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长史能有这番善心,老僧也是颇为感动”
于是,随着他们的一番寒暄之后,这智坚法师就将这王玄策等人礼送到了这大珈蓝寺的山门之外,目送着他们远去的背影。
突然间智坚法师发现,这一行人的背影是如此的正直,如此的坚定,如此的荡气回肠……
伴随着和煦的微风,欣赏着静美的风景,王玄策等人就这样跨这青海骢,沿着官道,悠闲的往回走着。只听这周曾这样说道:“大哥,这佛顶骨舍利咱们看来也是没啥希望了,人家都找了十年,都未曾寻获,更别说咱们这异域使节了。”
“嘿,话可不能这么说啊,虽说这两件至宝都都不知所踪,但是我感觉,这事对我们来说可能还真是一个机会?”陈茂材顺着周曾的话语说道。
“此话何解?”望着颇为机灵的陈茂材,这王玄策与周曾异口同声的问出了这样的话语,当然了,这个小六听得他们的谈话,也不由得将脑袋凑近了一些,希望听得更加的明了。
“就拿这佛顶骨舍利来说,如若他真的就在这大珈蓝寺内供奉着,我们也只能够诚心拜上一拜,断不可能将其带回大唐,正是因为他消失了,按照这么多年,跟随玄奘法师的教诲,这一切都是缘起缘灭,如若这顶骨舍利真有灵力,那就说明了他不想在这大珈蓝寺内居住了,想换上这么一个环境,在这时候,如若缘分真是向着咱们大唐,他自然也会来到咱们身边。你们说是不?”陈茂材随口就这样分析到。
编者说:两颗舍利,激起了无尽的涟漪~
(本章完)
………………………………
第三十一回:回城路上甚思乡 偏殿之中长叹息(下)
听得他的这一番分析,王玄策等人也深感合理,于是就不住的点了点头。只见这陈茂材接着又说道:“所以,只要我们按照大哥所述,秉承这一份善念,诚心实意的礼佛,该是我们的,就是我们的,想逃也讨不掉,要不是我们的,即使我们费了再大的力气,到头来也终将是一场空,何必呢?”陈茂材带着得意之色,又一次对他们说出了这不同的观点……
一切,就这样井然有序的往前走着。当他们听闻这一番话语之时,顿时也已明了,感到的确就是这么个样子。
“还是你小子,脑瓜子机灵。如若请不回舍利,我等归去之后,面对此事,该如何给皇后娘娘交代呢?你们应该知道,当时这皇后娘娘可是亲自将我传入了这立政殿,透露了自己的心机呀。”王玄策也是一时不开窍的问着陈茂材。
“对呀,大哥所说的都是实情,这该怎么办呢?”周曾谁也感觉陈茂材分析的有道理,但是也是随着王玄策的话语继续反问道。
“咳,这还不好办呀,今天你们听到啥了,最后这智坚法师怎么回复的来着?”陈茂材不由得笑道。
“怎么回复的,我怎么没注意到?”周曾接着他的话语,再次诧异道。
听此一语,王玄策灵机一动,已经心如明镜一般。顿时明朗道:“哈哈,我明白了,贤弟此番想法是对的。”
“大哥,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六也趁机凑了上来,冷不丁的冒出了这样一句。
王玄策看着他们二人,这样的想知道结果,于是就说到:“佛家讲究这因缘,既然这两颗至宝都已经在这五印度消失不见,就算到时候他归不了咱们大唐,就是说明这不该是我大唐该有的,况且这么多年,皇后娘娘诸信佛教,她也自然会明白这个理。今日听闻这佛足迹石可以做成拓片,带回大唐,这足矣说明佛陀的踪迹,将会走遍我大唐的山山水水,只要我们能够带回这佛足迹石的拓片,一切就好交差了不是。”这王玄策也是心情开朗的回复他们到。
“对,我想的和大哥所述,基本一致”这陈茂材也是随着他的话语说道
于是,这众人也明白了他们这番意思。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既如此,那咱们就尽快观瞻这佛陀的遗迹,游遍这五印度山山水水,早日返回咱大唐,说实话,我都想我家翠儿了”周曾不由得说出了这思念的话语……
