吹草动。

    听见这嘎吱声音,其中一个清兵忽然打了个哈欠,顺带着朝这边捋了一眼,这一眼就坏事了,眼前这民夫摇摆正有一褛鲜红色的短摆露出来,而他还浑然不觉。

    那清兵用胳膊肘怼了身旁的清兵一下,指了指这民夫,紧跟着向前几步,出声喊道:

    “前面那个汉狗,怎么外面套着破衫,里面却穿着红衣,怕有人抢你的不成?”

    被叫住那登州营兵士浑身一顿,顿时直冒冷汗,但是左想右想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只好讪笑着回身道:

    “大,大爷。。。小的就剩下这鲜艳点的衣裳了,高抬贵手。。。”

    一个镶黄旗的清兵哈哈大笑起来,忽又变得狰狞起来,指着鼻子骂道:

    “不知道汉人与猪狗不得穿鲜衣的规矩不成,不过你要是脱下来,我心情好倒是能饶你一条狗命!”

    推车的登州营兵士神情一僵,握在单车推把上的左手不经意间捏紧起来,站着没有吭声。

    清兵呦嚯一声,拿着虎枪上前比划一下,本以为这汉狗会吓得屁滚尿流,却发现这人异常冷静,看过来的眼神也不太对劲。

    “你到底是什么人?”

    问出这话的时候,两个守门清兵举起虎枪冲着推车那登州营兵士,步步紧逼,正要将其抓过来问个清楚,却忽然感觉环境不太对劲。

    不知何时,围过来不少同样是衣衫老旧的民夫汉狗,但这些人却是神采奕奕,看起来精气神十足,眼神中带着明显的刻骨杀意。

    “你们,汉狗!你们要做什么?”镶黄旗的清兵即使过的再安逸,这点反应还是有的,当下便是大喊着往城内跑:

    “暴乱,汉。。。呃。。”

    本来他要喊出来的是汉狗暴乱,快关城门,但刚叫出几个字便戛然而止,声音根本传不到城楼上。

    起初推车那民夫正是登州营战兵哨官昌尤,他将早隐藏好的钢刀捅进镶黄旗清兵后身,捂住他的嘴低声道:

    “做什么,寻仇!”

    。。。。。。

    皇觉寺内,王争正焦急的在大雄宝殿内等着合围的消息,战机稍纵即逝,不可延误,忽然,听到越来越近的脚步声。

    王争惊喜异常,连忙迎了出去,却见是昌尤麾下的一名队官,这队官跑的匆忙,这殿外的台阶又多,最后甚至是手脚并用的爬了上来。

    上前扶住他,王争急声问道:

    “如何,可有消息了?”

    “将军,昌哨官在南门外被鞑子发现,迫不得已只好杀了守门的清兵,南门外已经乱了,黄参将让卑职立刻来请示将军,如何。。。。”

    话还没说完,王争便是拉着这队官一步几个阶的跳下去,毫不犹豫的对下面待命的马兵吼道:

    “传本将的军令,总攻!!”王争吼完,全卓立刻带着马兵们翻身上马,正要离开时,却见王争缓缓朝他们揖身。

    “诸位兄弟,全营生死,尽悉一战,我王争将披甲带队,在此先行拜托诸位了!”

    所有的马兵原本几乎都是辽东人氏,这次反攻他们本就是大块人心,见得王争如此,他们更是虎躯一震,齐齐抱拳,高声吼道:

    “愿随将军死战不休!!”

    马兵们将包裹马脚的厚布去了,自皇觉寺外,分成数股疾驰奔出。

    他们不再考虑什么隐蔽性,也没有其他的顾虑,所有人都使出吃奶的力气,脚上的马刺不断刺激马腹奔赴登州营各部,手也不断拍打马背。

    马兵风尘仆仆赶到南门外,高声喝道:

    “将军令,总攻!!”

    没过多久,另一批马兵赶到北门,还没见到人便此起彼伏的喊起来:

    “传将军令,总攻赫图阿拉!!”

    “生死存亡,尽悉一战!!”

    “将军督阵,我等当舍生忘死,以报大恩!!”

    随着马兵们将军令通传各部,赫图阿拉城外蓦然响起连绵震天的喊杀声,城墙上巡卫的镶黄旗清兵看过去,顿时睁大了眼睛。

    方才还是秩序井然的城外,此刻已然变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无数明军手持长枪、钢刀,正声嘶力竭的朝这边冲来,守门的清兵牛录额真揉了揉眼睛,再三确定这不是幻觉后,当即吼道:

    “还愣着干什么,快关城门,还有,速去通禀甲赖额真!!!”

    不过这牛录额真的命令并没有立即得到实行,等他趴在城墙向下望的时候才发现,不知何时,守在城门处的十几个人都已经横尸在地,无数的明军源源不断的涌了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