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真不够。”却是曹国舅接过话头儿。
  苦笑着看向三人,“潘国为跟你们说大郎起码要一千万贯吧?”
  “可那是两个月前,没算野猪岛的投入。”
  “野猪岛?”三人一怔。“什么野猪岛?”
  “就那个巴掌大的小岛!”曹国舅一指海上的孤岛,那个岛才是真正砸钱的地方。
  “天勒!”王咸英望着海上那个丁点儿大的小岛。“这么点地方就要那么多钱?”
  言语中尽是不敢相信,可是却没一点意外。
  没头没脑地嘟囔一句:“看来,还是陛下了解大郎。”
  “嗯?”
  唐奕一声轻疑,“什么意思?”
  只见王咸英回过神来,从怀里又拿出一张东西。
  “陛下说,唐疯子行事,从来没有一个定数,说要一千万,弄不好就得花出两千万。”
  “所以,让我把这个给你。”
  唐奕接过一看,僵在当场。
  那是一张华联铺朝廷专用的大额兑票,面值是,一千万贯!
  “陛下说,这个钱不用你还,朝廷来还,算是他欠你的。”
  ……
  欠我的?什么意思?
  遣散费?安家费?还是补偿款!?
  也许唐奕此时有点偏激,可是,他总觉得,这一千万他要是接了,从今往后,观澜商合与他,可能就只剩下分红时那一点点关系了。
  刚刚王咸英说什么永远都是他的观澜,什么官家的承诺,早就抛之千里之外。
  他又不傻,一国之财政,掌握在一个商铺手里,而这个商铺又掌握在一个疯子手里。哪个皇帝都不会放心。赵祯如此,他也是理解的。
  可是,他想不明白,拿去,那就拿去好了,何必又拿一千万贯来打我的脸!?
  如果他们只是君臣,这样自然合情合理。可有那么简单吗?唐奕宁愿赵祯什么都不说,或者只说一句:这个我有用,给我吧!
  因为,那才是父子之间应有的默契。
  “呵呵,当真是,人走……茶凉啊!”
  寂寥地转身回到竹楼之中,留下满院子的人怔怔地看着唐奕的背影,不知道其哀从何来,叹从何出?
  ……
  入夜。
  唐奕坐在窗前发呆,还在为白天的事烦心,福康来到他的身边。
  “怎么了?一天都是闷闷不乐?”
  唐奕回过神来,“没怎么,就是想起好些以前的事儿。”
  “什么事?和我说说行吗?”
  唐奕轻轻一笑,让出地方让她坐在身边。
  “都是些琐碎小事。记得第一次见你的父皇,我张嘴就说什么渠道为王,要掌控大宋的运输命脉。”
  “把你父皇吓的,以为我要造反呢!”
  “呵呵……”福康听的咯咯直乐。心道,可惜当时没机会看到,想来一定是很有趣的。
  “还有呢?”
  “还有?”唐奕不着痕迹地抓起福康的小手。“还有一次,他让我去帮忙搞定张贵妃,自己却躲在屏风后面听墙根。”
  “你也知道我那个冲脾气,当然没什么好话,结果张贵妃没怎么样,倒是把你父皇惊的差点没把屏风扑倒了。”
  “哈哈哈哈……”福康笑的不行,真不知道唐大郎和父皇还有过这么有趣的一段。
  “还有吗?”
  “有啊!”要是说他和赵祯的过往,唐奕能说上三天三夜。“记不记得?有一点我夜闯宫门去见你爹,结果让他拿鞋给揍了出来。”
  “记得。”
  福康一边笑,一边道:“当时你还强撑着说,说他老人家失去理智了。”
  “可不是失去理智了!”唐奕扁着嘴道。“哪有皇帝扔鞋的?”
  福康自然要为父皇说话,“那也没有臣子半夜冲进宫去,气得皇帝扔鞋的呀。”
  “也对,那算我自找的吧!”
  “诶……”
  说到这里,唐奕不知为什么顿感无趣,长嘘一声,望向夜色中的亚龙湾。
  “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
  福康静静地看着他,说了这么多,她哪还听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回不回得去,我不知道,不过有一点福康很肯定。”
  “什么?”
  “大郎没有变,父皇也没有变。”
  唐奕闻之,心口好似堵了一块大石。
  “我们都没变,那到底什么变了呢?”
