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青琐闼-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萧慢慢地回头,此刻突然见到了他,眼中一点点酝出无法掩盖的怨怼神色,平日间的和缓之态骤然消失得无踪无影:“此乃在下舍妹,”她目光直直逼视着邱远钦的眼睛,脸上漾出一抹淡到极致的笑,可那浓墨似的眼眸中却殊无半点笑意,“小字苏筝。”
☆、春光好(一)
邱远钦一夜辗转难眠。
苏筝。
这个名字如同一头莽莽的小兽,从记忆的迷雾中一头便撞了出来,狠狠地擭住他的心,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
更漏声声,桌上一豆寒灯晦暗幽暗,烛泪灰白惨淡,一滴滴地积在烛台之上,夜风从镂花的窗棂格子间忽地扑了进来,于是,那寒灯微火仿佛受了惊似的,兀自跳了几跳,噼啪一声便熄灭了,空留下一缕青烟自那半截子惨白白的烛芯上袅袅腾起。
他是什么时候认识苏筝的呢?
不,他和她根本不能算是真的相识罢?
那时候,她尚待字闺中,那半阙一不小心流出西楼闺阁的忆江南,便足以使得她名动蜀中。
阳春之日,珠帘懒卷,从外头微微透了点天光进来,妆奁上漫着一层流光,妆台上搁着一只攒丝衔珠金凤,那凤头下头衔着一粒硕大的粉珠,在日光间轻轻荡悠不止。地上一只兽首红泥小炉里正焚着一把幽淡的百合香,画屏上的莺穿牡丹隐在一片朦胧的烟气之中,只余下一点模糊的影子,那画屏里的长尾莺哥鸟儿就在这一点烟气之中,仿佛活过来了似的,睁着一双灵动的眼,偏着头去瞅画屏外头的人世万物。
苏筝虽然名字里头有一个筝字,但筝却弹得并不好。她真正弹得好的,是五弦的古琴。
她斜靠在美人塌间,一双素手懒洋洋地抚弄琴弦,张弦代语,琴音泠泠,正是小女儿一腔的春愁满绪。
阿兄苏盛勾起珠帘进来,几瓣春红随风而入,一片玉滴珠落的琅然之声,他人未到而音先至:“小九儿,为兄将你上半阙的忆江南誊写了,专程拿给今日一同品茶的士子们传看,你猜一猜怎么着?”
那六扇翠屏后的美人塌上,传来苏筝不满的抱怨,真真是俏语娇音:“阿兄,谁让你把我的诗作偷偷地往外传呢!”
苏盛笑得贼兮兮的,一扫在外人面前官宦贵公子的派头:“我家小九儿之才不在蔡卓等人之下,为何倒要藏着掖着?”他凑近了些,那笑容越发地神秘,“小九儿尚未婚配,难道我家的小九儿就不想配个貌比潘安俊,才高八斗星的青年才俊?阿兄是将小九儿那上半阙的忆江南权作了抛出去的绣球,须得是个有能耐的,才能接得住呢!”
她早已羞红了脸,一双黑白明澈的瞳子几乎就要漾出水光来,她来不及汲上绣鞋,便要去追打阿兄,哪料得阿兄又从怀里摸出一张叠得四角齐整的熟宣纸,在她面前晃了一晃,她眼尖手快,一把便将那纸夺了过来,展开来看,只见上头是几行行云流水的瘦金体,骨劲而神丰,逗引着她不由地细细看过去,原来正是有人续了她那忆江南的下半阙,用词精妙,珠联璧合,让这上下阙联结得仿佛是出自一人之手,让人不得不叫一声绝。
这厢,苏盛懒懒地仰躺在坐塌上,从袖子里抽出一把十二骨的□□扇,得意洋洋地摇了摇,一面偷眼看着她绯红的脸,一面戏谑道:“小九儿觉得这小女婿如何?可还入得咱们小九儿的法眼?”
