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前李家人别说燕城书院、北山书院、北华书院,就连青松书院都不敢想象。

    赵氏眼睛一下子亮了,激动的高声道:“如意,你说的太对了,我们家就在长平县城城外买房子跟青云做邻居,你哥哥以后上那里的书院读书!”

    如果李家四少年能在北山书院、北华书院读书,考秀才就有把握的多,还能结识许多的同窗,对以后的发展特别有帮助。

    李山见爱妻态度很坚定,且银子是爱女出的,就点头同意了,不过,有些话还是得说在前头,“我听说青松书院的学费很贵,长平县城那边的书院就更贵了。”

    李如意非常高兴李山能同意在县城旁边买房,为了不让他担心,笑道:“我们家买了房还有好些银子,足够供哥哥在书院读几年,我们家继续做买卖,能赚很多的银子,不用担心。”

 187礼物很贵重

    赵氏满心欢喜与感动,热泪盈眶道:“我的儿,那可是你的嫁妆钱,你至少得留一半,别全部都给家里花了。”

    “钱还能挣回来。娘,您别跟我提嫁妆。好麻烦。”李如意一听嫁妆两个字就头痛,当地的小女子十五岁及笄就出嫁了,可是十五岁都没发育好呢,她是不想那么小就成亲,在家里呆着不是挺好吗,非要早早的嫁到别人家去干吗。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姥姥、姥爷早就给我准备嫁妆了。”赵氏说到这里,有些怀念已去世的爹娘,现在她过的很好,一定是爹娘在天之灵保佑她。

    李如意知道赵氏说的并不夸张,就拿未进门的长嫂王燕来说,丰氏在王燕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她攒嫁妆了,做家具的木材什么的在王家的地窖里堆了好些年了。

    李山等娘俩笑够了,一本正经的问道:“闺女,真不买地了?”

    “我爹还惦记着地呢。”李如意跟赵氏说了一句,又夸赞道:“说来爹还真是有先见之明,在长平县城买了地,这不,我们家就要搬到长平县城去住。”

    这话提醒了赵氏,笑道:“是。原来觉得那地买的太远了,现在看来正合适。”

    李山得到妻女的肯定,有些得意的道:“这就是命咧。”

    李如意问道:“年前长平县城还有人卖地吗?”

    李山一听有戏,激动的道“肯定有。”

    “那您抽空去打听一下,要是县城那边有合适地就买下来。”

    赵氏嘱咐道:“山哥,这回咱们先说好了,你只能买长平县城方圆五里的地,不能远了。”

    “好咧!”李山眉开眼笑,这就去豆腐房继续干活。

    李石已经在豆腐房干了好一会儿活,见李山满脸是笑还哼着老家的小曲,好奇的问道:“哥,晚上有好吃的?”

    “不知道晚饭吃啥。”李山伸手拍拍比自己个子还要高李石宽厚的肩膀,自豪的道:“明个我要去长平县城一趟,我要给我们家买地。良田!”

    任家父子纷纷上来道喜。

    “恭喜老爷。”

    “怪不得今个喜鹊叫不停,原来老爷有喜事了。”

    任余年由衷的道:“买田好,田能产粮吃饱肚子,能租出去,还能传给子孙后代。老爷真是高明!”

    李山终于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笑得嘴都合不拢,又跟几人道:“明个我不在,你们多受累,把咱们豆腐房的活干好了。”

    几人连声答应,“是。”

    大厅。赵氏眉飞色舞的跟李如意商议在长平县城买房的事。

    李如意道:“最好是买块地,我们家找人盖房子,想盖成什么样就盖成什么样。”

    这地方有的是人,就是缺钱。现在她手里有了钱啥事都好办。

    赵氏问道:“我们家现在的房子有口井,后院有菜地,还不挨着官道,挺好。你还想盖什么样的房?”

    “我们家人口多,我想盖个有五进大院子的房,这样以后哥哥成亲了也住得下。”李如意心道:至于弟弟,他们太小了,再过十几年,我们家说不定能搬到燕城去,到时再盖更大的房。

    赵氏微笑道:“我们家现在只有一进就够住了,就算你哥哥成亲,也进不着五进的宅院。”

    李如意想了想,心里有了一个主意,道:“这样吧,我先画好图给您和爹瞧瞧,您们要是同意了,我就与哥哥找王伯去办。”

    “真不买现成的房,决定我们家自己盖了?”

