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封元来了一天,息玉卓根本不予他见面的机会,只是由来罗明珠与他谈了谈,封元当即就开门见山,而这一次正式会面亦是开门见山,口气中隐隐带有不耐烦的威胁。
息玉卓与来罗明珠情不自禁地对望一眼,都是暗自吸了口凉气,他们知道这不是危言耸听,他们这一级的大帅都很明白,宋军进行的决不是惩戒之战,而长时间的沉寂后,西进兴庆府是必然的结果,封元的到来足以预示宋军大规模的进攻即将展开。当然,他们更加明白宋军遣使来招降的意图,以他们二人的身份地位,一旦归降对宋朝绝对是一件极佳的事情,富贵当然是少不了的,从三品十六卫大将军还是唾手可得的。
但他们还是犹豫不能决,做为大族长,只要是有利于本家族利益,任凭汉人、女真人统治河曲根没有不可接受的,他们会在有利的时机毫不犹豫地投奔强者。但是,他们不仅是大族长,而且还是夏军中的大将,当年李乾顺待他们不薄,他们在夏国朝廷内有相当的地位,一旦归降,几乎肯定被授予环卫官,等于没有了领兵叱诧风云的机会,权力的丢失使他们绝对不会甘心的,何况他们目前还掌握有万余名精锐。
来罗明珠叹了口气,息玉卓做为城中最有实力的大帅,当然不能轻易表态,看来只有他来和这位身份特殊的年轻人来虚伪求蛇了。想想自己今日竟然沦落到军使的地位,心中不能不暗自窝了口气,当下面带牵强地笑容,道:“西平、怀州一代有大夏主力数十万,右厢各军司兵马亦是源源赶来,曲帅此时西进,恐怕凶多吉少。”
封元不屑地看了眼来罗明珠,心中暗骂这匹夫口是心非、打肿脸充胖子,时至今日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来,夏国已经是四面楚歌,宋军对兴庆最终的一击,虽说不敢保证万全,却也是占尽优势,哪里来的几十万大军,纯粹是胡扯八道。
“看来二位太尉对目前形势还未曾看透,要不要在下为二位一一道来?”
来罗明珠一阵尴尬,他和息玉卓又岂能不知目前夏国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但他还是想听听宋军方面的军将如何说,便道:“还望参军指教。”
封元原本以为自己随便说说,想他们两个这样地位的大将,又岂能不知时局,却不想来罗明珠来了个装疯卖傻,当真想要刷他,气不打一处来,火气腾地一下窜上来。但在一瞬间他还是忍住了,小不忍则乱大谋,既然他们明知故问,不如顺水推舟,给他们说说,反正也不差一时半刻,让人家甘心投降哪有这么容易的。于是他控制情绪,用不太平静地口吻道:“左厢自不必说了,铁门以东已经不是他李家叛逆所有,曲帅在铁门集结两路数十万大军,下一步肯定是西进无疑,正南方向李太尉的胜捷侍卫大军和郭太尉的射羽侍卫大军,死死拖住高澄所部,试问高澄在两支侍卫大军合力夹击之下,还能有多大作为?能够保住两座关城、苟且偷生已经是万幸,岂能奢望再扭转乾坤,更何况解帅的联军步步推进,他高澄想跑亦是无路可去。北面早就是一片糜烂,张钰的黑水、黑山两军司那点兵力,能否守住尚不可说,回援根本就是痴人谈梦,让人贻笑大方。至于草原上乞颜、克烈两大部族的凶悍,不用在下说,二位太尉亦是心知肚明……”
他说话的时候,暗中注意息玉卓和来罗明珠的脸色,当看到他二人面色凝重,眉宇间隐隐折射出淡淡的忧虑,意识到看来自己的话的确是加重了他们心理压力,不由地感叹王泽的教导,他清晰地记住了王泽所言:人有时候是感性的,对敌人说出的实情状况,往往比他自己知道的更具有震撼力。
“女真都元帅兀术已经和在下恩师已然达成议和,南北息兵后,北侍军又将有两支侍卫大军西调,不——目前已经进入陕西,他们将在曲帅之后跟进,至于金军的十余万大军可不是白白出动的,目前而为太尉必然明白金军再边地增强了部署,想必朝廷大军再次西进之际,就是女真人趁火打劫之时。嗯——讹三骨力太尉将执掌一军,哦——还有出自来罗太尉家的令狐显,亦是归附朝廷,被封为镇统制使在军中效力,他们都将随同大军西进建功立业,他日封妻荫子、官居大镇唾手可得。”
息玉卓与来罗明珠脸色都为之一变,尤其是来罗明珠更是‘霍’地站起身来,厉声道:“这个家奴,竟然背叛家国,真是可恨之极——”
封元饶有兴致地观看来罗明珠一副大义凌然的模样,心中委实好笑,战场上被俘羌将,能够被任命为正四品环卫将军,还能继续领兵征战沙场,算是个人的造化,他来罗明珠一个旧家主,亦是朝不保夕之人,还在色历内茬地作态呵斥家奴旧将,真是让人看的可笑。
“来罗太尉此言差矣!党项一族原本就是在朝廷治下的良族,只因李继迁犯上作乱,篡夺李继捧节度五州之地,李德明对朝廷还算是稍稍恭敬,然李元昊逆天而行,对天朝无礼不敬,以至于灵夏和天朝分离百年之久,年年兵祸、岁岁征战,良人不得休息,百姓苦于战乱久矣!今朝廷中兴、天子立志收复灵夏,实乃天下百姓之福,党项归流之时。讹三骨力、令狐显二位深明大义、幡然悔悟,甘为朝廷大军军锋,实属弃暗投明,忠义双全之俊杰,他日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不难!”
