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她仍有些迟疑:“她真有那么聪明?别跟大房的云昌似的,考个秀才考个十几年不中,那老娘这笔买卖可就亏大了。”
  杜辰生摇摇头:“绝对不会。她的资质,比云诚还要好。而且这次咱们必不会再让她拜什么名师,让别人压着不许早早参加童生试。最多念上三四年书,就叫她下场去试试。估摸着最多五年,就能中个秀才回来。”
  想起三儿子云诚当年中秀才的风光,以及所带来的好处,牛氏终于点了点头:“行,我听你的。”
  杜锦宁回到自己房里,看着手中的那本《孝经》,她冷笑了一声,将书一抛,扔到了床上。
  杜辰生这只老狐狸,真不愧是杜云诚的老爹,这头脑还挺好使的,今天不光跟她演了一场戏,而且还进行洗脑工程,想直接往她脑子里灌输愚孝的思想,一开始就拿《孝经》来教她,还专门选了那两篇文章来叫她背诵讲解。她要真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杜锦宁,杜辰生这深沉的心机没准就能把她算计了,日积月累之下,被他洗脑成功。
  可惜,杜辰生运气不好,遇上了她。


第39章 搜银子
  想起杜辰生说要送她去念书的话,她眼里精光一闪,检查了一下门窗,确定都关好了,便钻到床底下,把文房四宝和稿子拿了出来,继续写她的话本,直到听见陈氏和姐姐们的声音,这才停了笔。
  陈氏她们背了许多木板回来。
  本来山上的木头砍下来后,还需晾干一段时间方可锯刨成板子,但陈氏时常去帮人扛木头,人家知道她的情况,便直接用干木板换了她的木头,而且还帮她把榫卯弄好,她回到家里直接敲打几下拼好就成。
  而姚氏那边,早已得了婆婆的吩咐,叫她晚上连小三房几人的饭一起做,她就满肚子疑问了,可问婆婆,婆婆根本不理她,只叫她照做就是,还吩咐她以后对小三房好一些,弄得姚氏一头雾水,同时心里直犯嘀咕,觉得家里的风向是不是变了。
  这回看到陈氏背了这么多木板回来,她忍不住就在院里高声挑唆起来:“哟,弟妹这是去哪儿发了财,买了这许多木板回来?莫不是上山捡了银子了?”
  果不其然,一听到“发财”、“银子”这些词,牛氏就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向陈氏几人背着的木板。
  姚氏看看婆婆,再看看小三房的人,目光闪烁,等着看牛氏的态度。
  “二伯母,你才发财呢。我昨儿个还看着你藏了一块银子在墙缝里。”杜方苓应声道。
  她最恨姚氏。虽说杜辰生和牛氏不待见她们,但如果没有姚氏挑唆,他们对小三房的人最多是视而不见。就是因着姚氏不断的挑三窝四,才让她们经常被打骂责罚。要说杜辰生和牛氏因着儿子的死迁怒而对小三房不满,而姚氏的做法就纯粹是天生恶毒,见不得人好了。
  至于姚氏有没有银子被藏在墙缝里,那就不是她能管得着的了。如果牛氏找不到,那也只能说明姚氏把银子转移了,可不是她瞎说。
  “你瞎说什么?谁藏了银子在墙缝里了?”姚氏听得这话,暴跳如雷,但心里却直发虚。
  她还真藏了银子在墙洞里。
  可这事,三丫头是怎么知道的?
