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科举之男装大佬-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他们的决策也是对的。对古代史粗略了解的程平知道,唐亡于内乱,而不是像宋、明一样亡于外族。
听程平问得细,杨华突然笑道:“悦安与陆相倒真是至交好友。”
程平笑道:“其实陆相这人就是看着唬人,那个词叫什么来着?‘纸老虎’,你只要不犯什么大错,能干活儿,别的都不碍的。”
杨华:“……”说本朝宰辅是“纸老虎”真的好吗?
程平却想起逃难途中陆允明穿着粗布旧衣,自己给他喂饭喂药擦洗,这哥们强忍着的样子。还有那查房之夜自己的强吻……这么算,陆相这人还是很深明大义的。程平猥琐一笑。
杨华到了好几天,他来赴任的公函才到,同时到的还有朝廷关于回鹘要求在云州开互市的批复,不管措辞多么含蓄,其实总结起来就俩字——不行。
每旬例会上,程平把朝廷批复给属官们看。大家颇有点面面相觑,这特码会不会激怒回鹘人?要知道往年春季不是没有回鹘犯边的情况的。
程平对此却已经有了主意,让大家各安其事:又快到农耕时候了,团练不能完全丢开,但地亩庄稼也不能丢了;开了春,化了冻,之前只凿石备料,现在城可以正式开修了;团练这边可以趁着还没农耕搞两次演练,模拟外敌来袭……
第119章 刺史的妙计
等大家散了; 程平就与长史吴昆、司马杨华、幕僚甘彧商量怎么跟回鹘回复的事。
吴昆道:“或可找恒泰公主和绰度疏通,请他们帮着说话。”
程平点点头。
杨华对云州事不熟,问道:“回鹘朝中谁人势力强大; 可左右可汗决策?”
甘彧代答:“叶其阿势力最大,最受回鹘可汗宠信的是其子费利儿。”
四人互视一眼; 都隐约带着些别有意味的笑意; 势力强大的王叔与不够强大的太子……中原王朝中,这样的政变不知发生了多少。
但即便找到这样的突破口也远水解不了近渴; 首先得先按住回鹘人越来越频繁的骚扰以及拒绝互市可能激化的矛盾。
甘彧与杨华担心的一样:“长史适才所言很有道理,但绰度在回鹘朝中势力不够强,为人性子又软,一向惟可汗之命是从; 其本人对可汗桑格略的影响却有限……”
吴昆略皱眉; 倒也承认甘彧担心的有理,但还有别的好办法吗?
程平笑道:“刚才玉同说的怀柔示弱的大方略是可行的。即便不是有这事,让人去拜望公主和绰度,也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吴昆松了眉头。
程平又道:“但确实不能只指望绰度。我列了个名单,上次跟纳音那个小孩一起玩; 打听了些回鹘朝中事,这几位都是很在桑格略面前说得上话的。”
程平拿出“送礼名单”。
吴昆等一起看那名单; 嚯,足有十来个!吴昆点点头; 这只成精的狐狸真是从回鹘那呆头鹅身上榨了不少油出来!
杨华刚听程平抱怨过“日子过得艰难; 都快没米下锅了”; 便道:“这么多人,又都是回鹘贵臣,礼物准备起来恐怕不易……”
吴昆和甘彧看看杨华,这才几天,就跟使君一样财迷了!或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程平笑起来:“还是含英知道我,可不就是没钱!送少了,不起作用,送多了,我们真没有,而且你们算算,这些礼物得换多少粮食?够那帮修城的、操练的小子吃多少天?”
程平现在的度量衡是“粮食”,什么都用值多少粮食来算。
三人都看程平,这里面吴昆是经历过程平到云州头一波骚操作的,杨华对她知道得最多,也听她说过米南的堤坝是怎么修起来的,甘彧虽对程平的黑历史了解得不多,但俩人相识的过程太魔性,知道这位使君是个不走寻常路的,故而都等着看她有什么奇思妙想。
程平也没什么奇思妙想,不过是想着“借力”:“你们可听过‘猫请客,狗吃饭,鸡付钱’这句话?”
三人一脸懵。
程平也不卖关子,“就是州府搭台,商家唱戏嘛!”
