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龙种-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弃他而去,以他地位之尊,可以想见将是怎样的羞辱。
可是,莫独……如果莫独知道了太后指婚的事,又怎能善罢甘休?至少,明日是否会顺利离城,也是个问题。
想到这里,她非常后怕。
想了一回,又有些埋怨自己为什么偏穿到这样一个家庭。如果她只是云中食栈的那个小老板,如果她只是陇水河畔摸鱼的那个丫头,她就什么也不怕了,什么麻烦也没有了。
但事实又怎是能改变的呢?到底还是得拿个主意。
她在廊下徘徊到四更天气,无论如何,没有方法两全。只好孤注一掷,打定了这个主意。
·
第二日,卯时周家的主人们就都起来,梳洗已毕,今日宫中还有合德公主纳吉大礼,且龙家宣威将军龙尚芝即将到都,尚有许多事情要相助整理,又兼今日权渠单于北归,周衡及老将军等人亦要准备送行。
然而已经过了辰时了,却还不见龙卫凤起来,柳氏便去侧院看视。但进到龙卫凤的卧房,却静悄悄毫无人声,丫头们都在外面预备洗脸水等物,还未进来服侍。
柳氏便进来掀帘子看时,却见床上空无一人,枕头上,却有一封书信。
柳氏看完这封信,整个人就呆了,石人一样的站着,只喃喃的道:“这,这怎么可能……这丫头疯了不成……还是我在做梦……”怔怔了半晌,忙拿信去给周衡看。
周衡看了大吃一惊,直跳了起来,说:“荒唐!这怎么会!”也不及细问,穿了衣服就拿了信,急匆匆的去了定国府找萧祯。
彼时萧祯正在外书房坐着,翻看公文,忽然见周衡急匆匆走来,满面黑云,呈给他一封信。萧祯秀绝人寰的凤眸就微微寒凉了起来,他伸出玉白的手,慢慢接过信封。且不看,将信封正反扫了两眼,放在案上,问周衡道:“何事?”
周衡不敢说,垂着头,道:“府君你,你自己看罢。”
萧祯的长眉就敛了起来,慢慢的拿起了信封。修长的手指翻开封口,从里面拿出一张薄纸——龙卫凤在卧房里翻到的,也不知是做什么用的,晚上也不敢惊动别人,暂拿了画眉的笔写了这一封信。
而萧祯看了一眼这纸上的字,整个人也是一呆,随即也怔住了——因为这纸上的字他也有许多不认识……
龙姑娘自穿越以来,忙于糊口,也没时间好好练字,一手字主要还是简体,只有日常常用的——比如菜名人名等一些字,她都记住了古体字,就这么古今相间的写了一封书,给龙家人,亦是给萧祯。
开篇先交代了一下自己穿越的原因,介绍了一下自己上一世的家庭,写到伤心处,还落了几滴泪在纸上。次后又讲到自己附身在这个叫龙卫凤的人的身子上,在云中历尽艰难,辛苦谋生。又感谢龙家人给了她家庭的温暖,让她将这一世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她非常感谢。又是云中大病时幸得萧大人相助,回到中都又借给她银子,十分感激。
然而,她本不是这世上的人,也不是真正的龙卫凤,现在承蒙不弃,萧大人竟要跟她结亲,萧大人想要的是真正的龙卫凤,而她只是个替身,并不适合这门婚事。然而萧大人之恩、之威,让她无法开口备说实情。因此特留书信一封,将自己所有来龙去脉写明,希望大家能体谅她的难处,让她安静的找个地方做她本人,不要再去找她。
如今龙家境况已好,龙家哥哥们也即将回来,天下形势一片大好,她走了也没了牵挂,玉渊阁近日的收益她都带走了,特知会三嫂。
然后结尾落款,是她的本名:李琰。
这次她没忘记她的名字。多少次在梦中,她混淆了两个人的身份,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哪一个人。如今她突然释然了,她只有一个,她不必考虑太多,只做回她的本等——李琰,或者说一个清清静静的小姑娘,才能得到真正的清净快乐。自然自在。
而她离开周家时,不仅带走了银子,还带走了——刘齐……
萧祯看完这封信,默然半晌,面上阴晴不定。半日,他伸手将这封信团了起来,团成了一个纸团,交给周衡,道:“烧了。”
……
随即他起身,换公服出门送行,因今日是权渠北归之日,议定的时辰是辰时三刻,在宣华门外行辞别之礼,萧祯与新皇朱晔等人全部出城相送,两国邦交,至此落下帷幕。
