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园似锦-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寿桃,祝夫人仙福永享,寿比南山!”
  “哟,这谁家丫头,长得可真俊真精神哪!我怎么瞅着,这丫头有些眼熟呢?”刚刚的烤鸭和烧鸡,让知府夫人在闺蜜和亲友们面前倍儿有面子。这鲜活的寿桃,更是为她的寿宴增色不少。高兴之下,对樱桃夸赞了几句。
  樱桃进退有度,笑容恰到好处:“多谢夫人谬赞,奴婢是昭勇将军府上的丫头,现在伺候着我们家姑娘!”
  昭勇将军府上的姑娘?房将军认的义女?知府夫人心中有些恍然,房将军长子周岁的时候,她也在邀请之列。房府的周岁宴,最出色的就是最后那道甜点,一人多高,好几层。不但造型别致美观,味道也堪称一绝。京中那么多老字号的点心铺,没有一家能做出如此的美味。
  可惜,人多蛋糕少,一人只分到一小块,知府夫人还没来得及品出味儿,就没了。据说,这个蛋糕就是房将军的义女亲手做的。京城最有名的稻花村糕点铺的大师傅,听说了奶油蛋糕的事,亲自跑到将军府去求见房将军的义女,可惜人家已经离开京城,杳无踪迹了!
  说起稻花村的糕点,京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老字号糕点,据说大师傅是前朝御用糕点师的后代,皇上年轻时候,就喜欢微服出宫,到稻花村买糕点吃。稻花村的糕点,火爆程度不亚于珍馐楼的菜肴。
  稻花村的大师傅,性格比较古怪,京中不乏有名门贵胄向他订制糕点。他接不接全凭心情,没有眼缘的人,哪怕捧着千金,他也不多看一眼。偏偏他在皇上面前挂了号,每月苏大总管总会亲自出宫为皇上采购糕点,所以哪怕位极人臣的高官,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他居然亲自去拜访那个会做蛋糕的小丫头,足见房将军的这位义女,做糕点的手法有可取之处。
  眼前献上寿桃的大丫鬟,自称是房将军义女的丫头,那么是不是说,这些寿桃是那个脸稻香村的大师傅也颇为推崇的糕点奇才所做?知府夫人心中充满了期待!
  “你家小姐费心了,改日定然要亲自谢谢她!”知府大人让贴身丫头赏了樱桃一个实心的银镯子。樱桃接过来,说了几句吉祥话,便告辞了。
  一个个寿桃蛋糕,被分到了每个桌子上。知府夫人让人去取了刀子,亲手将自己这一桌的寿桃蛋糕分成一个个小块,分给各位夫人小姐,里面橘色的黄桃、红色的草莓,让蛋糕层次更为丰富。
  “好好吃!我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糕点呢!”同知家的女儿性子比较单纯,尝过一口后,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感触,发自内心地赞叹着。
  “口感绵密,入口即化,里面的水果更是出彩。就是京中的稻香村,也未必能做出如此美味的糕点!”通判夫人出身太傅府中,虽说只是个庶女,见识也不是一般人家的女子能及得上的。她都这么说了,说明这寿桃蛋糕的确有可取之处。
  听着各位夫人小姐交口称赞,知府夫人觉得脸上颇为有光。没想到夫君看着郡王爷的面子,半卖半送的铺子,居然是昭勇将军颇为宠爱的义女买下的。余记卤菜店?对啊!当初在周岁宴上,房夫人介绍她的义女,就是姓余的。她怎么现在才联想起来?