  牛氏的目光果然转向了姚氏。
  小三房平素吃的油盐、甚至身上穿的衣服鞋袜,原先钉补破牛棚所用的木板,她知道都是三儿媳妇去给人背木头换来的。只要三儿媳妇不藏一文钱私房钱,这些她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且由得她们去。
  如果她不允许小三房人弄这些,这些东西就得朝她要。毕竟家里的田地都是小三房母女几人在耕种,米粮却全都收归家里,陈氏等人没油盐吃、没衣服穿,理当是家里出。况且没油盐吃,身上就没力气干活。这一进一出,孰轻孰重,她这么精明个老太太,小算盘一拔,自然算得清楚。
  可二儿媳妇私藏银子的事,可就严重了,这绝对是挑战她这个当家老太太的权威。作为当家人,又是个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的老太太,她是素来不允许儿媳妇手里藏私房钱的。
  “你是主动拿出来还是我亲自去搜?”她问姚氏。
  “娘,我真没有私藏银子,你别听三丫头瞎说。她就是看不得咱们好,想挑唆离间咱们婆媳的关系。”姚氏见牛氏竟然信以为真,心里顿时慌了,连忙指天咒地地发起誓来。
  牛氏却不理会她,直接进了姚氏跟杜云年的屋子。
  要是平时,她可能也就放过姚氏了。大儿媳妇是城里人,整年都不回老宅几次,靠她不住;小三房人被苛待这么些年,三儿媳妇不恨她们二老就算好的了,往后有个病痛想靠着她,也是枉想。只有二儿媳妇,虽说人懒了些,嘴馋了些,又是个爱惹事生非的性子,但好歹这些年对她和老头儿还算尊敬。现在对她好些,往后老了,有个病痛,她也能伺候伺候他们二老。
  可她刚刚得知杜辰生要送杜锦宁去上学,虽说可能不要束脩,但买书、平时里所用的文房四宝……这些都得花钱不是?钱从哪来?此时不从二儿媳妇手里弄点出来,她这心肝儿都要疼死了。
  为了抚慰自己受伤的心,二儿媳妇是死是活她也就顾不了了。
  进了屋子,她铜铃般的眼睛往屋里一扫,直接就在墙上敲敲打打起来,不一会儿,就从墙上抽出一块砖来,然后手往里一伸,一块大概一钱重的碎银子就出现在了她的手里。
  牛氏还不罢休,继续在墙上敲了起来。
  姚氏一看,差点晕了过去,一来心疼自己的银子,二来惧怕婆婆的责罚。
  听到动静跟过来瞧热闹的杜锦宁看到这情形,顿时吓了一跳。她把银子藏在墙洞里,还以为保险,却没想到这墙洞竟然是大家都有志一同的藏匿银子的地点。
  她担心牛氏敲完二房的墙,还去敲她们的房间,看看姚氏和陈氏几人都在围观牛氏找银子,赶紧装作对围观不感兴趣的样子,回了自己屋里。
  为了不引起牛氏和对面杜辰生的疑心,她也没敢关门。好在她放银子的墙砖是在里面角落的死角,不进屋子只在外面是看不见的。她飞快地将砖头抽出来,把银子和剩下的铜钱全都拿了出来,塞好砖头,然后从窗子翻了出去,将银子和铜钱全都藏在了后面巷道的草丛里面。
  翻回了屋里,她这才将那本《孝经》抓在手里,又出去看热闹了。
  此时隔壁的牛氏在姚氏一路的哀嚎中,已成功地抽取了四块砖,收获了二钱银子、一百二十五文铜钱。
  姚氏失了钱财,还要面对责罚,简直恨透了杜方苓。
  她报复的方法也简单粗暴:“娘,娘,三房也有,三房也有,我看见三弟妹也藏了钱。就不知在她身上,还是藏在了她们房里。”
  听得这话,杜方菲和杜方蕙还好,陈氏和杜方苓却吓了一跳。
  她们可知道杜锦宁身上还有六十文钱的。要是被牛氏搜出来,等待她们的就会是一天的罚跪、两天的饥饿。


第40章 惊诧莫名
  杜锦宁担心她们漏馅,赶紧在姚氏话声刚落时就叫道:“二伯母,衙门里还有个诬陷罪。要是我们那边搜不出钱,你是不是要领双倍的责罚?”
  陈氏和杜方苓一听,提起的心就放了下来。
  杜锦宁这段时间做的桩桩件件的事,都十分妥帖,从未出错,即便一向不大看得惯她的杜方苓,对她都是信服的,更不用说陈氏了。
  看来那几十文钱,被杜锦宁藏在了十分隐蔽的地方,至少不在墙洞里,不会被牛氏一搜就搜出来。
  姚氏对于三房有没有钱自然是不清楚的,她只是以己度人,觉得自家不愁吃不愁穿,都仍会藏些私房钱,像三房这样缺盐少油的,在帮人扛木头的时候岂会把不多出来的那几文钱给藏起来?尤其是在发生了杜锦宁因为没钱吃药而差点病死的事后。
  陈秀丽那个女人可不是那样老实听话的。
  想到这里,她挭着脖子道:“你又不是县太爷,还诬陷罪呢。搜不出钱,也是你们太狡猾,把钱藏得太好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牛氏手里拽着从小二房屋里搜出来的银子和铜钱,心里正纠结要不要去三房搜一搜呢。老头子刚刚才给那小兔崽子示好,她转过身就得罪小三房的人,怕不得老头子要拿大棒子敲她。
  可不搜嘛,她又舍不得那些银钱。要是小三房也藏了这么些钱,她不搜出来,可不亏大了?
