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放开朕的奸臣-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路上,小安子很是疑惑,拉着董卿的袖子,防贼似的低声道:"董大人啊,妳瞧他能行吗?妳刚刚说的顾家不再行医。究竟是什么意思啊?"

    未及董卿回话,顾子衿耳尖,早已听见了,于是回头笑道:"说来不是什么光彩之事,先祖父原是宫里的太医首长,却因不慎治死了宠妃。当时的皇上大怒,便罢免了我祖父的官职,我祖父黯然回乡。从此顾家便不再从医了,不过他还是利用以前在朝廷上的关系,替我父亲及伯父谋个不大不小的官职,从那时候起顾家便改从仕途,绝口不提医事。不过传承几百年的医术却没肯舍得放弃,顾家子弟照样从小学医。但不对外行医,仅当是对祖上的一种传承罢了。"

    "医死宠妃?"小安子脸色一变,立马嘶叫一声道:"逆贼之孙,你休得近皇上的身!"

    顾子衿摆摆手道:"只是随意瞧瞧罢,皇上也未必肯让我医治。"

    董卿道:"小安子切莫紧张,多一个人瞧皇上的病,不碍事的。"

    小安子听了此话,便不再做表示了。

    ***

    屋里弥漫着浓重的药味儿,床侧暖炉散出淡淡的星光,轻烟缭绕,帏帐下,刘陵轻咳了几声,勉强从床上爬起来,刘歆忙不迭上前扶着他道:"皇兄正病着,别起来,快躺着吧!"

    刘陵病容憔悴,俊美的容颜显然苍白无比,他抬眸道:"我这病沉得太奇怪了,原以为身在宁王府,他便不敢下手,没想到刘骥那家伙居然胆大如此,敢在他的地方暗害了朕。"

    刘歆听了,不疾不徐道:"皇兄在宁王府病了,王府上下莫不戒慎恐惧,宁王相当的谨慎,连遗几个大夫一起过来瞧了,全都说是风寒来着,皇兄切莫错怪宁王吧?"

    刘陵又咳了几声,摇摇头道:"小小风寒怎会让朕一病再病?分明是让人给暗算了。"

    话虽这么说,他仍不免怀疑了起来,他在宁王府病重,宁王绝对脱不了干系,可。。。。。。。究竟对他弊大于利啊,莫非有人刻意在挑起他与宁王之间的矛盾,故意恶化宁王与朝廷的关系,监御史乔培在弹劾宁王之后便惨遭遇害之事,便是有意将矛头指向了宁王。

    董卿当日所言其实没有错,皇权永远都是凌驾于骨肉亲情的。

    所有的一切会是英王刘歆在幕后策划的吗?

    他可是他的亲弟弟啊,他对他一向手足情深,但愿他不会教他痛彻心扉。

    沉吟中,但见刘歆殷勤的倒了一碗热茶过来,道:"皇兄喝口热茶暖暖身子,稍晚臣弟再去请几名大夫过来,江南名医多的是,总能治好的。"

    刘陵苦笑道:"今日不就换了几个大夫了吗?喝了药,怎还不见起色?"

    刘歆的脸色黯沉道:"皇兄的用药,皆让两名以上的大夫交叉瞧过,脉也把了,大夫们的看法一致,全都说是风寒,该是没有问题才对,皇兄静心养病,过几日应该便能痊愈了。"

    "朕的身体,朕心里有数。"他的病势完全没有好转的驱势,反而比前几日还要沉了,他所服用的药物肯定是没有问题的,究竟他的身体是出了什么状况了?为何会病榻缠绵?

    不管是不是遭人所暗算,他得早做打算!

    打定了主意,刘陵便从袖口里拿出了兵符,递给刘歆道:"这是兵符,非常重要的东西,你拿着,若朕在宁王府有个万一,你好应变。"

    刘歆见了兵符,脸色骤变,不但不肯接下,反而退了一步,跪在地上,肃然道:"皇上定能安然无恙!"

    兵符他万不能收下,皇上现在正病中缠绵,谁晓得会不会趁机在试探他?所谓君恩难测,徜若皇上只是在试探他,收了,便显然他是狼子野心了。

    便何况,此刻他要了兵符也没用,皇上若突然驾崩,在无立嗣的情况之下,刘氏诸王必然拥立宁王称帝。

    除非他被册立为太子,那么他便是名正言顺的继位者,再加上皇上若为宁王所害,那么刘氏诸王便不再支持宁王了,他的帝位才能坐得安稳。

    分析现今局势,皇上突然病故,他手中若掌着兵符,他立刻会成为众矢之地,诸王会将对皇上的死,从宁王的身上转而怀疑到他的身上来。

    只有顺利成为太子,他才能拿着兵符,顺序一旦巅倒,反而会无端引起猜忌,对于他的大计有害无利。

    刘歆落泪道:"皇兄啊,先帝仅有二子,便是你我兄弟二人,你何需如此?臣弟就算拚上性命,也会护着皇兄,如今兄长病沉,臣弟相信多看几个大夫,一定能痊愈的,你怎能轻易的将兵符交给臣弟啊?"