  知府夫人忍不住跟各位夫人小姐分享了,她参加昭勇将军家公子周岁宴时,尝到的生辰蛋糕,无论造型和味道都跟寿桃出自一人之手。通判夫人也跟着应和着,说房将军的义女不但做糕点是一绝,医术也颇为精通。皇后娘娘的小皇子病重,就是此女出手救回来的。她做的药膳,把靖王妃的身子都给调理好了……
  男客和女客之间,只隔了几道屏风。听着女客那边传来的“八卦”,心中各自有自己的小心思。能够让皇后娘娘和靖王妃入了眼,此人绝对不平凡,只可结交不可得罪!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余小草总会莫名其妙地收到一些拜帖或者邀请帖,除了知府夫人,她都没有交集,更别说认识了。带着樱桃和杨柳应付了几次后,更加莫名其妙了——这些官夫人官小姐还有富商的内眷,干嘛都上杆子来结交她?她不过是个凭手艺吃饭的农家女而已。
  几次下来,余小草不胜其扰。好在有了黄大锤一家后,店里无论后堂还是店铺,都渐渐上了轨道。黄小梅经过一番历练,也能独自撑起酱菜店的生意了。余小草便带着俩大丫鬟,回了东山村。
  自从上次被樱桃打击了以后,黄小梅便苦练心算的本事,现在她几乎不用算盘也能很快地说出客人需要付的钱数,只有比较大的采购,才能偶尔用得上算盘了。樱桃帮着盯了几天,发现黄小梅已经能做到零失误了。
  樱桃和小梅,可谓是不打不相识,两人已经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樱桃见小梅除了刚进店哪会小姐给买的两身衣服,几乎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衣物。便把自己去年在府中做的几身衣裳,赠送给她。
  房夫人对待下人比较大方,每季都会给丫头婆子们增添两身衣裳。尤其是大丫鬟,她们经常跟随在主子身边,代表了主子的颜面,衣服无论从面料还是款式颜色,在京中大多数人家中都是能拿得出手的。
  樱桃刚来的时候,小梅还以为她是府城哪家千金呢!她去年的衣裳,每件至少都八成新,拿去送人一点也不掉价。小梅高兴得很,连声说自己长这么大还没穿过这么好看的衣服呢!
  余小草为了躲开那些莫名其妙的官家夫人和小姐,回东山村住了一段时间。寒冬就在这时毫无征兆地来临了。
  初冬,一场大雪染白了漫山遍野,身体弱一点的的老人和孩子,猝不及防之下,病倒了。余小草变得忙碌起来。
  自从尤大夫找回了自己的侄孙,在东山村住了一段日子后,决定落叶归根,跟东山村的乡亲们道别后,便离开了。身为尤大夫“嫡传弟子”的余小草,便成了东山村唯一懂医术的人。
  不过,这时候的百姓家里都不怎么宽裕,尤其是刚刚经历过灾年,小病小灾的并不投医,扛一扛就过去了。实在抗不过去,也借了车马往镇上的医馆送。平时余小草会医术的事,很少有人想起。
  这次,天气突变,老余头也中了招。发热、头痛,浑身难受,咳嗽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一开始他以为受了点风寒,喝点姜汤发发汗就没事了。谁知道没两天,就起不来床了。
  余小草从自己的小药箱里拾掇出几种治疗风寒的草药,用灵石水煎了,给爷爷喝上几副,很快症状便减轻了。三天没过,老余头又生龙活虎地去山脚下捡柴禾去了。老余头是个闲不住的,不让他干活他浑身不舒坦。冬天来了,天气突然转寒,家里木柴储备不足,他便每天背了个筐子,到西山脚下捡木柴。
  傍晚遛弯的时候,老余头拐进了自家大哥家中。一进门就闻到浓浓的汤药味道。一问才知道他大哥余立春也没能在寒流中幸免,症状跟他差不多,喝了五天药了,依然没多大起色。
  还有余江家才一岁多的小女儿,也发烧了。可怜这么一点点大的小丫头,每天被灌几碗苦药,哭得嗓子都哑了。很多时候,即使药灌了下去,小丫头就一点不剩地吐了出来,整个人蔫儿蔫儿的,昏睡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少,镇上请来的大夫都摇头说不乐观。
  照顾了老的,又照顾小的,余江这才不到一星期,就瘦了一大圈。这两年跟着二哥赚了不少钱,他也不心疼银子,在爹和小女儿发病的那一刻,就去镇上请了大夫过来,前后抓了十几两银子的药,可依然没有起色。
  余江的大姐得了消息过来看望老爹,询问了症状后,眼泪登时就下来了,说她们村的老韩,年岁还没她爹大呢,也是持续高烧,浑身没劲起不来床。他家儿女也是孝顺的,请了大夫吃了药,钱花了不老少,人最终还是没了。看着面容枯槁的父亲,余江大姐忍不住哭出声来。


第三百七十一章 独门秘方

  老余头就在此时,踏进了大哥的院子。听到自家侄女的哭声,心中咯噔一下,脸色顿时变了。往年骤然间变天的时候,村里总会有些体弱的老人熬不过去。自家大哥比自己大了足足八岁,已经是超过六十的人了,难道……
  他紧走进步,进了屋子,看到两个侄子一个侄女都在,面色凄然。床上躺着的余立春,眼睛紧紧地避着,脸色灰败中透着不正常的红晕,嘴唇裂开几个小口子,微微张开着,胸口轻微的起伏,让老余头稍稍放下心来。
  “三叔?三叔你好了?请的哪家的大夫过来的?吃的啥药?”余江看到老余头进来,一愣之后,脸上现出希望的光芒。
  前些日子,老余头病得严重,跟他爹的症状差不多,发烧、咳嗽,严重的时候昏迷不醒,吃了同仁堂大夫开的药,也没见起色。听说,三叔一家跟同仁堂的孙大夫有旧,难道孙大夫从京城回来了?