这一说,瞬间也勾起了这小六对老娘的思念,不由得也失落的回到:“唉,咱们这一走,可都是将近半年的时光了,我也想我娘了”
这份思念,犹如开闸的洪水一般,随着周曾与小六二人的思念,瞬间就涌遍了每个人的心头。每一个在外的游子,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拥有了家室的时候,这份思念更胜于先前,在第一次出使之时,他们也都是二十来岁,丝毫感触不到这家的重要。当第二次出使之时,因为面对的种种危机,瞬间就没有了这份思念与执著。当这第三次出使之时,正是因为太过于顺利,与游山玩水的雅致。再加上这离家的甚久,就多了这份思念,这份想家的感觉……
虽说这份思念甚深,但是谁能想到,这一来就是将近四个年头……
看着众人这种思乡之情,王玄策也只能尽快的将这个话题给岔开,随着其他话题的打开,再加上这陈茂材,不由的陪衬与修饰,于是这众人的心情,也都好了很多。因此,伴随着落日的余晖,在这一路的欢声笑语之中,一行人朝着茶馎和罗城走去……
随着天色已晚,但见此时的劫比他国王宫之中,依旧是灯火通明,在这王宫之内的一间偏殿内,一个侍从正端端正正的站立在背着手的利波羯的身旁。
只听利波羯这样问道:“今日这王玄策等人,都在这大珈蓝寺说了些什么,问了些什么可曾打探清楚。”
“启禀大王,在他们离去之后,小的已经在这禅堂之内,将他们今日的一行的具体情况,向智坚长老做了一番了解,他们今日除了这诚心的礼佛之外,就敬献了袈裟给大珈蓝寺中的宝阶,余下的主要就聊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关于佛法之类的一些问题,以及大唐佛教的振兴问题”这侍从就这样卑躬屈膝的做着一番阐述。
“他们今日可曾问这佛顶骨舍利否?”利波羯若有所思的继续问道。
“这个,我也曾专门问过这智坚法师,他说也是如实相告,就和当年回复大王的如出一辙”这侍从眼珠子一边转这,一边回复到。
“回复的也是被智明法师和小沙弥带走了?”利波羯神情一转,严肃的问到。
“是的,小的以为他多有隐瞒,最后从和其一同进屋的侍者身上,也了解到了不少,可是得到的答复依旧一样,未曾看到其有异样的神态与动作?不过……”这侍从突然话风一转,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
“不过什么,快说?”利波羯又一次的严肃问到。
“不过,在王长史他们离去的时候,周曾突然就问到,会不会是这智明法师将这舍利带往他国,开宗立派?”
“他怎么回复的?”
“他的回复也很是奇怪,就说智明法师真有此等作为,也是佛陀感化的使然,他也很希望这佛顶骨舍利,即使不能在这大珈蓝寺继续发光发热,只要在其他地方能够弘扬发佛也是他心中的夙愿。”
“这个老家伙,就会玩这套把戏,当初让他当上这大珈蓝寺的寺主,原以为他可以将这佛法发扬光大,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面对如此简单的论题,竟然败在一个婆罗门教不出名的僧人手下,以至于让这佛教在我劫比他国凋零,实在是令人气愤。去,多给我密布眼线,一定要调查清楚,这佛教至宝,这佛顶骨舍利在哪里?”利波羯略带气愤的给这个是从吩咐到!
于是,只见这侍从得了命令,就唯唯诺诺的退了下去……
在这空荡荡的偏殿之中,独独留下这利波羯带着无尽的忧伤,踱这方步,走到这偏殿的门口,对着皎洁的月光,长叹了一声……这一声叹息是如此的无奈,如此的心酸,又是如此的让人伤感……
编者说:这份涟漪又能激起什么呢?