现在除了每年一度的东受降城绢马互市外,其他北方边城官方互市是禁止的,但某些民间商业互动却是灰色地带。朝廷只规定了不许倒卖出境的违禁物品,比如铜铁、武器、钱币、药材等战略物资,于其他的没有明确禁令。只看看云州城里那些胡商、集市上那些胡物就知道了。
但因为近年回鹘时常犯边,大唐商户不大敢去回鹘,这民间商业互动远远不能满足双方需求。如果能把商人们引入回鹘王庭,让回鹘贵臣与大唐有更深的商业牵绊,为了更和平宽松的贸易环境,为了钱,你便是不请托他们,他们也会自动找可汗说项的——所谓商业共同体嘛!
这也是程平前世时,很多大国撸胳膊挽袖子吵吵得凶,但不会真动武的原因之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真动刀动枪不划算,大家还是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吧。
不过这种商业共同体的构建不是一天两天,程平也没想真把回鹘发展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是想在他们眼前吊个胡萝卜,给他们一些甜头,从而给云州一个基本稳定的环境,让自己发展边防力量。
听了程平的分析,便是杨华,也是惊讶的,悦安还真是——与众不同啊。但细想,倒也有道理,真难为他怎么想出来的。
对程平的“奇思妙想”,三人固然佩服,但并不完全认同。吴昆先赞程平,然后才提出自己的疑问:“只是那商家们愿意冒这样的危险吗?”吴昆豪强子弟出身,想事情自然带着豪强特色,对商家颇有些轻视,也不算很了解。
程平给他分析:“一则,他们是跟州府使团去的,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况且现在唐和回鹘还没到那份儿上;一则,有巨大的利益驱使。”
看三人都一副“愿闻其详”的样子,程平只好不要脸地引用改编了马克思那句名言:“商人逐利是天性。如果有一成的利润,商人们就会活动了心思;有两成的利润,他们就活跃起来;有五成的利润,就能因此铤而走险;为了十成的利润,就敢践踏法律;若是利润再翻倍,大家就没有什么不敢干的了,即便绞首杀头也在所不惜。”
三人都被这千年以后舶来的名言镇住了,片刻,杨华道:“悦安,你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程平笑道:“却不是我说的,而是一位马夫子。”
杨华想起程平早先偶尔冒出的精彩短句来,他也从不承认是自己说的,只托言是俚语或者什么散轶的书册上看的。杨华从来不知道,齐州还有这么多俚语妙言,也从没碰到过这么精彩的散轶书册。
大家统一了思想,程平便把这事安排下去。
忽悠商人们组队去打回鹘副本这事,不能跟向士族化缘似的上赶着,倒不是程平自矜身份,或者有什么阶级偏见,而是情况不一样——这是做买卖,要在商言商,而在商,最忌讳的就是上赶着!
程平让人把州府即将派使者去回鹘的事散布出去,并且表示可以带一部分商队,但可带的商队数量有限,所贩运的商品亦有限制,商家可报名参与选拔。
一时云州商界议论纷纷,说的都是这件事,有人犹豫,有人找相熟的州府属官打听,胆大有魄力的已经开始报名了。毕竟从古至今,商业活动都是跟着政策指挥棒走的,州府已经划下道来了,你不走,就可能错过了好时机——不只跟回鹘人做买卖的时机,还有跟州府跟刺史打好关系的时机。
经过筛选之后,程平约见了其中十几个商队的当家人。
约见他们,一则是安其心——官府会派军队保护,而且不只这一次,以后每次,云州州府都会派人护送;二是要跟他们聊一聊贩运什么。
程平坐在主座上,颇有点陆相的宝相庄严,“诸公去回鹘贩出什么买回什么,可都想好了?”不等众人回答,自己接着道:“《战国策》上吕子言,珠玉之赢百倍。如今回鹘兴旺,王公贵族虽牛马成群,却只能居帐篷,寝兽皮,难得见中原珠玉精致之物。诸公时机到矣!”
