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女锦绣-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s:谢谢米兰二号的香囊,谢谢kkmay的荷包,谢谢!谢谢260430780的月票,亲的名字电脑显不得出,用符号*代替了,非常抱歉。有许多读者的名字(主要是数字)都是这样,清泉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你们的支持清泉都铭记在了心里。今天后基本都是每天两更,上午八点和下午十八点。
☆、第七十三章 求人
钱亦绣打扮漂亮,最激动的还是钱亦锦。他上下左右打量着妹妹,点头直说,“很是该这样,姑娘家就是要穿得漂漂亮亮的。这样出去,也给我们男人长面子。”
钱亦绣暗诽不已,熊孩子惯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吴氏背着大背篓要领着小兄妹和小猴子出门了,又出了状况。
猴哥不走,坐在地上耍起了赖皮。它指指钱亦绣的新衣裳,又捏捏自己的红毛,呲牙咧嘴地叫着。
钱家人现在都能看懂它的“哑语”,它是眼红钱亦绣的新衣裳了。
钱亦绣无法,只得回屋找了一套小原主的小衣裳和小裤子出来给它穿上。虽然大了些,把袖子和裤腿挽了几圈,再把裤腰用绳子勒紧些,倒也勉强能穿。
猴哥先还高兴,可穿上才发觉衣裳灰里吧叽的不好看,又有许多补丁,不愿意了。
钱满霞劝道,“猴哥听话啊,以后再给你做新衣。”
程月也说,“嗯,给你做新衣。”
钱亦锦则说,“小男子汉,为了新衣裳闹腾多丢脸啊。”
猴哥不干,还在跳上跳下地闹腾。钱亦绣着急了,说道,“不都说了回来就给你做新衣嘛,你咋还闹腾?这衣裳虽然旧,还是把你的丑屁股遮住了呀。你实在要闹,就别跟我们去见小和尚了。”
猴哥想见小和尚,只得妥协。它生钱亦绣的气不牵她的手,而是牵着钱亦锦的手往外走。它穿着破衣烂衫,还一只手抹着眼泪,小模样真是可怜得不行。
连心里舍不得给它做新衣的吴氏都不忍心不给它做了。
进了村,就看见三三两两的人结伴往溪顶山走去。凄凄惨惨的猴哥把所有风头都抢光了。没人注意一身新衣的钱亦绣,这让钱亦锦颇有些郁闷。
他们来到村中央,也就是钱家大院前面那条路站下。目送钱亦锦往东去了私熟,吴氏抱着小猴子领着孙女则往北去了谢虎子家。
吴氏跟谢虎子婆娘兰氏、钱满蝶、钱满河媳妇王氏前几天就已经约好,来这里搭驴车一起去溪顶山。
驴车上已经坐了五个人,还放了几个筐。众人笑着逗了逗小猴子,又夸了钱亦绣。
钱满蝶羡慕地看了看钱亦绣笑道。“绣儿长得俊。一打扮起来就更俊了。”
王氏则直呼小布老虎好看。钱亦绣得意道,“这是我娘做的,希望今天能卖个好价钱。”
一个妇人拿起小老虎篮子惊道。“那程氏傻了巴叽的,竟然这么巧?”
说完才觉得不对,红着脸讪笑道,“对不起呀吴嫂子。”
钱亦绣翻着白眼把小老虎篮子抢过来放进了筐里。
到了溪顶山下。几人下了驴车。这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有香客,也有做生意的小贩,还有向香客们讨要吃食的弥猴。
突然,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那些弥猴们像是受到了什么惊吓,竟然集体恐慌地往山上蹿去。先是几只,后是几十只。再后来是上百只,排着队向后山逃去。一些香客尖叫着躲避开来。有些动作慢的差点被它们挤下山去。
众人惊奇不已,不知道怎么会这样。
钱亦绣心里门清,赶紧把盖筐的布扯下来把猴哥包上抱在怀里。
她们大概爬了两刻钟的山路,地势渐渐平缓起来。这里人声顶沸人头攒动,两旁都是叫卖的小贩,前面便是闻名大乾朝的大慈寺。
