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海手里的棒子都打折了,心里的气没减半分,这回一定要把王春分给治过来,不能让他再生坏心思!

    丰氏被哭哭啼啼的曲花请过来了,趴在猪棚的大门,只听到棚里猪在叫唤,没有人的动静,吓的脸色都白了,叫道:“老头子,你怎么了,你说句话。”

    王海把老泪擦干,咳嗽了两声,算是回答了。

    丰氏气道:“别人家分家就分了,只有我们家分家了,老的还得管着小的,这日子让我怎么过!造孽哦,快年了都不让我省省心。”

    曲花怯懦的叫了声,“孩他爹?”

    丰氏瞪眼道:“好人命不长,坏人活千年!你放一百二十个心,王春分死不了。”

    “族长回来了,把王春分打了,王春分在外头买的五头猪被族长牵走卖了,说是卖的银子奖励给他报信的人。”

    “谁给族长报信了?”

    “早知道报信能得到这么多的好处,我就去了。”

    “五头猪将近十两银子呢。王春分这回什么都没捞着还赔了银子。”

    “活该。谁叫王春分要骗李家的银子。我要是族长,打他是轻的,得把他逐出族门!”

    “李家收猪的价钱在方圆几百里都是最高的,我亲戚上我家都要把嘴皮子说破了,让我帮他家给李家说说,明年能不能跟着养猪。”

    “我们跟着李家才有今日的好日子,外面多少人羡慕,我们得惜福。”

    “有的人想要跟李家合作干买卖,李家念旧情一直跟我们干买卖,我们念李家的好,可不能学王春分欺骗李家。”

    王族的人当晚就知道了王海从燕城赶回来收拾王春分的事。

    被王春分教唆的族人都庆幸没有听信他的话,不然的话,从外面买回来的猪会被王海没收奖励给举报的人。

    礼村的许、金、余家等都养了猪,他们都是本分人,压根没想过从外面买猪回来冒充,听到这件事,均是大骂王春分人心不足蛇吞象,被王海打晕还赔进去五头猪,都是咎由自取。

    次日,马氏带着三狗子上李家串门就把这事给赵氏、李如意说了,当然说这事时避着王燕。

    李如意冷笑道:“财帛动人心。这么一点利益就能让王春分动歪脑子,王伯伯打他打得好。”

    赵氏目光蔑视,道:“以前觉得王春分有几分小聪明,现在看来也是个蠢的,跟王立冬一样。”

    马氏道:“王立冬已经被王海从王族除名了,我看王春分再有下次,也落得这样的下场。”

    王海的大儿子王立冬现在不知道流落在何方,他又懒又馋,还没有脑子,这么冷的天气,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李如意道:“希望这次王春分能得到教训,不要再犯。”

    三狗子送给李如意两双亲手做的缎面鞋,一双粉色,一双紫色,鞋面都绣着小花,崭新的绣花鞋,看着就赏心悦目,“我的绣活做的不好,你别嫌弃。”

    快过年了,本地风俗,鞋与邪同音,正月不能送鞋(邪)。

    三狗子在心里一直把李如意当师父敬着,逢年过节必须送礼表示感谢。

    “你的绣活再不好,也比我强。我不嫌弃。”李如意拿着新鞋在脚上比划了一下,笑道:“你是不是知道我做了粉色、紫色的裙子,特意给我的这两双鞋?”

    三狗子微笑道:“是。”

    赵氏夸赞道:“三狗子有心了,如意没白教你医术。”

    快过年了,李家很忙,不过等到正月会更忙,到时会有许多人来拜年。马氏母女不想麻烦李家,午饭没吃就走了,李如意送给她们两斤香肠等吃食。

    “我看这回王海气坏了。”

    “我嫂子知道这事肯定也会气。”

    “一大家子总有几个惹事的,何况是王族一个大家族。”

    “王伯伯这次重惩王春分,也是杀鸡给猴看,以后我们家从礼村收购猪不会出现以次充好的事。”

    赵氏嘱咐道:“明日我们家收猪,还是小心谨慎些好。”

 344求上门来

    次日,李如意派伍余年到礼村收猪肉,王海全程跟着,一切非常顺利。

    近百头猪要杀,收拾也要花功夫。伍余年中午就在王海家吃的饭。

    别看伍余年只是李家的奴仆,王海还是李家的亲家。王海跟伍余年一个桌上吃饭。

    丰氏做了四个菜,两个有肉,还有一盘炒鸡蛋,一盘豆腐。

    王海说要喝酒,伍余年坚决不同意,这才没有喝。

    王族的两个老头仗着是王海的长辈,特意过来跟伍余年打听。

    “伍管家,你们家明年还收不收猪肉?”