这句小女婿,可真是让她窘到了家,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了进去,她扬了扬那张熟宣纸,作势要将那纸扔到炉子去,可心里却万分地舍不得,只觉得那词果然十分的好,读来真是满口嚼香,比自己的上阙胜了不少,不禁想再研习研习,那纸也就仿佛似有千斤重,让她丢也丢不得,拿也拿不动。
苏盛难得见她这样扭捏的小女儿情态,不由地大笑道:“小九儿莫非还嫌弃这人诗文不佳?这人可是鼎鼎大名的邱家二公子,唉,可惜了了,邱公子可是对咱们小九儿的文采赞赏有加,倾慕不已呢!”
仿佛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她的又一首诗作又经了阿兄的手流传了出去。不过,这一次却是单单流传到了一个地方,一个人的手中。
头束玉冠,身着锦袍的邱二公子手拈一纸幽香扑鼻的薛涛笺,上头正两行清丽无比的簪花小楷,他慢慢地吟出上头的那二十个字:“春风悲弦音,梨墙阻鸿信,旧景重思量,长吁瘦罗衣。”
蜀中的女子,一贯敢爱敢恨,譬如夜奔的卓文君,再譬如,咱们吟出长吁瘦罗衣的苏筝小姐。春光正好,殷红如血的蔷薇花攀在墙头上,迎风怒放,浓艳欲滴,饱满得能灼伤赏花人的眼。
被如此才情出众的女子如此倾慕,叫年少的公子如何不神思飘飘?
从此苏家的三公子苏盛一心一意地做起了传书的鸿雁;从此书简相传心意相通,恨只恨庭院深深,高墙森森,不能即刻便得见玉人的芙蓉面。
幸好门户相当,郎才女貌。即便是那庭院深深,春闺寂寞的时光再是难熬,也是只待着张敞画眉,举案齐眉,便可又成就一段留人传诵千古流芳的佳话。
她及笄那年,红豆初结相思果,鸳鸯交颈针上眠。
银香欢欢喜喜地跑了过来报喜讯的时候,她正和表妹斜靠在后花园子的水池栏杆上,捧了一捧食子儿逗弄那春池中的锦里,一尾透红的锦里正跃出水面,正一如一把儿潋滟的红莲盛放在粼粼春水之上。
听闻消息,她的手微微一颤,手中的食子儿通通翻倒进水中,引得池子里的一群锦里纷纷聚拢了来,争先恐后地鱼跃而出,霎时间那水面白浪翻滚,绿水荡漾,正好应了那句俗话——搅乱一池春水。
耳侧,银香还在叽叽喳喳地说道:“小姐,那邱公子亲自带来庚帖上门提亲,方才我在屏风后头偷偷瞧了一眼,哎呀呀,三少爷果然没有骗咱们小姐,邱二公子可真是好看得很呢!咦,对了,就像小姐那日写的那两句什么来着呢,喔,叫眉如墨画就,鬓若柳刀裁……”
那小妮子还如同刚出笼的鸟儿一般啾鸣不已,她早已提起了杏子黄的裙裾飞奔而去。
垂花门前捧了上好果品的小丫鬟被飞奔而来的她一撞,手中那一盘的樱桃儿如同珠玉一般滴溜溜滚落四处,在垂花门前的青石小径上咕噜咕噜地铺开了来,如陡然间结出了红豆,红琼压翠,泛着她十六年来最明媚的光亮。
那丫鬟在后头连声唤道:“小姐!小姐!”