钱满蝶几人要去找摊位卖东西,钱亦绣则说她先要带着猴哥去寺里看望小和尚。
吴氏不赞同地说道,“绣儿,咱们是来干正事的,卖完东西再去玩。”
钱亦绣拉着吴氏说,“咱们就是去干正事啊。”又悄声跟她说,“绣儿有办法多卖钱,奶不要说话,只跟着就行了。”
吴氏知道孙女聪慧,笑着点了点她的小脑袋。
她们来到寺庙门口,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小沙弥。钱亦绣便过去说道,“这位小师傅,我找弘济小师傅,专程带猴哥来看他。”
这个小和尚也认识猴哥,双手合十道,“小师叔祖住在后院禅房,小施主请跟我来吧。”
钱亦绣知道弘济的辈份高,却没想到竟是爷爷辈。
她们跟着小和尚东拐西拐向后院走去。故地重游,猴哥早高兴地又叫又跳,一转眼的功夫就跑得没了踪影。
小和尚笑道,“小施主莫急,小猴儿在寺里呆了两个多月,寺里的地方都熟,肯定先跑去小师叔祖的禅房了。”
他们来到一个小院落前,看见小弘济正站在月亮门前抱着猴哥说笑。这个小院子白墙黛瓦,院墙上还镶嵌着几个朱色菱形木格窗子,掩映在一片佳木之中。这里算得上寺里最高档的住所了。
尽管已经猜到小弘济是寺里的官二代,看情形他的身份恐怕比自己想像中还要高些。朝中有人好办事,今天托他的事情十有八、九能办成,钱亦绣暗自欣喜。
看见她们来了,弘济放下猴哥先对吴氏双手合十道,“女施主好。”又对钱亦绣说,“我本来前几日就想去你家看望猴哥,可我师父说你们今天肯定会来寺里,我就在这里等着了。”
“连我们会来寺里都能算得到,你师傅还真是个老神——高僧。”钱亦绣惊道。
小和尚不谦虚地说道,“那当然。”
寒喧几句,又把原生态布艺小僧鞋送给弘济。小和尚拿着小鞋子笑得眉眼弯弯,这鞋子,好看,穿着又凉爽。
之后,钱亦绣就对着弘济的耳朵说了几句话,“……小师傅,算我求你了。”
弘济莫名其妙地说,“你好奇怪哦,外面有那么大的地儿让你们卖东西你不去,干嘛非要拿进寺里卖呀?”
做这些东西的时候,钱亦绣定的就是高端路线,原是想追着富贵人家的轿子卖。现在结识了寺庙里的“官二代”,就能走个捷径了。况且,她还另有打算。若是能把那件事办成,自家也不怕许阎王了。
便说道,“在外面卖和在寺里卖怎么能一样呢?我家的东西高端大气上档次,自然不能跟那些平常的东西放在一起卖。”(未完待续。)
ps:谢谢flora9999的荷包和hworld1980的礼物,谢谢妙手狼君、紫色回味的月票,非常感谢!今天有事,提前上传。
☆、第七十四章 隔墙有耳
“可是,我带你在寺里卖东西好像不大好吧。”弘济为难地说。
钱亦绣说道,“小师傅放心,我不吆喝,只是绕着院子走一圈。她们主动买,我就卖。她们不主动买,我连话都不说。怎么样?我可是帮着你养猴哥呐,它特别馋,又娇气。我家本来就穷,还要省钱给它买好吃的,没见我都饿瘦了嘛。你那么大的忙我都帮了,我这点小忙你都不帮?”
猴哥气得小脸更红了,不服气地叫了两声。小主人睁眼说瞎话,啥时候省钱给它买好吃的了,真是过份。看看给自己穿的这件破衣烂衫,就知道自己过的是什么苦逼日子了。
小和尚没注意到小猴子,看了一眼钱亦绣,的确挺瘦,他挠着光头为难极了。
钱亦绣放软了声音继续求道,“你只领我去走一圈,就有可能让我爷和我娘继续治病,让我哥哥继续读书,让我们全家和猴哥吃饱饭。这是大善事,你都不做?”
小和尚听她说得有理,只得认命地说,“好吧,我领你们去走一圈。记住,千万别吆喝,也不要擅自进香客们歇息的院子。扰了女眷们的静休,不仅你会被赶出去,我也会被训斥的。若是你在这里卖不出去,就去寺外卖吧,大不了我请你们吃素斋,让你省顿晌饭钱。”
钱亦绣点头道谢,又问道,“省城西州府宋桥宋老太爷的家眷,还有翟树翟大人的家眷来了吗?”
