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家有女-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欢开这种玩笑。
偌大的宫城里,唯一没有变化的,大约就是长安殿了吧。张太后愈加喜静,能免去的日常请安,都免了,长安殿的生活,平静得似一湖秋水,波澜不惊。岁月像是突然静止了一般,慢得清婉都要怀疑,那墙外头的世界,是否已千年。
三年里,李瑾没有回来过一次,只半年一封的问安书信,寄到长安殿来。每一次,张太后都说自己眼花,看不清字了,指名要清婉来给她读信——她是这宫里为数不多识字的宫女,倒也没人说什么。就算有人心里嘀咕,又有谁敢去辩驳太后娘娘呢。
就像年初时候,张太后去永安寺上香,听方丈住持慧一大师说禅,回宫后,便召了皇帝来,说是她得了佛祖授意,在永安寺点了一盏大海灯,还要每月往永安寺去诵经祈福,虔诚供奉,如此可保大梁江山千秋万代。皇帝不信神佛,可他也不敢违逆他生身母亲的意思,只能应允。只是太后每月出宫礼佛,自然是不可能行的,她的身子也不允许她这样折腾了,所以她便亲自指了清婉,要她代自己前去,每月初一焚香沐浴,在佛前跪经一日。也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毕竟,这也算是个苦差事了。
苦差事吗?清婉跪在那尊佛祖金身像前,听着师傅讲经,心想,可能真是个苦差事吧,她试图挪挪已经麻了半天的小腿,这样的苦差事,有哪个金枝玉叶,肯屈尊前来呢。
讲经结束,照例有小沙弥来请她往一处禅房里去歇息,并用斋菜。这才堪堪过了一上午,还有一下午的经要跪呢。
在小沙弥退下之后,不多时,就有人又敲了敲本就虚掩着的房门。待得到她的应允之后,便有两人推门进来。
“魏王殿下。”她盈盈下拜。
“都说过多少回了,这里没旁人,你不用如此多礼。”李珺笑道,又拍了拍身下人的肩,道,“聂衡,放我下来吧。”
清婉看着李珺被聂衡小心翼翼地从背上放了下来,她上去搭了把手,搀扶着李珺在榻上坐下,然后对上聂衡的视线,她微微一笑,道:“这一月,又辛苦你了。”
“不敢。”聂衡低下了头,道,“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
清婉只点了点头,在另一侧坐下。聂衡自然而然的,就站到了她的身后。对此,李珺也没有说什么。
“如今天气眼看着越来越热了,殿下的身子……”她这样说道,努力让自己不去看他的两条腿。
“不妨事。”李珺笑道,“你不用担心我,倒是你在宫里,可要比我在这外头,还要难上几分。”
这回轮到清婉笑了:“殿下也不用担心我。”
这下他二人都笑了。笑过之后,李珺便问道:“如今宫中形势如何?”
清婉替他倒着一杯茶,垂着眼,看着那茶水自壶口倾泻而下,道:“前不久罗家送进宫的那个姑娘,倒是很讨圣上欢心,颇有我四妹妹当年的势头。”她说着笑了下,搁下了茶壶,道,“想当年清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地废了那位罗婕妤的位份,大概是没想到,如今又来了个罗才人。哦不,现在已经是美人了。”
李珺转动着拿杯茶水,道:“小唐婕妤从罪人身份,到如今的宠冠六宫,也是不容易的。”
清婉不置可否,她并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于是问道:“殿下打算的那件事,如何了?”
李珺抬眼望向她,一笑:“只等四月初十吧。”
一盏茶过后,眼看着小沙弥又该来请她去佛堂了,李珺和聂衡便打算走了。清婉想了半天,还是赶在他们出门前,问道:“殿下,我妹妹,她可有来信?”
