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富贵芳华-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宁芳提到宁萱,南湘儿有过一丝心虚,不过又很快犟嘴道,“那咱们和她怎么能一样?你爹和我娘,可都是外祖母亲生的,她又不是。”

    宁芳冷笑起来,“是啊,大姐姐说来,和我血缘浅薄。她的爹娘,也未曾给过我几分好处,可我为什么要这么在意她呢?

    因为我跟表姐你不一样,我是人,是人除了讲血脉,还会讲感情。大姐姐和我一处长大,虽不曾有什么好处送到我跟前,却总归诚心的给我做过几件不值钱的针线,也曾一起哭过笑过玩过闹过。我们有过姐妹情义,她也知道感恩我的爹娘,孝敬我的嫡亲祖母,这就有了我善待她的理由。”

    “但是表姐呢,我们的血脉亲近得多,可是你自小到大,哪处不是掐尖要强,时时不忘从我这里讨要好处?你又有没有时常尊敬我的爹娘,孝敬我的祖母?如果这些都没有,你又凭什么只因一点血脉,就要求我善待你?”

    她忽地挑眉,尖锐道,“要当真论起血脉,你和大舅舅也不深,如何就好意思在他身边吃住这些年,任他把你捧作掌上明珠?”

    这番话,总算把南湘儿噎住了。

    宁芳缓缓起身,“回去吧。趁我还念着祖母和我那苦命的姑母,最后一份颜面。你回到南昌,只要不作怪,我会亲自去信,让你祖母和继母给你寻个合适人家。荣华富贵不要想,但也不至于糟贱着你,且正经的过日子罢。你若不愿,便闭门做个老姑娘,总也不会短了你一份吃穿。若表姐实在要作怪,那我也只好让人把你毒哑,送到下溪村,过些大姐姐正在宫里过的日子了。你知道我的脾气,我说到做到!”

    宁芳转身走了,留下的南湘儿再看看梅氏,忽地厉声道,“那你把我房内所有东西都收拾好了,给我带上。少一件,我都不依!”

    这到底,还是服了软。

    留下的孔雀看她一眼,心想这到底是欺善怕恶惯了的人,多半还是会看点子眼色的。

    宁芳显然决心已定,这位表小姐眼见闹腾无望,也不敢再闹腾了,倒省了她好些事。

    只宁芳经此一番折腾,到底是有些累了。回房歪在榻上,不觉就迷糊着小睡了一觉。

    待醒来,天都黑了。

    梅氏早已回家,而南湘儿也被送出了京城。

    暖暖的橘黄灯火中,程岳在她身后垫了个软枕,扶她起来,“你大伯倒是乖觉,听说已把人送走,也没有来闹。只说要差人送些行李回去,我都替你应了。”

    宁芳在他手上喝了碗热水,方才说话,“这事我会不会办得太急?要是大伯真闹起来,总归是麻烦一场。”

    程岳道,“这种时候,宁可急一些,总好过亡羊补牢。你可知道,皇上今日在朝堂上,当众责罚了谢相国。”

    宁芳一惊,“是谢老大人?那不是个老好人么?最油滑不过,怎么连他也受罚了?”

    程岳道,“皇上不是宣了皇亲子弟们入京么?眼下就有快到京城的,他要派人去迎一迎,结果没人应声。皇上就不高兴了,公开点名谢大人。谢大人不愿意惹这一身腥,百般推辞,可不就惹恼皇上了?”

    虽说谢应台与程家关系平平,甚至可以说不大好。但看他因此遭灾,宁芳还是感慨了句,“这还没入京呢,就惹出这么多事,真要是入了京,更不得安宁了。眼看着皇上刚下了一步好棋,怎么就犯糊涂了?”

    永泰帝上次昏迷之后,就让容妃带着小皇子住进了东宫,意在给皇子们一个警告。谁知回头又让王室宗亲的子弟入京,似乎又有意要从中选拔人才,继承大统。

    这样刺激太过,恐怕皇子们会乱。

    程岳道,“所以你那个表姐,还是早些送走的好。”

    一个南湘儿,虽然掀不起什么大浪,但就怕有心人利用她做文章,到时攀咬上程宁两家,倒是麻烦了。

    再说高文秀和宁怀瑜那两个无利不起早的,能让南湘儿避开他们,也省了好些麻烦。

    只是让程岳没想到的是,八皇孙竟然会在宜华公主那里下功夫。

    须知宜华公主因杀夫,公主位份已经被废了。虽然大家还称呼她一声公主,但实际她已经相当于皇家弃子,除了皇女的身份,也实在没甚可图。

    那八皇孙又不是个友爱长情的,为何还要去烧宜华公主这个冷灶?

