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厌恶之感,投来了鄙夷的目光,但是依旧还想再次维护一下这帮百姓之性命。于是王玄策就代表大唐使团,以正义之口吻再次问起:“他们可曾反叛?”
“不曾”。
“他们可曾抢掠?”
“也不曾”。
“那不知将军为何还要追杀殆尽?”
“因为他们是贱民”。
原来这阿罗那顺虽然是刹帝利阶层,但是在其出生之时其家族已经没落,后来跟随戒日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且依靠其妻子阿尔米塔家族之势力,一步步升任这左国相的位置,再后来就被册封为毗罗删那国的国王。
虽然这戒日王信奉佛教,但是并不反对列位臣工信奉其他的宗教。而这毗罗删那国正是因为这阿尔米塔,是一个虔诚且入魔的婆罗门教徒;在她的影响之下,这阿罗那顺于是就更加的信奉婆罗门教。再后来在她的怂恿与严加灌输之下,这毗罗删那国行梵灭释,百姓为了生存也都尽数信奉婆罗门教,所以在这里很难见到佛教徒。再加上严格执行婆罗门教之教义,所以这贱民也就真的成了贱民。
听得他如此肯定的答复,包含王玄策在内的所有大唐使团的成员,瞬间愣住了。这不正是刚才贡布和顿珠所阐述的吗?虽说众人面面相觑,但是王玄策瞅了一下身后,发现百姓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转念一想,既然入了这曷利沙国的地界,就应入乡随俗,少干涉这些他国的内政。况且此刻百姓已经逃走,于是内心不由得黯然一喜;但见其大手一挥,示意众兄弟,在不舍之中让开一条道路。
这阿罗那顺,也是颇为聪慧之人,看着已经消失无影的贱民,再加上王玄策等人又主动让开这条大路。脑海一想,与其这样无休止的耗下去,还不如顺道卖给他们一个面子。更何况他们还是戒日王特意交代下来的贵客,外加上甚想知道这多摩多罗最后之结局,故而也就面带笑意的也买了一个人情:“我阿罗那顺也不是得理不饶人之人,贵使初到我国,不了解我国之国情,也是情有可原。不过见您能如此仁义,也是让我颇为感动,既如此,那就放了这些贱民吧”。
王玄策望着观念突变的阿罗那顺,也是随即流露出了久违的喜色。
一番寒暄之后,但见这阿罗那顺开口说道:“贵使这一路走来,也是颇为劳累,既然到了我毗罗删那国,不如到我这王宫之中暂时歇歇脚,让我尽尽这地主之谊,如何?。”
王玄策虽然想以,早日赶往这曲女城为由推脱掉,但是转念一想,既然到了这毗罗删那国,不如就借机观瞻一番,顺道深入了解一下这阿罗那顺的为人到底如何。于是就带着欣喜之情答道:“既如此,那就多谢国相的美意”。
但见这阿罗那顺听得王玄策同意之后,随即策马而来,带着欢喜之情亲执王玄策之手,并马而行。面对这样一番殊荣,王玄策也是微微一笑,安然接受。
于是这大唐使团成员以及大队藤甲兵,则随着二人之后缓步而行。
离了这村庄没多远之后,只见这阿罗那顺,一边请王玄策欣赏这官道两侧,这毗罗删那国的盛景;一边随口问道:“我国使臣多摩多罗出使贵国,已经有很多时日,至如今还未曾归国,不知贵使可知其下落否?”
