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_1911)-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垂头丧气地离开了总督衙门,去了一个地方——北京。

·即将出场的带头大哥·

北京朝阳门外,袁世凯来到了这里。他的内心很痛苦,如果按照李鸿章的指示,他还必须回到朝鲜,这一切又会让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打了水漂,他想回国进入军界的理想也将再次成为泡影。

“要不咱们还是去朝鲜吧。”朝鲜姨太太说。

“去他娘的去!我再也不去你们那个鬼地方了!”袁世凯怒道。

他行动了。行动的目标是那些能够在朝廷说得上话的满族王爷。按照袁世凯的官职,他是没有办法“求见”到这些人的。不过,北京城里有的是这样为办事的人和高官牵线搭桥的中间人,袁世凯找到他们,说明自己的来意。

然后他从行李中掏出了一些沉甸甸的东西——黄金。

在“总理”朝鲜的十几年里,袁世凯一直没有闲下来,除了阻截日本势力在朝鲜的渗透和发展流氓情报队伍,他还利用职务上的方便,与北洋水师的舰长们一拍即合,先是用军舰将鸦片运到朝鲜,然后把高丽参运回清国——当然,所谓的运,其实就是走私。多年来这种一本万利的生意让他积攒了可怕的财富。所以,那天跟随他从朝鲜一同回国的,还有半船黄金,现在这些黄金就是他官场上的资本。

千载求功业,投笔从戎,不过人生笑谈一杯酒;

万里觅侯封,他乡月冷,谁能挡我这半船黄金?

袁世凯的心情真可以用这首词来形容。

夜色之下,几大箱金砖悄然抬进几位王爷的府邸。于是袁世凯的病马上好了,而在满族王爷的运作下,朝廷并没有改变李鸿章的命令——袁世凯必须继续为清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只不过他要去的地方不是朝鲜,而是一个现在从北京出发有动车组能够到达的地方——辽宁。

袁世凯并不知道,就在他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意气风发的时候,有几双眼睛正在他的身后沉默地注视着他。他们是李鸿章在京城的眼线。袁世凯在北京行贿王爷们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这些眼线的眼睛,他们向盛宣怀报告了这个消息,盛宣怀立即报告给了李鸿章。

在盛宣怀看来,李鸿章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勃然大怒,一定会想办法让袁世凯去不成辽宁,因为袁世凯改投王爷们的门下,他的行为相当于背叛。但盛宣怀没有想到的是,李鸿章这次并没有生气。

李鸿章的反应只有一句话:好!搬出黄金解决问题,一刀见血,简单明了,流氓作风,我喜欢!接着是第二句话:

他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一定能够解决别人的问题。才堪大用!

两个都有匪气的人在这里匪匪相惜了。

好吧,经过许多的波折,经过漫长的等待,袁大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似乎应该恭贺他。这是一个有巨大野心并能付出坚忍努力的人,一个对自己职业规划清晰并无时不求上进的人,从这一点来说,他渴望从朝鲜突围的心情是我们可以理解的。虽然他一门心思想离开朝鲜,但他不知道的是,朝鲜的经历正是他一生事业的开始。

因为有在朝鲜练兵的经历,朝廷后来把训练新军的任务交给了袁世凯,他开始进入军界,实现自己的理想,然后培养自己的势力。

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仅仅18年以后,袁世凯竟然是亲手结束这个帝国的人。

从1894年7月19日回国的这一天起,袁世凯就再也没有去过朝鲜,也再也没有出过国,他将在这里开始他的奋斗之路。我们再次见到他将是一年以后了(1895年),而那时候,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了。无论是对于袁世凯,还是对于李鸿章,以及整个大清国,他们是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朝鲜东学党动乱之时,当袁世凯处心积虑地回国,李鸿章焦头烂额地考虑要不要出兵、出多少兵时,海的对面,一个人正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他是那个国家的领头人,真正的带头大哥,这也是一个喜欢打架的人,一个大师级的流氓,他很有匪气,同时有另外一样更可怕的东西——实力。而他要打的架,是以国家为对手的架:战争!