李珺知道,她问的是唐清婵。他示意聂衡转身,然后笑道:“你放心,她在越州照顾你母亲,很好,不用担心。”
他是这样说的。可清婉敏锐地看见,聂衡的脸上,闪过一瞬间的犹疑。她知道肯定哪里出了什么问题,可既然魏王都这么说了,她也不能再去质问,只能一笑,道:“那就好。”
再次回去佛堂,耳边是清婉熟悉的讲经师傅的声音,她看似很认真地在听着,然而她的思绪,却不知早飞去哪里了。当年在西席先生那里练就来的一心两用的本事,没想到如今还会再次被派上用场了。
她第一次在永安寺见到魏王李珺的时候,说她不震惊,那是假的。震惊之后,她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安,而是:我哥哥是不是也还活着?然而李珺的回答,让心里才升起了一点希望火种的她,瞬间就熄灭了。
我不知道。他是这样回答自己的。再度绝望之后,她试图给自己一点安慰,他说不知道,那么,会不会有可能,她哥哥还活着,只是众人都不晓得而已。就像在这之前,也没人会料到,原本已经该埋骨悬崖下的魏王李珺,此刻却活生生的,站在了她的面前。不,不是站,他是坐着的。
李珺轻描淡写地说出了他双腿残疾的事情。清婉不能够想象,他是怀着怎样的毅力,从陈国,冒着会被再次抓住的风险,回来大梁都城的。不过在看见聂衡的时候,那个她父亲的近身亲信侍卫之一的聂衡,看见他交给自己的那枚唐家军令牌时,她心里就已经清楚了,总还是有人逃出来了,这很好,很好。
也就是那一天,她不仅见到了这些世人眼中早已消亡的人,还得到了长久以来没有了消息的母亲和清婵,知道她们都回去了越州——自然是不可能光明正大地出现在越州城里的,她们躲进了越州城外的浮渡山里,带着她们父亲的骨灰一起。
“可是我父亲的头……”
大梁的乱臣贼子,依律都是要身首异处,头颅悬于城墙示众。就算是唐峥当时死在了陈国,陈国国君也还是让罗宵带了他的头颅回京,呈于梁帝。清婉是没见到的,她当时已经在掖庭宫做苦力活了,只是后来听说,那头颅面目全非,已经看不清楚原貌了。那一晚,她都没有闭眼,也没有流泪,早说过,她的眼泪,已经流干了。
“唐夫人和安州城的顾卿,带了唐三小姐,还有那位顾庭东公子,半路劫了罗宵,偷梁换柱。又有聂衡和邵平这两个忠心护主的人,就算当时身怀重伤,也还是从陈国乱葬岗偷运了唐卿的遗体出来,两方汇合,这才还了唐卿一个完整。”李珺当时是这样告诉她的。
她信了。
她的母亲和舅舅,还有清婵和庭东,他们这些人,完全能够做得到这些。她一时有些松了口气,原来那悬挂于城墙之上的,不是她父亲的头颅。她的父亲,那个曾经教她们拳脚功夫,然后还笑话她们女孩子家拿不动剑拉不开弓的父亲,那个会偷偷在外头街上给她们带她们母亲压根就不许她们吃的小食的父亲,原来早已完完整整的,躺在了深山里,躺在了亲人身边。这让她觉得安心。
她没有去问李珺,他们是如何回来的京城。有些事情,经历过了,就不必再提了。她也没问,他们藏在哪里,又是如何让太后信了每月来跪经祈福的事情,以及那么笃定,太后就一定会让自己来。她统统没问,她只相信自己的直觉,直觉告诉他,她面前那个从死亡的深渊里爬上这万里山河人间的人,就是能做到这些。
她只问了一句话:“殿下,你可有去看过湄汐姐姐?”