小和尚点头道,“这两家倒是都来了,今天早上贫僧还跟大师兄见过他们。”
钱亦绣得寸进尺地说,“咱们路过宋家院子时走慢些。最好能吸引她们的注意。路过翟家院子时走快些,我不想去她家院子卖东西。”
小和尚又不明白了,“为什么?你的要求还真多。”
钱亦绣对萌萌的小和尚没什么隐瞒,无奈地说,“宋家有个庄子在我们村的河对岸。小师傅知道的,我们家病的病,弱的弱。被人欺负死了也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我听说宋家老太爷的官声极好。最是为民作主。就想借着卖东西的缘由,去碰碰运气,在宋家主子面前亮亮相。若是家里真的走投无路了。或许能去求宋家庄子的管事帮帮忙。我也知道,就凭我一个乡下小妞,想抱住宋家主子这根大粗腿不太现实……哎,尽力而为吧。攀不上主子,结识一个管事或是管事娘子也是好的。”
弘济带着她们往前走。又问道,“那为什么不愿意去翟家院子呢?”
“听说翟老夫人特别……嗯,眼神不太好使,偶尔会把珍珠看成鱼眼珠……”
随着说话声远去。小院子里传来一阵公鸭嗓子的笑声,又说,“这女娃。小小年纪,心眼忒多。猴儿精。师傅,您是得道高僧,算一算这小娃是不是猴子投胎的?”
原来木格小窗内有两个人头在向外张望,一个是梁锦昭,另一个是白胡子白眉毛的老和尚。
老和尚笑道,“即便是猴子投胎的,也不见得会比那位小施主更精。”
梁锦昭本是随便一说,却没想到大师竟能这么夸奖她,诧异道,“噢?那小娃真的那么——猴儿精?”
老和尚捏捏手指,答非所问地笑道,“为师要恭喜弘为了,困扰你多年的顽疾或许有望治愈。”
“真的?”梁锦昭大喜,“这么说,徒儿的病有可能根治了?”
老和尚笑道,“诸事要讲机缘二字。恰巧碰上对的人,对的事,对的时机,对的作为,有些不成的事也就能成了。”
梁锦昭听了老和尚的话一跳老高,兴奋道,“太好了,如此一来我就能进军营历练了。”
老和尚摆手说,“弘为切勿着急,这事急不来,水到才能渠成……”
梁锦昭听得似懂非懂,但知道困扰自己多年的疾病总算有望治愈了,激动不已。
狂喜之余,他还是非常同情那个阵亡将士的遗孤。小小年纪就要操心这么多事,看来她家里的日子的确难过,似乎还倍受恶人欺凌。想着回去跟四表舅宋治先和张央说说,让宋家和张家多照顾她些。
突然,一只穿着破衣烂衫的小猴子跑进了院子,哧溜一下蹿上老和尚的怀里。正是猴哥。
老和尚哈哈大笑道,“你这泼猴,一来,又把附近的弥猴吓得躲起来了……”
钱亦绣不知道隔墙有耳,跟着弘济刚绕过几排禅房,一错眼便不见了猴哥的踪影,着急起来。
小和尚说道,“小施主莫急,那猴子定是去找我师傅了。它的鼻子好使,我们走得再远它都能找来的。”
他们穿过一条清幽小路,过了一座小拱桥。前面便出现了几个幽静小院落,这些院落是专门给来进香的有钱人家内眷歇息的地方。
钱亦绣让胆小的吴氏在桥边的小亭子里歇着,她从筐里拿出一个老虎篮子跟小和尚一起向那几座院子走去。他们也不进去,就是从院门口欢快地走过。
今天的日子特殊,在这几座院子里歇息的都是冀安省大富大贵之家,寺里绝大部分供奉都是出自这些富贵之家。这几家贵人来寺里上香,主持弘圆大师都要亲自接待的,今天还带了他的小师弟弘济一起见了客人。
所以守院子的婆子都知道这个小和尚是弘圆主持的师弟,大慈寺最著名的高辈小沙弥。
这个小沙弥在这里玩耍她们可不敢上前驱赶,对他身旁的漂亮小女娃也不免多看了几眼。
小姑娘漂亮的笑脸让明媚的阳光更加明媚,偶尔发出的几串软糯笑声像轻风一样拂过耳畔。还有,那小女娃手里前后摇晃着的老虎抱篮,怪异又逗趣儿。
在他们经过第二个小院子时,弘济停了下来,站在离院门几米远的大树下说起了话。
从院子里走出一位管事娘子之类的妇人,对小和尚笑道,“弘济小师傅,在这里玩呢?”
弘济虽然不认识这个妇人,见是从这个院子里出来的,还是有礼貌地说道,“嗯,贫僧和这位小施主来看看风景。”又说,“老施主歇息得还好吗?贫僧来的时候,我师傅正在给我梁师兄——讲禅。”(未完待续。)
ps:谢谢赫拉@芊琳、伊朲紅妝、260430780的荷包,谢谢黎子925、hworld1980的礼物,谢谢熠熠莹、似水的人生的月票,感谢!