    此事程岳一时还参不透,宁芳也好奇,才想聊上几句,忽地门帘一动,窦妈妈端着食盘进来,嗔道。

    “王爷陪王妃说了会子话,也该进膳了。否则错过了饭点,晚上又该不克化了。”

    程岳一笑,住口不提。

    宁芳更是甜笑道,“亏得有窦妈妈疼我,否则,我是再照顾不好自己的。”

    自她诊出有孕的消息,窦妈妈便和老马一起,从老家赶来了京城。

    她是从前服侍程岳生母,独孤王妃的贴身丫鬟,既忠心,又有本事,程家三兄弟,都是她看着生下来并带大的。在府中地位,与老管家程全也不相上下。

    宁芳孕后,可多亏了她照顾调理,虽规矩严厉些,但委实是个好人。

    老马不必说,就是从前陪程岳去上溪村的忠仆。虽跛了脚,但一手鞭子出神入化。本年纪大了,已回家荣养。但听说卓鹏为护卫宁芳而死,他便又来京城,负责给宁芳调教起车夫。

    除了这两位,宁芳院里又添了些老人家。

    一开始,看这些老人家一把年纪还要照料自己饮食起居,宁芳实在有些不惯。

    但窦妈妈说,“王妃不必介怀,您只管好好保重身子,替王府开枝散叶,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赏赐。否则我们这些老骨头,可真是死了,都没脸下去见故主。”

    听她如此说,宁芳才不多说。

    然后窦妈妈也趁着这个空档,把她身边几个丫鬟都嫁了。

    杜鹃是嫁了她早订亲的小子,画眉嫁了府中一个老实的小管事。

    仙鹤那次为保护宁芳,断了两根肋骨,受伤颇重,却因祸得福,在医治中跟府医余远志生出情意,订了亲事。但怕她没养好元气,生育艰难,所以余远志主动要求,让她再好生养养,明年再成亲。这样体贴,宁芳当然乐见其成。

    而最擅烹调,出身官家的鹭鸶,被程岳手下一个贺姓门客求娶了去。

    那人也正经有功名在身,如今程岳使力,给他外放了一个小官,鹭鸶也算是一个小官太太了。

    虽说他主动求娶鹭鸶,也未尝没有向程岳宁芳表忠的意思。但鹭鸶出嫁时,宁芳却没有对她有过任何交待。只让她往后好好侍奉丈夫,过好自己的日子。

    若人心要变,是拦不住的。但若肯惦记着故主之情,宁芳也不会让人落空。

    至于孔雀,她自己表示,不愿意嫁人。宁芳看她并不是矫情之人,便也不拂逆她的意思,把她留了下来。

    至于百灵,年纪还小,兼之石青还惦记着,于是也留了下来。

第557章变笨

    至于从宫里拔来的几个宫女,除了顽皮娇憨的玉鼓早嫁了白敏中,其他几个不论乐不乐意,也均都安排嫁了人。

    只有年纪最小的医女玉笙,还有之前想勾引程岳,却被罚抄经的玉阮还单着。

    就连年纪最大的玉瓶姑姑,因教习孩子们音律歌舞,耐心踏实,也被大厨房的包师傅做媒,说给了府里一个丧妻多年的老侍卫,算是皆大欢喜。

    这些事大都是窦妈妈盯着办的,倒不是她狠心,而是玉阮做错了事,就必须受到惩罚。

    至于那些宫女们,不论当中有没有皇上派来的眼线,但大半女人只要嫁了人,有了丈夫,生了孩子,多少心里就会多些顾忌。

    若这样还无所顾忌,那回头处置起这奸细,也不必有什么顾忌了。

    说真的,这样拉郎配的事情,要宁芳下手,她还真有点干不出来。但窦妈妈却干得理直气壮。

    甚至,她还允诺赵同等几个大太监,可以到后院小学堂里,各择个孩子当干儿子。

    等到孩子们长大成亲,都要挑个儿子跟他们姓,供奉他们日后香火。

    往后等那帮小太监长大了,亦是如此。

    这帮太监自此,可是对窦妈妈感恩戴德。宁芳相信,只要其中不是奸细之人,必真心拿英王府当成自家。

    只那些孩子,还有他们的家长,是真心同意么?毕竟认个太监当干爹,说起来还是有些不大好听的。

    可窦妈妈劝宁芳,“这些破事,王妃就不必理了,横竖事是老奴干的,有骂名也是老奴担着。若事事都要主子亲自来,要咱们奴才是干嘛的?”