    “这事得等开春。到时,我们家会给王族长话。”

    “伍管家,我们家的猪棚还有一头母猪,明年开春肯定能下小猪崽,我就想着一窝小猪崽少了些,还想从外面买十几头小公猪,现在就养着,你看行不?”

    “你先别急,等开春听我们家的口信。”伍余年当了管家之后,这几个月跟村里人打交道,听得恭维的话多了,但是人没飘,不会吹牛,有啥说啥。这也是李如意为什么选他当管家的原因。

    丰氏带着王四妞在厨房里吃饭。

    王燕出嫁后,王四妞天天往丰氏跟前凑,她比较勤快,有点小聪明,但是没有王三妞那么毒,心也没有那么狠,丰氏正好一个人做不了豆腐买卖,就带着她一起。

    这般处着就有了感情。丰氏待王四妞比以前好些。

    “奶,我们家的八头公猪都杀了?”

    “你眼又没瞎,没瞧见啊?”

    “没瞧见猪血、猪骨头什么的。”

    “你还惦记着吃猪血、猪骨呢,那得等着伍管家把猪肉收完。”猪血、猪骨不值钱,丰氏心里惦记的是家里的八头公猪猪肉能卖多少钱。

    “奶,我吃完了,我去帮忙收拾猪。”

    “去吧。我洗完碗也过去。”锅里有热水洗碗不会凉着水。洗碗可比洗又脏又臭的猪下水轻松多了。

    王族的杀猪场在村头,建了几个很大的土灶,把李家鸡棚的几口大铁锅借来了。

    李家的一个佃农过来指导王族的人杀猪收拾猪肉。

    王族的猪杀完就轮到许、金几家杀猪收拾猪肉。

    就这样从清早一直忙碌到黄昏,礼村的公猪全部杀完收拾完。

    李家不要猪头、皮、骨、下水等,只要去皮去骨的猪肉,一共收了一万六千七百八十七斤猪肉。

    江家、张家的猪肉合起来都没有这么多。

    一斤猪肉二十四个铜钱。

    礼村的人舍不得吃,只留了一、两斤肉尝尝,余下的全部卖给李家。

    伍余年想到这些猪肉做出香肠大卖大赚,心里那个高兴。付钱的时候咧着嘴笑。

    “我家五头猪,出了七百二十四斤猪肉,得了十七两银子三百七十六个铜钱。哈哈。我买猪崽才花了一两多银子,搭猪棚、麦麸、玉米叶玉米棒子什么的顶多八百个铜钱,两样合起来二两多银子,就算三两银子,这一下子就赚了十四两多银子。”

    “除了白花花的银子,还有猪头、皮、骨、尾巴、下水,我那媳妇只顾着傻乐,都不晓得把猪头收拾了晚上吃猪头肉!”

    “我要养十五头猪,我家老婆子眼皮子浅,非拦着我,我家只养了七头猪,还有一头是母猪!”

    “我要送我儿子去学堂读书!”

    “早该养猪!”

    “哎呀,我们要是早养猪就好了,早就富了。”

    有那会算的道:“我们的猪吃的是李家白送的豆渣。”

    “以前养猪谁晓得公猪得骟长肉才快?”

    “以前养猪,要给猪吃粮食,一年多后才能长到一百多斤。”

    “以前不敢养猪是怕猪生猪瘟。”

    “要不是李家在前面领着,还白送豆渣,我们这回也不敢养猪。”

    不知道是谁在人群里喊了一声,“养猪比卖豆腐赚的多!”

    礼村的人这才反应过来,养猪赚钱真的比卖豆腐多多了,并且养猪不用像卖豆腐那样要出去冒着风雨顶着日头走街串巷。

    卖豆腐比养猪辛苦的多。

    “这是因为我们把猪卖给了李家,李家收猪的价格高。我们才赚得多。”

    “李家太厚道了,收我们的猪肉,每斤比县城肉铺卖的猪肉多十个铜钱。”

    “李家明年要是还收猪肉那可就好了。”

    “明年能有这好事吗?”