众商家都是聪明人物,岂不明白刺史话里的含义,齐声称是。
输出奢侈品是程平定的大方针,给了方向,还得画圈带紧箍咒,程平神色越发肃然,“朝廷禁止贩运的铜、铁、钱币、药材、兵器等物,其利虽厚,但不可少有涉猎。诸公都是聪明人,某就不背出法典来提醒了。”
对上程平有些冷冽的目光,众人心头一凛,都站起,齐声称是。
程平脸上露出笑来,“如此,某预祝诸公财源滚滚。等使团和商队平安归来时,某置酒为诸公接风。”
一番软硬兼施,程平把商人们送了出去。
云州最大的绸缎商之一的刘家家主刘尚笑着跟旁边卖珠宝玉石的常兴道:“咱们这位使君年岁不大,却着实是个厉害角色。”
常兴低声笑道:“若不然岂能这样的年岁便身居云州刺史?不瞒你说,刚才跟程使君说话,我很有点战战兢兢呢。原来的谢刺史虽出身名门,有清流雅望,某也曾见过,倒不曾如此。”
……
程平在琢磨的是领队人选,这个人要信得过,要聪明机敏,还得胆大——虽说按常理来说危险不大,但也不是一点危险没有。
杨华自动请缨。
程平笑着点点头,这事本也属意他去,但他才来,两人又是兄弟,倒不好意思说了。
程平拍杨华的肩膀,笑道:“等你回来,给你接风。”
杨华斜睨她一眼,过了一会突然笑道:“这种时候,一般都得把家小相托。我连家小都没有,倒省了事了。”
程平也笑起来,自己不娶媳妇是因为没那功能,怎么这位也朝着大龄剩男一路狂奔呢:“你这是要学陆相呢吗?”玩单身主义?
听她提起陆相,杨华突然产生了点奇怪的联想——陆相未婚,悦安也未婚,还有陆相的“爱屋及乌”……
杨华又打量程平一眼,看着其圆润的面部线条,杨华突然有点不好意思,清清嗓子问:“听说陆相原来订过亲事?”
程平想了想,到底八卦了一嘴:“我这次路上遇到那位夫人了,特别特别好!真正既美且慧的名门淑媛!”
看着程平满脸的赞叹,杨华又觉得是自己想多了。
第120章 下乡去巡查
送走了杨华等赴回鹘使团; 程平又开始满州乱窜。
此时的农作物未经改良; 生产周期长,云州天气又冷,故而云州农作物都是一年一熟的。马上进入三月; 不管是种谷、种稻,还是种春小麦; 都正是时候。
防备突厥人固然重要; 但地亩耕种也不能丢了。怎么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这是个问题。
程平与属官们商议着; 农耕期间; 团练不再到各县校场统一进行; 而是各村壮丁以其三一之数守卫村庄,日常就在谷场上操练; 其余人等则耕田播种。团练壮丁之家的地亩播种,由村中其他壮丁共同协助完成——算是简单的互助合作社。
另有些细则; 比如农忙参加团练壮丁以“轮流制”为主,等秋收时倒换; 允许报备后的自主替换;原则上先帮助团练壮丁之家完成农耕之类。
这些规则发下去; 程平又对县令们郑重说了其中注意事项,说完还不放心,各县田间地头地视察——好些时候,经是好经,但就怕让不良的和尚们念坏了。历朝历代很多政策制定的出发点都是好的; 但难免有漏洞,执行得再歪一歪,轻则不起作用,重则引得民心不满,好事变坏事。
程平站在田间,细问老农家里有几口人,几亩地,家里有没有人参加团练。
老农自言有三子,二郎去团练,老大和老三在家里耕田。老农回头看看两个用人力拉犁的儿子,笑道:“今年有了上面给样子做的这曲辕犁,耕种比往年快了许多。往常没有牲口,耕得慢,也费劲。”
程平点点头。
县令周琦看刺史满意的样子,心里也松一口气。真是再没见过这么亲民这么较真儿的刺史,一声不吭就下了乡,田间地头地跑,跟百姓们问这问那,甚至还在村子里吃饭。幸亏云中县的活儿做得扎实,也没遇到使坏的,不然今年的考评恐怕就麻烦了。
程平确实还算满意,总体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好一些,百姓们基本上对农耕时候搞团练没什么怨言。这一则是有朝廷的赋税减免政策,能少交点税,再“服徭役”,百姓心理有安慰感;二是冬季时便推广下去曲辕犁,提高了耕种效率,人少了,但活儿干得不慢;三是各县把政策执行得不错,没出现什么强硬摊派以及官府和百姓之间的大冲突;再则,州府从团练一开始就让人宣传团练的意义,说被洗劫的村镇的惨状,百姓们对防备回鹘人还是上心的。
当然,视察一圈,也有让人揪心的地方。
云州北部一个村寨的农家小院。矮墙,枣木棍子栅栏门,三间草房,即便程平这样的身高,抬脚抬手也能够到房顶。屋里没有榻,倒有两把小胡凳,程平与一个老翁对面而坐。
主妇端上两碗白面馎饦,一碗给“贵人”程平,一碗给作陪的公爹,不敢对贵人说什么,只在围裙上擦擦粗红的手,学着城里的娘子们褔一褔,便退了出去。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在屋门处探半个头朝里张望,被他母亲领走。
程平叫住她,“让娃娃来!”