她的脚步早已跑远了去,绣鞋踏在茵茵芳草上,微风拂过,她的脚尖如同踩在她房中那把古琴的冰蚕弦上,撩拨出清明透亮的调子,如山中清泉,叮咚作响,沿着一双绣鞋便这样徜徉而去。
花厅外头的紫衣丫鬟见了她,不由一惊,她抿嘴一笑,举了手指在嘴边噤声,轻手轻脚地躲在碧纱橱外头偷眼观看,里头人影绰绰,看得不甚分明,耳边只听得一位少年公子的声音朗朗地敲在心口上:“如此多谢岳父大人,”那身影朝上一拜,仪姿风流,行为带着一股子说不出从容自若,“泰山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她在外头早就羞红了脸,那厢只听得父亲哈哈大笑:“贤婿才学出众,天资聪慧,人品贵重,前途必然不可限量,老夫只愿你与我那小女伉俪情深,举案齐眉。”
他未想到事情那样的顺利,苏筝尚未及笄时,上门说亲的冰人几乎就要将苏家的门槛踏平了,在这蜀中,谁人不知苏家五小姐品貌无双?如何能就这样顺利的许配给了自己?想来这事儿必然是苏盛兄在苏老爷面前做足了不少的功夫。
他微微仰起头来,脸上一派流云般清淡的神情,眉眼处却是掩不住的笑意。
苏筝。他的苏筝。
那一纸小小的薛涛笺日日夜夜被贴身收在他的胸口处,仿佛一只待哺的雏鸟,眷恋地依偎在他的胸膛,细细的绒毛,轻软的羽翅,让人从心底生出一丝不可自抑的爱怜,恨不得用心口那一点滚烫的温度,一寸寸地温暖它,让它羽化成这人世间最耀眼夺目的彩凤,其华灼灼,其色华华。
他告退而去,眼角处一闪而过一角杏子黄的裙裾,和他怀中的那一幅薛涛笺的颜色一模一样,他心中微微一暖,原来是他的那只小小凤凰。
真是不公平啊,她怕是已经看到了他的模样,可他却还只能在梦中描摹她的眉眼。不过没关系,我的苏筝,我们还有一辈子的时间。我不着急。
他的脚步稍稍一顿,抬脚便走了出去。
她吓得一个转身,待到回头过去的时候,那一袭白衫已经悠然远去。她心中暗暗懊悔,今儿可不是白白地来了一场么,只隔着那朦胧的碧纱格子恍惚地看了一眼,连着个囫囵样子也没瞧清楚。唉。
不知何时,表妹在她后头偷偷地凑了上来,笑嘻嘻道:“姊姊,你可曾看清姐夫的模样?”
她面红耳赤,斜觑了那张古灵精怪的面孔一眼,用团扇往表妹脑袋上轻轻一敲,故意正色道:“说什么呢!”
表妹凑近了些,俯在她耳边一本正经地道:“姊姊,我可听人说了,那邱二公子可是天上少有地上无双的玉堂人物,不知是这城中多少官宦家的小姐心里的如意郎君呢!原来啊,他钟情的是咱们家姊姊,也是,咱们家姊姊也只有邱公子那般的人物才能配得上呢!现下可好了,他成了我姐夫,就叫那一帮子装腔作势的小姐们去羡慕怨恨罢!”
是啊,那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羡煞了他们呢!
☆、春光好(二)
一生一世一双人。心意两相通。日子一点一点地流了去。
他同城中的士子们一道儿饮酒对文,在碧兰馆内,士子们酒过三巡,一名媚眼如丝的绯衣女子近前来,软款款地挽了邱二公子的手臂,娇滴滴俏生生道:“二公子,今儿您可一直没喝酒,光这样坐着,可真没意思哪,您可愿意同我这小女子喝个双杯儿?”
玉树临风的邱二公子用扇子轻轻拨开她那染了凤尾花的十指丹寇,温言道:“姑娘见谅,在下已是不胜酒力。”
那绯衣女子并不以为然,只攀在他的手臂上,正要纠缠不休,不知何时旁边一位微醺的少年却凑过来,嘻笑道:“邱二公子心中早已有了才貌双全的苏家九小姐,又哪里会把你们这样庸脂俗粉放在眼中?”