萧祯在大轿中,一边行,一边在思索那封信,又思索权渠今日北归,莫非龙卫凤竟然私自出逃,想同他一道北归?却编出这样的谎言?但又想一想那笔字,他又觉得没这么简单。因此坐在轿内,默然无语,轩昂的玉面上,是心事沉沉。
到了宣华门外,诸般事物已备,权渠着正装,端坐马上,萧祯在轿里,打眼一望权渠的面色,觉得他也清瘦了不少,面色憔悴,看眼睛的颜色,毫无喜色。就有些放下心来,礼仪官呈上御酒,三下里洒酒祭路,又都各饮一杯,饮酒中间,萧祯的目光穿过旌旗望向权渠,权渠也正放下酒盏向他看来。两下里目光一对,就都没说话,亦都没动。
一时新皇着礼官宣谕奏乐,这里他亦亲自执手向权渠叙了几句离别之言,萧祯亦有吉言相赠,这里礼炮齐鸣,鼓乐声喧,权渠一行人,在两位前导大周将士的引导下,这才踏着红地毯,离城远赴漠北。
萧祯在轿内,看着莫独一行人走远了,这方与新皇朱晔转驾回舆。朱晔自回宫内,萧祯回府,到定国府刚坐下,他即招手叫上一个人来,命他去查龙卫凤的去向,说完了,想一想,又叫住这人,道:“你也查这个名字——李琰。”说着,他玉手亲执笔管,在案上写下了“李琰”两个字。
……
秋风萧瑟,黄花满地,莫独在马上慢慢离城,走出城门,想到今早的事——今日一大早,刘齐便送了一封书信到驿馆,其时驿馆内已经整装待发,莫独却还未更衣——昨晚他一回驿馆便知道了宫中的事,又知龙家女眷都在宫中,一时虽然着急,却也不能妄动,考虑到第二日一别,怕是极难再有时间和机会复回,一夜没睡,已经想了对策,今日正想先拖延,因此并未换衣,正在这时,却听人报龙家有人来,急忙出迎,就得了这封信。
这信的内容跟萧祯接到的差不多,只是后半截不一样,龙卫凤告诉他,既然已经有了指婚之事,她直接违抗萧祯定然极大的有辱他的颜面,她并不想让两家翻脸,祸及龙家。也不想两国邦交受影响,更怕萧祯盛怒之下,迁怒于莫独,使莫独一行人陷于险境。所以她思前想后,只有这一个办法。如今她两处都留了书信,今早也离开中都,将去寻一个清静的所在,躲上三年二载,待这件事平息了,她再出来,到时便可以直接去云中——她与莫独约定,二年后她去云中原龙家食栈等他——如果他还爱她,就请他来,带她悄悄出塞,那时就一切太平了。
莫独看后——莫独也不大认识这笔字,不过到底对龙卫凤的字体熟悉些。一半靠猜。先是震惊,次后担忧与感动齐上心怀,在室内呆呆坐了半日。想了一想,就决定更衣出行,依然按原计划今日离都。
如今在宣华门外,见了萧祯,两下里一望,莫独看他面色,就知道他也看到了龙卫凤的留书。且看他的神色,他也知道,萧祯对这件事,不会轻易罢休。
此时他带着随行人员走出中都两里多路了,就住马停步,想换车轿,然后他好便宜行事,去寻龙卫凤。他并不介意两国邦交因这件事毁了,当初他被兄长貘沃设计,受伤被俘,在云中逃跑时又因路途不熟,被人截杀,那最深的一刀,也乃是叛徒所给的,幸而爬到龙家,得龙家一门收留。次后又因萧祯有意联合他共击貘沃,使他得以在龙家安稳养伤。其后同萧祯一起合谋,以暗度陈仓之计带领萧祯麾下众将士,易服为胡人,千里奔袭,偷袭了貘沃老巢,又与萧祯前部,前后夹击,大败了貘沃,并收服其余大小部落头目,统一南疆,重立王庭。原本他与萧祯,也是互相借力——两国邦交,本是远交近攻的关系,一切都在变化中。当然为百姓民生计,他亦不希望边关起战火。而他相信萧祯亦同想。即使再不肯放过龙卫凤,当此局势下,萧祯应也不会任意施为,破坏如今的局面。
但随行的几位首领却并不同意他的做法,认为此时仍然身在大周境内,不宜亲自涉险,劝他先北归,再复遣人寻人。
莫独考虑到此次南下也将及一月,漠北初定,也确实不宜再生枝节,想了想,便叫过两位妥帖的人来,悄悄吩咐了些事,命他们便宜行事,万万要护龙卫凤周全。
这里,他方快马加鞭,一路也不顾大周沿路为他设的专门迎候的馆驿,马不停蹄,星夜驰归,不出五日,已复出关,立于贺兰山下。在贺兰山阴回马南望,莫独年轻的脸上又现出大漠塞北寒冷的锋芒——关山万里,雄关万重,哪怕是踏碎万千山河,他也誓要将那一女子夺回身边。
第四十二章 东海郡
龙卫凤在周家收拾好了东西,五更出门的时候,却正碰上刘齐,本不想让他知道这件事,但又考虑到去驿馆投信,她自己并不方便,又兼她这样极早出门,面色又差,刘齐虽然平日并不多言语,却是个细心人,见她这样出门,定要跟着。