    孔雀也说,“横竖这些太监担了干爹的名份,自少不了这些孩子的好处。既拿了好处,也不要想着什么都不付出。说来都是王府的奴才,替主子分忧本是份内之事。若因此有怨言,可见也没那么忠心了。”

    那宁芳只好不管了。

    但回头却没想到,那太监头子,赵同没看上府里男孩,倒是看了一个女孩儿。

    朱五姐儿。

    他想认作干闺女,日后生个外孙给他,也是他的福气。

    他有这心思,也没求到宁芳这儿来,而是直接求到朱大娘那里去了。

    谁知朱大娘当真就给他说动,答应了下来。然后跟崔银匠支会一声,两家还摆了两桌酒,让朱五姐儿磕头,认了赵同当干爹。

    这也是府里第一个认太监当干爹的孩子。其余几家,都表示要等孩子大些再说。

    回头程岳知道,直夸窦妈妈这事办得好。

    “人心忠奸,一下就试出来了。”

    宁芳不解,“这如何试得出来?难道赵同认了五姐儿当干闺女,就能当他是忠的?我看也有可能是大奸。”

    程岳笑而不语。

    孔雀道,“王妃是一下想岔了,那赵同若当真存了恶意,随便择个男孩不好么?何苦百要朱五姐儿?”

    宁芳不服,“那有可能是他看出朱家有打铁的手艺,想探查究竟呢?”

    孔雀道,“若是如此,就更不该沾染上朱家,暗中观察不好么?非要这么跟朱家沾上瓜葛,还认人家做干闺女?”

    宁芳还想反驳,可想想却又不对。

    认干亲可不比旁的,尤其是赵同这么正式的认下这个女儿。

    如果他是有意试探,那在将来在探出朱家底细之后,再告发朱家,他就相当于违背在神灵前许下的誓言,还要面临世人无数的唾沫星子。

    就算太监无后,可以不在乎人言,却不能不在乎神灵的厌弃。

    身为不全之人,太监往往比寻常人更加尊敬神灵,更怕死后遭到报应,不能完整的轮回转世。

    所以赵同大不可必费这些周张,去当朱五姐儿的干爹。

    他这么选择,只能说明他是真的很喜欢朱五姐儿,也是在向英王府表忠。

    所以才主动跟身世有问题的朱五姐儿结了干亲,表明他愿与英王府共进退的决心。

    而程岳也才有此感叹。

    想明白之后,宁芳颇泄气,“从前老人家都说,一孕傻三年。我这两个,岂不是要傻上六年?”

    程岳听着好笑,揶揄道,“好在已经嫁出去了,也不怕人嫌弃了。”

    他显然是开玩笑的话,可他的小王妃却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你,你嫌弃我?”

    程岳笑着宽慰,“哪里敢哟!傻就傻点吧,没事儿啊。”

    宁芳顿时瘪了嘴,“本就没你聪明,你还嫌我傻。往后你要骗我,我可怎么办?”

    看她陷入自怜自艾,眼圈都红了,程岳无奈又好笑,“好端端的我骗你作甚?好了好了,别胡思乱想了。”

    可宁芳越发伤感,“一般男人要哄女人,都是这么说的。”

    这下程岳也没辙了,正不知如何劝解,好在窦妈妈来救他了。

    “王妃您怎么无端端伤心起来?这要是哭坏了眼睛,可要连累您肚子里的孩子!”

    宁芳一下把眼泪憋了回去,“会,会影响到孩子?”

    “那当然!”窦妈妈一脸威严道,“不仅是王妃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就连您这会子变笨也是因为孩子。”

    宁芳张大小嘴,“啊?为什么呀?”

    窦妈妈道,“那是因为孩子在长脑子呀!他们有多聪明,就要看王妃能变多笨了。依老奴说,您如今还不算笨呢。想老奴当年生孩子那会,可是把盐当成糖都有过。还有故去的老王妃,怀着王爷那会子,有一回呀,她就问人要一副绣着兰花的手绢来着。可丫鬟怎么找也找不着,可越找不着,她越着急,结果您猜怎么着?”

    宁芳好奇极了,“那到底在哪儿呢?”

