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威武不能娶-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风闻言一怔,下意识往花厅里看了一眼,才又问那小厮:“折子也送去宫里了?”
  “送了,”小厮道,“宫里这会儿大抵已经看到了。”
  听风点了点头:“那行,家书里肯定也有提,我一会儿交给长公主与夫人。”
  那风尘仆仆的小厮退下去了,听风拿着信回到花厅里。
  顾云锦看到他手上那一沓,眼睛不由一亮:“小公爷的信儿?”
  “是,”听风答道,“刚传话的还说,小公爷暂时不回京,北地重建也要人手。”
  闻言,不止是顾云锦,寿安也怔了怔。
  听风又补了一句:“听说,成世子也不回京,要继续留在北境历练。”
  顾云锦愣了会儿,冒出一句:“日日盼着,国公夫人看来要失望了……”


第630章 可我觉得冷
  不止是成国公夫人,顾云锦也有些失望,但仅仅只是一瞬而已。
  在西林胡同里,自家人闭起门来自然说过将军印的归属,顾云锦哪怕有不解之处,想到那一岔,也就明白蒋慕渊的选择了。
  蒋慕渊是为了顾家。
  顾云锦作为顾家女,除了感激感动,更多的是想要做出自己的贡献。
  她能做的,不就是与韦沿老先生一块,尽全力描绘地图,寻出狄人在冬季通过草原的密道。
  把家书暂且放在一旁,顾云锦重新把精力集中起来,与韦沿商议着之后几日要去拜访的人。
  皇城偏殿,圣上指了一处给皇子们与大臣议政。
  先前,不管是大小事儿的折子,除了直接被打回去的,圣上都自个儿看一遍。
  现在让几位皇子跟着大臣们学朝事,他也就化用了旧例——没有另命大学士,只由六部领头,让皇子们跟着大臣们先理一遍,又因一些朝事需各部交叉,便让三公来做统领。
  简单的事儿,底下就批注了,该如何做就如何做。
  若有意见相左的,归整到一处,与要紧的书折一道,送到御前,由圣上定夺。
  饶是底下过了一遍不重要的折子,送到圣上这儿的,每日都还有厚厚的一叠。
  蒋慕渊送上来的奏折,因着是边关事务,自是要紧的那一部分,大臣们便直接搁到了要送去御前的匣子里。
  孙祈正寻孙淼说话,余光瞥见了,便问了一句:“谁的折子?”
  “宁小公爷的。”
  “我先看看,”孙祈示意小内侍拿过来,打开翻看了,“阿渊说他暂且不回来,北地、鹤城要重建,缺人手,他想尽力。”
  孙祈的语调四平八稳的,陈述了一番,也听不出他赞同或是不赞同。
  倒是其他人,多少都吃了一惊。
  孙禛挑眉:“重建缺人手,他顶几个力?”
  孙祈把折子递向孙禛,中间被孙睿截了,他也不在意,只是道:“阿渊折子上说,他参与过两湖重建,多少有些心得,我觉得也有道理。”
  话音落了,几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的,大意是蒋慕渊说得也在理。
  孙禛绷着脸,算是明白过来,孙祈是故意说一半留一半,偏他自己性子急,上勾了。
  孙睿似是没有瞧见孙禛的反应,捧着折子读了,道:“这是要紧事,该听父皇的意思。”
  此刻时辰差不多了,要送去御前的折子也都理了出来,几人商议了,便一道去御书房说说今日学政的心得体会。
  御书房里,圣上的大案上还堆着厚厚的折子。
  送到他跟前的都不是三言两语能就断下的事儿,圣上批复了一些,也留了一些再作思考。
  让韩公公把新送来的折子搁下,圣上抿了一口茶,道:“说说看,今日如何?”
  几兄弟依次禀了,便把话题转到了蒋慕渊的折子上。
  “阿渊不回来?”圣上眯了眯眼,“朕先看看。”
  蒋慕渊的折子写得恳切,圣上看过了,倒是没有讲回来不回来的事儿,只问道:“北地、鹤城的重建,你们有想法吗?”