这是一个真正可怕的人。

第三章 明治维新,日本崛起

·天皇也要饿肚子·

在这个人物出场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海对面的这个国家——日本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如果大家去翻日本史,会很枯燥,但我的讲述会有些不同。

日本这个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万年,当然那个时候还是原始社会,成天光着屁股追着猎物跑,没什么可说的。日本真正实现统一是在公元五世纪,相当于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有大量的中国人和朝鲜人移民至此,他们带来了耕田和种植稻米的技术,这样,日本人终于可以吃上一碗饱饭了。

接下来,日本进入了漫长的农业社会时代。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大唐文明,京都的皇宫是仿照大唐修建的,政治制度也几乎是照搬唐朝的,一开始天皇的权力是最大的(相当于中国的皇帝),但是后来,情况出现了变化。

因为各岛之间老是要打仗,就出现了军人干政,权力转移到了将军手上,将军的权力机构称之为幕府。日本由此进入了幕府时代。

但幕府也并不是直接统治全岛,下面有几百个藩,这些藩是有很多土地和庄园的领主(名主),所以他们还有一个称号叫“大名”——也就是相当于我国的地主。

为了保护这些土地,大名又不得不养着一群持刀打架的人,相当于地主的护院或者保镖,这就是“武士”。在武士阶层的下面,是数目庞大的农户、町人(商人、手工业者)。再接下来是等级制度最底层的两类人,一种是叫“秽多”,感觉他们身上总是带着脏东西似的,而最低等的叫“非人”,实际上他们都是破产了的无业游民、流浪汉、乞丐等。

值得指出的是,上至天皇,下至非人,等级制度里这些人的身份都是世袭的。万一你不幸出生在“非人”之家,这辈子基本上就是悲惨的命运。不仅吃不饱,连生命安全都没有保障。举个例子,当时日本武士如果新得了一把刀,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找个非人来试刀,因为按照规定,杀掉一个非人是不会有任何处罚的。

天皇虽然处于最高层,但自从幕府夺权后,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收成好的时候就给你多吃一点,碰上一个海啸地震什么的,天皇一样要饿肚子。一代代的天皇饥一顿饱一餐,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这么过来的——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几百年。

原因除了天皇是被幕府软禁和监视的对象外,还有一个更加主要的原因,其实幕府也不是故意不拿天皇当干部,而是幕府时代的日本实在是太穷了。

·日本人名的历史起源·

在黑暗的等级制度下,加上资源匮乏,日本的生产力水平不仅无法跟当时的中华帝国相比,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算比较低的。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人都没有解决住房问题。一家人要居住了,就随便找个地方挖个洞,而这个洞要挖得很有水平。

它们叫“直洞”,也就是在地上直挖下去,洞口用茅草挡着雨水,洞中间插根木棒棒作为需要双手攀爬的直梯工具。早上出去劳动,爬上之前要朝洞口大喊一声:“我出去了!”这是为了防止有人在洞外准备撒尿或者鸟拉屎到头上;同理,晚上回来跳下之前还要大喊一声:“我回来了!”

如果事先不打那声招呼,那是很容易踩到洞里家人的头上的。

西方人称日本人为“亚洲黄猴”,除了脸长、脖子短、腿短等因素外,会爬树也是一个原因。“嗖”的一声,他就出去了。

还有一种说法,日本人挖这些洞有另外的一些讲究。为了能遮风挡雨,方便进出,经常挖在一些对生活比较便利的地方,比如“松下”“渡边”“山口”“田中”“竹下”等,天长日久,这些地标就成了日本人最常见的姓氏,方便大家记忆——你是从松下来的,你是从渡边来的。但这是野史,可信度不高,没有找到相关的史料证据,我讲这些也不是要对日本人的名誉进行毁谤,谁都有过苦日子的时候,纯粹是个程度问题。

在日本皇宫,服侍天皇的是又老又丑的老妈子。咦,太监去哪里啦?这个真没有。整个日本历史上都没有太监。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政治制度而没有搬走宦官制度,人们在谈到这个现象时一般会谴责中国封建王朝的黑暗而会褒扬日本讲人性,其实完全是另外一个原因。