妇人颇有些惶恐,但还是放开了孩子。
或许是看程平面善,当然更大的可能是那碗馎饦汤的魅力,那孩子竟然真走到程平面前。
程平让小妇人再拿个碗来。那老翁知道程平要干什么赶忙拦住。
程平笑道:“大家一块吃,香甜。”
小妇人看一眼公爹,又看看程平,到底又去取了一个碗。
程平把自己碗里的大半馎饦都拨到另一个碗里,给那孩子,“吃吧。”又摸了摸他的头。
老翁颇有些不好意思,一个劲儿地说:“这如何使得,如何使得?没什么好的款待贵人,总要吃饱……”又要把自己这碗推让给程平。
程平笑道:“我饭量小。”看着老人脸上深深地沟壑和被愁苦的生活熬浊了的眼,程平安慰道:“总会好起来的!今年种了粮,到秋天就有收成,圣人又免了被抢村寨的粮税,只要粮不被回鹘人抢了去,日子就好过了。”
老人被小刺史安慰得突然有点想流眼泪,但到底不好意思,便低着头也把碗里的馎饦拨给孙子。
这个村寨因为靠近边界,这几年常被回鹘人劫掠,去年收秋时就被抢了一回,家家户户多少都有损失。谢刺史救济过一次,程平上任又发放了两次救济粮,好赖算是没饿死人。程平算计着,好赖熬过这青黄不接的时候,等瓜菜下来,再发放上两回粮食,也就差不多收秋粮了。
看着这样的凋敝民生,程平在心里叹一口气,前世的时候读老白的《观刈麦》只是囫囵吞枣地背,如今才有真心的感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自己可比白居易的工资多多了,如果治理上两年云州,百姓还是过成这副德行,就该辞职回家卖红薯去了。
巡视完整个云州境内的春播情况,程平回到州府,先查看了修城工程进度,又抽空去看了看州府募兵鸳鸯阵练得怎么样了,真是恨不得有分·身·术。从校场回来,程平就下了招贤令——时不我与,得赶紧招人干活儿!
在“短平快小”的州府公务员考试中,程平还真得了两个人才——对工程算学颇有研究的方敏,懂兵法有武力的陈胄。
方敏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儒,长得高大但是很瘦,说话先习惯性地皱眉,他曾任过云州府学算科教授,但后来云州府学办不下去了,这教授就只能回家吃自己。老先生看着脾气不太好,但对各类算学很精通,还会画工程图纸。
程平赶忙跟老先生套近乎,说自己也是算学制科出身的,以晚学后辈的身份请教了几个修城工程中的问题。方敏积压了小十年的郁气一朝散尽,在心里叹气,当年姜尚八十老叟终究遇到文王,大约就是自己现在的心情吧?
陈胄算来竟然是前朝大将陈尉之后,祖上在武周朝以及中宗时还有中过武举的,但总的来说,这个家族不似前朝时那般显赫了。陈胄二十七八岁,长得极英武的相貌,使一柄·长·枪。程平让侍卫与他对战,陈胄虽是马上野战路数,与侍卫对招,竟然不落下风。程平问他兵法,也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不是纸上谈兵,就不知道了。不管怎么说,程平至少得了一员虎将。
得了这么两个人,程平心满意足。
方、陈二人上班的第一天,回鹘使团回返。
第121章 回鹘的情况
看车队满载而归; 杨华等虽然风尘仆仆; 但气色不错,程平便知道这趟回鹘之行至少是没吃什么大亏。
见程平亲自来迎接,众商家都齐齐恭敬施礼。这回大多数人一买一卖; 都颇有收获,更重要的是; 搭上了回鹘各部落首领的线; 这比本次多挣些钱还让人高兴。程刺史真是大家的贵人啊。若不是州府牵头儿; 又有军队护送; 一两个商队是万不敢去回鹘的。
程平笑着跟大家道“辛苦”; 问了为首的大商家两句路上是否平安之类的寒暄话; 然后便跟大家道“明日州府治宴; 给诸公接风。”
众商家各带货物仆从散去,程平、吴长史等则迎了杨华进府衙细谈。
“路上可曾遇险?”