那绯衣女子一双美目看着他,颇有些隐隐约约的失落,强笑道:“那苏家九小姐难道是九天仙女下凡?竟是让咱们的二公子看也不看旁的人一眼?”
他低下头去,并不言语,手中慢慢把玩着一只细细地描了凤凰彩羽的绣囊。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那香囊里头曾经装过芙蓉酥,是他提亲之后那个芙蓉满宫墙的时节,她托了苏盛兄送来的。
小小的一点酥,香软甜蜜,直让他甜进了心坎里去。
他抬了眼,只淡淡道:“这位姑娘说笑了。”
还有九个月,还有九个月便是他的阿筝过门的好日子了。
落花逐落水,残红尽散去。他觉得他的日子从来没有这么慢过。日子便是这样在他心上,一天天地捱了过去。
春去夏来,入夜时候他正拿银针挑了挑灯芯儿,伏在灯下看书,极细极轻的一声烛花爆裂的声音,书童明远一头便撞了进来,说的话上气不接下气:“公子,公子不好了……苏家……苏家犯了事了!”
他陡然起身,手中的书咚地掉落在地上,明远的声音似乎漂浮在夜晚的空气之中,怎么也落不到地上:“就今儿晚上的事儿,苏家老爷子和几位公子通通被铐了起来,直接下了大狱……”
仲夏之夜,闷得更无有一丝风气儿。蝉鸣一片,庭院荷塘,千柄荷叶,青盘翠盖,上头的一方莲花竞相盛放,下头却是泥沼一塘。
翌日,邱家老太爷派人叫了他去邱家祠堂,烈日透不进压抑黯淡的邱家宗祠大堂,空余下一条条灰扑扑的影子映照在地上,哪怕是三伏天的当午,这里也是透着一股子阴凉的寒气儿。一排排的祖宗牌位陈在东面的墙上头,叫下人们擦拭得纤毫不染,如同邱老太爷的锦袍角,素来是一丁点尘土也不可染上。
老太爷见他进了祠堂,当着他的面先点了三炷香,稳稳当当地插在供案的香炉里,沉水拐梆梆地敲在冷冰冰的石砖地面上:“我看苏家这次怕是凶多吉少。苏家的这门亲事,咱们家不能联,过两日你就去苏家,把亲事退了。”
他站在下头,低声道:“一切尚未有定论,孙儿倒觉得不必仓促行事。”
老太爷并不看他,只看着前头一排排的长明灯,摇头道:“不必再等了,苏家已是回天乏力。这其中关节颇深,利益牵扯怕是要追索到京师了,你只管去退亲,其他的便不用再管了。”
他低头道:“孙儿如何不管?孙儿未过门的媳妇乃是苏家之人。”
老太爷微微一愣,终于抬眼瞧他:“退了亲就不是了。还是说……你莫非真的看上了苏家那丫头?”
他脊背直挺,只跪了下来:“若是苏家有惊无险,孙儿这样仓促退亲,岂不是平白地招人耻笑?满城上下岂不是都以为我邱家乃是不仁不义之辈?结亲之初,孙儿便明告祖父高堂,孙儿不求裙带之利平步青云,此时,却更不因祸事而擅毁前约。”
老太爷沉下脸去:“说到底,你还不是为了苏家那丫头?”
他沉默良久,矢口否认:“孙儿从未见过那苏家小姐,岂能为了她违拗祖父?此事与那苏家小姐无关,只关乎的是孙儿的品行,孙儿为人立身有所坚持而已,不过是不愿做无信无义之人罢了。”
听完此言,老太爷怒极反笑:“好好好!你如今是越发地有见识了!”那沉水拐重重地敲在地上,那撞击声沉闷而压抑,“我看这几日,你就好好地跪在这里,面壁思过,这里有邱家的列祖列宗,也让他们好好看一看,你这有信有义有品有行的邱家子孙!你何时想通了,何时再放你出来!”
