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县令派衙役、仵作来查看现场。曲平早就跑出村子不知去向,曲平的家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这时,曲红爹跳出来向曲平家里要赔偿埋葬曲红,曲族族长做主让曲平家赔给曲红爹五两银子。

    曲红爹派人给王大妞、王二妞、王四妞送口信,让她们来给曲红披麻戴孝。

    王海知道这件事时,已是两日后,没想到曲红这样的丑妇人还有人要玷污她,更没想到的是凶手是曲红的堂叔曲平也就是他曾经的小舅子。

    亏得他前些天跟曲老汉断了亲戚关系,不然这回跟着没脸。

    “四妞呢?”王海回到家里,第一句话就是问王四妞。

    丰氏恨曲红,但是听到曲红惨死的消息,并没有幸灾乐祸,道:“昨晚四妞去曲家给曲红守灵堂,夜里都没回来。”

    “谁让四妞去的?”

    “王立冬。除了他还有谁?”

    “糊涂!曲红已经被我们王家休了,不再是四妞的娘,四妞给曲红守什么灵堂。四妞给曲红守了灵,三年不能说亲事。”王海屁股都没沾椅子转身又出门去找王立冬把王四妞叫回来。

    一个时辰之后,王立冬、王四妞从曲村回来了。

    王四妞穿着麻衣戴着孝,王海觉得晦气叫她赶紧脱掉烧掉,“我们家里都好好的,孝衣用不着。”

    到了晚上,王海特意把王立冬父女、王春分一家人叫到大厅里头,肃容道:“曲族出了杀人犯,连累族里的学子几年不能参加科考。如今曲族臭名远扬。我们家跟曲族断了亲,日后不许你们任何人跟曲族走动。若是被我发现谁跟曲族来往,一律逐出家门。”

    如今家里就是曲花跟曲族来往,别的人都不喜欢曲族,也不去曲族。她听到这番话,只能顺从的点点头。

    王春分正想警告曲花,王海盯着他冷声道:“你娘在世时,我从未动过她一根指头。你打媳妇这是像了谁?”

 137四个下人

    王春分瞟了曲花一眼,“我以后不打她了。”

    王海当着王立冬的面跟王春分道:“你现在天天卖豆腐,总算有个正经营生,能养家糊口还能存点钱,日子比以前好了,可得好好珍惜,别跟你大哥一样竟琢磨害人害已的破事。”

    王春分挺直了胸膛,“我听爹的。”

    “爹,我倒是想卖豆腐,可我的伤还没好。”王立冬今个去曲村都是一瘸一拐去的,后来在半路实在走不动花了一个铜钱坐了驴车。

    “你的伤是怎么来的,你还有脸跟我诉苦!”王海板着脸,昏黄的灯光下,见长子一脸颓废,不到四十岁看着比五十岁的人还老气,心里又有几分怜惜,缓缓道:“等四妞嫁了,你娶个媳妇,重新把日子过起来。”

    王立冬倒是没有惊喜的样子。

    王春分不乐意了,“爹,你要给我哥娶媳妇,那就给我也娶一个。”

    曲花大急,抬头望向王海。王大虎、王二虎、王三虎都傻眼了。四岁的王四虎还不懂什么是妾,坐在一旁津津有味的吃着王燕剥的炒花生。

    王海骂道:“你小子娶个屁。”

    王春分坏笑道“爹,我不娶妻,我纳个妾行不?”

    丰氏瞧了王海一样,别他妈的王海被王春分说的心动了带一个小娘们回来当妾,这日子可怎么过,猛的一拍桌子,“他娘的,王春分你这个王八蛋,才卖了几天豆腐,你就骚包的要纳妾,你是皇帝还是王爷,你还纳妾,你怎么不整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王燕噗嗤笑出声,就连心里一直感慨曲族学子不能参加科考的王志高都被丰氏的话逗乐了。

    “我们家就没有纳妾的。你他娘的少整这破事!”王海瞧王春分那个坏样,还真怕他把外面不干不净不三不四的女人带进家门,喝道:“你要纳妾,就逐出家门!”