  老余头迟疑了片刻,不确定地道:“孙大夫被京中的贵人请去了,给我看病的是他的嫡传大弟子,也算是镇上最厉害的大夫了。可我这身子不争气,吃了十几两银子的药,愣是没有起色。你家小侄女不是学过几天医术吗?病急乱投医,给我开了几剂汤药。或许是前面大夫的药打了底,没想到过几天真的好了……”
  余江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朝着自己的脑袋捶了几下,连声道:“对啊!小草是会医术的,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三叔,谢谢您的提醒,我这就去把小草给请过来……”
  “大江,小草才几岁?就是一出生就开始学医术,也不可能有镇上的大夫医术高明吧?镇上有名的大夫都没了办法,请她来能有什么用?”余江的大姐不太赞同小弟的做法。
  余江揉了揉酸胀的眼睛,看着大姐道:“大姐,你这两年不太会东山村,不知道咱这个小侄女的本事。就连郡王爷,上次伤了胳膊,都是请小草给调理的。还有靖王妃,也请小草去给她做药膳,调养身子。再说了,如果不去请她,难道就眼看着爹病下去?”
  余家的大姐无话可说了。是啊,镇上的大夫都说她爹治不好了,让给准备后事吧。让小草来给看看,或许有一丝的希望呢?
  小草得了消息,几乎是一路小跑过来的。她的药箱余江给背着,两人进屋后,气半天没喘匀。
  看着大爷爷病重的模样,余小草心中很是担忧。刚穿过来的时候,大爷爷比她亲爷爷对她还要好,替她家撑腰,还毫不迟疑地把家里所有的钱借给她们给她看病。分家出来后,大爷爷一家也经常会在她们忙不过来的时候搭把手,两家的关系处得跟一家似的。
  这么一个慈祥又善良的老人,她一定会倾尽所有去救他的!余小草给大爷爷诊了脉,发现他的病情不容乐观。她从药箱中取出一个精美的瓷瓶,让三堂叔余江捏开大爷爷的牙关,往他的嘴巴里滴了两滴灵石液。
  见大家对她手中的瓷瓶很是好奇,便解释道:“这是前阵子我爷爷病重时,我从二十多种药材中提炼出来的治疗风寒的凝露,有没有效果,看我爷爷就知道了!”
  她又让人倒了一盆温水,滴了几滴灵石液进去,让三堂叔给大爷爷擦拭身体:“大爷爷的病情,比我爷爷那时候严重的多,不但要内服,还要外用!温水擦拭身体,能够帮助人体散热。大爷爷现在高烧不退,再不赶紧退烧,会把人烧坏的!”
  说完,余小草出了里屋,从药箱中取了被补天石灵气浸染过的药材,配制了几副药,亲手帮着煎药。在煎药的过程中,趁别人不注意,又滴了一滴灵石液进去。
  余江和大哥余溪在屋里,一遍又一遍的给父亲擦拭着身体。很快,灵石液起作用了,余立春身上的热度降低了许多。当药煎好的时候,人已经醒了过来。一家人纷纷松了口气。
  余立春喝了药,跟弟弟和孩子们说了几句话,又沉沉地睡了过去。余小草一边收拾药箱,一边道:“我开的这些药,一天三副,喝上三天,我再来给大爷爷复诊。这两天让大爷爷多休息,很快就能跟我爷爷一样,在村子里遛弯了!”
  余江媳妇见小草的药很有效,便拉住她的手,眼泪婆娑地道:“小草,你帮我家闺女看看吧,她也病了好些天了……”
  余小草跟着三堂婶进了西屋,里面睡着一个瘦瘦小小的人儿,脸色苍白,偶尔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或许是难受了,哇哇地哭了起来,那声音细细的,像猫儿在呜咽。
  余江媳妇把闺女抱起来,轻轻的拍着。余江眼眶又是一热,问道:“小草,你那瓶凝露妮儿能喝吗?这才几天,妮儿就瘦得不成人形了,药也喝不下去,还老是吐,一咳嗽就把进去的药和粥都吐出来了……”毕竟是自己的骨肉,余江有些语无伦次了。
  余小草查看了小堂妹的病情,点点头道:“妮儿的病也是受寒引起的,凝露也是对症的。三堂叔,你去倒杯温开水来!”