  这个问题福康回答不了,只能唐奕自己去解开这个心结。
  转头见案上一本小册子,“这是什么?”
  “你父皇让王咸英稍来的观澜大账。”
  “那你为什么不看?”
  唐奕回来之后,就随手把账本丢在那里,未曾看过一眼。
  唐奕冷笑,却是不答。
  已经拿走了,还给我看这东西有什么用?
  他不说话,福康只得自顾自地打开,自顾自地念了起来。
  她是唐奕的人,同时也是赵祯的女儿,她不知道怎么化解父亲与爱人之间的矛盾,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做一点事情。
  福康固执的想着,父亲让唐奕看这本账,想来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吧?
  夜空下,一个少女柔声细语,朗读着枯燥的账目。
  唐奕斜倚在竹榻上,观海、赏月、听涛,好似根本没听少女的诵读。
  只不过,心中却在盘算:
  通济渠通航一年了,为何所得甚少?
  ……


第768章 给魏国公的信
  通济渠通航一年有余,连通汴水以南的淮河、长江,进而通达荆湖两路、川蜀、江浙、淮南、福广等沿海市镇。
  而北通黄河、洛水,使得西北诸路,以及黄河沿线近百州府相通。
  说句夸张一点的话,如果不考虑江船海船的限制,现在的大宋从涯州发船能一直开到西京去。
  可以说,南北水道之咽喉、大宋航远之命脉,全系一渠。
  当初修渠之时,唐奕就是引入的后世高速公路收费理论,在这条枢纽之渠上收过路费来收回成本。
  这件事,看上去有点惊世骇俗,而且有点傻,毕竟私人出资修路、修河,大宋可是没有过的。
  可纵使投入千万之巨,但是别说是唐奕了,就算是曹国舅、潘国为这些不懂行的人也一看就明白,这事不可能赔钱,而且是大赚特赚的一笔买卖。
  曹佾曾精算过一笔账,通济渠始成,大宋每年有近四成的漕运要走这条水道。
  四成?那得是多庞大的一个数字。
  可是,赵祯传的账目之中所载,通济渠这一年,观澜只收了三十多万贯。
  闹呢?特么这账是谁会的?文扒皮?当老子不识数啊?
  ……
  福康但见唐奕脸色数变,可不知道他在纠结什么,不过却是说明他实实在在地听进去了。
  继续脆声念叨,虽未亲看,但唐奕也是被动听了个大概。
  直到最后一笔账目念完,福康顿了一下,盯着册子的最后的一行小字,一眼就看出是父皇亲笔。
  “岭外瘴气流毒,大郎且自珍重!”
  唐奕一怔,随着起身抢过册子,随手一扔。
  “睡觉!”
  ……
  ……
  次日晨昏,唐奕与曹国舅、张晋文、王咸英,还有杨怀良用过早饭,就带着众人来了涯州新城所在。
  此时,炎达部的青壮早就开始劳作。
  物料未齐、工匠未至,工人们也只得干些伐树开荒,平整土地的粗活儿。
  看着近万人热闹劳作的场面,王咸英等人也是服气,唐奕这才来多长时间,竟已经聚拢这么多人为之所用。
  “狼行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张晋文不由感叹出声。“子浩这匹疯狼,走到哪儿都是吃肉的命啊!”
  王咸英撇嘴接道:“嗯,就是这肉有点贵!”
  哈哈哈哈……
  众人哈哈大笑,这话一点没错,涯州这破地方,唐奕都能折腾出那么多钱,可不是有点贵?
  唐奕也是嗤笑出声,误交损友,这帮家伙却是没有一个好东西。
  有意无意地提了一嘴,“通济渠那一块儿,现在谁在主理?”
  “……”
  “……”
  “……”
  三人一滞,相看一眼,却是丝耗没觉得唐奕问得轻松。
  “大郎……看过账了?”
  唐奕拧眉看着远方,“没看,听了一遍。”
  “怎么?我不在,文扒皮又开始翘尾巴了?”
  “呃……”王咸英愕然,这事瞒不了唐奕,却还是得他来触及唐奕的那根神经。
  “通济渠的事情文相公却是没有插手。”
  “嗯?”唐奕转头看向王咸英。“那是谁?范镇?还是包黑子?”
  “敢贪老子的钱?三十万贯,他也交得出手!”
