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富贵芳华-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四娘点头,只是奇怪,“你怎么看出他的马车是租的?”

    这种事,又不好打听。表面上看,还挺象大户人家的。

    夏珍珍掩嘴偷笑,“那车夫车身上倒是没什么破绽,只那马屁股上染着印记呢。一看就是商行的马,方便转手再染。若大户人家,直接烙印完事,再没这么弄的。我爹从前出去跟人谈生意,都会瞅瞅这些,我小时候听他说过几次,便记住了。”

    饶是宁四娘,也听着忍俊不禁。

    想来辛升乾也不会想到,是马屁股露了破绽吧?

    不过这样一来,她倒是同意夏珍珍的意见了。

    既然连马车都养不起,显见不是太有钱,那这份厚礼就更不能收了。

    宁四娘忙让媳妇把礼物收起,又指点着她略添了几样东西,若到时宁怀璧不好答应,便把回礼一起送还回去才是。

    这头婆媳两个才把东西打点好,谁知辛升乾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了。

    宁怀璧跟在后头,脸色也不怎么好看,见了她们只低语一句,“添些东西,把辛家送来的礼物还回去。”

    亏得是准备好的,宁四娘忙让夏珍珍带人把礼物送到马车上去,又说在酒楼已经订好了位置,让他们过去吃个便饭,也是应有的礼数。

    谁知辛升乾却是不给这个面子,反阴阳怪气的道,“我们辛家可是攀不起宁家这门高亲,若还念着两家从前的些许情份,让悦娘跟我去吃顿饭吧,我有话说。”

    这说的叫什么话?

    宁怀璧忍气把辛姨娘叫了出来,跟她伯父去酒楼了。

    这边宁四娘才问,“他这到底是所为何事?”

    宁怀璧也憋一肚子火,横竖在母亲妻子跟前,也无须隐瞒,直言道,“他想让萱儿芳儿在宫里邀宠,好跟着鸡犬升天呢!”

    什么?

    夏珍珍顿时炸了,“他那么稀罕鸡犬升天,怎么不把自个儿闺女送去?”

 第313章出卖

    辛升乾倒是想往宫中送几个女孩,可惜如今辛家败落了,这一辈里着实没有象样的。若非如此,他怎肯将自以为的好主意,便宜宁家?

    “……我一片好心,给他指条明路,可他怎么对我?也不想想他那日大闹御前,分明已经得罪了圣上,如今给弄到桃县来当这个破县令,还不知悔改。他以为那英王府是什么?能保得住他吗?”

    酒楼里,辛升乾是越说越生气,辛姨娘也不好劝,只能低头听着。等大伯唠叨够了,才软语相劝。

    “我自然是信大伯的,可我如今是什么身份,在宁家哪里能说得上半句话来?偏我们家太太和那牛心的二爷,也不知是吃了哪门子迷魂药,就是一个劲儿的信夏家的人。哼,大伯跟前,我也没什么不好说的。不就是瞧着夏家人有钱,指着他们往家捞银子么?”

    没承想辛升乾听了这话,倒是问了一句,“那夏家果真这么有钱?不过瞧你们家屋子,倒也平平。”

    “衙门窄小,家里真正值钱的好东西都搁在英王府呢,还有他家……”

    辛姨娘本想说宁芳手上都收着不少好东西,忽地瞧见大伯表情,不是鄙夷,分明带着三分羡慕。

    她心中一下警醒,忙改了口道,“不过再好,我是一点也沾不上边的。就算给顺哥儿调养身子吃些燕窝,都是可着份儿送来,再没一口多的。”

    可辛升乾的眼里却多了几分似笑非笑的讽意,“才说大伯跟前没什么不好说的,怎么悦娘你就多心了?我若有意寻你的短处,今日在宁家我若开了口,你觉得宁家能不给我个说法?”

    辛姨娘到底没那么好的定力,一下脸色变了,“大伯,您也知道,那些东西并不是我私自昧下的……”

    “若非如此,你以为我能轻能饶你?”辛升乾拉下脸,砰地一下把酒杯重重放下。

    “悦娘啊悦娘,亏你素来聪明伶俐,怎么办下这样的糊涂事情?当初你为了风光嫁进宁府,拿走东西充嫁妆时,可是亲手立下字据的,如今你待怎么说?”