  她正天人作战呢,就听身后一声轻咳,却是杜辰生从屋子里出来了。
  “搜什么搜?老二家的你自己藏银子,就说别人也藏了,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杜辰生冷冷地看着姚氏,“今晚和明早你就别吃饭了,一会儿做好饭就到院子里跪一个时辰吧。”
  “爹……”姚氏委曲地叫了一声,却是不敢再多说。这个家里她最怕的就是杜辰生,平日里不声不响的,处罚起人来比谁都狠。
  不过想一想她心里还是暗喜的。
  说是饿两顿,但饿谁也饿不着在厨房里做饭的人。她一会儿做饭的时候偷吃几口,也就有了。只要公公还叫她做饭,她就饿不着。
  可杜辰生走了几步,大概想起了这一茬,停住脚步道:“算了,既然往后就一起吃饭了,今晚的饭就老三媳妇和菲姐儿几个一起做吧。老二媳妇你现在就可以去跪着了。”
  “爹……”姚氏这一声叫得要多幽怨就有多幽怨。
  牛氏可看不惯她这向自己丈夫撒娇的样子,两眼一瞪道:“叫什么叫?还不赶紧去跪?依我看,一个时辰太短了,再加半个时辰好了。”
  杜辰生自然不会在这种小事上跟老妻别矛头,一摆手:“那就一个半时辰。”说着,背着手慢慢踱回了屋里。
  姚氏半瘫坐到地上,看向陈氏的目光既惊且怒,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她算是看明白了,杜辰生和牛氏对小三房的态度都变了。以前不管小三房做什么,那都是错的,都会迎来杜辰生和牛氏的责罚。
  可现在,小三房的人连责骂一声都没有,倒是她,被她连连责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不光是姚氏,便是陈氏母女几人也惊诧莫名,你看我我看你的对视一眼,最后有志一同地看向杜锦宁。
  杜锦宁却道:“娘,您跟大姐去做饭吧,我和三姐、四姐试试看能不能把这些木板拼起来。”
  陈氏也知道这不是说话的地方,道:“你们哪里有力气?等我们做好饭再弄那个。”说着转过身,看向牛氏,神色小心地问道,“娘,去哪里做饭?”她仍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生怕听错了。
  牛氏指了指杜家那个青砖砌就的厨房,没有说话。
  婆媳俩这么些年都没好好相处,这乍一不打骂了,牛氏都觉得别扭。
  陈氏拉了杜方菲一把,两人一起进了那个厨房。
  牛氏不放心,也跟了进去。虽说陈氏以前的厨艺是三个妯娌里最好的,但这么些年只煮玉米糊糊,她生怕陈氏忘了怎么做饭,把好好的粮食给糟蹋了。
  姚氏见状,牙齿咬着下唇,眼里快要淬出毒来。
  不过她知道杜辰生虽回了屋里,但院里的一切都能透过窗户看在眼里,不敢阳奉阴为,左瞅右看,寻了个避风的墙角边,挪过去老老实实跪在了那里。
  “娘子,这是怎么回事?”杜云年在路上遇见放学后出去玩耍的儿子,父子俩一块儿回来,就看到姚氏凄凄惨惨的模样。
  “娘,你干嘛跪在这里?”杜锦寿飞快地跑过去,抹了一把鼻涕,好奇地看着母亲。
  他有时候调皮捣蛋,也会被祖父和祖母揪着跪在这里。不过除他之外,就是小三房的人了。他父母从未跪过,所以特别好奇。
  “你给我的钱被娘发现了。”姚氏可怜巴巴地望着杜云年,又用眼神示意上房,压低声音道,“赶紧去帮我求求情。”
  杜云年不光懒,还是一个没担当的怂货,否则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弟妹一家整日在田里辛苦劳作,他却游手好闲。
  他看了上房一眼,缩了一下脑袋,道了声:“我可不敢。”拉着儿子就回房了。
  姚氏气得要死,却又不敢声张。在这个家里,她也就只敢对小三房的人发横,面对着敢打老婆的杜云年,却是屁都不敢放一个。
  杜锦寿掂记着晚饭,被他爹拉着一摇三晃地往屋里走,一面还回头问他娘:“娘,你在这儿跪着,谁去做饭?”
  “你三婶。”姚氏没好气道。
  杜锦寿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倒是杜云年的脚步顿住了。他转过身来,朝厨房看去,果然看到杜方菲从里面出来,手里拿着一盆要洗的青菜,他眉毛一挑,正要向姚氏问话,就见牛氏也跟着从厨房里走出来了。
  “娘,您这是……”他指了指杜方菲,转而问牛氏道。
  看到这个整日不着家的儿子,牛氏也没好声气,问他道:“你媳妇手中的银钱,是你给她的?”