  这与先前想的不同,孙祈等人都是一愣。
  孙宣反应还算快,道:“先前看过两湖重建的一些思路,但一南一北,状况不同,重建也要因地适宜,儿臣暂时没有具体的思路,想之后向工部的大人们请教一番。”
  圣上看了孙宣两眼,见几个儿子附和,就点名问了一直不表态的孙睿。
  孙睿道:“儿臣觉得,现今京里也没有什么事儿是非阿渊不可的,既然他现在思考着北境重建的事儿,就让他一心一意把这事儿做好。
  两湖重建与北境固然不同,但想来也有一些类似之处,阿渊有经验。
  再者,他在北境有几个月了,与向大人、顾家几个兄弟打交道,比我们这些坐在京里的更懂北边的状况,也会有他的思路。”
  圣上似笑非笑看着孙睿,不置可否。
  孙睿面色如常,反倒是孙祈几人心里忐忑。
  良久,圣上缓缓点头:“睿儿说得也有理,阿渊不回来就不回吧,重建也是极其要紧的事儿。”
  这事儿定下了,圣上便让众皇子都退了。
  等人走了,韩公公又给圣上添了一盏热茶。
  热气氤氲,圣上慢条斯理抿了一口,偏着头与韩公公道:“哪里就是为了重建,阿渊的心思,朕难道还不明白他吗?
  不提宣儿他们,睿儿向来有他自个儿的想法,你说他看没看穿阿渊打的算盘?”
  韩公公垂着眼帘,道:“这个奴才也说不上……”
  圣上没有再问,指尖点着蒋慕渊的折子,道:“罢了,阿渊下了决心,那朕也不勉强。
  过一旬两旬,叫他回京一趟,说说重建的想法,也指点指点祈儿几个,再让他去北地。
  也免得母后和安阳整日儿惦记着。”
  韩公公记着这事儿,整理折子时发现了段保戚的那一本。
  他想,大抵是几位殿下都被蒋慕渊的折子吸引了,才漏了这一桩。
  韩公公把折子递到了圣上跟前。
  圣上翻开看了就又搁下了:“都有想法,随他们去,你使人跟成国公说一声。”
  韩公公应了。
  御花园里,孙禛紧紧跟着孙睿。
  孙禛嘴上嘀嘀咕咕的,在说孙祈给他挖坑的事儿:“他就是想让我在众位大臣面前说错话。”
  孙睿脚下不停,自顾自往前走。
  孙禛又道:“阿渊也是,重建看重想法,力气活又用不上他,回京出主意也是一样的,偏他喜欢留在外头。他媳妇不是进门没有多久吗?怎么舍得分得那么远。”
  孙睿脚步一顿,睨了孙禛一眼。
  蒋慕渊不回京,为的就是顾家的将军印,这么简单的事儿,孙禛却看不穿。
  孙禛不介意孙睿的冷淡,说完一茬还有一茬:“雪都化得差不多了,一天比一天暖和,怎么皇兄还裹得这么严实?你不觉得热吗?我看着就冒汗。”
  孙睿这时才理会了孙禛一句:“可我觉得冷。”
  话音刚落,孙禛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孙睿的这句话说得像裹了冰渣似的,让他也跟着冷飕飕的。


第631章 生机勃勃
  安阳长公主捏着家书,抬眼问顾云锦道:“阿渊说他不回京来?”
  到底是因为顾家,顾云锦脸皮再厚,被婆母这么一问,也有些虚,只点了点头。
  长公主拆了火漆,取出信纸,快速看了两遍,哼了一声又笑了:“真不是我说他,家书永远就这么一张纸,还经常就写个三分之二,哪回能写满了,我跟过年似的高兴。
  不像云锦你,每次送信回来都有好几页,细细致致与我说状况,我看着也踏实。
  算了,不说他了,说起来我这当娘的就一肚子酸气。
  他向来有主意分寸,我不管他,你回头给他写信时,记得写细些。
  我看看他收到你那厚厚的信,有没有脸就回你一张纸!”
  顾云锦的那点儿小忐忑,被长公主几句话说得都飞了,弯着眼睛应了声“好”。
  她其实有答案。
  以前蒋慕渊去两湖时,两人传书,顾云锦也是有什么大小事儿全一股脑儿与他说,又常给他写话本上的故事,并在一块,自是“厚重”。
  蒋慕渊回信来,虽不与她一般,但时而长些、时而短些,倒是没有一张纸就算的状况。
  长公主搁下信,问道:“与那韦老先生说得如何?”