    刘陵见他流泪,叹了口气道:"你倒多心了。"

    他抬抬手道:"起来吧,陪朕说说话儿,不知道是不是病势突然沉重的关系,总想听你说一说小时候的事。"

    刘歆听见了,立刻起身,拉了一把椅子过来,挨着刘陵的身边,娓娓道来小时候的总总趣事。

    人在生病时,心灵最脆弱,若刘陵顾念着兄弟情深,必然会开金口册立他为太子,病榻前的口谕,效力等同圣旨,他得想办法让他开了这个口,于是他刻意提及了小时候两人感情极为融洽的种种。

    刘歆侃侃而谈,打小两人一起在宫里玩耍,一起闯祸被先帝处罚的事,眼见刘陵己心神微动,眼眸弥漫着手足亲情的光茫,这时门外却响起了小安子的声音,打断了他们兄弟的情感交流。

    "皇上,董大人来了!"

    真该死,来得真不是时候!

    刘歆心里颇为不悦,好好的机会却让外来者给破坏了。

    "让董卿进来吧。"

    刘陵转头朝着刘歆抬抬手道:"朕有些话想对董卿交代,皇弟先行退下吧。"

    "是。"刘歆只好行礼作揖,便要退下了,这时,刘陵却突然开口道:"歆弟,让哥哥抱抱你吧!"

    闻言,刘歆愣住了,尚未反应过来,却见刘陵己起身,挨过来紧紧抱着他,语带哽咽的开口道:"弟弟啊,无论如何,你永远是朕的手足啊。"

    眼见刘陵展露真情,刘歆却是心里有鬼,内心忐忑,于是干笑几声道:"哥哥,你是怎么了?你永远是我哥哥啊!"

    "是啊,咱们永远是亲兄弟。"刘陵拍一拍他的背,道:"去吧。"

    刘歆立刻退下,在门口遇见董卿,两人互相作揖之后离去。

    董卿进门,立刻挨近皇上床边,见他一脸的病容,病势果然沉了,见状差一点儿落下泪来,昨儿还在房里神清气爽的说着话呢,怎么隔了一日,便是这般的憔悴。

 070兵符与遗诏

    刘陵拉着她的手,将她引到床沿落座,眼底闪耀着千缕情丝,朝着她温柔一笑道:"妳昨儿跑那里去了,让朕找不着,玩捉迷藏来着?"

    "皇上,你快躺下,盖上被子,别再着凉了。"董卿满脸焦急,扶侍着皇上躺回床上。

    刘陵在她的服侍之下,顺从的躺回床上,任由她替他盖上被子,他虚弱的笑了一笑,道:"妳还没告诉朕,妳去那儿了呢?"

    "昨儿月色皎洁,我一时兴起,于是便趁着月色在园子里逛了一圏,闻着满园花香味在月下漫步的感觉挺好,等皇上身子好些了,再一同去园子里逛一逛吧。"说到这里,她顿了一顿,缓了片刻,突然神色一凛,低声道:"请皇上尽速回宫罢!"

    刘陵听了,登时敛起了笑意,同时塞了一块金属物在她手上,那金属物握在手里,触感冰冰凉凉的,董卿愣了一下,但见刘陵缓缓开口道:"知道朕微服离宫,为何特地带妳出门吗?"

    董卿摇摇头。

    "因为朕最想亲近于妳,朕微服离开皇宫,第一件事情便是想到妳,朕不想与妳分开太久,只好把妳带在身边……。。朕遗失了很多过去的记忆,也没弄懂是不是所谓的信任?也没弄懂是不是所谓的相依?朕只是从心而动,一心一意的想让妳随时待在身边。"

    此刻,她终于明白过来了,依她的性子岂肯坐以待毙,她再度劝道:"皇上,宁王府并不安全,请尽速回宫吧。"

    刘陵咳了几声道:"朕的病突然沉重了起来,若强行赶路,恐怕会支持不了。反而病死途中,留在宁王府休养,至少还能搏上一搏。"

    他若病死途中,只怕是成全了宁王了。

    "都怪朕一时大意,太过轻敌了,现在这个时刻,更不能离开宁王府,朕待在这里反而较安全,病归病着,暂时要不了命。妳把兵符收好,一有状况,妳立刻交给暗卫。不出两个时辰,便能调来大队人马,至于暗卫的连络方式,小安子会告诉妳的。"

    兵符?