来罗明珠冷冷一笑,他一时气话,竟然遭到封元大义凌然的辩驳,论嘴皮子他根本不是封元的对手,自然是无话可说,只好讪讪地道:“终究是背叛之人,有何好说的。”
“弃暗投明何来背叛之说,若是说乱臣贼子,当属李继迁、李元昊二人。当然,令狐显曾是太尉家奴,其力竭被俘,算是尽了小节,但他是认清天朝恩德,幡然悔悟,此大节矣!”
来罗明珠恨恨地瞪了封元一眼,没好气地道:“封参军好口才!”
“多谢——”封元风淡云轻地一笑,旋即又转首,对着息玉卓道:“息玉太尉,讹三骨力以数千兵马成为军帅,太尉若在西侍军必是侍卫大军都校无疑。”
他当然明白如今白池城中当家作主的是息玉卓,只要能说他动心,大事就算落定下来,但他以一个枢府参军身份,毫不犹豫地许下只有皇帝才能册封的都校重诺,的确有些孟浪。
来罗明珠眉头一动,不经意间看了看息玉卓,侍卫大军都校的诱惑力毕竟很大。
息玉卓脸色显的淡然,终于开口道:“白池城乃大侠要地,城高濠深,况有数万大军驻守,恐怕曲帅不能从容而过吧?”
“哈哈……”封元朗声大笑道:“息玉太尉此言差矣!区区白池小城能有多大,敢于对抗朝廷数十万精锐,不是在下狂言,若非朝廷仁德不许曲帅率意行事,大军月前就要对这座古城加以神火砲石,二位不会不知道云涧城上的神兵利器吧?”
第八章
二十万夏军围攻云涧城那场惨烈的大战,做为擒生军高等武官的他们又岂能不知,封元所说的神兵利器除了知道宋军称之为‘炸药’外,其他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提到炸药,他们二人脸色变的很难看,以他们所知其爆炸威力断言,白池城是很难抵御这种爆炸物的威力,封元既然敢说出来,那绝不是危言耸听。
“不知参军在城头尝试贵部神火之利,又作何感想?”息玉卓笑眯眯地,目光中却闪现一道阴郁地杀机,言外之意昭然若揭。
封元丝毫不以为意,反倒仅仅瞪着息玉卓,风淡云轻地道:“我封元一人之命,有两位太尉和上万党项精锐殉葬,倒也值得、值得!”
他压根就不相信息玉卓有能耐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既然对方用狠话,他也无须留口德,决不能在气势上被人压倒,纵然息玉卓已经有心归降,但下面可就不好说话了,塔克不想出太多的价码。
息玉卓见封元言辞犀利,对他的威胁毫不避让,反而针锋相对、不落下风,尴尬地笑了笑,把话题一转道:“听参军所言,乃南朝王相公高徒?”