    “族长,你可得跟李家好好说说,明年还让我们跟着养猪。”

    “伍管家,你在李老爷面前可得替我们家族说说好话。”

    礼村的男人推着装满猪肉的板车,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跟着伍余年往李家去。

    送猪肉的队伍浩浩荡荡,众人一路走一路说笑,人人喜气洋洋,热闹的很。

    至此,今年李家的香肠所用骟过的公猪猪肉全部收完。

    张屠夫家卖猪给李家,每斤二十四个铜钱,礼村也是如此。一夜之间,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

    张屠夫家跟李家是姻亲,倒说得过去,礼村只有王海家跟李家是姻亲,怎么村里其余人家卖给李家的猪肉也这么贵?

    有人跑去礼村打听,得知他们礼村是跟着李家养猪,除了把公猪骟了,还要吃李家的豆渣,这下子方圆几十里村子的人们都心动得不行。

    几个村的里正相约去拜访李山。

    “李大人,小的全村共有三十八家,家家户户都愿意跟着大人养猪。”

    “小的村子上上下下盼星星盼月亮养猪。”

    “小的跟大人见过几面,大人可还记得小的?小的这回是为民请愿,全村的人都想求大人帮扶一把,让小的全村跟着养猪。”

    几个里正七嘴八舌,挨个表态之后就跪下来磕头。

    之前卖豆腐、山货什么的都远远没有养猪的利润大,并且养猪可以在自家养,不用去外面奔波。

    李家收猪的价钱那么高,只要不把猪养死了,横竖都能赚到很多的钱。

    为了赚到钱,改变贫穷,这一跪很是值得。再说,李山是官,他们是老百姓,跪下磕头也是应该的

    “使不得。你们快起来。”李山很想告诉他们,养猪的事,我也做不了主,可是不能把这事推给闺女。

 345还是要低调

    伍余年俯在李山耳边说了几句,李山便道:“行了,你们的事,我晓得了,今年已过去,开春再说。”

    “开春小人的村子能跟着大人家养猪,能把猪卖给大人家?”

    “大人,您能不能把话说的明白些,小人回去还得给全村的人说。”

    几个里正眼巴巴的望着李山。

    李山觉得刚才把话说的很明白了,这几人分明是在装糊涂,高声道:“开春再说。我们家对江家、张家、礼村也是这话。”

    “老爷,您这边请。”伍余年直接把李山送出大厅,然后似笑非笑的跟几人道:“当年我们老爷、夫人、二老爷落难时,是礼村的王里正收留了他们,是礼村的人帮他们盖的房,那时,你们几位在哪里,你们的村人又在哪里?”

    几个里正一脸尴尬,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

    伍余年抬抬手,“几位请回。”等几个里正走后,便去向李如意禀报,还道:“之前礼村的人跟着我们家养猪,这些人没少嘲笑,如今见礼村的人赚钱多了,又跑来跟老爷哭穷要养猪。我们家跟他们几个村的人非亲非故,不知根知底,凭什么让他们养猪。”

    李如意坐在书房里看药书,难得轻闲一上午,可以不用面对小山似的一截一截的香肠,不用闻肉味,没想到又来事了,轻轻摇了摇头,道:“他们不就是看着我爹没架子好说话吗。”

    李山没有官架,这是众人皆知的事,都说他亲民随和,不过凡事有利有弊,这不连小小的里正都敢找上门来提要求。

    若是换成郝县令,几个里正敢去郝府面对面跟郝县令提吗?

    “小姐,那我们家明年开春可要养猪?”

    李如意反问道:“你说说香肠卖的好不好?”

    伍余年激动的道:“好!”简直太好了,香肠比风鸡还受欢迎。

    谁能想到,这世上还有香肠这样的美食。

    李家卖出去的香肠分为咸、甜两种口味。咸味香肠做的多,占了八成,甜味香肠做的少一些,只占两成。

    如今第一批香肠全部卖光,第二批香肠正在制作之中,预计三日后可以售卖。

    李如意怕燕王府临时要货,没敢把香肠预售出去。

    现在从早到晚都有大商贩亲自到李家来问第二批香肠什么时候出售。

    李如意继续问道:“你说说香肠赚不赚钱?”