    董卿低下头瞧了皇上适才塞给她的冰凉金属之物,原来竟是足以调动朝廷大军的兵符。

    她将兵符紧紧的攥在手里。

    刘陵继续说道:"原先朕打算把兵符交给了刘歆。只因为他姓刘,是朕的皇弟,朕若在宁王府遭遇不测,由他来调兵讉将,刘姓诸王才不会有异议,可在递交兵符的那一刻。他却不肯收下,反而流泪了。。。。。。。。。"

    董卿暗忖着,皇上尚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英王肯定是知道这件大秘密的,所以他才有机可趁,利用着宁王,假意匡助,实则自己紧盯着皇位。

    "歆弟。朕的亲弟弟在怀疑朕别有用心哪!"说着,声音已然哽咽。他神色悲伤,黯哑的开口道:"妳说,他为何会怀疑朕对他的一片真心,他是心虚啊,因为在算计着朕,以致于不敢收下兵符。。。。。。。。,他那一滴眼泪,是表演给朕看的,亲手足这般,怎不教朕伤透了心啊!"

    "皇上,身子要紧啊,英王的事以后再说罢,当务之急,得先治好您的病啊。"董卿见皇上伤心,忙着安慰道。

    看来,英王太过小心谨慎,反而弄巧成拙了,他若是真心,而不怀有私心,早已大方的收下兵符,而不是盘算着自己的私利。他完全忽略了,皇上虽在病中,却不失他的英明睿智,反而是立刻察觉出他实则怀有异心。

    "朕故意让他提起过去的事情,让他想一想一起长大的兄弟之情是多么的可贵,可他会在乎吗?说句心里话,朕若有个不幸,相较于宁王,朕还是希望继位者是刘歆,毕竟他也是父皇的儿子。朕其实很矛盾,想要开口,干脆给了他一个口谕,册立他为皇太弟,好继位为帝,可在那当下,朕却想到了母亲,太后与武太妃明争暗斗多年,两人结怨已深,表面上和平,私底下却互相憎恨着对方,一旦歆弟继位,武太妃也成了皇太后,她势必不会放过朕的母后,朕不得不为母后打算啊。"

    既然事情已经说开了,董卿咬一咬牙道:"皇上的病,很不寻常,是否为英王所害?"

    刘陵悲伤的笑了一笑,道:"但愿不是。"

    但愿不是?

    如此的不确定,皇上其实是怀疑英王的,心里却仍带着一丝希望,但愿不是遭他亲爱的手足所害。

    董卿暗忖着,皇上若病死在宁王府,宁王难辞其咎,定会遭受到极大的怀疑与责难,最大的获益者便是皇御弟刘歆。诸王不再支持宁王,必定会转而支持先帝次子刘歆登基。

    不过,如果宁王已经找到了金氏,那么情况便完全不同了,皇上若病死,他便可顺势而上,在宁王府披上龙袍,自立为帝,然后公开刘陵的身世,挟带着诸王的支持,浩浩荡荡的前往帝都,坐上龙椅。

    目前情势诡谲难测,政局变化之快,或许会让她措手不及。

    无论如何,她得想办法保全皇上。

    刘陵抬眸看着她,缓缓开口道:"其实,朕晨起发现病势又沉了之后,为了预防突然驾崩,造成了动乱,便亲笔写下了遗旨。。。。。。"说着,从枕子底下,拖出盖了小印的亲笔信递交给董卿道:"朕的病势极为怪异,朕敢断定是为人所害……。,无论是不是英王干的,他都是父皇的儿子,是朕的亲弟弟,而宁王是朕的堂兄,是刘氏皇族最拥立的人,朕不希望两派人马为了互相争夺帝位而造成国家动乱,这封密信是遗旨,一旦朕遭遇不测,妳便公开按遗旨行事,以大司马之职,善用妳手中的兵符,拥立新帝登基。"说到这里,又咳了起来,董卿替他抚一抚背,顺顺气道:"皇上,别担心,你会没事的。"

    刘陵咳了一阵子之后,喘着气,气若游丝的缓缓开口道:"但愿这封密旨永远也没有开启的那一天。。。。。。。。。。,妳可知道朕有多么想脱掉妳那身大司马的官袍,让妳换上鳯袍,册立妳为皇后,然后让咱们的儿子当太子。。。。。。。,婉儿。。。。。。。回旋于朕梦中徘徊不去的女子。。。。。。。。婉儿便是妳吧?虽然朕不记得过去了,朕的心里却很确定在梦中朝着朕浅浅一笑的杏衣女子便是妳啊。"

