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香_梦溪石-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婉脸色迅速红了起来。
作为女儿家,尤其是庶女,婚事自然不是她能说了算的,但思王出了名的俊秀郎君,别说杜氏了,就是满京城的公卿贵族女郎,又何曾没过这个念头。
给思王当侧妃,杜氏嫡女自然委屈了些,不过庶女却正好,身份上也没什么不配的。
想及此,她不由自主往顾香生处看了一眼。
别人没有杜婉的女儿心思,想的自然是另外一回事。
同安公主醉翁之意不在酒,也给了思王妃好大一个难堪。
看来先前刘贵妃思王妃一道出现,依旧是面和心不合,否则同安公主如何会在众目睽睽下说这种话?
小焦氏和顾琴生遥遥相望一眼,彼此心里都有些担心,她们早就料想顾香生在宫里的生活并不会一帆风顺,如今更是印证了她们的担忧,储君之位未定,宫里暗潮汹涌,这是人人都能想象得到的,但这种场合,她们根本插不上话,只能暗暗替顾香生焦急。
她要如何应对?
装没听见自然是最好的法子,可那样一来,未免会让人觉得她是怕了同安公主,可想而知此后京城中一定也会说思王妃怯懦怕事。
刘贵妃仿佛没听见同安公主的话,依旧小声与杜家夫人叙话。
在所有人内涵各异的目光下,顾香生面色如初,只是笑了笑,慢条斯理道:“肥水不流外人田,杜小娘子这样好,公主该想着为益阳王凑个双喜临门才是,怎好便宜了你大兄呢?不过我这话也说得不应该,杜小娘子待字闺中,怎好随意拿人家的名誉开玩笑呢?碧霄,将这只镯子拿给杜小娘子,就当是我这个做嫂嫂的,为公主的妄言赔罪了。”
同安公主张口结舌,怎么也没想到顾香生会说出这番不要脸的话来,好人歹人都让她做尽了,自己还说什么?
更可气的是,对方居然还代自己赔罪,她又有什么资格!
及至此时,她才明白母亲为何总交代自己不要冲动,因为她对顾香生的印象还停留在当日,可那时顾香生拿她没办法,是因为两人身份不对等,如今站在对等的高度,她这点小伎俩在对方面前实在不够看。
当嫂嫂的思王妃都赔罪了,岂不衬得同安公主不懂事?
同安公主气得脸色都白了,在不管不顾破口大骂砸场子与忍气吞声放下身段说笑之间徘徊不定。
与她同样白了脸色的还有杜家的庶女,不过人人都知道她不过是被作了筏子,相比同安公主,她能得到的关注寥寥无几。
前一刻的得意洋洋,此刻却成了尴尬,同安即使不去看,也知道在场许多人心里肯定充满幸灾乐祸的想法,其中还有许多平日里被她母亲压着的嫔妃——就算自己干不了什么,能看看笑话出出气也好。
这就是宫廷,人情冷暖,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毫不例外。
好在,刘贵妃终于开口了。
“杜家姐妹的确可人,不过给了妹妹,岂能不给姐姐?”她言笑晏晏,同样将手上镯子褪下来交给身旁女官。“公主不懂事,给你们添麻烦了,还请不要见怪。”
杜夫人忙领着女儿谢恩:“多谢贵妃与思王妃赐物,她们年小福薄,怕担不起这份厚赐!”
刘贵妃含笑:“既然给了就收下罢,一家有女百家求,你将两个女儿教得这样好,以后家里的门槛定然要被人踏破了。”
转眼间,同安公主的任性就被刘贵妃的雍容掩盖过去,就连顾香生方才的回应,仿佛也显得不那么出彩了。
但出不出彩,人人心中自有一把杆秤。
思王妃不是好欺负的人物,同安公主自取其辱,还得其母出面圆场,这个印象怕是短时间内会在众人心中挥之不去了。
小焦氏和顾琴生对望一眼,彼此都微微一笑,也放下心来。
以四娘的性情,她们原也不必那么担心的。
小小插曲揭过,杜家之后,又有各家女眷上前行礼问安。
其中就有吕家的女眷。
顾画生是跟着婆婆小姑子一道来了,不管关系如何,表面文章总得做,她想跟顾家的人一道来,就算吕家答应,顾家也不会愿意,如今她与顾家人的关系也并不怎么好,就连顾琴生,提起这个亲妹妹,也只能作出一言难尽的苦笑。
听说最近顾画生不肯住在夫家,总是三天两头往娘家跑,因着这个缘故,她们走过去时,坐在旁边的顾琴生不由多看了顾画生几眼。
不看还好,这一看吓了一跳。
只见顾画生比之上次见到时还更消瘦了三分,几可称得上形销骨立,有衣裙罩着,乍看还看不大出来,只有从袖子下面露出的手,以及双颊下巴可见端倪。
顾画生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她在婆家过得不痛快,婆家便连她的饮食也怠慢了?