    赵氏比李山开明的多。李如意的许多想法赵氏能够支持。

    李如意坦然道:“嗯。我那次去江府瞧过了,附近都是树林,隔了一里路才有一个小村子,那个村没有大户人家,都是一进的院子矮房子,没有合适的现房。”

    赵氏恍然大悟般道:“原来你早有打算。”

    “是。我们家的买卖这么好,我从上个月就开始想此事。”李如意原来想着靠做买卖的银钱搬到长平,没想到靠着医术治好了县公爷的病就得到一笔巨银就能够实现。

    “我的儿,没想到我有生之年托你的福还能搬到县城住。”

    “娘,您保重身体,等我哥考取功名当了官,在燕城买了房,您还能去燕城住。”

    赵氏语气充满关切,柔声道:“你年龄太小,且莫心思太重。我可就你这么一个女儿。”

    “好。”李如意心道:搬到长平县后就好好的做买卖赚银钱直到哥哥考上举人。

    赵氏道:“年前太忙,我看过了年再说。”

    “娘。我也是这么想的。”李如意笑的时候,眼角上翘,像只得意的小狐狸。

    赵氏听到婴孩啼哭,秀眉微蹙,起身去隔壁卧房,“坏了,我高兴的忘记给你弟弟喂奶了。”

    李如意也拿着行医文书离开大厅回自己卧房,刚才她没有仔细瞧看燕王府赐的礼物呢。

    一对上品玉佩,用的是极好的和田玉,孩儿的巴掌大小,玉上雕有云纹,显得高贵典雅。

    这样一对上品玉佩,可以用来当成定情信物,一块给对方,一块自留。

    一盒珍珠首饰。装首饰的盒子是雕有小兽图案的漆盒,高三寸、长半尺,光这漆盒就能值十几两银子。

    漆盒里面的珍珠首饰共有十件,项链、手链、钗、簪、步摇各两件,珍珠为主材,配以黄金、宝石,珍珠都是十分以上的湖珍珠,色泽银白,形体浑圆,品相极好,最小的手链都得价值几十两银子。

    十匹绸缎是出自江南的上等绸缎,红、青、蓝、绿、黑各两匹。

    这样的绸缎在长平县城都买不着,只有燕城城府最大的绸缎铺才有的卖,一匹至少二十两银子。

    燕王府这回除去千两白银,还给李如意送了价值两千两白银的玉佩、珍珠、绸缎,可见燕王夫妻非常宠爱周莫玄。

    “太贵重了。我们家现在这样的情况不能太高调。”李如意就把礼物都收起来了,珍珠首饰就等逢年过节再戴吧,极品绸缎等以后再做成衣服穿吧,玉佩那就更得等几年,她的那位还不知道在何方呢。

    次日天刚蒙蒙亮,一个高大的身影从李家的篱笆门闪出,顺着礼村的村路朝着通往燕城的官道走去。

 188败家孽子

    李山胸口热呼呼的,怀里揣着二百两银票,步伐非常坚定向长平县城前进。

    上次他只有十几两银子,就买了六亩良田,这回整整二百两银票,他能买六十六亩良田。

    他没想过有朝一日能变成拥有五十亩以上良田的富农。

    是的。在燕城拥有五十亩以上良田就是富农,一百亩以上就是小地主,一千亩以上就是中等地主,三千亩以上那就是大地主。

    从农民到富农。李山托的是女儿的福。

    不过,没有李山就没有李如意。总之,这是李家人的大喜事。

    “李家列祖列宗保佑,今个我的买地之行一定要顺利。”

    路上有一些去往长平县城集市卖东西的外村的村民,只要是认识李山的,无不热情似火的跟他打招呼。

    “这不是李老爷吗,这么早是要去县城?”

    “我去县城办点事。”李山还是知道低调的,毕竟身上揣着二百两银票呢。

    到了县城,城门刚打开半个时辰,李山顺着人流由守门的官兵检查之后,然后进了县城。

    卖人、卖牲口的地方就有卖地的,李山上次来过,这回直奔这里。

    他希望能遇到上次那样一下子卖几百亩地的卖主,这样价格能压得低。

    有个专门卖羊、驴子的黑脸汉子朝李山高声道:“大兄弟,看着你面熟,是来买大牲口的?”