(本章完)
………………………………
第三十二回:唐使团一入曲女城 在街头竟遇豆腐脑 (上)
两颗佛教至宝到底在哪里,不仅是利波羯心头的疑惑,更是这王玄策等人心中的憾事。这些时日,他们除了在这大珈蓝寺参观礼拜之外,同时也走访了,这劫比他国其他的一些大小寺庙,一方面是诚心的礼佛观瞻,另一方面也是想私下里打探一下这佛宝的下落。
可是,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捉弄人,有心栽花花一直不开,不仅丝毫找不出一点头绪,也觅不到一点线索。当然,他们的这番走访礼敬,丝毫也逃脱不了这利波羯,暗地里监视的目光。这一日,他们又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到了这茶馎和罗城的驿馆之中。
“唉,真是累呀,佛陀也不保佑咱们一番,想当初这武皇后可是有求必应,自从咱们入了这五印度,见佛我都拜,见佛我都磕头,求了这么多次,一次也没灵验过。”周曾,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座到这桌子旁边,唉声叹气的抱怨着。
“哈哈,你能和这武皇后比,这武皇后可是人中之王,女中的豪杰,况且还母仪天下,你一个小小的校尉,算个啥呀……”陈茂材听他这么一说,也不由得一边揉着腿,一边嘚瑟他道。
而这王玄策,看他们二人这样的对话,也是微微一笑道:“这些日子,的确挺累人的,既然我们前两次出使五印度,运气都不差,我想着这次也不应该太差。对了,在来之前,我去找过师叔,他告诉了我这样一句谶语。”一听说这大唐神人,李淳风给他们说了一句谶语,这周陈二人赶忙就围拢了过来:“啥谶语,快说说”。
于是这王玄策一边捏着茶盏,一边说道:“师叔是这样说的,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这明珠应该指代的就是这两颗舍利了,这一句话,当时我也未曾参悟透彻,以为这两颗佛教至宝依旧在这安然供奉,可是不曾想,到了之后,就发现没了影踪,突然就感觉到师叔这话,说的实在是太过于直白了。”
“是呀,如此看来,李先生这最后两句,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难道是说这两颗至宝会到咱们大唐?”陈茂材也是若有所思的说着。
“如真是这样倒是心静了。算了,不说这么多了,早点休息吧,这两日就在这王城之内活动吧,休息两日,补充点东西之后,咱们就赶往曲女城”王玄策也是干净利索的说到。
于是,在这两日之后的茶馎和罗城外,伴随着微风的轻浮,只见利波羯正带着一帮侍从,亲自在为王玄策等人饯行。只听他这样说道:“兄弟这一路前去,多加小心,如若遇到危机之情况,尽可说出我兄弟二人之名讳。”
“多谢大王之美意,既如此,那玄策就在此别过”说着王玄策就拱手施了一礼。
于是,这场简单的分别就随着王玄策等人远去的背影而宣告结束……
行走在日渐繁华的唐番道的延伸线上,不仅感受着两国之间贸易的日渐兴盛,更是体验这前两次不曾有过的自信与从容。
第一次出使这五印度,在同样的路上,丝毫见不到大唐商人的身影,拥有的只是田间地头的百姓,投来的看景之目光。
第二次出使五印度,还是在这条路上,带着八千骑兵,横刀立马,这不仅是一种被迫,更是一种复仇。
这第三次出使五印度,同样的道路,同样的境况,不过境遇却好了很多,一方面是因为大唐的繁荣,另一方面是因为两国之间贸易的通畅。
就这样,几日之后,他们已经到了这曲女城外。此时的曲女城依旧如先前一样,不仅城墙巍峨,商贾繁多,百姓也是来来往往,很是热闹。
刚到了这城门口,还没等到他们的通报,比他们年纪少小的一个守门将军已经认出了他们。随即就迎了上来,施了一礼之后,客客气气的说道:“王长史,这一别又是十年,你们这次是又来出使我们曷利沙国的吗?”