第41章 改变(一)
  “哦,对。”杜云年大大咧咧地承认。
  “你给她多少银钱?”牛氏盯着问道。
  杜云年摸了摸脑袋,“也不多吧,有时候给上几个铜板,有时候给个一钱两钱银子。”
  见儿子这糊涂模样,牛氏终于忍不住了,拿起角落里的扫帚就朝杜云年挥了过去:“你这没成算的糊涂蛋,给了多少钱你都不知道呐?你有多少银钱给她花?给多少都是无底洞,有座金山银山她都能搬回娘家去。我打死你这个败家子。”
  “娘,哎哟娘,您别打呀,说了没多少钱,真没多少,拢共也就一两钱银子。她说要买衣服水粉,不给她就闹,我也是没法子……”杜云年老大一个人了,被牛氏在院子里追着打,嘴里哇哇乱叫。
  姚氏听得杜云年把罪过全都推到她身上,气得脸都白了,可又不敢把杜云年的老底给抖漏出来,只得道:“他给我的银子,我一个子儿都没花,全在墙缝里了。我之所以要钱,也是寿哥儿嘴馋,跟他爹去赶集的时候想买东西吃,他爹不给买,就来跟我闹,我才备着些,真没拿钱回娘家。”
  “我呸,就你那样儿,有钱有好东西不拿回娘家才怪呢。”
  牛氏却是不信这话。姚氏的娘家就在村里,一家子都是懒汉,就指着嫁出去的女儿接济。要不是杜云年也是个懒的,又贪恋姚氏年轻时有几分姿色,她才不会把这么个东西娶回来。
  想到这里,她方向一转,扫帚直接就落到了姚氏身上。
  姚氏可不敢像杜云年那般四处逃窜,只能老老实实跪在那里抱着头挨打,不过嘴里叫唤得比杀猪还要大声,引得过路的村里人又都围过来看热闹。
  杜云年和杜锦寿看着姚氏被打,也不理会,直接逃回屋里去了。
  杜寅生听得这边闹将得厉害,担心杜锦宁受罪,赶紧过来瞧了一眼,见是姚氏被打,也懒得理会,转身回家去了。
  “好了,整日闹个没完,你们烦不烦?老婆子,去厨房看看饭做好了没有。”杜辰生这段时间受够了村里人的议论,见又招来了一群看热闹的,心里气牛氏这老婆子多事,更气姚氏那个惹祸精,恼怒地喝止了牛氏,对姚氏斥道,“多跪半个时辰。”
  见姚氏老老实实跪着,跟个鹌鹑似的不敢再发出声音,杜辰生这才转脸对门口的王婆子等人道:“儿媳妇太懒,老婆子就管教了她一下,没事了,大家回去吃晚饭吧。”
  “你这二儿媳妇,是该好好管教管教了,又懒又馋,还挑三窝四,是个惹祸精。”王婆子曾跟姚氏吵过架,一向看她不顺眼的,这会子便借机上了一回眼药,这才跟着看热闹的一众人散了出去。
  姚氏又被气得半死。
  小三房的人被责骂惯了,在这个家里恨不得当个隐形人,以免让这些人看见又惹来打骂,所以院子里闹得再厉害,陈氏和杜方菲在厨房,杜锦宁跟着杜方苓、杜方蕙在屋里,都各自忙着自己的活儿,不敢出去看热闹。
  杜方苓和杜方蕙别看年纪不大,却很能干,只这一会儿的功夫,就把木板一一排好,再叮叮当当地敲打几下,就敲成了几面木墙,只等着陈氏和杜方菲有空过来,把几根桩子打到地下去,再将它们竖起来了。到时候再将两扇门按好,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
  “吃饭了。”杜方菲从外面进来,唤她们道。
  “姐,咱们今晚到哪里吃饭?”刚才外面闹得那样厉害,杜方苓怕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根本不敢追着杜锦宁询问。这会子见大姐进来,这才悄悄问道。
  “在上房吃。”杜方菲也十分疑惑,说完将视线投向杜锦宁。
  “下午祖父把我找去了,说要送我念书。”
  三姐妹都吃了一惊:“真的?”旋即便是喜悦。
  祖父既然都愿意送杜锦宁上学了,这说明他已接受她了。只要接受了杜锦宁,那她们小三房的日子就好过了。
  难怪她们背木板回来,牛氏没说什么,反而骂了姚氏一顿;更难怪叫她们去大厨房里做饭,还让她们一起到上房吃饭。
  “这下好了,咱们终于不用过这种日子了。”杜方苓说着,转过身搂着杜方菲的腰,眼泪就掉了下来。