    李山到了这里,就不藏着掖着,还指望这些人能给提供一些线索呢,直接道:“不是。我是来买地。”

    “你买地啊。那我认错人了。”黑脸汉子有些失望的拍了拍跟前的公驴屁股,不过,仍是好心的道:“昨天有好几个人卖地,最便宜的一亩地才二两七分银子。”

    李山惊喜无比,停下脚步,上前来问道:“是良田吗?”

    “当然是良田。劣田可不值钱。”

    “哪里的地?”

    “就是县城城门不远处的地。”

    “这么便宜?”

    “听说……”黑脸汉子也不避讳,大大咧咧的道:“敌国的皇帝要死了,那个太子放话只要他登基,就发兵从北边打过来,一直打到燕城。这不,燕城的地就不值钱了,有钱人都去南方了,他们把地卖的很贱。”

    一个卖大牲口的人竟然能知道敌国这样机密的大事?

    其实这个流言已经传了好几年了,李山前年在燕城砌城墙时就听说过了,去年、今年砌城墙又听说了,前前后后都听了十几回了。

    流言就是从前些年燕城砌城墙开始传起来的,而且每到过年就传得很凶,现在礼村的人都听说。

    只是大家都不把这个流言当回事,因为敌国的皇帝还活得好好的。

    “这样啊。”李山真是哭笑不得。他压根不信会打仗,仍是向黑脸汉子道谢。

    黑脸大汉用商量的口气跟李山道:“我说大兄弟,你要是买地,真打起仗来,地没有蹄子又走不了,还不如买我的羊、驴子,你看羊、驴子都生着四个蹄子,你走到哪里都能带上它们。”

    李山婉拒道:“你的羊、驴子都很好,不过,我家已经有了三头驴子、两头羊、两只狗。”心道:还有四个仆人,这么多张嘴,每天要吃很多的粮食,我要是再买羊、驴子,又得添丁,消耗的粮食更加多,这可绝对不行。