他没有说话,半晌,只吐出了两个字:“没有。”
也好,清婉想,什么都不知道,也未尝不是一种福气了。
只是他们这些人,还配说福气这回事吗?她抬头望向佛祖,佛曰普度众生,这众生里,到底有没有他们呢?她深深地伏身在地,希望是有吧。
再起身时,大殿门口一个人长身鹤立,影子被外头的光线,拉得长长。清婉微微眯起了眼,是他回来了。
第108章
他比三年前要更瘦了些; 清婉想,也更成熟了,临走前他还是个有些孩子气的人; 如今归来; 已然是个男人了。怪不得清朗曾说,军中是最磨练人的地方。
这是她今天第几次想起清朗来了。说来也奇怪; 最近她总是容易想起他,就连做梦; 都是他们兄妹几人都还在安州的时候; 在那株桃花树下; 清朗教她们姐妹练剑的场景。这让她觉得奇怪,可与此同时,她更希望能就这么沉迷于那个梦境; 不用醒来。
“怎么,三年未见,你这爱走神的老毛病,竟还没改掉?”不知什么时候; 李瑾已经走到了她的跟前来。
清婉这才回过神来,是了,这可不是该走神的时候。所以她换上了笑容; 道:“殿下。”不等她屈膝,李瑾便伸手托住了她的胳膊。
“我回来了。”他这样说道。
永安寺的梅园,与几年前并无甚差别,不同的; 是人,和人心。这时节,梅花自然是早就没了的,唯有满树葱葱郁郁,彰显着这季节的勃勃生机。清婉想起来,上一回来的时候,也是她第一次见到李瑾和王琇莹在一起,短短几年,他们这三人的际遇,真可谓是天差地别。
“笑什么呢?”李瑾禁不住问道。
清婉这才意识到,自己又在发笑了,于是稍稍敛了敛笑意,道:“没什么。”
李瑾显然是不信的,但他也没再追问,而是问道:“你不晓得我今日回京?”言外之意是,为何还会来这永安寺里。
清婉自然听得出他有些不悦了,正色道:“皇命不敢违。我如今是太后娘娘的人,自然是太后命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了。”
大概是觉得她这副一本正经的样子有点好笑,李瑾撇过了头去,然后又转过来,上下打量她一番后,点头道:“看得出太后娘娘对你很好,三年没见,这脸,倒是比先前还要圆润了些。”
这不是在变着花样说她胖了?清婉当即便白了他一眼。
看得出李瑾心情很好的样子,只是他接下来说的话,却是让清婉愣了一下,他说:“等回了宫,我就向太后娘娘请旨,让她把你赐给我。”
自尊心这东西,早还在掖庭宫当差的时候,清婉就已经丢掉了,但此时此刻,听了他的这句话,她心里还是隐隐刺了下。她垂首一笑,然后看向他,问道:“是把我赐给你做丫鬟吗?”
李瑾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他想要解释,却被清婉抢了先,她说:“圣上不会同意的。”
“我不在乎他同不同意。”他这样说道,“我只想要知道,你愿不愿意。”
清婉低下了头。她看着自己脚边的一枝梅枝,那是已经枯死了的,只要她稍稍挪脚踩上去,那梅枝就会粉身碎骨。
见她不说话,李瑾的心慢慢沉了下去。就在他以为无望的时候,清婉复又抬起了头来,她笑道:“这几日不行,圣上为了闻人昭仪的生辰,已经忙了好几天了。还是等昭仪娘娘的生日过了,你再去同他说吧。说不定那时候圣上还在兴头上,一高兴,就允了你呢?”
她笑得眉眼弯弯,一如三年前。这让李瑾心中一动,三年的时光,似乎让她看起来更灵动了,明明宫里是那么磨人的一个地方。
“好,我答应你。”他听见自己这样应承道,然后往前走了一步,似乎是想要拥抱她,这让清婉浑身登时紧绷了起来。
“殿下?”一个声音适时地出现了,是卫长风。清婉顿时放松了下来,她不知道自己这样对不对,可是,这一刻,她是真的感谢卫长风。
“卫公子。”她行礼道。
“唐小姐。”卫长风也点头道。三年前,他也随了李瑾前往北境,如今一道归来,看得出也不同于三年前了。这世道,人人都在变。
清婉没去纠正他的称呼,她已经不在乎了,别人如何称呼自己。
“殿下,该走了,圣上还在等着呢。”卫长风道,他们是从回京的队伍里偷偷溜出来的,只为绕点路,来永安寺一趟。
“知道了。”李瑾稍稍有些不耐烦,同时,还有些懊恼。
清婉对着卫长风笑了一笑,又对李瑾道:“你们快去吧。”
“好。”对着她,李瑾的口吻倒是又温和了起来,“晚上我去给太后娘娘请安,你一定要在。”
清婉点了点头,又催促道:“去吧。”
他们这才走了。
清婉后退两步,背靠上了一株梅树。她想起了刚才李瑾那个没来得及的拥抱,那让她很在意。不是在意被拥抱,她是在想,若是当时卫长风没来,她自己该如何举动?是回应他,还是一动不动?她想不出来,也无从得知了。
李瑾他们回京后三日,陈国使团也抵达了大梁都城,他们都是来给闻人昭仪贺寿的。据说,使团由陈国太子为首,来的不仅有文臣武将,还有文人墨客,浩浩荡荡,他们三月初就出发了,可行了这差不多一个多月,才堪堪到了梁都,简直就是来大梁境内游山玩水来了。
“我跟你说啊,昨晚的宴席上,陈国的那位婀娜公主,可真是大放光彩,舞了一曲据说是早已失传了的《霓裳羽衣舞》,哎哟哟,给那些大人们惊艳的,个个都说是天女下凡,便是杨玉环在世,恐怕也不及那位婀娜公主。”杨颂学着昨天酒席上众人的口吻,一字一句地重复给清婉听。
清婉正蹲在地上,摊晒着一席金银花,听他这样说,忍不住笑道:“那你呢,你觉得那位婀娜公主如何?”
