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威武不能娶-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圣上铁了心要避庞登锋芒,恨不能赶紧到江南避险,怎么会在路上耽搁?
  他必定是日夜行进。
  反正他在马车之中,将士们轮班护送,夜行也没有多大影响。
  年迈的官员、家眷必定辛苦些,可他们大部分都能跟上,倒是随行的百姓,最后稀稀落落的,要被落下不少。
  正如蒋慕渊所想,圣上此刻出了京畿,看了眼被抛在身后的界碑,他的心情放松了些。
  离京城越远,他就越安全。
  圣上靠着车厢睡着了,他在宫里就睡眠不好,启程之后越发糟糕,今儿兴许是松了口气,一连睡了五个时辰才睁眼。
  许久不曾有过的舒爽睡眠让他神清气爽,连饭菜都变得可口了许多。
  待漱了口,他打开画轴,细细品看。
  真人画的图纸,圣上自是带出了京城,且没有装入箱笼,就搁在马车上,想看时就能看到。
  外头,一御林军有事禀告,韩公公探出脑袋去问了声,再退回来时,脸色廖白。
  “圣上……”韩公公颤着声道,“小王爷似乎不在后头马车上,他不见了……”
  画卷脱手,圣上猛然抬起头,先前愉悦的神色全消失了,一瞬间只余阴冷:“谁?恪儿?给朕停车!把永王给朕叫过来!”


第1068章 胆大
  圣上的马车一停下,后头的自然也走不了了。
  孙睿疑惑地看了一眼赵知语。
  赵知语会意,让人去打听了。
  圣上不想这事儿宣扬开,知道的也就那个几个人,好不容易才问到了些线索。
  “小王爷不见了,圣上正寻永王爷问话。”
  “孙恪不见了?”孙睿讶异地抬了抬眉,下意识喃着,他撩起帘子一角看着永王爷不疾不徐地经过、毫不在乎地往前走去,他嗤的笑了一声,“孙恪倒是胆大。”
  赵知语问:“小王爷就不怕圣上震怒,处置永王爷吗?”
  孙睿睨了她一眼。
  赵知语垂了眼帘,没有再吭声。
  她也就是想到了,没忍住,问这么一句,问过了,自己也知道孙睿不会回答她,自然不会巴巴等着答案。
  出乎意料的是,孙睿这次笑着回答了。
  虽然那个笑容里,满满都是嘲弄与讽刺。
  当然,嘲弄的是圣上,讽刺的也还是圣上。
  孙睿道:“父皇不会动皇叔,他不敢。”
  圣上自然不敢。
  他这几日一直在马车上,也没有下来活动活动,身子舒展不开,难免憋得慌,为了稍稍舒坦些,仪容就不比在人前般讲究。
  虽不至于披头散发、光脚单衣,但也是怎么随便怎么来。
  他下了车,一双怒目瞪着永王爷。
  好家伙,他这个平素就不着调的弟弟,从头到脚,比他还随便。
  “恪儿呢?”圣上一个字一个字往外头蹦,“恪儿去哪儿了?他到底在不在?”
  永王爷耸了耸肩膀:“回京去了呗。”
  “你!”圣上怒骂,“他胆敢回京?你怎么敢让他回京?”
  “他媳妇儿在京里,大着肚子要生了,他放心不下,连夜跑了,我有什么办法?”永王爷道,“我管不住儿子,我要管得住那混小子,他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
  韩公公在边上听着,闻言不住打量永王爷。
  虽然,永王爷往常与圣上起争执时口气就冲,闹起来不像皇家兄弟,比村口老百姓家的赤脚兄弟俩也没规矩到哪里去,可往常是往常,现在是现在,永王爷这分明是句句都在火上浇油。
  果不其然,圣上被热油一浇,炸道:“你们父子俩就不怕朕杀了你!”
  “皇兄能扔下母后出京,恪儿只顾媳妇儿、把我和他母妃扔下又有什么好奇怪的!”永王爷道。
  话音一落,圣上唰的从身边御林军的腰间抽出长剑。
  永王爷半步不退,咬着牙道:“你杀!你前脚杀我,恪儿后脚登金銮殿,你不信你试试!”