    辛姨娘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

    当初,她好容易从京城脱身,回到辛府时,家里已经败落得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了。而她的嫁妆,早在那十年里在京城花销干净,根本拿不出半点东西。

    后幸运得到宁四娘的怜悯,要嫁进宁家时,她听说过夏珍珍的十里红妆,虽不敢与她比肩,但也不想输得太多。

    恰在此时,辛升乾任上出了事,要把手上贪污来的财产托可靠之人保全。她忙主动找上门去,表示可以当成嫁妆带到宁家,待日后再还。

    辛升乾自然愿意,却也让她亲手立下了字据。当时还请了族人见证,辛姨娘想抵赖,确实不大容易。

    只是起初,她也没想着赖这笔账,只想着拿在手上好生经营,赚些利息,日后也算有个依靠。

    谁知后头生事,她不得不找来族人替她办事,花用了一些。然后为了封口,摆平那些事情,她又不得不花用得更多。

    如今辛姨娘自己手上剩下的,除了一些明面上不好动用头面首饰,其余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这会子她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只能耍起无赖。

    “大伯既知,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横竖那些银钱也是用在辛家人身上,剩下能还的我都还了,这会子您再逼我,我也是什么都拿不出来的。您若闹上宁家,我只管抵死了不认,又或者说是受了族人蒙蔽,我固然没脸,可辛家又能落得什么好去?”

    辛升乾冷笑,“你倒是打得好算盘,知道我如今谋求复起,自然伤不起名声。可是悦娘,你难道就没有想过,若能帮着大伯复起,于你会有何等好处?且不说别的,你明明生了宁家嫡房唯二的两个儿子,却为何还要屈居那商户夏氏之后,受她的恶气?”

    辛姨娘听得心动,却又不愿意拿出钱财来,故此只道,“大伯何出此言?若不是实在无法,我自是极愿意助大伯一臂之力的,可我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辛升乾却微微一笑,“你有。”

    辛姨娘一愣。

    辛升乾在她耳边低低耳语一番,又道,“你若助我成事,日后待我复起,必助你登上正室之位!最起码,也能让你掌事当家。到时,那夏氏攒的家底,可全是你的!”

    辛姨娘听得心动不已,却仍有些犹豫,“这,这样好么?”

    辛升乾却只睨着她道,“悦娘,你是怎么把我的银子花用掉的,你以为我就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辛姨娘脸色一变,立即不说二话了,“我听大伯的。”

    辛升乾满意道,“这才懂事。对了,听说你们家跟英王府还有亲,这是怎么一回事?还有那夏家,是怎么帮宁家赚钱的?”

    辛姨娘知道,这些家事其实是不应该跟外人说的。但此刻她心里有鬼,只得把自己知道的事,跟大伯说了。

    而辛升乾是当过官的,多年历练,自然精明无比,但凡辛姨娘有略含糊些的地方,他立即加以追问,时候不长,便把宁家这些年大大小小的事情套了个底朝天。

    除非是些极机密的事,譬如英王府在宁家蚕丝生意中的分红,还有万大有跟宁家的合作,辛姨娘实在不知。所以辛升乾也以为是夏家给夏珍珍弄来的好蚕种,帮着宁家做起的蚕丝生意。

    不由得是又羡又妒,想宁怀璧倒是有福,就算娶个媳妇上不得台面,但能替自家赚来大把银子,也不算亏了。

    只这些做的都是正当生意,况且劝农耕桑一直是国策,就算宁家打了个擦边球,违反了官员不得从商的禁令,到底事情不大,也算不得什么把柄,不好拿捏,于是辛升乾又问起进宫的两个姐儿。

    辛姨娘如实道,“二姐儿年纪虽小,却很有些鬼点子,不好拿捏。大姐儿倒是老实,只不大出挑,且是庶出,只怕摆在皇上跟前,也难投眼缘。”

    辛升乾点了点头,心底正琢磨着,忽地听见酒楼底下一阵喧哗,正有伙计跟本地乡亲说起闲话。

    赞新来的县令如何英明,又有掌柜吩咐明日去请个土地爷爷的画像回来,往后就不必跟人挤破头去上香云云。

    辛升乾又打听起此事,可辛姨娘却是一问三不知,更不知是夏珍珍出的主意,只道,“这些正经公务上头的事情,我家二爷从不带到后宅。便说,也只跟太太说说罢了。”