顾琴生一双眼睛在吕家其他两个女人身上转了一圈,并未发现任何异样,只是她们与顾画生之间的疏离冷淡,显而易见。
无论这个妹妹闯下多少祸事,她终归都姓顾,与自己的血缘不可割断,这是无法抹杀的事实,看见她这个样子,顾琴生既痛心又无奈。
闲话休提,各家女眷一一落座之后,便有教坊司的乐妓奏乐起舞助兴,舞姬罗裙上也都系了五彩缤纷的香囊,截蒲为剑,翩翩起舞,寓意驱邪却鬼,正应了端午习俗,比之民间,服装不仅精致,而且色彩纷繁,舞者相貌柔美,姿态魅惑,众人看得津津有味,一时都舍不得转开眼睛。
女眷这边歌舞升平,外臣那边,皇帝也已到场,众人起身行礼拜见,便各自落座,君臣同乐。
牡丹在侧,波光粼粼,皇帝便提议赋诗助兴,这正应了一干文臣的心思,幸而魏国两边都有战事,武臣大多都被调出去迎战了,吹胡子瞪眼睛憋不出诗句的人不多,能在官场上一路当到三品官员的,就算不是诗赋出身的进士,普通水平的诗总是能吟出一两首来的。
以尚书令王郢为首,有的用牡丹作题,有的以端午为题,还有的歌颂皇恩浩荡,众人诗兴大发,花团锦簇,虽然其中大多是生搬硬套之作,也不乏文理通畅,遣词优美的佳章,其热闹场面,不比女眷那边逊色半分。
年轻一辈中,以文采闻名的王令如今不在京城,新科进士们为了博得皇帝一声赞赏,使出了浑身解数,将早就预备好的诗篇一一奉上,听得永康帝龙颜大悦。
进来诸事顺利,南方平叛,又将吴越半数疆土收入囊中,皇帝心情正好,耳边听着歌功颂德之声,心中也不免有些飘飘然,却见场中一人从头到尾未曾出声,便道:“思王可有诗作?”
众人一看,是啊,思王自小得当时大儒调教,文章做的是一等一的好,以往也曾有佳作面世的,今天却有些低调安静了。
被点了名,魏临起身道:“回陛下,臣方才在想一个人,一时出神,未能来得及赋诗。”
皇帝挑眉:“何人能令你如此忘我?”
众人自也停下作诗,朝思王望了过去。
王郢暗自皱眉。
皇帝废太子的时候,他是不赞成的,因为天下皆知太子没什么过错,奈何皇帝一意孤行,谁也劝阻不了,他心里其实也明白,太子年长,对皇帝造成了威胁,所以不管太子做得是好是坏,皇帝心里都不踏实。
太子既废,皇帝一时没有另立他人的意思,魏临事事低调,韬光隐晦,任凭皇帝将他身边的文臣驱逐殆尽,也没有半句怨言。但王郢两朝老臣,也算是看着魏临长大的,对他的性子了解几分,觉得他断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样柔弱可欺。
偏生这时益阳王跟着英国公程载在前方刷战功,思王却在后方碌碌无为,一方势大,一方式微,朝中流言纷起,都说皇帝赐婚,给益阳王纳了手掌兵权的程家,却给思王纳了毫无实力的顾家,这明显是暗示了什么,也许等到益阳王回来,这储君之位就要定下来了。
到底是不是这样,王郢不敢断言,但他心里也觉得皇帝这样安排不妥当,思王如果不是软柿子,就肯定会有所动作。
伴随着思王开口,王郢忽然发现,他的预感和隐忧也许在今日会成真。
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注定不会是一场寻常的端午宴。
却听得魏临缓缓道:“儿子忽然想起十年前,也是端午,也是在这里,阿爹带着我,二郎,三郎几人放纸鸢,赛小舟,如今虽然时隔多年,每每想起,心中依旧快活得很,只可惜景致依然,人物已非,二郎驰骋沙场,三郎在黄州,也不知有没有吃粽子。”
果然来了!王郢暗叹一声。
场面霎时寂静下来。
许多人用看疯子的眼神看着思王。
三皇子被流放黄州,这是众所皆知的事情,思王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是嫌命长了么?