  “这……”王咸英迟疑了一下。“也不算贪。”
  “陛下把通济渠事务,交给了……魏国公。”
  “你大爷!!”唐奕直接爆粗,立时就炸了。
  “陛下脑子有包啊?怎么能用他!?”
  文扒皮还好说,这家伙怎么说也算是自己人,扣唐奕一点钱,也是进了赵祯的兜,左手倒右手的事情。
  可是,魏国公那老不死的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
  ……
  你说,这话让王咸英怎么接吧?
  说陛下脑子有包,全大宋也就他骂得出来。
  “其实,也怪不得陛下。”
  “那怪谁!?”唐奕眼睛一立,都快失去理智了。“怪我喽?”
  “当然……也不怪你。”
  “此次魏国公进京,说是给陛下贺寿,可是住下就不走了,谁都知道没那么简单。”
  “他想干嘛?”
  王咸英讪笑:“西北盐改彻底断了魏国公的财路,这次来,当然是想捞一点补偿。”
  “啊呸!!”唐奕猛淬一口。“哦,和着还真怪我啊?”
  西北盐改是他的主意,魏国公的财路也是他断的,现在就拿老子的通济渠给他补缺了?
  “也不是。”王咸英和唐奕说不明白。
  “你不是不知道,现在是非常时期,陛下……”
  “陛下也是逼不得已,暂时安抚。”
  其实,实际情况比王咸英描述的要严重得多。
  在魏国公的问题上。满朝上下都在给赵祯施压。那位老国公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唐奕又不在京中,富弼等人也不在,甚至狄汉臣和那二十万禁军也牵制在燕云,官家独木难支,只得退而求次,把通济渠交给了魏国公。
  “又是破财免灾!”唐奕脸色阴沉,“他妈咱们大宋就不会别的了!”
  “……”
  王咸英又不能接了,破财总比大乱要好得多。
  却见唐奕猛的抬头,瞪着王咸英。
  “回去告诉陛下,温和改革不是这么个温和法,他这是在养虎为患!”
  长点脑子就看得出来,那家伙儿所图甚大,赵祯怎么还敢把通济渠交给他?
  “老子拼了命弄倒了汝南王府,他不能再立起来一个魏国公挡道!”
  王咸英悻悻然道:“就是点钱财之事,总好过他在朝上给革新找麻烦。”
  “……”
  “要不,你回京得了。”
  “有你在身边,陛下还有些底气。”
  唐奕闻之一怔,随后缓缓摇头:
  “够了……也累了。”
  大宋的文雅曾经让他很向往,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是个最美好的时代。
  可是,当唐奕开始不是一个普通百姓,他又深深地痛恨这份文雅,甚至痛恨赵祯。
  也许,他并不怪自己混到这个地步,被挤到了涯州。
  也许,他并不怪赵祯人走茶凉,夺了他的观澜。
  也许,他只是……只是见不得这个国家和皇帝的文弱与隐忍。
  “拿纸笔来。”
  吩咐仆役拿来笔墨。
  王咸英一看,立时大喜,“给陛下写信?”
  “这就对了嘛,你说的话,陛下还是听的。”
  唐奕摇头,运笔如飞。
  “给魏国公!”
  “给他?”大伙儿心说,你给他写的哪门子信?
  正迷糊着,那边唐奕已经写完了。
  一把塞给王咸英,“帮我带给那个老不死的。”
  王咸英拿着信,低头一看。
  我噗!!!
  当真是口水都喷到了纸上。
  “这这这……这不是挑事儿吗?”
  只见纸上只有一行大字:
  “敢贪老子一文钱,老子弄死你!!”