要了解这个原因就必须先来了解下面这个问题。

·如何顺利地成为一名太监·

大家都知道,成为太监,也就是要把那个要命的器官割掉。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首先你要准备一个月的米,这是因为你要在床上躺一个月。然后是几根粗大的绳子,绑住手和脚,避免你疼得受不了时乱动。最后是几枚熟鸡蛋,含在嘴中,疼痛难忍时就咬鸡蛋。

动刀子的过程就不再赘述了,那是一个比较惨烈的过程。其他的工作还包括手术前的心理疏导、手术准备,意外情况处理以及术后的恢复观察等等,总之,这项工作是必须由专业人士来完成的。虽然我们熟知一句话:欲练神功,必先自宫,但小朋友们千万不要上当,自宫是很危险的,没有主刀师傅来主刀,你自己一刀下去,那个器官是掉了,后果也不堪设想。

综上所述,如何顺利地成为一名太监,绝对是一门技术含金量很高的活儿,其中,一个技术精湛的主刀大师起了关键的作用,在古代培养一个这样的人才也相当不容易。而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证明,要想掌握这门高深的技术,最好有从理论到实践的积累,也就是主刀大师必须有一个实习期。

实习的话拿人就不好了,需要拿一些跟人差不多的动物来反复做试验,比如牛啊羊啊,割完了放在火上一烤还是个串。

问题是日本一直是一个狭小的岛国,只有米和绢的产业,基本没有畜牧业。没有畜牧业的结果就是没有人来掌握那高深的阉割技术——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没有太监的真正原因:纯粹的经济问题。他都没给动物割过,你怎能放心让他割?

由于没有畜牧业,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人都是不吃肉的——没肉吃。我们以前形容一个人穷,最多是“三月不知肉味,嘴里淡出个鸟来”,而日本人可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知肉味,嘴里连鸟蛋都淡出来了。日本人吃不上肉,只好鄙视吃肉的行为,认为那是“脏东西”,碰上某些时候,“吃肉”的方法就是关起门来,一家人干坐两小时,然后推开门宣布:“今天我们吃肉啦!”

直到1872年左右,在我们即将出场的这位人物的带领下,日本全国国民才开始吃牛肉。

这就是农业社会时期日本的现实。农业生产水平单一低下,住得不好,吃得简单,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却很频繁。穷得受不了的日本人只好冒险渡海,到中国的沿海抢劫,于是,我们熟悉的一批人——倭寇出现了。

在我们印象中,倭寇是那些小打小闹抢完东西就走的零星队伍,其实就连当时日本的统治阶层,都很有当倭寇的瘾,他们最大的梦想是有朝一日登上富饶美丽的中华大地。幕府时期的1592年(明万历年间),大将丰臣秀吉曾带领日军打到鸭绿江边,并计划最终打过鸭绿江,建立一个以北京为首都的大东亚帝国,把北京周边十个县给天皇,其余的他自己掌管。

丰臣秀吉的狂想虽然最终幻灭了,但是,这一设想成了日本“大陆政策”的源头之一,日本人对中华大地的虎视可谓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日本的最后一任幕府属于德川家族,称为“德川幕府”。从1633年起,为了严格禁止西方基督教在日本传教,德川幕府宣布了长达200年的“闭关锁国”,在先后五次颁布的“锁国令”中,非法出海的日本国民一律被严厉处死,在海外居住五年以上的日本人自动脱离日本国籍,禁止再回国。整个日本只把长崎港稍微开放了一下,允许日本商人在这里同中华帝国、荷兰和朝鲜三国做有限的国际贸易,换点茶叶、丝绸、奶酪什么的,而完全禁止同其他欧美国家的任何贸易和交往。

一切从1854年改变了。在1840年英国人用炮火轰开了清国的国门之后,美国人也用炮火轰开了日本的国门,迫使日本签订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然后,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蜂拥而至,纷纷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什么开放通商口岸、划定租界,被迫给予西方列强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等这些在清国出现的事情,也在日本出现了,日本于是被迫对外开放——进入了“开国”时代。

