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代枭雄-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琏,大抵是章文益兄弟俩说的,听说杨琏奉天子之命,镇守山东,都抱着建功立业的心思来了。

    杨琏自然是欢迎,先带着这批人赶往郓州。杨琏尚未抵达郓州,就接到了消息,随着天气变热,契丹人有些不适应,正在缓缓退却,郭威自然不肯放弃,率兵追击,他对契丹人恨透了,若非契丹人南下,他就能攻破任城,消灭杨琏,抓住刘承祐,彻底解决这个后患。

    可是契丹人的南下打破了他的计划,他怎能不愤怒呢?郭威一路追杀,斩数百,契丹人有如惊弓之鸟,纷纷后撤,仓皇逃回契丹,这时,已经是盛夏的事情了。

    杨琏抵达任城,与林仁肇商议了一番,林仁肇也同意杨琏的做法,经过一番准备之后,杨琏留下陈铁守卫任城,他赶往郓州。为了在登州造盐,杨琏又不得不把林仁肇派往登州,而且登州有极为优良的港口,可以兴建水师。

    随着陈铁、林仁肇的离开,摆在杨琏面前的,是心腹太少,可用之人捉襟见肘,虽说章氏有二十多人赶来投奔,但人数远远不够,而且杨琏还不清楚这些人的才能,不敢轻易委任。

    卢多逊倒是有一个建议,隋朝时期,就有科举,大唐也曾几度科考,有不少人落榜,卢多逊建议,招揽落榜的士子,总会有人愿意来的。

    杨琏觉得这个意见不错,立刻让人贴出告示,只要是德才兼备之人,通过考核,均可录用,录用之人,除了给予俸禄,还能额外分到田地。这年头,土地最为金贵,想必会有很多人被吸引过来。

    告示贴出去,66续续有士子前来应聘,杨琏为了表示吸纳人才的诚意,特意将赶来投奔的人都安置在一处颇大的客栈之中,过一段日子,集中考试,按照才能、经历分配,或为一县之长,或为一州刺史。

    这段日子,北方又有消息传来,郭威击败了契丹人,大军赶赴潞州,这时刘崇正在猛攻潞州,听说契丹兵败,郭威大军赶来,吓得立刻退兵,他留兵一万驻守辽州,大军会太原休整。

    北方战事告一段落,郭威回到开封,一连下达了几个命令,这些命令多半是恢复中原河北的经济,没有足够的粮食,足够的金钱,大周如何能收复山东?

    双方出现了难得的默契,都没有动兵,杨琏抓紧时间,兴建水师,并从海州调了一批船只上来,增强郓州的防备能力。

    随着天气的炎热,李璟任命的各地节度使、刺史也纷纷就任,密州节度使皇甫晖写了一封信给杨琏,述说昔日情谊。刘仁瞻也对杨琏表示了谢意,他改变了行军路程,虽然夺得了宿州,却差一点令杨琏功败垂成,天子震怒,杨琏说了好话,刘仁瞻不是不明事理的人,派人送来了宿州特产,杨琏笑纳了,同时也表示了感谢,派人送了回礼。

    林仁肇抵达登州之后,立刻做出了考察,登州以北,有沙门岛、庙岛等一系列的岛屿,零星散布其中,绵延着朝着辽东半岛而去,当年隋唐攻打高句丽,登州便是出海地,此地若展好了,可以大用。

    林仁肇拥有丰富的水师经验,又在海州经营了一两年,在登州考察之后,立刻做出了安排,在沙门岛修建港口,同时准备修建水池造盐,登州的建设如火如荼,郓州这边,也不甘落后。林仁肇建立的水师本来就有了雏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水师已经有了七千多人,个个都水性娴熟,可谓浪里白条。

    以梁山泊、郓州为中心,杨琏修建了一系列的堡垒,就目前的阶段来说,杨琏依旧是防守为主,郭威虽然签订了和约,也留下了郭荣为人质,但各种层出不穷的骚扰肯定是存在的,杨琏不得不防。

    水师的建设有了进展,6军也招收了一万五千多人,杨琏让楚州的老卒带领新兵,狠劲地操练着。

    新兵的事情上了轨道,杨琏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科考上,这段时日卢多逊十分忙碌,在准备着试题。士子们经过一段时日的准备,表示可以科考了。