☆、第七十五章 宋家
那妇人笑道,“多谢大师,多谢小师傅,我们老夫人精神头好着呢……”
呀,小和尚这是给自己递话呢。钱亦绣马上抬起漂亮的小脸招呼道,“大娘好。”
张妈妈余光早就注意到了这个漂亮的小女娃,见她招呼自己,也冲她点点头。一看不打紧,她手里晃动着的篮子可太别致了。
便说道,“这小布老虎可真逗,还抱了个篮子。”
钱亦绣立马把篮子递过去说道,“这个篮子有一个吉利名字,叫小老虎送篮(男)。”
“小老虎送篮,送男,哎哟,倒真是一个吉利名字。”张妈妈笑道。她寻思,小老虎送男娃,明年是虎年,若今年许愿怀上了,可不就虎年生男娃嘛,真是好兆头。自家的四奶奶成亲六年,只生了一位姑娘,急得什么似的。今天来的早,上了头柱香,若是再有这个好彩头,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又看这老虎玩偶和篮子手工好、面料好,心里便有了主意。她笑道,“这篮子的名儿可真讨巧,也精致,你在哪里买的?”
钱亦绣说,“这不是买的,是我娘做的。因为名字讨巧,正好在这个日子拿来卖。我看完弘济小师傅后,就要拿去寺外卖了。”
张妈妈听了一喜,说道,“那我拿进去给我们奶奶瞧一瞧,若是她喜欢了,少不了你的赏。”
钱亦绣又指着远处的吴氏说,“我奶那里还有几个不同样子的,都拿进去给你们奶奶看,也有挑选的余地。”
见张妈妈点头,钱亦绣就冲远处的吴氏招了招手。
张妈妈先让她们在院门口等着。自己则拿着几个老虎抱篮进了上房。
片刻后,张妈妈就眉眼含笑地带着小和尚和钱亦绣进屋了。或许因为吴氏穿着有些粗鄙,又满头大汗,只让她在外里候着。
钱亦绣跟着张妈妈进了屋,见屋内珠环翠绕,娇声莺啼,正围着一个六十几岁的富贵老太太在说笑。
老太太和另外几个妇人拿着小老虎抱篮。笑得开心。都说还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小老虎玩偶,跟孩子一样讨人喜欢。
钱亦绣偷瞄了一眼正前方赶紧垂目,正中坐的正是宋家老太太。
宋家是冀安省的名门望族之一。钱亦绣当鬼时曾经光顾过宋家。宋老太太的丈夫宋桥曾官至湘江省巡府,六年前致仕带着老伴回祖籍养老。
老太太的大儿子在京城为官,二儿子一家在身边敬孝,大女儿嫁在京城。他家在洪河对岸有千亩良田。还有一个庄子,便是宋家庄。
老太太的旁边坐了一个四十多岁的贵妇人。是现在宋府的当家夫人宋二夫人。
老太太先跟小和尚打了招呼,还请他坐下,让丫头上茶,请他吃素点。一群女眷打着迭地夸奖小和尚。
之后。众人似乎才看见一同来的还有个小姑娘。钱亦绣不急不躁不害怕,大大方方地垂目站在那里。
老太太问,“这是哪家女娃?长得可真俊。”
弘济抢先说道。“这位小施主是花溪村的村民,因为贫僧把曾经救治过的小猴子托付给了她。她今天特地带着小猴来寺里看望贫僧。”
老太太笑着点点头,就有丫头在她面前铺了个蒲团。钱亦绣便知道是让她磕头了。她还小,给六十几岁的老婆婆磕个头也没什么心理障碍。便走过去跪下磕了个头说,“民女绣儿给老夫人磕头,祝愿老夫人贵体安康。”
大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漂亮嘴甜的小孩子,宋老太太也如此。见这小姑娘小小年纪,却举止大方得体,又会说话,一点都不像农家孩子,顿时喜欢上了。笑道,“哟,真是个聪明孩子,快起来吧。”
她身后的丫头递过一个荷包。钱亦绣接了谢过,她知道这个荷包是看在小和尚的面子给自己的。
老太太看钱亦绣的年纪实在太小,怜惜地说,“可怜见的,才多大点的孩子就出来讨生活,你家长辈咋舍得哟?”