  顾云锦答道:“明日起,要去拜访几位镖师与商贾,听风都打听好了。”
  长公主见她有主意,自然也不胡乱指点。
  顾云锦回了屋子,坐在灯下拆了蒋慕渊的信。
  取出来一看,前后两页。
  顾云锦扑哧就笑了,还好没有在长公主那些就拆开,不然要被她那位爱笑的婆母给笑话去了。
  这么一想,笑意越发憋不住,唇角都扬了起来。
  蒋慕渊在信上写了,山口关大捷之后,北狄残兵往北逃了,狄人虽败退,但北地、鹤城都已是空城,山口关经历大火,也要修整。
  他们回到裕门关之后,把田老太太等人的遗体送回了北地,关帝庙里的亲人也一并收殓入葬。
  北地城墙上扬着的依旧是顾家大旗,只是城中残垣断壁,即便百姓陆陆续续的回来,要恢复往日光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因而他想留在北境,参与重建,让顾云锦在京中莫要担忧。
  顾云锦哪里不晓得他的真实想法,偏家书上需要谨慎,很多话都不说穿,只靠意会。
  只是这意会出来的东西,沉甸甸的。
  唇角的笑容眼看着就要凝了,这封信到了最后,却是笔锋一转,让顾云锦眨着眼睛又笑了出来。
  蒋慕渊说,不要担忧,却要牵挂,因为顾云锦应过他的,会将他搁在心上。
  指尖在那几个字上抚过,满含笑意的眼睛里,更多的是温柔与缱绻。
  她不止是把他搁在心上了,那颗种子,生根发芽,长得都望不到尽头了……
  那么好的一个人,别说是从心里搬开,就算只挪一寸一毫,都舍不得。
  翌日上午,顾云锦和韦沿先拜访的是以前在镇威镖局做了好些年的李镖头。
  李镖头前几年不走镖了,在西山下的一个村子里养老,日子清闲许多。
  见韦沿来拜访,李镖头盯着他看了很久,眼睛都盯红了:“我都不敢认了……跟我印象里的差太多了……”
  韦家以前行走关外,货物贵重,也请过镖师,就是当时认得的李镖头。
  李镖头招呼几人坐下:“你们出事的消息传回来,我当时很不是滋味,原本那趟镖该我押的,我却有旁的事儿耽搁了。
  有时候也会想,我去了是不是也死了,或者说,我去了,最后守住了……
  没答案,人这一辈子,没答案的事情太多了。
  我们一直当你也折在那儿了,前不久小公爷的亲随寻到村子里时,我是又惊又喜,你活下来了,真不容易。
  现在见着人了,变化太多了……”
  见了故人,韦沿也颇为感慨,敲了敲瘸腿:“残了这么多年,肯定变了,也习惯了……”
  李镖头笑了会儿,终是把心里的那些翻滚的情绪压下去,与顾云锦道:“村子里有只有破桌子破凳子,还望夫人见谅。”
  顾云锦道:“真不讲究那些。”
  李镖头笑了,只几声,又像是卡在了嗓子,重重咳嗽起来。
  等平复了,李镖头才苦笑着道:“走镖时伤过,养得不好,以前不觉得有事儿,这几年就不行了,老了……”
  一面说,李镖头也一面留意顾云锦。
  年纪轻,模样也好,与他前两年去京城打酒时从街上听来的差不多。
  彼时传言里似乎有提过一两句娇气,但照李镖头看,眼前的年轻小妇人是一点不娇气的。
  娇气的人,不会受得起边关战时的苦,娇气的人,也不会来此处寻他。
  国公府世子夫人的身份,这一位要是想拿乔,根本不用亲自来这山下小村。
  顾云锦不介意李镖头的打量,看了眼笑闹着从院墙外跑过去的孩童,道:“比起北地,这里生机勃勃。”
  生机勃勃……
  就这么四个字,让李镖头的心沉了下去。
  从前也是干刀尖上舔血的行当,但谁不希望天下太太平平的。
  太平盛世,使得商旅们更愿意远行做买卖,镖行的生意也络绎不绝,同时,百姓安乐,山贼绿林也少,行镖安全得多,一旦打起仗来,别说是赚钱了,命都难保。
  李镖头道:“我以前走关外时去过北地几次,也知道夫人今日来是为了什么,我尽力而为。”
  这不是谦辞,李镖头也有好几年不走镖了,他去过的地方虽多,但也不是踏遍了西域的每一个角落。
  他看着顾云锦的地图,一面回忆,一面讲述。
  亲自去过的小国、部落,记忆深刻些,他讲了不少那儿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
  各族有不同的语言,他学过几句日常用的,时间太久了,绞尽脑汁上起来的也就是一两句。
  这些对顾云锦而言,都是极好的补充。
  李镖头看着地图,见一处绿洲被顾云锦用朱笔描了,道:“夫人,这一处是……”
  “是我无法确定位置。”顾云锦答道。


第632章 打听