“经过木格拉旧河道的时候; 探马探到埋伏的一股回鹘人,但许是看使团有军队护送; 他们自知不敌,故而到我们过去; 都不曾有动作。回来的时候有绰度派人护送了老远; 就更安生了。”
程平点头笑道:“绰度倒真是亲唐派……”
杨华看一眼程平,笑道:“想不到你还是个心灵手巧的!据说你送给绰度之子纳音一个八音宝盒,能奏《霓裳羽衣曲》。纳音把这盒子献给公主,公主当时就落下泪来,言‘不意今生还能再闻乡音; 死亦无憾了。’绰度到底是公主之子,颇懂礼法,很是孝顺。几次让我谢你呢。我们献上这么多礼物,倒没得了他那么多谢。”
程平知道这一半是歪打正着,一半也是因为自己的身份和礼物的性质——自己是一州刺史,送的又是能奏玄宗《霓裳羽衣曲》的音乐盒子,这个盒子就具有了太多象征意义,谢这个当然要比谢金银珠玉合适得多。
杨华又说回正题,接着介绍回鹘情况。
回鹘由多个部落组成,可汗对各部族“统而不治”,平时各部族在自己的地盘上逐水草而居,回鹘王庭对其他部落百姓并不征发赋税徭役,也不管民生休戚。
程平点头,游牧民族政权多是如此,平时散养,战时吹个口哨,大家伙儿拿起武器骑上马一块干……倒是省事!
杨华又介绍了回鹘都城萨提尔城的情况。在中原人眼里,那城实在建得不怎么样,甚至比不上云州,但自从突厥人的黑沙城被毁了之后,已经是塞外第一大城了。回鹘各部首领有的跟自己部族在一起继续过游牧生活,有的则在王庭内任职住在都城。
回鹘权贵们生活奢侈,尚慕唐风,最爱中原的珠宝锦缎香料,但很多百姓生活艰辛,奴隶们甚至还不如牛马。
程平知道这个时候的回鹘人大约处在奴隶制时期,还带着些原始社会遗风,又受中原体制影响,也照葫芦画瓢地建立了封建政权,这要是放在课本上介绍,大约会被定性为半奴隶制半封建社会。
杨华又言,各部族之间常有矛盾,夺地盘、抢百姓、夺牛羊的事时有发生。使团在那里呆了这短短的时间,便听了不少各部族之间的恩怨,其中还有对可汗不公平明晃晃的抱怨,有的部落首领大有干翻可汗自己上的意思。
如此赤·裸·裸,让从小受忠孝节义教化长大的杨华很有点震惊。中原的政权争夺怎么也要戴个幌子,哪怕逼宫,也要搞成“禅让”,三请三让之后才好坐上正位的。
看杨华说“化外之民,不通教化”,一副被重组三观的样子,程平笑着跟他解释,回鹘人原本就是游牧民族,回鹘与其说像国家,倒不如说像部落联盟,他们又还带着点先民气息,谁当大可汗,主要是拳头硬,但毕竟相去过去轮流制时还不远,倒也能理解。
回鹘这种现状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各部族关系松散又有矛盾,凝聚力有限,也方便挑拨关系;不好的是,即便搞定了回鹘可汗,可能有些部落不买他的帐,还是会来云州犯边。
杨华又说了王庭内的情况,果然如程平等之前设想的,回鹘王庭主要的问题是可汗生儿子太晚,王弟们势力强大,其中叶其阿能征善战,最有势力,绰度是唐公主之子,颇有令名,又受唐器重;可汗三子,最长者也不过二十岁,与王叔们比,还太嫩。
“可见到了可汗本人?叶其阿呢?”程平问。
杨华对可汗桑格略的评价是“暮年枭雄”,对叶其阿的评价则是“‘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当世豪杰也!”
程平看上次跟着一起接待过回鹘使团,这次奉命保护杨华的州府侍卫长邢楷。邢楷点点头,没错,就是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