第769章 一不小心就着了道
  王咸英心道,这信要是带给魏国公,那老货就算是不气死,估计也彻底恨上了唐奕。
  他哪知道,就算没这封信,魏国公现在也恨不得扒唐奕的皮,吃唐奕的肉,搓唐奕的骨,盖因除了这封信,还有另一个口信儿也传到了京城。
  等王咸英一个月之后把这封信带回京城,其热闹程度,绝对不是他现在可以相像得到的。
  ……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两个月前说起。
  两个月前,唐奕路经雷州,曾公亮那厮半挑事儿,半提醒地和唐奕提到了魏国公,结果唐奕让他也带个信儿回京:
  “别特么搞事,否则让他一家也蹦着见人。”
  本来呢,这事儿曾公亮不该嚼这个舌头,可是转念一想,干嘛不传?他既不是观澜系的人,不用给唐奕保名声,现在又不算是保守派的人。
  于是,王咸英、张晋文他们刚出京,曾公亮的信就到了。
  这下可好,笑的笑,喷的喷,怒的怒。
  百姓们无不大笑有趣,这个癫王唐疯子贬到涯州都不消停,蹦着见人……亏他想得出来。
  而汝南王那一家本来都快被人忘到旮旯去了,唐奕这口信一传过来,立时又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毕竟他们这一家子现在就是蹦着见人的。
  赵宗实气的直接一翻白眼晕了过去,听说在床上躺了三天也没起来。唐奕就是他命中煞星,纵使远遁万里,也能搅得他不得安宁。
  而魏国公,也算是真证见识到了什么是唐疯子。都沦落到五岭之外了,还能放出这等狠话,确实不是俗人啊。
  但是,气愤之余,这老头可不是汝南王府的那一群草包,唐奕放了一个无关痛痒的嘴炮,落在他手里,却是难得的政治资源,怎能不用其做点文章,就这么轻易过去?
  从这个角度来说,魏国公不但不恨唐奕,甚至有点庆幸。
  可惜,魏国公不但低估了唐奕,同时也低估了赵祯。
  自打曾公亮的传信儿一到,魏国公这老家伙就开始又是喊冤,又是哭诉。明白人知道他要搞事,不明白的还以为唐疯子真的打断了他的老腿。
  满朝文武也是齐齐上表,痛陈癫王不顾礼教,疯疯癫癫有损皇家威仪。更有甚者,甚至上请赵祯,要废了唐奕这个癫王了事。
  这要说幕后无人指使,傻子都不信。
  ……
  对此,赵祯也是哭笑不得。吐槽唐奕,这算怎么着?走了都不省心,还要朕给他擦屁股。
  要么你就别逞这口舌之快,给朕省省心;要么,你就回来真打断他的腿给朕办点实事儿。
  连带着曾公亮也给恨上了,吃饱撑的,传这个信儿干什么!?
  于是,唐奕还没怎么着,先下召罚了曾公亮一年的俸禄,指责他讹传罔顾,有违君子之道。
  可把曾公亮乐坏了,心中自叹,这个信儿传的漂亮!
  ……
  岭外的臣子不怕什么责罚,更不怕什么骂名,都已经是流放三千里的罪臣了,已经不能再坏,还有什么担心的?
  要说担心,可能唯一的担心就是怕被遗忘,怕皇帝想不起这个人,怕百姓忘了曾经有这样一个相公……
  所以罚不罚俸对于曾公亮来说根本无所谓!他在意的是:赵祯还能想起他,还有心思责罚于他……
  且不说曾公亮,京里这几个月一直被癫王的这个口信儿弄的不得安宁,群臣鼎沸,百官激昂,非要赵祯给个说法。不然,唐子浩说要打断谁的腿就打断谁的腿,那还了得?
  对此,赵祯还是和稀泥,闹的轻的安抚,实在闹的凶,或者上来就要削唐奕的王的,则是直接打发出京,小半年也没个准确的说法。
  终于,魏国公和群臣们反应过来了,不能再特么闹了,他们让赵祯给耍了。
  这半年,大伙儿的注意力都在一个岭外的流放之人身上,倒是把“正事儿”放到了一边。不知不觉,却是让赵祯又把革新之举向前了一步。
  文扒皮前些日子上了一本,请谏重设官员考勤、堪舆制度。大伙儿都在跟唐疯子使劲,官家随口一提,包拯、唐介等人附议,这事儿就算成了。
  本来大家也没当什么大事儿,考察吏制大宋改的勤着呢,几乎是三五年一动。可是,这几天文扒皮和范镇把亲制报上去,大伙儿才发现不对味了。
  新制明显就是针对恩荫举荐之制,要是照着新法行事,那将来谁的七大姑八大姨,八杆子打不着的二舅母家的亲戚想蒙荫,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上了赵祯的鸟当!”魏国公大怒。“这分明就是官家与那个疯子唱的一出双簧好戏。”
  下首韩琦、赵宗懿个个低眉顺眼,这事儿是大伙儿疏忽了,可这时候不能出声,出声就是给自己扣屎盆子。
  而贾昌朝,此时不知为何,甚至有点幸灾乐祸。
  这回知道唐疯子的手段了吧?除非你把他弄死,否则别说是涯州,就算把他流放到大辽去,他也有招儿让你不自在。
  魏国公现在可不知道贾子明心里在想什么,依旧怒不可揭,几近抓狂。
  让一个万里之外的疯子牵扯了他小半年的精力,吏制一改,表面看不出什么,可是深远影响却绝对不小。
  谁家还没几个烂眼子的亲戚,谁家还没个想吃皇粮的后人?让官家这么一弄,却是把恩荫的窟窿堵上了大半,再想往朝迁里安排白吃粮的自己人,却是没那么容易了……
  “且先放过那个疯子!”魏国公阴沉着脸。“涯州虽远,但也跑不了他,早晚收拾了那疯子!”