  韩公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反应没跟上,这会儿才能动作,颤颤巍巍上前两步,声音都在抖:“圣上……使不得啊圣上……”
  长剑抵着永王爷的胸口,但这一剑,圣上迟迟没有刺下去。
  永王爷的确是在威胁他,他也的确害怕孙恪的这一手。
  孙恪姓孙啊,比起那些宗亲,孙恪是先帝爷真真正正的亲孙子。
  除开孙祈兄弟和孙仕、孙栩这两位皇孙,永王爷与孙恪是皇家血脉里最近的一支了。
  孙恪回京,未必是冲着龙椅去的,他真往金銮殿上跑,血缘再近,圣上在、皇子在、皇孙在,他一样是挨天下骂名。
  可若是永王爷被杀,那以孙恪的脾气,指不定就真的不管不顾了。
  圣上被亲弟弟将了一军,愣是处置不得,气得浑身发抖。
  永王爷抬起手,指尖捏着冰冷的剑尖,道:“恪儿放不下他媳妇儿,也放心不下母后,连我让他多读两篇文章都坐不住,皇兄担心他什么东西?”
  圣上把剑垂下了。
  比起担心孙恪,他更担心庞登。
  以清君侧之名入关进京,孙恪要是落在庞登手里……
  庞登需要孙恪屁股坐得住读文章吗?他要的只是一个姓孙的傀儡。
  真到了那时候,孙恪的意愿根本不重要。
  圣上清楚,他相信永王爷也清楚,只是这两父子胆儿贼大,笃定京城能守得住,庞登不可能抓得到孙恪。
  “滚回你的马车上去!”圣上气急败坏地扔了剑,踩着脚踏回了马车上。
  永王爷理了理衣摆,还是与来时一样,跟个没事人似的,慢慢悠悠往回走了。
  韩公公站在车边,试探着换了声:“圣上,小王爷那儿……”
  “随他去!”圣上恨恨道。
  孙恪离开了大半日,快马回京,这会儿使人去追,恐怕也不能在他入京前把人抓回来。
  一旦孙恪入城、入宫,必定会在皇太后身边。
  圣上可不敢当着皇太后的面把孙恪如何如何了。
  如今,圣上只能尽快赶到江南,把行宫里的朝廷班子打起来,正常处置政务,同时,等驰援的兵力回救京城,把庞登杀了。
  队伍重新启程,走得比先前更快。
  原本就只能辛苦跟着的百姓队伍越发跟不上了,陆陆续续拉开了距离。
  好在,沿途经过的一些城镇,其中百姓听说圣上南下,也赶紧收拾了东西随行,与他们这些落下的人混在一起,看起来队伍也很壮大。
  另一厢,孙恪逆行北上,快马加鞭。
  他已经换了身普通的衣裳,脸上脏兮兮的,与亲随一块策马,根本看不出原本的身份。
  便是入京时,他们也另有一份文牒,上头记着的是行商人。
  也许是西凉军越来越近了,京城的守备比他们出京时更加严格,守城的官兵看了他们好几眼,这才放行。
  孙恪冲到了西宫门外。
  安阳长公主的马车刚到,孙恪就这么直愣愣到了车前,险些叫侍卫们一脚把他从马上踹下来。
  “是我,姑母,是我!”孙恪赶紧大叫。
  长公主闻声从车里望了出来,见他狼狈模样,一时之间不知是惊好还是气好。
  惊他突然出现,气他不管不顾不要命!
  “你是真的胆子大!”长公主把孙恪拎上了马车,“你父王、母妃怎么就能让你回来?你知不知道,你在京里会有多危险?”
  孙恪拿着帕子擦脸,担心擦得不够仔细,甚至还问廖嬷嬷道:“可有小镜?”
  长公主恼得亲自取了小镜砸他怀里。
  孙恪对着镜子细细擦,嘴上道:“我知道啊,所以做了打扮,姑母不说,慈心宫不说,满京城的谁知道我回来了。”


第1069章 备
  长公主把孙恪带进了慈心宫。
  孙恪顾不上换身衣裳,直接入了内殿,去探望皇太后。
  皇太后正听嬷嬷们说是,听见通传,只知安阳来了,便抬眼看去。
  却不想,安阳身后还跟着一人。
  那人恰恰被长公主挡住了,看不见容貌,皇太后只瞧见来人着男装,但不是宫中内侍们的服饰,她便好奇地等着那人上前问安。
  对方从长公主身后出来,跪下身去,再开口,便是一声“皇祖母”。
  熟悉的声音让皇太后不由瞪大了双眼。
  待看清了孙恪的模样,皇太后噌的坐直了身子,板着脸道:“胡闹!你这是胡闹!”