然而魏临好似并未察觉众人的心理活动,面上柔和,甚至还带着微微的怀念向往之色。
皇帝脸上喜怒不辩,众人屏气凝神,心中已经开始预备着天子随时大发雷霆了。
方才欢乐轻松的氛围,瞬间消失无踪。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皇帝并没有生气,伴随着思王的话,他脸上也浮现出一丝伤感。
离得近的官员,心中暗自震惊于思王对皇帝的影响,然而仔细回想,早在几个月前,黄州乱民起事,当时皇帝似乎就对此事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现在看来,皇帝未必是在关心这件事,而是关心身在黄州的人。
听说三皇子在黄州表现得异常安分,乱民起事时,他还与知州一道帮忙安抚流民,镇压叛乱,表现得很好,也难怪皇帝会顾念旧情,毕竟再怎么说,人家也是父子。
思王会开这个口,想必也是摸准了陛下的心意罢?
许多人暗自揣测,只见皇帝摸着胡须:“三郎自幼便爱吃粽子,然而黄州粽子的滋味,想必是及不上京城的。”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三皇子在黄州,定也日日思念父母,还请陛下将其召还,共叙天伦,以全拳拳慈父之心,黄州寒苦,三皇子想必幡然悔悟了。”
在场大多都是人精,压根不需要多说,便有人紧跟在魏临后面奏道。
紧接着又齐刷刷跪倒一片。
皇帝叹了口气:“都起来罢。”
没有允诺,但也没有训斥,也许再过不久,以巫蛊案获罪的魏节,还真可以回京了。
说不定还能复爵。
如此一来,储君之争怕是又生波澜。
思王此举,当真是为了亲情,还是只为了在父亲面前博取好感?在场之人不约而同地想道。
虽然离得远,但女眷这边也能看见些许动静,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很快便有宫婢过来,附耳于刘贵妃,向她禀明那边发生的一切。
刘贵妃面上含笑,目光流转,瞥向旁边的顾香生。
后者似乎正专注看着场上歌舞,心无旁骛。
刘贵妃心下一笑,心道今日果然是热闹,只不过热闹远远还未结束。
过了片刻,一名女眷的惊呼声响起,众人忙循声望去,却见她忙不迭起身,一边还抖着裙子。
在她旁边座席上的女子则正捂着嘴,侧头作呕吐状。
此女并非旁人,正是顾画生。
☆、第62章
众人瞧着这一幕,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好端端的,怎会忽然呕吐?
桌案上摆的,不是切好的水果,便是现成糕点,并没有需要特别避忌的食物。
看着顾画生面色苍白连连作呕,旁人也没了吃东西的欲望,顾琴生皱起眉头,起身朝她那里走。
“二娘!”
谁知顾画生见了她,非但没有靠过去,反而后退了两步。
刘贵妃道:“怕是吃坏东西了罢,来人,去将太医请过来,为吕家娘子诊脉!”
顾画生一听太医二字,脸色愈发苍白,且流露出一丝惶恐,令人疑窦丛生。
“不,不用找太医,我没事!”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几近凄厉。
这种可疑的态度越发令人觉得古怪。
也不知是谁先说了句:“该不会是怀孕了罢?”
众人登时齐刷刷,目光都落在顾画生的小腹上。
一旁的贺国公夫人更是脸色发青。
吕诵成婚不久之后就出征了,至今将近半年,假如顾画生当真有孕,理应早就该被诊出来了,小腹也早已凸显,何至于直到今日才被发现呢?
若真是怀孕,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腹中孩儿并非吕家的。
这样一想,众人的目光难免就更诡异了。
丈夫在前线为大魏立下汗马功劳,抛头颅洒热血,妻子却在后方红杏出墙与旁人私通,即便是时下风气再开放,这等行径也是万万说不过去的,更何况这还是思王妃的姐姐,当今天子严于律人,对臣下要求颇高,更勿论儿子,思王妃娘家名誉受损,必然也会影响到思王妃,从而令思王受累。
再看顾画生这等反应,面色苍白,呕吐,消瘦,的确很像怀孕之后却未能好好调养的征兆。
顾画生跟夫家关系不好,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成了亲之后却三天两头往娘家跑,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为何刘贵妃一说找太医来诊脉,她就那样紧张?