  开水端过来后,余小草滴了半滴灵石水进去,让三堂婶给妮儿喂下去,并且解释道:“妮儿太小,凝露的分量不能太多。过犹不及嘛!妮儿咳嗽得挺厉害,回去我给配些止咳的糖浆,那个味道甜甜的,适合小孩喝。”
  余江媳妇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了出来:“不用开药吗?”
  余小草轻轻摇头,道:“普通的汤药太苦,小孩子不愿意吃,硬灌下去也会给吐出来。我说的糖浆,其实就是一种药,只不过里面加了炼蜜,味道是甜的而已,药效也是不错的!”
  从大爷爷家出来,余小草就开始着手制作糖浆。这种糖浆不但有止咳的功效还能治疗轻微的风寒感冒,里面滴入灵石水,能够使药效加倍。村里生病的孩子不少,余小草制作的量比较大,免得有人得了消息上门求药,还要再麻烦一次。
  当天晚上几乎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糖浆就送到了大爷爷家。大爷爷的烧已经完全退了,此时正靠着被子跟家人说话,听说早上胃口不错喝了两碗粥呢。见余小草进来,大家纷纷夸她医术高明,对她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余小草给大爷爷诊了脉,笑着道:“大爷爷,再吃几副药您的病就能痊愈了,这几天好好养着,我爷爷还等着找您下棋呢!”
  “就你爷爷那臭棋篓子,我还真不乐意跟他下呢!!小草,这次多亏你了,要不然我这把老骨头,可就没了……”余立春这一病,看着好像老了好几岁,说话有气无力,精神却好了许多。
  余小草赶忙道:“看您说的!大爷爷,您吉人天相,这次看着凶险,最终还是会化险为夷的。您歇着吧,我去看看妮儿。”
  “妮儿咋啦?病了?要不要紧?”余立春病重,家人不敢把妮儿生病的消息告诉他,因此他现在还不知道小孙女生病了呢!
  余小草见状,赶忙安慰道:“大爷爷,您别着急。妮儿没事,就是这两天有些咳嗽,我给她送来我配制的止咳糖浆,小孩子爱喝,效果也不错。放心吧,有我在,妮儿明天就能叫您‘爷爷’了!”
  余立春一听只是咳嗽而已,心放下了几分。闻言,他笑道:“你这丫头,还挺会安慰人的。不过,你那小堂妹,还不到说话的年岁,爹娘都不会叫呢,咋叫‘爷爷’?”
  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说话晚,妮儿一岁多了,还没开口叫人呢。余小草糗了,摸摸鼻子,灰溜溜地跟大爷爷告辞,去了西屋。
  妮儿此时正醒着,有气无力地趴在余江媳妇的怀里,看到余小草进来,眨巴两下眼睛,把头埋在自家娘亲的怀中不肯出来。
  “哟!我们家妮儿害羞了呢!!”余小草看着小妮子撅着屁股往三堂婶怀里拱的可爱小模样,笑着打趣了一句。
  然后,她又对三堂婶道:“妮儿看着精神还不错,昨天晚上起烧了没?咳嗽好些了吗?”
  余江媳妇脸上终于有了几分笑色,她感激地看着小草,道:“昨晚妮儿睡得安稳,一夜都没动静。我半夜摸了摸她的背,汗发出来了。我按照你的叮嘱,给她用温水擦了身子,又换了干净的衣服。她一夜都没怎么咳嗽,也没有吐。小草,你配的那药比镇上的大夫还厉害。你三堂叔请来的是什么大夫,竟然说我们家妮儿不太好!”
  镇上药铺随便拉一个大夫出来,也比她这半吊子医术高明。听了三堂婶的夸赞,余小草有些心虚,清了清喉咙,道:“术业有专攻,或许人家对儿科不太擅长吧!三堂婶,我那药配制得程序比较复杂,给大爷爷和妮儿用了之后,就没多少了。你千万别说出去。”
  三堂婶认真地点点头,道:“我懂!你这是独门秘方,平时藏着掖着还来不及呢,哪能宣扬出去?”


第三百七十二章 (红包600加更)

  对于三堂婶的脑补,余小草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她把糖浆拿出来,倒进一个小汤勺里,又往里面加了点热水,用大灰狼引诱小红帽的语气,道:“妮儿,姐姐带来了甜甜的糖水,味道很好的,要不要尝一口?”