这一句话,说的王玄策等人微微一愣,只见这王玄策也是面带笑意的说道:“正是,我等这次正是奉了大唐皇帝陛下之命,再次出使你们曷利沙国,不知小将军如何认识我等”
“咳,这事都怪我。当年我跟随这利罗阇大王,只是咱们讨贼大军的一个小兵,所以认得王长史你们。”
这一句话,瞬间就拉近了双方之间的感情。于是,王玄策随即还了一礼,接着又说道:“既如此,那就有劳小将军,帮我等引荐一番,就说王玄策来了”
“这不用引荐,大王早已吩咐了下来,如若你们到了这曲女城,不管任何时间,就直接带往王宫之中。”这守门将军也是利利索索回着他的话语。
“既如此,那就有劳将军在前引路”不管爵位,官职的高低,王玄策等人到了这五天竺之后,都是以礼相待,于是,他又是客客气气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语。
“咳,王长史,您呀就别对我这么客客气气的了,弄的我很不好意思”一句话说的众人哈哈大笑。因此,这一行人,就在这守门将军的引领之下,入了这曲女城。
进了这曲女城之后,众人也才尽数发现,如今的曲女城和以前竟然大不相同。不仅有这不少的东方面孔,还有绸缎莊,茶叶店之类的买卖生意。当然,映入他们眼帘的,则是一个让他们没有想到的东西。只见一个不大的旌旗之上,上面用梵文和汉子,同时书写了三个字:豆腐脑。
这三个字,不仅让王玄策大吃一惊,更让周陈二人欣喜若狂。赶忙就走了过去,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印度女人和他的丈夫开设的一家小店。
看着这熟悉的东西,嗅着这醇香的味道。王玄策率先开了口:“老哥,这是豆腐脑吗?”
这一句话问的,都让他自己糊涂了,因为他实在不敢相信,在这异域他乡竟然能见到如此熟悉的东西。
编者说:一个豆腐脑引出了自从唐番道通往五印度之后,两国之间的物质与文化交流……
(本章完)
………………………………
第三十二回:唐使团一入曲女城 在街头竟遇豆腐脑 (下)
只见这一四十来岁的印度女人对他丈夫微微一笑,然后就回过头,打量了他们这一番东方面孔之后,就对着他们说到:“这呀,就是从你们大唐国传过来的,正宗的豆腐脑,要不我们怎会用三个汉字写着呢。”
这一走,已经大半年光景。他们早已吃腻了这五印度的美食,所以这帮人此刻也顾不得率先到达王宫之中,先见一见这利罗阇的使命,就决定在这街头之上,先来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以解除这思乡之苦。
于是,只见这王玄策,赶忙欣喜的给他们二位说道:“给我们一人来一碗,先尝尝”说着就直接在这摊位旁的桌子边座了下来。待其坐下之后,也赶忙礼让守门将军道:“来来来,小将军,你也快来,我也请你吃一碗我们大唐的豆腐脑”。
虽说这守门将军时常在这街头巡逻,但是也未曾注意这个店面。因此也是面带这笑意,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小将军,你可曾吃过这东西”陈茂材也是欣喜的向守门将军问起。
“不曾,今天要不是你们主动停留在这里,我还未曾注意到这个店面呢”守门将军也是笑呵呵的回复这。
“这东西,在我大唐可是百姓时常食用的美食呀,味道那叫一个美呀。”周曾一个腿耷拉在板凳上,懒散的给守门将军说道。
随着一碗碗,撒着红糖的豆腐脑,热腾腾的端到他们的面前。这帮眼睛直放绿光的大唐使团所有人,也顾不得什么文雅的吃相,就这样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不大一会,一碗已经下肚。
“老板,味道真是不错,再给我来一碗”周曾一边舔这碗上遗留下来的豆腐脑,一边对这夫妻二人说道。
“好嘞”老板娘也是颇为爽快的应承了一声。当然不仅仅是周曾,所有人,都要了这第二碗。只见这守门将军,轻轻的捏起勺子,看着这白白的东西,随着他们的样子,盛了一小勺,就送入口中,原本还准备咀嚼一番,可是不曾想这入口即化,淡淡的一股香甜涌上口腔,涌进了喉咙,流入了胃中。虽说这五印度也时常使用这汤食,但是这是他第一次,吃到这样的美味,所以,也是连连夸奖。
“大嫂,你们这店开多久了,我看生意也不是太好呀”王玄策扫视了一下店面之后,发现也就他们这些食客,还未曾见到这五印度百姓前来食用。
“实不相瞒,我们这段也是试营业,刚刚开了还不到十天。”老板娘也是一边擦着锅灶旁边洒出来的豆腐脑,一边对他们回到。