若孩子不是姓吕,这一切就更说得通了。
也只有这样,顾氏才会一听到太医就神色慌张啊!
旁人想得到的事情,顾琴生和小焦氏等人自然也想到了,她们脸色同样也没好看到哪里去,小焦氏更是抢前几步,当先将顾画生搀扶住,借着身形的遮蔽快速而小声地质问:“到底怎么回事,是不是她们猜的那样!”
顾画生嘴唇颤抖,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小焦氏大急。
这种情形下,任谁都会误会,若等太医过来,真相大白,水落石出,证明果真是大家猜测的那样,从今往后,别说顾画生自己,只怕定国公府,顾家人,连同顾香生,甚至是思王,都要受其连累。
试想一下,若人人都觉得顾画生不知自爱,身为吕家妇却还与人苟且,那顾家其他人的名声又能好听到哪里去?
任是小焦氏再能干,也绝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内想出什么法子来。
她心急如焚,顾画生却仿佛被魇住了,急得小焦氏几乎想一巴掌扇醒对方,忍不住捏紧原本握住顾画生的手臂。
好像被她捏疼了,顾画生终于反应过来,推开小焦氏就想跑。
“还不捉住她!”刘贵妃的声音及时响起。
一个大家闺秀跑再快又能有多快,她很快就被左右宫婢拦了下来。
吕夫人脸色铁青,却仍上前道:“贵妃恕罪,顾氏想必是精神不济,方才会如此失仪,还请贵妃允许我们将其带回家中休养!”
想想也是,若顾画生当真做下那不可告人的不堪之事,吕家人心里再恨,也不可能让她光天化日之下在这里丢人的。
“夫人何必如此着急,宫中太医医术高明,就算真有什么病症,也等太医诊断了再走不迟,免得延误病情,再怎么说,顾氏也是我嫂嫂的亲姐呢!”说话的是同安公主,她站在自己的座席旁边,并未上前凑热闹,只是脸上微微带笑,却与周遭氛围有些格格不入。
吕夫人心下一沉,同安公主与思王妃不和,如今顾氏出事,她怎么会错过这个看热闹的机会,只怕还巴不得上前踩一脚罢?
倒霉的却是他们吕家!
可吕家当真无辜么?吕夫人自然觉得愤懑,但旁人却未必作此想法。
这吕夫人与其女吕音,素来最爱道人是非,像吕音,就曾因为口无遮拦而屡屡为京中其他闺秀反感,只不过她自己没有察觉罢了,有其女必有其母,吕夫人自然也没好到哪里去。
眼下瞧见吕家人陷入窘境,许多人甚至早就在心里大呼爽快,幸灾乐祸。
“公主说得没错,顾氏到底是何病症,还是让太医过来诊一诊的好。”
这人一说话,大家就不由得一愣。
顾香生微微一笑,朝刘贵妃颔首:“小辈初次筹办这等规格的宴会,一时手足无措,多谢贵妃提醒。”
刘贵妃绝不相信以顾香生的脑袋,会想不出此事对她的影响,可她居然还如此镇定,难道是故布疑阵在唱空城计么?
“你年纪轻,疏忽难免,不过此事谁也料不着,想来顾氏也是天气太热闷着了,待太医一来,便可对症下药。”既然连顾香生都这样淡定,没道理刘贵妃反而会输给她,后者拍拍她的手安慰道。
顾琴生很着急,她以为顾香生是不明白其中利害,可碍于众目睽睽,两人相隔好一段距离,她又没法子上前提醒,唯一能出些主意的小焦氏,此时正在顾画生那边,也派不上用场,许氏更不必说了,她似乎已经被眼前这一幕惊住,蹙眉抚着心口跌坐在席位上,更勿论住持什么大局了。
到底应该怎么办?
如果太医当真诊出二娘怀有身孕,到时又该如何是好?