    王春分见王海来真格的了,怕激怒王海,不让他卖豆腐,“我只是说说而已。我哪有这个花花肠子。”

    王海叮嘱道:“你把银子好好攒着,以后还得给大虎他们几个娶媳妇。”

    王大虎、王二虎眼巴巴的瞧着王春分,瞧的王春分都脸上挂不住了,只能淡淡道:“我晓得。谁叫我是他们的爹。”

    王海缓缓道:“今个太晚了,明个我去李家跟李老弟说说,再多卖给我们家族几百斤豆腐。”

    王春分眼睛一亮,立刻央求道:“爹,你可是我的亲爹,你让娘、妹妹每天多分给我几十斤豆腐,我都能卖的出去,这不大虎四个还要娶媳妇,我得给他们攒钱。”

    以前他嘴上叫丰氏娘,心里骂臭婊子,现在这不为了多弄些豆腐,叫的有几分真心实意。

    王四妞见王立冬不吭声,恨其不争,急道:“爷爷,我也想多买几十斤豆腐,你能让奶奶、姑姑给我多些豆腐吗?”

    “好了。我晓得了。你们好好卖豆腐,把日子过好,我能帮你们的尽力帮。”王海挥挥手让长子、二子两家人离开,又跟女儿、三子说了些话,就与丰氏去歇息。

    丰氏消息没有王海灵通,也是刚才从王海嘴里知道曲族学子不能参加科考的事,“乡下人家供一个学子读书太难了。这回曲族几个学子不能参加科考,白读几年书,银子白花了,他们的家人得愁死。”

    王海点点头,想了想竟是热泪盈眶,幽幽道:“亏得如意救了燕儿一命……”

    要不然王燕死了,王三妞成了杀人犯,王族的学子不能参加科考,王家这几年就白银子白供王志高读书。他那聪慧内秀孝顺的女儿、英俊勤奋好学的小儿子全部毁了。

    丰氏还没见过王海这么脆弱的一面,心里有些不忍,伸手给他擦了眼泪,“我们燕儿福大命大,以后能嫁个好女婿。”

    “好。我们给燕儿寻门好亲事。”

    夫妻二人脑海里闪出同一个少年李家长子李健安,而后不约而同的说出他的名字。

    丰氏轻声道:“我们看着健安长大的,这个孩子是极好的。李家也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人家。燕儿要是能嫁给健安,我做梦都能笑。”

    “我明个跟李老弟暗示一下。”

    “对了,李家买了四个下人。”

    “一下子买了四个?”

    “对。如意去买的,只带了李石,去之前压根没告诉李山买几个人。你是没瞧到李山看到四个下人的模样,那感觉是如意买的不是四个下人是四个爹。”

    “瞧你说的,李老弟不至于。”王海哈哈笑出声。

    “至于。真的至于。”丰氏笑得细长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如意可真是聪明,就怕李山埋怨,直接把四个下人都写在李石名下,说以后她及笄就过户她的名下,不会让李山花银子养下人。”

    被王海夫妻笑话的李山正为了一下子添了四个下人多出四张嘴吃饭多出四个人穿衣睡觉发愁生闷气呢。

    他同意李如意买下人,以为李如意只买一个下人,好吗,谁知一下子买来四个。

    “爹,这四个人是一家人,我不能只买一个,另外三个不买了,闹得人家妻离子散啊。”

    “爹,您别担心开销,他们吃喝拉撒睡都由我管,您只管使唤他们。”

    “爹,以后您别干重活,家里的活交给下人干。您就在一旁看着下人就行了。”

    李如意的话到了说的好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可李山心里接受不了。

    一个从燕城步行走到礼村几十里路这么远都舍不得花一个铜钱买一个黑面馒头吃的人,在几个月后突然间家里一下子买了四个下人,真心无法接受。

    穿着五成新灰色衣裤的中年妇人站在床边,跟躺在床上的赵氏柔声道:“夫人,奴婢这就把两位小少爷抱走,不打扰您和老爷歇息。”