  “先……”
  ……
  “先个屁!!”魏国公拍着桌子跳着脚,想说先把吏制的事情扳回来才是正事儿。
  可是,还怎么扳?当初他是在朝上点了头的,百官也是山呼过“臣等附议”的,这块吐出去的肥肉是说什么也收不回来了。
  “那就继续死盯唐子浩,不除了这个后患,老夫终不得安寝!”
  正说着,“老爷,小人有事禀报。”
  门外的传来仆役的禀报之声。
  “什么事?”
  “鲁国公府上的王咸英来访。”
  “王咸英?”不光魏国公一怔,一众人等也是怔怔地左右四顾。
  “他来做什么?”
  “而且,听说王咸英出京好几个月了,这是回来了?”
  ……


第770章 嘴炮最强阵容
  王咸英来访,这是魏国公说什么也想不到的。
  王家与唐奕合股观澜商合这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王家的那尊大神王德用就住在观澜,几乎就是观澜的一块镇山神石,魏国公又怎会不知?
  说王家和唐奕是穿一条裤子的都不为过,王咸英怎么会来魏国公的地头儿?
  狐疑良久,最后还是给韩琦等人使了个眼色。
  “几位且先回避片刻,老夫见一见这个王咸英!”
  众人自然没有话说,由使女引着,先到后厅吃茶。
  不一会儿,王咸英到,魏国公倒也算客气,起身迎出厅外。
  “贤侄到访,当真是意外之喜,快请快请!”
  “国公爷客气!”王咸英松松挎挎地一拱手。“过府叨扰,罪过罪过!”
  话是好话,可是语气怎么就那么别扭呢?
  魏国公心里犯嘀咕,看来,这是来者不善啊。
  只是心里想着王咸英到底为什么来,倒也没工夫和他计较这些礼数。
  把王咸英让进厅中落座,一边等着下人备上茶汤,一边寒暄道:“听闻贤侄出京数月,不知是何要事,要贤侄亲出方可顺达?”
  王咸英一笑,朗声道:“去了趟岭外,倒是让国公爷惦记了。”
  “……”
  王咸英用的是“惦记”,不是“挂怀”“挂心”之类的客套话。
  魏国公就纳闷儿了,没听说王家老大是个愣头青啊?你来拜访我,说话还夹枪带棒,这也是没谁了。
  强忍着不悦,“哦?岭外?贤侄去岭外做甚?”
  “呵。”王咸英干笑一声。“国公爷还真是有趣,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去岭外,当然是见我那个兄弟唐子浩!”
  “呃……”魏国公有点不适应,够直接的。
  王咸英也没工夫和这老货磨洋工,伸手探怀,取出书信。
  “咱们本来也不是一路人,且直来直去些来得干脆。”
  “这是子浩让我带给国公的书信,但请国公爷过目。”
  魏国公眼睛一眯,脸色拉了下来。既然人家已经撕破面皮,那他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
  冷着脸刚要去接书信,可是,王咸英把手又缩了回去,把信放小几上一扔。
  “您老自己看吧,某家告辞!”
  说完,起身就走。
  “你!!!”
  魏国公这个气啊,欺人太甚!耍横已经耍到自家门里来了。
  可惜,王咸英根本不给他撒气的机会,充分贯彻了唐奕那一套装完逼就跑的理论。调头就走,留给魏国公一个大大的背影。
  行至门前,又停下了,看了看门口侍立了两个使女,蹦出一句:
  “还不去扶着点你家老爷?别一会儿一头载下去,明年就得过祭日喽!”
  这孙子是真损!!!!!
  ……
  等王咸英走了,韩琦等人出来,大伙儿可都看不下去了。
  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