封元心中一动,他感到息玉卓似乎对他的恩师有着特有的好感,这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随即含笑点头道:“正是——在下在恩师门下恭立第四,而此番若非恩师阻止,恐怕夏州之地是要血流成河了!且在下这才前来请二位太尉入天朝封爵,亦是恩师千里传檄。”
息玉卓与来罗明珠愕然,管不得他们在言语上不占上风,没想到眼前这个年纪轻轻地宋将,竟是誉满天下的王泽高徒,神佑元年的进士、二年的武状元,不能不令他们另眼相看。
“原来是王相公的高徒,难怪有此胆识!”来罗明珠的口气似乎温和了许多,身为深受汉化的大族长,他对宋朝的大儒是具有相当礼让的。
封元听在耳中,不由地感叹王泽名声之盛,在这些党项人之中竟然有如此名望,桀骜不驯的大族长听到自己是他的弟子,亦是变的温和许多。
息玉卓暗自感叹不已,听封元口气这场战争显然是由王泽在幕后操纵,而对于王泽这个人,他与党项一些深受汉化的大族长们,都心存深深地敬意和戒备,当然在敬意和戒备背后更多的是深深的恐惧,居然是连完颜宗弼也避让三分的人主持这场战争,那夏国的前景真是不容乐观,李家恐怕气数已尽、在劫难逃了!
“来罗太尉过誉了,在下在恩师座下众多师兄弟中,不过是最平常无奇的人物,岂敢得太尉高抬,实在是惭愧、惭愧啊!”封元心中得意非常,尽管对自己有相当的自负,但口气上还是做足了谦让。
“看来王相公已经亲临陕西……”息玉卓试探一下,想摸摸底之后再说。
封元岂能不知他的意图,当下正色道:“恩师胸中装的是天下大事,这场小战还不用恩师亲自出面,西侍军诸位大帅足以应对,想来恩师现在或在汴梁品茗论道……”
息玉卓苦涩地一笑,他虽不尽信封元之言,但王泽在汴梁举手间化解金国大军南征却是实情,等于间接为西北宋军增兵二十万,说是不出面,实际上还不是在遥控战争进退。
来罗明珠饶有意味地道:“看来南朝倾尽国力之战,在王相公眼中竟是小事,怪哉、怪哉!”
封元一怔,旋即明白来罗明珠是在挑衅,暗指他大言不惭,但对于这样色里内茬的作态,他不屑一顾地报以淡然微笑,用奚落的口吻道:“倾国之战——来罗太尉是这样认为?北侍军不过是调了几支侍卫大军临阵历练而已,此战完全是由西侍军承担,所动用人力物力不过陕西、四川而已,谈不上倾国之战!至于殿前司大军参战,亦不过是例行公事,保证殿前司将帅得到必要的历练,仅此而已、仅此而已。”
来罗明珠笑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不想王相公竟然以西北之战为练兵,不简单、不简单啊!”
封元哼了一声,仍是面带笑容地道:“来罗太尉说的是,征伐李家叛逆就是为了练兵。”
他没有必要隐瞒什么,因为在他看来西北之战并没有让王泽有多少犹豫,尽管私下有几次不咸不淡地干涉,但毕竟没有真正过多的关心,所以他敢说狂言。
来罗明珠脸色不愉,他对封元贬低和夏军作战的意义感到不爽,因为他还是夏军中的高等将帅,但王泽的确是没有亲临节制,这是他所不能反驳的。
息玉卓干笑道:“据塘报所闻,任得敬已经受命固守怀州一线,不知曲帅如何应对?”
封元心下一动,暗付这息玉卓倒底是何意?夏军虽然有大规模调动,宋军方面未必先行得知,却也无须有意无意地说出来,只能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息玉卓已经心有所动。他决定不再等待,单刀直入地道:“在下师兄王云鹏曾私言,如向慕华夏正统的大族长迎王师归顺朝廷,凤凰山书院将收纳其族中俊秀儿郎,它日成朝廷栋梁之才。二位太尉都是党项大族族长,深韵大义、小节之道,如今时间不多,在下望二位速速决断,万勿为他人叛逆搭上全族前程!”