为了不让周家家下人起疑,她就同他一道出的门,路上些些告诉了他这件事,让他帮忙送书信到驿馆。
刘齐送完信却非要与她同走,龙卫凤急于赶路,又见甩脱不掉,也就只好带着他同走,同时也觉得路上有个伴儿比较安全。只戒他不得与龙家人等通风报信。
刘齐听了,望望她,说:“你放心。我不会。”
龙卫凤急匆匆的,也没有细究刘齐的言语神情,因他素来可靠无是非,今见他应了,就不再多说。
另一个她心里也知道,如果中都的人真想找她,几乎都是手眼通天的人,也没有找不到的。她已经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态度,她希望的是,他们都不来找她。
一时龙卫凤和刘齐两人五更天就出了城门,雇了马车,便往中都之外走。
龙卫凤虽是走的匆忙,却也不是毫无计划,她的目的,乃是奔着一个叫“东海郡”的州郡去的。因为她在上一世的家,按图索骥,正是在这东海郡的辖区之内。虽然具体到州县她大概弄不清楚,但在她的理解中,这一个郡大概也就相当于上一世的一个省,只要进了东海郡,在她的想法里,便如同回了故土。
到时她可以便宜寻觅一处清净的所在,找一处房舍安居。如果无人打扰,也便可以用玉渊阁的钱再经营一门小生意,低调生活。
所以两人一路向东,直奔东海郡而来。
谁知时已入秋,秋雨连绵,路上并不很好走,两人不时在客店歇马,龙卫凤在烦忧的压力之下,又感冒了一回,刘齐在客店细心照顾,并无怨言。
龙卫凤与刘齐闲着聊天,又知道原来他亦本是武州人,也同是氐王入侵的受害者,自幼父母双亡,长于兄嫂之手,兄嫂境况一般,对他两兄弟自然没多少精力照顾,视同累赘,如今又将两人卖了换钱度日——战乱中流民卖身价格很便宜,所以龙卫凤当时能买得起。
刘齐对兄嫂却也没多少怨言,认为是现实所迫。龙卫凤就又发现刘齐心胸宽阔,人品宽厚。
这样两人在路上停停走走的走了十日左右,才到了东海郡境内,此时一路走来,已经听说宫中嫁公主,南郡大定等一些的消息。龙卫凤便猜龙家大哥龙尚芝大概已经到了中都,不然龙缨成亲这样的大事,高堂自然是不应该缺席的。
龙尚芝回来,大概龙尚璟也会回来,龙家终于全家团聚,只又少了一个龙卫凤。
龙卫凤(李琰)叹了口气,世上的事,总是美中不足,哪有十全十美的呢。
一时到了东海郡内,度其乡风,龙卫凤觉得跟自己上一世老家的感觉很像,便觉喜欢,又喜欢,又伤感,且不及定居,就和刘齐走走停停,暂且逛些山水。
龙卫凤此时已经换了夹衣的秋装,离开周家时为了避人眼目,并未带什么衣履,一路走来,衣服等物都是现置办的,向来也并不讲究华丽,也只依照这本朝的打扮,一律都不出格,看着,就越来越像本朝的姑娘……
刘齐出门亦未带任何行装,竟就这么跟着她来了,龙卫凤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考虑,一路走来,也给他买了些衣物,两人这样闲走了多日,就来到了一处叫“兰陵”的州县。
龙卫凤便想在这里定居。首先爱这个地名,其次看这里山高水远,民风淳厚,亦富有书香气息。又见到一幢宅院,是一处推窗可见青山,背后就是繁华街市的房舍,上下两层小楼,就赁下来,暂住下来。她住楼上,刘齐住楼下。这宅子后院开门处尚有三间房舍,正对着街市,如果以后住长了,还可以做些生意。
房主原是一个客居此处的商人,近日南归,就将这房舍出赁。
些些打扫了一下,到兰陵四五日后,两人就在这小院里暂住了。
这小院二楼有个露台,第一晚收拾完毕,龙卫凤站在露台上看着眼前旷朗的青山,目光所及,觉得望不断的青山隐隐,越不过的千里重云,那个年轻矫健的身影,她此生是否还有缘看到,却觉得已经是未可知了。
晚上,刘齐在楼下后院里劈柴,准备晚饭,龙卫凤在楼上悄悄的哭了一场,红着眼睛下来,帮刘齐做饭。
刘齐在后街的菜市买了些新鲜的河鱼、豆腐、莴笋等物,在后院小厨房前放着,预备劈好柴就收拾。
龙卫凤下来便挽起袖子,坐在黄昏的暮色里一起整理——虽然在云中时是她买了刘齐,但她并不很有买人为奴的观念,在中都时日日和刘齐一起进出玉渊阁,也只把他当帮手,年纪差不了几岁,平日说笑、交接间反而更像朋友。