但在日本百姓看来这是卖国。民族感情加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经济搜刮,使得日本各地纷纷揭竿而起,举起了反抗西方侵略者和政府——幕府“卖国统治”的大旗。在1857~1867年的十年间,日本全国爆发了500多次农民起义,起义的后期,西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名和武士阶层加入了进来,想趁机摆脱幕府的统治,史称“倒幕运动”。

大家知道,起义总要搞个口号,用来表达理想,凝聚人心,建立统一战线,临死前还可以振臂高呼一下,激励后来人。对于倒幕派来说,现成的口号是赶走洋人——“攘夷”,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推出一个起义的精神领袖,这个人应该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于是,大家想起了那个躲在破破烂烂的皇宫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天皇。

在“尊王攘夷”口号的带领下,经过几次规模不大的战斗(日本人少,当兵的更少,所谓“大战”经常是几百人的群架),到1867年,倒幕派取得了胜利,第二年,幕府被迫将权力交还给天皇,日本首都由京都迁往江户,改名为东京,幕府从此退出日本的政治舞台,史称“王政复古”。

但这个时候,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

那就是倒幕派推出的精神领袖孝明天皇去世了,当时天皇正值壮年(30多岁),所以关于他的死,历史上一直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他是得病死的,也有人认为他是被倒幕派毒杀的,以便更好地控制他的儿子。一直到现在为止都是个谜。

孝明天皇去世后,他16岁的儿子继承皇位。这就是睦仁——日本第122代天皇。

·天皇睦仁的成长之路·

虽然之前的睦仁是皇太子,住在京都的皇宫里,但由于受到德川幕府的软禁,他从一生下来过的就是一种囚徒式的生活。

他一家是没有行动自由的。父亲孝明天皇每天生活在不安和恐惧之中,神经高度紧张。皇宫破破烂烂的,清冷狭小,宫墙早已经坍塌,在恐怖气氛的感染下,一到晚上,就出现了类似日本鬼片里的场景。小时候的睦仁经常被雷惊醒,吓得哇哇大哭时,却没有人来保护他。大部分的时候,他只能一个人待着,孤独地成长,陪伴他的是几个有气无力的老妈子,偶尔能够听见宫墙外其他人的欢笑声,或者看见越过宫墙的风筝,但他走不出去,长年累月地生活在鬼片里。

皇宫里的生活也比较悲惨,虽然不至于饿死,但也仅仅能解决温饱。睦仁的姐姐还因为没有房子住,只好寄养在寺院里。

睦仁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看书。借着晚上微弱的光亮,从各种途径找来的日本的、中国的和西方的书籍,他通通要看,钻研学问,认真地做笔记。这增长了他的知识,也带给了他勇气,更陪他度过了那些难熬的无聊寂寞的时光。

在所有的书籍里面,他最爱看的是战争书籍,他很佩服那些南征北战的将军,最大的梦想是能够亲自带领一支军队,去战场上厮杀!

对于一个被软禁的皇太子来说,这样的梦想只能想想而已。多年刀口下求生存的生活磨砺了他,也锻造了他的聪敏和野心。他的性格沉默寡言,人前显得腼腆而胆怯,骨子里却隐藏着冷酷和赌徒性质——因为他知道,自己原本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

宫廷内外人情的冷暖与世事的无常也让他少年老成。在一个个身家性命被别人掌控着的日子里,在一个个自尊被别人踩在脚底下的时候,他只有忍耐,他并不是不想反抗,他只是知道,当反抗无力的时候,唯一要做的就是积蓄自己的力量,去坚忍等待。

然后他等来了倒幕运动的胜利和目睹父亲的死去,成为了新一代的天皇,成功地摆脱了幕府的软禁,告别了囚徒式的生活。这时候,他终于发现,命运之神会为难一个人,但不会永远刁难一个人。对待一个人最残酷的方法,就是给他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生活,而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越早接受生活的磨砺,越早明白人只能靠自己,就越幸运。

因为这会给你一颗坚强的心。

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心灵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在遭受生活的磨砺或者情感的打击之后,它会伤痕累累,也许更加脆弱,也许慢慢变得坚硬,也许会更加麻木,但这都不是一颗坚强的心。