凤凰山书院创办不过数年,但其须叟渲染大江南北的名声,还有研究院不断应用于民间、军中的新鲜物件,尤其是在来年贡举中的夺占前百位半数名次的呼声,令士人毁誉交加又为之惊讶不已,但其雄厚的财力、令人炫目的背景、无双的师资条件,都被大多数人所看好。很多世家想尽办法要自己的子弟进入书院,无奈书院入学把关太严,王咏翎等山长、院长定下的考试制度几乎是不近人情,一般士子很难进入书院读书,就是朝廷公卿大臣的子弟也多不给颜面。
而今封元亲口许下担保党项大族子弟进入凤凰山书院,并非随意妄言,而是有根有据所发。在他北上后,收到王咏翎的书信,上面称如能有党项贵酋举师归顺天朝之大族,凤凰山书院将破格免试收录其近支子弟二人,远宗子弟中俊秀者五人入学,如此优越的条件,放在一些深受华夏熏陶、汉化极深的大族中,亦是颇有吸引力,也让士林为之眼红。
“参军这是在催促本帅?”息玉卓眼中突然闪出一道锐利的精光,神情间却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犹豫。
封元看在眼中,他霍地起身,毅然道:“不敢,不过曲帅须叟即发,时不我待!还请二位立断之。”
“参军是否言之过甚?”息玉卓不咸不淡地道,神情间的忧虑已经溢于言表。
封元冷冷一笑,他想再说点什么,但该说的已经差不多了,再说无异于画蛇添足,就当他想要告罪退出时,忽然想起王泽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用在此时此景倒是贴切恰当,当下笑眯眯地道:“十二时辰分二十四时、一时分六十分,二位大族长——现在是十二点过五分、而不是十二点差五分!告退——”
他把对二人的称呼也改变了过来,向息玉卓和来罗明珠稍稍欠身,转身向厅外走去,把他二人晾在那里。
息玉卓愣了半响,才对来罗明珠道:“你是怎么看的?”
来罗明珠脸色沉凝,泄气地道:“无论他说的如何,曲端的数十万大军就在身侧,你我是他西行必然要拔除的障碍,要是坚守必然是第一个被围攻。”
息玉卓的目光旋即黯淡下去,来罗明珠说的不错,白池城内中只要不是疯子、傻子,任何清醒的人都明白,长久沉寂的宋军,一旦打破这段令人紧张的窒息,第一个猛烈的浪头就是白池城。曲端和宋军大将们都不可能任由一个坚固的据点,拥有上万名精锐擒生军在他们后方生存,时下要么依托坚城血战到底,要么趁时机归顺搏个富贵。
封元所说的条件并非不优厚,除了他们这类党项贵族归附例行的恩赐外,隐喻地许诺军中执掌和子弟前程,这不能不令他动心。
“封元之言能有多少可信度?毕竟他只是一个七品武官。”
来罗明珠目光似乎一亮,急促地道:“封元是王泽的弟子,身份又极为特殊,虽是区区一名参军,然南朝枢密院都参军司的参军掌握大权,如封元在西侍军地位亦如监军,说话份量不轻,想想讹三骨力、令狐显被委以重任,我倒是对他相信几分。”
息玉卓并不是全不信封元所言,不过是患得患失间下意识地寻求安慰,待来罗明珠说罢,他深深一叹,道:“没想到你我今日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一个年轻人掌握咱哥俩前程,可怜、可笑啊!”
“此一时彼一时,恐怕南朝皇帝已经把陛下在汴京的住所也建好了吧!”来罗明珠无奈地一笑。
第九章
地斤泽,这片沙漠里的绿洲,如同一颗晶莹地翡翠镶嵌在这一望无际的沙海中,当年正是它使遭到宋军追杀的李继迁生存下来,从这里杀出去席卷了灵夏诸州,自立国之后就被历代夏国皇帝视为圣地。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他在党项皇室与一些原从大族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当年连宋军也不敢轻涉的瀚海,如今却布满了上万名全副武装的宋军将吏。
王择仁和侍卫大军都参军使钱凤、权主管侍卫大军都虞侯司公事沈策长捷第一军指挥使赵怀德,一同来到当年李继迁的宿营地观看。由于夏国皇帝的新老交替和策略失误,导致铁门之//奇书//网整//理东全面糜烂,唱捷侍卫大军都司和长捷第一军对地今泽的进攻非常轻松,王择仁率侍卫大军都司马军镇并第一军万余人,携带充足的粮草深入大漠瀚海,并没有遇到夏军顽强抵抗,倒是一些小部落的骚扰令宋军将吏颇为头痛。
当大军到达地今泽绿洲边缘时,在此驻防的不过千余名夏军,根本无力对抗这支强大的宋军队伍,在象征性地抵抗后,夏军向西退去,宋军没有一人阵亡,仅仅十余人被箭镞所伤,令王择仁等将帅心情爽快无比,刚刚下寨布置警戒之后就兴致勃勃地观看党项的‘中兴之地’。
自李德明继任夏王以来,在党项族中兴之处立碑存照,而李元昊等皇帝无不在此留在碑文,他们下马行走,逐一欣赏这些碑文。
“看——从这些碑文中便可以看出西李叛羌狼子野心!着实令人感到可恨之极……”王择仁便走便调侃着,他没有忘记羞辱李继迁等人。
钱凤笑嘻嘻地道:“大帅说的是,这群生羌死搬硬套大宋文字,创下稀奇古怪的党项字,当真可笑、可笑啊!”