    杨琏带着郭荣到了鸿胪寺的办公地点,这时,潘承佑正在里面翻阅着书籍,看见杨琏进来,忙站起身来,道:“杨节度,大驾光临,潘某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杨琏笑道:“潘寺卿,今日杨某来,却是要劳烦你了。”

    “但凭杨节度吩咐。”潘承佑说道,很是客气地拱拱手。

    “这位是大周的使者郭荣,如今已经同意与大唐议和,和谈的种种事项,还请潘寺卿帮忙。”杨琏说着,让出一步,身后的郭荣脸色有些郁闷地站了出来。

    潘承佑看了郭荣一眼,笑了笑,叫来了几名小吏,磨墨的磨墨,写字的写字,准备书写盟约。


第四十七章 不好的消息


    杨琏笑了起来,道:“陛下,无论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如今是战乱时期,文臣武将都最为重要,可是随着老一辈文臣武将的先后逝去,各方面都捉襟见肘,微臣以为,举办文武科举,迫在眉睫!”

    李景遂略作沉吟,道:“吴王,你的意思是要从民间招揽人才”

    “正是,民间藏龙卧虎,行伍之间也有志士,若是都能提拔起来,大唐其实不缺人!”杨琏解释。

    李景遂沉吟了片刻,迟疑着道:“可是金陵刚刚动荡,皇兄驾崩,这个时候举行,恐怕不适合吧。”

    “陛下,先帝的安葬固然是大事,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微臣总有一个不好的预感,大唐虽然设置了重重关卡,但未必会捉到郭荣。此人才能不亚于秦皇汉武,回到开封,必然回成为大唐的劲敌,北方百姓一向又比南方彪悍,只要有一个强势英明的君主,这天下的情况就会像北方倾斜。”

    “陛下试想,从古至今,有何人能够从南统一北方纵然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也只是接近成功而已!”

    李景遂一阵沉默,刘裕是何等人,他自然知道自己的才能根本不能与刘裕相比,刘裕做不到的事情,他更做不到了。

    “吴王,难不成我们与周国就不能划江而治吗”一听杨琏如此说,李景遂没有了信心,北方良将辈出,士兵又如此彪悍,大唐怎能与他们对抗

    杨琏摇摇头,分析了起来,周国的天子如果同汉国或者是晋国的天子一般,那么大唐根本不惧,可是,周国天子郭威可不是一般人,此人出身贫寒,身处下层,经历了太多得悲欢离合,对民间疾苦有很深的认识,所以郭威称帝之后,一改朝廷风气,积极恢复生产,北方的情况已经大为不同。

    而且由于大唐实际上控制了山东各郡,并有两淮精华地区,富庶程度不是周国能比的,为了开封的安全,郭威根本不可能束以待毙,他至少要掌控了山东,开封才会安全。

    如果让周国占据了山东,他们就会念着两淮,有了两淮,必然会惦记着江南各地,一旦划江而治,周国就会看出大唐的脆弱,进而得寸进尺要求更多。那个时候,大唐真要像割肉一样,把土地一块一块的割出去吗

    杨琏的话让李景遂沉默了好一会,他不得不承认杨琏说的有理,尤其是哪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道尽了从古至今以来的历史趋势。秦汉之后,三国鼎立,战乱不休。西晋短暂统一之后,便是无休止的战乱,外族入侵,民不聊生,直到隋唐一统。可是唐朝中后期开始,类似春秋战国的形势形成,各地藩镇形成一个个小王国,无视大唐朝廷,直到黄巢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朱温杀帝建立梁国,大唐彻底灭亡了。

    如今的大唐虽然自称李唐后裔,但李景遂自己也清楚,他们和前朝的大唐皇室压根没有半点关系。

    如今乱了这么多年,或许天下就要一统了。是周国统一天下还是大唐李景遂自然希望死狗后者。

    可是如杨琏所言,大唐无论是将领素质还是士兵的素质,都无法和周国相比,所以举办科举,就势在必行了。

    李景遂想了好半响,最终点点头答应了。两人又聊了一些细节,李景遂站起身来,带着杨琏朝着后院走去。

    清凉殿内,几具棺材摆放在这里,棺材后烛火燃得正旺,正是李暻、钟皇后、李从嘉等人的棺材。

    李景遂站定,注视着好半响,眼里流出了泪水,道:“李氏一门,人口虽说不多,但也不算少,这一次李弘冀造反,居然死了这么多人,朕、朕的这颗心,十分心痛啊!”