  这么说着,顾云锦以手指作笔,在图上比划,“韦老先生记得绿洲大抵在这处,我在一本差不多六十年前的手抄本上,看到绿洲在这个位置。
  可前朝时有诗人行西域,根据诗作描写来算,绿洲又在这儿……
  我们琢磨着,可能是河道变迁,这几百年绿洲也跟着变化,不好确定如今到底在哪里。”
  李镖头闭着眼睛,从记忆里一遍一遍搜寻,道“我最后一次经过这一带是在十二年前,当时绿洲应该比夫人描的位置更靠南。
  大漠里有些东西变得很快,沙暴一起,一夜之间沙丘就不同了。
  绿洲相对慢一些,主要是大小不同了,若改变得多,其中一个缘由就是河道变迁。
  这里,就这个位子,我记得是古河道,所以夫人从前朝诗作里推,才会推出绿洲曾在那一处……”
  李镖头说得很细致,依照他的记忆与经验,划出了这几年里一些河道、绿洲的变化。
  顾云锦记得北狄俘虏说过,狄人骑兵并非走的草原,而是穿行过沙漠、也在绿洲上休整过。
  “那依李镖头之见,这一带的沙漠,会不会有一处绿洲不受冬季风雪影响?”顾云锦划了一个范围,这是直线距离下骑兵能一日之内突袭到北地城下的极限。
  李镖头想了很久“我的印象里,没有那么一处绿洲,除非是河道又改了,但就算变了,形成一处绿洲也要时间。夫人想知道,不如我打听打听近几年还走过关外的镖师,他们的消息新些。”
  顾云锦道了谢。
  “别急着谢,”李镖头笑了笑,“说是找,也不好找。我也带过不少年轻镖师,习武都很上心,在外头观天认路的本事却不肯费工夫,全赖在向导身上。
  把他们寻来,就算知道有河道有绿洲,落在图上,能指歪出去百多里。”
  韦沿听了也笑,笑过了自嘲般叹了一声“我刚跟着走关外的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后来倒是开窍了,想学些用得上的,却迟了……”
  李镖头拍了拍他的肩膀。
  两个老头子,安慰的话说着听着都没有什么意思了。
  李镖头又说了不少他零零碎碎想起来的事儿。
  顾云锦在膝盖上垫了一块木板做案,摊着纸把这些细碎的讯息都记下来,等回去之后再做整理。
  听风掌上捧着砚台,时不时加水研墨。
  良久,李镖头摇了摇头,道“一时半会儿,能想起来的就是这些了,我之后再有想到的,就写好送去听风小哥那儿。”
  听风笑道“只管来寻我,一样两样的都不要紧。”
  李镖头应了声“好”,又道“若是寻到的合适的镖师,我也会让他去寻你的。”
  听风点头。
  拜访过了李镖头,顾云锦等人又去另一处。
  毕竟,她要整理出来的不仅仅只是一条路线,各种讯息越多越全,自是越好。
  白日里,顾云锦在外头走动,夜里回到自个儿屋子里,再把笔记整理一番。
  寿安也来帮忙,依着顾云锦的指点,把资料穿插到各处。
  几日下来,虽是忙碌,但多少都有收获。
  只可惜,时间过去太久了,韦沿以前认得的镖师、商旅,有一些离开了京畿一带,短时间内遇不上了,有一些已经作古,余下的家眷对西域知道得不多,只能讲几桩从先人口中听来的趣闻,让顾云锦记下来做风土人情。
  这日傍晚入城,遇上了驿官快马加鞭出城。
  听风与守城门的兵士打听了两句,转回到车边,与顾云锦道“夫人,说是御书房里下旨了,北境战事已了,让肃宁伯班师回朝。”
  “知道了。”顾云锦答了一声。
  战事了结,班师回朝是应当的,而她也清楚蒋慕渊不打算随大军回来。
  留在那儿重建,少说三月半年,多的,一年都是有的。
  顾云锦想,期间大抵是与当时在两湖一样状况,逢年过节,抽空回京一趟,各处问个安,御书房里回个话。
  委实是辛苦的。
  入城后,马车有些难行。
  傍晚时分,行人本就多,百姓们又听闻了大军要返朝的消息,三三两两的,少不得说道一番。
  边关大捷的消息,早就传到京中了,百姓们欢喜归欢喜,但也有迟疑的,就怕什么时候又打起来,可班师回朝不同,那是真的打完了。
  尤其是家里有亲人此番去北边投军的,更是喜笑颜开,就等着亲人随大军回到京城了。
  先送了韦沿回西林胡同,再经由东街回宁国公府,隔着马车,顾云锦听外头热热闹闹说了不少,三言两语地传进来,能感受到百姓的喜悦。
  素香楼上,孙恪临窗往下看了眼,正巧就看到了听风。
  再看边上那辆马车,小王爷一下子就猜出了车里人的身份。
  孙恪玩心不小,从桌上盘子里捻了颗花生米就往下丢,准心还不错,正好落在听风脑袋上。
  小王爷没使劲儿,砸一下也不疼,听风只是吃了一惊,抬起头张望,对上孙恪的目光,他咧着嘴就笑。
  与顾云锦说了一声,听风一溜烟上了雅间“小王爷有事儿寻奴才?”