没过多久,太医就提着药箱跟着刘贵妃身边的女官匆匆过来了,这一来就来了两位太医,一名姓孟,一名姓黄,姓孟那位是院首,姓黄那位,因为精通妇科急症,许多达官贵人都曾请他去为家中女眷看病。
众人心道,刘贵妃果然心思缜密,这两人一出马,不管什么结果,谁也不会怀疑。
若果他们说顾画生怀孕……
那乐子可就大了!
二位太医连同医女急匆匆赶来,先向贵妃与顾香生等人行礼。
刘贵妃道:“不必多礼,贺国公家有女眷身体不适,你们给她把脉瞧瞧罢。”
孟、黄二人相望一眼,心头嘀咕:一个女眷生病,何至于出动这么大的阵仗,他们赶过来的时候还以为是天子有恙呢!
然而贵人有命,他们自然不可能违背,当即便走到顾画生那里,要为她把脉。
顾画生却不肯合作,即便挣不开女官的钳制,也是左躲右闪,情状越发令人浮想联翩。
看这个样子,十有八、九是怀孕了。在场之人暗暗想道。
然而下一刻,孟院首的话令她们大跌下巴:“回禀贵妃,这位夫人是因为天气闷热,过于疲劳,所以才累倒了。”
“什么?!”刘贵妃没有说话,出声的是同安公主,她拔高了声音:“你没诊错罢?”
孟太医很不爽,自从他在太医院当上院首之后,还没有人这样当面质疑过他的医术呢。
“若公主不信,不妨让黄太医来诊。”他让出位置,示意黄太医为顾画生把脉。
原本歌舞升平,言笑晏晏的场面,此时却愣是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都说有女人的地方就会聒噪,可如今,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黄太医身上,黄太医甚至可以听见自己衣料悉索的声音。
他将右手三指搭在顾香生被女官按住的手腕上,沉吟片刻,起身拱手:“微臣诊脉的结果与孟院首一般无二,这位夫人的确是累着了,是以脉象有些虚浮,而且观其气色,只怕这些日子劳神费心,睡眠也不大安稳,只要服下几帖安神定惊的汤药,便可好转。”
一语即毕,见许多人都看着自己,好似没反应过来,黄太医不由下意识摸摸自己的袖子腰带,以为自己有什么失仪之处。
刘贵妃不好说出口的话,嘉善公主却没什么顾忌,她见同安公主急着想开口,便按住她,示意她稍安勿躁,然后对太医道:“除此之外,顾氏身上没有其它病症了么?”
孟院首和黄太医都很肯定地回答:“没有了。”
众人面面相觑。
孟、黄二位行医多年,尤其又常为宫中贵人诊脉,断然不可能连怀孕与否都断不出来,他们也不可能撒谎,因为这又不是什么疑难病症,刘贵妃只要再随便找个大夫来,就可以戳穿他们了。
这样说来,顾画生果真没有怀孕?
可她为何要那样慌张呢?
顾香生叹了口气:“二姐姐身体不好,本就不该来赴宴,何必为了给我面子而逞强呢?”
吕夫人此时也反应过来,一边扶起儿媳妇,一边请罪道:“都怪我疏忽了,顾氏前些日子精神便有些不济,我只当她思念夫婿,也未多想,早知便该让她好生休养才是,想来她是知道思王妃办宴,姐妹情深,为了思王妃,方才强自提振精神要前来赴宴的!”
顾画生神色怔愣,好似还未反应过来。
刘贵妃隐隐觉得,事情似乎开始脱离自己的掌控。
那头哎呀一声,却是顾画生带来的婢女往前踉跄几步,好像被人推搡到了,连带袖中之物也跟着轻飘飘滑落出来。
众人定睛一看,却是一方素帕。
上头密密麻麻,好似还写了不少字。
那婢女神情紧张,见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那帕子身上,抢前两步就想将帕子拾起来。
但她终究慢了一步,碧霄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那里,伸手便将地上的帕子抄起来!
婢女大惊失色。
碧霄却没管她,径自拿着帕子走到顾香生那里,大家本以为顾香生会将帕子收起来,谁知对方却展开帕子,当着众人的面,徐徐将上面的字念了出来。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头两句念出来,众人便恍然大悟,敢情上面写的是一首情诗啊?
会是谁写给谁的呢?
“若问梧桐谁家事,绫琦夜半盼郎痴。”
若说前面还听不出什么端倪,后边两句一出,众人的脸色立时古怪起来。
绫琦二字,难道是在暗喻同安公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