    “陛下,这是无法挽回的事情,逝者已矣,活着的要勇敢活下去,才不负先帝所托!”杨琏回答。

    李景遂点点头,道:“吴王,皇兄待你可谓不薄,钟皇后视怀柔如同亲生,吴王上几柱香吧,也算祭奠皇兄的在天之灵。”

    杨琏点点头,从一旁跪着的宫女手中取过几柱香,躬身弯腰,朝着前方拜了几拜,把清香插在了香炉里。

    “唉!”李景遂叹息了一声,也从宫女的手中拿过清香,点燃了,恭恭敬敬地施礼。

    插完了清香,李景遂神色黯然地慢慢踱步,杨琏跟在他的身后,两人一前一后,一边走一边说着话。

    李景遂已经选定了李暻得安葬地点,就在玄武湖边上,依山旁水,是个风水宝地。这时候天气还算炎热,尸体不能久放,墓地虽然仓促了一些,但也要安葬了,李景遂把时间定在了两日后。

    杨琏表示理解,他希望李景遂能尽快从悲伤里缓过气来,大唐这艘巨大的战舰,还需要他来掌舵呢。

    李景遂苦笑着答应了,随后他决定赐给杨琏一座府邸,原先吴侯的府邸虽然也不小,但毕竟那只是侯爷得府邸。如今随着动乱,不少王爷被杀死,这些房子都空了下来,留着就浪费了。杨琏既然升格为王爷,那么势必要有一座与他地位相符合的府邸。

    杨琏想了想答应了,这不仅仅是一座府邸,更是他的面子,天子的面子,同时也是在告诉群臣,只要立下功劳,就有赏赐,天子绝对不会亏待他们的。

    李景遂决定把鄂王李景达的府邸赐给杨琏,至于其他府邸有的可以留着,有的可以赏赐给陈可言、符彦卿、周邺等一批人。

    杨琏表示感谢,随后,杨琏离开了宫城,朝着兵部走去。

    兵部尚书方进昭正在忙碌着,看见杨琏进来,放下手中的

    折子,走了过来。

    “吴王,里面请。”方进昭说道。

    杨琏笑了笑,道:“方尚书,城中的情况趋于稳定,各军的士卒情况都摸清了吗”

    方进昭转过身,从身后拿出两本册子出来,道:“这两本是统计出来的神武军名单,其他各军的数量还在统计中,再有两日,就会有结果。”

    “这些士兵,凡是战死的,官府统一放抚恤金,若是造反死的,贴出名单以示警告,他们的家人就不用波及了,潜逃的,若是能自,身强力壮者允许戴罪立功,年迈或者是不合格的,遣散回家,既往不咎。这也是陛下的想法。”杨琏说道。

    方进昭岂能不知道这是杨琏进言的结果,忙拱拱手道:“吴王大义,金陵百姓必然铭记于心。”

    杨琏十分严肃地看了他一眼,道:“这是天子英明。”

    方进昭笑了起来,点点头,转而突然想起来,道:“吴王,周将军率兵追击,现郭荣走的的水路,沿着长江东进,到了广陵,却弃了船,由于是在夜间,不为旁人所知,一时找不到郭荣的踪迹。”

    找不到郭荣这本来就在杨琏意料之中,他点点头,道:“能够擒获郭荣这固然是最好,但若是抓不到也没有什么,他若是回到了开封,就让本王以后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击败他!”

    方进昭笑了起来,道:“吴王果然是豪杰,以后在战场上击败他,那时候,郭荣才会心服口服吧。”

    杨琏微微一笑,忽然想起来天子已经答应了文武科举的事情,便把这事情告诉了他,方进昭听了,也十分赞同。

    如今只有文武并举,才能重现汉唐的盛况,可是这么多年以来,尤其是烈祖掌权之后,很少对外动战争,随着老卒的逐渐退役,大唐士兵的战斗力下降的非常厉害,身为兵部尚书的他,对这种现状十分清楚,尤其是吴越之战,周宗带兵更是凸现了这种情况。

    方进昭提出了更一步的建议,除了武科举,组建新军同样迫在眉睫,反正如今禁卫军正是需要重组的时候,那就不妨一步到位。

    杨琏同意了这个说法,这至少证明方进昭是有想法的,不过这个建议不能由杨琏来提,他主张由兵部联名上奏,想来天子会同意的,如果天子问杨琏,杨琏会表示支持。

    方进昭一颗心放下,有杨琏支持,事情就成了。

    两人聊着的时候,突然急促得脚步声响了起来,一名小吏带着一名满头是汗的士兵走了过来。

    这名士兵身着便衣,看服饰,是江北那边的,应该是广陵的士兵。

    方进昭反应颇快,问道:“是有郭荣的消息了吗”