  妮儿已经能听懂话了,一听说是甜甜的糖水,就如查探洞外情形的小老鼠一般,从娘亲怀里露出 一只眼睛来,好奇地朝余小草手中的勺子看了一眼。见里面黑乎乎的,跟前几天爹娘灌她的苦药差不多,忙又把脑袋埋进娘亲的怀中,“嘤嘤”开始哭了起来。
  余小草红孩子还是有一招的,她拿出今早杨柳练手做的小蛋糕,上面抹着红红的果酱,还有一颗蜜渍草莓,声音更加柔软甜腻:“妮儿,姐姐这儿有草莓小蛋糕哦!又松又软又甜,好好吃哦!听话的孩子才能奖励吃上一颗哦!”
  自从余江跟着一起收水产后,一家人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孩子们也偶尔能吃上糖块和糕点了。不过,他们一家节俭惯了,糖和糕点也不能由着孩子吃个尽兴,一个月能吃上一两次已经是很幸福了。
  妮儿一听有好吃的蛋糕,也顾不上哭了,从娘亲怀里偷偷地看向小草手中的蛋糕。红红的草莓,散发出浓郁香味的蛋糕,把妮儿的视线紧紧地吸住了。她顾不上害羞,小脑袋也终于从余江媳妇的怀里弹出来。
  “喝了药,就奖励妮儿一颗草莓蛋糕,哥哥姐姐们都没有哦!”余小草继续引诱害羞的“小白兔”,“姐姐向你保证,药水一点都不苦。妮儿最勇敢了,要不要试试?”
  妮儿看一眼小草右手中的药水,又看一眼她左手的蛋糕,目光来回了好多次,终于下定决心,小小地点了点头。
  余小草赶忙把药水塞进妮儿张开的嘴巴里。妮儿起先小脸皱巴成一团,似乎准备好迎接苦苦的味道了。药水进口后,她脸上的表情突然舒展开了。小妮子瞪圆了眼睛,略显不可思议地盯着余小草手中的勺子,里面还残存着黑乎乎的药水。她砸吧两下嘴巴,似乎在回味着什么。
  “妮儿真棒!来,把剩下的这点喝下去,就可以吃蛋糕了哦!”余小草用勺子在碗中舀了点温开水。这次,妮儿没有丝毫的抗拒,很顺畅地把药水喝了个干净。
  余小草把妮儿狠狠地夸了一通,又一勺一勺地把草莓蛋糕喂给小妮子。小家伙这时候一点怕人的感觉都没了,眉开眼笑地吃着蛋糕,还冲着家人兴奋地手舞足蹈。
  有了这次喂药的经历,妮儿对吃药不再那么抗拒。不过,这个聪明的小家伙,每次喝药水之前,都会用舌头舔一舔试探一下,发现是甜的,才配合地喝下去。有时候,喝不过瘾,还会哭闹着再喝一口呢!
  跟小草三堂婶关系不错的媳妇子,见妮儿喝了余小草自制的药水,病情很快缓解并且痊愈,忙给隔壁村娘家兄弟传了消息。她兄弟家的独苗苗也得了风寒,咳嗽得厉害,症状跟妮儿差不多,不过比妮儿的病情轻了些。
  那媳妇的娘家兄弟,都快三十了,才得了这么个宝贝疙瘩,这次生病不知道心疼得多厉害呢。一听余家有特效药,便揣着银子过来求药了。
  余小草问了病情,心中有了底儿,她的风寒咳嗽糖浆正好对症,便给那人装了一瓶,足够喝上一星期的。不过,这瓶药水可不便宜,五百文一瓶,毕竟里面的药材都是要钱的,还要加入不少炼蜜,成本至少在三百文以上呢!
  那人一咬牙买了一瓶回去,他家宝贝儿子才吃了一天,病症就减轻了,三天以后基本好了,又巩固了两天,病情完全痊愈了。这么一来,口耳相传的,附近十里八村的人都来东山村求药。
  除了小儿的风寒咳嗽糖浆,余小草还弄了抗风寒的药丸,止咳的药丸,消炎退烧的药丸,用不同的瓷坛装了。这些药丸都是在普通汤药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其中少了炼蜜,价格低了不少。
  在卖小儿糖浆之余,也带着卖这几种药丸。由于余家的药丸效果比较显著,口碑渐渐出来了,来求医的人越来越多。行医并不是余小草所愿,她学医术的目的是为了掩盖灵石液的效果而已。因而,大多数来求医的人,都被她推脱掉了。
  对外,她的借口是:“阳郡王仁慈,赏赐给我们家几种治疗风寒感冒咳嗽的药方。我年纪尚轻,学医不精,不敢轻易给人治病。镇上的同仁堂,大夫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你们可以去那儿求医。我这只卖药丸和药水……”
  很多来求医的人,见传说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