    “赚钱!”

    香肠的制作方法比风鸡复杂,就拿剁肉馅来说,几万斤猪肉都要剁成肉糜,这就得消耗很多的人力,给第一批香肠剁肉馅的那些人现在手还颤抖着。

    制作方法复杂,但是成本并不高。

    猪肉、肠衣、调料加上人工等,一斤香肠(肉会缩水)的成本撑死了四十五个铜钱,出售价是三百个铜钱,纯利润二百五十五个铜钱。

    四斤香肠的纯利润就是一两多银子。

    一只风鸡卖一两银子,这当中包括了成本,香肠比风鸡还赚钱。

    李如意道:“香肠卖的好还赚钱,当然要继续,香肠用的是猪肉,所以我们家明年不但要养猪,还要养很多的猪,江家、张家、礼村可以跟我们养猪,但得限制数量。别的村就算了,我们家不带他们养猪,不费这个神。”

    风鸡已经有人效仿开始卖了,相信用不了多久,香肠也会被人效仿售卖。

    李家只做高品质的香肠,不会降价钱。李家香肠的产量不能太多,多了卖不出去。

    再说这年代做香肠光是剁馅就得雇人工,把肉馅往肠衣里灌也得用人工。

    处处都得用人工,李家倒是雇得起,就是不想往家里弄太多的人,闹腾的动静太大。

    皮蛋、松花皮蛋、风鸡、冰糖葫芦、糖炒栗子、蘑菇酱、香肠,短短的几个月,李家弄出这么多的新奇吃食,已经赚了很多的银子。

    李山只是七品小官,李家才刚起步,步子还是小一点为妙。

    “小的晓得了。”伍余年得了话,这下心里有数了。

    “明天可以作冰糖葫芦、糖炒栗子,那些来买香肠的大商贩要是想买这两样吃食,就卖给他们。”

    “小姐,有几个商贩想再买些混糖月饼,小的让他们报了数,加起来有一万五千个,您看?”

    去年李家还穷得时候,靠着混糖月饼赚了小笔银子。那时混糖月饼一个十个铜钱,现在李家发达了,也没涨价。

    混糖月饼比糕点好吃,价钱也比糕点便宜,县城里的普通老百姓也能买一两个吃。

    快要过年了,老百姓想吃混糖月饼。几个大商贩是给自家开的点心铺进货。

    “我去跟我二叔说,让他今天、明天带着人做出一万个。你把九千个卖给大商贩,剩下留着我要送人。”李如意忙得差点忘记混糖月饼了。

    外面传来几个少年兴奋的声音,“妹妹,我们从书院回来了。”

    “今日书院的院长宣布停学,一直到开春才开学。”

    “今日下午的课都不用上了。”

    “我们已看过娘和大嫂。你这里可需要我们帮忙?”

    一连下了几场雪,长平县城的学堂早就停课,燕城书院、北华书院也在前几日停课,只有北山书院一直坚持到今日。

    “看样子,你们年考考得不错。”李如意起身相迎,今年她没少长个,可是四个哥哥也长得很快,她的个子仍然只到李健安、李福康的肩膀。

    李福康谦虚的道:“马马虎虎。”

    李敏寒立刻道:“你别听二哥的,二哥在我们当中考得最好的,在同届学子当中排第五。”

    李英华轻叹一声,“这次我考的最差。”

    李敏寒有些激动的道:“三哥在同届学子当中排第二十名。我是第十名,大哥是第十八名。”

    同届学子一共一百多人,李家四少年能考到前二十名,已是上等。

    李福康自信的道:“夫子说我们好好读书,后年争取都考中。”

    李健安道:“夫子说的是你。我这个成绩,我看后年科考悬。”

    他们正式读书才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时,能在北山书院考出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有江青云教导,另一方面是自身的勤奋。

 346梅花送佳人

    李如意笑盈盈望着四个哥哥,问道:“你们累不累?”

    “不累。”

    “我们来回坐驴车怎会累?”

    李如意眼珠子一转,道:“二叔下午要做混糖月饼,我记得你们也会做的,不如你们跟二叔一起带着人做。怎么样?”