一颗坚强的心就是经过了这些洗礼之后,在战胜所有的恐惧、疑惑和失落之后,你会发现,那些曾经丢失的信心、勇气和信任也重新回到了你的心里。这是人生真正的财富,它使你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对自己永远充满信心,即使是带着累累的伤痕,也能轻装前进,即使是在跌倒多次后,仍然能找到前进的方向。人生最关键的,其实就是在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扛下来。

只有一颗学会了即使在角落里哭泣也要在抬头后微笑的心,才是真正坚强的心。

前进道路上的陷阱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等着我们掉下去,然后爬起来。当真正爬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原本就是一个坚强的战士!

当睦仁离开生活了16年的京都前往东京新皇宫的时候,他把这当作了一个新的征程。

去用战刀砍出你的灵魂吧!睦仁告诉自己。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有着坚强的心的人,因为每一个赌徒都有一颗坚强的心。

尽管睦仁知道,自己也可能只是倒幕派手中的一枚新的棋子,但倒幕派内部要取得平衡,必须将最大的权力归还于他。睦仁决定利用好这个机会,完成从精神领袖到实际领袖的转变,用自己的实力告诉所有人:我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君主!

在东京新的皇宫里,睦仁仍然刻苦攻读各国书籍。为了安心读书,他不仅裁撤了后宫三分之二的女官,自己还搬到外殿去住,大半年也不会去后宫一次,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统治国家的理论,以及战争的知识。然后,他在宫里亲自训练亲兵,跟将士们比赛骑马,他要求士兵们称呼他为“元帅”。因为在他心里,永远隐藏着那个金戈铁马、纵横驰骋的梦想!

而当睦仁回到处理政事的大殿,从梦想中惊醒过来,面对这个贫穷破落的国家,这个民族骨子里的不安和自卑又涌上他的心头。

日本还是一如既往的穷,四周都是茫茫大海,“日本沉没”的传说就像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深深地植根在骨子里。

皇国乃绝海之一大孤岛啊,土地贫狭,物产稀缺,当人口过剩、资源用竭的那一天,活下去的希望难道就是去跟鲨鱼抢吃的?

东京湾的大海边,睦仁时常走出皇宫,朝海面远眺。我们不能认为他是在看风景,他是在排遣沉重的心情。

我只有去继续丰臣秀吉的事业,让那美丽富饶的中华大陆成为日本的领地,我才能得到日本臣民的真正拥护,也得到真正属于我的权力!

我要去实现那个遥远的“大陆政策”!

我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国威于四方!

出征吧!我们穷,但我们可以去对岸的清国那里抢过来!

1868年9月,睦仁正式举行登基大典。礼仪过后,睦仁登上属于他的高台御座,他环视四周,拿出一本书——《易经》,翻到其中的一页,他高声而念:

“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

睦仁史称明治天皇。

·集权!伊藤博文的建议·

御前会议上,睦仁将他的心愿告诉众位大臣,大臣们惊奇地听着这位16岁少年的梦想,睦仁说完,大殿里先是一阵出奇的安静。然后,所有人反应过来了,他们激动万分地表示:陛下,实现“大陆政策”,这也正是臣等多年的梦想啊!

大家激动之时,有一个人站出来了,他告诉睦仁:陛下,您刚刚登基,还急不得,我们必须先做好另外一件事情。

他叫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出生在倒幕的西南四藩之一——长州藩。年轻时的伊藤博文虽然是个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但为了“尊王攘夷”,他成立了一支暗杀队,带领一帮人,表面上成天在街上晃荡,实际是寻找机会对洋公使下刀子,在暗杀不成之后,就去公使馆放火。

伊藤博文的热血感动了长州藩的藩主,又担心他这样闹下去会闯出更大的祸端,就干脆出钱送他去英国学习深造。

正当伊藤博文在伦敦啃着英语书时,英国军舰和长州藩又发生了冲突,双方要打起来。听到这个消息,伊藤博文赶忙丢下课本,赶回长州藩。

大家以为他是来参加战斗的,不过伊藤博文的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