  孙恪摸了摸鼻尖,他自然清楚,贸然回京少不得要挨皇太后的骂。
  皇太后这般疼他,骂他也全是为了他好。
  因为他回京的举动,本就是不合适的。
  对他自身,对父王,对朝廷,都不是好事。
  皇太后默许圣上南下时把永王父子带上,原本就是一种保护。
  那些道理,孙恪都明白,可他最后还是放不下皇太后和符佩清。
  挨骂也就挨骂吧。
  让皇太后出个气,他也不掉块肉少块皮的。
  “我信姑父与将士们能守住城,守到阿渊他们回来,”孙恪冲着皇太后嬉皮笑脸,“您放心,我老老实实待在慈心宫,哪儿都不去,外头没人知道我回来了。”
  皇太后把人叫到跟前,捶了两下,道:“你还想去哪儿?你敢往慈心宫外跑一步,哀家打断你的腿!”
  再是气孙恪的“不顾大局”,皇太后也清楚,他就是一片孝心。
  气是气了,心也暖了,何况,人已经回来了,不管是好是坏,眼下也不是把人往外头赶的时候。
  孙恪见过了皇太后,又去偏殿看符佩清。
  虽然从永王府搬入了皇宫,可因着圣上南下,后宫能走的都跟着走了,伺候她的还是原先那些人,所以在此处也没有不方便的地方。
  只是皇太后近来身体不好,很少召她到近前去,怕过了病气影响孕妇。
  符佩清见了孙恪,自是又惊又喜。
  知他难处,亦知他违命回来不容易,那些大道理也就都不提了,符佩清只笑着冲他道:“我挺好的,孩子也很好。”
  孙恪悬着的心全落下了。
  傍晚时,顾云锦来了慈心宫。
  军情已然十分紧急,庞登的先锋已经快入京畿地带了,后续大军也不会太迟,也许再有个三五日,京城将兵临城下。
  蒋仕煜这时候忙得分身乏术,给皇太后递消息的事儿就交代给了顾云锦。
  府里先前都商量好了,一旦战事开始,长公主与寿安就在宫里守着皇太后,照顾祐哥儿。
  顾云锦这会儿过来,也是要把儿子交给长公主。
  “知道你厉害,”皇太后握着顾云锦的手,道,“不用挂念我们娘几个,宫里吃喝不愁。”
  顾云锦弯着眼笑。
  她其实不厉害,只是大战来了,她的哥哥们在奋力往京城奔袭,她是镇北将军府的姑娘,怎么能躲起来呢。
  入夜时,随着最后一批粮草运入,京城外围十二道城门,全部关闭。
  京师要固守,粮草缺不得,海运仓、南新仓作为京畿一带朝廷最大的粮仓,先前就屯了不少,此番全被蒋仕煜调了出来。
  这是在圣上离京前就商量好的,一番讨价还价。
  用蒋仕煜的话说,除却圣上南下带走的那部分,余下的不搬入京城,等着庞登的人马来嚼用吗?
  庞登吃了不算,回头再放一把火烧了,岂不是怄死人了。
  圣上想到乔靖在蜀地跌的那大跟斗,这才点头应了。
  程言之亲自往两仓调运押送,随着这最后一批回到了京城。
  他从马上下来,进顺天府寻蒋仕煜。
  顺天府已经被蒋仕煜调用了,绍方德负责城内百姓民生,蒋仕煜管守备防卫。
  同样,为了方便办事,三公也不去文英殿了,调了六部衙门的大院子,各道上的官员进进出出的。
  各处城门上,守将兵士们皆排布完整,程言之复命后,又领命,往城门去。
  绍方德的头发在短短几日里白了不少,他也没有空闲到哪里去。
  京郊百姓,有一些随着南下了,但更多的是没有条件走的,他们携家带口的涌入了京城。
  庞登的骑兵到了,这些京郊村子难逃铁骑,不说烧杀,今天来拿个粮、明天来抢个鸡鸭,就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
  与其在村子里惶惶,不如入京,好歹有城墙挡着。
  衙门总不能让这些人去睡大街。
  亏得八月还不冷,这要是大冬天的,更是要命了。
  城隍庙、关帝庙,但凡能塞人的地方都安排上了,又搭了不少棚子,暂且将就。
  可绍方德清楚,城里秩序没有乱套时,这样的准备还行得通,若真乱了,那些因户主南下而空出来的屋子、搬不走的物什,就都是他们的目标。
  而一旦这口子开了,遭殃的就不仅仅是空屋子了,留在京城的百姓都会面临偷盗抢之风。
  为了避免那状况,一个是守军务必给力,一个是衙役、小吏们不能有半点放松。
  京城之内,此时还算是有条不紊。
  京城之外,随着西凉军入境,一片狼藉。
  有人传,那西凉马一路来,沿途踏平了上百个村子;也有人说,西凉兵为了补充粮食,把村民的储粮都给抢走了,谁家不给,直接砍死;还有人讲,庞登是个狠人,因为一镇子里的官兵给京城传军报,他把那镇子全烧啦!