    “大兄弟,我一直在这里卖大牲口,回头你想买大牲口就来找我,我给你算便宜些。”黑脸大汉苦笑着目送李山离开。

    两个时辰之后,李山跟着一个穿着黑衣孝服的青年去县城衙门办理过户地契手续。

    地刚才已经出县城瞧过了,就在长平县城外面,离上次他买的六亩地不远。

    地契的主人是燕城大户人家的老太爷,已在前几日病逝。

    名下的几千亩地成为遗产留给几个儿子。

    穿黑衣孝服的青年就是老太爷的管家。

    青年叫赵冬泉,是老太爷在冬天在一口温泉边捡的孤儿。

    赵冬泉小时候是奴籍,长到七岁,老太爷见他很聪明又非常懂事,就开恩把卖身契还给他,还供他读书。

    赵冬泉长大就在老太爷身边侍候,当他的管家,打理所有铺子的买卖。

    十年之中,老太爷的财产翻了三倍,这都是赵冬泉买卖赚来的。

    老太爷把一座燕城远郊价值二百两的旧宅子送给赵冬泉。

    老太爷的几个儿子得知此事之后,就防狼般防着赵冬泉,怕老太爷人老了糊涂将财产全部留给赵冬泉。

    前些天,老太爷刚死,几个儿子就在灵堂上让赵冬泉交出账本、房契、地契。

    赵冬泉心里十分坦荡,当时就把东西全部交了,然后等给老太爷守灵七七四十九天就离开燕城去外地。

    谁知,老太爷还未下葬,几个儿子就为分地不均打了起来。地有良田、劣田之分,还有属地之分。良田比劣田贵。距

    离燕城越近的地就越贵,反之就越便宜。

    老太爷的大儿子仗着是长子的身份,要得到燕城附近所有的良田。

    大儿子年青时吃喝嫖赌,老太爷在生前曾把他赶出府去,只是没有将他除名。

    老太爷去世,大儿子就回来了,可是几个弟弟不服他。

    二儿子拿烛台把长子的额头给砸了,长子一脸的血。长子的儿子就拿板凳把二叔的胳膊打骨折了。

    家族的长辈怕闹出人命,干脆让赵冬泉把地都卖了,把银子给老太爷的几个败家孽子平分得了。

    赵冬泉着急把地赶紧卖完,准备在年前把银子给老太爷的儿子分了,省得过年几个儿子又打架,把老太爷生前留下的好名声都毁了。

    几千亩地不是那么好卖的,特别是在年底,一时半会找不到大买主。

    赵冬泉就降价卖地,这不几天过去燕城附近的三千多亩地已经卖光,只剩下长平县城一带的几百亩地了。

    昨天,赵冬泉来到长平县城,找到几个朋友托他们散布消息找买主,然后亲自到交易的地方找寻买主,这样一天过去,卖掉了三百多亩地。

    今日上午,赵冬泉刚来就碰到了李山这个买主。

    李山买的地不算多,可是太会砍价了。

    赵冬泉看出李山是个非常热爱的土地的农民,心里好奇他哪里来的银钱买地,得知他就是李家豆腐的主人,觉得值得一交,就把价钱降了降。

 189买出的烦恼

    李山拿到了地契,喜不自禁。

    赵冬泉跟着走出衙门,“李老爷,我们府的地都是我以前亲自买的,良田肯定就是上等良田,亩产量高,种麦子、玉米都好。你只用这些钱就买了那么多的地,可真是买着了。”

    李山欢喜的憨笑,见赵冬泉脸上淡淡的抑郁,看来心情不高兴,地卖的这么便宜,是谁也高兴不起来。

    李山连忙收了笑容,“我买地是有缘,跟你家有缘。”

    “李老爷买这么多的地是要雇人种还是都租出去?”

    李山很实诚的答道:“租出去。家里买卖太忙,我没有功夫种地。”

    “你做什么买卖?”

    “我家在礼村,做的是豆腐买卖。”李山自豪的道:“所有人吃的豆腐都是我李家做的。”

    赵冬泉有些震惊道:“原来礼村的李家豆腐就是出自你家。”

    李山忍不住咧嘴笑道:“是。我家还卖豆腐丝、豆腐皮、豆腐干,对了,还卖混糖月饼。”

    “李老爷,我请你用个便饭,如何?”

    李山不好意思再占赵冬泉的便宜,就指着一家规模比较小的酒馆,道:“我请你吧。”

    二人进了酒馆,李山照顾赵冬泉特意都点的素菜。

    二人以茶代酒喝了两杯之后,就聊了起来。

    赵冬泉在得知李山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十岁以上的四个儿子都在读书,家里的买卖倒是女儿帮忙,也是好心提醒,“我家老太爷共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前他也是让儿子都去读书,女儿留在家里陪他。”

    李山并不知道老太爷死后六个儿子闹分家产的事,就没有多想。

    赵冬泉没得到回应,想着反正马上要离开燕城,走之前还是点醒李山为好,“你儿子多,买这些地,以后儿子兴许会为地契的归属产生矛盾。”

    李山有些纳闷,问道:“此话怎讲?”

    赵冬泉就将老太爷几个儿子的事说了,“这事许多燕城的人都知道,长平县城也有人知道,你去打听就能知道我说的是真是假。”

    李山若有所思。

    赵冬泉语重心长的道:“李老爷,你家有六个儿子,可得好好教导。”

    李山面色微变,点头道:“那是。”

    李山跟赵冬泉分开直接回礼村,本来买了很多的地特别高兴,可是想到将来六个儿子会为地多而打斗,又高兴不起来。

    穷的时候有烦恼,富的时候怎么还有烦恼?

    礼村的几个村妇采购年货兴高采烈的回家,碰到李山纷纷跟他打招呼。

    “李老爷这是去哪了?”

    “我去县城办点事。”李山低调,脸上不带笑容,谁也看不出他买了几十亩地。

    这才多久,李山就适应了村民对他的称呼。

    李山回到家里,一反上次买地的激动亢奋,让李如意以为他没买到地呢。

    赵氏问道:“山哥,情况如何?”

    “遇着一个大户人家卖地,我用二百两银子买了八十亩地。”李山脱掉棉袄上炕,坐上炕可真暖和,接过女儿倒的蜂蜜水,也不怕烫,咕咚几大口喝个干净。

    赵氏惊呼道:“八十亩地,我没听错吧?”

    “你没听错。”

    “山哥,你买的地不会是在深山老林很偏僻的地方吧!”

    “这是地契,你瞧瞧。”

    李如意连忙凑过来瞧看,“我的爹,您厉害了,竟然买了八十亩良田,还是在长平县城附近的良田。买田,我就服您!”