听闻这漫不经心的一问,王玄策随即多了一个心眼,只见他眼珠子一转,就带着悲伤之情回复到:“贵使多摩多罗,出使我国,因为路途之遥远,又偶感风寒,再加上水土不服,不曾想在朝见我大唐陛下之前一日,竟驾鹤西去,甚是惋惜;而外臣此次出使贵国之目的,正是受了陛下的委派,前来说明此事,以解除两国之误会,永结万年之好。”
这阿罗那顺从王玄策口中,听闻这多摩多罗已死,也印证了派去追杀之人的判断,故而心中暗喜:自此之后这曷利沙国之内,除了戒日王就没有与我抗衡之力量了。窃喜归窃喜,但面上依旧不无悲伤的流露出甚多之伤感之情:“唉,这多摩多罗也是兢兢业业之人,我们同殿为臣多年,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客死异乡,让我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的上。”话语之间,顺道挤出了几滴说不清是伤感还是激动的泪水。
虽说如此,但是在王玄策的眼中,望着如此情真意切的阿罗那顺,也不免有了一些动容。随即安慰了他一番。
也就一个时辰左右,众人就到了这毗罗删那国的王城。正如顿珠所言,王城方圆十三里,均是夯土之围墙。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这王城之中的民众,自是和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虽说士农工商一应俱全、各种等级井然有序,但是这种俱全与有序中也流露这甚多之无奈。
到了这王宫,亦是富丽堂皇,要远比这桑及多国之王宫更为气派。不仅大殿之地板为黄金铺就,雕梁画栋更是贴金之作;板凳桌椅也是精雕细刻,饮水器皿以及餐具餐盘,更是清一色白银雕琢。甚是奢华,也甚是精致。
当目睹眼前这一切,大唐使团的所有成员,尽数被这奢华的一幕所惊叹。因为他们明白:大唐皇室与其比起来,似乎也逊色甚多。
在阿罗那顺的盛情邀约之下,分宾主落座之后,但见这大殿西侧的玛瑙珠帘后面,一个衣着华丽之女人,正在偷偷的望着他们。隐隐约约的能够感觉到此人不仅体态端庄,更是婀娜多姿;一身珠光宝气,彰显出无尽的富态与奢华。
通过这晃动的珠帘,也渐渐的看清楚了她的面容,白皙的面容之上,一双三角眼,中间流露出一丝好奇之态。脸蛋虽说没有大唐女子的那般圆润,但是一张樱桃小口,外加一孔温婉的鼻钉,看上去也有着几分天竺的女人特有的美感。而她仅仅只是偷瞄了他们几眼之后,就退了下去。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阿罗那顺之妻子阿尔米塔,听闻来了几个大唐的使节,就是出于好奇,过来看一眼罢了。
随着宴会的开始,众多精美的素食,就这样纷至而来,不仅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更是让人颇为眼馋。虽说如此,但是他们依旧展现这大唐使节的高贵与文雅。
伴随着宴会的开始,在这闲谈之中,阿罗那顺也趁机想了解,一番大唐国的政风民情,这王玄策等人也是轮番的细致作答;而王玄策等人也借机向他了解了一番这曷利沙国的具体情况,他亦是用心解说。宴会始终在这样祥和的氛围中安然进行……
………………………………
第六十四回:精算计巧放贱民 甚至诚亲迎玄策(下)
虽说王玄策与阿罗那顺的这次会面还算融洽,但是聊的都是一些不痛不痒之问题。再加上他们此行之目的也甚是明确,故而王玄策等人经过两日的短暂休整之后,就辞别了阿罗那顺,准备前往这曲女城而去。
尽管这初次相见之时,阿罗那顺给他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是经过这短短的两日相聚,他们也感受到了他的热情。在这分别之时,阿罗那顺还亲自相送到了这城外十里。一番寒暄之后,就此分别。虽说感激,但是王玄策等人深知事情之因果,所以依旧平平淡淡的与其相待。
一行人根据活地图贡布的指引,前往劫比他国而来;过了这劫比他国,就是这曷利沙国之实际领地了……
随着远离这毗罗删那国,不仅官道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僧人也远胜于其他几个国家。在这异国他乡,游走在阡陌之间,回味在风景如画,人来人往的秀美之地。面对着甚多的新鲜感,也不由自主的,让他们感觉到生活原来还可以这么的惬意。
虽然这也是一个统一的王朝,这一路走来也还算太平;可是谁曾想几十年前,这里不仅四分五裂,更是明争暗斗,当戒日王统一了整个五天竺之后,老百姓才算过的安生。
可是历史有时候就这样这样弄人,谁又曾想?几年以后,当一代英主溘然长逝,留给这个松散的政权,依旧是水深火热,又是两个世纪的支离破碎,同室操戈。就如曾经的一位哲人说起的那样:天竺的历史就是一笔糊涂账,老百姓永远是最艰苦的,很少享受一统的安稳,很少有拥有自己的历史。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一行人,向东南前行二百余里,就到了这劫比他国。只听活地图贡布依照往例,又给他们讲起了这劫比他国的概况:“这劫比他国方圆两千余里,这里的国王是一位崇尚佛教之女性。这女王原本是戒日王之妹妹拉迦室利公主,等戒日王统一五印度之后,就册封她为这劫比他国之女王,至如今已二十来年。
这王城茶馎和罗城方圆二十来里。因地处殑伽河平原,气候温和,物产颇为丰富。正是因为上行下效,民众亦是信奉佛教,故而风俗质朴温和,百姓更是平等相待,民众大都学习一门技艺,什么音律,舞蹈,更是颇为精通。国家不大,但是寺庙听闻却有四所,僧众也有一千来人。”
虽说这贡布的一番解说平平淡淡,毫无新奇之处,但是他这最后一句话,却让众人引起了沉思。只听他稍加停顿之后,对他们一字一句的说道:“这劫比他国女王的丈夫,正是出使大唐之曷利沙国右国相多摩多罗”。
于是这众人心中也渐渐的有了一个大概;王玄策也在不住的构思着,见到女王该说明这一切……
入了这劫比他国之地界,首先来到的就是这无量城。虽说这无量城,离劫比他国之王城茶馎和罗城,还有百十来里的距离;但是这里也是人口众多,商贸繁华,位列劫比他国四大重镇之一。
当一行人,刚到城下之时,这里的守门将军,已经看出他们这身大唐人士之装扮。随即迎了上来问起:“各位可是来自大唐国的使节?”