    中年妇人大概四十岁,生着一张长脸,皮肤微黑,颧骨高,一字眉,塌鼻子,厚嘴唇,模样真是不好看,不过一看就觉得老实善良。

    她叫张嫂,今年三十一岁,会做饭带孩子,也会缝缝补补。

 138主仆各有心思

    张嫂的前任主子是长平县老县令的师爷,老县令告老还乡,把师爷留下跟郝县令交接账务等等事情。师爷晚走几个月,不久前办好事准备走了,把家里多余的下人打发卖了。

    张嫂一家子四口不是家生子,也不是老仆人,而是师爷两年前买的,就都被卖了。

    张嫂的男人伍余年今年三十三岁,浓眉大眼,身材高胖,有把子力气。

    张嫂的儿子伍大今年十六岁,身材随了伍余年又高又胖,容貌随了张嫂,又黑又丑,不过手脚很灵活,干活很麻利。

    张嫂的二儿子伍二今年十四岁,身材高瘦,容貌随了伍余年,有几分俊俏,外向性格,说话又急又快,干活肯下力气,就是有些马虎。

    以前在师爷家时,张嫂给师爷的小妾带孩子,伍余年父子在师爷的瓷器作坊做粗活。

    张嫂一家不愿意分开,央求师爷的管家给他们找个好主人。

    管家也是心善,为了让张嫂一家达成心愿,冒着被师爷训斥的风险,把价钱降下来。李如意花了八两七钱银子就把张嫂一家买回来了,比市场价便宜了一两多银子。

    张嫂一家是给有钱有权的人当下人,自带衣服鞋子,可比市场上什么都没有的下人强太多了,李如意只需给张嫂一家安排食宿。

    张嫂一家刚到李家就开始干活。

    李如意安排张嫂带两个小婴孩,伍余年、伍大去磨房磨豆子,伍二负责打水、扫地、喂鸡狗、洗碗等杂事。

    这不张嫂从前天晚上起就抱两个小婴孩带到育婴房去睡觉,夜里给他们热羊奶喝。

    有了张嫂,马氏、五狗子从昨个起就不用来李家,赵氏晚上不用带两个小婴孩,也能睡好觉。

    今个是第三个晚上,张嫂已经把两个摇篮搬到了育婴房,现在把两个小婴孩从赵氏身边抱走。

    赵氏坐起来,瞅了好几眼熟睡的小婴孩,也是白天喂奶累得很了,再加上月子里体虚,十分疲惫,只能挥挥手,“好。你把他们带走。夜里你就辛苦受累了。”

    张嫂并不表功,“两个小少爷乖得很,奴婢不辛苦不累。”一手一个把裹在小被子里的婴孩抱起来。

    李山给张嫂打开布帘,把她和婴孩送到婴孩房去。

    张嫂始终低着脑袋不敢正面瞧看李山,待李山走了,心里松了一口气。

    她这样丑的容貌,在师爷家里带小孩,年过五旬的师爷还想尽法子沾她便宜,害得她整日提心吊胆。

    她看出李山目不斜视是个好人,可这心里还是莫明的害怕,这是在师爷家养成了习惯。

    李山回到卧房,见赵氏已经下床在用木盆里的温水洗漱,就过去从背后搂着她的身子,充满柔情的道:“素梅,你辛苦了。”

    从媳妇生子至今,卧房里面一直有人,这下终于没有人了。李山可以跟媳妇温存一下。

    赵氏笑道:“从今个起我夜里都不用带儿子,我不辛苦。”

    李山殷勤的侍候赵氏洗漱上床,给她盖上被子,望着她这张芙蓉脸,忍不住俯身亲了她脸颊一口,还有些蠢蠢欲动,不过理智占了上峰,以后的日子还长着,让她好好做月子。

    赵氏朝李山柔声道:“山哥,你快洗洗歇息。”这会单独相处,丈夫的心情很好,不过白天丈夫连着叹了几回气呢。

    李山就碰上赵氏的洗漱水擦脸洗脚,把木盆端出去倒水,刚开门就见伍二站在门外,“天晚了,你怎么不睡?”

    “小的给老爷倒水。”伍二很有眼色的接过木盆,刚才就是他把木盆送进去的,自是要把木盆拿走。主家没那么多的事,不会指使他干活,可是他不能懒,要是懒了再养成习惯,就得被主家卖掉。

    李山回到房里,又叹了一口气,低声道:“他们连倒水的活都不让我干了。”

    自从伍余年父子来了之后,李山兄弟的活就少多了,少到李山浑身不对劲不自在觉得饭白吃了。

    赵氏很困,可是不想听到李山叹气,躺在被窝里,露出整张脸来,柔声道:“你看哪家老爷亲自倒水的?你是老爷,就得有老爷的样。”

    “老爷?我没那么老。再说了端水、扫地、洗碗那点活是个人就能干。”李山如同往日那般吹灭了油灯,脱了衣裤,然后借着月光摸黑上了床,躺在媳妇旁边,黑暗里,他的眼睛睁得很大,跟李家后院磨房的驴一样总是睁着眼睡眠少,“我以前在燕城修城墙,每天扛近千块石头,一会儿就出一身汗,那才叫干活。”

    赵氏在李山耳边轻声道:“你不用干活还不好吗?”