    那名士兵气喘吁吁,有些说不出话来,倒是小吏点点头,道:“方尚书,他的确是有郭荣的军报,不过他说要见到方尚书才能说,因此卑职不知具体情况。”

    方进昭见那士兵喘息的厉害,额头上大滴大滴的汗水落下,忙让人先端来了茶水,先让士兵润润口。

    士兵一口喝尽,顿时觉得好了许多,但还是口渴得厉害,旁边小吏又为他添满了茶水。士兵喝了这一杯之后,这才从怀里取出一个油包。

    油包里有一封书信,由于保护得当,书信没有被打湿。

    士兵把书信递给了兵部尚书,道:“就在昨夜,郭荣率兵突袭永宁宫,永宁宫内杨氏一门,全部都被斩杀!”

    方进昭一张脸顿时变得铁青,原本伸出去想要取信的手顿时僵住了,居然生了这样的事情!

    杨琏的笑容僵住了,一张脸顿时变得十分愤怒,即使他不是了那个杨琏,与永宁宫里面的杨氏一门没有一丝感情,可是,这关系到一个面子问题,杨氏一门,居然被郭荣杀干净了!这真是不能忍,无法忍!

    而且,杨琏曾经过誓,他占据了杨琏的身躯,这份恩情,他要报答,可是,郭荣把这个机会都不给他!他原本还想着,等到金陵局势稳定了下来,他就设法让李景遂同意,把永宁宫里的人全部迁出来,就算要关押,至少也不能任由他们内部自己婚配,因为这是在**!

    “郭荣,本王一定杀了你!”杨琏忽然喝了一声,握掌成拳,狠狠地打在了一旁的案几上,案几吃不住杨琏的愤怒,猛然间倒塌,案几上的折子、书籍、茶具等物落了一地。

    方进昭若有所思的看了杨琏一眼,心中猜测着,都说杨琏是前朝旧太子,看他现在的神态,十之**就是了。

    杨琏一时愤怒,这时也现自己失态了,道:“郭荣这厮,实在是可恨,他不仅煽动李弘冀造反,令金陵生灵涂炭,更是杀害无辜之人,此人不除,大唐必定难以安枕!”

    方进昭觉得杨琏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但他看破不说破,毕竟他受过杨琏大恩,而且如今刚刚升格为吴王,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方进昭才不会那么傻的主动去揭杨琏的伤疤和底。

    “吴王,郭荣的确可恨,大唐一定要表示出态度。我以为,北方了屯兵,做出攻击的态势,同时派人出使开封,要郭威交出凶手。”方进昭说道。

    杨琏沉吟了片刻,虽然现在并不是动兵的好时机,但有的事情,要把态度表示出来,该有的一定要有。

    杨琏道:“周狗欺人太甚,方尚书说的有理,而且本王觉得,这件事情还要联络契丹人,就算不是真的进攻,也要给郭威一定压力!”

    方进昭点头,道:“金陵虽乱,但住在鸿胪寺的耶律喜隐没有受到影响,吴王不妨与他谈谈此事,想来他是十分乐意的。”

    杨琏其实也有些奇怪,根据他掌握的情报,耶律喜隐和郭荣有所勾结,但事实上,耶律喜隐在兵变当日并没有任何异动,这只能证明耶律喜隐与郭荣表面勾结,实际上他也在等待着某个机会,或许是在等李弘冀成功了,他再跳出来商量与大唐结盟的事情。因为直接参与兵变,对他来说实际的利益不大。

    如果是这样,这个耶律喜隐可不是省油的灯啊,杨琏如此想着,心中有了注意。与契丹人反正是互相利用,就看谁更技高一筹了。

    杨琏想明白了,又问那士兵,周邺现在在何处。

    那士兵只知道他出前周邺在海陵,周邺得到消息赶去永宁宫查看情况,现在的话,或许跟踪郭荣去了。

    杨琏皱起了眉头,按道理水路是最为方便快捷的一条路,如果顺风顺水,要不了几天就能抵达开封,可是,郭荣会走水路吗


第四十八章 新气象


    郭荣行动诡异,一时查不到他们的行踪,永宁宫的情况杨琏与方进昭去禀告了天子,述说一下情况。
    李景遂心善,听了也颇为感伤,不管如何,永宁宫的杨氏对李氏有恩,虽说为了权利,杨氏被囚禁,这也是无奈的事情。如今死者为大,事情过去了,李景遂也就放下了心头的不安,派人去把永宁宫的杨氏都埋葬了。