    见她身上也实在问不出什么,辛升乾跟她约定好事情,便打发她走了,自也离开。

    及至上了马车,点一点自己送出去的礼物原封不动的退了回来,然后见宁家只添了几样笔墨茶叶布料,虽东西精致,份量却少,不够贵重,心中又生不满,越发觉得被人轻视,暗想着要如何给宁家下个绊子,方消他心头之气。

 第314章前程

    且不提辛升乾的满腹牢骚,宁怀璧这边倒是诸事顺遂。

    腊月十六这日一早,铁匠铺就把改铸好的大小香炉给他如数送来了。而衙门里,等着请香炉的各家管事们,更是早早的捧着银子在这里等着了。

    许多人家为表慎重,还格外请了道士,打算挑个吉时,在土地庙前做场法事,再把香炉请回家去,所以他们更希望有宁怀璧这个县太爷出面主持一下。

    为此,各家还格外备了红包,半遮半掩的塞给新任县太爷。

    这个没问题。

    宁怀璧当然是清官,可清官也要养家糊口,还有县衙上下那么多人要打点,只要不是刻意行贿要他去包庇纵容,判些冤假错案,少少人情往来倒也无可厚非。

    所以宁怀璧大大方方收了红包,让金墨做个记录,转手就全交给了张书吏。

    吩咐他去采买些鸡鸭鱼肉,给县衙上下人等皆备上一份,只当是县太爷过年给大家发福利了。另外多备两份,他留着送礼。

    张书吏着实吃了一惊。

    老话说得好,千里当官只为财。在衙门里当差,就没有不收礼的。

    当然也有清廉到连口茶都不肯喝人家的,譬如十年前的唐县令,可看那他至今还在蹲城门,就知道在官场上过于清高是个什么下场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连圣人都知道,水太干净连鱼都养不活,对人要求太严格了,也是交不到朋友的。

    但能做到宁怀璧这样,愿意把人家送到他嘴里的肉吐出来,还分给大家,也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说他此举是在邀买人心的话,估计没有哪个下属不愿意被这样的上司收买。反正张书吏先就被收买了,还给宁怀璧出了个主意。

    “这东西若大张旗鼓的送出去,只怕人看了会说闲话,也怕家里不懂事的妇人还要挑肥拣瘦。大人如若有心,何不干脆把银两直接付到铺子里,然后发个票据,让各家妇人自己去挑拣?总之票据上写明一定的钱数,要什么由各人自选,岂不省了好些麻烦?”

    宁怀璧觉得这主意很好,索性一并交给他办了,并道,“你们几个管事的,自可以稍多些。要什么,你们自去商议。”

    说完,他便去土地庙主持派送香炉的仪式了。

    张书吏再次谢过,回头立即找了县里的另一位大管事,掌管缉捕,牢狱的盛典史。

    因桃县本身就架构复杂,所以县中并没有设县丞一职,他俩一文一武,基本就是除县太爷外,最有实权的地头蛇了。

    二人搭档多年,交情也甚是不错。听说县太爷要给大家送礼,盛典史也十分欢喜。

    当下一商议,为不打眼,决定只订两样东西。

    一样是糖果,因要过年,糖果这些东西寻常人家做不来,必要去买的,这个钱省不了。

    另一样就是布匹。

    倒不是这俩大老爷们爱打扮,而是想到若全买吃的,吃完也就完了。倒不如买些布料,让家中老小做几件新衣裳,回头说起来,也能念宁怀璧一年的好。

    当然,还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原因,就不必提了。

    县上开干果铺子的是盛典史家亲戚,而布庄老板跟张书吏亦是老交情。这两家平白多了桩送上门的好生意,自然不会乱嚼舌根。

    只宁怀璧说还要单送两份礼,光拿糖果和布料似乎就有些不好看。

    张书吏和盛典史想想,决定按本地风俗给宁怀璧备了两样年礼。

    里头有酒有肉,有鸡有鱼,还有新年必备的年糕糖果,足足凑齐八样,装在两只贴着红纸的竹筐里,齐齐整整送到宁怀璧在后衙的家中去了。

    夏珍珍收到还挺莫名其妙,听说是宁怀璧要送人的,便也不多问。只指着另一担子风鸡风羊,还有腊肉米蛋等物不解的道,“这也是要送礼的?”