    “不好。”

    赵氏哭笑不得,“你真是受苦受累的命,当老爷都不会当。”

    “从生下来到现在就没想过当老爷。”李山说是这么说,嘴角微微上翘。这两天村里人见了他比以前更加的客气,话里话外还带着两分恭敬,特别是给小儿子洗三的时候,有好些人叫他李老爷,当年一起逃难过来的人当中,只有他当上了老爷,也只有他家里有仆人使唤,还是四个。

    “好了。如意很能干,她把咱们家弄得这般好,你我听她安排好好享福。”赵氏是真的享到爱女的福了,做月子好吃好喝还有下人侍候,夜里还不用带娃,做梦都能高兴的笑醒。

    “我可没说不听如意的安排。”李山心里也知道爱女脑袋瓜子不是一般的聪明,听她的没错。不过家里一下子多如四个人,把活都干了,弄的他没活可干,一身的力气没有用武之处,真的很不适应。

    赵氏伸手指戳戳李山的额头,“你别胡思乱想,我们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一下子添了好几口人吃饭,我怎能不胡思乱想?”李山也就是跟赵氏叨唠两句。

    赵氏倒是想的开,低声道:“有钱就过钱的日子,没钱就没钱的日子。大不了把他们再卖掉。”

    闻言,李山微蹙的眉头舒展,“你说的对,大不了把他们再卖掉。”

    卧房里坐在火炕上的伍余年父子正在窃窃私语这回遇到一个好主家,压根不知道家里的老爷李山动了把他们卖掉的心思。

 139峰回路转

    卧房是李家之前空出来的房间,房间很大,家具都是新的,散发淡淡的木材味道。

    床是现在长平县最流行的土炕,温烘烘的,铺着李家用过的被褥,虽是旧的还有补丁,但是洗的干干净净,又晒了一天太阳有阳光的味道,真是很有家的感觉。

    父子三人打了井水轮流洗脚上炕。

    井水冬暖夏凉。现在是冬天就是温的。

    伍大摸着晚上吃的圆滚滚的肚子,小声道“爹,瞧瞧我们住的、睡的、吃的都比以前在作坊里的好。”

    作坊一天吃两顿,一点油星见不着,李家一天吃三顿,还能吃到鸡蛋,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

    伍二再次伸手摸摸身下暖烘烘的火炕,这一天得摸火炕几十回,喜欢的不得再喜欢了,喜滋滋道:“作坊哪有火炕,冬天就算呆在屋里也能把耳朵冻掉。”

    以前每年冬天他们父子耳朵、双手都要生冻疮,痒的要死,今年李家有火炕暖和,每天在磨房里磨豆子,不用去冰天雪地干活,肯定不会生冻疮遭罪了。

    伍余年看的比两个儿子长远,缓缓道:“李家看着无权无势,可是有独门的手艺,豆腐买卖全天下独一家,连燕王府都来这里买豆腐。李家有燕王府罩着,不会出事。李家这么着用不了几年就能发达起来。我们在李家也能呆得长久,日子能平稳些。”

    “李家四个少爷个个都勤奋好学,这么晚还点着灯读书……”伍二曾经给师爷的嫡子当过几天书童,师爷的嫡子看到书本就这痛那痛,整天想着出去玩。

    “小姐是真正的厉害。”伍余年说到李如意时,直接去掉李家两个字,心里俨然把她看成主人,“小姐年幼却很有本事,这个家里里外外都是小姐做主。小姐对我们不薄,我们都得听从小姐的话,千万不能做对不起她的事。”

    他们的卖身契上的主子是李石,不过都知道过几天李如意及笄就转成她的人。

    卖身契被李如意收了起来,他们的命运也就掌握在李如意的手里。

    两个儿子同时点点头,“爹,我晓得。”

    伍余年不放心媳妇,披上外衣过瞧看,站在窗外见里面黑着呢,媳妇与两个小少爷都睡觉了,知道媳妇夜里会起夜很累,就不打扰她了,转身去了亮着灯光的四位少爷的房间窗外,“少爷,您还有什么吩咐吗?”