    窦妈妈笑道,“后来老奴进来一瞧,那手绢不就在她自个儿手上拿着么?就因为老王妃那时笨笨的,时常丢三拉四来着,所以王爷生下来,就特别聪明呀。”

    宁芳一下欢喜了,“那我如今笨一点,将来孩子们会聪明?”

    窦妈妈肯定道,“那当然!所以您没什么可担心的。”

    程岳暗抹一把冷汗,好在有窦妈妈,总算是哄住了。

    可宁芳安心了,再想想,忽地望着程岳,露出得意模样,“听到没有?我变笨是为了孩子们呢!你要是敢骗我,将来让我的孩儿来收拾你!”

    程岳觉得很冤。

    他又没干什么,他的小王妃究竟是脑补了一出怎样的大戏哟。

    看她脑补父子相斗,补得眉开眼笑,总好过她自怜自艾。

    因窦妈妈得力,所以宁芳身边的丫鬟交接,很是顺利的完成了。

    新提拔了一批十三四岁的小丫鬟来当差,却依然顶着画眉杜鹃等人的名字。

    原本宁芳是想换一批名字,可窦妈妈说,没有让主子费心去记下人名字的,再说成了亲,都得随夫姓,所以大不可必麻烦。从前孤独王妃身边的丫鬟,也就那几个名字,一用几十年,不也怪好的?

    宁芳正努力“变笨”中,想想自己怕也记不住这么多新名字,便不纠结了。

    将南湘儿打发走了之后的几日,高燕燕忽地来访,还带了不少礼物。

    宁芳猜出她的来意,笑着打趣,“你怎么舍得丢下瓜哥儿,过来瞧我?”

    高燕燕命人退下,才微红着脸,拉着宁芳的手道,“这回真不知道怎么谢你,还让你替我当了一回恶人。”

    高文秀畏惧女婿戚老都督势大,进了京城也不怎么敢跟高燕燕来往。所以他对南湘儿动的那点小心思,戚昭义是半点不知。

    戚老都督再精明老辣,也不可能成天盯着岳父的私生活。他正经差事也不少,哪有这个闲工夫。

    但送走南湘儿之后,程岳专程找到戚昭义,隐晦的提了几句。

    戚大都督人老成精,一听就明白了。弄明白原委之后,也是憋了一肚子不高兴。

    他是军人,更加雷厉风行。当下火速动用关系,把这个不省心的岳父一竿子远远支到陕甘之地任知府去了。

    然后,他还给自家岳父订了一门亲事。

    嗯,没错,是戚老都督亲自出手,给不省心的岳父找了个新岳母。

    高燕燕红着脸低声道,“老爷为了我们母子,真是操碎了心……我那继母,原也是武将之女,因丈夫早逝,又未曾生育,便在婆家要了一纸休书,带着嫁妆回了娘家。嗯,她年纪与我父亲相当,我父亲任所,离她娘家也近……想必日后,我父亲也能消停些了。”

    这番话里,信息量好大。

    死了男人不稀奇,可死了男人还能带上嫁妆,向婆家讨要到休书回娘家,想必不是个普通妇人。

    且年纪与高文秀相当,那肯定是三十往上走的人了。这样的年纪,正是最精明历练的时候,又在娘家附近,恐怕高文秀这番任期,会被继妻死死捏在手里了。

    等到他这番任期过去,少说又是十年,高文秀也是五十开外的男人了。再想作妖,也真是有心无力了。

    对高燕燕母子来说,能有一个不惹事的亲爹,就是最大的保障了。

    宁芳忽地想起一事,“你爹好象还没有正经嫡子吧?”

    戚老都督这门亲事,结得妙啊!

第558章宫变

    高燕燕是元配所生,可她家也就她这么一个亲生嫡女。

    高文秀后面娶的几房继妻,虽有生出儿子,可不知是风水不好还是怎地,没有一个养大的。

    至于留在老家的另两个庶子,都不怎么成器。唯一成器的,就是跟着高燕燕长大,那个小和尚庶弟,高延泽了。

    高燕燕懂她的意思,附耳道,“我家老爷在说这门亲事时,就格外提醒了女方此事。”