钱亦绣说道,“我爹爹打仗死了,爷爷腿瘸了,娘亲的身子又不好……这些玩偶就是我娘做的,篮子也是我爷编的,只是他们不方便出来卖,所以才由我和我奶出来卖。我已经六岁了,只是长得矮小而已。老夫人心慈,心疼我年纪小。其实在我们乡下,许多像我这样大的孩子都要帮家里干活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
明媚的笑容一点都看不出来日子过得有多艰难。几句话,倒把大家逗笑了。
宋四奶奶知道老太太喜欢漂亮孩子,慈善的名声又传得远,便笑道,“老太太慈善心软,看到讨喜漂亮的小姑娘受了苦,哎哟,那心尖尖都在疼。”
老太太听了笑道,“可不是,一看到这点小人儿出来讨生活,我心里就不落忍。”
张仲昆的媳妇宋氏也在这里,她是宋家的远房族亲。溪顶山离她家不远,只要宋老夫人来大慈寺,都会先在她家歇一晚,第二天一早来寺里上香。宋氏当然要来作陪了。
钱亦绣一进来她就认出来了,也看出小姑娘身上的衣裳还是自家送的料子做的。
便笑道,“真是巧了,咱们在这里又碰上了。”
钱亦绣一见是宋氏,也惊喜地躬身问了好。心里想着,都姓宋,看来应该有亲,这就更好了。
宋氏对宋老太太说,“大伯娘有所不知,我和这个孩子有缘……”便略讲了一下钱亦绣去她家卖花的事情。
“……哎哟,那时候这孩子瘦得就像只猴儿,”宋氏说,“她现在胖多了,个子好像也蹿高了些。”
钱亦绣给宋氏福了福,感激地说,“谢太太好心,我爷爷自从吃了张老爷送的药,身子骨好多了,这些篮子就是他编的。我哥哥也去上了学,不仅先生夸奖他勤奋,连大慈寺里的弘圆主持都说我哥哥聪慧……”
她这么一说,宋氏的笑意更深了。又对老太太道,“用霞草做插花,就是这个女娃第一个想出来的。现在我们溪山县很多人家都喜欢用霞草做插花。”(未完待续。)
ps:谢谢简和玫瑰、赫拉@芊琳的荷包及爱不解释的礼物,谢谢恋梦的女孩的月票,非常感谢!写文不易,求订阅。
☆、第七十六章 被迫夭折
宋四奶奶笑道,“何止是溪山县,现在西州府也兴霞草插花,还给霞草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满天星。”
老太太点头道,“倒是个好孩子,又聪明,又有孝心。”
这时,坐在老太太下首的宋二夫人摆弄着手里的篮子说话了,“怎么这个篮子没有把儿呀,上面光秃秃的没那几个好看。”
钱亦绣笑道,“夫人仔细看看您手中的小老虎,它梳的是包包头,是只虎妞。它送的不是篮子是筐篓,筐篓是没有把的。”
宋四奶奶不解地问道,“送篮子送筐篓,这有区别吗?”
钱亦绣呵呵笑道,“当然有区别了,篮子代表男娃,筐篓代表女娃。小公虎送男娃,小虎妞送女娃。”
宋四奶奶似是恍然大悟,咯咯笑道,“噢,我懂了。篮子有把儿,所以是男娃。筐篓没把儿,所以是女娃。这个把儿原来还指那个把儿呀。”
她的话一说完,屋里的人哄堂大笑。
这位的作派有些像王熙凤。钱亦绣是乖娃娃,她眨了眨跟白莲花娘亲一样无害又懵懂的大眼睛,表示没听懂。
暗自却向这位丽人挑着大拇指,姐的创意被你精准地诠释出来了,牛!她的这个灵感来自于小娘亲。
老太太笑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后面的丫头笑着帮她抹着背。
老太太等气顺了,才指着宋四奶奶笑骂道,“也只有你这个泼皮破落户才好意思这样说,快别教坏了小孩子。”
屋里不起眼的角落里坐着两个少年,其中一个正在喝茶,听了这个“谬论”。一下子呛得咳了起来。
咳完了嘀咕一句,“这小娃惯会投机讨巧。”
这两个少年是宋怀瑾和张央,今天他们陪着长辈来上香,同时梁锦昭还要请悲空大师给他施针。
这屋里真正不懂“把儿”的意思是小和尚,他莫名其妙地问钱亦绣道,“他们笑啥?”
钱亦绣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张嬷嬷凑趣道。“老奴要恭喜四奶奶了。老奴拿着这几个篮子筐篓一走进来,四奶奶第一个就‘抢’了个带把的。看来,明年小公虎就能给四奶奶送个胖小子了。”
张嬷嬷这么一说。喜的四奶奶眼里直放光。她再是大方爽利的人,也不由地有些红了脸。
二夫人也高兴,问钱亦绣道,“听说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