杨颂毫不犹豫道:“自然是及不上你的。”话一说出口,他自己大概也觉得有些不妥,立马又补充道,“我是说,那位婀娜公主,艳丽是艳丽,可要说到气质,还是我们大梁女子更胜一筹。”
清婉笑着,微微摇了摇头,道:“我只当你是在夸我了。”
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和杨颂成了朋友了呢?她自己也说不上来了,不过,在两人熟识之后,她却是看出来了,杨颂这个人啊,其实还是很孩子气的,当着人,尤其是他师傅,都还是恭恭敬敬,俯首帖耳的乖模样。可到了她这边,简直就是个话匣子,一旦打开了,就再难关上了。就比如此刻,他蹲在一旁,喋喋不休地问道:“你晒这些做什么,如果是要入药的话,太医院不有许多,命人去取一些来就是了。”
“我打发时间。”清婉看也不看他,只淡淡道。
“哦……”杨颂没料到她会是这样一个回答,顿时有点讪讪的,摸了摸鼻子,道,“那行。”
“倒是你,”清婉瞥了他一眼,“你今儿个不当差,好不容易你师傅放你一天假,巴巴的跑我这里来做什么?我可没有什么好东西给你。”
“瞧你说的,好像我每回来都要图你点什么似的。”杨颂如今也学会了耍嘴皮子了。见清婉白了自己一眼,他于是笑了,问道:“那我就再说一句,上回那玫瑰花茶,还有没有?”
“还说自己不图东西?”清婉将那只小簸箕往他怀里一扔,自己坐去了花阴下。
杨颂拿了那小簸箕,站在那儿笑了下,然后走了过来,在她对面坐下,像是很不经意的,说:“昨晚在宴席上,那陈国太子,言语间似乎有意想要与我们大梁再结姻亲。”
“哦,是吗?”清婉头也不抬,只顾专注着做自己手中的香包。“大梁皇室中适龄的金枝玉叶,只怕还是有不少的吧。”
杨颂摇了摇头,一想她又没看自己,于是又说道:“不是太子想要从大梁娶亲,他们是想,”他说着顿了下,“是想将那位婀娜公主嫁进大梁皇室。”这句在他心里梗了一夜的话,此刻终于说了出来。
清婉的手一顿,大梁皇室内适龄未嫁的公主郡主是还有不少,可这适龄未娶的皇子王爷,那绝对是掰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的了。那其中首当其冲的,除了秦王李瑾,还能有谁呢?
“圣上怎么说?”她问道,试图让自己的声音还是平静的。
“陈国太子只是玩笑似的一说,并未当真向圣上请旨。”杨颂看着她的手又绕起了香包。
清婉却是一笑,道:“虽是玩笑,只怕是有了意思了,不然,这种事情,如何能轻易说出口来?不过放个口风出去,好让众人跃跃欲试一番。你才不也说了吗,昨儿晚上,可是有不少人拜倒在了那位婀娜公主的石榴裙下呢。”她脸上笑意愈深,“这陈国使团可真是不简单,只一支舞,一句话,便能拨动得人心如此。”
杨颂面上一凛。
清婉笑道:“看时辰,你怕是要回去了吧。”她说着站了起来,又道,“你且等上一等。”说罢转身进屋,取了只玻璃罐子出来,那里头装的,可不就是杨颂先前说的玫瑰花茶?