    张书吏就笑了,“这倒是我和盛典史,自家做的。不过奶奶不必推辞,连宁大人都自己掏钱给咱们买年货,难道就不兴咱们也孝敬下宁大人了?且也不是什么花钱的事物,都是自家的鸡鸭猪羊做的,若不收倒是瞧不起咱们了。”

    夏珍珍只得收下,又要拿钱打赏他们。

    可张书吏哪里肯收?只道,“旁的东西倒也罢了,奶奶若嫌粗糙,给下人吃也使得。只这两袋胭脂米,是今年秋天我家乡下亲戚才打下来的新米。虽比不得御田里进上的好,但给老人孩子熬粥,也是极补气养血的,您留着自个儿吃吧。”

    说完他二人撂下东西,抬脚就走了。

    夏珍珍也不好拦,到底赶忙让婆子回屋拿了两包藕粉红糖,追出去送给二人才罢。

    这藕粉在江南常见,在北方却着实是个稀罕物。尤其和红糖一起,可是年下孝敬老人的好物。

    张盛二人又多收一份礼,皆是喜笑颜开。

    尤其盛典史,拿手肘撞张书吏一下,低笑,“都说宁大人家的娘子出身不高,但瞧这行事,倒是爽利。”

    张书吏道,“可不是?原听说宁大人是得罪了上头才给发配到桃县的,可如今看来,倒是个有手段的。往后咱们跟着这样上司,说不定还能奔一奔前程。”

    盛典史深有同感。

    别看他们都是没什么科举功名的小吏,但也不是没有晋升的机会。如果上司立下功劳,又肯举荐他们,他们便有机会转为正式官员了。

    就算吏员品级终生超不过七品,但若能做官,对于一个吏员来说,便相当于改换门庭,从此一步登天了。

    而张盛二人皆是为吏十多二十年,正值四十来岁的黄金年龄,这个时候无论年龄资历都熬够了,所欠缺的无非是个机会而已。

    看宁怀璧一出手,就利落的解决了困扰桃县多年的供香难题,也不由得他们生起些别样的心思。

    有个能干的上司,想象从前那样优哉游哉的混日子自然是不可能了。但若是真能把他扶起来,于他们也未必没有好处。

    这就是官场。

    势利,却也讲究实力。

    哪怕是世家子呢,若是没几分真本事,只靠着祖宗吃恩荫的,底下人想糊弄也一样糊弄了。但若是真正有本事,让底下人觉着跟着他有前途了,自然而然便会打起精神来,用心当差。

    是以宁怀璧最初在上任受到冷遇时,并未如何生气,或是去找人谈心什么的。因为有过一地为官经验的他,已经深知,自己若拿不出什么真本事来,只怕难叫人心服。

    如今看来,这桃县虽然豪强林立,关系错综复杂,但也并非没有可为之处,起码还有两个想求上进的吏员。

    凡人有所有,就必有可以加以利用的地方,他想在此地打开局面,也就有了帮手。

    等宁怀璧去土地庙主持完仪式,“送”了香炉,就见张盛二人已把事情办妥了。

    拿着张书吏已经准备好的一沓票据,宁怀璧发给衙门诸人,并说笑道,“人家十六吃尾牙,本官初来乍到,不好张扬,就不请大家了,只送些实惠,还望你们不要嫌弃。”

    “怎会嫌弃?宁大人您实在是太客气了!”

    收到福利的众人无人喜笑颜开,尤其一些家境艰难的,突然多了这样好处,这个年委实能过得体面一些。

    所以都不用宁怀璧多说,大家都知道要闭紧嘴巴,还相约错开时间去买东西,省得给人嚼舌根。

    忙完正事,等宁怀璧回了家,便看到张书吏和盛典史送来的年礼了。

    虽说当时不好回绝,可夏珍珍也没有擅自动用,查过里头并没有夹带什么金银,便原样放好,只等宁怀璧回来决定。

    当了几年的县官夫人,她也算是小有经验了。

    就算这些礼品价值不大,但牵扯到衙门里的人和事,便都要有宁怀璧的准话才行。这是她对丈夫的尊重,也是做人的谨慎之处。

    宁怀璧挺满意,看过心里有了数,便让夏珍珍安心拿去用了。

    只那胭脂米可是东西,寻常人家拿着钱都难买到。他便多提了一句,“这个单给娘熬粥吧。北方面食多,她也吃不大习惯,总没什么胃口。”

    夏珍珍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晚上就叫厨房拿只风鸡蒸了,晚上给娘配粥吃。”

    看她似还有话说,宁怀璧奇道,“你这是怎么了?有话就说啊?”