  她比杜锦宁大三岁多,又早慧,杜锦宁出生时她已记事了。
  她清楚的记得以前过的什么日子。爹爹杜云诚是杜家最有出息的人,又是个疼爱妻女的,那时候她们吃得好住得好,祖父祖母对她们也很疼爱。她记得小时候还有过一条绸缎的裙子,石榴红的,穿出去羡煞了村里人,个个都夸她聪明漂亮;除此之外,她还时常有爹爹从城里带回来的糕点吃。母亲作为秀才夫人,不用下地干活,穿着漂亮的衣裙,只在家里做些绣活,照顾儿女,是村里人人艳羡的有福气的女人。
  可这一切,在弟弟出生、父亲离世时全变了。
  现在,她们终于苦尽甘来,可以过回以前的日子了。
  杜方苓的心理,杜锦宁想都能猜想得到。
  可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到头来她更要怨恨自己这个“弟弟”了。
  她忍不住给杜方苓泼上一瓢冷水:“别高兴太早,大伯和二伯是不会同意的。”
  杜方苓身子一僵,笑容也凝固在了脸上。
  是啊,念书花费那么大,大伯怎么会愿意送侄儿去念书?而如果她们不干活,田里的活儿就得二伯去做。像二伯那样游手好闲的懒汉,怎么可能去做农活呢?
  所以,她们以前过的什么日子,往后也会过同样的日子?至多不过是不挨打骂了。跟着上房一起吃饭?没了爹爹护着,有好吃的好喝的,到得了她们嘴里么?想过回以前的日子,那简直是做梦!
  见杜方苓清醒了,杜锦宁便道:“走吧,去吃饭,别让祖父、祖母等着了,不然又要挨骂。”
  几人也不敢耽搁,紧跟着杜锦宁出了门。


第42章 改变(二)
  杜方菲见妹妹蔫头蔫脑的,不由轻声安慰了她一句:“总会好起来的。至少现在有了改变,不用住牛棚,也能到上房吃饭了,不是么?”
  杜方苓点了点头,脑子也转了过来。
  是啊,如果弟弟再能考上秀才,那她们的日子就更好了。
  这么一想,她又精神抖擞起来。
  很多年了,几姐妹没进过上房,尤其是年纪小的杜方蕙,因为父亲去世时还没记事,对于上房是什么样子,根本没有印象。不过她胆小,进去之后一直低着头,根本不敢抬起头看。倒是杜方苓,知道祖父、祖母既已改变了态度,根本不会在这种小事上计较,倒是一进去就将屋子的桌案花瓶等摆设好好打量了个遍。
  “坐吧,都坐吧。”杜辰生坐在上首一桌前,见小三房的人都拘束地站着,便朝杜锦宁招了招手,“宁哥儿,你是男的,跟祖父一桌。”
  听到祖父这话,杜方苓的目光才从那些摆设上收了回来,投了向桌上的菜肴。
  一直以来,她都期望着能像小二房的人一样,吃白米饭,还能吃上肉。可眼前这桌上摆的食物,却叫她诧异地瞪大了眼睛。
  屋里摆了两个桌子。下首离她们最近的一桌只有两个菜,水煮白菜、炖萝卜,白白的似乎没油没盐,而放在桌边的饭碗里装着的不是大米饭,而是玉米糊糊。
  这跟她们平时在牛棚里吃的东西有什么区别?白菜和萝卜是她们自己种的,不值钱,见天儿地吃,可眼前这两盘菜,似乎也没多放两滴油。
  杜方苓的目光往上移,落到了上首那桌上面。
  那上面也有水煮白菜和炖萝卜,但跟下首桌上的做法明显不一样——水煮白菜上漂着肉沫,萝卜是跟骨头炖在一起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碟子豌豆炒腊肉。而桌旁放着的饭碗里,盛的是白花花的大米饭。
  杜锦宁可不像杜方苓,眼睛只盯着摆设,这两桌上区分明显的食物,她早就看见了,不作并没有出声。只是到了此时,杜辰生招呼她坐上首那桌时,她笑了笑:“不了,祖父,我跟我娘、我姐姐她们一桌吧。”
  说着,朝陈氏示意了一下,扶着她坐下,自己也在她身边坐了下来。
  杜辰生脸色微微一沉,觉得杜锦宁不识好歹,自己抬举她她还推三阻四。可等看到杜锦宁端起的食物时,他骤然变色,转头看向牛氏。
  牛氏正伸手准备端碗呢,看到老头子怒视着她,她还莫名其妙:“怎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