    “山哥,这么大的喜事,你回来怎么不吭不哈的?”赵氏欢喜得眼泪都要出来了。

    这要是在夏、秋季,八十亩在县城附近的良田能卖到三百二十两白银,就算在冬季,也能卖二百四十两。

    很快,从李家传出哈哈的欢笑声,其中还有李山的笑声,他看到四个儿子纯朴的脸干净的眼神,又觉得自己想多了,就把心事放下了,自然又亢奋高兴起来。

    不过,该说的话,李山还是要说,他可不想跟老太爷那样,尸骨未寒,几个儿子就争财产打得头破血流,名声全毁了丢人死了。

    于是在晚饭之后,李山特意把四个儿子叫到跟前,先是说了老太爷的事,又好一番教导。

    赵氏坐在一边听着,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跟着说了几句。

    作为长子的李健安道:“买地的银票是妹妹出的,这些良田都应该当作妹妹的嫁妆。”

    “对。良田都归妹妹才对。”

    “爹,妹妹挣的银子买了良田,自是都归她。以后儿子考出功名有了钱自会买良田。”

    “家里供我读书开销很大,我心里已经很感激,怎会奢想得到妹妹的地呢?”

    李山夫妻见四个儿子都说良田应该归李如意所有,这些年没白教导他们。

    赵氏缓缓道:“他们说的对。我看你这次买的良田以后就给如意当嫁妆。”

    李山道:“好。我这就把地契给你们妹妹。”

    李如意在外面听了一会儿,推门而入,没好气道:“干什么啊,你们就这么急着把我嫁出去,让我走啊?”

    赵氏柔声道:“我的儿,我们哪有这个意思啊?”

    李如意瞟见桌上的几张地契,直接把它们分成两份,分别塞到赵氏、李山手里,“这些良田就当是过年我孝敬爹娘的。爹娘各四十亩。”

    赵氏搂住李如意,感动的道:“没见过你这么不爱财的。”

    李山拿着地契,心里欢喜激动,笑道:“如意真孝顺。爹爹谢谢你了。”

    李如意提醒道:“爹,我可先说好了,这地您租出去,别自己种。”

    “那是。我得做豆腐。我们家的地都租出去。”李山得意的道:“我这回买的地挨着河,比上次买的地位置好,到时有的人要租。”

    长平县县城外有条白河,水流量不小,即便是冬天河面最窄处也有两丈宽。

    白河的源头在距离长平县城十里远的高山,途经长平县城、燕城,然后与几条河汇聚成大江,最后流到大海。

    白河两岸的土地容易灌溉产量高,就是良田中的良田。赵冬泉当时给老太爷买地,十分尽心,选的地大多在白河两岸。如今便宜了李山。

    李如意夸赞道:“我爹真有本事。”

    几里外的金鸡镇,从一座民宅里面传出男子愤怒的训斥声。

 190公公要休儿媳

    “要不是有人跟我说这事,我都蒙在鼓里。我的命就值猪下水?我的老脸都被你丢光了!”

    “爹,我错了,你别生气,快坐下歇歇。”

    “有你这样的混账儿子,我能不生气吗!你平时瞧着挺聪明的,怎么大事上头就这么愚蠢?”

    张屠夫一个劲的赔着不是,“爹,明个我给李家送肉去。”

    张老头瞟了一眼窗外,儿媳妇肯定在那里偷听,当初就不该顺了儿子的心意把这个女人娶回来,气呼呼的嚷道:“你送什么肉,还是猪下水?”

    “当然是猪肉,最好的猪肉。”

    张老头瞪眼道:“听着,你明个给李家送去半扇猪,再送两只鸡、二十斤蛋!”

    几个月前,李如意救了张老头的命,还给他开了药方,全部免费,没收一个铜钱。

    张老头去外地女儿家休养,离开前让儿子张屠夫给李家送重礼答谢救命之恩。

    当时张屠夫满口答应,谁知张屠夫的媳妇非常扣门不同意,不让送肉,张屠夫只能把猪下水送给李家。

    前几日,张老头从外地回来,还特意问张屠夫有没有给李家送礼,张屠夫回答的很含糊,只说送了,没说送什么,张老头想着儿子比较憨厚,不会骗他,就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