看着王玄策等人惊讶的点了点头,接着就面带笑意的将他们,让座于城门口的凉亭之下。同时又赶忙命人前去通禀。
这一番反常之举动,惹得王玄策等人甚是奇怪。急性子的周曾问了几次,然而这守门将军只是笑而不语。
看着如此急切的周曾,沉稳持重的陈茂材,则是对充满好奇的他调侃道:“你小子就别问了,有啥事等着就是,来来来,喝口水,解解渴”说着就递过去了一杯水。
“唉,我说你个陈茂材啊,这事你不奇怪吗?我问清楚,这不也是为你们着想吗?”
陈茂材听此一语,随即不忿的看了他一眼,在两个人又将开心的斗嘴之时。但见众多兵士齐装带甲的从城门两旁分列而出,游走在城门之间的百姓,纷纷跪下参拜。
只见绫罗华盖之下,一四十来岁的贵夫人,在几个侍女的拥簇之下,款款而来。仔细一番端详,但见这位贵夫人,身着华丽服饰,头戴精美首饰,清秀的五官,明亮的大眼,浓厚相宜的脂粉,无一不彰显着他的华贵与威严。
这位贵夫人,不是别人,正是戒日王的妹妹,多摩多罗之妻子,劫比他国的拉迦室利女王。而众文武臣工也紧随女王娓娓而出,迎接这远道而来的客人。
此时的守门将军才开了口向他们说明了事情的缘由。
原来女王听闻大唐国的使节,即将到达她这劫比他国,而自己的丈夫多摩多罗,也出使大唐亦有一年之久,甚是思念。再加上来自大唐的高僧玄奘之缘由,所以对大唐也是颇具好感。因此为了体现她的诚意,就携国相萨贾伊汗,亲自前来这无量城迎接他们。
当听闻守门将军的这番诉说之后,王玄策等人不仅深感礼节之重,更是为女王之至诚之心所感动。众人随即整理好衣冠,立即起身,离开这凉亭,快步迎到了女王面前。在王玄策的带领之下,端端正正给她行了一礼,只听这王玄策带着至诚之心说道:“大唐国使节王玄策,能得女王如此大礼,实不敢当。”
但见这女王,带着笑意说道:“唉,你们大唐也是一上邦,两国相交理应如此,请使节不必介怀。”经过一番礼节性的寒暄之后,经不住女王的再三请求,王玄策只能无奈的登上了女王的马车,随着她一起返回了这劫比他国之王城…………茶馎和罗城。
这劫比他国信奉佛教已有多年,百姓虽然富庶,但是王宫却没有毗罗删那国那般奢华。只见这王宫百十来亩见方,各种精美建筑拱卫这正中的大殿,珍稀花木点缀在房舍园林之间。虽说各色的玛瑙水晶也时常出现在一些小巧器物之上;但是远没有毗罗删那国的那般低俗。在这里拥有的只是,简单大方和雅致之感。
这一路而来,虽说他们多有交流,但是从未谈及国事。分宾主落座之后,女王自然就带着关切之情,率先问起了他的丈夫多摩多罗。
至此时,王玄策也早已被女王的至诚之心所感动,于是就带着婉转之情,以实相告。将他如何被追杀,如何救起多摩多罗,如何又被毒杀之事,以及临终的话语,详细的告知了女王。最后,又将大唐皇帝陛下,特意派遣他前来曷利沙国告知这一切的目的,尽数说于女王。
从他口中得到如此肯定的答复,也印证了女王先前之判断。半年之前,她已接到奏报,已知丈夫凶多吉少。虽说颇为悲伤,但是依旧展现着女王应有的本色,不喜亦不悲。
虽然面上如此,但是在女王的内心之中,早已涌起了为丈夫报仇雪恨的念头。不听王玄策所述,他已经知之这乃阿罗那顺所为;再加上听闻王玄策,从丈夫口中知之阿罗那顺,就愈加肯定了她曾经理性的判断。
看着依旧平静的女王,王玄策叹了一口气之后,对女王说道:“虽亦如此,可惜的则是苦在毫无证据,仅仅只有一个箭头罢了”。谈话间,就让周曾拿出了珍藏许久之箭头。