    董卿瞧见他日渐清瘦,眉宇间微微蹙起,一双幽深黑眸盈满淡淡的忧愁,登时红了眼眶道:"皇上,你一定能痊愈的。"

    "汤药让朕的精神不济,妳在这里陪着朕,朕想让妳陪着。。。。。。。"他拉着她的手,将之放在胸前,缓缓的闭上双眼,低声道:"等朕睡着了,妳再离去吧。"

    她安静坐在床前,看着重病的皇上很快的陷入了昏睡之中,小安子在门外听见里头已悄无声息,便溜了进来,探了一探,眉头忍不住紧紧皱了起来道:"皇上又睡着了?他今天精神不太好,老是昏昏沉沉的,真令人担心哪!"

    董卿抬眸道:"顾兄还在外头吧?快,请他进来替皇上瞧一瞧。"

    未久,顾子衿便进了门,挨进床前望闻问切,将指腹扣在皇上的手脉上,凝着神号脉,良久,终于缓缓开口道:"是风寒。"

    "当然是风寒。"小安子瞪着他道:"每个大夫都说是风寒,所以你便装着老成,也学着别人发话的吧?"

    董卿皱眉道:"是风寒也无妨,重要的是为何病情反复,病势又沉了?"

    顾子衿一脸正经道:"我断得很仔细,以脉象跟病征来看,确实是风寒。"

    董卿抬眸道:"药渣呢?拿过来给顾兄瞧一瞧吧?"

    小安子听见了,便从外头将整个煎药的小炉子给搬了进来,顾子衿挨过去仔细的端详炖壸里的药渣,闻了半天,又沾了一些放入口里尝,他丝毫不敢大意,在经过谨慎的研究之后方道:"都是一些上品的药材,确实是治疗风寒的用药,而且配方极佳。"

    看来病症跟药物都是没有问题的,可怎么会治不好,反而让病势又加重了?董卿转头朝着小安子问道:"最近皇上的饮食,你可有小心注意?"

    小安子道:"出门在外,所有皇上入口的东西,小安子都会先用银针探过,然后尝过,汤药也比照办理,若是有问题,小安子早就挂了,董大人不也瞧见了,小安子一点事也没有。"

    "若仅是风寒却药石罔救,肯定是中了毒。。。。。。。"顾子衿皱着眉,沉吟良久,最后终于缓缓开口道:"先祖在入宫当太医之前,为了精研医术,曾经走遍四方,在他的日记里,记载着一段在黄土高原的病症,当地的人发病极多数,症状与风寒无异,深入探究,才发现实则是中了毒物所致。。。。。。。。"

    症状与风寒无异?

    果然是遭到了暗算,董卿沉着脸道:"皇上来到王府未久便得了风寒,可是中了毒了?那是什么毒,为何银针检验不出来,小安子与皇上同吃食,为何他会没事?仅皇上一人得病?"

 071准皇后的威风?

    顾子衿道:"我想这毒物应该是微量的,对于健康的人一时之间也不会发作,得长期接触才会有中毒的迹象,而对于原本病弱之人则是雪上加霜,所以很快便会有中毒的反应。"

    董卿思索片刻,咬牙道:"那么皇上是真的得了风寒,于是有人便利用他的病症来作为掩护,索性让他中了与风寒病症相同的毒,难怪皇上的病势会愈来愈沉重,却无大夫能诊断出来!"

    顾子衿道:"前两日瞧见皇上,虽病着,但神气尚可,我当时便认为他只是轻微风寒,现在看来实则是中了与风寒同样病症的毒,才是导致他病势加重的主因。"

    可见下毒之人心思缜密,皇上如果真有个万一,所有的人也会认为是风寒所致。

    如此精心策划的歹毒,令董卿不禁又惊又寒。

    小安子听见皇上竟是中了毒,早已心急如焚,急忙道:"那么皇上究竟是中了什么该死的毒啊?"

    "先祖的日记里所载与风寒病症相似的中毒反应是由窑土所引起的!"顾子衿娓娓道来,"在黄土高原的某一处土里含有少量的水银,当地人把土拿来烧窑制瓦,用于烹煮食物,在炖煮食物的同时,便把窑土中水银的毒给释放了出来,进入了食物内,因此当地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中了毒,一开始当地人也以为是风寒所致。皇上的病症同风寒,应是中了水银之毒了。"

    小安子闻言,立刻抓着董卿的手,便要往外冲,他愤愤然道:"这里是宁王府,敢对皇上下毒之人,无疑就是宁王那个大反派了。长得英俊只是障眼法,纵情豪放只是伪装,他其实是一个奸邪的小人,咱们去踹开他的大门,乘他不备,逼他把解药给拿出来!"