他并不争辩,只重重地叩下头去:“孙儿遵命,孙儿谢祖父教诲。”
往事袭来,他站在窗前,久久不语。到如今已有四五年的光景,今夜春寒逼人,左脚膝盖历来遇上天气乍变,寒气顿生,每每便免不得几日的疼痛难忍,这怕是那次三天三夜的罚跪后,留给身体最深刻的记忆。
三日之后的清晨,邱家祠堂那两扇厚重的门终于轰然大开,邱家老太爷杵着拐杖背光而立,晨霭之中,老太爷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他最最心爱的孙儿这样的倔强,这样的顽冥不灵,再放任他这样下去,只怕就是要去了这孩子的半条命了。
他缓步踱了过去,孙儿背影直挺,千年磐石一般纹丝不动。
他脸上一痕血色也无,双唇惨白干裂,双腿早已僵硬到不知疼痛冷暖,仅凭着一口气跪在祠堂中央。身后,一个人的阴影慢慢地将他笼罩其中,如同命运就这样将他和他的阿筝束缚其中。他们两人,就如同飞舞的小虫落入蛛网一般,半分也挣扎不得。
老太爷看着孙儿惨白的脸色,紧抿的唇角,再看了一眼他身旁分毫未动的食盒,这孩子,三天来竟然是滴水未沾,他知他平日间虽说为人谦和,可但凡认定之事,却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子。
老太爷只长叹一口气,不得已松了口:“你既然执意如此,我便依了你,不退这门亲事。只有一点,成罢了亲,你便上京赴考。我还是那句话,我邱家为官世代清白,断断容不下这样辱没门楣的孙儿媳妇。你既说与她并无私情,三五年归家省亲之时,便将她休了。孔子七出家语,不生儿男者出。到时候,休妻之事与你的品行断然无涉。”
他想的,无非想庇护得他的阿筝一世安稳,可他有他的打算,老太爷也自有老太爷的打算。他心知这已然是老爷子最后的底线,此时若让老太爷起疑,觉得他与阿筝有了私情,即便是将阿筝迎进了门,可他不在她身边的那三五年,她孤苦伶仃,一介弱女,如何在这样的大宅深院里安然度日?
他不敢深想,只慢慢地叩下头去:“孙儿一切但凭祖父做主。”
那日,从祠堂被搀扶出来后,他足足在床上躺了两个月余才下得了地。书童明远抹着眼泪儿说:“少爷,您这又是何苦呢?为了那苏家小姐,您值得这样做么?您从小到大可都没受过这样的罪……”
他摸着自己毫无知觉的双腿,心下惨然,那是他的阿筝,他还能怎么办?值当,怎生不值当。
后来,他听家里的下人说,苏家犯的事是私吞军饷。
后来,他听家里的下人说,苏家家产通通没收充公。
他日日在卧房将养身体,看书写字,再未出门。
家里的下人说,苏家男丁满门送斩,共计一百零五人。
家里的下人说,苏家小姐上门,在大门外就被拦了下来。
过来给二少爷送滋补汤药的老管家低头道:“那苏家小姐竟连马车都未曾雇上一辆,便走了来,实实没有个千金小姐的样子。老奴不是在二少爷面前多嘴,别说是千金小姐,就算是小户人家一个未过门的黄花闺女,也不能这样没脸没皮的找上夫家的门吧?哪一个不是规规矩矩的在家里,等着夫家把自己迎进门去?这也怨不得老爷太太脸上有些儿挂不住,若是老奴的自家闺女这样的不检点,光是这一条,老奴也就不等着老爷太太发话了,直接一条儿白绫子打发了她……”
他恍若未闻,眼光未从手中那卷宋版的《平阳志趣》上移开分毫,似是读书已然入了神。
管家见状,不由轻声唤道:“二少爷?二少爷?”