刘齐见她下来,鬓角的发丝尚湿,眼圈犹红,下来便默默无语坐在厨房前择菜,他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只背过身去,望了望天上重重的暮云,也没有说话。
在这新居的第一日,晚饭,两个人在饭桌上安静的吃了一顿饭。
刘齐看龙卫凤并没有多少胃口,也没劝她多吃。他自己亦吃的很少。
晚上,天又下雨,秋霖脉脉,寒气侵人。龙卫凤在枕上推度中都的事,又推算莫独的归程——觉得他应该已经到塞外了。回到塞外,必定百事缠身,他一个少年君主,在塞外那种荒寒凶蛮的环境里(龙卫凤的想象……),是否能安全无虞,又是否能压制的住?又想到萧祯,想到那日在玉渊阁前他那深寒的目光,心里又仿佛被戳进了寒冷的刀。
这样反侧到二更多天睡去。梦里依然乱的很,一会儿是上一世,一会儿是战乱的云中,又一会儿是长椿街,一会儿又是不知道谁的怀抱。她在睡里梦里喃喃道:“我回来了……妈妈,我回来了……”
她觉得她已经回到了她的故土,千年以前的故土。
第二日她起床下楼,却先闻到一股幽幽的花香。
下楼一看,刘齐竟在小院里种着什么,他的身边,放着一捆树木样的东西,花香味儿便是从这里传出的。龙卫凤忙走过来一看,不禁露出笑容:竟是一棵桂树,枝子上已经挂了不少花苞,便是这幽香味儿的来源。
龙卫凤便蹲下摆弄,问他:“哪里买的?”
刘齐见她喜欢,也高兴,就笑道:“同前街一家王姓人家换的。”
龙卫凤好惊讶,道:“拿什么换的?”
刘齐道:“昨儿的河鱼剩了一条,今早我便拿它换了这棵桂花。”又说:“还有一棵月季,我放在前院了,比这棵开的还好。”
这也可以?!龙卫凤扒拉着桂花,不敢置信的说:“一条鱼这么值钱啊?!”
刘齐道:“你还以为这是中都呢,这儿东西便宜多了。”
龙卫凤听了,反而忧虑起来——物价这么低,她的生意好不好做呢。
但暂时还不考虑这些,就高兴的将花儿抱着闻了一遍,又问刘齐这是金桂还是玉桂。刘齐挠挠脑袋说:“金桂吧?我没见过别的,你认认。”龙卫凤看那花苞金黄金黄的,十分满意——是她素来最喜欢的桂花颜色。就夸刘齐能干,又跑到前院去看月季,这几日的忧容一扫而光。
刘齐在后面望着她轻盈的背影,心想,到底还是个孩子——他却也只比她大三岁而已。
这日午间,龙卫凤便在家摆弄了一中午的花儿。因听说了一条鱼竟然能换回两棵花,她顿时兴趣大增,也要找点儿东西去换花草。
刘齐听了就道:“前街集市上有专门卖花的,可以去买一些。”
龙卫凤听了觉得有道理,下午便和刘齐上街又一起去购花。
【中都】
中都定国府深宏的大宅里,外面秋雨潺潺,室内炉烟袅袅,定国公萧祯一身紫袍,正坐在宽博宏雅的南书房内与人聊天。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个三十六七岁的男子,炉烟袅袅,映出他威烈的尊容,剑眉虎目,目若寒星,高额广颐,鼻耸天庭,那削薄如一条线的上唇,以及极深的人中,都显示出他强劲的体魄,和天生的威仪,他巍然端坐,威仪如山。与萧祯共坐,在气势上亦不落下风。
萧祯长目微敛,将龙尚芝的形容纳在眼里,心想,不愧是威烈将军的后人,猛虎出山,天性自然。然而头脑中一闪,又滑过龙卫凤的身影。心想,她确实不像他,一奶同胞,她与龙家几个兄长竟是一点儿也不像,除了眼角眉梢有那么一丝样貌的相似之外,完全是两种人。
就又想起那封信上所写的,关于她并不是真正的龙卫凤的话。
这样想着,就有一瞬分神,怔怔望着龙尚芝眼角眉梢里那一点龙卫凤的影子出神。
龙尚芝见状,以为萧祯乏了,就站了起来,道:“夜已深,国公劳于国事,不便深扰,先请辞了。”
萧祯也站了起来,含笑,携了他的手道:“伯清初回中都,原应多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是我疏忽了,我送你出去,明日不必来。”
说着,携手下阶,送他至院中,到了院门处,龙尚芝却无论如何不让他再送了,萧祯便停步,命府中属将送他出去,他这里站在原处,直看不见他的背影了,这才回来。
周衡等人近前听唤,萧祯望着书案上的图纸文书等物,只怔怔的出神,半日,对周衡道:“那里怎么样?”