女王随即起身,亲自接过这个害死丈夫之箭头,睹物思人,愈发的伤感。不过伤感归伤感,对这大唐来的使节,却是愈发的感激。毕竟他们曾经救过多摩多罗一命,于是就准备对这王玄策深施一礼,以表谢意。
但看女王如此心意,王玄策赶忙拉住了女王:“自古尊卑有别,女王千金之躯,怎能对异域使节如此大礼,这不是折煞外臣吗!救人之命乃是本分之为,只可惜依旧没有逃脱他们最后的毒手,这也是玄策终生的憾事,有愧于大王”。
听闻此言,女王更是被这位大唐使节的正义所折服。于是也是面带喜色的表以谢意。随着多摩多罗的一页翻过,女王按照应有之礼仪,盛情款待这一干众人!
随着宴席的开始,听闻女王对玄奘法师颇为熟悉,于是王玄策就又一次在异国他乡,向当事国王问起了这位大唐高僧之故事。
经过女王这一番详加解释,王玄策也愈发的肯定这位大唐高僧正是曾经救助自己的玄奘法师。
在礼敬众人一轮素酒之后,只听女王接着又这样说道:“这每五年一次的无遮大会,没多久就要召开。玄奘法师正是此次大会的论主,本王也将率领大珈蓝寺之高僧大德前去参加。对了,不知你们对着大珈蓝寺可曾了解?”
王玄策等人初到五天竺,自然是不会知道这来历。于是就摇了摇头,倾听这女王的解说:
“说起这大珈蓝寺与佛家的渊源颇深,此地正是如来佛陀从三十三重天降临人间之地,而旁边的精舍则是其入定之地,至如今此寺已有上千年历史,在佛光的普照之下,以及在佛顶骨舍利的庇佑之下,这里人才济济,高僧大德辈出。玄奘法师在游历我劫比他国之时,也曾在此寺学习过一段时间。这次本王带着这里的高僧大德,前往这曲女城,正是要与玄奘法师多番切磋,多加交流。”
于是,在女王的详细解说之下,王玄策等人不仅对这无遮大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更对着劫比他国有了宽泛的认知。
带着宽慰之心情,众人歇息两日之后。虽说女王再三挽留,但是他们依旧踏上了前往曲女城之路。好在些许时日之后,自会相见,因此女王也就显得坦然了很多……
于是,这大唐使团,一行十五人,在活地图贡布的指引下,过了这劫比他国向东南走了二百来里,就是这曷利沙国的实际地界,又经过几日的行走之后,就来到了这曲女城城下,属于王玄策等人的终极目的,也即将到来……
………………………………
第六十五回:玄策拜见戒日王 精舍之中诉衷肠(上)
纵观中国历史中的人物传记,抒写下的总是光辉之一面,面对艰难之处境,可能一笔带过,也可能不予抒写。而人生也是如此,人们关注的都是你辉煌的时候,不曾有人想起你刻苦艰难之时。
其实,艰难的时刻,不仅值得人抒写,更应值得关注;因为在这个时候往往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韧性以及抗压能力。
“大哥,这一路走来,还真如咱们以前所述,这五天竺的确和咱们的,东周列国时期大同小异,大大小小四十来个诸侯国,各成一体。”陈茂材望着巍峨的曲女城对王玄策说道。
“是呀,虽说还未曾见到这戒日王,但是从见过的一些国君身,以及这一路的见闻看来,这样的权利体制,时常会出现甚多之危机。”王玄策带着一丝忧虑的对他们说道。
“此话何解?”周陈二人诧异的望着王玄策,异口同声的问到。
王玄策看了看他们二人,又望了望都面带好奇之态的列位兄弟,于是就发自肺腑的给他们说道:
“这戒日王是凭借其强大的武力才征服的列国,而这也正是这些年五天竺相对安定的一个原因。试问有那个国家的军队可以长盛不衰,纵观咱们华夏历史,军力强盛之时期也是屈指可数。算下来也就强秦支撑了三十来年;大汉也就武帝时期的四十来年。而这种强盛的背后,则是因为有着一个雄才大略的英主。虽说这曷利沙帝国也具备戒日王这样的一代明君,但至如今已经三十来年了,并且这列国诸侯手中都掌控有不少军队。当其到了强弩之末时,必定又会狼烟四起呀;君不见,从西周末年到东周初年,我华夏大地也正是如此。”
“大哥所言极是,这曷利沙国实际之面积也不是很大,就方圆四千来里,这种比例可是远小于咱们当时东周初年的周天子呀。”陈茂材也是若有所思的说道。
看着众人也都大致明白了一个大概,王玄策微微一笑道:“算了,别聊这么多了,咱们收拾收拾,准备进城……”
站在这高岗之上,遥望曲女城。清一色砖石垒砌的城墙,长二十来里,宽四五里;背靠殑伽河,沿河筑城。城墙不仅坚固,更显得高俊威猛;三个旱门,一个水门分布在四个方向,显得紧促和严谨。只见这曲女城内人来人往,各色贩夫走卒,川流不息,甚是热闹,颇具天竺大都市之风情特色。
待收拾停当,穿换一新之后,一行人策马扬鞭朝着曲女城西门奔去。
到了这城门口之后,这些守门兵士,一看身着各色官服的大唐官员,赶忙就迎了上来。王玄策也随即领着众人翻身下马,面带笑意的对这领头的一个将军,颇为有礼的说道:“我等乃是大唐国出使贵国的使节,烦劳将军通禀一声,我等要拜会贵国的大王。”
在顿珠的翻译之下,这些兵士也弄明白了他们的来意。听得是大唐的使节,这领头的将军赶忙还了一礼,也是面带笑意的回话道:“大王已给我们早有交代,使节请”。说着,就摆出了一个迎接他们入城的动作……
王玄策等人于是就带着欣喜与激动之情,随着这位守门将军进了这曲女城。近看这曲女城内,亭台楼阁相向而立,花木池沼,光鲜澄净,来自四面八方之异方奇货,多聚于此。
百姓不仅安居乐业,市井生活更是井然有序。各种繁多的不知名花果,安放于街道两侧的摊位之上,引得他们好奇的问东问西,这守门将军也都耐心的一一解答。周曾随手抓起一位中年商贩,晶莹剔透的大米,闻一闻稻香四溢。随即就对他们说道:“嗨,这大米好香呀”。话刚出口,扭头一看,发现众人已经走远,无奈的一笑,赶忙放下手中的大米追了上去。
行走在宽敞的街道之上,感受着温和的气候,体验着淳朴的民风。这的百姓不仅貌美端庄,服饰更具鲜艳华丽。随着无遮大会的即将召开,这街头的僧人也比以前多了甚多。听着顿珠的口口相译,他们也明白这些僧人不仅谈吐清明,更是见解高远。虽说也有不少婆罗门教徒,涌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但是在这里他们与佛教徒的氛围,要远比其他地方的和谐与融洽。
在守门将军的带领之下,没多大一会,众人就来到了这曲女城王宫门口。待说明来意之后,一个侍从随即急匆匆的,前往内殿通禀去了。
趁着这通禀的间隙,王玄策等人又细细的端详起这王宫之外景。虽说有宫墙阻挡,但是隐隐约约能够看到这楼台馆舍,一应俱全。众多颇有天竺风情的小楼,拱卫这中间最为高大威猛的宫殿。
望着这个宫殿,但听顿珠给他们解说到:“这个宫殿,翻译过来名唤枢密宫,就是他们日常奏事和接见大臣的地方。虽然历经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