  “阿渊说不回来就不回来,皇祖母这几日连连叹气,我没哄顺,你让他媳妇儿过几日进宫,让皇祖母高兴高兴。”孙恪一面说,一面随意在椅子上坐下。
  听风闻言,就知道孙恪与他说笑。
  蒋慕渊留在北地,皇太后就算想念他,也不至于连日叹气。
  正事儿还是瞎闹腾,皇太后素来分得很清楚。
  听风乐不可支,顺着孙恪的话,道“您都哄不住皇太后,那就无人能哄了。”
  孙恪扬了扬眉“去陪着说说话也是好的。”
  听风门清,小王爷既然这么说了,肯定有他的道理,便应道“那奴才请夫人后日入宫去?”
  孙恪颔首。
  听风告退,刚开门就听见楼下大堂里的动静。
  “所以说啊,不管做什么事儿,仆算吉凶都很重要,绝对不能马虎!”一书生模样的,说得很是激动。


第633章 吹嘘官
  那书生看着羸弱,底气不足,声音不够洪亮,他虽是竭尽全力提高音量,还是差了一截。
  因而先前关着门,底下的动静并没有传到雅间里。
  听风扶着门板,看着底下的书生。
  只听那书生继续道:“这顺畅起来,就好似小王爷定婚期,前脚算了几个好日子,后脚边关就传来好消息了。
  如今又是大捷,待符家那儿选定了,刚好大军也班师回朝了。
  好事儿一桩接着一桩,喜上添着喜,这门婚事岂不是上上之合?”
  听风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孙恪的反应,心说,这位书生不会是小王爷请来的吹嘘官吧,这马屁拍得也太响亮了。
  可听风只是蒋慕渊的亲随,不是蒋慕渊本人。
  小公爷能笑着打趣孙恪,听风却只能在心里琢磨琢磨。
  舌尖顶着腮帮子,孙恪一脸莫名其妙,撇嘴道:“止住你那乌七八糟的思路,小王爷我讨个媳妇儿,还需要吹嘘官来吹‘上上之合’?虽然他说得句句在理,但这人不是我找的,只是他有眼光。”
  听风想笑又不敢笑,低头哈腰附和了一番。
  孙恪却是得了劲儿了,摇头晃脑道:“他来这儿说什么实话,说再多实话,我也不会赏他银子。”
  小王爷身边的亲随安哥跟着他好些年了,最是知道这位主子那不着调的性子,便赶紧给搭了杆子:“您不赏银子,不如请大堂里的客人们吃一杯酒?奴才看着大部分都是熟面孔,前回您教训那胡说八道的家伙时,好几位都在顺天府官差跟前替您说公道话呢。”
  孙恪乐了,挥手道:“那就依你说的。”
  安哥也乐,笑嘻嘻招了跑堂的小二来。
  小二入雅间里听了吩咐,谢了孙恪的赏,到廊下扶着栏杆就冲底下喊:“小王爷说,请各位客人吃酒,各位稍待,好酒很快就送上。”
  有不要钱的好酒,哪个不高兴,纷纷抬着头往雅间的方向拱手道谢。
  小二们往各桌送了酒,那书生端起来,对着雅间执杯,摇头晃脑地叹:“小王爷大喜之时,我们这等身份的只能沿街给您叫个好,今儿沾了光,算是吃过喜酒了,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得了这杯酒,我们大伙儿也能沾沾喜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