半晌,他方从那书卷上微微移开目光,淡淡道:“茶水凉了,你叫人替我换一盏来罢。”
管家试探道:“二少爷,还请您示下,这……这婚事到底该如何预备?”
桌子下的手紧紧地握着,手心几乎要沁出血珠儿来了,他慢慢地将手松开,垂下眼睑,盖住眸子里的一丝波澜,面上却漫不经心地道:“如何预备?娘家已是如此地不堪,还想怎样?难不成还想着咱们家吹吹打打,为她闹得满城皆知?一切从简罢。”
那管家向老太爷复命的时候,欢喜道:“依老奴看来,二少爷对那苏家小姐近来是不闻不问,果真是半分也未曾放在心上。”
老太爷半阖着眼,靠在梨花圈椅上,如同一尊佛像一般端坐在云端,高高在上地俯视着他与她的生与死。闻听此言,老太爷良久无言,终究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当日晚间,老太爷倒是比平日间多进了半盏碧玉粳米粥。
☆、春光好(三)
那老管家走后,他仰靠在软榻上,缓缓地闭上眼睛。想起那夜,在狱中他从苏盛的手里接过来一方衣帛,展开那绢绸一看,上头密密的殷红小字,他慢慢看下去,泣血万言,绢上的一字一言无不是血泪斑斑。
抬头看着苏盛的模样,他也不觉滴泪而下:“苏盛兄乃是念钦至交好友,平生知己,念钦便是拼了万死之罪,也要将苏兄心血写就的万言书送至御案之上!”
苏盛艰难地抓住他的手,嘴里含糊地迸发出几个模糊的音节:“请一定好好地待小九儿……”
他神色凝重,一诺千金:“苏盛兄放心,念钦必会照顾好阿筝。如今情势所逼,待日后苏家冤屈得雪之日,我必然会将阿筝应得的一并给她。”他慢慢地咬紧了牙关,“苏盛兄,你且为我作证,我会替阿筝,会替苏盛兄讨回一个公道来。这之前只得委屈了阿筝。”
委屈,怎能不委屈?
他曾无数次梦想着要用十里红妆,八抬大轿将他的阿筝风风光光地迎进家门,他要给她世间最华丽最踏实的幸福。可到头来,他的阿筝,连出嫁都这样的寒酸,这样仓促,那喜堂上,连着枣子花生桂圆莲子这样的果品都未曾摆得齐全,徒留下桌上一双龙凤花烛兀自地跳动着,映照得这洞房一片惨红若血。
他的阿筝身着嫁衣,这样安静这样沉默地坐在喜床边,她低着头,可是在想些什么?
他是她的夫,是她的良人,是她春闺里长吁瘦了罗衣的郎君,是她可倚仗一生一世的天地,可如今,他只能这般待她,只能让她蒙着一方喜帕,孤零零冷清清地坐在那里。
这便是他的洞房,她的花烛,他们盼了这样久的春宵苦短夜。
银河阔阔,长夜漫漫,鹊桥不渡织女星。徒招离人空垂泪。
脚下千金重。他一步一步地迈了过去,旁边的喜娘将喜秤递到他的面前。纵然千难万难,总有一夜温柔罢?他轻轻地俯下身去,正想柔声唤出她的名字,眼角的余光却突然瞥见窗外的人影一闪而过。
他心中喟然长叹,原来,这样的幸福,命运也不吝啬于赐予他们。他明日赴京赶考,而她却要在邱家大宅里独自生活。他不能为了眼前的片刻欢愉恩爱而至她于冰言冷语之中,若老爷子知道自己早已钟情于她,那她往后在邱家的日子只会如同冷窖一般——更何况后院里头还有一口井,他突然打了一个寒战,关于那口井的骇人传说突然袭上心头,若是如此,若是如此,她的阿筝怕是等不到他回来的那一日!他不能让他的阿筝去冒这个险!
他冷冷地直起身来,伸手取了喜秤,唇边浮现出一丝不屑的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