  各个传得有鼻子有眼,吓得京畿百姓无法安眠。
  哪怕不在西凉军东进路线上的城镇,皆是一片惶恐,比知道圣上南下了还要害怕。
  一如蒋慕渊先前设想的那样,本就绷到了极致、一旦有风吹草动随时都会断裂的弓弦终是断了。
  京畿以及周边地方,在不到一旬的时间里,有人揭竿,有人上山,昨儿还是农户,今日就成了绿林。
  当地官府想管、想剿,但眼下哪有兵力顾得了这些。
  一时间,庞登还没有打着京城,京畿的一些村子倒是受了山贼攻击,到处一传开,这罪全被大伙儿盖到了西凉军的脑袋上。
  西凉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第1070章 逃
  消息四处传开,使得本就不安稳的人心,越发惶惶。
  南下的百姓队伍,原就是人员复杂。
  官宦家眷大体跟上了圣上仪仗的前行速度,已经离开了京畿地界。
  也有一些身体弱的病倒了,家里不得不放慢脚步,留了人手伺候,而官员不能耽搁,只能一面牵挂一面随行。
  比这些官家人更后头的,是一些富商家庭的马车。
  他们紧赶慢赶的,想要离前头的队伍更近些,又对官员敬畏,不敢冲撞他们的女眷。
  这些总还是马儿开道,再往后,牛车、板车,甚至是背着包袱全靠两只脚走路的,都有很多。
  圣上是南下行宫,而对这些百姓而言,这是避战祸、是逃难。
  起初还算有劲儿,一天天过去,衣食住行都跟不上,病倒的受伤的,不知多少。
  与此同时,杨家的马车正从后头往前头赶。
  杨家虽家道中落、又分了家,名声差了,但好歹家业没有败透吗,家里不缺的马车。
  可他们先前犹豫太久了,杨昔豫兄弟和他们的父亲为了走还是不走,从听到风声开始商议,一直到圣上都出京了还没有决断,最后才发现,分出去的几房早就跑得没影了,这才下定了决心,要走!
  只是,错过了第一波。
  家里有马车,不过他们家里人都在京城生活,车厢里精细舒坦,却不适合行远途。
  京城外,哪怕是官道,也无法与京城的大街相比,颠上几日,三个书生,眼冒金星,就别提女人孩子了。
  而马也不是能行远路的马,没走多远就直喘气。
  偏偏他们启程太晚,都不够工夫去京城的马行再挑两匹好马。
  当然,真去挑了也白挑,流到马市里的马都是次一等的,矮子里头能拔出来的高个,也早叫其他家拿着银子早早买走了,哪里轮得到他们这样慢吞吞的。
  最要命的是,带出来的田契、地契只能看不能吃,银票倒是不少,可这个当口上,哪家钱庄能兑得出大量的银钱?即便有,沉甸甸的,人搬不动、马也拉不动。
  杨昔诚一直安抚焦躁的杨父,说等离了京畿,南下到大城之中,慢慢兑,再重新买马车马匹,路上吃饭花销总是够了的。
  杨父却急得稳不住,没日没夜的抱怨、唠叨,在他看来,大伙儿都逃难呢,京里买不到好的了,沿途大城之中,还会有好货留给他们吗?
  便是原本有,那些大城里的百姓,和走在他们前面的队伍,就能把好车好马都包圆了。
  车颠、马又不够精神,杨父看什么都不顺眼,骂骂咧咧的,使得一家人都很沉闷。
  官道叫行得慢的百姓堵了大半,马车很不好走。
  车把式不敢赶快,怕撞了人,又一会儿行、一会儿停的,气得杨父从马车里探出头来,对着他骂:“会不会驾车了?”
  杨父训了车把式,再看了两眼路边赶路的百姓,面色越发难看。
  大部分都是穷苦人,衣服能打上补丁的就已经算很整齐了。
  “说起来都是京郊人士……”杨父坐回来,啐了一口,“我们还是要赶快些,外头不都说,那庞登已经入了京畿,底下人烧杀掳掠,好几个镇子、村子都遭了秧。”
  杨昔诚忙道:“您别听那些传言,哪里都是西凉军干的,都是山贼……”
  “你知道个什么东西!”杨父堵了回去,“山贼?京城边上哪里来的山贼?