    李福康是个急性子,连忙答道:“没有。你去歇息吧。”

    伍余年又去后院转了一下,没发现异常。

    他以前在师爷的作坊,除了干很重很累的活,夜里每个时辰都得巡逻怕有人偷东西。

    相比之下,李家磨豆腐有驴,他只要看着驴,给石磨里添黄豆,压根不用推石磨,活就轻松多了。

    李家不大,前院后院挨着,没有值钱的物件,不是大富之家,还养了两条能看家的小狗,不用他在夜里巡逻,能让他睡个完整觉,这比师爷的作坊好上太多了。

    伍余年正要回房去歇息,突然间感觉脖颈一凉,原来天上下雪了,一朵雪花飘在他的脖子里面,忍不住自语道:“主家有火炕,这样融雪时夜里我们睡觉不怕会冻死。”

    雪落无声,一夜好眠。

    黎明之前,雪停了,礼村银装素裹,静寂无声。李家的磨房第一个亮起灯。伍家父子、李石兄弟开始一天的劳作。

    许正父子把豆腐买走后,王海跟着妻女来到了李家。

    这是王海第一次看到李家的奴仆,多瞧了几眼,大手大脚,手上都是厚厚的茧子,特别是伍余年,才三十岁出头,背都有些驮了,看来李家的奴仆在旧主家里没少干粗活。

    王海把李山叫出屋,特意去了前院的大厅,将近期砌火炕的份子钱都拿出来放在崭新的八仙桌上,那是二两五钱银子,“我们砌火炕用的土是村里山上的红土,这个土外面没有,火炕传热好散热慢,用过的都说好。现在冬天天冷,我们砌火炕的买卖很红火,比以前还红火。”

    当初李如意为了防止砌火炕被人学会,特意在原料上下了功夫,做了十几次实验,最后定下礼村山上的红土。

    郑有亮从王福至那里得到的砌火炕方子没有红土这一条,买方子的燕城商户组建的砌火炕队伍自是不知道红土,他们给燕城人砌的火炕质量没有王族的砌的好。

    如今燕城人都知道砌火炕王族砌的最好,花同样的银子,当然要找王族砌火炕。

    “这是好事。“李山听儿女说过红土的事,当时还担心山里的红土被王族人挖完造成山体塌陷,李如意说只是把红土按比例参合在土里,不是全部用的红土,使用红土的量很少,礼村山里那么多的山那么多的红土挖不完。

    王海自豪的道:“砌火炕的活都排到明年下半年去了。”

    李山好心提醒:“开春你们不回村种地了?”

    王海笑眯眯道:“到时雇些短工种地,各家有人盯着就行了。”又问道:“你家又是卖豆腐,又有十几亩地,要是忙不过来,我给你家找几个短工种地,他们的工钱我出了。”

    “这可使不得。”

    “怎么使不得,就这么说定了。你跟我的关系还用在意这个。”

    李山喜滋滋道:“我先谢过哥哥了。到时请你们全家吃酒。”

    王海这次来是有事相求,顺势道:“你家添了下人,人手多了,做出的豆腐也得比以前多。”

    “是。昨个如意是说了一嘴要增加豆腐的产量。”产量这个词自是李山从李如意嘴里听来的。

    王海老眼放光,连忙问道:“能不能多卖给我们王族一千斤豆腐?”

    “一千斤,这么多?”要是一、二百斤,李山就能做主。

    “那你能多卖给我们王族多少豆腐?”

    “我想好了给你回话。”

    “那我可等着了。”王海接着说了与曲族断亲的事,特意道:“曲平不知逃向何处,这厮心肠歹毒手段凶残,他被我们家族的几个妇人打了还脱光裤子,我怕他怀恨在心报复,让族人外出去卖豆腐结伴而行。你弟弟曾打过曲平,以后出了村也得小心些。”

 140要卖豆腐皮

    “好。多谢老哥提醒。”李山听到外面有动静,那是四个儿子起床去厨房做早饭,望向王海道:“老哥,你在我家吃早饭可好?我这就让他们多弄些吃食。”

    “好。”王海正想跟李山多聊聊,把两家结亲的话递过去。

    李山一脸真诚,“老哥教我如何管好人?”家里添了四个下人,他想把下人管好给爱女分忧。

    王族有二十几户,每户最少四口,最多的有十几口,总共几百人,都由王海管着,管的还不错,这些年没有出过人命,名声也不错。

    除去王族,礼村还有十几户外来的也是王海管着。

    李山不向王海取经向谁取经。

    “你不问我,我也想给你说说。”王海说起管人头头是道,还特意提醒道:“我管的是村人族人,你管的是下人,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