“这个你拿回去喝吧。”她将罐子递给了杨颂,“老法子,就着蜂蜜。”
杨颂接了罐子,看着那满满的一大瓶,不由得笑道:“这也太多了些,我只拿一半都够喝半个月的了。”
“都拿着吧。”清婉淡淡一笑,“这一罐喝完了,还不晓得还有没有呢。”
“什么?”一瞬间,杨颂以为自己没听清。
“没什么,”清婉又是一笑,“我是说,玫瑰花期一过,可不就没了?再想要,怕是要等明年了。”
杨颂还想要再说些什么,就被清婉推着往门口走去:“快回去吧你。”她催促道。
杨颂无奈,只能先去了。
清婉回头,看着那一地的金银花,幽深馥郁的花香蔓延在整个院子里。是夏天了呢,她想。
第109章
区区数日; 闻人昭仪的生辰便到了。
这期间,清婉没怎么见到李瑾。他戍边归来,早已不同往日; 需要他的地方; 他要处理的事务,比他还是个闲散王爷的时候; 要多上了许多。尽管他也想着要抽空来长安殿,就算是打着给太后娘娘尽孝的名头; 来瞧上她几回; 也都是匆匆而来; 匆匆而去。清婉不得不感叹,果真是物是人非啊,谁能想到当年和李瑜一样; 是游手好闲的两个人,如今一个军务缠身,一个已是东宫太子,协理梁帝处理国务; 真真是士别三日,便能叫人刮目相看了。
虽然不怎么能见到李瑾,清婉却是见到了杨颂口中迷倒众人的陈国婀娜公主。闻人昭仪携了她来长安殿给张太后请安; 清婉就躲在那屏风后头,瞧了个正着。这一见,清婉也就明白了杨颂那日说的那些话,这位婀娜公主; 端的是鲜妍明媚,身段柔软堪比飞燕再世,就算是绝色如闻人昭仪,也丝毫掩盖不去她的风采。果真是个尤物了,清婉和花公公在屏风后点头。
等到了闻人昭仪生辰这一天,因想着天气热了,梁帝便将晚宴安排在了太液池旁的清凉殿内。清婉本不在长安殿侍宴宫女名单内,但一名为太后更衣的宫女临时发热了,姜嬷嬷便让她顶了上来。在长安殿这几年,姜嬷嬷对她也早已是一百个放心了,她知道这是个稳重的孩子。
宫中宴会,是千篇一律的热闹,规规矩矩,又想要出些新奇,看多了,终究还是没趣,还不如那一年在落霞村,至少,那些村人们,可都是真心实意地高兴。好在清婉只是在必要时候伺候太后娘娘更衣,并不需要时时侍奉在侧,因此她轻而易举地就溜出了清凉殿。
虽已是夜晚,清凉殿外,却是一片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不远处宽阔的湖面上,也是点点灯光,有凤箫声自湖的那一头传来,想是那些为贺昭仪娘娘生辰,特意被召进宫来的有名戏班子吧,他们在做登台前的最后准备。
“倒是比殿内的要好听些。”
就算她不回头去看,她也知道,这话是谁说的了。
“殿下。”她转过身,屈膝行礼道。
李瑾走到她跟前,同她一道,看向那粼粼的太液湖面。他才被狠灌了几杯酒,正巧瞥见她出去,便借着醒酒的由头,也跟了出来。
“你喝了不少酒。”清婉的视线从他脸上略过,有夜风吹起她的衣角,“才喝了酒,不当出来吹风的,你还是快些进去吧。”她这样说道。
李瑾的眉头轻轻皱了起来,他忍不住拉着她看向了自己,问道:“你有没有发觉,自打我回京,每次见你,还没说上几句话,你就叫我走?”他逼近了一步,清婉想要后退,可胳膊还被他紧紧拉扯着。“你告诉我,你就这么不愿意同我在一起?”
清婉很想说不是,可她说不出口,这些天来,她是在有意无意地,不靠近他,也不让他靠近。在一切都没有定论之前,她给不起任何承诺。
“我不是同你说过吗,等过了今晚,一切就好了。”她这样安慰他道,其实也算不得安慰。
可李瑾显然是误会了,他以为她是在说那天在永安寺提起过的事情,所以他的心一松,道:“你放心,过了今晚,我一定去向太后和圣上说,无论如何,也带你出宫。”
他说得这样郑重其事,误会得这样恰到好处,让清婉不由得又心添几分愧疚,不过她隐藏得很好,没让他看出分毫。
天边升起一颗礼花,在晴朗的夜空中,绽放开来。那是梁帝特意为闻人昭仪准备的。
“很美。”她说。
李瑾看着她那被灯火照亮的侧脸,应声道:“是很美。”
她知道他在看自己,可她始终没有侧头去看他。
殿内的人都渐渐涌了出来,来看这盛世烟火,他们挤挤攘攘,说说笑笑,热闹得如同年节一般。拥挤的人群将他们分了开来,她看着李瑾被一群王公贵族簇拥着,离自己越来越远,她看得出来,他在努力回头,试图在人群中找寻自己的身影。
她没有回应,只是转身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