“你们这手艺,是从哪里学的呢?和我们大唐的简直一模一样”陈茂材随着他们的话语就回到。
“我和我们家那口子,那些年也是时常往返于大唐和咱们曲女城之间,做一些贩卖布匹的生意,可是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候也跑不动了,再加上这路途遥远,去一趟就得一年的时间。当到了你们大唐之后,就发现了这豆腐脑,尝起来味道很是不错。于是就在你们大唐请教了一个老师傅,学会了这豆腐脑的制作方法,想着在我们这里,暂时还没有这制作豆腐脑的技艺,就开个店,来试一试,这样也少了这沿途的劳苦不是。”这老板娘也是颇为和善的说道……
听得他的这一番话语,王玄策等人顿时就明白了,原来这豆腐脑也是沿着这些年开通的唐番道,就这样传入了五印度。虽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但是星星之火,足可以燎原。
“这豆子,如若煮过之后使用,不仅不容易消化;吃的多了,更会引起肚子胀痛。这豆腐脑的制作方法呀,在我大唐已经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当时也是偶然的发现,将豆子通过石磨碾磨之后,出来汁,再加上石膏,就会凝固起来。刚开始就是这豆腐脑,如若再放置,碾压之后就成了这豆腐。这样使用起来,不仅味道鲜美,并且也没了这肚子胀,不易消化的毛病。”王玄策就这样给守门将军和老板娘解说着……
“是呀,以前我们家那口子也是胃不好,吃东西不容易消化,自从我们学会这制作方法之后,这些日子给他养的精神也好了很多。”老板娘乐呵呵的说道……
这时候,只见他的丈夫,也欣喜的注视这他们这些来自大唐的贵客,听闻如此之说,赶忙施了一礼到:“不曾想到,我们这店刚开,就迎来了你们这么多懂得的贵客,真是幸事一件呀。”
于是,这一帮人就这样在欣喜之中寒暄了一番。当然,老板娘也执意不收钱,不过王玄策等人依旧留下了应有的饭钱,毕竟他们也是这小本经营……
这就是唐番古道延伸到这五印度,带来的变化。中国人时常这样说道,要想富,先修路。的确如此,只有路通了之后,才能够促进两个地方之间的诸多交流。不管在哪里,只要他哪里有人生存,并且还能够生存下去,那么就有这他存在的合理理由,并且有这独特的思想,独特的方法,独特的生存方式。
介于这巍峨的喜马拉雅山的阻隔,在大唐以前,五印度人要想来往与华夏大地,只能通过王玄策等人第二次出使五印度所走的那条道路,通过西域,经过如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来到印度。正是因为这条道路的太过于漫长,虽说也有一些交流,但是毕竟限制了更多的发展。
自从这唐番道经过这喜马拉雅山之后,通过如今的尼泊尔延伸到这曲女城。不仅路近了,经过的国家也少了,自然安全系数就变的更加的高了,所以,这条贸易通道,就这样更加的繁荣了起来……
虽说这豆腐在现在已经变成了我们时常见到的食品,但在当时不发达的年代,这种交流则是通过了几百年才传向了这里,而这仅仅只是两国在大唐初年交流的一个缩影。因为通过这条官方开通的古路,来往于两国之间的僧人也日益增多。并且因为这条道路的发展,制糖技术,通过两方匠人的改进,没多久就发明了另外一种美食……白砂糖。请记住,白砂糖正是因为这王玄策带回制糖技术之后,通过两方百姓的多番改良,在唐高宗时期出现的哦……
编者说:唐番道就是通往五印度的丝绸之路,这条贸易之路,为两国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章完)
………………………………
第三十三:话交流永结同心 舒心胸再谈舍利(上)
望着这一路的繁华与富庶,伴随这热热闹闹的场景,与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众人就到了这曲女城枢密宫的正门口。随着侍卫的一声通禀,只见这利罗阇引着薇迪娜等人,在华盖与侍从的簇拥之下,亲自来到这宫门外相迎。
王玄策也赶忙理了理衣冠,引着周陈二人,快步走了上去。躬身施了一礼:“大唐国使节王玄策,拜见大王,拜见王后”
“哈哈哈,兄弟不必多礼”说着就赶忙伸手扶了一下王玄策,随即又回了一礼道:“兄弟这不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