    杨琏那里都没有去,他依旧留在金陵,每日处理政务,十分积极。文武科举的事情已经交办下去,各州县6续贴出了告示,让各地的士子积极准备,来年参加科考。

    与文科举不同,武举少了许多限制,无论是士兵还是民间的武士,只要他有能耐,都可以参加。

    杨琏制定的计划里,武科举也做出区分,能文能武知兵法的,可为帅才,空有武力的,便只能做一个冲锋陷阵的武夫了。

    各地张贴了告示之后,反响很是热烈,大唐第一次文武科举并重,这些年来还是第一次,而且从规模来看,颇为浩大。

    有不少志在朝廷当官的百姓对朝廷有一定了解,这些年来,通过战争,有不少人从区区的士卒做起,成为一方节度使乃至于王爷,这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如今新皇登基,就举办文武科举,摆明了新朝新气象,是要有大动作,如果把握好了,成为第二个吴王或许有些难,但成为一地节度使不是难事。

    在文武科举的刺激下,还有各地减免赋税的喜悦下,大唐各地显得还算平静,没有太大的波澜,就算有人觉得燕王造反一事有些蹊跷,但这个时候,又有谁敢提出疑问再说了,身处金陵的重要大臣都表明了态度,燕王造反一事证据确凿,谁又敢跳出来怀疑这个时候跳出来,无疑是惹祸上身,自寻死路!

    各地情况逐步稳定下来,杨琏的心绪也稳定了下来,永宁宫的事情已经生,悔恨无益,反而让杨琏抓住一个可以质问周国的理由。

    符金盏也劝慰过杨琏,在杨琏表明了身份之后,符金盏变得有些担忧起来。尤其是永宁宫的事情一出,她生恐杨琏顶不住,那些人毕竟是杨琏的亲人。不过,符金盏也有他的看法。

    如今虽说是乱世,很多东西都不在意,但永宁宫的人已经到了**的地步,有时候死了,反而是一种解脱。活着是巨大的负担。

    杨琏只是淡淡的一笑,后世有句话叫做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郭荣这样的行为,只会激起杨琏的恨意,让他奋,不管是报仇也好,一统天下的责任也好,与郭荣早晚有一战,只是随着矛盾的激化,提前了而已。

    周邺那边,四处寻找着蛛丝马迹,但根本找不到郭荣的影子,为了逃走,郭荣策划了很久,并且提前做出了布局,周邺找不到他。

    杨琏见找不到郭荣,也就下令周邺回来,专注起其他事情来。周邺是沙场宿将,经验丰富,武举之后选拔出来的武将,杨琏要让周邺去带,有的人不是缺乏才能,而是缺乏锻炼的机会,如果有一个好的师傅,加上随之而来的大战,这些人就能迅成长起来,成为国家栋梁。

    先帝李暻下葬不久,李景遂正式称帝,并公告天下,年号依旧使用保大,算是一种缅怀,来年再定新的年号。

    李暻下葬那一天,杨琏站在李暻坟墓前很久,认认真真上了一束花。虽然杨琏是恢复旧的江山,李氏一门大多是仇人,但如果像伍子胥那般鞭尸,杨琏还是做不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或许就是最好的了。

    天气逐渐冷了下来,进入十月之后,气温下降了很多,北方那边,也有消息传了过来,郭荣果然逃回了开封,这在杨琏预料之中,而这个时候,孙晟也回到了金陵。

    对于孙晟来说,这一次回到金陵,让他情绪十分复杂,作为燕王一党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因为金陵城南的爆炸事件失势而被迫离开了金陵,随后燕王一党因为造反,死的死,被抓的被抓,而他回到金陵,意味着什么呢孙晟不清楚,但他已经没有什么了畏惧的了,大不了一死而已。

    孙晟正在思考的时候,韩熙载进来了,自从选择了为杨琏效力之后,韩熙载很是卖力。而且他也非常有能力,比起冯延鲁冯延巳等人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更让韩熙载兴奋的是,杨琏并没有重用冯延鲁、冯延巳等人,而是提议天子李景遂,把他们都弄到了翰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