王择仁满意地笑了笑,对于钱凤的附和感到非常舒畅,继续向前走着,钱凤紧紧跟了上去。
赵怀德神情间颇不不屑地看了看钱凤,落在他们身后两步,怪笑着摇了摇头。他的作态却让沈策却看在眼中,二人目光几乎同时触在一起,都不约而同地、饶有意味地笑了笑。
沈策乃管干北侍军都虞侯司魏源的亲信部下,两个月前刚刚由北侍军都虞侯司军法判官任上,被除授为长捷侍卫大军权主管都虞侯司公事,虽然仍是正七品下,但既然占了这个坑,只要没有打的过失,来年升迁正任从六品下侍卫大军都虞侯多半是板上钉钉的事。由于他的升迁是王泽向行在报取的,其中原委着实在北侍军军法官中引起一些轰动,认为其中必然存在不可告人的猫腻,但议论归议论,他可管不了那些鸟事,还是在同僚们嫉妒的目光中,得意洋洋地上任。
四人走到为李继迁书写功绩的碑文前,钱凤继续恭维道:“李继迁从此处走出,西北百年战乱之始,不想今日被大帅兵不血刃而占,此不世之功当为后世流芳……”
赵怀德听着钱凤的阿谀奉承,不觉紧蹙眉头,心中暗骂钱凤真是个小人。
王择仁似乎也感到有点过分,毕竟他不过是奉命前来占领,钱凤的话传出去可能会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下微笑道:“哎——与曲帅、徐帅他们相比,本帅这点微末功业有算得了什么!”
“是……是、是大帅说的是,然大帅攻占地今泽,断了西李叛羌祸乱之源,亦不可不为大功一件。”钱凤改口相当之快,但还是大大地奉承王择仁。
沈策开口就把话题撇开,道:“没想到地今泽竟然只有不足千人守卫,看来其擒生军惨败,国中已无可战之兵!”
尽管没有明言,但谁都听出其中意味,这是在说此战如此顺利并非长捷军之功,而是由于曲端摧毁了夏军主力,才能轻松地占领地今泽,其后寓意稍稍地点了钱凤一下,笑他太没有骨气,一位巴结上官。实际上,他沈策在魏源面前何尝不是和钱凤相若,对上官亦是恭维再三,今日不过是成为一方主管公事,不再是属官需要讨好上风而已。
王择仁目光复杂地看了看一脸淡然的沈策,勉强挤出几许笑声,道:“都虞侯所言极是。”
钱凤眼中闪出一抹刀子般地恨意,但王择仁说话后,他亦是不能反驳,当然他也无法反驳,只好硬生生忍下这口恶气。
赵怀德面沉如水,似乎对军中三位魁首谈话漠不关心,但他心中却感叹沈策良多,不动声色地教训了钱凤这个小人。他并不为沈策担心,因为新军制的职权划分,将帅、参军、军法官是三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将帅负责所部将吏征战、并不涉及军中细物,参军则作为将校的幕僚,承担具体征战计划制定,辅佐将帅进行征战指挥,发布司所将令,某种意义上说,参军和将帅是每一名军人都要有的经历,一名高等的将帅必然要历经一个甚至几个等级的参军差遣,所以参军还是要依附于将帅多一些。军法官系统则和将帅、参军几乎完全脱离,侍卫大军都指挥使从五品上、侍卫大军都虞侯从六品下,看是差别很大,但军法官却能够和将帅分庭抗礼,如王择仁的军令无沈策副署,那就等于一张白纸,下属各军、镇指挥使、统制使根本不予理会,甚至还会平添忤逆不轨的罪名。且军法官从卫尉寺到各队军法押官,晋升途径完全不受禁军内部制约,而是直接由兵部和卫尉寺节制,他们是独立的,也就是说沈策无大过,王择仁亦是无可奈何于他,就不用说钱凤了。
“这不是为李继迁歌功颂德吗?”王择仁面带捉摸不透的笑容,指着一块石碑,道:“不过是一群流寇叛羌,不忠不孝之人,被朝廷杀的抛弃妻子,遁入大漠逃生,侥幸成了十几州的功业,便不可一世起来,可笑之极、可笑之极。”
钱凤依旧按照他自己的主张来做事,立即附和道:“大帅说的是,李继迁夺兄属地、背叛朝廷,惶惶如丧家之犬,偶得机遇发迹,此生羌小人嘴脸尔!”
王择仁用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