    董卿甩开他的手,恼道:"你又在胡说什么了?"

    小安子又急又气,"野台戏都是这么演的啊,下毒之人,身上一定会有解药的!"

    董卿不理会小安子。转头对着顾子衿,忙不迭问道:"那么该如何解水银的毒?"

    顾子衿道:"其实很简单,将胡萝卜放入药钵里捣成泥。喂食服下,便可慢慢降低体内的毒素,还有绿豆也可解水银的毒,最近别让皇上吃别的东西了,汤药暂停。只要熬绿豆粥给他服用,很快便能痊愈,待他的身子大好之后,再熬些滋补的药物进食即可。"

    闻言,小安子讶然的张了张口,"解毒居然这么简单啊?不需要很难调配的九转回魂丹?也不需要千方百计弄来百年鹿角用千年霜雪炖煮。还要加上那个一百年才开一次的天山雪莲吗?只需要随处可得的胡萝卜跟绿豆?"

    董卿斜睨着他一眼道:"你小说看太多了!"

    小安子顿感安心不少,没想到这毒居然这么容易解,至少暂时不用跟东道主宁王撕破脸。逼问解药了,他开口道:"待会我便去弄新鲜的胡萝卜泥给皇上服用,可究竟皇上是如何中的毒啊?可不能再让他接触到毒物了!"

    "这才是最难之处,下毒之人相当的周密,恐怕不好查啊。"董卿眉头紧蹙。将炖药壸拿起来,看了又看。一对明眸直勾勾的仔细的探究道:"这煎药的壸是否有问题?"

    顾子衿拿出了银针,缓缓的刺入壸身,取回针时,见银白如初,便摇摇头道:"没有毒物反应,这壸未曾释出过毒素。"

    董卿想起了昨日,小安子在屋里烹茶,于是忙不迭道:"小安子,你用什么给皇上烹的茶?"

    小安子道:"皇上喝茶极讲究,他只用兔毫盏,水得用活泉水,所以小安子随身都带只茶盏,初来到王府时,原本府里备着釜,皇上岂肯喝用铁锅所烹的茶,于是吩咐总管换过,后来便送来了矾红描金荷露壸,我便每日要总管送来活泉水,然后用那只壸替皇上烹茶。"说话的同时,已将矾红描金荷露壸取了过来。

    顾子衿同样用银针探了又探,却摇摇头。。。。。。。一无所获。

    董卿瞪着炖药壸,皱着眉道:"含着水银的窑器加热后,释出了毒,导致所呈的食物被水银之毒所污染,吃下食物的人因而慢性中毒,如果不仅是食物呢?窑土制成的器具加热释毒,实际上便是水银遇热蒸发,毒气是会散拨在空气中的吧?"

    她忽地灵机一动,疾步至皇上床边,心里焦急便不顾暖炉内的星火点点,伸手去碰。。。。。。

    "别急!里面还烧着碳呢。"顾子衿立刻提醒道,话落下的同时,已来不及了,倾刻间,传来董卿"唷哟"嘶叫一声。

    他立刻奔了过去,伸手将她的玉手翻面拖起,眼见掌心已然红肿,禁不住眉头一皱道:"瞧妳,烫伤了吧!"

    "我不打紧,你快瞧瞧暖炉是否有问题?!"相较于自己,她比较担心皇上。

    顾子衿立刻用银针试了皇上床畔的暖炉,乍见银针竟成了触目惊心的黑色。

    董卿脸色骤变,迅速的拿起桌上的水壸往暖炉浇水,灭了炉内点点星火,浇熄了继续散发出来的淡淡毒气,紧接着转头问着小安子道:"这暖炉从那里来的?"

    小安子惊骇的望着暖炉,道:"前几天皇上病了,妳来了屋里便吩咐去弄个暖炉过来,我去找了总管要,当天晚上便连着碳火一起送了过来的啊。"

    董卿低头细细沉吟,正是英王刘歆来到宁王府的那一日。

    巧得也太可疑了,竟敢毒害皇上,她非要教他露出了马脚不可,看他还有什么话可说?

    董卿立刻有了主意,吩咐道:"皇上中毒之事万不可传出去,这暖炉不能再用了,先在屋里摆着,也别让人给搬走了。你佯装若无其事,仍然每天熬药,再把药悄悄的倒了便是,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