    “好。”

    “没问题。”

    “现在离午饭还早,不如我们现在就去做混糖月饼。”

    “妹妹,我去做混糖月饼,回头再跟你说话。”

    四个少年说干就干,这就走了,来去一阵风。

    李如意笑着还没反应过年的伍余年道:“我娘要是问起来,你就说四位少年需要活动一下舒展身子骨,不能总在书房里看书,这样对身子骨不好。”

    “小姐,您还真让四位少爷下厨房?”

    “你刚才也看到了,他们自己愿意下厨房。这个,就让他们干一下午的活好了。”李如意准备让四个哥哥黄昏带着混糖月饼去陪江青云用晚饭。

    眼瞧着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贴福字贴对联,李家也会如此,而江府却是因为江青云要守孝,什么都不能干。

    江青云在江府应是很寂寞孤单。

    李如意记得江青云喜欢吃混糖月饼。香肠、风鸡都是荤的,江青云不能吃,那就送他混糖月饼。

    江府。几场冬雪过后,更加的寂静清冷。

    正如李如意所想,江青云独自一人坐在书房看书,不知看了多久,目光从书本上移开,无意中瞟到画案旁边古董花瓶里插着几支红艳似火怒放的红梅。

    脑海里回想起李如意,她喜欢给人看病,做新奇的吃食,带着家人致富,喜欢赚钱,那喜不喜欢梅花?

    想到就去做,这就走出书房,亲自去后花园剪了几支梅花,然后这就去李家,理由都想好了,就说最近有时会觉得气短,想让李如意把脉,这样便能见到她送出梅花。

    江青云拿着梅花,兴冲冲的往大门走去。

    福伯迎面而至,笑道:“老爷,李家刚才派人带来口信,四位少爷黄昏会过来在我们府用饭。您看?”

    江青云一怔,他正想着李家人,李家人就要来了,而后笑道:“我原是要去他家,既然健安他们要过来,那我就在府里等着。”

    晚上,李家四个少年从江府得了梅花,回家的时候坐在驴车上各抒己见。

    “这几支梅花开得正艳,摆在屋里肯定很是好看。”

    “我看给娘、嫂子的房间各两枝,妹妹四枝。”

    “江哥哥送梅花真是雅致。”

    “是。书院里有梅树,我们都没想到摘梅花送给妹妹。”

    “书院的梅树那可是先生们的宝贝,先生们每次赏梅诗会都要用到梅树,我们要是把梅花摘了,会被先生们重罚。”

    “难怪书院的那些梅花好好的,没有人折技,原来大家都怕被先生们惩罚。”

    “我们家种的都是梨、苹果、枣、核桃树,还没有梅树这样的欣赏树木。”

    “我们家要不要种梅树?”

    “问问妹妹,她要是喜欢,就种几株。”

    当晚,李如意的卧房、书房的花瓶插上了烈火般的红梅,梅香淡淡,芬芳淡雅,心情都好了。

    李家没有种梅树。

    北地的冬天能够看到梅树的地方不多,江家是其中之一。

    李如意想去江家看梅花,也想看看江青云,不过近日太忙,忙得连出门的功夫没有了。

    一夜梅香,暗香扑鼻。李如意一夜好眠。

    早晨起床,扭头看到桌上红艳似火生气勃勃的梅花,心情一下子好了。

    “小姐,外面下雪了。”

    “又下雪了。”李如意觉得今年的雪没有去年下得大,但是比去年频繁。

    “瑞雪兆丰年。我们家的地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有好收成就行。”李如意说起收成,就想到了委托粮铺找四样种子,这件事至今没有动静。

    蕃茄、辣椒、包菜找不到就罢了。大白菜也找不到,真是急人。

    大白菜是蔬菜之王,包饺子、炖菜、炒菜、做泡菜、酸菜等等,可以用来做很多的菜肴。

    北方的冬天要是没有大白菜,感觉生活品质都低了。

    想至此,她的心情又不好了。

    “小姐,今日的早饭有青菜。”

    李如意惊喜问道:“什么青菜,哪里来的?”

    “鸡毛菜。听说是江府昨晚让四位少爷带回来的,江府昨日刚种出鸡毛菜,就给我们家种来了。”

    “江府竟是种出鸡毛菜。我只跟周伯说了几句,可以用火

    炕在屋里种青菜,周伯就种出来,还是南方才有的鸡毛菜。真是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