“那里”,便是指龙卫凤这里,如今这两字已经成了兰陵或者龙卫凤的代名词。
周衡就走上来,道:“按照府君的指示,未敢惊动。这两日,龙姑娘已与叫刘齐者在一处前浙商的宅院里住下,这两日不过洒扫庭除,置办些日用等物。”
萧祯捻着一块兽头羊脂玉镇纸,道:“刘齐?怎么又有了一个刘齐?”周衡就忙道:“刘齐原是龙姑娘在云中时买的,常跟着她在玉渊阁做生意,那日在叔父府上,府君应也见过他一次的。”萧祯遥想——似乎也想不起来是谁。长眉微皱了皱,垂目就又道:“他的人呢,就没留两个?”
周衡踟蹰了一下,垂着头道:“是有两位,只是也未现行,也未打扰。”
萧祯就笑了一下。抬起眼睛来,那双清绝的凤眸中是渊深的颜色。他慢慢的望着虚空,忽然目光就落在周衡身上,说:“你准备一下。”
……
第四十三章 中秋夜
时光荏苒,展眼又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龙卫凤和刘齐在兰陵新居里已经住了一月有余,加上路上的日子,算起来她离开中都已经两个多月了,两个多月既没人打扰,也没人上门,龙卫凤渐渐安定下来,觉得这一切都过去了,她和中都已经彻底的断了关系。
虽然这正是她本来欲求的,但此时也不禁洒了几滴眼泪,尤其又到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她既无能力见到真正的父母亲人,也连龙家祖母嫂嫂们一并失去了……
因此在楼上又痛洒了一回泪珠子。方下楼来。
刘齐近日因和龙卫凤在四处街市走了走,建议龙卫凤还是依着这宅子原主人的生意,在后院对街的三间房舍内,做些南货的生意,因此近日两人也开始看货,只是还未真正进货做起来。
但好歹有了计划,人也有了精神气和奔头,忙碌里看来,两人就和这兰陵郡内一切普通人一样,除了像一对少年夫妻之外,其他的也并不引人眼目。
而这日是中秋,刘齐亦去采买了些新鲜时蔬瓜果,两人在家里过节。
刘齐看她自离开中都,常常郁郁寡欢,今日佳节,就也买了些酒——在云中时喝惯的竹叶青,买了一坛子,晚上过节。
龙卫凤虽然如今一身的事,但素来是个体贴别人的人,时逢佳节,想到刘齐为了自己,也和刘干分离,也不愿耷拉着脸扫他的兴,见他买了酒来,也就高兴。两人晚上在院子里摆酒。一边赏月,一边就喝酒闲谈——更多的还是商议生意上的事。
墙边初来时栽下的桂花幽幽散着清香,头顶是清辉万里的圆月,再往院墙之外望,则是巍巍青山,漠漠疏林,无限秋夜景致,令人恍如置身世外。
两人对此美景,谈的高兴,酒也不知不觉喝了许多,刘齐忽然问龙卫凤道:“你有没有想过,在这样的地方,过一辈子……?”
龙卫凤正给他大讲自己准备以后怎样设厂(刘齐不懂什么叫“厂”),怎么组建骡马队,怎么南下吴越,北出边关,怎么设分号,怎么货通天下。忽然听刘齐问这个问题,有些惊讶,慢慢看看这小院,想了一回,垂目道:“如果是以前,可以。现在……不行……”
如果是以前,她似乎有很多选择生活的权利。而现在,生活依然由不得她任意选择。她避居在这小院内,却也想着,如果她有骡马队,如果她能北出边关,那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