    这还真是件不怎么让人愉快的事,夏珍珍都不知道从何说起。

    后衙房舍窄小,宁怀璧一回来辛姨娘就听到动静了。

    小丫头见她一反常态的并没有凑过去献殷勤,反而是心不在焉的跑去炕边看儿子。可手一拔,便把顺哥儿刚刚理清楚的算筹全弄乱了。

    顺哥儿不高兴道,“姨娘你别闹我,我算数呢!”

    被儿子给个没脸,辛姨娘顿时也恼了,“好好的大家哥儿学什么算数?未必日后还指着你打算盘做买卖不成?”

    顺哥儿生气的撅起小嘴,忽地看到门帘一动,先欢欢喜喜的喊了声,“爹!”

    宁怀璧冷着脸进来,“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我竟是不知,哪个大家哥儿是不用学术数的。你这夹枪带棒的,到底是在拿孩子出气,还是对谁不满呢?”

    辛姨娘不敢吱声了。

    看顺哥儿有点被吓着了,宁怀璧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温言叫他先到后堂找宁四娘玩,等着一会儿吃饭,然后坐下问辛姨娘。

    “紫烟哪里去了?”

    入府数年,这是宁怀璧第一次问起这个美貌丫鬟,可辛姨娘偏偏答不出来。

    “说!”

 第315章无情

    见宁怀璧动了真怒,辛姨娘只得支支吾吾道,“大伯那里少人伺候,我,我……”

    “你说这样谎话,不觉得亏心么?”宁怀璧怒极,愤然打断了她。

    “芳儿便是养了条狗,都知道护着它。紫烟这丫头到底服侍了你几年,纵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竟是就这么将她送你大伯拿去做人情了,你到底还有没有半心良心?”

    见他一语便道破真相,辛姨娘无法隐瞒了,只得拼命辩解。

    “紫烟,紫烟的年纪也大了,确实是该嫁人了。况且大伯说,说会给她寻个好人家……”

    “这话你说得自己能信?”宁怀璧脸上满是嘲讽,“要说起紫烟的婚事,二奶奶早提过好几次了吧,可你是怎么说的?说她既是你的人,自该由你作主。如今,你就作了这样的主?”

    辛姨娘无话可说,只道,“人已经送出去,只怕这会子都已经送走了。二爷再要怪我,我也没有法子。二爷能体谅紫烟一个丫头,为何不能体谅妾身的难处?您可以不拿我辛家人当亲戚,妾身不能忘本啊。再说大伯到底是长辈,他好容易向我张回口,难道我这做侄女能拒绝?况且二奶奶也说过,紫烟算是补给我的陪嫁丫头,如今我娘家遇到难处,过来讨要一个丫头,又有什么错呢?”

    她一直低着头,便错过了宁怀璧眼中那抹深深的失望。

    “算了,你一定要如此,我也无法。只是你可以无情,我们宁家却不可以无义。你大伯住在哪里?我会打发人上门去赎紫烟,纵赎不回来,也要给那丫头置办些行李衣裳。好歹在宁家辛劳了好几年,总不能让人光着身子走吧?”

    辛姨娘这才讪讪道,“伯父只叫我把人送到京城东边的安化寺,如今天色已晚,怕是进不了京,不如等明……”

    她话音未落,可宁怀璧已经转身走了。抬腿就叫人备马,亲往安化寺去寻人。

    他心里清楚,若只是个下人过去,辛升乾恐怕连面也不见,又怎肯放人?

    幸好这安化寺并不在京城内城,而是在外城。但当宁怀璧掌灯时分赶到时,却听庙里的和尚说,辛升乾带了个年轻美貌的女子进了内城,还留了话说晚上不回来了。

    宁怀璧想赶进城去,却听得鼓声阵阵,却是已到宵禁时分,城门关了。

    这下宁怀璧也无法,他新官上任,也不好无故为个下人请假,只得把金墨给留下了。

    命他在此暂住一晚,等辛升乾回来将宁家意思说明,若是能把紫烟领回来,纵是花上几两银子也是使得的,然后宁怀璧又星夜赶回了桃县。

    辛姨娘怀着鬼胎,也不敢上前询问,倒是宁怀璧使人去给她递了句话。

    “……二爷说,你既把紫烟姑娘送了人情,便没了这个大丫鬟的份例,往后也别想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