  你老子我以前在外头游历了这么多年,都没有遇上过山贼匪寇!
  说直白些,还不是现在战事给闹的,一个两个的,村里日子过不下去了就只能当山贼抢吃的喝的。
  你且等着看,过些时日只怕还要更乱!
  就我们车外面这些人,眼下还往南边奔,真到了要饿死的时候……
  一个比一个彪!
  我们这样有马车的官家,一群人围上来,把你抢光了都没处说理去!
  你也是读过书的,怎么就不明白呢!书里难道没有写过,以前天灾人祸时易子而食的故事?
  你儿子白白嫩嫩的,你不小心些,等着他被抓去吃了吧!”
  不得不说,杨父低沉归低沉,前头那段话还是有些道理的,可最后这一句,在此时此刻听来,委实叫人糟心。
  杨昔诚苦着脸看杨父,得亏他妻子杨钟氏与儿子都不在这辆马车上,否则还不得给杨父给吓死。
  杨父哼了声:“我们要赶紧走,追上圣上的马车,那都是御林军、中军都督府,没有山贼敢打主意。”
  这一点上,父子三人倒是统一了意见。
  圣上的仪驾,他们不能接近,但只要赶上了那些官员女眷的马车,就安全多了。
  万一有山贼不要命了冲出来,前头的官员还能不管他们这些车马不成?
  想法是对的,但毕竟落后了一程,想往前赶也是有心无力。
  又行了一日,消息传来,说是庞登的大军已经围住京城了。
  城墙高大,自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攻克的,西凉军一面围城,一面攻击四方镇子村落,眼下京郊已然是火光冲天了。
  这讯息是真是假,大伙儿都不知道,但足够让人害怕和慌乱。
  杨父更加不愿意耽搁了,恨不能十二个时辰都赶路,可车把式能挺得住,马儿却不听话,不得已,夜里只能停下来歇息。
  为了安全,他们选择了和很多百姓一块,壮胆之余,亦有浓浓防备。
  杨昔豫守后半夜,可他太困了,坐在车前迷迷糊糊睡过去,直到后头传来尖叫声、哭喊声才惊醒过来。
  人群在大叫,喊着“西凉军来了”、“西凉军来了”。
  火光到底还是冲起来了,空气里有鸣谢的血腥味道。
  杨昔豫吓得连杨昔诚探头问他话都没有回过神来,不住哆嗦。
  杨昔诚亦是害怕,坚持着把弟弟拽上了马车,顾不上吓得屁滚尿流的车把式,自己扯了缰绳。
  为了安全,宿夜时,杨钟氏带着孩子,和画梅一道,都和爷三个挤在一辆车上,倒是方便了他们逃难,余下的车都不要了,什么也没有人要紧。
  只是,四周都太乱了,马车根本突不出去。
  马儿受惊,把车厢颠得左右前后上下乱晃,杨父甚至差点摔下车去。
  混乱中也不知道是谁,砍断了缰绳,马儿撞飞了人蹬着蹄子去了,留下车内的人,无法前行。


第1071章 难
  杨家的马车不适合远行,却不失气派。
  毕竟是十几年前还风光过的官宦世家,京中行走的马车,总要体面些。
  可这个时候,一辆失了马匹的体面马车,在一众穷苦老百姓之中,鹤立鸡群。
  目标太大了,谁不知道车里有“贵人”,这“贵人”还有钱?
  杨父觉得出京时他们钱带的少了,但在逃难的百姓看来,那是再富有不过了。
  身后是血气冲天的厮杀声,身边却是不管不顾的抢夺。
  反正逃不掉了,反正要死在西凉军的马蹄底下,那就临死也拖下几个垫背的,尤其是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富人,死了拉倒!
  有第一个,便会有第二个。
  马车要不得了,杨父从车上跳下来,驱赶着围过来的人,想招呼儿子孙子,却已经被人挤到了一边,自顾不暇。
  他的衣料在拉扯中裂开,狼狈不堪。
  更倒霉的是,马车在一片乱糟糟中,瘫了。
  杨昔豫哪里见过这等场面,当年被全东街的看客围着大笑癞蛤蟆娶亲已经是他人生耻辱的顶峰了,眼下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