    宁芳顿时笑了。

    她那继母只要不傻,一定会带几个年轻丫鬟陪嫁,等着跟高文秀生下儿女,她抱来养在名下,就算终生有托了。

    到时高文秀是死是活,说真的,都跟她关系不大。

    而事实也是如此。

    数十年后,当宁芳有缘见到这位从北地归来的高夫人时,她满面红光,膝下已经养了两儿两女,个个乖巧孝顺。

    而高文秀那时,已然作古。他心心念念的想要光耀门楣,到死也没有达成。

    天一日日的冷了,夜也更长。

    只这年自入了冬,雨雪就少。

    尤其快过年前这几日,也不知怎地,忽地反常的闷热起来。连厚一些的袄子都穿不住,稍动动就是一身的汗。

    等到大年三十这天,一早小丫鬟们见搁在宁芳屋里的海棠腊梅和水仙,昨儿还全是花苞呢,今早就全都开了,未免啧啧称奇。

    窦妈妈进来瞧着直皱眉,让孔雀去寻块红布,给这几盆花儿都围上了。

    宁芳也觉得心头不静,“妈妈,这花儿突然开了,恐非吉兆吧?”

    窦妈妈宽慰她道,“王妃勿惊,这京城乃帝王之都,王气甚重。纵有些小小妖邪,也终难成事。您若不放心,不如去念一卷经书静静。老奴也去给列祖列宗烧些纸钱,上柱香敬敬。”

    宁芳忙叫她去了,自也去念了卷经书,定下心神,随后就命下人准备起家宴及祭祀事宜。

    因今日大年三十,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宫中,都要祭祀先人。

    就算先皇把先太子一脉过继到了程家,但老英王仍是先皇义弟,还是正经王侯。故此每年的今日,程岳及程峰程岭三兄弟都得代表英王府,去宫中参加祭祀大典。

    原本宁芳这样正经王妃也是必要去的,但她孕至后期,程岳恐其不便,早给她报了假。

    而永泰帝大概对他们这一支的血脉传承,始终有所顾忌,也不愿大梁朝的先祖们保佑宁芳肚里的孩子,当即就准了。

    于是宁芳也乐得留在府中打点,可眼看午宴过后,程岳三兄弟也没回来,宁芳就有些担心了。

    往常这会子,早该回来了,怎么眼看天色渐暗,还没人回来?

    孟大夫人坐不住,早命人去打听了。

    可打听的人回来说,不仅是自家府里的三位爷,今日入宫的所有王公亲贵,包括他们的邻居,庆平公主都没回来。

    这消息听起来似乎不大妙,但也没那么糟。

    毕竟那么多人呢,要出事也不会是一家。只要不是刻意针对程家,应该无妨。

    于是宁芳还撑起笑颜,让下人们如常吃喝玩乐。

    只是男主子不在家,下人们心里也没底,笑起来总没那么真心。就连不懂事孩子,见这气氛,都规矩了许多。

    只城中百姓不知,天刚一擦黑,便次第放起热闹的鞭炮,家家团年。

    但也不知是哪家性急的孩子早早点燃焰火的时候,那呼啸着冲向天空的焰火,却是猛地引发一记霹雳。

    轰!

    打雷了。

    震得整个京城皆是一震,人人抬头望天,只见那阴沉沉的云里,似有电光闪动。

    难道这大冬天的,竟是要下雨么?

    天威浩荡,恐非吉兆啊。

    有些老人开始念佛,而原本欢乐祥和的气氛,似也变得凝重起来。

    孟大夫人道,“我,我怎么觉得心里慌慌的,总觉得要出事?”

    谢二夫人忙握了她的手,“大嫂别自己吓自己,无非是这些天热得反常,恐怕要下一场雨了。”

    可她自己说着也没底,看向宁芳,勉强笑道,“小弟妹,你说是吧?”

    宁芳没有笑,也没有怕,只静静望着阴沉的天空,“我们英王府行得正,坐得端,便是有事,老天也找不到我们家!”

    “对对对!”孟大夫人似是找到主心骨,“咱们家人都好着呢,我前些天还又去施粥的。老天就是动怒,找咱们干嘛?”

    她嘴上虽这么说,但神色却显见得,还是慌乱的。

    尤其当大街上突然响起有节奏的沉闷隆隆声时,孟大夫人越发惊慌起来,“这,这是什么声音?”

    谢二夫人也不知道。

    只有宁芳,侧耳细听了一声,才沉声答,“是马蹄声。”

    在京城,居然调动这么多的兵马。宫里,应该出大事了。

    永泰二十三年,大年三十。

    注定会载入史册,也让许多老百姓铭记终身。

    再没有一个新年,会象这个新年一般,下了一场那样大的豪雨。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